除了“一生一芯”计划,SERVE平台是我们在开源芯片生态规划中另一块重要拼图,由团队中两位高级工程师张科和常轶松负责研制。从2015年迄今,SERVE平台不断迭代优化,已经发展到第三代。这也是我们对所推崇的“科研重工业模式”的践行。

SERVE平台节点演进过程

自2018年以来成为国科大300多位本科生的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实验平台,也被国际计算机教育旗舰会议SIGCSE 2019录用(该会议过去50年来国内的第4篇),也算是国科大“科教融合”理念的一种体现吧。

SERVE云平台

这次疫情,SERVE平台发挥了大作用,保障了国科大两个学院128位本科生即使在全国各地,也能顺利开展计算机硬件实验,设计和验证自己的小处理器。根据统计,SERVE平台累计登录19447次,实验时间1907个小时,平均每位学生使用约15个小时。

第三代SERVE平台会有一次大的升级,目标是进一步降低芯片设计门槛,到时将会开放为社会服务。欢迎大家关注、使用和反馈意见!

———————————

以下为 @DeepTech深科技 的关于SERVE平台以及开源芯片未来发展的一个报道:

———————————

中科院历时5年打造RISC-V设计平台,开源芯片死结有望打开!

https://mp.weixin.qq.com/s/_Xr9iyungYVA-gcBPx8c-w

原创:胡巍巍

“今天好多学生在选专业时,听到要做硬件、做芯片,就会有一种恐惧感,我们希望能改变这种状态。”

说这话的人是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先进计算机系统研究中心主任包云岗,几年前他所在的中国科学院大学有 35% 的学生不喜欢做芯片,现在不少学生已经开始热衷于做芯片,并已经有学生“带芯毕业”。

2020 年 6 月,五位 95 后本科生,带着自己设计的处理器芯片“果壳(NutShell)” ,从中国科学院大学毕业,这在国内非常罕见。

图 | 五位 “带芯” 毕业的本科生(来源:受访者)

整个芯片从设计到研发,耗时仅仅 4 个月,如此高效率的研发,得益于包云岗团队研发的开源芯片设计平台——SERVE。

在 2020 中关村论坛未来青年论坛现场,DeepTech 专访包云岗,并请他重点阐述了 SERVE 开源芯片设计平台的现状。

图 | 包云岗(来源:中关村论坛未来青年论坛)

SERVE 的诞生,要从 2012 年开始,这是一个摸索着长大的产品。2016 年,负责团队耗时 4 年,终于研发出 SERVE 第一版。

同时,包云岗和团队核心成员张科博士、常轶松博士也在继续探索。在明确开源方向后,他们决定把 SERVE,打造成开源芯片设计平台。2019 年,SERVE 发布第三版,并发挥作用至今。

图 | 开源芯片设计平台 SERVE(来源:受访者)

SERVE 的主要作用,是在芯片设计结束以后,对芯片进行开发验证。由于 SERVE 的研究人员,本身也是高校老师,他们“就地取材”,围绕教学场景针对教学中遇到的需求,寻找技术实现手段。

此前,芯片验证一般得用 FPGA 仿真硬件基础设施,并且芯片上面还得运行软件,因此要想测试芯片是否有问题,就得让它跑起来。跑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就要反馈给设计人员进行修复。

包云岗团队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上述做法面临的痛点是,不是每个学生拿到的开发板都很稳定,这样就会导致很多无解类问题。

而 SERVE 的作用,正是用于寻找无解类问题。它能通过联网来给芯片做验证,芯片的开发流程也会因此加快。

之所以具备该功能,是因为 SERVE 使用了一种新架构——SoC-FPGA,相比亚马逊 F1 FPGA 云平台,SERVE 的密度更高,一个平台上可以集成 32 个 FPGA,并且每个 FPGA 上面还有强大的计算力。这样既有较高的密度,又有较强的计算能力,整个芯片系统可以获得更好的性价比。

图 | 用 SERVE 测试芯片

包云岗介绍称,SERVE 在远程教学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2020 上半年,学生都在家学习,而 SERVE 让学生们即便不在学校,也照样可以完成硬件实验。

截止目前,在疫情期间,128 位该校学生登录 SERVE 近两万次,并借此进行了近两千小时的实验。

过去几年,中国科学院大学一直让本科生用 SERVE 去做教学实验,学生对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实验平台的满意度,也从 27% 增长到 88%。

把芯片设计搬到云上来

SERVE 的目标,是要把芯片设计过程搬到云上去。未来,该平台有望实现所有的芯片设计,都能在云上完成。

届时,开发人员只需一个帐号,就能在云平台里面,制作芯片开发的基础组件,并能完成开发和验证等所有过程,从而产出芯片设计版图。版图设计出来后,就可以交给芯片制造厂商去制造。

据包云岗介绍,在云上做芯片设计,也是未来的趋势,如果再融入开源要素,还能帮助降低芯片设计和验证的成本。

而降低设计成本,正是降低芯片制造门槛的首要因素。当前芯片的生产要素如 EDA、IP、仿真验证平台等造价都非常昂贵,如果生产要素特别难获取,生产门槛就会非常高。

他举例称,以 14 纳米芯片为例,一般需要几千万甚至上亿元的研发经费。这样的投入,只有少数企业才能承担。如果是创业公司,还没开始创业就要花这么多钱购买设备,那么芯片行业自然难以注入新鲜力量。

说到这里,包云岗说开发 App 的要素都是开源的,三五位工程师下载一些开源组件,很快就能做出一款 App。同样,通过开源和云上设计的方式,也能让芯片设计像开发 App 一样简单。

“让天下没有难做的芯片”

2019 年 10 月份,《经济学人》杂志有篇文章提到:过去十年开源软件让智能手机实现了大爆发,未来十年新的开源硬件有可能让物联网设备实现类似的爆发。

包云岗介绍称,开源芯片已经是大家比较关注的新趋势。

它背后有三大驱动力,第一是当前技术发展的整体趋势,如 2020 年中国半导体行业明显“变热”;

第二是人才,和美国相比,近十年在芯片设计领域里面,中国仍有 20 倍人才差距;

第三是产业,如果把领域专家的知识实现到芯片里面,就能把芯片性能功耗比提升几百倍。

谈及芯片和开源的结合,包云岗表示,一枚芯片的诞生,包括设计、制造和封装等三个阶段,这和出版小说的过程很相似。

设计阶段,就好比把小说写出来;制造阶段,相当于写完后把电子稿发给印刷厂、并把它印出来;封装测试好比把它封装成一本书。

他举例称,以寒武纪公司为例,他们把人工智能、深度神经网络和机器学习的设计固化到硬件里面,最终做出的 AI 芯片,比通用芯片的各方面性能都高出一个数量级。

由于寒武纪芯片针对的是某一类大领域,公司需要投入上千研发人力。但还有很多场景,不需要面对复杂应用,也不需要投入过多人力,可能只是做窗帘里面一个小处理器,这个小处理器只需感知光线是强还是弱,并根据光的强弱、接收手机发来的请求,从而实现窗帘的自动开关。

而用多快好省的方式快速做出芯片,便是降低芯片门槛的主要意义所在。对于有较强应用需求的小芯片来说,它们将在未来实现门槛低、成本低、周期迭代的能力。这样,便能最大程度激发芯片领域的创新活跃度。

包云岗继续分析称,现在全中国有 400 多万个 App,App 拥有量位居世界首位,每个 App 都需要团队开发,未来这些 App 可直接跟芯片关联起来。仍以窗帘为例,假如开发一个 App 控制窗帘,那么与窗帘对应的芯片,也可以打包形成一个软硬结合的解决方案。

比如,一家窗帘公司不仅可以给用户提供智能窗帘,还能给用户一个 App,用户在手机上可以很容易地控制窗帘。与此同时,窗帘公司还能很快做出一款小芯片,并嵌入到的窗帘里面。

这样,窗帘跟 App 是紧耦合的关系,它们之间可以通信,App 里面的请求可以发送到芯片里面,进而通过芯片来控制窗帘。这类芯片的出货量会比较大,相应的场景需求也比较多。包云岗表示,希望未来能把门槛降低到连窗帘公司都可以自己做芯片。

相比中低端芯片,高端芯片的制造门槛更难以降低。以建筑为例,假如要造大兴机场,就不是以成本为中心来考虑,因为它是非常高端的明星项目,需要先进的工程设备来做。

而大量存在的普通居民楼和写字楼,会更加重视经济适用。而包云岗团队目前正在解决的问题,是怎么把量大面广的芯片生产门槛降下来。

他认为,假如造一个普通房子,都需要尖端人员来做,那么房子的推广成本就会非常高。

而把制造量大面广的芯片,跟计算机体系结构(Computer Architecture)对应起来,事情就会更加容易。

在计算机体系结构领域中做开源,相当于把很多预制件都做好、并加以储备,以备随时使用。比如,仅用 10 天就可以造出雷神山和火神山医院,此前长沙还曾用 7 天造出 10 几层楼的酒店。

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因为已经标准化,有了预制件就能很快构建出建筑。包云岗认为,当 AIoT(人工智能物联网)得到进一步普及后,芯片也应朝此方向发展,因为它跟建筑一样,也有量大面广的需求。届时,芯片制造就会更快更便宜,造出来的芯片也会更适用。

开源芯片死结有望打开

但就开源芯片的研发,还面临着“死结”。由于投入很大,大家不愿意开源,没有可用的开源资源,就只能花高价去买 IP。

与此同时,大家又都希望一次流片成功,所以会花更多的时间去验证它,导致人力成本高企。如今,这个死结有望打破。

开源芯片设计平台 SERVE,相当于一群人合伙做出预制件,根据这些预制件就能快速搭出产品。从宏观角度来看,开源就像基建一样需要有投入,投入以后不见得能看到回报,因为做完以后就要贡献给大家使用。

从商业模式角度来看,开源芯片设计平台,就像是国家建设高速公路,前期投入很大,但是建好以后大家的出行会很方便。

正所谓要想富先修路,高速公路一旦建成,就可以促进很多产业的发展,这便是基础设施的作用。开源芯片设计平台也是同样的道理,芯片门槛降低以后,平台就可以变成公共设施,厂商就可以在平台上做自己的芯片。

图 | 国科大组成原理教学实践(来源:受访者)

包云岗指出,构建开源芯片生态,需要四大元素:开源开放的指令集、开源的 EDA 工具链、敏捷开发语言、操作系统和编译器。

以开源开放的指令集这一元素为例,得益于开放和免费,RSIC-V(一个基于精简指令集原则的开源指令集架构)已经逐渐为人所知。

打个比方,指令集相当于一种语言的语法和词汇,而每一种语言都有一本字典,去解释这种语言的语法和词汇的便是指令集手册。

指令集手册都比较厚,以 X86 指令集手册为例,页数多达 5000 多页,而 RISC-V 指令集手册只有 200 多页,本科生就可以读懂。页数少且浅显易懂,这样就可以用较少的人才投入,用它去做处理器芯片设计。

图 | RSIC-V 国内外进展

不同指令集的规模差别也很大,X86 如今已有 3000 多条指令,但事实上并不需要这么多。而 RISC-V 基础指令只有 47 条,且可以完成很多功能。

与此同时,RISC-V 是模块化的,虽然只有 47 条基础指令,但其可以像搭积木一样,根据需求构建出定制的处理器。

仍以高速公路为例,路面可以行驶各种各样的车辆,车主也可以基于不同的目的来使用高速公路,有的是做物流,有的是出去旅游。

对于开源芯片设计平台来说,厂商也可以在上面发挥各种想象力和创造力,从 0 到 1 开拓出新业务。

可以说,开源芯片是一个生态基础,而包云岗的工作则是构建一个类似于公共服务的生态,让芯片设计可以有更多创新。

芯片门槛降低以后,“良禽”才会“择木而栖”。相比如日中天的互联网行业,芯片行业研发人员收入普遍不高,但是芯片人才的要求却很高,他们既需要懂设计流程,又需要懂前端、后端等一系列技术。

包云岗认为,中国还没有像英特尔和英伟达这样的 GPU 纯设计公司,中国的 GPU 跟美国的差距也在十年以上。

其中一个原因正是因为芯片门槛过高,人才很难保持活跃度,资本也不太愿意进去。只有降低芯片门槛,学生才会不再害怕做芯片,人才参与一旦增多,资本也更愿意加入。

不过他同时指出,门槛也不能降得过低,移到中间某一个位置时,就会形成较好的业界态势,这时便可以创造更大价值。

历时5年打造开源芯片生态的一块拼图——SERVE平台相关推荐

  1. 中科院包云岗:开源模式打造处理器芯片生态,总共要几步?

    [栏目:研究思路]在AI的发展中,如果说数据是血肉,算法是灵魂,那么芯片就是AI的骨头.没有芯片,所有的程序都只能是空中楼阁. RISC-V(开放指令集)作为一种开源芯片指令集,因其具有高性能.功耗较 ...

  2. 降低芯片设计创新门槛——从互联网成功经验看开源芯片生态发展

    降低芯片设计创新门槛 --从互联网成功经验看开源芯片生态发展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  包云岗 2018年,中国企业遭遇芯片禁售令而陷入困境,中国半导体产业的现状再次引起各界广泛关注.如何尽快 ...

  3. 一场关于开源芯片生态之语言与工具链的讨论

    一场关于开源芯片生态之语言与工具链的讨论 \\\插播一条: 自己在今年整理一套单片机单片机相关论文800余篇 论文制作思维导图 原理图+源代码+开题报告+正文+外文资料 想要的同学私信找我. 一.摘要 ...

  4. 数据库,Serverless生态最后一块拼图

    这几年,无服务器Serverless技术与服务万众瞩目,给云计算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 但是Serverless落地并没用想象的那样出现井喷,却表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疲态.原因是什么呢? 最主要的原因是无 ...

  5. 我在做开源芯片 | 人物志

    受访者 | 包云岗 采访者 | 伍杏玲 出品 | CSDN(ID:CSDNnews) 20多年前,"中国Linux第一人"宫敏博士用手提肩背的方式,将20盒磁带背回中国,磁带里装着 ...

  6. 劲爆!开源芯片死结打开了?道翰天琼认知智能机器人平台API接口大脑为您揭秘

    劲爆!开源芯片死结打开了?道翰天琼认知智能机器人平台API接口大脑为您揭秘 "今天好多学生在选专业时,听到要做硬件.做芯片,就会有一种恐惧感,我们希望能改变这种状态." 说这话的人 ...

  7. 关于发展开源芯片技术体系的思考

    分享一篇最近发表在<中国科学院院刊>上的文章,关于开源芯片的一些思考. 开源芯片生态技术体系构建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开源,是大家很熟悉的一个词语. 开源软件,是各界越来越重视的一个领域. ​ ...

  8. 中国移动苏州研发中心副总经理孙少陵:打造开源生态,助力数字化创新

    2017年6月14日,由中国电子学会主办.至顶网等协办的第九届中国云计算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拉开大幕,中国移动苏州研发中心副总经理孙少陵出席本次大会,并做了<打造开源生态,助力数字化创新> ...

  9. Kyligence MLSQL 正式更名 Byzer,打造新一代开源语言生态

    亲爱的社区小伙伴们,2021 年 12 月 21 日,冬至,我们很高兴地宣布 Kyligence 开源项目 MLSQL 正式更名为 Byzer.Byzer 将秉持 MLSQL 低成本落地 Data + ...

最新文章

  1. iOS 设置app语言中文,比如 copy中文,拍照按钮cancel 中文
  2. 【Flutter】Icons 组件 ( FlutterIcon 下载图标 | 自定义 svg 图标生成 ttf 字体文件 | 使用下载的 ttf 图标文件 )
  3. Maven添加Oracle的依赖及驱动
  4. STM32 电机教程 19 - 基于ST MC Workbench 单电阻FOC
  5. php好玩的源码_github上比较有趣的PHP开源项目
  6. 自动生成优化的Java类专业知识
  7. java 重定向关键字_SpringMVC 转发、重定向
  8. Struts原理与实践(2)
  9. python自动化办公要学多久-深圳用python进行办公自动化都需要学习什么知识呢,谁来说下...
  10. c++枚举和c语言枚举_C语言枚举初学者指南
  11. Java 分布式框架面试题合集
  12. 2021白盒测试常用工具介绍【建议收藏】
  13. 学计算机的一直对画画感兴趣,[电脑绘画兴趣小组教学总结]sai电脑绘画入门教学...
  14. 深入学习USB(10)otg功能介绍
  15. Unity Shader 法线贴图原理解析
  16. 《守望先锋》中的网络同步技术
  17. aes hex 加密
  18. 人教版计算机三年级教学目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19. 语义网技术综述(web3.0)
  20. slack加错团队怎么退出_Slack团队聊天的最佳选择

热门文章

  1. 【Python代码基础(符号篇1)】
  2. java 反射 对象的方法_java通过反射创建对象并调用方法
  3. 记录项目中git的一些用法
  4. CSS3新增属性汇总
  5. 中国计算机学科建设,CCF杭州浙婺信息大讲堂:计算机学科建设与学术前沿
  6. Apache Kylin在百度地图的实践
  7. oracle开发错误
  8. c语言中的二目运算符,C语言中的三目运算符是什么
  9. 平均值的标准误差(SEM)
  10. 我爬取豆瓣影评,告诉你《复仇者联盟3》在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