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宏观把握--->数据预处理--->导出特征向量--->载入特征向量--->构建模型--->训练模型--->预测测试集

一、数据宏观把握

训练集25000张,猫狗各一半。测试集12500张,没标定是猫还是狗。

二、数据预处理

数据集的文件名是以type.num.jpg这样的方式命名的,比如cat.0.jpg,但是使用 Keras 的 ImageDataGenerator 需要将不同种类的图片分在不同的文件夹中,因此我们需要对数据集进行预处理。这里我们采取的思路是创建符号链接(symbol link),这样的好处是不用复制一遍图片,占用不必要的空间。

ImageDataGenerator是keras的Preprocessing模块 用于小型数据集上进行data augmentation,在深度学习中,当数据量不够大时候,常常采用下面4中方法:

1,Data Augmentation. 通过平移, 翻转, 加噪声等方法从已有数据中创造出一批"新"的数据.

2,Regularization. 数据量比较小会导致模型过拟合, 使得训练误差很小而测试误差特别大. 通过在Loss Function 后面加上正则项可以抑制过拟合的产生. 缺点是引入了一个需要手动调整的hyper-parameter.

3,Dropout. 这也是一种正则化手段. 不过跟以上不同的是它通过随机将部分神经元的输出置零来实现.

4,Unsupervised Pre-training. 用Auto-Encoder或者RBM的卷积形式一层一层地做无监督预训练, 最后加上分类层做有监督的Fine-Tuning.

import os
import shutiltrain_filenames = os.listdir('train')
train_cat = filter(lambda x:x[:3] == 'cat', train_filenames)
train_dog = filter(lambda x:x[:3] == 'dog', train_filenames)def rmrf_mkdir(dirname):if os.path.exists(dirname):shutil.rmtree(dirname)os.mkdir(dirname)rmrf_mkdir('train2')
os.mkdir('train2/cat')
os.mkdir('train2/dog')rmrf_mkdir('test2')
os.symlink('../test/', 'test2/test')for filename in train_cat:os.symlink('../../train/'+filename, 'train2/cat/'+filename)for filename in train_dog:os.symlink('../../train/'+filename, 'train2/dog/'+filename)

三、 导出特征向量
对于这个题目来说,使用预训练的网络是最好不过的了(通过使用之前在大数据集上经过训练的预训练模型,我们可以直接使用相应的结构和权重,将它们应用到我们正在面对的问题上),经过前期的测试,我们测试了 ResNet50 等不同的网络,但是排名都不高,现在看来只有一两百名的样子,所以我们需要提高我们的模型表现。那么一种有效的方法是综合各个不同的模型,从而得到不错的效果,兼听则明。如果是直接在一个巨大的网络后面加我们的全连接,那么训练10代就需要跑十次巨大的网络,而且我们的卷积层都是不可训练的,那么这个计算就是浪费的。所以我们可以将多个不同的网络输出的特征向量先保存下来,以便后续的训练,这样做的好处是我们一旦保存了特征向量,即使是在普通笔记本上也能轻松训练。

既然预训练模型已经训练得很好,我们就不会在短时间内去修改过多的权重,在迁移学习中用到它的时候,往往只是进行微调(fine tune)。在修改模型的过程中,我们通过会采用比一般训练模型更低的学习速率。

微调模型的方法:

    1.特征提取:我们可以将预训练模型当做特征提取装置来使用。具体的做法是,将输出层去掉,然后将剩下的整个网络当做一个固定的特征提取机,从而应用到新的数据集中。

    2.采用预训练模型的结构:我们还可以采用预训练模型的结构,但先将所有的权重随机化,然后依据自己的数据集进行训练。

    3.训练特定层,冻结其他层:另一种使用预训练模型的方法是对它进行部分的训练。具体的做法是,将模型起始的一些层的权重保持不变,重新训练后面的层,得到新的权重。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多次进行尝试,从而能够依据结果找到frozen layers和retrain layers之间的最佳搭配。

如何使用与训练模型,是由数据集大小和新旧数据集(预训练的数据集和我们要解决的数据集)之间数据的相似度来决定的。

    场景一:数据集小,数据相似度高(与pre-trained model的训练数据相比而言)

在这种情况下,因为数据与预训练模型的训练数据相似度很高,因此我们不需要重新训练模型。我们只需要将输出层改制成符合问题情境下的结构就好。我们使用预处理模型作为模式提取器。比如说我们使用在ImageNet上训练的模型来辨认一组新照片中的小猫小狗。在这里,需要被辨认的图片与ImageNet库中的图片类似,但是我们的输出结果中只需要两项——猫或者狗。在这个例子中,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把dense layer和最终softmax layer的输出从1000个类别改为2个类别。

    场景二:数据集小,数据相似度不高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冻结预训练模型中的前k个层中的权重,然后重新训练后面的n-k个层,当然最后一层也需要根据相应的输出格式来进行修改。因为数据的相似度不高,重新训练的过程就变得非常关键。而新数据集大小的不足,则是通过冻结预训练模型的前k层进行弥补。

    场景三:数据集大,数据相似度不高

在这种情况下,因为我们有一个很大的数据集,所以神经网络的训练过程将会比较有效率。然而,因为实际数据与预训练模型的训练数据之间存在很大差异,采用预训练模型将不会是一种高效的方式。因此最好的方法还是将预处理模型中的权重全都初始化后在新数据集的基础上重头开始训练。

    场景四:数据集大,数据相似度高

这就是最理想的情况,采用预训练模型会变得非常高效。最好的运用方式是保持模型原有的结构和初始权重不变,随后在新数据集的基础上重新训练。

  fine-tune注意事项:

为了进行fine-tune,所有的层都应该以训练好的权重为初始值,例如,你不能将随机初始的全连接放在预训练的卷积层之上,这是因为由随机权重产生的大地图将会破坏卷积层预训练的权重。在我们的情形中,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首先训练顶层分类器,然后再基于它进行fine-tune的原因

我们选择只fine-tune最后的卷积块,而不是整个网络,这是为了防止过拟合。整个网络具有巨大的熵容量,因此具有很高的过拟合倾向。由底层卷积模块学习到的特征更加一般,更加不具有抽象性,因此我们要保持前两个卷积块(学习一般特征)不动,只fine-tune后面的卷积块(学习特别的特征)。

fine-tune应该在很低的学习率下进行,通常使用SGD优化而不是其他自适应学习率的优化算法,如RMSProp。这是为了保证更新的幅度保持在较低的程度,以免毁坏预训练的特征。

from keras.models import *
from keras.layers import *
from keras.applications import *
from keras.preprocessing.image import *import h5pydef write_gap(MODEL, image_size, lambda_func=None):width = image_size[0]height = image_size[1]input_tensor = Input((height, width, 3))x = input_tensorif lambda_func:x = Lambda(lambda_func)(x)base_model = MODEL(input_tensor=x, weights='imagenet', include_top=False)model = Model(base_model.input, GlobalAveragePooling2D()(base_model.output))gen = ImageDataGenerator()train_generator = gen.flow_from_directory("train2", image_size, shuffle=False, batch_size=16)test_generator = gen.flow_from_directory("test2", image_size, shuffle=False, batch_size=16, class_mode=None)train = model.predict_generator(train_generator, train_generator.nb_sample)test = model.predict_generator(test_generator, test_generator.nb_sample)with h5py.File("gap_%s.h5"%MODEL.func_name) as h:h.create_dataset("train", data=train)h.create_dataset("test", data=test)h.create_dataset("label", data=train_generator.classes)write_gap(ResNet50, (224, 224))
write_gap(InceptionV3, (299, 299), inception_v3.preprocess_input)
write_gap(Xception, (299, 299), xception.preprocess_input)

为了复用代码,写一个函数是非常有必要的,那么我们的函数就需要输入模型,输入图片的大小,以及 预处理函数 ,因为 Xception 和 Inception V3 都需要将数据限定在 (-1, 1) 的范围内,然后我们利用 GlobalAveragePooling2D 将卷积层输出的每个激活图直接求平均值,不然输出的文件会非常大,且容易过拟合。然后我们定义了两个 generator,利用 model.predict_generator 函数来导出特征向量,最后我们选择了 ResNet50, Xception, Inception V3 这三个模型(如果有兴趣也可以导出 VGG 的特征向量)。每个模型导出的时间都挺长的,在 aws p2.xlarge 上大概需要用 十分钟到二十分钟 。 这三个模型都是在 ImageNet 上面预训练过的,所以每一个模型都可以说是身经百战,通过这三个老司机导出的特征向量,可以高度概括一张图片有哪些内容。

最后导出的 h5 文件包括三个 numpy 数组:

  • train (25000, 2048)
  • test (12500, 2048)
  • label (25000,)

如果你不想自己计算特征向量,可以直接在这里下载导出的文件:GitHub releases 百度云

参考资料:

  • ResNet 15.12
  • Inception v3 15.12
  • Xception 16.10

四、载入特征向量

经过上面的代码以后,我们获得了三个特征向量文件,分别是:

  • gap_ResNet50.h5
  • gap_InceptionV3.h5
  • gap_Xception.h5

我们需要载入这些特征向量,并且将它们合成一条特征向量,然后记得把 X 和 y 打乱,不然之后我们设置validation_split的时候会出问题。这里设置了 numpy 的随机数种子为2017,这样可以确保每个人跑这个代码,输出都能是一样的结果。

import h5py
import numpy as np
from sklearn.utils import shuffle
np.random.seed(2017)X_train = []
X_test = []for filename in ["gap_ResNet50.h5", "gap_Xception.h5", "gap_InceptionV3.h5"]:with h5py.File(filename, 'r') as h:X_train.append(np.array(h['train']))X_test.append(np.array(h['test']))y_train = np.array(h['label'])X_train = np.concatenate(X_train, axis=1)
X_test = np.concatenate(X_test, axis=1)X_train, y_train = shuffle(X_train, y_train)

一个HDF5文件是一种存放两类对象的容器:dataset和group. Dataset是类似于数组的数据集,而group是类似文件夹一样的容器,存放dataset和其他group。在使用h5py的时候需要牢记一句话:groups类比词典,dataset类比Numpy中的数组。 HDF5的dataset虽然与Numpy的数组在接口上很相近,但是支持更多对外透明的存储特征,如数据压缩,误差检测,分块传输。

1) 读取HDF5文件的内容

首先我们应该打开文件:


>>> import h5py
>>> f = h5py.File('mytestfile.hdf5', 'r')

请记住h5py.File类似Python的词典对象,因此我们可以查看所有的键值:

>>> f.keys()
[u'mydataset']

基于以上观测,文件中有名字为mydataset这样一个数据集。然后我们可以用类似词典的方法读取对应的dataset对象。

>>> dset = f['mydataset']

Dset是一个HDF5的dataset对象,我们可以像Numpy的数组一样访问它的属性和数据。

>>> dset.shape
(100,)
>>> dset.dtype
dtype('int32')
>>> dset[...] = np.arange(100)

2) 创建一个HDF5文件

我们用’w’模式打开文件

>>> import h5py
>>> import numpy as np
>>> f = h5py.File("mytestfile.hdf5", "w")

然后我们借助文件对象的一系列方法添加数据。其中create_dataset用于创建给定形状和数据类型的空dataset

>>> dset = f.create_dataset("mydataset", (100,), dtype='i')

我们也可以用现有的Numpy数组来初始化一个dataset

>>> arr = np.arange(100)
>>> dset = f.create_dataset("init", data=arr)

3) 分块存储策略

在缺省设置下,HDF5数据集在内存中是连续布局的,也就是按照传统的C序。Dataset也可以在HDF5的分块存储布局下创建。也就是dataset被分为大小相同的若干块随意地分布在磁盘上,并使用B树建立索引。
为了进行分块存储,将关键字设为一个元组来指示块的形状。

>>> dset = f.create_dataset("chunked", (1000, 1000), chunks=(100, 100))

也可以自动分块,不必指定块的形状。

>>> dset = f.create_dataset("autochunk", (1000, 1000), chunks=True)

五、构建模型

模型的构建很简单,直接 dropout 然后分类就好了。

from keras.models import *
from keras.layers import *np.random.seed(2017)input_tensor = Input(X_train.shape[1:])
x = Dropout(0.5)(input_tensor)
x = Dense(1, activation='sigmoid')(x)
model = Model(input_tensor, x)model.compile(optimizer='adadelta',loss='binary_crossentropy',metrics=['accuracy'])

我们还可以对模型进行可视化:

digraph G{node [shape=record]a[label="ResNet50|{input:|output:}|{(224, 224, 3)|(2048)}"]b[label="InceptionV3|{input:|output:}|{(299, 299, 3)|(2048)}"]c[label="Xception|{input:|output:}|{(299, 299, 3)|(2048)}"]Merge[label="Merge|{input:|output:}|{(3, 2048)|(6144)}"]Dropout[label="Dropout|Rate:|0.5"]Output[label="Output|{input:|output:}|{(6144)|(1)}"]Image -> a -> MergeImage -> b -> MergeImage -> c -> MergeMerge -> Dropout -> Output
}

六、训练模型

模型构件好了以后,我们就可以进行训练了,这里我们设置验证集大小为 20% ,也就是说训练集是20000张图,验证集是5000张图。

model.fit(X_train, y_train, batch_size=128, nb_epoch=8, validation_split=0.2)
Train on 20000 samples, validate on 5000 samples
Epoch 1/8
20000/20000 [==============================] - 1s - loss: 0.1193 - acc: 0.9591 - val_loss: 0.0283 - val_acc: 0.9936
Epoch 2/8
20000/20000 [==============================] - 0s - loss: 0.0319 - acc: 0.9898 - val_loss: 0.0181 - val_acc: 0.9952
Epoch 3/8
20000/20000 [==============================] - 0s - loss: 0.0252 - acc: 0.9916 - val_loss: 0.0172 - val_acc: 0.9934
Epoch 4/8
20000/20000 [==============================] - 0s - loss: 0.0214 - acc: 0.9936 - val_loss: 0.0140 - val_acc: 0.9956
Epoch 5/8
20000/20000 [==============================] - 0s - loss: 0.0200 - acc: 0.9926 - val_loss: 0.0139 - val_acc: 0.9954
Epoch 6/8
20000/20000 [==============================] - 0s - loss: 0.0189 - acc: 0.9933 - val_loss: 0.0129 - val_acc: 0.9956
Epoch 7/8
20000/20000 [==============================] - 0s - loss: 0.0170 - acc: 0.9946 - val_loss: 0.0123 - val_acc: 0.9960
Epoch 8/8
20000/20000 [==============================] - 0s - loss: 0.0163 - acc: 0.9945 - val_loss: 0.0119 - val_acc: 0.9958
Out[4]:

我们可以看到,训练的过程很快,十秒以内就能训练完,准确率也很高,在验证集上最高达到了99.6%的准确率。

七、预测测试集

模型训练好以后,我们就可以对测试集进行预测,然后提交到 kaggle 上看看最终成绩了。

y_pred = model.predict(X_test, verbose=1)
y_pred = y_pred.clip(min=0.005, max=0.995)import pandas as pd
from keras.preprocessing.image import *df = pd.read_csv("sample_submission.csv")gen = ImageDataGenerator()
test_generator = gen.flow_from_directory("test2", (224, 224), shuffle=False, batch_size=16, class_mode=None)for i, fname in enumerate(test_generator.filenames):index = int(fname[fname.rfind('/')+1:fname.rfind('.')])df.set_value(index-1, 'label', y_pred[i])df.to_csv('pred.csv', index=None)
df.head(10)

预测这里我们用到了一个小技巧,我们将每个预测值限制到了 [0.005, 0.995] 个区间内,这个原因很简单,kaggle 官方的评估标准是 LogLoss,对于预测正确的样本,0.995 和 1 相差无几,但是对于预测错误的样本,0 和 0.005 的差距非常大,是 15 和 2 的差别。参考 LogLoss 如何处理无穷大问题,下面的表达式就是二分类问题的 LogLoss 定义。

$$\textrm{LogLoss} = - \frac{1}{n} \sum_{i=1}^n \left[ y_i \log(\hat{y}_i) + (1 - y_i) \log(1 - \hat{y}_i)\right]$$

还有一个值得一提的地方就是测试集的文件名不是按 1, 2, 3 这样排的,而是按下面的顺序排列的:

['test/1.jpg','test/10.jpg','test/100.jpg','test/1000.jpg','test/10000.jpg','test/10001.jpg','test/10002.jpg','test/10003.jpg',......

因此我们需要对每个文件名进行处理,然后赋值到 df 里,最后导出为 csv 文件。

 id  label
0   1   0.995
1   2   0.995
2   3   0.995
3   4   0.995
4   5   0.005
5   6   0.005
6   7   0.005
7   8   0.005
8   9   0.005
9   10  0.005

kaggle之Dogs vs. Cats(Keras)相关推荐

  1. PyTorch实战Kaggle之Dogs vs. Cats

    PyTorch实战Kaggle之Dogs vs. Cats 目录 1. 导包 2. 数据载入及装载 3. 数据预览 1)获取一个批次的数据 2)验证独热编码的对应关系 3)图片预览 4. 模型搭建 5 ...

  2. CNN入门+猫狗大战(Dogs vs. Cats)+PyTorch入门

    一些修改(修改后的代码) 修改原网络的输出方式.原网络采用的交叉熵torch.nn.CrossEntropyLoss()进行Loss计算,而这个函数内部是已经进行了softmax处理的(参考),所以网 ...

  3. Dogs vs. Cats数据集

    DogsVsCats百度网盘下载 [大小]:813.56M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qXmQoLDfV2WnJMZ-Hxt0Ww [提取码]:n7zc kaggle ...

  4. Dogs vs. Cats

    二分类问题 我的方案: import os import sys import cv2 import random import pandas as pdimport matplotlib.pyplo ...

  5. [pytorch][stepbystep]在pytorch上实现卷积神经网路(CNN)的裁剪(purning)

    利用VGG-16对Dogs-vs-Cats数据集进行训练,裁剪VGG-16可以获得3x的运算加速和4x的模型减小 简介 puring神经网络是一个古老的idea,具体可以追溯到1990年(与Yann ...

  6. 【深度学习】资源:最全的 Pytorch 资源大全

    Pytorch资源大全 目录 Pytorch及相关库 NLP和语音处理: 计算机视觉: 概率/生成库: 其他库: 教程和示例 论文的实现 Pytorch其他 Pytorch及相关库 pytorch:P ...

  7. PyTorch超级资源列表(Github 2.4K星)包罗万象

    PyTorch超级资源列表,包罗万象 PyTorch超级资源列表(Github 2.4K星)包罗万象 -v7.x 1 Pytorch官方工程 2 自然语言处理和语音处理(NLP & Speec ...

  8. 《Deep Learning for Computer Vision with Python》StarterBundle-总结概述

    <Deep Learning for Computer Vision withPython> StarterBundle总结概述 //2022.2.4日下午16:18开始总结 第2章-什么 ...

  9. TensorFlow for Hackers - Part III

    Have you ever stood still, contemplating about how cool would it be to build a model that can distin ...

最新文章

  1. 地球5000年变化全景动画——看完叹了口气:整个世界安静了
  2. 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青少年组获奖名单
  3. openshift for linux
  4. 上网时间监控软件_电脑监控系统软件有哪些作用?主要功能有哪些?
  5. Hbase新API以及Hbase增删改差
  6. 如何制作自己的R包?
  7. MySQL的ibdata1文件占用过大
  8. 马云:大部分失败企业都是因为不够专注
  9. artcam 9.0英文版本下载_魔兽9.0暗影国度测试服前瞻 可能存在的仙狐坐骑详解
  10. JavaScript实现浏览器特定区域截屏和下载功能
  11. 手把手DES加密解密详解-Java,Python
  12. php 获取xlsx,PHP Excel Reader读取xlsx文件
  13. Crucile-协作式代码审查
  14. 开源办公开发平台丨Mysql5.7两套四节点主从结构环境搭建教程(一)
  15. 四十多岁的男人还适合重新创业吗?
  16. Android 第三方SDK的检测与提取
  17. 阿里郎组合频繁换人事出有因,艺德,人品很重要!
  18. 内核编译时出现 ERROR: modpost: “some_function” [xxx.ko] undefined!
  19. 【C++】String用法总结
  20. 图片与进制的转化之路

热门文章

  1. Skywalking系列博客6-手把手教你编写 Skywalking 插件
  2. 微信小程序获取头像昵称,限制头像大小
  3. 海量搜索服务架构搭建2-SolrCloud集群搭建
  4. LBP特征学习及实现
  5. Tekton笔记(四)之Authentication及catalog skopeo
  6. 企业级别的应用程序开发
  7. python教程app攻略_一篇清晰易懂的Python操控手机APP攻略!
  8. Android开发技术前线 (android-tech-frontier) --优质技术文章的聚合项目
  9. TPS和事务响应时间的关系、计算公式
  10. 计算机基础重点考题解析(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