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出自:https://www.pandashen.com

前言

Koa 是当下主流 NodeJS 框架,以轻量见长,而它中间件机制与相对传统的 Express 支持了异步,所以编码时经常使用 async/await,提高了可读性,使代码变得更优雅,上一篇文章 NodeJS 进阶 —— Koa 源码分析,也对 “洋葱模型” 和实现它的 compose 进行分析,由于个人觉得 compose 的编程思想比较重要,应用广泛,所以本篇借着 “洋葱模型” 的话题,打算用四种方式来实现 compose

洋葱模型案例

如果你已经使用 Koa 对 “洋葱模型” 这个词一定不陌生,它就是 Koa 中间件的一种串行机制,并且是支持异步的,下面是一个表达 “洋葱模型” 的经典案例。

const Koa = require("koa");const app = new Koa();app.use(asycn (ctx, next) => {console.log(1);await next();console.log(2);
});app.use(asycn (ctx, next) => {console.log(3);await next();console.log(4);
});app.use(asycn (ctx, next) => {console.log(5);await next();console.log(6);
});app.listen(3000);// 1
// 3
// 5
// 6
// 4
// 2

上面的写法我们按照官方推荐,使用了 async/await,但如果是同步代码不使用也没有关系,这里简单的分析一下执行机制,第一个中间件函数中如果执行了 next,则下一个中间件会被执行,依次类推,就有了我们上面的结果,而在 Koa 源码中,这一功能是靠一个 compose 方法实现的,我们本文四种实现 compose 的方式中实现同步和异步,并附带对应的案例来验证。

准备工作

在真正创建 compose 方法之前应该先做些准备工作,比如创建一个 app 对象来顶替 Koa 创建出的实例对象,并添加 use 方法和管理中间件的数组 middlewares

// 文件:app.js
// 模拟 Koa 创建的实例
const app = {middlewares: []
};// 创建 use 方法
app.use = function(fn) {app.middlewares.push(fn);
};// app.compose.....module.exports = app;

上面的模块中导出了 app 对象,并创建了存储中间件函数的 middlewares 和添加中间件的 use 方法,因为无论用哪种方式实现 compose 这些都是需要的,只是 compose 逻辑的不同,所以后面的代码块中会只写 compose 方法。

Koa 中 compose 的实现方式

首先介绍的是 Koa 源码中的实现方式,在 Koa 源码中其实是通过 koa-compose 中间件来实现的,我们在这里将这个模块的核心逻辑抽取出来,用我们自己的方式实现,由于重点在于分析 compose 的原理,所以 ctx 参数就被去掉了,因为我们不会使用它,重点是 next 参数。

1、同步的实现

// 文件:app.js
app.compose = function() {// 递归函数function dispatch(index) {// 如果所有中间件都执行完跳出if (index === app.middlewares.length) return;// 取出第 index 个中间件并执行const route = app.middlewares[index];return route(() => dispatch(index + 1));}// 取出第一个中间件函数执行dispatch(0);
};

上面是同步的实现,通过递归函数 dispatch 的执行取出了数组中的第一个中间件函数并执行,在执行时传入了一个函数,并递归执行了 dispatch,传入的参数 +1,这样就执行了下一个中间件函数,依次类推,直到所有中间件都执行完毕,不满足中间件执行条件时,会跳出,这样就按照上面案例中 1 3 5 6 4 2 的情况执行,测试例子如下(同步上、异步下)。

// 文件:sync-test.js
const app = require("./app");app.use(next => {console.log(1);next();console.log(2);
});app.use(next => {console.log(3);next();console.log(4);
});app.use(next => {console.log(5);next();console.log(6);
});app.compose();
// 1
// 3
// 5
// 6
// 4
// 2
// 文件:async-test.js
const app = require("./app");// 异步函数
function fn() {return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setTimeout(() => {resolve();console.log("hello");}, 3000);});
}app.use(async next => {console.log(1);await next();console.log(2);
});app.use(async next => {console.log(3);await fn(); // 调用异步函数await next();console.log(4);
});app.use(async next => {console.log(5);await next();console.log(6);
});app.compose();

我们发现如果案例中按照 Koa 的推荐写法,即使用 async 函数,都会通过,但是在给 use 传参时可能会传入普通函数或 async 函数,我们要将所有中间件的返回值都包装成 Promise 来兼容两种情况,其实在 Koacompose 最后返回的也是 Promise,是为了后续的逻辑的编写,但是现在并不支持,下面来解决这两个问题。

注意:后面 compose 的其他实现方式中,都是使用 sync-test.jsasync-test.js 验证,所以后面就不再重复了。

2、升级为支持异步

// 文件:app.js
app.compose = function() {// 递归函数function dispatch(index) {// 如果所有中间件都执行完跳出,并返回一个 Promiseif (index === app.middlewares.length) return Promise.resolve();// 取出第 index 个中间件并执行const route = app.middlewares[index];// 执行后返回成功态的 Promisereturn Promise.resolve(route(() => dispatch(index + 1)));}// 取出第一个中间件函数执行dispatch(0);
};

我们知道 async 函数中 await 后面执行的异步代码要实现等待,带异步执行后继续向下执行,需要等待 Promise,所以我们将每一个中间件函数在调用时最后都返回了一个成功态的 Promise,使用 async-test.js 进行测试,发现结果为 1 3 hello(3s后) 5 6 4 2

Redux 旧版本 compose 的实现方式

1、同步的实现

// 文件:app.js
app.compose = function() {return app.middlewares.reduceRight((a, b) => () => b(a), () => {})();
};

上面的代码看起来不太好理解,我们不妨根据案例把这段代码拆解开,假设 middlewares 中存储的三个中间件函数分别为 fn1fn2fn3,由于使用的是 reduceRight 方法,所以是逆序归并,第一次 a 代表初始值(空函数),b 代表 fn3,而执行 fn3 返回了一个函数,这个函数再作为下一次归并的 a,而 fn2 作为 b,依次类推,过程如下。

// 第 1 次 reduceRight 的返回值,下一次将作为 a
() => fn3(() => {});// 第 2 次 reduceRight 的返回值,下一次将作为 a
() => fn2(() => fn3(() => {}));// 第 3 次 reduceRight 的返回值,下一次将作为 a
() => fn1(() => fn2(() => fn3(() => {})));

由上面的拆解过程可以看出,如果我们调用了这个函数会先执行 fn1,如果调用 next 则会执行 fn2,如果同样调用 next 则会执行 fn3fn3 已经是最后一个中间件函数了,再次调 next 会执行我们最初传入的空函数,这也是为什么要将 reduceRight 的初始值设置成一个空函数,就是防止最后一个中间件调用 next 而报错。

经过测试上面的代码不会出现顺序错乱的情况,但是在 compose 执行后,我们希望进行一些后续的操作,所以希望返回的是 Promise,而我们又希望传入给 use 的中间件函数既可以是普通函数,又可以是 async 函数,这就要我们的 compose 完全支持异步。

2、升级为支持异步

// 文件:app.js
app.compose = function() {return Promise.resolve(app.middlewares.reduceRight((a, b) => () => Promise.resolve(b(a)),() => Promise.resolve();)());
};

参考同步的分析过程,由于最后一个中间件执行后执行的空函数内一定没有任何逻辑,但为遇到异步代码可以继续执行(比如执行 next 后又调用了 then),都处理成了 Promise,保证了 reduceRight 每一次归并的时候返回的函数内都返回了一个 Promise,这样就完全兼容了 async 和普通函数,当所有中间件执行完毕,也返回了一个 Promise,这样 compose 就可以调用 then 方法执行后续逻辑。

Redux 新版本 compose 的实现方式

1、同步的实现

// 文件:app.js
app.compose = function() {return app.middlewares.reduce((a, b) => arg => a(() => b(arg)))(() => {});
};

Redux 新版本中将 compose 的逻辑做了些改动,将原本的 reduceRight 换成 reduce,也就是说将逆序归并改为了正序,我们不一定和 Redux 源码完全相同,是根据相同的思路来实现串行中间件的需求。

个人觉得改成正序归并后更难理解,所以还是将上面代码结合案例进行拆分,中间件依然是 fn1fn2fn3,由于 reduce 并没有传入初始值,所以此时 afn1bfn2

// 第 1 次 reduce 的返回值,下一次将作为 a
arg => fn1(() => fn2(arg));// 第 2 次 reduce 的返回值,下一次将作为 a
arg => (arg => fn1(() => fn2(arg)))(() => fn3(arg));// 等价于...
arg => fn1(() => fn2(() => fn3(arg)));// 执行最后返回的函数连接中间件,返回值等价于...
fn1(() => fn2(() => fn3(() => {})));

所以在调用 reduce 最后返回的函数时,传入了一个空函数作为参数,其实这个参数最后传递给了 fn3,也就是第三个中间件,这样保证了在最后一个中间件调用 next 时不会报错。

2、升级为支持异步

下面有个更艰巨的任务,就是将上面的代码更改为支持异步,实现如下。

// 文件:app.js
app.compose = function() {return Promise.resolve(app.middlewares.reduce((a, b) => arg =>Promise.resolve(a(() => b(arg))))(() => Promise.resolve()));
};

实现异步其实与逆序归并是一个套路,就是让每一个中间件函数的返回值都是 Promise,并让 compose 也返回 Promise。

使用 async 函数实现

这个版本是我在之前在学习 Koa 源码时偶然在一位大佬的一篇分析 Koa 原理的文章中看到的(翻了半天实在没找到链接),在这里也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由于是利用 async 函数实现的,所以默认就是支持异步的,因为 async 函数会返回一个 Promise。

// 文件:app.js
app.compose = function() {// 自执行 async 函数返回 Promisereturn (async function () {// 定义默认的 next,最后一个中间件内执行的 nextlet next = async () => Promise.resolve();// middleware 为每一个中间件函数,oldNext 为每个中间件函数中的 next// 函数返回一个 async 作为新的 next,async 执行返回 Promise,解决异步问题function createNext(middleware, oldNext) {return async () => {await middleware(oldNext);}}// 反向遍历中间件数组,先把 next 传给最后一个中间件函数// 将新的中间件函数存入 next 变量// 调用下一个中间件函数,将新生成的 next 传入for (let i = app.middlewares.length - 1; i >= 0; i--) {next = createNext(app.middlewares[i], next);}await next();})();
};

上面代码中的 next 是一个只返回成功态 Promise 的函数,可以理解为其他实现方式中最后一个中间件调用的 next,而数组 middlewares 刚好是反向遍历的,取到的第一个值就是最后一个中间件,而调用 createNext 作用是返回一个新的可以执行数组中最后一个中间件的 async 函数,并传入了初始的 next,这个返回的 async 函数作为新的 next,再取到倒数第二个中间件,调用 createNext,又返回了一个 async 函数,函数内依然是倒数第二个中间件的执行,传入的 next 就是上次新生成的 next,这样依次类推到第一个中间件。

因此执行第一个中间件返回的 next 则会执行传入的上一个生成的 next 函数,就会执行第二个中间件,就会执行第二个中间件中的 next,就这样直到执行完最初定义的的 next,通过案例的验证,执行结果与洋葱模型完全相同。

至于异步的问题,每次执行的 next 都是 async 函数,执行后返回的都是 Promise,而最外层的自执行 async 函数返回的也是 Promise,也就是说 compose 最后返回的是 Promise,因此完全支持异步。

这个方式之所放在最后,是因为个人觉得不好理解,我是按照自己对这几种方式理解的难易程度由上至下排序的。

总结

或许你看完这几种方式会觉得,还是 Koa 对于 compose 的实现方式最容易理解,你也可能和我一样在感慨 Redux 的两种实现方式和 async 函数实现方式是如此的巧妙,恰恰 JavaScript 在被别人诟病 “弱类型”、“不严谨” 的同时,就是如此的具有灵活性和创造性,我们无法判断这是优点还是缺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学习 JavaScript 不要被强类型语言的 “墨守成规” 所束缚(个人观点,强类型语言开发者勿喷),就是要吸收这样巧妙的编程思想,写出 compose 这种优雅又高逼格的代码,路漫漫其修远兮,愿你在技术的路上 “一去不复返”。

Koa2 洋葱模型 —— compose 串联中间件的四种实现相关推荐

  1. koa2洋葱模型之为什么要保证洋葱模型

    这样的代码,按照洋葱模型,感觉打印顺序应该是1-3-4-2,其实结果是: 为什么? 因为中间件没有全部使用async和await 所以为了保证洋葱模型,我们必须在每个中间件上加上async和await ...

  2. 描述Koa2洋葱模型

    基本上面试都会被问到,所以整理一下. Koa2中间件基于async/await实现的,其执行过程是通过next来驱动的.Koa2的中间件执行顺序的模型被称为洋葱模型. 官网所给示例: // logge ...

  3. 初识洋葱模型,分析中间件执行过程,浅析koa中间件源码

    前言 作为洋葱模型的第一篇文章,这里仅介绍了一些入门级知识,比如 了解洋葱模型执行顺序 分析部分 koa 中间件的源码来加深对中间件的认识 为第二篇文章:分析洋葱模型实现原理,在自己项目中接入洋葱模型 ...

  4. springcloud生产环境一般怎么部署_机器学习模型生产环境部署的四种系统架构总结...

    本文将从简单到复杂介绍典型架构的特点以及其优缺点. 介绍 一旦数据科学家对模型的性能感到满意,下一步便是"模型生产环境部署", 没有系统的合理配置,您的Kaggle Top1模型可 ...

  5. Koa2——洋葱模型,简单实现

    class app {middleware = [];// 装载中间件use(middleware) {this.middleware.push(middleware);}compose(callba ...

  6. 训练千亿参数大模型,离不开四种GPU并行策略

    作者|Lilian Weng.Greg Brockman 翻译|董文文 AI领域的许多最新进展都围绕大规模神经网络展开,但训练大规模神经网络是一项艰巨的工程和研究挑战,需要协调GPU集群来执行单个同步 ...

  7. vs2013在使用ef6时,创建模型向导过程中,四种模型方式缺少2种

    下载eftool,并安装 https://download.microsoft.com/download/2/C/F/2CF7AFAB-4068-4DAB-88C6-CEFD770FAECD/EFTo ...

  8. axios 和洋葱模型中间件

    axios 和洋葱模型中间件 前言 MiddleWare类实现 HttpRequest类实现 使用 总结 前言 前段时间阅读了axios的源码,代码量不多,而且相对vue源码来说要简单很多,其中的设计 ...

  9. 学习 koa 源码的整体架构,浅析koa洋葱模型原理和co原理

    前言 这是学习源码整体架构系列第七篇.整体架构这词语好像有点大,姑且就算是源码整体结构吧,主要就是学习是代码整体结构,不深究其他不是主线的具体函数的实现.本篇文章学习的是实际仓库的代码. 学习源码整体 ...

  10. 分析洋葱模型实现原理,在自己项目中接入洋葱模型

    分析洋葱模型实现原理,在自己项目中接入洋葱模型 上一篇文章初识洋葱模型,分析中间件执行过程,浅析koa中间件源码简单的介绍了 基于 koa 的洋葱模型的中间件的运行过程,了解了一下中间件的写法 不过基 ...

最新文章

  1. 混沌、无序、变局?探索之中,《拟合》开启
  2. 安卓上的微软 Edge 浏览器新增支持长截图
  3. LeetCode 23. Merge k Sorted Lists--Python解法--优先队列,分治法
  4. 普加甘特图集成到第三方JS框架(MiniUI、jQuery、Ext等)
  5. 【数据结构】排序算法总结
  6. java 带参数的构造函数_java – mockito模拟一个带参数的构造函数
  7. 技嘉主板万能网卡驱动_技嘉Z490系列主板来袭:16相供电/钽电容,堆料更进一步...
  8. Eclipse公共许可证
  9. c++能干什么_「CG原画插画教程」学画画到底能干什么?
  10. 案例讲解asp.net中jquery post的用法
  11. 中累计直方图_新特性解读 | MySQL 8.0 直方图
  12. 继开源之后 红帽打算把它当成新增长点
  13. SVM-支持向量机算法概述
  14. stm32晶振配置不一致导致 Invalid Rom Table 至芯片锁死解决方案
  15. 全面了解风控决策引擎
  16. 盛迈坤电商:店铺自然流量怎么提升
  17. 《全球互联网金融商业模式:格局与发展》——第2章,第4节众筹型券商
  18. NVT | 67x USB MSDC设备分析
  19. 软件测试1——PIE模型
  20. eclipse设置pom.xml打开方式

热门文章

  1. sds数据结构,Simple Dynamic String,简单动态字符串
  2. 多个文件进行合并取前10个数(多线程方式)
  3. eja智能压力变送器工作原理_EJA智能压力变送器
  4. linux mysql开发_Linux下MySQL数据库开发技术
  5. php 留言回复对话_php实现留言板功能(会话控制)
  6. Linux随笔 - 修改主机名
  7. jquery实现html表格隔行变色
  8. mysql 开启用户远程登录
  9. SQL Server 数据操作
  10. [导入]意外的,博客被点名了。参与游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