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pt-table-checksum校验数据一致性

主从数据的一致性校验是个头疼的问题,偶尔被业务投诉主从数据不一致,或者几个从库之间的数据不一致,这会令人沮丧。通常我们仅有一种办法,热备主库,然后替换掉所有的从库。这不仅代价非常大,而且类似治标不治本的方案,让人十分不安。因此我们需要合适的工具,至少帮我们回答下面三个问题:

  • 是从库延迟导致了用户看到的数据不一致,还是真的主从数据就不一致?
  • 如果不一致,这个比例究竟多大?
  • 下次还会出现吗?

回答清楚这几个问题,有助于我们决定是否修复,以及修复的方式,还可以帮我们找出不一致的数据,进而定位问题根源。而percona的pt-table-checksum正是我们想要的。

pt-table-checksum简介

pt-table-checksum是著名的 percona-toolkit 工具集的工具之一。它通过在主库执行基于statement的sql语句来生成主库数据块的checksum,把相同的sql语句传递到从库,并在从库上计算相同数据块的checksum,最后,比较主从库上相同数据块的checksum值,由此判断主从数据是否一致。这种校验是分表进行的,在每个表内部又是分块进行的,而且pt工具本身提供了非常多的限流选项,因此对线上服务的冲击较小。

checksum计算原理

1. 单行数据checksum值的计算

pt工具先检查表的结构,并获取每一列的数据类型,把所有数据类型都转化为字符串,然后用 concat_ws() 函数进行连接,由此计算出该行的checksum值。checksum默认采用crc32,你可以自己定义效率更高的udf。

2. 数据块checksum值的计算

如果一行一行的计算checksum再去和从库比较,那么效率会非常低下。pt工具选择智能分析表上的索引,然后把表的数据split成一个个chunk,计算的时候也是以chunk为单位。因此引入了聚合函数 BIT_XOR() 。它的功能可以理解为把这个chunk内的所有行的数据拼接起来,再计算crc32的值,就得到这个chunk的checksum值。sql语句如下:
这其中还有count(*),用来计算chunk包含的行数。每一次对chunk进行checksum后,pt工具都会对耗时进行统计分析,并智能调整下一个chunk的大小,避免chunk太大对线上造成影响,同时也要避免chunk太小而效率低下。

3. 一致性如何保证

当pt工具在计算主库上某chunk的checksum时,主库可能还在更新,同时从库可能延迟使得relay-log中还有与这个chunk数据相关的更新,那该怎么保证主库与从库计算的是”同一份”数据?答案是加for update当前读锁,这保证了主库的某个chunk内部数据的一致性。否则,1000个人chekcusm同样的1000行数据,可能得到1000个不同的结果,你无法避开mvcc的干扰!获得for update锁后,pt工具开始计算chunk的checksum值,并把计算结果保存到pt工具自建的结果表中(采用replace into select的方式),然后释放锁。该语句最终会传递到从库并执行相同的计算逻辑。

内部工作过程

有了上面关键的几点说明,我们再来看看pt工具的内部工作过程,如下图:简单解释下工作过程:

  • 1. 连接到主库:pt工具连接到主库,然后自动发现主库的所有从库。默认采用show full processlist来查找从库,但是这只有在主从实例端口相同的情况下才有效。
  • 3. 查找主库或者从库是否有复制过滤规则:这是为了安全而默认检查的选项。你可以关闭这个检查,但是这可能导致checksum的sql语句要么不会同步到从库,要么到了从库发现从库没有要被checksum的表,这都会导致从库同步卡库。
  • 5. 开始获取表,一个个的计算。
  • 6. 如果是表的第一个chunk,那么chunk-size一般为1000;如果不是表的第一个chunk,那么采用19步中分析出的结果。
  • 7. 检查表结构,进行数据类型转换等,生成checksum的sql语句。
  • 8. 根据表上的索引和数据的分布,选择最合适的split表的方法。
  • 9. 开始checksum表。
  • 10. 默认在chunk一个表之前,先删除上次这个表相关的计算结果。除非–resume。
  • 14. 根据explain的结果,判断chunk的size是否超过了你定义的chunk-size的上限。如果超过了,为了不影响线上性能,这个chunk将被忽略。
  • 15. 把要checksum的行加上for update锁,并计算。
  • 17-18. 把计算结果存储到master_crc master_count列中。
  • 19. 调整下一个chunk的大小。
  • 20. 等待从库追上主库。如果没有延迟备份的从库在运行,最好检查所有的从库,如果发现延迟最大的从库延迟超过max-lag秒,pt工具在这里将暂停。
  • 21. 如果发现主库的max-load超过某个阈值,pt工具在这里将暂停。
  • 22. 继续下一个chunk,直到这个table被chunk完毕。
  • 23-24. 等待从库执行完checksum,便于生成汇总的统计结果。每个表汇总并统计一次。
  • 25-26. 循环每个表,直到结束。 
    校验结束后,在每个从库上,执行如下的sql语句即可看到是否有主从不一致发生: 
    select * from percona.checksums where master_cnt <> this_cnt OR master_crc <> this_crc OR ISNULL(master_crc) <> ISNULL(this_crc) \G

重要选项

安全选项:

–check-replication-filters 是否检查复制过滤规则 
–check-slave-tables 检查是否所有从库都有被检查的表和列 
–chunk-size-limit 每个chunk最大不能超过这个大小,超过就忽略它

限速选项:

–check-interval 多久检查一次主从延迟、主库负载是否达到上限 
–check-slave-lag 是否只检查这个从库的延迟 
–max-lag 最大延迟,超过这个就等待 
–max-load 最大负载,超过这个就等待

过滤选项:

–databases 只检查某些库 
–tables 只检查某些表 
这些过滤选项在修复不一致数据后,检查修复效果很有用。

其他选项

–resume 因某种原因中断,下次接着执行,不用从头开始 
–chunk-time 每个chunk被计算的时间,一般默认为0.5秒

实战举例

PTDEBUG=1 ./pt-table-checksum --user=user --password=pass --host=10.10.10.10 --port=3306 --databases=nettedfish --tables=just_do_it --recursion-method=processlist

缺陷和注意事项

  • 如果表没有主键或唯一索引,或者干脆没有任何索引,那么pt工具在chunk表的时候,将无所适从。不过我们已强制在建表的时候,每个表都必须有主键。
  • –check-binlog-format是默认选项,建议不要关闭它。pt-table-checksum工具自身产生的所有sql语句要基于语句格式同步到从库,这是由它的实现原理决定的。但是在A-B-C的级联复制结构中,如果B是行格式的复制,那么B与C的数据一致性校验就没法做了。在A上设置该sql语句为语句级并不会把set这个动作记录到binlog中,这个属性无法级联传递。
  • 主从异构的情况下,checksum语句可能在从库上执行失败,即使是索引的不一致。例如sql语句中有force index某个索引,但是从库的表上没有这个索引,就会导致卡库。

总结

pt-table-checksum是校验主从数据不一致的最好工具。由于MySQL复制自身的缺陷,或主从切换不严谨,或备份软件bug等原因,都可能导致主从数据的不一致。不管你管不管,不一致都在那里,就看数据对你重不重要,重要的话,就定期做下检查并修复吧。 
且看下回分解:用pt-table-sync修复不一致的数据。

用pt-table-sync修复不一致的数据

percona-toolkit 之 【pt-summary】、【pt-mysql-summary】、【pt-config-diff】、【pt-variable-advisor】说明 http://www.linuxidc.com/Linux/2014-08/104929.htm

pt-table-sync简介

顾名思义,它用来修复多个实例之间数据的不一致。它可以让主从的数据修复到最终一致,也可以使通过应用双写或多写的多个不相关的数据库实例修复到一致。同时它还内部集成了pt-table-checksum的校验功能,可以一边校验一边修复,也可以基于pt-table-checksum的计算结果来进行修复。

工作原理

1. 单行数据checksum值的计算

计算逻辑与pt-table-checksum一样,也是先检查表结构,并获取每一列的数据类型,把所有数据类型都转化为字符串,然后用concat_ws()函数进行连接,由此计算出该行的checksum值。checksum默认采用crc32计算。

2. 数据块checksum值的计算

同pt-table-checksum工具一样,pt-table-sync会智能分析表上的索引,然后把表的数据split成若干个chunk,计算的时候以chunk为单位。可以理解为把chunk内所有行的数据拼接起来,再计算crc32的值,即得到该chunk的checksum值。

3. 坏块检测和修复

前面两步,pt-table-sync与pt-table-checksum的算法和原理一样。再往下,就开始有所不同:

pt-table-checksum只是校验,所以它把checksum结果存储到统计表,然后把执行过的sql语句记录到binlog中,任务就算完成。语句级的复制把计算逻辑传递到从库,并在从库执行相同的计算。pt-table-checksum的算法本身并不在意从库的延迟,延迟多少都一样计算(有同事对此不理解,可以参考我的前一篇文章),不会影响计算结果的正确性(但是我们还是会检测延迟,因为延迟太多会影响业务,所以总是要加上—max-lag来限流)。pt-table-sync则不同。它首先要完成chunk的checksum值的计算,一旦发现主从上同样的chunk的checksum值不同,就深入到该chunk内部,逐行比较并修复有问题的行。其计算逻辑描述如下(以修复主从结构的数据不一致为例,业务双写的情况修复起来更复杂—因为涉及到冲突解决和基准选择的问题,限于篇幅,这里不介绍):

  1. 对每一个从库,每一个表,循环进行如下校验和修复过程。
  2. 对每一个chunk,在校验时加上for update锁。一旦获得锁,就记录下当前主库的show master status值。
  3. 在从库上执行select master_pos_wait() 函数,等待从库sql线程执行到show master status得到的位置。以此保证,主从上关于这个chunk的内容均不再改变。
  4. 对这个chunk执行checksum,然后与主库的checksum进行比较。
  5. 如果checksum相同,说明主从数据一致,就继续下一个chunk。
  6. 如果checksum不同,说明该chunk有不一致。深入chunk内部,逐行计算checksum并比较(单行的checksum的比较过程与chunk的比较过程一样,单行实际是chunk的size为1的特例)。
  7. 如果发现某行不一致,则标记下来。继续检测剩余行,直到这个chunk结束。
  8. 对找到的主从不一致的行,采用replace into语句,在主库执行一遍以生成该行全量的binlog,并同步到从库,这会以主库数据为基准来修复从库;对于主库有的行而从库没有的行,采用replace在主库上插入(必须不能是insert);对于从库有而主库没有的行,通过在主库执行delete来删除(pt-table-sync强烈建议所有的数据修复都只在主库进行,而不建议直接修改从库数据;但是也有特例,后面会讲到)。
  9. 直到修复该chunk所有不一致的行。继续检查和修复下一个chunk。
  10. 直到这个从库上所有的表修复结束。开始修复下一个从库。

重要选项

安全选项

—[no]check-triggers 检查是否有触发器,有则警告

—[no]foreign-key-checks 默认检查主外键约束,有则警告

—[no]unique-checks 检查是否有唯一索引,无则警告

过滤选项

—ignore-databases

—ignore-engines

—ignore-tables

其他选项

—replicate=s 与pt-table-checksum结合起来,只修复,而不校验。使用pt-table-checksum之前校验的结果—bidirectional 双向同步。通常都以主库的数据为准,如果开启双向同步,就要定义冲突解决规则,会比较复杂

用法举例

假设10.55.55.55是主库,10.73.73.73是它的从库,端口在3306。

1. 先校验:

PTDEBUG=1 ./pt-table-checksum --user=user --password=pass --host=10.55.55.55 --port=3306 --databases=elink --tables=my_cms_10 --recursion-method=processlist 2. 根据校验结果,只修复10.73.73.73从库与主库不一致的地方:

PTDEBUG=1 ./pt-table-sync --execute --replicate percona.checksums --sync-to-master h=10.73.73.73,P=3306,u=user,p=pass 3. 修复后,再重新校验一次。执行第一步的语句即可。

4. 检查修复结果: 登陆到10.73.73.73,执行如下sql语句返回若为空,则说明修复成功: select * from percona.checksums where master_cnt <> this_cnt OR master_crc <> this_crc OR ISNULL(master_crc) <> ISNULL(this_crc)

注意事项

  • 采用replace into来修复主从不一致,必须保证被replace的表上有主键或唯一键,否则replace into退化成insert into,起不到修复的效果。这种情况下pt-table-sync会采用其他校验和修复算法,但是效率非常低,例如对所有列的group by然后求count(*)(表一定要有主键!)。
  • 主从数据不一致需要通过replace into来修复,该sql语句必须是语句级。pt-table-sync会把它发起的所有sql语句都设置为statement格式,而不管全局的binlog_format值。这在级联A-B-C结构中,也会遇到pt-table-checksum曾经遇到的问题,引起行格式的中继库的从库卡库是必然。不过pt-table-sync默认会无限递归的对从库的binlog格式进行检查并警告: 
  • 由于pt-table-sync每次只能修复一个表,所以如果修复的是父表,则可能导致子表数据连带被修复,这可能会修复一个不一致而引入另一个不一致;如果表上有触发器,也可能遇到同样问题。所以在有触发器和主外键约束的情况下要慎用。pt-table-sync工具同样也不欢迎主从异构的结构。pt-table-sync工具默认会进行先决条件的检查。
  • pt-table-sync在修复过程中不能容忍从库延迟,这正好与pt-table-checksum相反。如果从库延迟太多,pt-table-sync会长期持有对chunk的for update锁,然后等待从库的master_pos_wait执行完毕或超时。从库延迟越大,等待过程就越长,主库加锁的时间就越长,对线上影响就越大。因此要严格设置max-lag。
  • 对从库数据的修复通常是在主库执行sql来同步到从库。因此,在有多个从库时,修复某个从库的数据实际会把修复语句同步到所有从库。数据修复的代价取决于从库与主库不一致的程度,如果某从库数据与主库非常不一致,举例说,这个从库只有表结构,那么需要把主库的所有数据重新灌一遍,然后通过binlog同步,同时会传递到所有从库。这会给线上带来很大压力,甚至拖垮集群。正确的做法是,先用pt-table-checksum校验一遍,确定不一致的程度:如果不同步的很少,用pt-table-sync直接修复;否则,用备份先替换它,然后用pt-table-sync修复。 说明: 这实际提供了一种对myisam备份的思路:如果仅有一个myisam的主库,要为其增加从库,则可以:先mysqldump出表结构到从库上,然后启动同步,然后用pt-table-sync来修复数据。

总结

pt-table-sync工具很复杂也很强大。它修改数据库的内容,所以可能造成安全事故。为了安全,建议:使用pt-table-checksum定期检测数据的一致性,并手动重建损坏较为严重的从库,最后才用pt-table-sync修复剩下的从库。

本文永久更新链接地址: http://www.linuxidc.com/Linux/2014-11/109852.htm

mysql数据库主备表校验与修复相关推荐

  1. 【与达梦同行】达梦数据库主备集群搭建

    达梦数据库主备集群----高性能模式-搭建 文章连接:https://eco.dameng.com/community/post/20221213145437YQ30VJ0HDLCFUV2UMW 环境 ...

  2. MySql数据库主键外键与数据库设计

    MySql数据库主键外键与数据库设计 首先要指出的: 列.字段.属性是一个概念 行.记录.元组是一个概念 MySQL数据库CONSTRAINT约束:非空约束,唯一约束,主键约束,外键约束 show c ...

  3. DM数据库主备集群部署

    DM数据库主备集群部署 一.部署规划 主备集群作为最简单的高可用架构,顾名思义为主对外提供数据服务,备库作为备库,故障发生时可以进行数据库主备切换.而切换可分为自动切换和手动切换两种模式.下面介绍的是 ...

  4. windows mysql主主配置_基于docker MySQL数据库主主同步配置(windows上)

    安装docker部分 坑点 docker拉镜像速度过慢 点击docker图标,点击邮件看到setting,setting界面上点击docker engine,配置如图所示 还有两个备用的镜像地址 &q ...

  5. 达梦数据库主备集群确认监视器测试

    目录 1.测试说明 2.测试项目 3.测试结论 1.测试说明 (1) 本次测试环境 主机名 服务ip 心跳ip 数据库名 实例名 dmdb01 主 192.168.226.190 192.168.22 ...

  6. mysql 数据检查_mysql数据一致性检查及修复

    percona-toolkit-2.2.20-1.noarch mysql 5.6.29-log master:192.168.166.129 slave:192.168.166.131 一.创建数据 ...

  7. mysql数据库主键如何设计

    聊一个实际问题,淘宝的数据库的主键是如何设计的呢? 某些错误的离谱的答案还在网上流传着.其中一个明显的错误就是关于mysql的主键设计. 大部分人的回答如此自信就是:用8个自己的bigint做主键,而 ...

  8. oracle+cascade=gt;true,mysql数据库主外键级联删除脚本RESTRICT -- CASCADE

    在项目中,我们一般在数据库设计的时候做主外键关联设计,要么就不做.但是这样不符合规范,呵呵. 建立主外键关系的时候,默认是不能级联删除的.而出现往往在删除主表的数据时报错, 需要先删除从表然后再删除主 ...

  9. mysql数据库主键自增6_mysql数据库,主键自增主键不连续

    解决方法:就是 删除数据之后,执行一下语句: 每次删除记录后,执行: ALTER table tableName AUTO_INCREMENT=1; 后面插入数据就是连续的了. MySQL复制表结构 ...

最新文章

  1. NeurIPS 2021放榜,接收率创九年新高,你的paper中了吗?
  2. PB控制性能TreeView
  3. windows 10占用cpu和内存过高
  4. ES6 new syntax of Default Function Parameters
  5. javaweb(三十八)——mysql事务和锁InnoDB(扩展)
  6. Hibernate事实:始终检查Criteria API SQL查询
  7. python网络爬虫与信息提取 学习笔记day3
  8. linux查询内核参数命令,Linux内核启动参数详解
  9. python动态与静态语言_静态语言和动态语言的区别
  10. 程序员看的JPEG图像压缩介绍(多图慎入)
  11. 从头开始搭建一个mybatis+postgresql平台
  12. HttpClient的3种超时
  13. 【Linux】linux经常使用基本命令
  14. 用mui索引实现动态数据仿通讯录的功能
  15. 【易我数据恢复】超实用的数据恢复工具
  16. 对Java实现单链表中.next的解释
  17. 1.19(Cake Baking)
  18. 小数位数修约,四舍六入五成双
  19. 字符编码之间的相互转换 UTF8与GBK
  20. python:水果与设计模式-原型模式

热门文章

  1. 思科AP修改AP名称通过WLC命令方式
  2. vue 使用i18n和i18n Ally自动化翻译
  3. [python][原创]全屏截图的4种方法
  4. 【uni-app基础教程】
  5. 针对运营商行业的虚拟化应用性能监测管理解决方案
  6. 华为云计算IE面试笔记-请描述华为容灾解决方案全景图,并解释双活数据中心需要从哪些角度着手考虑双活设计
  7. 浙江移动服务器维护升级时间,中国移动终于“良心了”!10年不换号的老用户,将获得这3大特权...
  8. 杭州地铁全线上线支付宝刷码乘车,你还会用零钱或银行卡买票吗?
  9. 已经摆在面前了,该不该上
  10. 如何使用微信收发企业邮箱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