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据腾讯《一线》从多位信源处确认,知名华裔科学家张首晟教授,于12月1日去世,终年仅55岁。张首晟为斯坦福大学物理系终身教授,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07年,张教授发现的「量子自旋霍尔效应」被《科学》杂志评为当年的「全球十大重要科学突破」之一。

此外,张教授一直保持着对区块链领域的关注,其在2013年创立了丹华资本,投资领域涵盖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具有颠覆性的新兴技术。这一期,链捕手(ID:iqklbs)分享一篇张教授的演讲,本文能较好体现张教授在科学与投资上的一些思考,相信这些内容也能启发我们认知区块链等复杂事物。文章首发捕手志(ID:ibushouzhi)。

演讲/张首晟

编辑/Any

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01

演绎推理

这个时代,我认为能看懂知识体系间本质的人,是可以抓住无数机会的,这是科学赋予我们的Deductive Thinking(演绎推理)。

我们的哲学就是利用科学的思想做投资,寻找简单、普适的技术和产品,也要让我们看到不同领域间的关联,给予不同企业以他们看不到的协同力,真正去抓住这个时代的源动力

科学有两大方向,一是把各种形态的物质,分解到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二是用这些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构造出物质不同的态

譬如一杯水,假设里面有10的23次方个水分子,我不可能预测到每个分子的运动轨迹,就像你让我精准预测明天股市的走向。但我们知道,里面的每个分子,都在做随机的布朗运动。当分子足够多时,在统计学原理下,它们便会产生一个新的规律。

这就是投资组合的一个概念——如果只投一个公司,成功率显而易见,很难。但如果你有一个投资组合的搭配,你就能合理对冲预期回报与风险大小。当投资组合足够健康时,单个投资产生的随机概率就会相互抵消,使总体成功概率更高。

不过也要提防资本泡沫,观测泡沫的发展形态:有的泡沫膨胀到一定程度会破灭,有的泡沫成长到一定程度,又会成为新的可持续现象。

分析泡沫现象,可以按照泡沫的大小和数量,进行分布分析,看这个分布是指数函数,还是倒数函数。如果是指数函数,说明泡沫都是非常集中的大泡沫,指数函数的积分是有限的,这种情况下,泡沫更有可能破灭。倘若是倒数函数,则是一种长尾分布,有一定的大泡沫,也有很多小泡沫,这个积分是无限的,可能进一步发展到稳定的状态。

拿水分子组成的泡泡说,当温度接近100摄氏度的临界值,我们看到的泡泡分布,应该就是长尾分布。再升高一点,水成了水蒸汽,有了无数个小泡泡。这时泡泡就成了一种新的稳定状态,水也能保持100 度的温度一直沸腾。

我们现在看到的泡沫,包括创新本身和资本布局。如果都是集中在少数领域内,大家一窝蜂去抢短平快的项目,这就有可能是泡沫。如果未来所谓的泡沫,开始大量分布在其他各个领域的项目里,那么这种发展就是一个稳定的发展

我们继续拿水分子类比,泡泡代表了一种新的事物。水分子在泡泡里比较稀,在液体里,水分子比较密,而最初新生事物肯定是比较稀疏且被传统事物(液体)所包围。所以泡沫的现象值得关注,它可能是新态的预兆。


02

化繁为简

人类现在碰到的最大问题就是知识体系是呈树状迅速发展的,树越长越大,人类的知识越来越丰富体系越来越繁复,但是问题是不同分支不同领域的知识,想要互相关联沟通起来非常困难,个人对体系内的知识了解越来越深入,但是对于跨领域的了解却甚少

中国有句古话「隔行如隔山」,这也正是我们时代的挑战,也是机会。科学的准则就是要回到原点,一旦我们能回到根,或者是几个重要的节点上,我们就能把上面的枝叶都看清楚。

比如,我们做投资有一个「黑板测试」,让创始团队在压力之下,在黑板上将公司运用的数学原理、公式、思路,总结和推导出来。倘若能展现一个逻辑自洽的理论框架,那就很不错了。

有一次,看一个AI医疗诊断系统的项目。创始人一上来,就说了许多大而时髦的词,「深度学习」、「马可夫链」、「卷积神经网络」、「遗传算法」等等,显得极为专业。可被要求到黑板上进行算法推导时,台下人发现,他不过是熟背了一些AI技术的名词术语而已。他的医疗诊断系统,只是一个预先编程好的常规专家问答系统,挂了个AI的名头。对于人工智能投资,这些是远远不够的。

世界是很复杂的,一定要去抓住一个切入点,用最简单的方案,去应付极为复杂的世界

正如诗歌追求的境界是用两句话将复杂的感情说清楚,科学也是追求用一个简单的公式去描写大自然的万千现象,诸如F=MA、E=MC2就是描写大自然的最美诗句

富兰克林办报业时期经常用一句简单的话概况复杂的时事环境,甚至亲自撰写简洁明朗的广告词,赋予新闻事业以刊播广告的社会功能,使广告经营收入成为新闻媒介财源之一。所以我常常说富兰克林简直是Twitter的发明人。如果一个人能把每一件事情用140个字说清楚,那么这是非常强大的一种能力。

除了「黑板测试」,我们还有「信封背面的估算」原则,大意是任何复杂的事物,都应该能在一个信封背面总结、抽象和估算出来。创始人通过这些,就能大致估算出自己项目,在市场上的数量级及未来容量,知道如何快速、廉价甚至是免费获取大量优质场景数据。

我们投资过一个AI项目,它就采用了一个巧妙方式,去源源不断获取数据——利用手机与人的亲密互动,时刻获取大量语音、运动和位置等信息,再基于这些数据建立人工智能模型。这就解决了创业公司一开始缺少数据的问题。

把复杂的信息抽象出来,我们的大脑便会产生一种美感、快感,这也是人类进化中的一项重要能力,如果不能用简单的特征区分人脸和老虎的脸,那人就无法存活下来。


03

平行跨界

很多人认为科学就是整天泡在实验室,但绝大部分时候,科学家的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科学家的抉择。这是大脑最刺激,思维最丰富的时候,但很少有科学家能做好。那些伟大的科学家,便是在无人注意这个方向之时,瞄准了时机。

投资也是如此,与科学研究的方向选择,完全一样,找准科学与技术接近的领域。

这就如同量子世界,量子、粒子有波粒二象性,有两个孔的话,它可以同时穿过两个孔,百分之百平行做两件事情。

在斯坦福时,物理学家、化学家、数学家被安排在不同的楼中,虽然平时交流不多,但生活中就会产生新的碰撞空间。我有位邻居,是计算机系老师,我们两家小孩踢足球时,我们就开始聊。

他说他现在有一个痛点,他改作业时,学生交上来的计算程序都来源于三个不同的操作系统,一些是Windows,一些是Mac,一些是Linux。他想是否能在一台计算机中,做三个不同的操作系统,于是他就发明了他一个技术,V&M(Vistual Machine),虚拟机。

我当时觉得很好,因为我也有同样的问题。于是就投资了他的公司,后来它成为了一家非常伟大的公司,因为整个云计算便是基于这个虚拟机的技术,最高时好像是480亿美元的市值。

这是不同的时间尺度下,通过不同的分析产生的。我后来想这不一定是偶然,也是可预测的。首先是生活在斯坦福,这些机会经常产生。而我做学术研究,观察周围同事,也会对他们想象力和未来进行评估,去判断哪些人真的能够成为非常伟大的科学家,哪些不能成为第一流的科学家。

其实在从事科学研究方面,当达到了某种技术层面,大家的专业技能都是旗鼓相当的。比如说,做理论物理研究,你的推导能力比较好;做实验物理研究,你操作仪器的能力比较好。到了一定层次,这种厉害的人已经多如牛毛了。

但是为什么最终有些人能够更上一层楼?这个决定性因素其实超出了物理学的知识范畴,就是需要具有一种品味。因为大家能力都很接近,都在竞争,前面都摆着比如十条路,然后我选择这条路,你选择另外一条。最后的结果一般只有一个人成功,而且往往从技术层面上说,最后成功的这个人并不一定那么厉害,他的成功是因为他选择了正确的方向。

从小我就酷爱读历史,读历史的话就会让你想一个问题——什么东西能够留下来,什么东西不能留下来。所以这些看得多了,对你在选择关头可能会有些帮助。可能这些选择看似偶然,其实是一个长期积累知识的结果

真正完美的世界是量子世界,就是量子的一个粒子,它的确是可以百分之百平行做两件事情的,量子的世界是平行的。我想人生也可以达到这种境界,我是100%时间在做教育,100%时间在做科研,100%时间在做投资

正如我的偶像富兰克林。他作为科学家、政治家、思想家、企业家、政治家,作为《独立宣言》起草者之一,做的很多事情看起来毫不相关,其本质却是相关联的。

投资技术发明,可能开拓出以前根本想象不到的市场,这也是投资的妙处。这样看,投资和科学并不违背,某种意义上来看,科学的思维也一直指导着投资的理论。

诚挚招聘:链捕手正在招募记者,工作地点在北京东城区。期待有才气、有热情的小伙伴加入我们。如需了解具体的招聘信息,请在后台留言「招聘」。

值得看看:

李林、徐明星们兴衰录

专访原海豚浏览器创始人杨永智:我为何在去年就不做区块链了

专访分布式资本沈波:我对区块链的理解与投资原则

FCoin模式正在透支交易所的未来

历经野蛮生长与熊市败局,Token Fund2.0时代近了

区块链行业收购战打响,这是对该战役的五大预测

这是「链捕手」的第135期文章,

欢迎转发朋友圈,转载请务必联系后台,感谢阅读。

张首晟:用科学思维指导投资 |链捕手相关推荐

  1. 丹华资本创始人张首晟去世,深感惋惜

    斯坦福大学物理系.电子工程系和应用物理系终身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外籍院士张首晟被曝于12月1日去世,终年55岁.接下来带来的区块链资讯便是关于张首晟的.随智趣链看看张首晟他在区块链方面做了些什 ...

  2. 张首晟:用科学思维指导投资

    张首晟:用科学思维指导投资 12月6日,据腾讯<一线>从多位信源处确认,知名华裔科学家张首晟教授,于12月1日去世,终年仅55岁.张首晟为斯坦福大学物理系终身教授,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 ...

  3. 张首晟:量子计算、人工智能与区块链

    2019独角兽企业重金招聘Python工程师标准>>> 未来5年到10年,是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从蓄势待发到群体迸发的关键时期.随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飞速发展,颠覆性技术革 ...

  4. 张首晟教授:区块链让社会变得更加公平 与人工智能的结合令人激动 | IT领袖峰会...

    雷锋网消息,由深圳市人民政府和数字中国联合会联合主办的2018中国(深圳)IT领袖峰会于2015年3月24-25日在深圳举行.在25日的大会上,斯坦福大学终身教授.丹华资本创始人张首晟发表了主题为&q ...

  5. 视频 | 清华大学“区块链”公开课第四讲:张首晟 In Math We Trust

    张首晟,1963年生于上海,1978年,在没有读过高中的情况下,15岁的张首晟直接考入复旦大学物理系.斯坦福大学终身教授.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杨振宁教授的得意门生. 以下视频为29 ...

  6. HighNewTech之QAB:重新温读张首晟教授2018年8月演讲PPT《量子计算, 人工智能与区块链》

    High&NewTech之QAB:重新温读张首晟教授2018年8月演讲PPT<量子计算, 人工智能与区块链> 目录 重新温读张首晟教授<量子计算, 人工智能与区块链> ...

  7. 诺贝尔物理奖候选人张首晟:区块链技术是互联网世界新的分合转折点

    [编者Peter Ye按] 上篇文章邀请的是吉湾电子CEO黄巍撰写的<我为方舟CPU李德磊代言  &  对中兴事件的看法>,黄总做为在芯片行业艰苦奋斗创业了7.8年的过来人,有很多 ...

  8. 张首晟:区块链技术是互联网世界新的分合转折点

    张首晟:互联网新的分合转折点是区块链 大家好,今天非常高兴有这个机会跟大家分享.最近大家可能对区块链这个领域非常注意,我也想谈谈我自己在这个方面的思考. 差不多在四年以前在区块链出现的时候,我就对这个 ...

  9. 张首晟生前重磅演讲:要用第一性原理的思维方式来理解今天的世界

    来源:经济学家圈 摘要:本文为华裔科学家张首晟今年3月25日在IT领袖峰会上的演讲 以下是张首晟教授演讲全文: 谢谢大家的关注,在下午来听我的分享,今天大会是IT领袖峰会,所以我想讲的三个题目是「量子 ...

最新文章

  1. Scrum立会报告+燃尽图(十月二十一日总第十二次)
  2. 二叉堆的优先队列基本原理及实现
  3. 【STM32】FreeRTOS任务挂起和恢复示例
  4. android 读取excel数据并保存为xml文件
  5. python汉诺塔算法_基于Python的汉诺塔求解中途算法
  6. docker 主进程 日志_运维笔记--docker高效查看后台日志
  7. vba怎么安装_学VBA,这些最基础的概念一定要知道
  8. 迟到的年度总结,我们应该收放自如
  9. Lotus,协作领域的常青树
  10. 9000.消息中间件MQTT
  11. 排序——冒泡、选择、插入、希尔、快速、计数
  12. html实现在线新闻浏览器,使用JQuery Mobile实现手机新闻浏览器
  13. 软件工程 结对编程 设计结对 单元测试结对 评审结对 是什么
  14. Servlet中上传下载模板代码
  15. 计算机 行列式,行列式计算器
  16. linux把终端嵌入桌面,在你的Ubuntu Linux桌面上嵌入终端窗口
  17. 基于联咏NT98528_IMX335_开发IPC模组实测_视频截图
  18. Axure RP8手机边框
  19. Beamer 使用笔记
  20. plsql导出查询结果

热门文章

  1. 音频数据的Flash读取与DAC的播放
  2. WIn7 重启显示0xc000000e
  3. 腾讯云服务器部署python项目(阿里云通用)
  4. 截取数组和字符串的方法js
  5. WPF,ListView设置分组
  6. 创业 5 年暂未发布任何新品,由苹果前高管打造的初创公司,拥抱 AI 后,再获 1 亿美元融资!...
  7. php读取数组长度,PHP count():获取数组长度
  8. 前导程序 talkback.c程序
  9. 牛客网之SQL非技术快速入门(6)--时间、日期
  10. Spring注解开发(Springboot源码必备前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