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开头

2023年2月21日下午两点,终于出分了。

​考后保守估分390,任何人问起一律回答380,真心怕曾是“玩命极旱区”的浙江压我一手,可事实出分逆推回去也算是应给尽给了,甚至数学大题还有些放水

出分前室友起哄说我能过400,我说绝对不可能(我自己当时也是这样想的),然后在寝室群里面发了这个......

​当时脑子里想过真要是上了400分去多带十几次家教就够请客了也不算因“赌”返贫,或许攒钱庆祝的时候也是幸福的......没查到分肯定是这样想,但是21号成绩出来的那一天,我整整梦想一年多甚至说是七年的这个时刻真的到来的时候,喜悦的心情也就只是持续了两个小时而已,接下来就开始很冷静地去思考现实问题了,去准备复试和联系导师。

查到分之后去给家人打了电话,离开寝室楼去了西边的那片空地和那条路,在考前最后一段时间每天都曾去那里出声地背腿姐小册子和肖四大题。那时候学校已经放了假,只剩考研的同学留校复习,时不时地听说谁早上起来就全身不舒服,一测体温39度......在真人版“羊人杀”中,我把自习室一大摞书都搬回了寝室开始打“阵地战”,那片僻静无人的地方就是每天的阳光和新鲜空气了

​出分后很快就想到了今年可能恢复线下复试的问题,以及更刺激的“是否恢复疫情前65%初试+35%*35%机试+35%*65%面试”的问题。假期在家刷过acwing的算法基础班和七八十道pat甲级,当时y总讲的好多板子第一遍没听懂也就一知半解地过去了,如果这样应付机试(尤其是还不能用pat甲级分数去免试)是会翻车的,做最坏的准备才能拿到最好的结果,日常作息和学习强度都回到了初试之前9-12月份的满负荷状态,由于算法题更烧脑调bug更搞心态,叠加机试的高度不确定性,这20多天的压力远超初试考前一个月,体重也因此疯狂飙升(我是有在压力过大时暴饮暴食减压习惯的)......

3月24日的杭州下着小雨,考场机房外的樱花纷纷飘落,紫金港校园满足了我对浙大的一切幻想。开考前5分钟我甚至无法组织思维去构建第一题的逻辑,但安定好状态之后大脑从没像当时一样高速运转过,很顺利地在1h20min拿到了95分,在尝试了40分钟之后放弃最后5分提前一小时交卷跑路。

​回到酒店的我就像是生了一场大病一样虚弱,一直睡到第二天中午,起床之后头晕目眩地洗脸刷牙出去透透气,在玉泉附近一家知味观吃了顿午餐,整个思维都是放空的,几乎无法思考或学习任何有意义的东西,直到傍晚才勉强恢复,开始针对ppt写英文自我介绍稿演练面试,到了半夜异常清醒,当晚只睡了四个小时,第二天早上面试前又特地早起了一个多小时给自己演练。

从2021年10月12日正式启动复习起,到2023年3月26日走出面试房间为止,整整530天的主题就是“上岸浙大”,而这次我的努力成功地换来了我想要的结果。四年前的高考目标就曾是浙大,可惜当年惨败了,大二专业课摆烂出的一堆低分又让我没法保研,那这个梦就用考研去圆吧

我永远不会相信“有志者事竟成”或者“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这种毒鸡汤,忽视偶然突发因素、现实残酷性、天生资质、客观原因影响,单纯说主观的努力可以换来人生的成功,在思想上是盲目自信,在哲学上是唯心主义,在教育上是不负责任。要真的是这样,我高一化学竞赛至少有个省一拿,或者高考后就已经迈入浙大的大门了。或许命运冥冥之中给每个人设置了一个不能被撞破的天花板,但如果你干脆就躺平了,你一辈子也别想摸到天花板。

我的成绩是计算机专硕15名,初试409+机试95+面试85.8。

感谢每一个在这530天支持过我的人。

一、政治

答题情况

总分73分,选择题38+大题35

单选错第4、14题;多选错第19、23、24、25、26;时政类多选集体翻车连续错四道,不是多一项就是少一项,建议学弟学妹在考场上做时政类选择题一定要和平时刷小程序那样快,千万别多想,别一字一字细扣,选完立即涂卡不再看一眼,越看越容易产生奇奇怪怪的想法,然后等到出了考场就开始嘲讽自己为什么在考场上会这样想

大题背了肖四的绿字部分,黑字部分不能全文背诵(太多了,学理工的真的记不住)但能顺下来,拎得清楚框架和题中一些重要的表述;肖八里面和肖四不重合的还有腿姐四套卷的大题都做到有印象。考场上五道题的答题区都是写满80%以上,除不能改动的重点表述之外不原封不动默写肖四原话;每个问都是开头一两行解释题目,再分3-5点阐述,最后一句话收尾,作答清晰完整,在写字快的同时尽可能保持整洁,一行字都在一条无形的线上,把自己知道能写上去的尽可能不落下。

最好的政治复习方案=徐涛的课+腿姐的做题方法+肖秀荣的书

不过从这个时候往回看去,我自己政治考场发挥不算满意,(其实政治背一年和背三个月不一定差几分,如果你状态不好或者题的路子不对你胃口,你复习再多也不一定能拿高分,数学多对一个选择题足够拽回来了)如果让我回去重新备考我不会在政治上下手那么早,而是把这个时间分给专业课。

第一阶段(2022.1.15-2022.6.28)

参考资料:肖秀荣精讲精练2022年版+2022版1000题

重点复习四科的基础知识(习中特后半本涉及时政,可以暂时不用看,因为每年都在变)。考研政治的内容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原理”,每年都不变,需要精确记忆;第二部分是“阐述”可能会变的,需要理解并区分张冠李戴与原则性错误,不必精确记忆;第三部分是“时政”,需要在考前两个月的时间去复习,对于重点会议、新表述、最高领导人的出访与发言、重大国际国内事件能记就记

这个阶段要以章节为单位做出思维导图,比如马原的哲学部分分成四个板块(这是二轮后跟着徐涛改掉的思维结构,我自己一轮是肖老黄书的三板块):唯物论/辩证法/实践认识/唯物史观;史纲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分成四个板块:党的初创/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接下来细化知识框架,提到辩证法你可能记不住矛盾的普遍性表现着哪三方面或者必然和偶然的准确定义是什么,至少你要知道“2+3+5”并记住它们:两观点(普遍理想、永恒发展);三原理(对立统一、量变质变、否定之否定);五环节(内容/形式、现象/本质、原因/结果、必然/偶然、现实/可能),提到资本主义你要分成自由和垄断两个阶段,在把两个阶段再分别细分下去两层左右。

第一遍看政治可以跟课,比如徐涛的基础班。

做题方面,建议把肖秀荣精讲精练的章末习题和前一年的1000题都做完。第一轮错很多很正常,我自己当时正确率马原在60-70%,史纲70%,思修70-80%,错的题多看详解

第二阶段(2022.6.29-2022.9.11)

参考资料:腿姐30天70分;肖秀荣2023最新版三件套(精讲精练+讲真题+1000题)

这段时间我看了一遍肖秀荣精讲精练自带课程里面张修齐的课,从头到尾第二轮过知识点,同时配上1000题和30天70分,听完一章的课就直接刷了。刷完前一年1000题再刷23的,有一些题换掉了但有些题还在里面就当二刷巩固记忆了。腿姐的题比肖秀荣会难那么一点,每章单选题20个一般错2个,多选题差不多就是4、5个,如果是简单一点的章节错的更少些。

这个阶段做完十年真题,体验一下考场的感觉;往年真题非时政类的题目有很强的训练意义,和时政相关也看看但没必要记住,每年都在变,但可以从中了解命题人思路。大题至少通读一边答案自己总结出要点,一个题100多字的样子,看看标准答案都是怎么遣词造句怎么发散思维的,再反思一下自己“为什么想不到这么多”

第三阶段(2022.9.12-2022.10.22)

参考资料:徐涛强化班+徐涛优题库;苍盾政治小程序

这40天是政治巩固提高期,结束时间也是20大闭幕日。20大之后很多新的主题、热点和表述已经有了官方定调,在此之前需要再次强化非时政类选择题答题能力,大约每天1-1.5小时给政治,看完徐涛强化班,再刷刷小程序的题,可以多体验不同老师的出题风格。提醒一下,王吉和蒋中挺的题目比较偏难怪,没有测试意义但有一定的训练意义。多选题主要还是看题感,刷题数量少容易“左不对,右不对,不左不右我不会”

第四阶段(2022.10.23-2022.12.13)

二十大闭幕后,主攻肖秀荣的形势政策和腿姐的keywords系列两本小册子,我当时是在往来三号院和一号院的班车上看的。同时自己总结一些东西,比如史纲的会议清单和著作清单、马原政经部分多选(填空)题、和很容易搞混的帽子题,哪里不会补哪里,填坑式复习。时间不用太多,一天1-1.5小时左右,肖八发货一套一套认真做,主要是选择题很重要,有些题比较偏难怪,(其实真题也是这样的,可能数量没这么多)。

最后冲刺(考前黄金十天,2022.12.14-2022.12.23)

核心内容只有自己整理的关键词清单和肖四。每天背三个小时左右,离开自习室找一个可以大声说话的安静地方(比如我开头放的寝室楼西那条路)出声地去背。我当时自己把肖四大题绿字部分背熟练了,黑字部分只求能“在考场上通顺合理地填满答题卡”。

关键词主要还是老生常谈的“帽子题”,这东西有一部分是可以理解的,另一部分只能靠死记硬背且多次强化才能熟记,需要每天看一部分,少量多次。考前肖四选择题我的得分分别是39/44/45/43,或许今年那四个时政类多选出题人的思维方式就是刚好和我完全相反吧......

二、英语(一)

答题情况

总分88,客观扣2.5,主观扣9.5

如果阅读再好一点或者作文灵感再多一点真的可以上90了,今年浙计复试线放榜居然有人考了92。整个考场七八个人新冠羊了咳嗽搞得我心态快崩溃,包括坐我后面的兄弟三个小时就没停下来过......

完形填空第3题做的太快没仔细看整个句子的结构,正确答案是combination, 即某新创词汇是两个词的捏合,错选成了transition

阅读T2第5题就最后那段三行字,从一个人说的话里面抓他的观点,读得云里雾里的选了个B,考场上质疑D项inadequate是啥意思,其实我记的没错(不足的,不充分的)但还是把D给排除了,如果坚定印象的话有一点点概率能选对?复习了这么久居然在考场上出现了一个词汇漏洞......

T3争议的33题,我选的B,理由很简单,我自己也在AB之间犹豫不知道选啥,但因为其他四个题已经选了俩A不会再出第三个A了,此题果断选B不浪费时间......(20多年真题好像没几篇阅读出现三个同样选项的吧)。全考完25号下午坐在大巴上对答案都给的B,后来越来越多的机构改成了A,一度以为自己选错了,到了最后出分问了考北京的同学查小分这题选啥,标准答案果然是B

排序题真的好烦,一字一句仔细看(并在心中背诵关键信息做到8个段落都熟练,我一共抓了30多个标注关键信息反复在心里比较考量怎么排更合适)的,所幸最后选的是正确答案

翻译不难,刚好题材还是CS的专业领域,专有词汇没障碍(AI大多数人应该知道,但如果我没学计算机不一定敢把machine learning大胆地译成“机器学习”,algorithm也可能不知道啥意思),前四个句子对照词汇和句子结构没意识到什么明显错误,最后一个句子我意思能读懂但在通顺性的方面很烂,那个non-intrusive我自己都忘了给译成啥东西了

作文无感吧,今年四篇阅读的时间比做16年之后任何一套真题的时间都长(65分钟),排序耗了40分钟,完型5分钟,翻译15分钟,涂完卡最后留给大小作文就剩55分钟了,词数肯定足够,字体不算满意,大作文也就是中间一段可发挥的地方堆砌了几个很复杂的从句嵌套甚至还翻译了传统文化传承的政治套话,开头看图写话一句话点主题,结尾按照模板写几句议论心里不慌,传统节日文化传承的主题跑题是绝对不可能跑题的

第一阶段(2021.10.12-2021.12.18,你也可以理解成在给六级刷分)

复习计划目标:恢复高考时的英语水平,六级考纲词汇背一轮(英译汉至少有个印象),把六级刷到600,给考研打个好底子

资料:随便一本六级真题集,精做十几套;足够多的半娱乐半知识型英文原版视频;一个可以背单词的软件,我个人推荐“不背单词”,我自己在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都用的百词斩但是感觉效果稍逊一筹。背词软件是填补时间碎片还有参加一些不能拒绝的活动时候在下面看的,真正把单词背好还是要落到笔头上

六级分数612,听力198/阅读233/写作181

听力方面,平时磨耳朵训练的时候用六级真题,每天1-2篇(对话或讲座)。放一句停一句,用键盘敲出你听到的内容,如果有听不出来的部分就空着等下一遍播放查缺补漏。全文放2-3遍,之后对照听力原文改错(错听、漏听的地方用红字标注)。每周复盘本周听过的语料,把10篇左右听力录音通放一遍,一边听一边看自己听写时候的word文档,在标红字的地方要格外留心。坚持2个月,英文听力水平必然有质变。

阅读题不是重点,把手头真题做完了,明白错题都错在哪了就行

翻译题认真译上十几套真题找找感觉,每套题都有些专有词汇是不那么好译的,但是如果你考纲词汇相对熟练就能做到每套题生词量在四五个的水平,随着背随着译能感受到自己的能力一直在提高。在做题时要悟出一些小技巧,比如“xx山海拔4300米”这个句子,如果你忘了altitude,写“xx mountain rises 4300 meters above the sea level”也不是不可以,如果特别生动形象的转译甚至会成为加分点

认真写写十几篇作文,注意卡时间以及字迹工整。尝试着写大长句,把文章中的初高中水平词汇换成你新背的较复杂较精准的词,把very important之类的基础用法改成vital, indispensable,但是要注意高级词汇的应用范围都比较窄,应用场合和情感倾向都比较特殊

背单词是时间大头,每天都要坚持。我高中时候的英语老师每节课课前会进行单词短语测试,英译汉汉译英混编(都是上节课板书或者背诵作业的内容),大约30-40个在7-8分钟考完,就是十秒八秒写不出结果就立刻跳下一个了,不能在第一时间内反映出来等就同于不会,错5个以上一般就会被要求补考,晚自习自己去找老师吧。六级备考还有后来的考研备考我沿用了这种方法,对着单词表把左边挡上默写右边,把右边挡上默写左边。这方法真心好用,长期坚持下来之后的英语底子会非常牢固。

第二阶段(2021.12.19-2022.3.24)

复习计划目标:考研词汇较粗略掌握,同时在英语应用方面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假期在家把《Gone with the wind》全本读了一遍,很影响阅读的词汇查一查,其他基本不影响阅读的词就跳过,主要还是培养一种接近于母语者的阅读习惯,那种一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连续阅读英语母语者日常会看的内容(而不是专门给学生提供的阅读题)。

​按照一页的词汇量和阅读时间我粗略算了一下,我当时阅读速度相当于英语母语者大约40%

词汇方面就用百词斩过考研大纲,斩到最后剩几百钉子户不太容易记住,就整理到笔记上,第二阶段复习大功告成

​百词斩考研词汇过完一遍之后,再启动复习模式把第一轮没斩掉的词汇过10轮

第三阶段(2022.3.25-2022.7.12)

继续海量阅读英文原版资料吧,一些考研群还有公众号论坛啥的可以搞到经济学人等杂志的电子版,按照兴趣买些英文原版小说每天半娱乐半学习地坚持看,一旦英文能力上去了能看进去了就和平时看中文小说差距不太大了,我当时阅读速度要比第二阶段快一些。

养成读英文小说或者看英美国家影视作品的习惯,外语不能用理科思维去学,所谓语法或许只是一个学术概念,设想我们作为中国人,谁会在日常生活中去深究“中文语法”呢,不还是从小到大都是这么流利地讲话,阅读写作时候看到用的不妥当的地方会觉得“奇怪”,会说“这里这个词不合适,换成xx会更好些”,把中文不流利的外国人写的中文短文摆在你面前你肯定能看出来“这不是中国人写的”,但更多是出于一种直觉一种感性的体验,而不是从理科思维的角度说这里如何不正确并列出好几条理由

我做了19、20两套真题体验手感,客观题分别扣了3.5和4.5,翻译有两三个单词译不出来(后来发现那两套其实算很简单的......)

第四阶段(2022.7.13-2022.10.4)

到了7月可以更偏向考试了,整个第四阶段的主题和第二阶段类似,仍然是词汇,偏重点从“在阅读里出现了要认识”变成“阅读里面出现了要不过脑子地想起、翻译题里考了生僻的意思不要被问倒、作文里尽可能地能恰如其分地表述出来”三点要求。

学习方法非常暴力,用“不背单词”app去一个一个过筛子。一个单词只有同时满足“看到词汇能流利地一连串说出所有意项、看到释义能拼写出来”才算过关,复习时候对于那种觉得比较难记的,虽然觉得“可以了”,还是有好多放心不下暂时不删除,等到下一轮刷到了再去检验自己的遗忘程度。

黄皮书的阅读题可以看着做,我反正是买到手了但是也就做了三四十篇,平均四篇为一组,错误率大约是20个题错2-3道题。22套真题卷还有20套没做,我这段时间又刷了6套(2000年代3套、2010年代3套)

考前适应性训练(2022.10.5-2022.12.23)

10月份挑几个自己不是很放心的专题找找网课,听谁的无所谓(我当时也是乱找的),开2倍速,只听讲解部分,做题预留时间还有题目过于简单一看就会那种,外加老师偶尔闲侃的时间果断快进,差不多1个小时能过3小时的课程视频,重点就是短时高效地提取一些有丰富培训经验的老师总结的一些成型的方法。我记得当时受益最大的就是刘琦老师新题型技巧课。

还剩14套真题和80天左右,刷题节奏那就前期一周一套卷找感觉,最后十几二十天剩的可能多一些,21年和22年两套卷子配上答题卡在下午考试那三个小时定时涂卡答题(包括作文)。这个时期答卷发挥很稳定,阅读错1-2个,客观题总分在13年之后的大约扣3-6分,13年之前扣4-9分(近年来完形填空变水了之后很难错3个以上,而早期完型错到6个8个都是很正常,阅读题也觉得更卡手),死亡10年客观题扣了15.5也是唯一一套破10的

作文王江涛的书可以买,主要是看审题立意部分,范文水平参差不齐不建议借鉴(写作最好看真题集的范文,书名不太记得了,我自己也没买过那本,当时是借过同学真题集看过范文觉得写的很好,分基础版和提高版,建议模仿提高版的句式和用词方法技巧)。衡水体训练我最推荐凹槽字帖(不过我是在高中阶段就练出来了),当时用的六品堂。先写凹槽再对照着在纸上写,打三线格,上中线间隔2mm中下线间隔3mm,斜格15度(字母向左倾斜的角度,写字母时候自觉偏成斜格的倾角),熟练了之后就去单线格上去写。一行写一半时候规划好这一行还有几个词,动态调整字母和词间间距,让最后一个字母落到这一行的最右端,防止参差不齐。如果你能连续写出20个e、y或者g(个人觉得最难练的三个字母)全长一个样子,弧度圆润优美,那么你的书写就很不错了。

翻译题我的解决方案还是“回归生活”,看英文小说双语对照(知名文学作品的翻译都是出名的权威专业译者写的,可以揣摩他们的遣词造句,考量具体英文词汇在英文语境和文化环境里面究竟在什么场合和中文的哪个词可以接近于“平替”),总之不要套用自己背的词汇表一个一个转换,正确思维方式应该是先读懂句子,再用自己的话说出来,这样你的翻译就不至于有很明显的“翻译腔”,读起来更通顺。

考前搞了一个连接词总结,对付完型填空阅读题甚至翻译作文都比较有用,这些词都不太好记但会用到

​考完政治那个中午我在上英语考场前就把这两页笔记过了一遍。

三、数学(一)

答题情况

如果说英语是我传统强项,从高中开始我数学就有点偏弱势,

总分130(估分只敢估120),感觉应该是今年好多人阳了导致整体分数偏低,浙江阅卷大题有点放水

选择题错第4题和第8题,扣10分。第四题我选了C,正推没想明白就没敢选充分必要;第8题算是脑子在考场上宕机了吧,不太难的一个泊松分布就是拐了个弯

填空没错

17题基础计算题,第二问最后积分有点恶心人但还算好,10分拿满

18题三个点舍掉两个,还有最后计算结果都没有问题,12分拿满

19题高斯公式和对称性是对的,最后结果是错的,可能是从取值范围那里就错了也可能是在整理过程中某一步错了(大概率是后者),估计拿了8分左右

20题证明主要就是泰勒公式加介质定理,介质那里用的是最大值最小值双限法,零点和极值点展开就好(其实也没啥别的多余条件),不算啥新题了,中值定理证明题刷的多的人一定见过,第二问的绝对值要想好在哪里巧妙处理掉。我感觉绝对值可能写的比较马虎,但这题应该是拿全12分了

21题浪费了大量时间。第一问上来就求特征值特征向量,结果发现做不出来,还以为是特征值求错了重新求了一遍,耗了20多分钟才想起来去配方。第二问直接用的第一问求出来的特征值,但是不太能记得正交变换判定标准,最后落在答题卡上结论是错的,可能给了个矩阵分,大概率拿8分

22题只剩15分钟,第二问记不得积分出来奇形怪状俩表达式是啥但结论没错,从总分逆推表达式大概率对了;最后一问积分积一遍明显不合逻辑,其实就是个极坐标二重积分,如果再静下来想想能做对,我直接扔了个错误答案上去就没改,但密度圆范围外随手写出的0和1还有求导之后的0应该都给分了,本题应该拿了10分

阅卷老师真是心软的神

第一阶段(2021.10.12-2022.1.9,用红书)

阶段目标:高数+线代基础知识基本掌握,并具有做基础题的能力

复习资料:李永乐复习全书基础篇+李永乐660题,手头备好同济大学那个经典的高数线代教材(主要是刷章末测试,例题和章节习题挑着做)

第二阶段(2022.1.10-2022.5.19,用绿书)

阶段目标:掌握数学一所需所有基础知识,通过巨量习题训练让做题能力进一步提升,每天保证四个小时数学纯学习时间(按照考场效率),在此阶段结束后拥有能连续做完一整套真题或者模拟题的能力,但分数可能比较难看

复习资料:汤家凤三本讲义+1800题(大约刷了三分之二的样子)

重点提醒:汤家凤的概率论是我个人觉得最好的,讲解从浅入深。基于多元函数的概率函数不是那么好理解的,后面数理统计假设检验、最大似然等概念有时候也不一定是掌握了几个题型就能逃过命题老师法眼的。高数部分汤家凤中值定理那部分绝对是亮点,题型清楚全面,这部分如果想进一步提升能力可以买本大学生数学竞赛书,大约就30多种题型可以一开始死记硬背下来,刷过200-300道证明题这一章就差不多熟练了

第三阶段(2022.5.20-2022.9.15,用蓝书)

阶段目标:地毯式搜索填坑,把常见基础题型一网打尽,稳住核心得分区。每天保证四个小时以上全神贯注投入在数学,把题海战术进行到底,让数学再上一个台阶

复习资料:张宇高数18讲+线代9讲+1000题,讲解内容可以快过,自己掌握好的刷完习题就行了。1000题有个别题目难度过大或考点比较偏,可适当跳过。

重点提醒:个人感觉张宇最大的亮点是多重积分板块(二重积分+三重积分+曲线积分+曲面积分),完全刷透需要两个星期左右,如果你真的把张宇18讲和1000题里面这部分题搞透了会感觉豁然开朗

第四阶段(2022.9.16-2022.11.13)

阶段目标:在前三个阶段基础上继续刷题巩固,借着考研的知识积累刷一下大学生数学竞赛并在省赛区拿到一等奖

复习资料:李永乐330+李正元超越135+2009-2020年十二套数学一真题+2009-2021年十三套数学竞赛非数学类真题

​不说别的,刷就完了,一天4个小时的考场效率,11月份拿个省级赛区一等奖,能给简历加一行字

模拟训练阶段(2022.11.24-2022.12.23,50天40套卷)

资料:李林6+4;张宇8+4;李永乐6+3;汤家凤8套;2021、2022真题

每天3个小时刷套卷,1个小时复盘错题(套卷的或者是之前习题集的都算)

不刷套卷的时间的工作主要是二刷错题,还有做“考前笔记”,有些公式和知识点真心挺难记并且还不常考,在大量刷题的时候容易遗忘,比如傅立叶级数、欧拉方程、范特蒙德行列式,但如果考了你还想不起来那就直接gg。

我整个数学考研期间手头有这个笔记随时提醒“不要忘记”,贴在这里:

四、计算机专业课(408)

答题情况

总分118,选择题错7-8道,大题外部排序整题爆0(考场上看到这个题就知道我满分只有140了),其余大题扣到6-8分。估分是按照王道答案算的,由于没有官方标准答案,可能有些偏差,当时不考虑整体压分因素的估分区间就在115-120。

提醒学弟学妹,不要低估408的知识容量,它会让你到后期边背边忘,最有效的解决方式就是早下手,把每一个知识点都理解地很透彻,才不容易忘掉。

408是我遗憾很大的一科,很抱歉没有把个人的能力挖掘到极限。大三下学期专业课太多我不太能看得进去408,原计划是暑假之前完整过完一轮,最后直接向后平移了两个月的进度,到考前我的操作系统一些概念理解的也不是很深入,机组+OS的输入输出部分背得很痛苦,数据结构考了个最后一章最后一节的外部排序,那东西我最后一次看应该是二轮复习整理数据结构知识点时候手动模拟过,第三轮根本没覆盖到,考试就直接没分了。考后对答案估出390,保底380,我有想过一旦复试没上岸(浙大扩招是发布复试公告才决定的,之前103的名额今年复试线会卡到370)第二年还考浙大,因为我有底气再给一年408能再提15分,到那时候保底分接近400了,虽然别的科目已经没有太多的潜力可挖掘。

第一阶段(2022.9.15之前)

数据结构在1月中旬-3月初pat考试之间过了第一轮,当时抱着刷pat高分抵机试的想法去搞的,但是寒假学习效率未达到理想状态,最后那场pat考了70分,而没过几天22年复试方案出了,再去刷pat也没啥意义。后来在5月份又简单过了一遍数据结构以维护记忆,不让它彻底忘掉,7-8月份从头开始听了一遍王道课程全程班,把书后全部选择题和大约一半的大题刷完。

计算机网络在大三上学期11月末期末考试,在此之后2月末、4月末都翻出书来看一看(学校课程用自顶向下的那本黑书,后来我考研用的是谢希仁的蓝皮计网第8版),避免过多遗忘。进入暑假开始主攻王道书。

暑假前计算机组成原理和操作系统王道全程班都看到第二章完结,并做完王道选择题;进入暑假后开始按部就班看课做题,一节课听完后立刻去刷题有利于巩固知识点,如果觉得王道题目有点少可以刷官方教材习题(数据结构没有买教材的意义)。

教材清单:

唐朔飞 计算机组成原理(很推荐配套黄皮习题集,大题感觉就是和408一个味道,选择填空题难度很低但可以迅速过关基础知识)

汤小丹 操作系统(讲的很详细,书后题值得思考研究)

谢希仁 计算机网络(亮点是课后简答题,可以用它来考自己知识掌握程度)

第二阶段(2022.9.16-2022.10.31)

经过上一阶段复习已经掌握了基础知识,但一些细枝末节和较难理解的东西还有很大漏洞。二轮巩固时借助王道思维导图(买全程班会附赠,注意22新考纲和之前旧考纲的区别)和四本王道书去整理笔记,注意这个笔记注重思考,注重条理,挑出难记的地方进行重点强化,挑出各章节的框架在总结的同时一遍一遍巩固大脑中的知识体系。数据结构笔记任务相对较轻,可以多刷些题,我用的是《算法与数据结构考研试题精析 第4版》(机械工业出版社),在王道咸鱼学长推荐的数据结构快乐小网站上模拟快排b树平衡树红黑树各种数据结构操作,其余科目主要是刷大题,并把错题和记混的知识点以碎碎念的形式整理到手机笔记上。每天投入到408的时间约为5-6小时(主要是408下手有些晚)。

第三阶段(2022.11.1-2022.12.13)

二轮复习之后基础知识已经成体系了,拥有了完整独立刷一整套408的能力。考前可刷的套卷一共22套(14年真题+8套王道模拟卷),留出两套卷(21、22年真题)给最后做模拟,剩下20套基本进度就是两天一套。一套卷做完加上全批全改大约3-3.5小时,掐时间答题并涂卡,批改之后按照自己的直观感受标记“两日复习规划”,比如这样,把每一天当成考前最后一天,每一次真题或模拟题测试当成真实考试。

​强化知识点的方法包括但不限于自查基础知识、手动模拟、王道选择题/大题二刷、翻教材看课后习题。

推荐一下王道冲刺课,都是按照题型进行讲解的,知识串连能力很强,讲解简明扼要很有条理

做题同时继续丰富碎碎念笔记,我把手机上的笔记发到csdn上可供看到这里的同学参考

Fragmentary thoughts(408备考碎碎念)_白茅铺掌柜的博客-CSDN博客

最后冲刺(考前黄金十天,2022.12.14-2022.12.23)

最后10天新冠在校园里爆发,知识点部分主要还是去宿舍楼后空地摘下口罩出声背,外加翻看错题和二轮笔记,还有没看完的王道冲刺班课程。

2021年真题在考前6天、2022年真题在考前2天的下午2点-5点准时进行训练。

五、机试

浙大上机考试95分,此前毫无算法竞赛基础,几乎只是在初试之前练过少量leetcode和pat题目,刷力扣是因为有些408真题都是从那里出的,再加上操作指针的链表和树算法需要熟练,毕竟408是不让用大数组模拟链表和树算法的......

由于复试保密协议,机试和面试在学院官网公告的内容和流程不能透露。2023年恢复了疫情之前的线下复试规则,即初试65%,机试35%*35%=12.25%,面试35%*65%=22.75%。今后的浙大复试也都是线下了,学弟学妹记住下面这个权重转换,机试是非常重要的,几乎是一分换一分,即使你刚过复试线,机试考个90多分或者满分可以直接一招翻盘。

三项权重约为机试1分=初试0.94分,面试1分=初试1.75分。

一道25分的题如果你有思路,用最暴力的方法解出来按照60%分数计算,还有15分;如果你准备不充分没了解过这种题型就只有0分了,从0到15就可以让你顺风翻车或者逆风翻盘,按比例折算后相当于初试14分,几乎等重于七道政治多选或英语阅读或408选择题或三道数学选择填空,比一整道数一大题都值钱。

关于学习资料

听完acwing平台上y总的算法基础课+pat甲级课,力扣究极班我买了但主要还是刷题看题解,如果题解看不懂再去看视频。刷pat的时候不管会不会做都要看两套题解加代码,一套y总一套柳婼的,看看自己哪里没想到哪里还有更优化的解法。晴神算法笔记作为工具书,我在复习中期(有一定算法题经验之后)通读过,挑了一些题目自己上机打了一遍。

关于刷题

我的刷题量为PAT甲级题库171道题+leetcode300题,还有一些y总算法基础课和晴神算法笔记的题目。

考前晴神有四套模拟题(平台名:晴问算法),我第一套成功ak,第二套99.4,第三套83.5,第四套94。

刷题同时记得总结一些东西,而在你足够熟练之后可以把经验刻在脑子里,扔掉有形的笔记。刷算法题是个熟练工种,我自己的体验是在题量达到pat130多道+力扣100题+acwing算法基础课完结之后,也就是积累了300的题量后,某个瞬间就突然醍醐灌顶了,就像是王者荣耀里面英雄从三级升到四级拿到了大招一样,量变积累成了质变,从此做题速度和准确度比之前都上了一个层次。唯一的感受就是如果把现在的我扔回大一下学期,没事干的时候我肯定天天acwing从基础班刷到提高班然后去尝试一些比赛,那时候时间有的是,不像现在一样天天有机试审判日push你让你的心态非常焦虑......。

我的三份笔记贴在这里,主要是针对和我一样此前无算法竞赛基础的同学

Vital Algorithms: ZJU Programming test_白茅铺掌柜的博客-CSDN博客

Major Algorithms: ZJU Programming test_白茅铺掌柜的博客-CSDN博客

Fragmentary thoughts(PAT刷题碎碎念)_白茅铺掌柜的博客-CSDN博客

关于信息获取及经验交流

pat平台上有往年机试真题(三年以内的除外),但据说22年开始换了出题老师,题风可能有很大变化,不过可以花两顿饭钱打开看看;除此之外就留意浙大复试群的群聊吧,里面真的是高端局神仙打架,好多问题都能得到很快的解答。如果有提前确定导师已经拉了小群的,或者同一学校一起考浙计的研友,都可能在互惠合作的基础上互相问答交流经验,交换笔记互通有无。

考试内容之外,但仍然很重要的事

专业课与实习

就我个人而言,一年零两个半月的备考周期不算水课一共有9门专业课(计算机相关,除了计网之外与考研无关),四门必修五门选修。选修课抱着过关万岁的态度去考前搞突击,事实证明也都过了(或许有某科学的比较烂但还是被抬了一手)。比较容易耽误考研复习的是上机作业验收,一个个排队最后还得写报告,回寝室之后会很想摆烂。5门选修课里面编译原理难度很大(主要是东西太多了),复习一星期才看完,能学到把往年真题及格的程度,必修课相对来说还是要更加重视,别抱着只要考前刷几天就能及格的态度,我自己是数据库大作业摆烂被不留情面的老师给抓了,后来补验的只给了及格成绩,差一点点就留了挂科记录,如果真的挂了还不知道啥时候补考啥时候能放心......计网是408科目自然不可能去摆;人工智能虽然也是五个学分但类似于导论性质的课没大作业,最贴心的是老师上课全程录课上传学校平台,考前复习有最权威的资料;机器学习整个学期都在跟进度,最后成绩也还不错。课程安排是大三上4门大三下5门直接把学分全都选满(本来想5+4的但因为开课冲突以及不冲突的课不太想去上,就权衡利弊改成4+5了,当然当时还有4+4+1的备选方案)

大三暑假有一次学校安排的实习在hpcl,一开始担心会冲击考研计划,但是后来发现影响并不大,最后还可以在简历里面多填上一笔内容,面试时候有东西可讲。

整个考研周期中21年12月下旬-22年1月上旬、22年3月下旬-4月上旬、6月大约两个多月的时间是课业>考研的,其他时间都是考研为主课业为辅,到了大四上学期从9月份开始,最后将近四个月的时间就是完全毫无课业压力全身心投入考研了

学习态度、心态调整与情绪稳定

无论是保研还是考研都极为看重自学能力和自制力。中学时代大多数学校在管理方法采用军事化或半军事化,在教学方法采用填鸭式,而大学是没人push你往前走的,所以我们经常看到保研、考研或者拿到国外名校offer、找到理想工作等“好出路”,往往是一个寝室集体上岸或者一个寝室集体失业。单论考研过程,激励和陪伴所起到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最理想的状态是寝室有良好的上进风气,寝室保研同学能帮你承担一些集体杂务,考研同学能和你相互交流;如果现实条件不允许,可以申请调寝或者仅仅是把寝室当成一个睡觉的地方(如果室友完全无法沟通可以自己买耳塞眼罩和床帘,未来的出路是第一位的),把自己的社交圈圈定在“上进者”群体中。一个步调一致、努力上进的研友也很重要,最理想的是公共课专业课完全一致而报考学校不一样,这样可以进行放心的、全方面的“互通有无”。弥补信息差的一个有效方法是加入官方群,水群有一定的意义但请适度说话,切勿上瘾。我当初准备初试的时候一直在打野但进复试加群了,但不得不说浙计群传承了10年的氛围是相当好,管理员都是上一年上岸的热心学长学姐(包括我自己)。

浙大计算机考研总群id:241321218,二群id:597230494

你可能在刚开始备考的寒假被同学拉去打游戏,春季返校后发现准备考研的寥寥无几而摆烂,夏季被大量期末考试作业验收折腾地手忙脚乱。在你考前的100天里,可没有高考前万众一心的誓师大会,有的只是保研的同学开心地发朋友圈庆祝让你后悔当初没有好好学习;秋招找到高薪工作的同学会让你质疑考研的必要性;手拿国外大学offer的同学会让你想着自己是不是也要润出去见见世面。初试分数出来之后你考的分很高开始浪结果复试炸掉,分很低放弃信心直接开摆,既不考虑调剂又不专心春招也不努力二战......大学毕业生“找出路”的赛道有很多条,你既然站在了考研的赛道上,请坚持下去,相信优秀的人终会殊途同归。

风险管理与防范

由于现在考研难度的节节攀升,半年甚至三个月冲击名校还能上岸的概率早已大大降低,而长达8-12个月甚至二战上岸的整个考研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风险。考研政治讲“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不被迟滞甚至中断”,考研人尤其是阵线拉长的时候风险系数就几何倍数增加,一定要有风险管理和防范的意识。

整个考研周期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包括但不限于:专业课与考研计划冲突风险、身体健康风险、心理状况失控风险、家庭经济状况和家庭态度风险、男女情爱风险、人际交往风险......所以提前了解专业课通过难度、坚持身体锻炼、维护良好的交际圈、审慎考虑家庭状况、个人目标同家庭支持度的平衡、谈恋爱的维护好双方关系,单身人士如果想谈恋爱要想好这段感情是否对双方都是1+1>2的,还是会导致付出太多的情绪成本而完全无法得到回报。

就我个人而言考研最大的两个风险:

第一个是数据库课程碰到了完全不留情面的老师,大作业没有明确标准按心情返工加上期末笔试挂科率极高,我勉强躲过但处理地很糟糕,导致3月20号-4月8号付出了太多的时间成本(大三上学期新冠提前放假,这场考试挪到了下学期开学),4月整体的心理状况和学习状态都比较糟糕,整体上大约耽误了一个月的进度。

第二个是考前的新冠放开,我先是把书籍资料都撤回寝室,学校放假后寝室只剩我和另一个考研的室友。没事不出屋,出屋做好防护,白天的复习时间基本都是去楼后去背东西(除了数学和英语的定时模拟题),既可以摘口罩呼吸新鲜空气维持情绪健康(我是那种闷在房间里面不出去透风会疯掉的人),又可以避免新冠。我幸运地躲过去了,除了防范意识好之外也有很大程度上的幸运。

写在最后

我希望24级和以后考研的学弟学妹们可以得偿所愿,努力可以换来对等的回报。

我希望各行各业都可以获得相对平等的薪资待遇,跨考者是因为“我喜欢”或者“我讨厌”,二战者是因为对科研的信仰,同学们可以忠诚于自己的爱好来选择人生方向。

我希望看到更多本科毕业生可以找到心仪的工作,各个学校的考研分数线可以降下来,政治选择题关注主干知识和时政素养,大题不再有压分;英语阅读题回归读懂文章的本质,让能准确翻译的人都能做对题;数学降低题号靠前题目的难度和计算量,让难度梯度更合理;408专业课少些刻意设计的文字游戏陷阱和教材边边角角的小细节,四门专业课能都理解同时维持记忆并且放在一张卷子上考已经很不容易了

我希望,我能看到这一天的到来......

附:知乎经验贴链接,如果审核能通过的话可以过去捧个场

2023考研一战浙大计算机专硕总分第15名经验贴 - 知乎 (zhihu.com)

2023考研一战浙大计算机专硕总分第15名经验贴相关推荐

  1. 2020考研 一战暨南大学计算机专硕上岸经验贴

    20考研 暨南大学计算机专硕经验贴 [高能] 21想考暨大计算机的可以加下群:943823112.免费的,放心加,良心群! 里边要你想要的所有资料,我去年就是在群里找的资料,学长人很好的! 现在群主换 ...

  2. 【调剂经验】19年一战东南大学计算机专硕调剂蒙纳士,初复试经验调剂经验分享!...

    转载于 王道论坛 原作者 tingzhu 3月28日,东南的考研考研复试结果基本都出来了,一年的考研之路也算是告一段落了.从2018年4月8号第一天开始复习起,到现在这个结果也是对的住自己的一年努力吧 ...

  3. 浙大计算机专硕培养方案,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3页珍藏版)>请在人人文库网上搜索. 1.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医 学院 肿瘤学 ...

  4. 北航计算机学硕还是专硕,2018北航计算机专硕总分第一录取经验

    18年从北航材料跨考到计院,初试402(数一144 专业课110 政治72 英一76),复试295.3(机试100 面试195.3),总分697.3第一名录取. 先讲初试: 七月份保研夏令营被刷,正式 ...

  5. 北航计算机 专硕 读博,考博经验——说说我北邮北航考博经历

    2008年是我的学术年,股市的钱损失过半,却铸就了我的博士之路. 我不是投机者,但我知道有所得必有所失!欲望是无穷的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两所学校都考上了,虽然都是晃晃悠悠,但对于宝宝刚出生只投入一个月 ...

  6.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计算机专硕考研二战回忆录】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计算机专硕考研二战回忆录 一. 自我情况介绍 二. 22年4-5月份回忆 三. 22年6月份回忆 四. 22年7,8月份回忆 五. 22年考试之前回忆 六. 23年出成绩之前 七. ...

  7. 2023|吉大计算机专硕|分数:403|双非一战上岸

    昨天复试结果出来了,由于初试发挥的不错,在复试表现得虽然并不是很好,但是最后还是比较稳的上岸了.在这里分享一下自己的考研经历和经验吧. 初试分数 前期准备 自己考研的话,应该在2022年三月份左右准备 ...

  8. 2021年一战上岸中山大学计算机专硕考研经验(详细时间规划)

    2021年7月29日上午11点25分,从公布拟录取名单起,等了四个月,终于从快递员手中接到了我的录取通知书,悬了一年半的心也终于踏实了,不会有差错了,是的,中山大学,我来了! 之前备考的时候看了很多经 ...

  9. 2023 暨南大学计算机专硕(电子信息计算机技术方向)考研经验分享

    文章目录 前言 数学二 专业课 848 英语二 政治 复试 杂七杂八 考试地点与考试方式 作息 坐姿 群 848 资料 总结 前言 2023 年暨南大学计算机专硕考生(电子信息计算技术方向),初试成绩 ...

最新文章

  1. 函数指针--全局函数指针与类的函数指针(二)
  2. 20、30、40岁年轻人,2020年的建议 转载
  3. 和jwt_秒懂 JWT
  4. anasys hpc集群_这可能是最简单的并行方案,如何基于 AWS ParallelCluster 运行 ANSYS Fluent...
  5. Asp.Net Core之Identity应用(下篇)
  6. 计算机专业专业课代号408,计算机专业考研你一定要知道的事情!
  7. zigbee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最适合智能家居设备
  8. Class_fileAndroid应用调用方法
  9. 获取一个目录下的所有文件
  10. 蜘蛛搜索引擎_「SEO工具」如何利用爱站工具去分析各搜索引擎蜘蛛情况?
  11. L1-025 正整数A+B (15 分)—团体程序设计天梯赛
  12. 【Cocoa(mac) Application 开发系列之二】总结一些常用控件及自定义View
  13. ila数据导入matlab,MATLAB读取Xilinx ILA核保存的.ila文件中的两列数据,并输出到文件保存...
  14. lae界面开发工具入门之介绍九--lua脚本组件篇
  15. 程序员双手飞快敲键盘的时候是在敲代码吗?
  16. IDEA TODO标签使用
  17. linus 用的linux版本,Linus Torvalds的重大消息
  18. 去除文件系统、只读等属性
  19. VisualBasic使用CDO发送SSL加密邮件【我TM还是太年轻了】
  20. 班主任工作总结中职计算机网络,中职计算机班班主任工作计划

热门文章

  1. php 在线api文档生成,api在线管理,调试,文档生成工具之Apizza
  2. php 的常用内置函数大全,php常用内置函数
  3. python无角正方形的绘制
  4. SweetAlert让消息弹出窗口更加具有个性化!
  5. 介绍嘉宾的顺序左右之分_液压系统顺序阀工作原理、功用、性能及其应用
  6. OpenCV—Python 图像指定区域裁剪
  7. 中国行者联盟( www.zgxingzhe.com)
  8. Python-将字符串写入excel/txt文件
  9. 入职农业银行软件开发两个月,聊聊现状
  10. 电视剧里的代码真能运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