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65722143

编辑:深度学习与计算机视觉

声明:仅做学术分享,侵删

作者:匿名用户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65722143/answer/1653560720

两周。

老板的原话是“两周写不完文章的,心思就不在这”。

最开始几个月做实验的时候,老板问我最多的问题就是你的创新点是什么,意义是什么,就这两个问题讨论了好久。等数据都收完了,就开始写文章,老板给我两周时间。他说一篇文章一般是10段左右,一天写一段,再加参考文献,两周绝对能完成。具体安排如下:

day 1. 写题目,作者,单位

day 2. 摘要,6句话。1,2句讲背景。3,4句讲你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及主要数据。5,6句讲新意,意义。

day 3. introduction第一段。讲背景,存在的问题。讲得要有策略,往你的意义上引。

day 4. introduction第二段。存在的问题用什么原理可以解决,讲理论。最后点出我们要咋解决。

day 5. introduction第三段。简要讲我们怎么做,发现了什么,证明了什么,工作的重要性在哪里。

以上三段基本就是做实验时老板经常让我思考的问题。之间我们讨论了好多次,最终敲定了一个版本。不得不服老板还是眼光毒辣,思考问题有角度。老板说文章档次就体现在这。

day 6. 描图fig 1。描图,证明什么。

day 7. 描述fig 2.

day 8. 描述 fig 3

day 9. 描述 fig 4

day 10. 描述 fig 5

day 11. 描述 fig 6

以上是结果与讨论部分,紧密围绕introduction第二段展开,一张图一段。有些不用仔细描述图片。但是要讲出结论。要环环相扣,前后印证。每一段里面相应的ESI也整理好。

day 12. 结论

day 13. 参考文献,调调格式,发给老板准备投稿。

我基本每天写3百来个字。因为做实验的时候老板抓得紧,讨论得多,写的时候老板给我一安排,我就基本知道这一段要写我们讨论过的哪些内容。每天写完发给老板,老板再稍微修改一下。

一个半月后online,一区。

作者:布洛粉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65722143/answer/2147806343

先说一下我吧:目前研究生在读,读研期间导师放养,没项目,到目前为止我还没开过组会,幸好老师比较好说话,不会强加一些额外要求。但是我已发SCI论文两篇,此外还有一篇SCI和一篇中文核心在审稿中。先上结论,SCI写是很快的,主要花时间的地方是研究的过程(包括创新点的获取,进行仿真,实验)。我的第一篇SCI用时接近八个月,第二篇SCI仅仅用了两个月。说说我是怎么做到的吧。

首先,要明确自己的想法是什么(就是你想发SCI的内容)

很多人在写文章的时候感到很困惑,不知道从何下手,其实归根结底就是对自己的创新点不够自信。我发第二篇SCI之前看了一个试听课,里面有详细讲解该如何进行SCI论文写作,包括论文的选题、文章创新点怎么去切入、论文的框架以及最后论文的润色技巧,我觉得说的挺好的,很有针对性。我总结了一下,对于一个可行的创新点的获取,有两种途径

第一,你的导师是个大牛,他给了你大致的方向之后还指导你具体要研究些什么,要得出什么样的结论(这种一般很少,因为大牛一般都很忙,而且研究生了没有人会像中学那样手把手教你);

第二,多读文献。有人看到这又会骂我了,说我老调重弹,你在前面也看过很多类似这样的话;但是请听我说,作为一个被老师放养的学生,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多读文献是你找到自己创新点的唯一办法。那么问题来了,文献那么多,应该读哪些呢?在这里简单概括为:多看英文文献!多看英文文献!多看英文文献!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看了还不行,还得做笔记,不然过段时间你肯定会忘记(如果有过目不忘的大神,我先respect),相信我,真的。

方法就是简单的用几句话概括一下文章的创新点有哪些,有哪些缺点就OK(文献管理软件有很多,例如EndNote )。最开始我是直接看人家的研究结果,想通过这种方式来找点不一样的东西,但是后来课程班的老师教给我一个小技巧:文章的创新点不要在结果里面找,那只是别人的实验结果跟你没有关系,你看一下别人的效果就可以了,文章的创新点一般都在实验之前的那部分去找(也就是Experiment之前的那一部分),看他提出了什么东西(创新点)。

回到主题,题目问的是发表SCI文章,那么我们就需要阅读英文文献,这样既能吸取养分又能培养语感;还有另一方面的原因就是,说实在的,英文文章水平总体上会高一些。一开始我也挺不服气的,那又能怎么办呢,好的文章都发表出去了,难道不读吗?当然在读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不懂的地方,我用的是有道词典,它有一个截图翻译功能很好用,只需要把软件打开,在遇到不懂得地方把鼠标放到任务栏的有道词典上面,然后选择截图就可以了,很方便,推荐一下。

当你读够一定量的文献之后(至少60篇),你的想法(创新点)自然而然就出来了;但是越读到后面的时候一定要思考:作者这个东西可以拿来用到我那个上面去吗?带着问题去读文章,你的创新点会不断爆发出来,例如我,一年半时间不到,连写三篇SCI,其中两篇已经被录用,一篇在审稿(而且大概率会被录用,我有信心)。

其次,有想法了还不行,得行动做实验

像我是传统工科生,结果一般包括两个部分:仿真和实验验证。看到前面有很多回答说:在看文献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按照文章所提的方法验证一下。其实我并不建议这么做,原因是太费时间了,而且不能保证出来的结果是和文章一致的,对于想快速发表文章的人来说太不友好。其实做一些基础的仿真就可以了,但是前提是贴合你这个方向的。例如,你的创新点是改进后的矢量控制,那么你只需要做一些传统矢量控制的仿真。有了这个仿真的基础,再融合你的创新点,做一个实验,那么一篇SCI的内容就出来了。

最后是论文的写作了

这部分很重要,直接决定你的文章能不能被录用。文章应该由Title、Abstract、Introduction、Principle、Experiment 和 Conclusion这五大部分组成。每一部分怎么写,在这里就不再逐步展开了,有时间再细说。我第一次写SCI论文的时候遇到过英语表达不规范的问题,当我把初稿交给老师的时候老师都苦笑了。在这里提醒大家,写英文文章的时候可以用翻译软件,但是一定要注意不能整段翻译,更不能成篇翻译,那样子一看就知道是机翻的。我的做法是先一小段(你认为能表达一个意思的几句)翻译,然后逐句修改(包括倒装,指代词的替换,专有名词的修正等),最后再通读一遍基本上就OK。当然,这只是一个应急的方法,要想有流畅的英文写作表达,还是要踏踏实实地提高英语水平。还有一个技巧,就是我写文章的时候习惯找一篇跟我这个方向的好的文章作为对照,我会把它打开,每当我写到那一部分或者作图的时候,就瞄一眼,看人家是怎么写的(包括文章的结构、语言等等),这样可以防止我们写着写着就写偏了。我在经历第一篇SCI折磨之后,报了那个课程班,主要学习了论文的写作技巧,受益很大,我的第二篇SCI只用了两个月不到就顺利发表了,回想一下,我一篇修了来来回回不下十次。

作者:知乎用户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65722143/answer/1304039256

第一篇一作SCI,2010年秋季,在美国读博刚满一年,影响因子5.2,行业内的权威期刊,中科院二区Top,发表后激动好久。那个时候的英语水平根本不能论文,把我枪毙了也不行,美国老板代笔的。

2年后第二篇一作SCI,继续不会写,继续老板代笔,我提意见修改(实验我做的,我不提意见老板空写?)

然后陆续参与修改了一些非一作SCI论文。再两年之后,经历了4年半美国Ph.D洗礼(课程小论文,proposal,candidate exam),终于发现原来写SCI就是NND套路。2篇SCI一作(和第一篇一样期刊)到手拈来。再然后,写博士毕业论文,综述部分写两月,写完的时候有种博览群书的感觉(参考文献480)。实验部分直接把发表论文拷贝过来即可。美国博士论文不查重,默认自我抄袭已发表论文合规(废话,都TM一个事情。让我用不同的英语写两遍?)

再然后回国了,没事把自己美国的博士论文翻出来,前三章的综述继续修改更新发了超过3篇SCI review外加有影响因子10分以上的Trends系列邀稿。这些统统不算抄袭,只需再最后致谢部分说明由博士论文修改而来(感谢写博士论文时认真到两月不关电脑,怕pubmed打开页面一关机没了)。我发review发到同事有意见(因为和SCI article一样发津贴却不用做实验),开会不指名的怼我。我很淡定,review不做实验简单有本事自己写啊?然后也没几个人能模仿得来。很简单,写SCI review所需的英文功底和大量英文文献的阅读能力(我博士论文参考文献在后来改发的综述加入新的参考文献后累计超过1000),不是在国内的中文环境下能随便练出来的,更何况还需要相关领域研究基础(不是随便写了就能投)。

再到后来,我告诉我的研究生,你们别管论文写作,只管做实验,论文我知道你们写不出来,我也不逼你们,我自己写。你把数据按要求整理好给我,我3天搞定,给你们别说3月,3周都是浪费时间。

同时,在我一堆和团队的大头共同通讯的SCI综述发表后。他把博士生写好的SCI初稿给我,或者我直接写初稿,最多语言润色下(小语法错误我真的的自己检查改不了)就直接投稿了。再到后来投稿,修回,response都成了我。到了现在,至少从数量上,我的论文发表数可以一年达到我博士5年的水平。

然后我深深的发现,原来一手好的英语文笔,对一个研究人员的重要性从来都不亚于科研能力本身。

作者:艾青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65722143/answer/2144245089

说来惭愧,我第一篇sci是水的,以尽快能发一篇sci为标准,写作用了2星期,前前后后用了一个月,投了IEEE Access(当时这期刊刚出不久,还没预警名单说法),连改带投一个月时间接收。

真正意义上写(我自己也满意的)第一篇论文是读博之后。文献调研、建模、写代码、做实验、debug、调参数、写作,前前后后花了半年多时间才搞完。

大部分时间花在调参和改进算法性能上了,一方面是人比较菜,所以算法性能总是不理想,而做一轮实验时间又比较长,时间是以星期为单位的浪费。另一方面是总想做好做全,模型和算法都搞的很复杂,复杂到后面我自己都不想再继续做这个方向了。所幸后面读了好多文献,借鉴了一些别人的方法才把算法性能提上去。

写作的时候洋洋洒洒好长一篇论文,投了本专业还算可以的一个IEEE TRANS,一审四个多月,所幸一审意见不错,可能因为工作很扎实,要改的内容很少,被要求减少论文长度。然后二审很快就接收了。

后面读一些人的文章,颇有感触。不是说别人做的不好,而是觉得别人总能把握住刚好能发出来的创新性点,工作难度不高但是创新性足够,文章也是图文并茂看着很精致。而我是总想着一篇文章解决很多问题,反而内容多到差点吃不下去,也容易被审稿人揪出问题并要求加更多的分析和讨论,纯属吃力不讨好。这应该是我一篇论文写了半年多的根本原因吧。

☆ END ☆

如果看到这里,说明你喜欢这篇文章,请转发、点赞。微信搜索「uncle_pn」,欢迎添加小编微信「 woshicver」,每日朋友圈更新一篇高质量博文。

扫描二维码添加小编↓

你第一篇SCI写了几个月?相关推荐

  1.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 sci,第一篇SCI论文投稿经历(计算机专业)

    上周获悉投往 The computer journal 的SCIE检索论文终于接收,历时半年.人生第一篇SCI,内心极度喜悦,感慨良多.这几年本人一直在小木虫论坛逛,前辈们的投稿经历给本人极大信息和启 ...

  2. 你的第一篇SCI是怎么发的呢?

    来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37008253 编辑:深度学习与计算机视觉 声明:仅做学术分享,侵删 又快到毕业季,有的小伙伴论文还没发呢,话说研究生.博士全程 ...

  3. 第一篇SCI之前要做的事儿

    动手之前先规划,规划之前先参考前人的经验. 1.参考前人的什么经验呢?需要能提出精准的问题.例如,"如何写第一篇SCI论文?" ,"写SCI论文需要注意什么?" ...

  4. 研究生第一篇SCI成功发表

    研究生第一篇SCI成功发表✌️✌️ 一.期刊的选择 Medical & Biological Engineering & Computing(MBEC) 医学与生物工程和计算期刊 官网 ...

  5. 读研攻略(7)—从0到1,研究生第一篇SCI的诞生

    wb@诸韬Andrey - 读研攻略(7) SCI论文写作 - 微博:诸韬Andrey.这里不能留言,有问题可以去那里提问,还有一个百人群可以解答问题. 微博:诸韬Andrey.这里不能留言,有问题可 ...

  6. 我的第一篇SCI——辛酸过程的回忆录和给各位的一点SCI写作小预告

    写在最前面: 这篇论文被接收的时候,已经大修了无数次(自己修改)拒稿三次(两次杂志社认为和他们的杂志不是很相符,一次是审稿人觉得我没有数学证明(在下真是无能),写的也不高大上),去年12月初完稿到现在 ...

  7. 回复审稿人意见——硕士期间我De第一篇SCI

    2019年4月1日,我正式接触硕士期间的研究课题--用深度学习研究轴承故障诊断. 滚动轴承作为机械设备的易损部件,其健康状态对整个机械设备的性能.稳定性及使用寿命有着巨大影响.建立稳定可靠的实时故障诊 ...

  8. 发第一篇SCI有哪些技巧?

    正所谓万事开头难,每当第一次做某一件事情总是难以开展的.因为那时我们没有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去完成这些事.比如 SCI论文是无数科研人员认可的学术文献,但是想要在SCI期刊上发表论文是十分困难的,因为在论 ...

  9. 手把手第一篇:写出第一行 Hello World

    如何在 iOS 或 Android 应用中写出第一行属于自己的 Hello World? 地球上最流行的移动操作系统,非苹果公司的 iOS 与谷歌公司的 Android 系统莫属了,那如何写出自己的第 ...

最新文章

  1. osi七层网络层_OSI层速成课程
  2. 网站设计师必备50教程
  3. 工信部制定VR行业标准-谋定研究:对话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4. VirtualBox压缩vmdk、vagrant打包box一口气全对
  5. 单片机搭建环境烧录方法_单片机仿真器的工作原理解析
  6. linux中fdisk的参数,Linux fdisk命令参数及用法详解--Linux磁盘分区管理命令fdisk
  7. Prototype1.5.1源代码解读分析-3
  8. ExtJS(5)- Ext5的统计图Chart
  9. AXI总线的一些知识
  10. React 混合中英文计算字符长度
  11. 【ros学习】11.ros建模时遇到No transform from [back_caster_link] to [base_link]不显示轮子
  12. GIT 中如何打标签
  13. 2.4 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稳定
  14. 判别一个分解的无损连接性
  15. 【NLP】1、nlp各类中文文本语料库
  16. 交互设计书单--西南交大课程推荐
  17. 面向对象软件工程-学习笔记
  18. 642-825 认证题库
  19. 【MySQL数据库笔记 - 进阶篇】(四)视图/存储过程/触发器
  20. 基于微信小程序的校园二手物品交易平台的设计与实现-计算机毕业设计源码+LW文档

热门文章

  1. 【总结】NOIP模拟赛记录
  2. 无法安装64位版本的office_抛弃 32 位!微软 Win10 版本 2004 OEM 预装仅发布 64 位版本...
  3. 连接AI与用户,京东云推出视音频通信技术方案
  4. 什么是视频号?为什么视频号暂停申请?
  5. Python 设计真实反弹球算法及原理分析 (使用物理定律)
  6. Dockerfile精编细作(六)四种网络模式bridge、host、container、none
  7. 阿里巴巴2017实习面试分享(技术三面+HR面)
  8. Android App 稳定性优化
  9. 计算机按键mu,计算器的使用
  10. PCB拼板之多款矩形排样算法实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