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主要谈谈作为导师所不应做或不能做的十件事,可称之为“十戒”,作为导师应遵守的要则。研究生培养是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研究生导师责任重大。导师不只是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方法,还负有传承精神、文化的重任。所谓带学生,就是和学生一起探求、开发,不是说有学问、学术地位高就能带好学生。导师要时刻牢记重任在肩,如何当好导师是大学教师的一个重要话题。今天我主要谈谈作为导师所不应做或不能做的十件事,可称之为“十戒”,作为导师应遵守的要则。

>>>>

01.

“光当老板”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我读研究生的时候,我们都称导师为老师,很亲切。八十年代我在美国读书的时候,同学之间提到导师时亦有称“boss”。时下研究生在网络文化等等影响下经常称呼自己的导师为“老板”。“老板”这个称呼有几重涵义,可以是爱称,导师给学生提供科研资助,指导研究方向;可能是憎称,学生觉得导师让自己做各种事情;也可以是戏称,是导师不在场时同学之间互相调侃。但是,导师自己不应以老板自居。

导师地位建立在三个权威基础之上,学术权威、道德楷模和经济资助的争取者。导师在学术上站得高、看得远,能够为学生争取到各种各样的资助,支持学生的研究,成为学生的楷模,这样才能确实建立起权威来。

导师指导研究生的过程并不完全是一个“我教你学”的过程。研究生做论文应该有创新,其中的创新点有些是学生自己悟出来的,有些是在导师指导下悟出来的。但是不管怎么样,学术面前人人平等,导师和学生应该是互相探讨,互相促进的关系。

中国有句古话:“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我认为“一日为师、终生为友”更为贴切。作为导师的最高境界不应该是“门徒遍天下”,而应该是“桃李满天下”。个人学术上很有成就、得到学界的尊敬,这都是比较高的荣誉,但是最高的荣誉应该是“桃李满天下”,这是导师自己内心世界能够得到最大满足的境界。

02.

“尽做监工”

导师们应该做到帮助学生在学术方面尽快成长,而不是整天监督学生每天做了什么事情,这样无益于学生的发展,也无助于学生做出高水平的创新性成果。所以导师要把学生当学生,不能视学生为劳动力、下属。在学术上应该和学生互相探讨,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导师进行指导也应该是以激励为主,督促为辅。在导师和一群学生所形成的团队中,需要有和谐的学术生态,让大家都能自主表达自己的想法。

导师应该鼓励学生自主创新,不能要求学生过于循规蹈矩。完全循规蹈矩的学生可能成就也不高,而且要求学生完全循规蹈矩,可能会引起学生反感,引发师生关系紧张。

03.

“漠不关心”

导师对学生漠不关心是一种极端情况,但是这种情况目前有发展。现在全国高校每个导师平均指导在读研究生8人左右,这个数量在全世界是相当高的。美国是2-3人,欧洲更少,台湾地区、韩国和我们的情况差不多。

中国民间有句老话“师傅领进门,修行看个人”,这在一个导师指导学生数量不多的情况下或许可行,但人数多了以后就有一个规模化培养的问题。导师人均指导研究生的数量增加,容易导致精力分散,导师对每个研究生不可能都关注到。对学生关心不够很容易产生负效应,即个别学生或一批学生表现不是很好,影响到导师、学科甚至整个学校的品牌,这就是个人发展与集体品牌的关系。所以应该给学生足够的关心。导师对学生的关注往往影响到学生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

再谈一下结构梯队化的喜与忧。目前存在一种比较普遍的情况,就是导师下面有老师团队、博士后帮助带学生,博士后下面又有博士,博士带硕士,形成了一个梯队结构。这种结构有好处,就是可以带很多学生,梯队的成果看起来很大。但是这种情况也有负面效果,就是导师跟学生的指导过程已经关系不密切了,极端例子也有,答辩时导师竟然不认识自己的学生。部分学生因没有得到导师及时的教导,尚未养成遵守学术规范的习惯,为了达到毕业要求,可能出现论文抄袭等问题,到这时候学生和导师就要遗憾终身了。

每个导师在整个学术生涯中可能培养很多名学生,每个学生对你来说是诸多学生之一,但是对每个学生而言,他的几年研究生生涯是他的一段重要人生经历,而导师就是这段人生经历中最重要的人,是领路者。

在这里我还要强调一下分类型关注与全过程关注的问题。导师要区分不同的学生,有的学生自主性很强,只要给予一些指导和指点就可以融会贯通;有的学生自主能力没有完全培养好,这就需要全过程关注。导师要体会每个学生不同的特点,针对不同特点进行关注。

04.

“呵护过紧”

导师对学生关心的频次也需要把握。对一个学生,导师一个月关心一次和半个月关心一次,差别可能会很大。但关心的次数过多过频也未必合适。创新需要空间,学习研究需要时间,所以导师要留给学生必要的时间和空间。

培养研究生的目的何在?是为了完成某篇论文或者某个项目吗?不是,是为了培养他的研究能力。所以“呵护过紧”对培养能力不利。导师要在“呵护过紧”和“漠不关心”之间找一个平衡点,这也是做导师的艺术。

我们希望培养的学生具有多样性,造就品格,促进创新。这有点类似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的比例是需要掌握的。规定动作是基本的方法、学识,自选动作是学生的发挥。

对研究生的培养要有一个过程。有的工作是熟练性工作,做一段时间就会了;还有的工作是挑战性工作,要求高,要做的准备多。培养学生的过程就是逐渐从熟练性工作转为进行挑战性工作的过程。

怎样判断对学生是不是呵护过紧呢?有多种迹象可供观察,如在组会时学生不会讨论;学生不会提批评性、建设性意见;或者是导师在与不在大不一样,导师在场学生不肯交流,导师不在场学生可以交流得很好,等等。

05.

“批评不停”

导师不要总是批评学生。自信是学生很重要的品质,千万不要剥夺学生的自信。屡屡的心理挫折会使学生无措手足。偶尔一次严厉的批评是必须的,但是经常的批评是会产生负面效应的。

导师和学生在学识上可能没有站在同一高度,但师生在学识上的高下不应演化为滥用话语权。这会引起创新意识的泯灭,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与师生关系紧张。

实际上研究生、导师、培养环境的损益是一致的。学生有好的创新性成果,导师有荣誉感;同样导师的学术地位提高,学生也会有荣誉感。对学校来说也一样,学生培养得好、科研成果丰富,便充分赢得了学校的利益。

过度批评还会造成过度批判的学风与文风。蔑视权威的目的不是为了与权威作对,不是为了单纯批判,或者依靠批评成名。批判是为了对新领域、新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06.

“处事不公”

导师处事不公的问题应引起我们的充分注意。导师断错一事便会挫伤一个学生的积极性。比如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以来,导师可以给学生一定资助,但是切忌将学生待遇过度细化、量化,导致学生之间的不平衡。

导师也不要把学生分成不同的亲疏远近,这样容易造成学生或不信任导师,或奉承之风盛行。如果在学生中出现这样的风气,就和大学精神背道而驰,就很难出成果了。

07.

“用心不专”

导师在其学术生涯的开始阶段往往是比较专注的。随着其学术地位的上升,就容易受到庞杂事务的干扰,从而分散精力。我想提醒年轻导师不要丧失“学术前行”的精神支柱。在逐鹿学术前沿时不要盲目跟风。导师自己如果不够了解,又没有足够的精力去研究,对学生的指导就不会很中肯。

研究中还要注意干与枝的关系、磨刀与砍柴的关系。导师要时刻把握研究方向,准确区分研究中的主要问题和次要问题。对年轻的导师而言,年轻时要打好学术底子,待阅历深厚后再做战略科学家。

08.

“治学不实”

前段时间,美国NSF(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的项目不命中率接近90%,评审通过的只有极少项目。申请项目基金产生了“博彩”效应。因此有些申请人尽量将申请书写得令人印象深刻,提出一个个“good story”,制造一些新概念,而对实现的可能性却缺乏重视。当然,大多数科学家在申请书中用的是略为夸张的语言,在实际治学中保持了一个清醒的头脑。

20多年前就有人提出了“硬”科学与“软”科学的概念。“硬”科学是指可以完全被验证的科学理论,而其他无法完全验证的都是“软”科学。现在的科学很大一部分已经是“软”科学了。我这里并不是说“软”科学就不好,但治学需要尽可能的“实”,但又不可能完全“实”,需要从一个学者的良心上说:我已经尽可能地做到“实”了。

人脑具有“造概念”与“逻辑批判”两重功能。“造概念”功能太强会变成空想者,“逻辑批判”功能太强则没有创新,这需要一个平衡。借用胡适先生的话就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09.

“逐末忘本”

学生在研究中容易犯的一个错误是Tangent Off,走死胡同(或者说是刀不快,光砍枝蔓)。研究中遇上问题后,就容易沿着细梢末节走入歧路,把原来的研究目的丢开了。过度追求细节会导致丧失研究方向,容易做的东西先做,不太重要的东西做了很多,而忘记了真正重要的研究内容。

这与导师的判断力、价值观有关。导师需要帮助学生建立“什么是重要的”这一价值观,认准方向以后往下走,不要过多理会细节。当然也有可能出来一个细节是重要的、可以出成果的,这就需要导师的判断力,也要让学生具有这样的判断力:做大事,顶天立地,原始创新。

10.

“快速扩张”

年轻导师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和其他研究组攀比学生数,喜欢多招学生。这样加速度过快、惯性过大,结果无力驾驭。因为年轻导师在初始阶段往往还不知道如何指导这么多的学生,也往往不知道如何获得科研项目来支持这些学生的研究;同时年轻导师还没有足够的吸引力招到最好的学生。年轻导师在自己的学术道路上还处在攻坚阶段,过早分散精力会导致成就不高。

所以我建议年轻导师在起步阶段指导三四名学生就足够了,等到自己视野比较开阔、可以触类旁通、科研经费也比较充足的时候,再来指导更多的学生。

—版权声明—

来源:中国教育报,编辑:nhyilin

仅用于学术分享,版权属于原作者。

若有侵权,请联系微信号:Eternalhui或nhyilin删除或修改!

—THE END—

文章推荐

☞概率与随机过程基础

☞京东 | AI人才联合培养计划

☞人类如何感受到四维空间?

☞【干货】计算几何常用算法

☞搜索引擎技术之网络爬虫

☞数学  |   小学生如何诠释数学的线条美?

中科院院士:最让人讨厌的10种研究生导师相关推荐

  1. 中科院院士:很多人没有真正理解科学研究的本质

    中科院神经所的研究生每年都有博士生的论文研究进展报告,最近我参加了一个学生的报告. >>>> 这位学生很聪明.也特别努力,过去一年的工作是针对导师的一个假说所设计的两种不同的实 ...

  2. 玩转微信营销和推广的10种方法和技巧

    [二维码+免费微信WIFI+微信公众号+易企秀+微官网+H5应用页面+凡科互动+分销系统+截图反馈工具+分享有礼+微支付+微信墙/微信大屏+按需的APP] 集文字.语音.视频于一体的微信,正在深刻地改 ...

  3. 中科院院士:几乎没有任何研究课题会完全按照预期发展;如果有,这种研究不会有任何突破、不会给人带来任何惊喜...

    来源:iNature 作者:Philip Ball(<国家科学评论>特约作者) 今年是中科院院士唐本忠及其同事提出聚集诱导发光(AIE)概念20周年. 2001年,唐本忠团队偶然观察到了这 ...

  4. 祝贺! 61人新当选为中科院院士! 外籍院士中有2名诺贝尔奖获得者

    其中,数学物理学部11人,化学部9人,生命迷信和医学学部13人,地学部10人,信息技术迷信部6人,技术迷信部12人.在新中选的61名中国迷信院院士中,男性58人,女性3人.新中选院士均匀年龄爲54.1 ...

  5. 量子信息先行者中科院院士郭光灿:“要把中国量子计算机卖到国外”

    边策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报道 | 公众号 QbitAI 在中科大校园里,有这样一位院士,他留校任教56年,年近耄耋却仍站在科研一线,还自嘲做了几十年的"少数派". 今年6月,他 ...

  6. 华为为什么要“囤”700名数学家?中科院院士告诉你!

    去年5月,在华为被美国封禁的风口浪尖,甚少露面的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做芯片光砸钱不行,企业更需要物理学家.数学家.他透露,华为至少有700名数学家. 说这话的20年前,1999年,华 ...

  7. 2021中科院院士候选名单出炉:清华胡事民、南大周志华等人在列

    8 月 1 日,中国科学院公布了 2021 年院士增选的初步候选人名单,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胡事民.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院长周志华等 191 人进入了该名单. 这份名单分为数学物理.化学.生 ...

  8. “误用姓名”,前哈佛教授炮轰中国学者“碰瓷”:“整件事都让人讨厌!

    整理 | 郑丽媛 出品 | CSDN(ID:CSDNnews) 学术不端能有哪些操作?学历伪造.论文代写.成果剽窃?最近又曝出了一个新的方式,而炮轰对象竟是中国学者: 前哈佛教授.现 IBM 研究员的 ...

  9. 中科院院士指出“万物互联”只是开始,“万物控制”是物联网下一个挑战

    日前,由中国通信工业协会主办.中国通信工业协会物联网应用分会承办的第七届中国物联网产业与新型智慧城市发展年会在京举行.中科院院士.南京邮电大学教授尹浩表示,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qu ...

最新文章

  1. 通过IP地址和子网掩码与运算计算相关地址
  2. mysql中的触发器
  3. 用VC++实现USB接口读写数据的程序
  4. Sphinx+gitee+Read the Docs搭建在线文档系统
  5. mongoDB如何将数据导成csv文件?
  6. kafka streams_Kafka REST Proxy for MapR Streams入门
  7. 与gps优缺点_长缨在手,敢缚苍龙,中国北斗三号圆满收官,相比美国GPS怎样?...
  8. activiti页面展示流程图乱码_activiti 5.17 流程图中文乱码问题
  9. Selenium2+python自动化49-判断文本(text_to_be_present_in_element)
  10. UIView动画设置
  11. android 模糊读取文件名_如何从Android中的文件路径获取文件名
  12. Win10使用Dism命令提取(备份)和还原驱动程序
  13. 机器视觉工业光源知识总结
  14. CMMI证书有效期是多久?到期后自己可以办理吗
  15. Photoshop CS3 Dreamwaver教程集合
  16. 浅谈 NCSI 及其在 Linux 上的实现
  17. 【BZOJ】P4238 电压
  18. 网易互娱AI研究工程师实习生一面——记人生的第一次面试
  19. itextpdf将带复选框的html_使用flying-saucer 实现 html转pdf实现input框select,textarea checkbox等的显示...
  20. 【《大象》第一部分】初识UML和建模基础

热门文章

  1. 《MFC初探》之变量类型
  2. Java加密与解密的艺术~数字证书详解
  3. android webviewclient 点击事件,Android Api WebViewClient 详细解析
  4. css怎么使元素绝对定位有过度效果_CSS定位属性Position实例分析
  5. 如何把meshlab中的圆环去掉_如何设计一座太空城?
  6. 系统相机裁剪比例_拍不出好照片,你缺的不是好手机而是相机设置的秘笈
  7. python处理滑块验证码_使用python实现滑动验证码
  8. 字符串左侧补0_(48)C++面试之最长不含重复字符的子字符串(动态规划)
  9. android 删除文件 代码_代码审计之某系统后台存在任意删除文件
  10. 全国战争linux添加eth0,linux服务器双线路接入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