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小白学视觉”,选择加"星标"或“置顶

重磅干货,第一时间送达

本文转自|深度学习与计算机视觉

今天选择的话题,尽管专业不是计算机类,但是话题值得我们关注,没有编制的话,读博去高校性价比高不高

具体问题:

这两年事业单位改革,去高校已经不再给编制了,今年要参加博士入学考试,农学专业类,我一直的想法就是博士毕业后去个高校,比较稳定,但是目前去高校不给编制的话,感觉缺乏安全感,自己是向往体制内的工作的,如果博士毕业去一个非高校的事业单位,还不如现在参加公务员考试和事业单位招聘,懂得大神们帮着给分析一下。

看了这个问题你有什么想法呢?让我们一起看看大神们的回答。

作者:貂丝女婶教授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72930972/answer/1053370902

我是一个985高校的老师,毕业没几年,应该比较了解现在的情况。并非所有高校都没有编制了,有些一本和偏远一点的211现在还是会有。要多打听一下,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没了。

另外,我有几个师妹走了这样的道路,她们的学术很厉害,可以入985或211的非升即走讲师,但是她们选择了去差一等的学校,然后直接申请副教授,有了副教授基本上就稳了。我觉得这个方式非常值得参考。尤其是对后面不想压力太大的同学可以借鉴。

我是几年前杀进了这个985的非升即走,但我文章发得还可以也拿到了青基和省部级基金,把课上够了第三年就升上去了。我是学院第一年有非升即走政策的,不知道后面会不会真的赶人,其他学院听说有赶走的了。压力确实非常大,超级超级大,因为你的对手都是厉害的人,谁也不差文章,可能差的只是一点运气而已。

通常当了副教授,就有编制了,当然学校可能前几年把编制发得太多了你得等有人退休了把编制让出来才给你。但是基本上不会被赶走了,也有很多女老师就安心当咸鱼了,加入个大佬课题组项目经费分一分,每年也都过考核。只要脸皮厚点不怕那些奋斗的人瞧不起就没问题。

就这样,希望能给你提供一点帮助。

作者:知乎用户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72930972/answer/1287491384

性价比和以前相比大大降低,主要是青椒处境太艰难。非升即走成常态,现阶段很多准备毕业的博士面对的可能是两条路:要么选个还给编制的本科,坐上末班车,舍弃大腿求稳过日子;要么到大腿学校做博后/研究员/特聘XX/XX英才/XX学者这种带头衔不给编的,搏一把考核期达标后留下。两种选择各有得失,但无论是哪种选择,青椒都非常被动。

我在另一个问题那里曾经回答过这类问题,懒惰的我就粘贴过来吧。

博士毕业前应聘过一些高校,关于补贴,关于编制,有些个人经验分享一下,希望对大家避坑有点帮助。

1.了解清楚住房补贴的发放性质和条件。

我了解过的某本科院校,安家费是40万(税前),入职后马上给你兑现,当然,到手是扣税的。但有条件——3年内必须搞个国家基金回来,可延缓最多2年,若没达到要求,得【全部返还】,当然,返还是税前的。

是不是顿然发现,你不过是一头买来拉磨的驴子?

同样是发放安家费/住房补贴/租房补贴,不同学校的发放性质是完全不一样的。有些学校是真的给你安家费,不管是一次性发放还是分批,好歹是到位的,而且业绩考核不和安家费关联,你万一考核差点,不会强迫你返还。但有些学校,表面上给很多安家费,但外设了一大堆【返还】的条件,机关算尽,到头来,不管你是突破重围的那个,还是被踢出局的那个,都并没有在这个学校占到什么“便宜”,反而被收割了几年的青春和精力。站在学校层面,这也许是投入和产出最大化的人事安排和经费布局,但站在求职者层面,那是一场豪赌。

2.了解清楚入编标准,量力而行。

相信绝大部分博士毕业后都想到一个带编的高校任教。但近年211、985和很多重本都不给新进教师编制了。各种名头层出不穷:特聘研究员、特聘讲师、XX英才、XX学者,让你有一种被荣誉包围笼罩的错觉。而你仔细了解招聘公告,并和相应的人事处工作人员沟通后,发现这背后牵扯出的东西无不和编制有关——准入编、纳入事业单位编制总量控制、量化动态考核、预聘-长聘制,等等。这些新名词一轮一轮地被发明,却无不在暗示着一个意思:能用最快的速度产下最大量牛奶的奶牛才有安稳的牛棚住。

若是求编图安稳到普通本科的青椒,在签订合同前要明明白白地看到“落实事业单位编制”这类字眼才好签订,确定入职后可以落实编制。若是想在大平台奋勇向前拼一把的,也要了解清楚考核指标,明确怎样的情况才算考核通过了,能给出来的量化指标越清晰越少坑。当然,现在的市场,基本上是国家青年基金起步了。

如果看到以下这种情况,就要咨询清楚,并确保体现在合同上,才好签署:

像上述这种情况,最有可能是:没编制,但工资待遇按编制内的给。至于以后安不安排编制,那就是后话了。

如果整个招聘公告没有提到“编制”二字,但有类似以下的表述,那么基本可以断定是不给编的:

3.留意合同陷阱,关注离职规定。

虽然并非每个人都会在短期内考虑离职,但从合同上关于离职的规定,可以看出一个学校的“城府”。如果一个学校只不过安排一个准入编/研究员岗位给你,却除了聘用合同外还有【服务期】的要求,那这算是阴阳合同了。如果一个学校确实在你入职后落实了编制,却规定服务期或聘期内离职要【返还】部分安家费/XX津贴/XX培训费的话,那就要多加衡量了。一般来说,聘期时间<服务期时间,有些是聘期4年、服务期6年,有些是聘期5年、服务期8年,甚至有聘期5年服务期10年。聘期到了而服务期未到,你想留在原单位,得续聘,你要跳槽,那不好意思,你违反了服务期规定,得赔——这样就减少了员工离职的机会。又因为聘期和服务期总是错开的,即便服务期到了,留在原单位的你已经签署了下一个聘期。

这样设置的话,你就不能那么随便就跳槽了,因为聘期到了服务期必然没到,你要跳槽的话,多多少少要赔所在单位一些款项的。当然,在业界里,这也算是默认规矩了。但是,有些学校却会刻意增加各种聘期内/服务期内离职的赔款要求。比方说:

假如你混了个副高想跳到一个更好的学校,按照上面这个学校的标准,你猜猜你要赔多少?

相信上面这份“经验贴”提到的情况很多知乎网友都遇到过,甚至一些大神博士回国求职也碰到过类似问题。

可以说,上至科研狂人下到学历水友,都无法避免在刚进高校的时候沦为科研民工的命运。

学校的意图很明确——我给钱引诱你来,不是为了让你安稳过日子的,而是为我增产创收的,国家基金是标配,青年xx学者、x人计划是心头好,顶级刊物是砖瓦,上面这3项你要是在聘期内没留下一两项,那不好意思,出门左转不送。很多时候,你不仅要承担上述科研压力,还需要被抓去搞各种教研,以及学院老人家分给你的院务。

而根据我身边好几个朋友的情况,在某QS2020入围大学博后期间业绩第一,一开始都说了可以留下,最后还是不留你了,自己找出路吧,直接引进带职称带课题带资源的大咖比满满培养你这头还不能产奶的小奶牛高效多了。这种情况下,没编制是真的很容易惶恐,除非有大牛罩着你,给资源你,为你搭桥。

作者:小罗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72930972/answer/1053045645

先说结论: 如果只为了稳定轻松, 又没有很强的关系背景, 建议最好不要选择读博进高校.

说下理由:

1.编制这个事只是高校圈子高度竞争性的一个体现, 并不是根源. 我们谈论的编制一般指的是第一次入职高校后是否能享受到事业/人员编制. 在高度竞争的环境下, 即使能拿到编制也不能高枕无忧, 因为你时时刻刻都要和别人对比. 绩效不达标的情况下也会无法升职、降薪、调岗、甚至辞退、赔钱. 即使取消编制的情况下, 能力背景出众的人也能拿到稳定编制, 编制是客观存在的.

2.当下的学术/高校圈是典型的金字塔行业, KPI至上. 今年国内高校公募基本明码标价, 发了啥论文有啥帽子就给啥钱和岗位. 博士生(土博)两极分化极大, 厉害的能留校副教授(水平+关系), 大多数人延毕、当临时工(博后、X聘等)、或失业. 这是一个高度竞争、充满不确定性的行业, 不适合求安稳的青年.

3.高校圈区别于其他金字塔行业的一点在于自负盈亏. 例如博士阶段基本靠自我探索, 不会有领导给你下命令给指示. 因此行业性质比较像创作者(作家画家), 需要很强的自制力和探索精神, 不适合向往体制内工作的朋友.

4.高校圈子的现状是结构性失业. 博士产出太多, 高校吸收不掉. 国内的业界又用不到大量博士人才, 导致大规模失业. 因此, 如果要走学术圈, 必须有争上游的心态, 否则很容易陷入死循环: 延毕-毕业-博后-临时工*n - 失业/去业界/去二三本.

5.高校的招聘要求是一年一小涨, 三年一大涨. 按照当前情况来看, 水平一般的211理工博士来说能在二线以下城市拿二三本院校教职, 在一线城市很难找到高校职位. 不难想象, 三五年后形势会多么严峻.

综上, 题主所说的"高校工作稳定"只是一种典型的误解. 个人认为高校圈应该不适合题主.

如果想走高校圈这条路, 以下几个条件至关重要: 探索精神、风险中立甚至偏好、自制力、关系(有强大背景的情况下前三点可忽略).

作者:斑斑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72930972/answer/1049119021

先放结论:大多数专业读博进高校还是有性价比。

这个回答不讨论编制的构成,去编制的进程,你适不适合做学术一切前提放在博士毕业(或博后毕业)后手上的敲门砖能够敲开本科院校的门,也就是不管有背景没背景的,有地方要让你去。只有有选择的时候,才有性价比讨论的意义

然后我们分两类人讨论,有能力者和摸鱼者

有能力者:

无论是热爱讲台的,会写文章本子的,能拉横向的,哪怕是会拍马屁的,编制对于这些人来说实际上的意义并不大(即使其中不少人还是很喜欢编制的感觉)。高校这个平台,对于这些有能力的人来说依旧是一个非常合适的平台

上课好的,未来一定会慢慢被重视,搞得好弄点慕课什么的,名声还能出校门。

会写文章本子的,即使现在破四唯,对于一个学者来说,文章永远是硬通货,纵向依旧是门面

能拉横向的,名片上的教授副教授头衔还是好用的。

会拍马屁的,高校是你最容易拍上去,跟你拼的人最少的群体

摸鱼者:

读博时按部就班按照别人的idea做了数据出了文章,自己没多少创新思维的,有老板推荐的,双职工进来的,机缘巧合学校正好一波招人漏进来的。即使没有编制,高校依旧是吃财政饭的公益类事业单位,所以多的东西或许争取不到,但该有的东西还是会有。

虽然也会忙,但是时间的安排较为自由

每年可能有业绩要完成,尽量对着条条框框去看,相信总能找到完成的方法。

一般来说,还是有安家费,根据学校层次,地理位置,多多少少。

既然是摸鱼者,寒暑假你也不会辛苦留校,该放假就放假

学校各种学习各种会,虽然你觉得烦的不行,但毕竟逼迫着你学习,学习强国也是学习,你还是会有提高

整天看着青春气息的学生,养人

小型的副业搞搞也不是不可能的。

说不定国家提高科研人员待遇,顺风车还能搭一波

倒数第三值得注意的人:业界待遇高到发指的

吃肉要紧。

倒数第二值得注意的人:博士后

摆正心态,有能力多出成果,没能力的尽量把能占的政策都占了,多赚点,吃饭要紧。

倒数第一值得注意的人:非升即走

尤其是那些博士发现自己科研成绩还行,其实只是沾了老板的光,自己翅膀毛没长满的。换个平台文章掉一个梯队,最后变成韭菜。

作者:请叫我小胖子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72930972/answer/1061672701

第一,高校稳定,听谁说的?我们学校,工作前三年要拿到青基,发够论文,要不就得收拾行李滚蛋,还有很多学校比我们学校要求更高。这咋就稳定了呢,多少人天天累死累活的,就为了多发一篇文章。

第二,过了前三年,还一样有考核,要发够论文,拿够项目,要不,教授降级为副教授,面子上过的去吗?

第三,就算考核勉强合格了,你的收入和你的论文和项目也是挂钩的啊,没论文,没项目,你以为学校会给你多少工资?现在高校的工资都是基本工资加绩效工资,基本工资很少的,绩效才是大头,没有论文就没有绩效。我就见过许多讲师比教授挣的还多,没办法,人家文章好啊!

第四,高校也是体制内啊。公益二类事业单位。

第五,学农学,多半毕业后要进高校和农科所之类的,我们这农学高校甩开农科所几个段位,而且农科所搞不定哪天就从事业单位转到自负盈亏,最后就转企业了。

第六,无论去哪,干啥,都是要靠真本事的。搞科研的,没有真本事,以后也是很难混的。

作者:年轻时代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72930972/answer/1028394615

其实你这段话里有很多个点,自己需要深入去思考和了解。

1、事业单位改革,不是这两年才开始的,已经很久了,趋势很明显,编制会越来越少,你真的对编内和编外情况非常了解吗?当然如果就算认定要编制也没错,只是像你说的,真的越来越难了。

2、如果你读博唯一的动力就是将来毕业进大学当老师,可以明确告诉你,真的太难了,难的不仅仅是能不能当上老师,更难的是就算进了大学,当了老师,事业上,生活上的难。读博真的不是想当然,读博这四五年可能是一个人一辈子最难的时期(尤其是男生),学习上的压力,经济上的窘迫,家庭上的负担,如果对科研不感兴趣,如果再遇上个不负责的导师,唉。

3、如果你顺利按时毕业了,那真的很好了;但是作为一个土博士,想去高校,真的太难了,楼上也有北大的,毕业去二本院校。你能去的高校肯定比你博士所在学校差很多,特殊情况也有,你刚好毕业,刚好你们学院有新成立的课题组,急需用人,把你留下。那就非常幸运了,但是几率很小。现在去高校安家费很少,能给到10万就很不错了(以二线末尾城市,二本院校为例),工资大概五千/月,自己算算房价,生活费多少。各种升职加薪啊,一切以文章为基础,别说什么项目,外快,没文章啥也没有。高校,讲师挺难的,尤其是男生,哎,还是男生,男人就算难啊。

4、既然你这么想进体制内,你自己也说了,可以考公务员、事业单位,难道这比高校差吗?高校就那么有安全感,个人觉得,现在,有钱才有安全感,嘻嘻。如果真的想读博,博士毕业可以去央企,国企啊,也是体制内,也不错啊。

5、还是想说一下自己的观点,搞科研真的看家世,家庭条件好读博很容易更上一层楼。家庭条件不太好,那真的得整个家庭艰苦奋斗五六年,是整个家庭,是很艰苦。还是那句话,别人的终究只是参考,这种事情,没有标准答案。再多了解调查调查,多考虑考虑。加油!

作者:Prisoned Heart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72930972/answer/1055529659

关于性价比,对比的时候一定要明确参考标准,结合个人需求,才能得到合理的答案。

纵向和十几二十年前比,高校的性价比确实下降了。因为十几二十年前我国民营经济才刚起步不久,各个工作的工资收入也没有特别大差距,此时高校教师稳定、相对轻松、时间自由,当然是性价比很高的工作了。

就目前而言,高校和其他企业、事业单位相比,仍然是有性价比的选择,但这个对比需要横向对比同样分位数的样本才合理,比如:

头部985高校——大型央企国企总部——著名企业核心岗位

普通重点高校——地方国企事业单位——普通知名企业

二本高校——地方国企分支机构——普通民营企业

总的来说,从高校到国企事业单位再到民企,基本就是工作自由度逐步下降、工资逐步上升的选择而已,比如,名校优秀博士毕业时可以选择头部985飞升即走岗位一年30万,也可以选择华为直接60万;或者普通划水博士可以选西部普通一二本一个月5000,也可以选二线城市民企一个月1万。

目前高校取消编制就是一个逐步市场化的过程,让这份工作的综合性价比与市场其他工作的性价比接轨,消除特权优待。不管如何改革,看看大家的选择就知道了,总有博士选择高校也总有博士选择企业,像之前博士毕业一股脑都往高校挤就是建立平衡的过程,最后达到一个各个工作性价比的动态平衡。当然,这个平衡点的位置也会小幅变动,比如经济发展强劲时候,博士更倾向于去企业或者创业;经济发展疲软时候,博士更倾向于去高校。。。

作者:Victor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72930972/answer/1107829026

首先说一句比较消极的话,纯个人看法,目前形势下,不管是否有编制,进高校性价比其实都不高,高压力,低收入,这一点在知乎上已经讨论了足够多了。

再来说编制问题。这个就得具体分析了。现在取消编制实行合同制确实是大趋势,但也不是完全的一刀切,至少现在不是。以帝都为例,2019年北京市人社局出台了《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师职务聘任管理办法》,要求实行考核聘期制。但目前确实还有一些高校走旧体制,这实在是一股清流。编制情况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类:有编有户,有编无户,无编无户。因为户口指标原因,现在已经有高校开始实行有编制没户口的方案了。对于地方院校,具体政策要求,入职前最好也需要具体了解清楚。

总之,目前形势已经收紧,再过上几年,或许真的就是完全没有编制了。

作者:时之辙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72930972/answer/1062551420

据我所知国内好一点的农科院校比如几个211和985基本上不收国内毕业的博士入编,除非你特别优秀,博士毕业能以一作发一两篇影响因子十几分、二十几分的研究论文,如果能有一篇CNS(Cell Science Nature三大顶刊),那在高校拿教职没问题,但是这样的毕竟少数。如果你博士毕业有个一两篇五六分的论文其实也不错了,估计去个省一级二本院校入编也是可以的,职称的话大概给给个讲师,最多副教授。再次一点,博士毕业发个两三分的小文章,那估计在地市一级的二本高校也能拿到教职,但多半只能给个讲师职称。

所以你博士毕业能不能进高校编制,主要参考你博士研究生阶段的科研成果。但是题主不要单纯觉得读个博士进高校就稳定,现在多数高校不管聘用什么层次的人才都有考核要求,越好的学校考核要求越高,非升即走。当然实力弱一些的地方高校科研平台也相对较弱,考核压力不会那么大。

至于事业单位,农业口的比如省级农科院总体待遇都一般,一样会有职称评定考核,压力跟高校相比要小一些。

如果题主就是一心想进入高校拿个教职,首先认真评估一下自己有没有做好读博士的准备,因为读博多少有点风险,少则三四年,多则七八年,你有没有信心和基础在博士研究生阶段拿出有质量的研究成果,毕竟科研成果是争取好职位的保证。

其实我倒觉得公务员还比在高校工作要安稳一些。如果只是考虑有个踏实工作,硕士毕业去考公务员,或者转行做其他工作,选择余地也不小,也是一个不错的出路。

作者:浪儿浪儿猫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72930972/answer/1101860994

本人南京双非某双一流学科高校青椒,材料专业,说说我的看法。先说结论:以目前高校的竞争压力,能给人安全感的从来不是编制而是能力。以上结论适用于大部分一本以上高校,学校越好越适用。

不得不说以材料专业的就业环境,材料专业博士进高校是一个性价比不错的选择,但也造成了严重的内卷化。前几年我博士毕业的时候做博后的同学还不是很多,很多人都进了高校,但是目前很多师弟师妹在博士毕业的时候都选择博后,比例还不少。

以我们学校为例,目前进来的博士还都有编制。前几年只要是国内211高校博士,有几篇SCI文章,甚至不怎么看本科学历就能进来。但这几年已经提高到基本不招普通讲师,大量招特聘副教授,条件是海外名校经历+n篇1区或国内特别优秀博士(后),达不到要求的博士想进来只能从博后做起。当然这个特聘副教授要几年后通过考核才能是正式副教授,考核不通过就是讲师。我们学校比较好的一点是达不到要求不会和你解聘。

如果有人说,我就想当个讲师,每天教教书也不搞科研,周末寒暑假就出去旅旅游享受享受生活不行吗?还真不行。一般每年学校对老师都有教学和科研的考核。教学上你要完成多少课时量,科研上就是你要发表多少篇SCI文章,完成多少业绩点。我想每个学校都有一定的考核任务。我们学校如果一年完不成,下一年的基本绩效津贴就没有,如果连续三年完不成就降薪不降级,就是教授拿副教授工资,副教授拿讲师工资,讲师拿助教工资。当然如果是一个讲师,只要不要太荒废做好规划完成学校每年给的任务问题不大。所以在我们这样层次的高校,有个编制保底一直当个讲师问题不大。

但如果你一直是讲师就有安全感了吗?以高校的发展速度,你会担心过几年对讲师的要求是不是提高了,自己会不会被淘汰。当你年终奖就几千块而别人年终奖十几甚至几十万,和你同一批进来的早已是教授、副教授而你还是讲师,我想是不大会有安全感的。我见到的身边的青椒同事都非常努力,混日子的青椒我是没见过,这说明高校风气也越来越好了。

结合自身经历,以前我也觉得找个有编制的高校,安安稳稳的,起码有安全感,起初的确也给我带来了一定的安全感。但是真的当了老师,发现让自己真正焦虑的是评职称的压力,收入的压力。真正的安全感来自于发的论文,职称的提升,收入的提升,你从工作中获得的成就感以及自身价值的体现而不来自于编制。

所以楼主不必太纠结于有没有编制,去一个好的团队,能体现自己的价值的地方不是更香,即使没有编制。

☆ END ☆

下载1:OpenCV-Contrib扩展模块中文版教程

在「小白学视觉」公众号后台回复:扩展模块中文教程即可下载全网第一份OpenCV扩展模块教程中文版,涵盖扩展模块安装、SFM算法、立体视觉、目标跟踪、生物视觉、超分辨率处理等二十多章内容。

下载2:Python视觉实战项目52讲

在「小白学视觉」公众号后台回复:Python视觉实战项目即可下载包括图像分割、口罩检测、车道线检测、车辆计数、添加眼线、车牌识别、字符识别、情绪检测、文本内容提取、面部识别等31个视觉实战项目,助力快速学校计算机视觉。

下载3:OpenCV实战项目20讲

在「小白学视觉」公众号后台回复:OpenCV实战项目20讲即可下载含有20个基于OpenCV实现20个实战项目,实现OpenCV学习进阶。

交流群

欢迎加入公众号读者群一起和同行交流,目前有SLAM、三维视觉、传感器、自动驾驶、计算摄影、检测、分割、识别、医学影像、GAN、算法竞赛等微信群(以后会逐渐细分),请扫描下面微信号加群,备注:”昵称+学校/公司+研究方向“,例如:”张三 + 上海交大 + 视觉SLAM“。请按照格式备注,否则不予通过。添加成功后会根据研究方向邀请进入相关微信群。请勿在群内发送广告,否则会请出群,谢谢理解~

博士毕业去高校不给编制了,读博去高校还有性价比吗?相关推荐

  1. 南加州计算机博士学几年,2020年南加州大学读博要多久

    学校简介 南加州大学一般指南加利福尼亚大学 南加利福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又译南加州大学,简称南加大(USC),是美国西海岸最古老的顶尖私立研 ...

  2. 多位博士毕业去了985/211/三四流高校,后来怎么样了?

    除了985和部分211高校,我国有着数量更多的三四流高校,博士毕业或博士后出站想到高校求职,应当如何选择? 本文转载知乎讨论,希望给即将进入高校工作的青年科研人员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Tensor 1 ...

  3. 多位博士毕业去了三四流高校,现在怎么样了?

    除了985和部分211高校,我国有着数量更多的三四流高校,博士毕业或博士后出站想到高校求职,应当如何选择? >>>> 本文转载知乎讨论,希望给即将进入高校工作的青年科研人员提供 ...

  4. 多位博士毕业去了三四流高校,目前惨不忍睹……

    来源 | 学术桥整理自知乎.图文转自博士后招聘平台公众号 编辑 | 各省高校引才 除了985和部分211高校,我国有着数量更多的三四流高校,博士毕业或博士后出站想到高校求职,应当如何选择? 本文转载知 ...

  5. 计算机博士留校好还是去企业好,博士毕业,是进入知名国企发展好,还是进入大学当老师更好?...

    大家都知道,就目前来说,虽然博士学历在高校常常见到,但是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拥有博士学历的人依旧是凤毛麟角,在普通群体周围,博士毕业的人也是屈指可数.想要读到博士,除了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很多,对于自身的智 ...

  6. 上岸 | 青椒博士毕业后未返校任教,被判返还高校41万余元

    近几年,关于"高校教师离职遭校方索赔"的案例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硕博人群容易踩的坑,也如雨后春笋般逐一显现.毕业想进入高校工作,需要擦亮双眼,提前悉知合同里的隐患. 博士毕业未返校任 ...

  7. 现在想读博以后去高校,还值得吗?

    每天给你送来NLP技术干货! 本文来源:学术志(ID:xueshuzhi001)综合整理自知乎.小红书等 在2022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表的论文<我国博士毕业生去向及就业特征分析--基于2015 ...

  8. [转]从博士毕业的去向看要不要读博

    发信人: tbwa (奥美亚太区CEO), 信区: Career_PHD 标  题:  [转]从博士毕业的去向看要不要读博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hu Jan 12 23:47:21 2012), ...

  9. 【学术相关】为什么鼓励你读博士?自南大毕业后,我目睹了读博的千姿百态...

    转载自 | 算法与数学之美 作者 | 进钱辰 美国肯塔基大学助理教授 我2006年从南京大学本科毕业以后,耳闻目睹了数百位博士(生),他们选择读博士的理由可以说比梁山好汉更为复杂. 就拿我自己来说,我 ...

最新文章

  1. MySQL协议包说明
  2. SQLi-LABS(21~25a关详解)
  3. oracle最新版本是多少_运维日记|关于Oracle的补丁你需要知道的事
  4. Java中BigDecimal的一个除法异常
  5. java三年,Java开发三年,你不得不了解的JVM(一)
  6. Apollo进阶课程⑲丨Apollo感知之旅——感知算法
  7. Extra Data after Last Expected Column:hawq建外表load数据报错
  8. extern 结构体_选三物质结构高中化学知识模块音频
  9. linux进入文件全文搜索命令,Linux 文件查找命令详解
  10. idea 点击右侧栏找不到git或者svngit的基本使用
  11. SCPPO(十一):网站发布中的问题锦集—ReportViewer版本问题
  12. python 一个简单的天气预报程序
  13. LLDP发现相邻设备失败分析
  14. Vue进阶(贰零陆):Vue 培训课件
  15. 百度文库下载文档,没财富值,没下载卷也能下载
  16. 华创e路航固件_华创e路航地图官方版
  17. 第1015期机器学习日报(2017-06-29)
  18. 三分钟计算机自我介绍面试,三分钟面试自我介绍【三篇】
  19. 中国民商·商人第一村水稻专属种植基地落户永吉县
  20. 奥塔哥大学计算机科学怎样,奥塔哥大学自然科学学院挂科率高吗?

热门文章

  1. 一文详解DeepID-Net
  2. 中国城市对应的天气ID
  3. 【小白进来】如何选择笔记本?
  4. 引领邮件技术,沟通创造价值
  5. ean128与code128 条形码 算法分析
  6. 里程计、推算定位与视觉里程计
  7. i5 10400f和i7 9700f哪个强
  8. 2017浙江工业大学-校赛决赛 竹之书
  9. TX Text Control 30.0 [Core]Crack
  10. U盘数据恢复怎么做?分享4个恢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