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微波背景辐射的发现——彭齐亚斯和威尔逊

  早在20世纪40 年代,伽莫夫等人根据热大爆炸宇宙学说的观点,预言宇宙空间应该充满着残余辐射,它们的温度已经相当低了,大致为几K 或至多几十K。“K”是开氏温标或者叫热力学温标中的温度单位“开耳芬”的符号,正像我们用“℃”来表示摄氏温标中的温度的道理是一样的。0 摄氏度(0℃)相当于273.15K,3K 相当于-270℃以下。

  20 多年后,果然找到了这种残余辐射,实测结果与理论推算值大体相符,被称为“微波背景辐射”。发现者是两位美国工程师射电天文学家彭齐亚斯和威尔逊。当时他们都受聘在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附近的贝尔电话实验室工作。

  20世纪60 年代初,为了改进卫星通讯,需要找出可能会干扰通讯的一切因素,尤其是噪声源。为此,彭齐亚斯和威尔逊建立了灵敏度很高的定向接收天线系统。他们发现,在一一估计了所有嗓声源之后,老是有大致相当于3.5K的噪声温度得不到解释,也无法消除。更加令人迷惑不解的是,这个残余温度没有方向变化,即所谓的各向同性;也没有周日变化,就是说与太阳无关;也不随季节交替而变化。

  作为两名工程师,他们不清楚自己的发现在天体物理学上的意义。当时,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狄克小组,正准备筹建专门设备,来寻找前人预言的残余辐射,或者叫宇宙背景辐射。因此,当彭齐亚斯等的论文一发表,消息一传开,狄克等人立即意识到,这很可能就是他们打算要找的东西。事实也正是这样。多少人想找的东西,一直没有找到,两位工程师却在无意之间发现了它,正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行。

  后来经过订正,背景辐射改为2.7K,习惯上称为3K 宇宙背景辐射。根据大爆炸宇宙学的观点,宇宙早期的温度在100 亿度以上,而现在已经很冷,微波背景辐射的发现恰恰是有力地支持了大爆炸理论。

微波背景辐射,不仅被看作是60 年代天文学四大发现之一,而且被认为是20 世纪天文学的一项重大成果,对宇宙学的研究具有深远影响。彭齐亚斯和威尔逊为此获得1978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金。

彭齐亚斯

  彭齐亚斯(Arno  Penzias ,1933— ),德裔美国射电天文学家 。1933年4月26日生于德国慕尼黑。4岁随父母移居美国,是1939年二战爆发前最后一批逃离纳粹德国的难民。到达美国后就读于纽约市立学院,21岁毕业于纽约市立大学物理系,25岁获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1961年到贝尔电话实验室工作,翌年获博士学位。1972年任该实验室无线电物理研究部主任 。1975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64年,彭齐亚斯和同在贝尔电话公司工作的威尔逊使用一具为早期通讯卫星设计的天线,接收到了来自天空的均匀、且不随时间变化的讯号。1965年,他们二人在《天体物理学报》上发表了题为《在4080兆赫上额外天线温度的测量》的论文,宣布了这个发现。随后,普林斯顿大学的狄克等人在同一杂志上解释道,这就是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发现为宇宙大爆炸理论提供了有力证据。彭齐亚斯和威尔逊也因此获得197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R.威尔逊

R.威尔逊(Robert W.Wilson,1936— ),美国射电天文学家。现任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教授,曾任贝尔实验室无线电物理研究部主任。1964年与阿诺·彭齐亚斯(Arno Penzias)一起发现了微波背景辐射,证实了宇宙大爆炸后最远古的遗物的存在,成为宇宙大爆炸理论的重要观测证据。他们的发现对宇宙学的发展起了关键作用。这是继1929年发现哈勃定律后天体物理上又一个里程碑,并因此获得197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2008年11月1日至4日,197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国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罗伯特·威尔逊(Robert Wilson)教授应邀访问紫金山天文台。在南京期间,罗伯特教授全程参加了在南京举办的“Dome A科学讨论会”,并作为会议主持人之一参与讨论。在紫金山天文台,他参观了毫米波和亚毫米波实验室和紫金山上中国古代天文仪器。4日晚,他在南京大学为紫台和南大师生作报告,题目为“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发现以及它在宇宙学中的作用”。

微波背景辐射的发现(获诺贝尔奖)——彭齐亚斯和威尔逊相关推荐

  1. [概率论]图像里的“白噪声”——电视机搜不到台时雪花斑点的形成原因 (不信谣,不传谣,与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没有任何关系)

    作者:❄️固态二氧化碳❄️ (主页) 链接:[概率论]图像里的"白噪声"--电视机搜不到台时雪花斑点的形成原因 (不信谣,不传谣,与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没有任何关系) - 固态二氧化碳 ...

  2. 纽约时报称莫言获诺贝尔奖打破欧洲作家垄断-莫言-诺贝尔文学奖-村上春树

    纽约时报称莫言获诺贝尔奖打破欧洲作家垄断|莫言|诺贝尔文学奖|村上春树 中国作家莫言(资料图) 国际在线专稿:据<纽约时报>10月11日报道,瑞典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 ...

  3. 激光物理学取得突破,三大物理学家共获诺贝尔奖

    20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出炉,瑞典皇家科学院将这一荣誉授予美国物理学家 Arthur Ashkin.法国物理学家 Gérard Mourou 和加拿大物理学家 Donna Strickland,以表彰 ...

  4. “AI女神”李飞飞:如果我获诺贝尔奖,我一定以中国人身份去领奖

    "如果获得诺贝尔奖,我一定要以中国人的身份去领奖".在镜头前,华裔美国工程院院士李飞飞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因为低调,很多人对李飞飞并不了解.其实,她是谷歌云的首席科学家,是享誉业内的 ...

  5. 考试末名的英国教授获诺贝尔奖

    2012年生物学或医学诺贝尔奖,由在干细胞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成果的50岁日本教授亚嘛纳卡,和79岁英国教授约翰-格登教授获得.   格登15岁在伊顿学院读书的时候,每门科学课程,包括数学,生物和物理, ...

  6. MCMC和贝叶斯统计在宇宙微波背景辐射(CMB)中应用

    此文为笔者笔记,描述的是MCMC(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方法和贝叶斯统计在CMB中的应用,描述的只是笔者的观点,有待修改(更关键的是,笔者主要描述的是CosmoMC程序相关的东西). 进入正题 假设待测 ...

  7. 相对论漫谈(原著:幽灵蝶)

    首先崇拜作者,拜神 连载之一:狭义相对论的四维时空观 狭义相对论的四维时空观    狭义相对论是建立在四维时空观上的一个理论,因此要弄清相对论的内容,要先对相对论的时空观有个大体了解.在数学上有各种多 ...

  8. 宇宙的最初三分种(转)

    这是个多年前在网上看到的小短文,记不得作者了,晚上要看球了,工作一天也累了放松一下,到我的杂文区整理出了这个短文,感觉不错,就贴上来了. 宇宙诞生之前,没有时间,没有空间,也没有物质和能量.大约150 ...

  9. 【笔记】理解黑天鹅,应对不可预知的未来

    本文阅读时间大约7分钟. 最近两周读了一本书:<黑天鹅>,这本书前几年就遇到过,当时读了几页没理解,然后就没有下文了,再一次印证了阅读中的那个真理--阅读也是需要阅历的,再次阅读后,我将这 ...

最新文章

  1. 英雄联盟离线更新方法
  2. 三、CSS重要的盒子模型知识总结(中篇)
  3. iOS之深入解析Runloop的底层原理
  4. prim 算法加模板
  5. 图形学教程Lecture 2: Review of Linear Algebra知识点总结
  6. java 计算信度,11.5.2 评分者信度实例分析
  7. 基于Hadoop的产品大数据分布式存储优化
  8. 分类(Classification)
  9. 你值得拥有的 11 个前端开发利器
  10. 解决Nginx环境下wordpress设置固定链接打开失败问题
  11. Tomcat8安装步骤-win10-64位系统
  12. clickhouse索引原理介绍
  13. 北邮计算机自招,2019自主招生能报几所学校?深度解析90所自招院校限报!
  14. c 控制 汇编语言,C 和 汇编语言的混合编程(实时控制TLC1549的实现)
  15. 华为手机媒体音量自动静音_华为媒体音量自动静音
  16. 新博客移步:https://www.cnblogs.com/nineep/
  17. 如何搭建一台永久运行的个人服务器?
  18. R语言机器学习mlr3:模型解释
  19. HC-SR04模块初始化
  20. 【总结】4S汽车维修管理系统ssm框架vuejs项目

热门文章

  1. linux动态库注册函数,linux下加载动态库函数
  2. 一个简单的GNS3拓扑结构(两台虚拟PC)
  3. APP推广案例之星巴克APP营销方式
  4. 目前房价、股价下跌。市场出现希望*数市的呼声,请谈请你对救市的看法。
  5. c++Tomorrow never knows?
  6. Lending Club贷款数据分析
  7. 小而美的LBS应用龙门阵——成都开发者沙龙
  8. PIC单片机入门笔记(新手学PIC必看)——基于PIC16F886
  9. 这或许是全网最全 Python dataframe 数据合并方法汇总
  10. C语言sopc蜂鸣器按键弹奏中音,SOPC乐曲演奏大作业.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