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这里我不想一点点扣每一道题,因为写多了你们看着也蛮累的,最好还是我给你说个思路,我感性的认识,你再台下再慢慢的扣我说的过程。
  • 书拿在手边,我就不把题目写进去了,用的课本肯定是清华出版的第五版。
  • 本文其实我按照《学习辅导与习题解答》自己做的过程思考出来的东西,我觉得我很笨,所以我依据正确答案,再通过自己的方法反复思量,得到的解题思路,应该是大家都能看得懂的。
  • 教材的课后习题不是给大家刷的,而是细品、熟悉题型、巩固知识点的,所以我觉得,如果是你觉得难的题,花再多时间品都不过分

1.1

(1)掺入5价的磷原子(最外层有5个自由电子)代替硅原子,其中4个电子与周围的硅原子形成共价键,多出来一个电子很容易被激发;所以形成了N(negitive)型半导体。反之掺入3价硼就是P(positive)型半导体。
(2)反向饱和电流是少子的运动,少子受温度影响大(因为少子浓度全取决于本征激发),所以温度升高电流会上升。而温度升高对正向饱和电流影响不明显,因为正向电流是多子(扩散运动)产生的,多子浓度几乎全取决于掺杂,所以受温度影响很小。
(3)β的定义是,输入电压发生变化时,集电极电流变化量 与 基极电流变化量比值,是变化量的比值而不是直流或者瞬时量的比值。
(4)跨导的定义式在书的P.35,这个时候漏源电压是常量,漏极电流上升了,我们知道栅源电压肯定也是上升的(栅源电压控制沟道整体宽度,ds电压不增大的情况下,gs电压还不增大的话电流不可能增大),但我们发现这样分子分母都增大还是无法判断跨导变化。那就只能用P.37的漏极电流表达式,也就是转移特性曲线来分析这个问题。图1.4.6上电流增大,斜率是增大的,所以跨导就是增大的。

1.2

不用解释了,输出就只有输入的x轴以上的部分。

1.3

分两步去分析,输入的正半周,和负半周:
(1)正半周:2号二极管是肯定无法导通的,所以2号支路上的电压也不会起到任何作用。1号支路只有在1号二极管电压大于0.7V,也就是1号支路电压大于3.7V时才能导通,导通后输出电压应该就是3.7V,电源电压多给的电压都在负载上了。导通前1号支路就是断路,输出=输入。

(2)负半周:跟上述完全是对称的说法,不要被负电压给唬到了。

1.4

考的是:P19二极管微变等效电路
那个公式的含义就是二极管微变电路的动态电阻值的倒数 = 通过的电流直流量/电压温度当量
所以本题:
(1)根据直流电路的作用求出 I D I_D ID​
(2)根据公式1.2.1求出动态电阻
(3)求出交流在二极管上产生的交流电流有效值

1.5

(1)在输入是上正下负的前提下,因为二极管有正负端之分,所以串联有三种连接方式,+ -, + +,- +,依次是下图abc

  •    (a两个二极管连接位置是正对负,b两个二极管连接处是正对正)
    


b情况其实要分上8下6和上6下8这两种情况,这两种情况完全不同。

  • 上8下6时,6V的管子只可能是导通,当6导通且8两端电压大于8V时才能工作在稳压状态。
  • 上6下8的情况正好对称过来了,8V只能导通,所以它只有0.7,加上6能工作在反向稳压区。
    对于情况ac并不存在8和6V管子位置上下之说,都一样
  • a就像俩管子串联6+8=14
  • c采用的是正向稳压的方式,0.7+0.7=1.4V (其实这个情况我也不大懂,为啥二极管正向特性能做稳压管,除非管子用的是第二种理想二极管等效)

(2)并联也分为三种情况,两个管子都是正向接电源正极(e)、都是负极接电源正极(f),一正一负接正极(d)但这个时候有8的正接正,和6的正接正两种子情况

  • d 的两种子情况肯定都是0.7V的稳压,因为正向导通电压要求比反向截止的要求更容易满足
  • f 同样也是正向导通,所以只能是0.7V
  • e 因为反向电压达到6V的时候已经反向击穿了,所以就是6

1.6

(1)这是问三种电压下右边电路工作状态的问题,我们确定:电压足够大Dz工作在稳压状态,输出就是6V。电压小的情况下,Dz就看作断路。那我怎么知道足够不足够大?就是假设能或者不能,试一试,看最后得到的结论是不是跟假设矛盾。

  • 思路一/方法一:假设Dz工作在断路状态,
    注意到负载分压是电源电压的1/3,当输入电压10V时,Uo=3.33V,小于稳定电压,所以跟假设一致;
    同理输入15V时假设也成立Uo=5V;当输入为35V时假设就不成立了,因为35/3 > 6,所以Dz工作在稳压状态,Uo = 6V

  • 思路二/方法二:假设Dz反向导通,也就是工作在稳压状态,输出电压始终是6V,这时候要计算Dz电流,看这个值是否落在min~max之间。我就不进行推导了。

(2)可以算出,在负载断路的情况下干路的电流 I D Z = ( 35 − 6 ) / 1 K = 29 m A I_{D_{Z}} =(35-6)/1K= 29mA IDZ​​=(35−6)/1K=29mA,大于 I Z M A X I_{Z_{MAX}} IZMAX​​,所以会烧坏。所以在稳压二极管上并联电阻不会对电路电压产生影响,反而因为分流的作用提升了稳压二极管的性能。

1.7

(1)明显闭合才能发光
(2)根据电流的上下限可以得到电阻的下上限

1.8

  1. 首先根据KCL可以写出另一个电流的大小和方向。
  2. 最大的是射极电流,最小的是基极的,所以可以求出β
  3. 三个极都知道了,三极管放大电路应该不难画了

    a是NPN的共射放大,B是PNP管子的共射放大

1.9

这题乍一看没有入手点,我就着手画了PNP和NPN放大电路的一个电压示意图,根据图的示意可以知道:

1.基极电压无论在什么管子下都是中间值,这样才能保证“发正集反”,于是每个图上我们都能找到b;
2.跟基极电压差在0.2~0.7的那一极,一定是发射极,发射极正偏电压值在这个范围内(其实单看就是二极管的导通电压),于是e和c也都能在每张图找到。
3.可以根据上面电压大小判断是硅管还是锗管 ,0.2就是锗管,0.7是硅管
4.最后,是PNP还是NPN管呢?那就看是b的电压大还是c的电压大,从上面图中可以很明显看到e最大的就是PNP管。

1.10

这一题就是要判断T是在截至区、放大区还是饱和区,
(1)输入短路的情况下,发射结的大量电子无法流到基区,而集电结仍然是反偏的,所以无论如何无法产生电流,是工作在截止区;
(2)1和3V电压放在一起看,有么有朋友跟我想的一样:基极电压是1或者3V,而集电极电压是12V,那不是始终“发正集反”吗?那肯定都工作在放大状态!我就是这样想的,看到答案才知道自己错了。
电源电压怎么可能就是节点上的电压呢,两个电阻都放在那分压呢。

  • 分析:所以我们要假设T工作在放大区,然后看是不是有c节点上的电压大于b节点电压这个结果,有的话假设就是正确的;
  • 不能假设工作在饱和区,因为假设在放大区我们有电流β的关系可以用。

    公式我就不推导了,直接把答案放上来了。

1.11

(1)当输入短路
发射结两端没有电压,多子没有从e 流向 b,而集电结仍然反偏,所以T工作在截止状态,所以输出电压是稳压二极管的电压5,但是反向,-5V.这里的方向很容易给人搞混乱,如果容易被正反向搞混,或者不适应PNP管子题目的,可以多练习这题。

(2)当输入为-5V电压
依旧假设工作在放大区内,可以得到基极电流:

虽然正负很容易弄乱,但你只要知道大小,然后搞清楚电流方向就行了。
所以 I C = 0.48 ∗ 50 = 24 m A I_C=0.48 * 50 = 24mA IC​=0.48∗50=24mA,方向是流向VCC的,所以c点的电压就应该是12V,而b点电压是-0.2,e点是0,我们发现并不满足放大的条件,所以假设是不成立的,T应该是工作在饱和状态。

饱和管压降是-0.1V

1.12

题目的意思就是让我们判断,如图这样的连接下,哪些能构成“发正集反”的情况。
(a)肯定可以,这是典型的PNP型共射放大电路;
(b)假设两个电阻都非常小,那b点电压就接近于0,c点电压接近于6V,所以可以出现“发正集反”;
(c)不可能,因为发射结反偏了
(d)在发射结上直接加了1.5V电压会导致电流过大,烧坏发射结,所以无法放大;
(e)Rc比Rb小很多的情况下,可以产生b点电压高于c点,所以也能放大。

1.13

翻译题目:N沟道的三种管子(结型管、增强型MOS管、耗尽型MOS管)在三个极是4、8、12V的情况下,哪些管子能工作在恒流区?此时三个极分别对应的是4、8、12中的哪个电压?
(这里的结型就指的是耗尽型结型管,增强型的结型管很少使用在书中也就从来没考虑)

答案先放在这里:↓

(1)先想一下,结型场效应管能不能工作在恒流区?

  • 恒流区感性认识,增加ds电压,电流由于电压增大而增大,但同时由于预夹断区域边长电流减小,两种作用相互抵消,最终形成恒流。静态的看,这是在预夹断已经形成后的状态。
  • 恒流区数学要求:① u G S ( o f f ) < u G S < 0 u_{GS(off)}<u_{GS}<0 uGS(off)​<uGS​<0,② u G D < u G S ( o f f ) u_{GD}<u_{GS(off)} uGD​<uGS(off)​;
    解释数学公式就是①没有全断,②最上面已经开始断了(预夹断开始发生);
    值得一提的是, u G S 和 u G D u_{GS}和u_{GD} uGS​和uGD​都是负值,①②合在一起就是:① u G D < u G S ( o f f ) < u G S < 0 u_{GD}<u_{GS(off)}<u_{GS}<0 uGD​<uGS(off)​<uGS​<0
    所以gsd的电压顺序因该是,gs之间电压为负,gd之间,电压也为负,但gd之间负的要更(绝对值)大一些!
    所以g电位最低,s中,d最高。

(2)耗尽型MOS什么情况下工作在恒流区?

  • 感性分析:耗尽是需要被耗尽的意思,在g极下的二氧化硅绝缘层中掺杂了正电荷,所以玻璃板下的紧挨着的P区变成了N区与左右的N区形成了沟道,所以原来(电压为0)就有导电沟道,加正向电压只会增强原来的电场,也就是加宽沟道,而加反向电压会耗尽沟道,当gs电压为 u G S ( o f f ) u_{GS(off)} uGS(off)​时,会发生夹断。
  • 恒流区数学要求:① u G S > u G S ( o f f ) u_{GS} > u_{GS(off)} uGS​>uGS(off)​,② u G D < u G S ( o f f ) u_{GD} < u_{GS(off)} uGD​<uGS(off)​
    解释数学公式:①没有全断 ②最上面已经开始断了(预夹断开始发生)

LOOK!
这样我还顺便解释了恒流区的本质是什么——管子不断,预夹断开始发生,预夹断之后的点,再增加gs电压会由于预夹断部分延长和电压增大两种影响而导致电流不变。

合在一起就是: u G S > u G S ( o f f ) > u G D u_{GS} > u_{GS(off)} > u_{GD} uGS​>uGS(off)​>uGD​,其中 u G S ( o f f ) u_{GS(off)} uGS(off)​ < 0,而GD电压可大于可小于0.
我们看4、8、12是否可以形成上面的那种关系,
你可以一个个试,其实选择也不多,

  •  因为$u_{GD}<0$,所以G电位不可能是12V,拿while  G=4,D=8 or D = 12两种情况代入去试试
    
  •  另一种情况:while G = 8, D = 12(D电位高于G)
    

三种情况尝试后发现有两种是可行的。

(3)增强型MOS管什么情况下工作在恒流区?

以① u G S > u G S ( t h ) u_{GS} > u_{GS(th)} uGS​>uGS(th)​ ,我② u G D < u G S ( t h ) u_{GD} < u_{GS(th)} uGD​<uGS(th)​
①沟道被打开
②预夹断已经开始发生
合并 u G S > u G S ( t h ) > u G D u_{GS} > u_{GS(th)} >u_{GD} uGS​>uGS(th)​>uGD​,其中 u G S ( t h ) > 0 u_{GS(th)} > 0 uGS(th)​>0

《模拟电子技术》(第五版)课后习题粗讲——第一章相关推荐

  1. 《C++ Primer》第五版课后习题解答_第二章(1)(01-08)

    系统环境: windows 10 1703 编译环境:Visual studio 2017 2.1 int 整型 16位 long 长整型 32位 long long 长整型 64位 short 短整 ...

  2. c语言程序设计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谭浩强第八章课后题

    c语言程序设计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谭浩强第八章课后题 输入三个字符串,按由大到小的顺序输出 要求用指针实现 输入10个整数,将其中最小的数与第一个数对换,把最大的数与最后一个属兑换.写三个函数:1.输入 ...

  3. 数据库系统概论第五版课后习题

    数据库系统概论第五版课后习题

  4. 材料力学c语言程序,材料力学(I)五版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pdf

    材料力学(I)五版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第二章 轴向拉伸和压缩 第二章 轴向拉伸和压缩 第第二二章章 轴轴向向拉拉伸伸和和压压缩缩 2-1 试求图示各杆1-1和2-2横截面上的轴力,并作轴力图. 解 解 ...

  5. 软件项目管理第4版课后习题[附解析]第二章

    软件项目管理第4版课后习题[附解析]系列文章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期末复习题 ...

  6. 软件项目管理第4版课后习题第十六章

    软件项目管理第4版课后习题[附解析]系列文章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期末复习题 ...

  7. 大数据技术原理与应用—课后题答案(第一章)

    大数据技术原理与应用_林子雨版_课后题答案(第一章) 1.试述信息技术发展史上的3次信息化浪潮及具体内容. 信息化浪潮 发生时间 标志  解决问题                           ...

  8.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1~6章)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概述 1 第二章   物理层 4 第三章   数据链路层 7 第四章   网络层 11 第五章   传输层 19 第六章   应用层 24 第一章   概述 1-0 ...

  9. [转载] JAVA语言程序设计(基础篇)第十版课后题答案(第一章)

    参考链接: Java中的Scanner和nextChar() JAVA语言程序设计(基础篇)第十版课后题答案 第一章 第二题 /** Created by ysy on 2018/7/6. */ pu ...

最新文章

  1. Java并发编程(五)JVM指令重排
  2. php 定时缓存,php如何定时删除缓存??
  3. VM虚拟机运行Windows11出现蓝屏
  4. 攻防世界———MISC 高手区题解
  5. html5表单实现简单计算器
  6. Java基础---循环结构+例题
  7. python敏感词过滤replace_Serverless 实战:3 分钟实现文本敏感词过滤
  8. ubuntu14.04LTS 安装后几个基本设置
  9. java 10什么意思_详解:Java 10的10个新特性
  10. FreeBSD下使用Blogbio写cnblogs博客
  11. 完整的元器件选型指南
  12. idea安装阿里巴巴Java开发规范插件
  13. word文档如何去掉光标
  14. SolidWorks怎么开启RealView图形渲染功能
  15. ESP-WHO code_recognition 使用指南
  16. Python机器学习笔记之pandas绘图
  17. java代码获取银行实时汇率
  18. 爬虫【3】URL地址编码
  19. 资料搜集-JAVA系统的梳理知识
  20. Html —— 表白弹幕 特效(效果+代码)

热门文章

  1. java创建mongdb数据库_【转发】Java使用MongoDB数据库进行增删改查
  2. 骨头镇 BoneTown 破解+菜单汉化补丁
  3. 前端大屏适配几种方案
  4. 收藏,核心期刊的投稿、审稿、出刊流程详解
  5. SCI审稿流程(转)
  6. Flask 和 Django 的比较和选择
  7. Unity事件分发器
  8. NIT 股市风云 按位与运算 F. 休赛季的引援#2
  9. Verilog 序列信号发生器的三种设计思路
  10. 严重: Servlet.service() for servlet [springmvc] in context with path [] threw exception [Request pro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