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书籍中科大B站课程笔记

Part1第六章 链路层和局域网

——广域网也有链路层,但是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所以重点放在局域网

——由一个节点如何到达另外一个相邻节点:点到点传输

目标:

  • 原理:检错和纠错、共享广播信道(多点接入)、链路层寻址、LAN、可靠数据传输(Rdt、流量控制-讲过了)
  • 实现:PPP、802.3、802.11

网络节点的连接方式:

  • 点到点连接:广域网(物理限制、带宽延迟大-碰撞损失极大)——不用考虑寻址、访问控制
  • 多点连接(共享介质、交换机AP):局域网——多点访问控制(MAC)、寻址

16.1 引论和服务

术语规范

  1. 节点nodes:主机和路由器
  2. 链路links:连接个相邻节点通信信道(有线无线)
  3. 帧frame:链路层的PDU

——数据链路层负责从一个节点通过链路将(帧中的)数据报发送到相邻的物理节点

上下文:(类比与一个人乘坐不同的交通工具)

  • 数据报(分组)在不同的链路上以不同的链路协议传送
  • 不同的链路协议提供不同的服务

链路层服务

  • 成帧、链路接入:打包、获得信道使用权——使用“MAC”(物理)地址来标示源和目的
  • 相邻两点间完成可靠数据传输:有些有,有些没有(本身可靠就不用、本身不可靠就必须进行差错控制)
  • 流量控制、错误检测、差错纠正、半双工和全双工

在哪里实现

——每台主机上的网卡(网络适配器、网络接口卡、NIC):链路层+物理层。硬件、软件和固件的综合体

适配器通信:同时可以发可以接

  • 发送方:封装、差错控制、发出去
  • 接收方:监听、接收、检错、解封装
graph TBA[引论和服务]A-->B[术语规范]B-->B1[节点]B-->B2[链接]B-->B3[帧]A-->C[链路层服务]C-->C1[成帧 接入]C-->C2[可靠数据传输]C-->C3[流量控制 差错控制]

26.2 差错检测和纠正

EDC——差错控制编码,存在残存错误;D——被保护的数据内容

校验方法

  • 奇偶校验:一维、二维(可以定位出错位置):对偶情况也可能检测不到。

  • 校验和:1的补码和,循环相加

  • CRC(循环冗余校验):

CRC

  1. 模2运算——加法不进位、减法不借位(其实就是 按位异或
  2. 位串的两种表示——
  3. 生成多项式G——r次方的一个多项式表示一个比特序列:r+1位
  4. 生成r位冗余位,使得 数据位+冗余位刚好能被生成多项式整除

两边再异或R,等价于: 。——两边同除G,得到的余数就是 R

计算R:D左移R位除以生成多项式得到余数(不足R位补0)即为EDC,接收方判断能否整除即可。

CRC性能分析:(理论分析不要求掌握)

  • 能够检查出所有的1bit错误
  • 能够检查出所有的双bits的错误
  • 能够检查出所有长度 =r或者<r 位的错误
  • 长度为 r+1的突发错误,检查不出的概率是:
  • 长度大于r+1的突发错误,检查不出的概率:
graph TBA[差错检测纠正]A-->B[奇偶校验]B-->B1[一维]B-->B2[二维]A-->C[CRC循环冗余校验]C-->C1[模2运算]C-->C2[生成多项式]C-->C3[计算方法]C-->C4[性能分析]A-->D[校验和]D-->D1[循环进位]

36.3 多点访问协议

概述

两种类型链路:点对点、多点连接

多路访问协议存在的问题:2个或更多站点同时传送: 冲突(collision)

介质访问控制协议:MAC-算法角度(MAP-协议角度)

  • 分布式算法-决定节点什么时候可以发送
  • 共享控制的通信必须用借助信道本身传输

理想MAC协议特性

  1. 一个节点占用所有带宽
  2. M个节点占用R/M带宽
  3. 完全分布式,没有统一协调节点
  4. 简单易行

分类

  1. 信道划分:分路复用
  2. 随机访问:允许冲突,可以解决冲突
  3. 依次轮流:有中心节点控制、令牌

信道划分MAC协议

略(通信知识)

  1. TDMA:时分多路
  2. FDMA:频分多路
  3. CDMA:码分多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过时了)

随机存取协议

  • 有数据要发送时,全部带宽发送
  • 多节点同时传输,冲突检测恢复
  • 随机MAC协议:

    1. 时隙ALOHA
    2. ALOHA
    3. CSMA: CSMA/CD, CSMA/CA 重点!——载波侦听、多路访问
  1. 时隙ALOHA

    每个时隙可发送一帧,每个节点都可以检测到是否产生了冲突,每一个随后的时隙以概率p重传帧直到成功。延迟没有上限,无法保证最长时间。

    优点:简单、全速率传播、完全分布式

    缺点:存在空闲时隙、冲突浪费时隙、检测冲突时间小于完全发完时间、需要同步

    效率分析:一个节点成功传输概率是,任何一个节点的成功概率是。求导求极值,f(p*)=37.5%——信道利用率37%

  2. 纯ALOHA

    有帧马上传输,碰撞就不发,其他和时隙ALOHA一样

    效率分析:任何一个节点的成功概率是,f(p*)=17.5%——信道利用率17%,更差了。

  3. CSMA(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发之前听一听有没有人在发

    ——冲突仍然有可能发生,两个节点可能侦听不到正在进行的传输(信道延迟造成的延迟)。延迟越大,冲突发生的概率越大。

CSMA/CD(冲突检测)

——事前侦听,边说边听(先听后发,边听边发

  • 冲突发生时则传输终止,减少对信道的浪费
  • 有线局域网中容易实现,通过检测信号强度判断是否冲突

以太网CSMA/CD算法

  1. 将数据报生 成帧
  2. 侦听信道CS——闲,直接发;忙,等待闲再发
  3. 发送过程中不断 检测冲突CD——没有冲突,成功;有冲突,停止之后重发
  4. 检测到冲突后,发送一个 Jam信号强化冲突:让所有站点都知道冲突,所有监测到冲突节点都发送。
  5. 放弃,适配器进入指数退避状态—— 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窗口每次加倍,碰撞概率减半,等待时间变大。在第m次失败后,适配器随机选择一个 中K,等待K*512位时,然后转到步骤2。对载荷自适应,载荷越大,碰撞概率高,动态加倍等待时间,取一个可用的平均等待时间, 动态分布式自适应算法
  • 高负载:重传窗口时间大,减少冲突,但等待时间长

  • 低负载:使得各站点等待时间少,但冲突概率大

比ALOHA更好的性能,而且简单,廉价,分布式

无线局域网 CSMA/CA(冲突避免)

WLAN两种模式:有基础设施、自组织,我们探讨前一种模式

基础设施:AP(access point 接入点-基站)、无线链路、(移动主机节点-非基础设施)

——无限介质有衰减、干扰、噪声,无法使用原来的冲突检测方式。

此情景下的冲突:2+ 站点(AP或者站点)在同一个时刻发送。

802.11协议CSMA/CA算法

  • 发送前侦听信道(CSMA)

  • 不做冲突检测,因为收到自己的电磁波信号远大于对方冲突信号。

    • 且冲突也可能成功,不冲突也不一定成功。
    • 例子:存在隐藏站点,暴露在两个传播范围的终端冲突也可以成功。
  • 发送方:

    1. 侦听信道持续一段时间 空闲,直接发。确认帧的等待空闲要比数据帧小(确认帧优先级高)
    2. 侦听信道 忙,随机选一个值信道空闲时每次减一,到0时发送帧,等待ACK。没收到ACK继续重复2。
  • 接收方:

    • 如果帧正确,则在 SIFS后发送ACK

为什么空闲还要等?——避免前一个发完以后所有要发送的设备同时发,造成冲突,减小信道利用率(事前避免

——无法完全避免冲突:相互隐藏、非常近的随机值

发送方“预约”信道(可选项)

  1. 发送方发送RTS(预约帧)
  2. BS(AP)发送CTS广播,告诉其他所有设备信道被预约

线缆接入网络

——特殊的random方式(下发存在集中控制,上行随机预约)

  • 每个用户通过cable modem接入网络
  • 分为上行、下行,分多个信道,由CMTS管理
  • 下行(广播)信道,FDM,互联网占一个( 不存在竞争,用户根据地址接收),其余是广播、电视
  • 上行信道,FDM,进一步TDM分成 微时隙:一部分是 竞争式(预约)、一部分是 分配式
  • 上行预约、下行发布预约结果,没预约上的话重新预约即可(类似于抢票)。或者之间分配好用就行。
  • 预约产生碰撞,都无法使用,通过下行反映,二进制指数退避方法处理。

轮流MAC协议

对比信道划分、随机存取:信道划分低负载时利用率低,随机存取高负载时利用率低(反复碰撞)

——Taking Turns 低负载也很好,高负载也很好,但是太复杂很少使用。有集中式、分布式两种。

  1. 轮询:主节点邀请从节点依次传送

    问题:

    • 单点故障问题
    • 轮询消耗带宽
    • 等待轮询消耗时间
  2. 令牌传递:控制令牌( token)循环从一个节点到下一个节点传递,有数据就把令牌变成数据帧,接收方收到后再发出去(可能发给多个设备),最终回到发送方——令牌报文:特殊的帧;分类:令牌环、令牌总线。

    问题:

    • 令牌消耗带宽
    • 令牌循环延迟
    • 单点故障——令牌丢了,复杂点生成令牌方式
graph LRA[多点访问协议]A-->B[信道划分]B-->B1[时分]B-->B2[频分]B-->B3[波分]B-->B4[码分]A-->C[随机存取]C-->C1[时隙ALOHA]C1-->C11[分时隙 概率p]C-->C2[纯ALOHA]C2-->C21[无时隙 概率p]C-->C3[CSMA]C3-->C31[CSMA/CD]C31-->C311[先听后发 边听边发]C31-->C312[Jam信号放大冲突]C31-->C313[二进制指数退避]C3-->C32[CSMA/CA]C32-->C321[先听后发 发时不听]C32-->C322[存在应答 随机回退]C32-->C323[提前预约]C-->C4[线缆接入网络]C4-->C41[上行预约 下行发布]C4-->C42[二进制指数退避]A-->D[依次轮流]D-->D1[轮询]D-->D2[令牌传递]

46.4 LANs

编址和ARP协议

MAC 地址和ARP

——编址,IPv4 32位(40多亿个),按照子网来分层路由;MAC地址48位,在网络内部区分不同的节点

——ARP协议,把IP地址转换成对应发送设备MAC地址,在物理网络内部找到对应设备进行转发。网络层一条对应可能有链路层的多条。使得帧可以穿过各个网段。

为什么网络地址和mac地址分离

  1. IP地址和MAC地址的 作用不同:IP地址分层、MAC地址是一个平面
  2. 分离的好处:网卡坏了可以之间换网卡,IP地址不变;支持网络层其他协议:IPX等
  3. 捆绑的问题:生产网卡时不知道用在哪个网段,无法设置;每次都要重载地址且仅支持一种协议;下层会影响到上层的转发操作。

LAN 地址和ARP

  • 每个设备都有一个唯一地址
  • 48位全1表示广播地址:FF-FF-FF-FF-FF-FF
  • IEEE管理和分配,厂商购买不同的号码段
  • MAC:身份证号;IP:通讯地址号
  • MAC平面地址 ➜ 支持移动;IP地址有层次 ➜ 不能移动(高级计算机网络设计移动相关)

ARP: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

——已知IP地址,如何获得MAC地址?

  • 每个IP节点维护一个ARP表:< IP address; MAC address; TTL>
  • 不在ARP表中,发送查询包:FF-FF-FF-FF-FF-FF
  • 目标主机收到返回自己的IP和MAC,存入ARP表
  • 一般设置20分钟,即插即用,无需网络管理员的干预(透明)

举例:路由到其他LAN:分组传输过程中,源IP目标IP都不变,源MAC目标MAC每次都会改变。

以太网

——98%以上占有率最主流、使用最广、廉价、简单、带宽很宽。

主机-网卡-收发器电缆-收发器-同轴电缆(两端匹配终结器-防止回声)——任何主机都可以往同轴电缆注入信号。

物理拓扑

  1. 总线型:连载一个长线上——可靠性差
  2. 星型:一个端口收,所有端口发(hub 或者 switch)——逻辑上还是总线型,

    • hub(集线器)级联的所有设备同在一个 碰撞域内。
    • switch(交换机)可以同时发多个——解决了CSMA-CD高负载时的可靠性问题。

以太帧结构

  • 前导码:7B 10101010 + 1B 10101011, 同步时钟频率
  • 目标MAC地址、 MAC地址:6字节48bit
  • 类型:上层网络层协议
  • 载荷部分
  • CRC:一边发一边生成在接收方校验

无连接、不可靠的服务

  • 无连接:不握手
  • 不可靠:不确认(无ACK、NAK)-本身出错率很低
  • 二进制退避的CSMA/CD

802.3 以太网标准:链路和物理层

  • 帧格式一样,物理层标准和介质不同、速率不同
  • 100BASE指基带传输,蓝色代表同轴电缆、红色代表光纤

以太网CSMA/CD:(上一节讲过了)

  • 先听后发(载波侦听)、边听边发、冲突随机等待重发
  • 强化冲突Jam信号
  • 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
  • 无时隙
  • 碰撞窗口最大1024,10Mbps最坏50ms
  • 效率问题计算:低负载很好、高负载也很好(交换机引入的好处)

10BaseT and 100BaseT

  • 数字代表几bps
  • Base代表基带传输
  • T代表双绞线-横截面积小减少串扰
  • 节点连接到HUB上,在一个碰撞域
  • 节点和HUB间的最大距离是100 m

Hubs:集线器——无缓存、同一碰撞域、一收多发


往下就开始讲物理层了

Manchester 编码

  • 使用跳变方向代表不同的0,1——向下跳变代表1,向上跳变代表0
  • 可以很容易地把时钟和bit序列一起传输
  • 10Mbps链路使用20M带宽——占用更大的带宽,效率50%
  • 100BaseT 4b5b编码,取16种跳变组合,保证至少4个bit有跳变,4bit用5bit来表示,100M成为125M,增加不多。
  • 千兆以太网,使用 8b10b编码。有共享模式-CSMA/CD、交换模式-直连点对点链路,很少发生冲突,效率很高

802.11 WLAN

IEEE 802.11 Wireless LAN:a、b、g、n——都采用CSMA/CA、都有基站模式和自组织网络模式。MAC和帧格式相同、物理层信道和速率不同。

体系结构

  • 无线主机与基站通信:base station接入access point

  • 基础设施模式下的基本服务集Basic Service Set (BSS)包括:

    1. 无线 主机
    2. 接入点(AP): 基站
  • 自组织模式下只有无线主机

信道与关联

  • 802.11b信道分为11个相互不 同的但是部分重叠的频段

    每次选择11个中的一个——邻居AP之间可能干扰

  • 主机通信之前和AP建立associate

    • 扫描信道:主动、被动
    • 选择关联AP
    • 认证:口令、RADIUS等
    • DHCP动态配置IP地址和子网掩码

被动/主动扫描

  • 主动:(1)H1广播探测请求帧(2)AP发送响应(3)H1向AP发送请求关联帧(4)AP向H1发送响应关联帧
  • 被动:(1)AP发送信标帧(2)H1发送请求帧(3)AP发送响应关联帧

802.11 帧:地址

  1. 主机或者AP的MAC地址: 接收方
  2. 发送该帧的主机或者AP的MAC地址
  3. AP连接的 路由器接口的MAC地址
  4. 只在 自组织模式中使用

——其余:帧控制(协议控制、帧类型等等)、预约传输时间的持续期、帧序号、载荷、校验等

子网中运行802.11,往上可能是802.3(快、带宽大)

网络交换设备switches

Hub:集线器:物理星型、逻辑总线型,同一个碰撞域(一个网段)内,不可以接不同速率以太网,不可以同时发送,可以级联。——盒中总线

交换机:存储转发,可以决定往哪个端口发(每一个端口可以认为是一个网段)。并发的主机可以很多、可以级联、即插即用(透明)。也需要排队,每个端口也是进行CSMA/CD进行控制。

  • 多路同时传输:主机有一个专用和直接到交换机的连接(没有冲突、碰撞)
  • 转发表:MAC地址-端口号-时间戳
  • 自学习转发表:根据从不同端口收到的帧的源MAC直接建立联系,不知道的话进行泛洪,向所有端口转发即可进行传送。
  • 过滤/转发:进入端口设备MAC记录、匹配目标MAC——出入端口相同,不转;出入端口不同,转发;没找到目标MAC,泛洪。
  • 交换机级联:效率更高,而hub级联会使得效率降低。发送过后,路径被学习,下一次直接单播转发即可。

网络连接:通过各级交换机连接,再接网关路由器,接入ISP接入互联网。

交换机和路由器对比

  • 层次不同:链路层、网络层
  • 都有转发表:交换表-生成树算法、路由表-路由选择算法——是否即插即用、效率不同

VLANS

——虚拟局域网(略)

  • 把一些MAC地址对应的设备放到一个虚拟局域网内
  • 在交换机处做一些设置即可完成功能——多个虚拟交换机
graph LRA[LANs]A-->B[编址和ARP]B-->B1[为什么IP和MAC地址分离]B-->B2[ARP协议]A-->C[以太网]C-->C1[拓扑:星型 总线型]C-->C2[以太帧结构]C-->C3[无连接 不可靠]C-->C4[802.3 以太网标准:链路和物理层]C-->C5[Manchester 编码]A-->D[WLAN]D-->D1[体系结构]D1-->D11[主机]D1-->D12[基站]D-->D2[信道与关联]D-->D3[被动/主动扫描]D-->D4[帧结构:地址]A-->E[交换设备]E-->E1[集线器hub]E-->E2[交换机switch]E-->E3[交换机和路由器对比]

56.5 链路虚拟化:MPLS

——多协议标记交换,按照标签交换分组

本科略讲,不考

  • 基于标签的转发表
  • 基于虚电路表

66.6 数据中心网络

——和一般局域网需求不一样、特性也不一样

数据中心(DC)服务器和存储设备之间存在高带宽、高可靠、低延迟的连接。

  • 负载均衡器:对外不可见
  • 复杂的交换阵列:增加冗余度-可靠性、吞吐量

76.7 a day in the life of web request

——按时间轴来讲web浏览器怎么和web服务器打交道:综述

在校园启动一台笔记本电脑,访问一个网站。

  1. DHCP动态获取IP地址

    • 用户电脑使用DHCP 请求被封装在UDP中,封装在IP, 封装在 802.3 以太网帧中
    • FFFFFFFFFFFF广播
    • 以太网帧中解封装IP分组,解封装UDP,解封装DHCP
    • DHCP服务器发送ACK:IP、DNS、网关、掩码
    • 封装应答帧,LAN转发到用户电脑
    • 用户接收,ACK应答
  2. ARP

    • DNS查询被创建,封装在UDP段中,封装在IP数据报中,封装在以太网的帧中. 将帧传递给路由器
    • 用户电脑ARP查询广播,路由器ARP应答,给出对应端口MAC地址
    • 客户端获得MAC地址用于发送DNS请求
  3. DNS

    • 包含DNS的IP数据报到达第一跳路由器
    • 路由(路由表被RIP,OSPF,IS-IS 和/或BGP协议创建)到DNS服务器
    • DNS服务器解封装
    • 回复给客户端对应url的IP
  4. TCP连接建立

    • web浏览器调用TCP socket
    • 三次握手:SYN段、SYNACK段
    • 建立TCP连接
  5. HTTP请求、应答

    • 发送HTTP请求到TCP socket
    • 打包到IP数据报中,路由到web服务器
    • web服务器发送HTTP应答
    • 携带应答HTTP的IP数据报最终路由到客户端,经过端口发送给web浏览器。
graph LRA[举例:笔记本电脑访问web服务]B((DHCP))-->C((ARP))C-->D((DNS))D-->E((TCP))E-->F((HTTP))

8总结

对于LAN中,不碰撞=成功的条件是:一个帧在以太网中持续时间≥2τ(最长往返延迟),冲突检测机制可以确保发送成功。——发送时检测到冲突最长时间为2τ。

  • 检错纠错:CRC
  • 多路访问:MAC
  • 链路层编址:ARP协议
  • 实现协议:WLAN——802.11;LAN——以太网

其他协议:PPP协议——point to point protocol。点到点连接常用协议。

计算机网络第六章 链路层和局域网相关推荐

  1. 计算机网络 第六章 链路层与局域网

    参考书籍:<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的方法>第七版 链路层提供的服务 将IP数据报封装成帧 链路接入(媒体访问控制协议) 可靠交付(针对某些不稳定的链路,进行差错检验和纠错)(注意以太网是提供 ...

  2.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 第六章 链路层和局域网 6.3 多路访问链路和协议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总结6.3多路访问链路和协议 目录 6.3 多路访问链路和协议 6.3.1 信道划分协议 6.3.2 随机接入协议 6.3.3 轮流协议 6.3.4 DOCSIS:用于电缆以太网 ...

  3. 【2021-08-05 修订】【梳理】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 第六章 链路层和LAN(docx)

    计算机网络 知 识 梳 理 (第一版) 建议先修课程:数据结构. 配套教材: Computer Networking - A Top Down Approach, 7th edition James ...

  4.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读书笔记(五):链路层和局域网

    目录 前言 1.链路层概述 (1)名词 (2)服务 (3)在何处实现 2.差错检测和纠正 (1)奇偶校验 (2)检验和方法 (3)循环冗余检测(CRC) 3.多路访问链路和协议 (1)名词 (2)信道 ...

  5. 计算机网络第六章复习笔记(JLU复习版)

    六.链路层和局域网 6.1 概述: 1.一些概念: 节点:将运行链路层协议的任何设备均称为节点(node),节点包括主机.路由器.交换机.和WiFi接入点. 链路:把沿着通信路径连接相邻节点的通信信道 ...

  6. 计算机网络总结:第五章 链路层

    第五章 链路层:链路.接入网和局域网 5.1 链路层概述 一些术语 –结点:运行链路层协议的任何设备(主机.路由器.交换机) –链路:沿着通信路径连接相邻结点的通信信道 –在通过特定的链路时,传输结点 ...

  7. 【计算机网络】【链路层和局域网-1】

    小白笔记 链路层和局域网目标: ·理解数据链路层服务的原理: ·检错和纠错 ·共享广播信道 ·链路层寻址 ·LAN:以太网.VLANs ·可靠数据传输,流控制:done! ·实例和各种链路层技术的实现 ...

  8. [计算机网络]第三章——传输层

    文章目录 [计算机网络]第三章--传输层 3.1 概述和传输层服务 传输层概述 3.2 多路复用与多路分解 无连接的多路复用与多路分解 有连接的多路复用与多路分解 3.3 UDP|User Datag ...

  9. 《TCP/IP详解》笔记----第二章 链路层

    第二章 链路层 1.链路层的作用 TCP/IP的四层模型中,处于最下层的是链路层.它的主要作用是:接收和发送IP模块的数据报:为APR模块发送ARP请求和接收APR应答:为RAPR模块发送RAPR请求 ...

最新文章

  1. 基于shiro的权限设计
  2. 网络编程学习笔记(udp_connect函数)
  3. ThreadLocal是什么?
  4. 使用git建立远程仓库,让别人git clone下来
  5. SQL Server 查询数据库里所有表的行数
  6. 三招助你轻松搞定超Diao氛围
  7. 洛谷 P2951 [USACO09OPEN]捉迷藏Hide and Seek
  8. AI 赛道“新选手”锐捷发布新一代 AI SaaS 云平台,支撑百万级零售货柜
  9. bootstrap-模态框
  10. Springboot与Ajax整合练习?
  11. 栈的pop和peek_从堆栈中移除项目,而不使用pop、peek、push
  12. c++并发操作mysql_文件数据库sqlite3 C++ 线程安全和并发
  13. 【Win10桌面美化】一个精致的程序员桌面是怎样的呢(花了一上午时间两种风格!)
  14. pdf用什么软件编辑最方便
  15. 创新创业孵化知识体系-创业实践导论之-技术专栏
  16. 三种主流芯片架构简单比较
  17. Cocos Create 3.3 打包安卓apk
  18. 在ArcGIS中创建Python工具或者pyt工具箱
  19. 攻城狮还是产品运营?
  20. 飞秋在使用高分辨率的显示器时字体太小,应该这样设置就和以前一样

热门文章

  1. Layui的layer.confirm弹框用法,很详细
  2. 100ms的延迟让亚马逊损失1%销量,如何快速降低网站延迟?
  3. 小米秋招软件开发笔试题
  4. 单点登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案
  5. PHP CURL Authorization: Basic 获取token
  6. 如何用计算机做字库,如何自己制作字体:手写体中文字体自动生成系统(来自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
  7. 英特尔AVX指令集解析
  8. 深度学习auc_深度学习-AUC/PR计算
  9. Java 使用Reactive Redis
  10. VisualVM 启动报错Error Starting VisualVM:You are running VisualVM using Java Runtime Environment(J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