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高内聚、松耦合”?
  • 如何利用迪米特法则来实现“高内聚、松耦合”?
  • 有哪些代码设计是明显违背迪米特法则的?对此又该如何重构?

何为“高内聚、松耦合”?

“高内聚、松耦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设计思想,能够有效地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缩小功能改动导致的代码改动范围。实际上,很多设计原则都以实现代码的“高内聚、松耦合”为目的,比如单一职责原则、基于接口而非实现编程等。

实际上,“高内聚、松耦合”是一个比较通用的设计思想,可以用来指导不同粒度代码的设计与开发,比如系统、模块、类,甚至是函数,也可以应用到不同的开发场景中,比如微服务、框架、组件、类库等。为了方便我讲解,接下来我以“类”作为这个设计思想的应用对象来展开讲解,其他应用场景你可以自行类比。

在这个设计思想中,“高内聚”用来指导类本身的设计,“松耦合”用来指导类与类之间依赖关系的设计。不过,这两者并非完全独立不相干。高内聚有助于松耦合,松耦合又需要高内聚的支持。

那到底什么是“高内聚”呢?

所谓高内聚,就是指相近的功能应该放到同一个类中,不相近的功能不要放到同一个类中。相近的功能往往会被同时修改,放到同一个类中,修改会比较集中,代码容易维护。实际上,单一职责原则是实现代码高内聚非常有效的设计原则。

我们再来看一下,什么是“松耦合”?

所谓松耦合是说,在代码中,类与类之间的依赖关系简单清晰。即使两个类有依赖关系,一个类的代码改动不会或者很少导致依赖类的代码改动。实际上,依赖注入、接口隔离、基于接口而非实现编程,以及迪米特法则,都是为了实现代码的松耦合。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内聚”和“耦合”之间的关系。

前面也提到,“高内聚”有助于“松耦合”,同理,“低内聚”也会导致“紧耦合”。关于这一点,我画了一张对比图来解释。图中左边部分的代码结构是“高内聚、松耦合”;右边部分正好相反,是“低内聚、紧耦合”。

图中左边部分的代码设计中,类的粒度比较小,每个类的职责都比较单一。相近的功能都放到了一个类中,不相近的功能被分割到了多个类中。这样类更加独立,代码的内聚性更好。因为职责单一,所以每个类被依赖的类就会比较少,代码低耦合。一个类的修改,只会影响到一个依赖类的代码改动。我们只需要测试这一个依赖类是否还能正常工作就行了。

图中右边部分的代码设计中,类粒度比较大,低内聚,功能大而全,不相近的功能放到了一个类中。这就导致很多其他类都依赖这个类。当我们修改这个类的某一个功能代码的时候,会影响依赖它的多个类。我们需要测试这三个依赖类,是否还能正常工作。这也就是所谓的“牵一发而动全身”。

除此之外,从图中我们也可以看出,高内聚、低耦合的代码结构更加简单、清晰,相应地,在可维护性和可读性上确实要好很多。

迪米特法则的英文翻译是:Law of Demeter,缩写是 LOD。单从这个名字上来看,我们完全猜不出这个原则讲的是什么。不过,它还有另外一个更加达意的名字,叫作最小知识原则,英文翻译为:The Least Knowledge Principle。

关于这个设计原则,我们先来看一下它最原汁原味的英文定义:

Each unit should have only limited knowledge about other units: only unit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urrent unit. Or: Each unit should only talk to its friends; Don’t talk to strangers.

我们把它直译成中文,就是下面这个样子:

每个模块(unit)只应该了解那些与它关系密切的模块(units: only unit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urrent unit)的有限知识(knowledge)。或者说,每个模块只和自己的朋友“说话”(talk),不和陌生人“说话”(talk)。

大部分设计原则和思想都非常抽象,有各种各样的解读,要想灵活地应用到实际的开发中,需要有实战经验的积累。迪米特法则也不例外。所以,我结合我自己的理解和经验,对刚刚的定义重新描述一下。注意,为了统一讲解,我把定义描述中的“模块”替换成了“类”。

不该有直接依赖关系的类之间,不要有依赖;有依赖关系的类之间,尽量只依赖必要的接口(也就是定义中的“有限知识”)。

理论解读与代码实战一

我们先来看这条原则中的前半部分,“不该有直接依赖关系的类之间,不要有依赖”。我举个例子解释一下。

这个例子实现了简化版的搜索引擎爬取网页的功能。代码中包含三个主要的类。其中,NetworkTransporter 类负责底层网络通信,根据请求获取数据;HtmlDownloader 类用来通过 URL 获取网页;Document 表示网页文档,后续的网页内容抽取、分词、索引都是以此为处理对象。具体的代码实现如下所示:


public class NetworkTransporter {// 省略属性和其他方法...public Byte[] send(HtmlRequest htmlRequest) {//...}
}public class HtmlDownloader {private NetworkTransporter transporter;//通过构造函数或IOC注入public Html downloadHtml(String url) {Byte[] rawHtml = transporter.send(new HtmlRequest(url));return new Html(rawHtml);}
}public class Document {private Html html;private String url;public Document(String url) {this.url = url;HtmlDownloader downloader = new HtmlDownloader();this.html = downloader.downloadHtml(url);}//...
}

这段代码虽然“能用”,能实现我们想要的功能,但是它不够“好用”,有比较多的设计缺陷。

首先,我们来看 NetworkTransporter 类。作为一个底层网络通信类,我们希望它的功能尽可能通用,而不只是服务于下载 HTML,所以,我们不应该直接依赖太具体的发送对象 HtmlRequest。从这一点上讲,NetworkTransporter 类的设计违背迪米特法则,依赖了不该有直接依赖关系的 HtmlRequest 类。

我们应该如何进行重构,让 NetworkTransporter 类满足迪米特法则呢?我这里有个形象的比喻。假如你现在要去商店买东西,你肯定不会直接把钱包给收银员,让收银员自己从里面拿钱,而是你从钱包里把钱拿出来交给收银员。这里的 HtmlRequest 对象就相当于钱包,HtmlRequest 里的 address 和 content 对象就相当于钱。我们应该把 address 和 content 交给 NetworkTransporter,而非是直接把 HtmlRequest 交给 NetworkTransporter。根据这个思路,NetworkTransporter 重构之后的代码如下所示:


public class NetworkTransporter {// 省略属性和其他方法...public Byte[] send(String address, Byte[] data) {//...}
}

我们再来看 HtmlDownloader 类。这个类的设计没有问题。不过,我们修改了 NetworkTransporter 的 send() 函数的定义,而这个类用到了 send() 函数,所以我们需要对它做相应的修改,修改后的代码如下所示:


public class HtmlDownloader {private NetworkTransporter transporter;//通过构造函数或IOC注入// HtmlDownloader这里也要有相应的修改public Html downloadHtml(String url) {HtmlRequest htmlRequest = new HtmlRequest(url);Byte[] rawHtml = transporter.send(htmlRequest.getAddress(), htmlRequest.getContent().getBytes());return new Html(rawHtml);}
}

最后,我们来看下 Document 类。这个类的问题比较多,主要有三点。第一,构造函数中的 downloader.downloadHtml() 逻辑复杂,耗时长,不应该放到构造函数中,会影响代码的可测试性。代码的可测试性我们后面会讲到,这里你先知道有这回事就可以了。第二,HtmlDownloader 对象在构造函数中通过 new 来创建,违反了基于接口而非实现编程的设计思想,也会影响到代码的可测试性。第三,从业务含义上来讲,Document 网页文档没必要依赖 HtmlDownloader 类,违背了迪米特法则。

虽然 Document 类的问题很多,但修改起来比较简单,只要一处改动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修改之后的代码如下所示:


public class Document {private Html html;private String url;public Document(String url, Html html) {this.html = html;this.url = url;}//...
}// 通过一个工厂方法来创建Document
public class DocumentFactory {private HtmlDownloader downloader;public DocumentFactory(HtmlDownloader downloader) {this.downloader = downloader;}public Document createDocument(String url) {Html html = downloader.downloadHtml(url);return new Document(url, html);}
}

理论解读与代码实战二

现在,我们再来看一下这条原则中的后半部分:“有依赖关系的类之间,尽量只依赖必要的接口”。我们还是结合一个例子来讲解。下面这段代码非常简单,Serialization 类负责对象的序列化和反序列化。提醒你一下,有个类似的例子在之前的第 15 节课中讲过,你可以结合着一块儿看一下。


public class Serialization {public String serialize(Object object) {String serializedResult = ...;//...return serializedResult;}public Object deserialize(String str) {Object deserializedResult = ...;//...return deserializedResult;}
}

单看这个类的设计,没有一点问题。不过,如果我们把它放到一定的应用场景里,那就还有继续优化的空间。假设在我们的项目中,有些类只用到了序列化操作,而另一些类只用到反序列化操作。那基于迪米特法则后半部分“有依赖关系的类之间,尽量只依赖必要的接口”,只用到序列化操作的那部分类不应该依赖反序列化接口。同理,只用到反序列化操作的那部分类不应该依赖序列化接口。

根据这个思路,我们应该将 Serialization 类拆分为两个更小粒度的类,一个只负责序列化(Serializer 类),一个只负责反序列化(Deserializer 类)。拆分之后,使用序列化操作的类只需要依赖 Serializer 类,使用反序列化操作的类只需要依赖 Deserializer 类。拆分之后的代码如下所示:


public class Serializer {public String serialize(Object object) {String serializedResult = ...;...return serializedResult;}
}public class Deserializer {public Object deserialize(String str) {Object deserializedResult = ...;...return deserializedResult;}
}

不知道你有没有看出来,尽管拆分之后的代码更能满足迪米特法则,但却违背了高内聚的设计思想。高内聚要求相近的功能要放到同一个类中,这样可以方便功能修改的时候,修改的地方不至于过于分散。对于刚刚这个例子来说,如果我们修改了序列化的实现方式,比如从 JSON 换成了 XML,那反序列化的实现逻辑也需要一并修改。在未拆分的情况下,我们只需要修改一个类即可。在拆分之后,我们需要修改两个类。显然,这种设计思路的代码改动范围变大了。

如果我们既不想违背高内聚的设计思想,也不想违背迪米特法则,那我们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实际上,通过引入两个接口就能轻松解决这个问题,具体的代码如下所示。“接口隔离原则”,第三个例子就使用了类似的实现思路,你可以结合着一块儿来看。


public interface Serializable {String serialize(Object object);
}public interface Deserializable {Object deserialize(String text);
}public class Serialization implements Serializable, Deserializable {@Overridepublic String serialize(Object object) {String serializedResult = ...;...return serializedResult;}@Overridepublic Object deserialize(String str) {Object deserializedResult = ...;...return deserializedResult;}
}public class DemoClass_1 {private Serializable serializer;public Demo(Serializable serializer) {this.serializer = serializer;}//...
}public class DemoClass_2 {private Deserializable deserializer;public Demo(Deserializable deserializer) {this.deserializer = deserializer;}//...
}

尽管我们还是要往 DemoClass_1 的构造函数中,传入包含序列化和反序列化的 Serialization 实现类,但是,我们依赖的 Serializable 接口只包含序列化操作,DemoClass_1 无法使用 Serialization 类中的反序列化接口,对反序列化操作无感知,这也就符合了迪米特法则后半部分所说的“依赖有限接口”的要求。

辩证思考与灵活应用

对于实战二最终的设计思路,你有没有什么不同的观点呢?

整个类只包含序列化和反序列化两个操作,只用到序列化操作的使用者,即便能够感知到仅有的一个反序列化函数,问题也不大。那为了满足迪米特法则,我们将一个非常简单的类,拆分出两个接口,是否有点过度设计的意思呢?

设计原则本身没有对错,只有能否用对之说。不要为了应用设计原则而应用设计原则,我们在应用设计原则的时候,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对于刚刚这个 Serialization 类来说,只包含两个操作,确实没有太大必要拆分成两个接口。但是,如果我们对 Serialization 类添加更多的功能,实现更多更好用的序列化、反序列化函数,我们来重新考虑一下这个问题。修改之后的具体的代码如下:


public class Serializer { // 参看JSON的接口定义public String serialize(Object object) { //... }public String serializeMap(Map map) { //... }public String serializeList(List list) { //... }public Object deserialize(String objectString) { //... }public Map deserializeMap(String mapString) { //... }public List deserializeList(String listString) { //... }
}

在这种场景下,第二种设计思路要更好些。因为基于之前的应用场景来说,大部分代码只需要用到序列化的功能。对于这部分使用者,没必要了解反序列化的“知识”,而修改之后的 Serialization 类,反序列化的“知识”,从一个函数变成了三个。一旦任一反序列化操作有代码改动,我们都需要检查、测试所有依赖 Serialization 类的代码是否还能正常工作。为了减少耦合和测试工作量,我们应该按照迪米特法则,将反序列化和序列化的功能隔离开来。

迪米特法则实现“高内聚、松耦合”相关推荐

  1. 高内聚 松耦合 高扇入 低扇出

    1:高扇入 扇入?扇入是什么东东?我以前还真不知道,仔细一看原来就是指被其它类或方法引用.那高扇入也就是说你这个类/方法-被很多其它类引用了.也就是利用率很高了.按照我的想法如果段代码我连写了三次,我 ...

  2. 编码至高法则-高内聚低耦合

    此法则适合所有语言,咱们以JavaScript和Java两个角度分析一下这个东东. 一.javascript 有这样的一个页面,js.css代码都写在html页面中. 例如:gnj.html v1版本 ...

  3. java 高内聚低耦合_高内聚低耦合法则实例解析

    定义:一个对象应该对其他对象保持最少的了解. 问题由来:类与类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耦合度越来越大,当一个类发生改变时,对另外一个类的影响也越大. 解决方案:尽量降低类与类之间的耦合. 自从我们接触到 ...

  4. Java编程思想之高内聚低耦合

    文章目录 1 前言 2 低耦合 2.1 耦合性定义 2.2 耦合性分类 2.3 使用低耦合 3 高内聚 3.1 高内聚定义 3.2 内聚性分类 4 示例 5 高内聚,低耦合的系统有什么好处呢 6 降低 ...

  5. 线程间定制化调用通信—— 1 高内聚低耦合的前提下,线程操作资源类 2 判断/干活/通知 3 多线程交互中,必须要防止多线程的虚假唤醒,也即(判断只用while,不能用if)

    生产者与消费者模式 一个生产者与一个消费者 题目:现在有两个线程,可以操作初始值为0的一个变量,实现一个线程对该变量加1,另一个线程对该变量减1,这两个线程的操作加一.减一交替,进行10轮,变量的初始 ...

  6. 浅谈面向对象开发原则:高内聚,低耦合

    软件设计中通常用耦合度和内聚度作为衡量模块独立程度的标准.划分摸块的一个准则就是高内聚低耦合. 这是软件工程中的概念,是判断设计好坏的标准,主要是面向OO的设计,主要是看类的内聚性是否高,偶合度是否低 ...

  7. 高内聚低耦合通俗理解_带你从入门到精通——「高内聚低耦合」

    如果这是第二次看到我的文章,欢迎订阅z哥的公号(跨界架构师)哦~ 本文长度为2871字,建议阅读8分钟. 坚持原创,每一篇都是用心之作- 下面的这个场景你可能会觉得很熟悉(Z哥我又要出演了): Z哥: ...

  8. 软件设计之——“高内聚低耦合”

    耦合度 一.什么是耦合度 软件设计中通常用耦合度和内聚度作为衡量模块独立程度的标准.划分摸块的一个准则就是高内聚低耦合. 耦合度(Coupling)是对模块间关联程度的度量.耦合的强弱取决与模块间接口 ...

  9. 为什么要高内聚低耦合?

    首先我觉的有必要声明高内聚低耦合是基于面向对象思想的概念,所以撇开面向对象这个基本思想来理解高内聚低耦合可能比较不容易.但是网络上的文章和博客大多只是单纯的以高内聚低耦合来谈高内聚低耦合.本篇博客试图 ...

最新文章

  1. html 音乐播放透明,HTML如何设置video为不透明背景
  2. js插件---webuploader 使用(lavarel中使用)
  3. 系统总结学习 Python 的 14 张思维导图
  4. linux环境下的TIME_WAIT和CLOSE_WAIT问题解决方法
  5. 【小样本·多分类】如何解决「小样本」+「多分类」问题?
  6. mysql创建定时任务 脚本_linux中定时执行mysql脚本
  7. linux安装oracle11g视频,Linux安装oracle11g详细步骤及问题汇总
  8. 调用发票管理系统的方法2
  9. js 中json对象转字符串
  10. 微信开发模式api接口文档简介
  11. 如何使用自訂 Segue 實現視圖轉場動畫
  12. 马氏距离 java实现_马氏距离与欧氏距离
  13. tp link虚拟服务器设置,TP-Link路由器如何设置UPNP开启【设置步骤】
  14. 最优阵列处理技术/Harry L. Van Trees——学习笔记2
  15. ZAFU_2021_1_26_2021寒假个人赛第二场题解
  16. 如何解决系统更新后Safari Mac浏览器崩溃等的问题!
  17. iMeta | 德加合作揭示葛藤菌根真菌的遗传多样性和群落组成
  18. 腾讯云直播是什么?操作文档
  19. 图数据库技术选型汇总
  20. [hive 报错]:FAILED: SemanticException Line 0:-1 Partition not found

热门文章

  1. php图片滑动怎么做,抖音里单张图片平移视频怎么制作?影音制作实现一张图片从左到右滑动视频效果...
  2. linux vip切换后不通,keepalived主备节点都配置vipvip切换异常案例分析
  3. GeoGebra 與數學探索 1 GeoGebra 入門到進階之整體介紹
  4. linux subsystem,subsystem
  5. 高温计通用协议 Data format UPP(Universal Pyrometer Protocol)
  6. MYSQL常用基本SQL语句总结。
  7. xxx定律 3782
  8. 开源免费的markdown笔记工具——VNote
  9. 程序设计基础(CC++) 戴波、张东祥 第三章 控制语句 编程作业
  10. 逆袭共享单车、打脸王思聪,共享充电宝究竟凭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