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说明:

最近随着ChatGPT的出圈,整个AIGC领域倍受关注,唱衰媒体人的声音也开始不绝于耳,但看到这样有质量的长文,我想也不是每个媒体人都将会被AI替代吧。

本文来自前瞻《元宇宙观察》专栏记者采访,作者声明分享无版权限制。

如下为全文内容无删改,共33000多字,中度阅读可能需要1小时以上。


前言

这是我耗时最长的一次专访,从下午一点到晚上十点,除去中途吃饭上厕所,实际对谈超过8小时,从时间到进程及收获,都在我的预料之外;这是一场令人难忘的思想碰撞之旅,当然于我而言更像是一次全程高能的认知学习;

8个多小时随机推进的采访录音,几无删减地整理成了三万三千多字,呈现原汁原味的跳跃式交流,分享给所有创业者及关注元宇宙、Web3、DAO和BlockCity未来发展的朋友们,希望能和我的采访对象一样,也为这个世界创造一点点与众不同的价值。

采访对象:徐志翔,BlockCity区块城市创始人,51230(我要爱上你)社交平台创始人。

经我再三要求,他才肯让人抓拍了一张

(一)做造钟师,而非报时人

「每一个在你人生中出场的角色,都带有命运导演的嘱托。」笑着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一头长发的徐志翔更像是个文艺青年,让人很难把他和一个崭露头角的元宇宙创业者联系起来;

若不是短短几个月内、在不同的城市频繁相遇,从彼此陌生到点头之交,我应该得不到这个采访机会,按徐志翔的话来说,「心里抗拒和媒体打交道,可要改变也很简单,当朋友随便聊聊,感觉就不一样了。」这话当时听很虚伪,现在知道他是真的坦率。

徐志翔是个不拘一格的人,也许正是骨子里与众不同的基因,才让他用小到不可思议的团队,打造出了不拘一格的元宇宙产品——BlockCity区块城市。

这女生真甜啊!来自BlockCity区块城市公众号的广告

元:第一次见到你,是在上海,全球元宇宙大会,但当时不认识,第二天我们同一班机到的大理,结果都没赶上Web3的聚会,不过凑巧有缘在一张桌子上吃饭,然后是8月底在WMC世界元宇宙大会上,北京大兴,加了你微信,后来9月在厦门,元宇宙产业人才峰会,再不打招呼就都不好意思了。

徐:是啊,时间也过得快;我都是去打酱油,也不认识几个人,本来是去学习,想混个脸熟,试了几回还是融不进去,不过认识了你,总算没浪费机票。

元:你谦虚了,元宇宙领域目前能落地的产品,BlockCity不错啊,我认为这种模式极简又创新,应该很有前景

徐:谢谢你,信心肯定是有,但未来总是不确定的,争取能发展好吧

元:你刚说抗拒做媒体这块的对接,是有什么顾虑吗?比如说不想让潜在对手知道,担心被抄袭之类的?

徐:抄袭应该不会,我们本身很初级,产品还在继续摸索;如果真怕被人抄袭,那我们自己就得反思,要是谁都能做好的事情,肯定也价值有限,对吧?

媒体对接这块,我也很纠结,每个创业项目都希望有人帮忙报道吧,谁做个产品不想要传播呢,但很容易变成一种自嗨炒作,反而有损形象,可能是我平常软文看多了,不想也被人鄙视

元:多曝光总有好处,你说到软文充斥的现象,也说明媒体宣传是有用的,不然谁会做呢?

徐:适当包装不是说不可以,但有些度你很难拿捏,内容方面也容易失控,只能干脆都谢绝,也算抵挡了一些诱惑吧,我怕费时费力,制造些信息垃圾。

元:德鲁克说企业要有两个核心竞争力,一是开创差异化的产品或服务,二是通过品牌营销抢占用户心智;你们有了很创新的产品,那在营销这块是怎么做的?

徐:BlockCity自带营销模式,只要我们把产品做好、运营做好,用户会帮我们传播、推广,当然,用户参与都是有回报的。

元:相当于你们的营销就是靠刺激用户参与,而没有采取其他方式,是这样吗?

徐:目前是这样;但包装宣传也是用户体验的一部分,所以还得做

元:「包装宣传也是用户体验的一部分」,这是你的观点?

徐:观点谈不上;你看各大品牌都会一直砸广告,找一线明星代言,还要选主流平台投放,因为包装宣传本身就是用户所消费产品的一部分,有的还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如果你不做,用户体验就可能大打折扣。

BlockCity也一样,如果用户一直看不到我们的包装宣传,可能会怀疑自己的判断,因为是人就有从众心理,当他看到你总在做宣传,会确信有更多人和他一样、也认同和喜欢BlockCity,这实际上是提升了他的体验

元:这就是你主动约我来聊的原因吧?为了提升用户体验,是个好理由!我是想趁早来做个访谈,怕以后你们太大了预约不上,哈哈

徐:哪里会,就是朋友聊个天吧,我怕你期望值高了,明天发出去没人看。

元:很多创业者喜欢找媒体采访,除了推广项目或营销产品,对自己也是一种包装,你不觉得吗?

徐:这个真没兴趣,可能是心虚,目前做得不够好,也没啥成功经验,而且我有个观念,源自很多年前看《基业长青》,里面有个章节我印象很深,就是讲「好的企业领导者,应该做造钟师,而非报时人。」我也希望永远只做造钟师,靠产品说话,BlockCity不需要我做报时人,也不需要代言人,所有用户就是我们的代言人。

元:但有一种观念,让创始人CEO走向前台、做企业的代言人,往往是最经济有效的营销方式,你怎么看?

徐:凡事皆有利弊,看你最想要什么,和最不想要什么;每个企业有每个企业的考虑,各方面情况不一样,有不同的选择和策略很正常;但不管你怎么做,世间没有任何一样东西,你得到它不需要付出代价。

元:你不想获得一些个人名声吗?

徐:我清楚自己不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元:你想做造钟师,可如果需要你多发声、也就是为BlockCity代言呢,其实你的形象、谈吐都OK

徐:BlockCity和别的项目不一样,我们要打造的元宇宙和DAO,本身都是去中心化的,我们也希望践行去中心化的理念,尽量淡化运营方包括创始人的角色

元:我没想到这一层,以为你只是不愿意做勉强自己的事情。

徐:将来有一天,BlockCity整个项目会以DAO的方式来运营和管理,这是我设想的终极状态。到那个时候,BlockCity已经很成熟了,我个人也将无足轻重,更不需要走到台前了,但目前只能说还在实现梦想的过程当中。

就这个节奏,你来试试!这美女好有个性啊,BlockCity区块城市的广告总是有点与众不同的感觉

(二)从中本聪到张小龙

元:忠于理想,面对现实;我记得你说过中本聪是你的偶像,他就是一个永远甘居幕后的人,你是想向他学习吗?

徐:想学也学不了啊,中本聪是无法超越的,不仅是他的退隐空前绝后,真正做到了「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还有很关键一点,乔布斯、张小龙,他们都还有团队协助,而中本聪几乎是靠一己之力,创造出了伟大的产品,虽然行业不同没有可比性,但中本聪同时做到了我最佩服的这两点,按这个标准,我找不出其他人。

元:比特币也只是将几种前人发明的、或者说已有的技术加以整合,这种创新当然很有其价值,但中本聪个人是否被高估了?

徐:成就iPhone的核心部件是电容触摸屏,当年也并非苹果的技术;乔布斯和中本聪都没有发明全新的东西,其实特斯拉也是如此,包括互联网上很多成功的产品;有人说BlockCity也很创新,我们更没有发明任何新技术;

是否高估,这个没有标准,可能我更欣赏那些化腐朽为神奇、或者叫四两拨千金的创新者吧

元:每个人对比特币的认知不同,国内政策的立场你也知道,把中本聪说成偶像其实有风险

徐:我佩服的是人家做出来的事情,要学习的也是人家的思维、格局和境界,再说我也不是什么公众人物,你有顾虑就把这段掐了呗

元:哈哈,我也不是公众人物,今天来也是个人行为;有种说法是中本聪并非一个人,而是一个团队,还有人说他已经死了,你的判断呢?

徐:我不关心这些,因为不重要,但我宁愿相信他是一个人,不管存不存在,他死没死不知道,但比特币没死。

元:有人说比特币是庞氏骗局,让一些人家破人亡,所以国家才严令禁止,你怎么看?

徐:家破人亡可能和投机有关,投机是人性的问题,他可以拼命加杠杆来炒任何东西;炒币、洗钱涉嫌违法违规,和比特币本身作为一个创新的产品,这是两码事;至于它是不是庞氏骗局,我不敢说,我说了也不算

元:比特币从今年最高点到跌到现在这样,你认为是投资机会吗?

徐:你太看得起我了,我没能力判断,也从不做这种预测;

元:那我换个问法,你有投资比特币吗?

徐:我现在唯一的投资就是BlockCity,但如果不是投资自己和BlockCity,我会首要考虑的投资、甚至最重要的投资有可能是比特币,我只是说有可能啊,因为这是假设我在没有做BlockCity的情况下,当然我不懂炒币,也不会交易,我对比特币更多是一种信仰,这和你所问的投资应该是两个概念。

元:你就这么笃定自己的认知和态度吗?万一它将来哪天跌没了,你会改变看法吗?

徐:不知道,将来的事谁也没法保证,一切皆有可能吧,整个世界都不变,你自己也可能会变,我只能说出当下真实的看法、和想法。

元:真正了解元宇宙和DAO的人还不算多,你怎么说服那些不看好它们未来发展的人?

徐:中本聪有句话,我很喜欢,「如果你不相信,不明白,那么我也没有时间说服你。」我甚至想过把这句话放在BlockCity的引导页,后来还是觉得不妥。

元:所以没放,是因为顾虑别人的看法?

徐:我们就是平常人,会权衡利弊,或做些取舍,说白了,就是妥协,但妥协也是对的。在这一点上,张小龙很牛,他在QQ邮箱的登录页就敢放迈克尔.杰克逊的那一句,「你说我是错的,那你最好证明你是对的。」这句话其实有问题,但他敢放,因为他是张小龙。

元:这句话有什么问题?

徐:其实谁都可以说你是错的,但他没必要证明他是对的,他也不会去证明,他只负责批评或评价,说你是错的就完了,反而是你听了之后,得证明自己是对的,也就证明他的批评错了;

换个角度来讲,你说我是错的,我要么就当耳旁风、没听见,要么就应该分析一下,你说的有没有道理;你的批评意见如果是善意的,甚至能帮我纠正错误,那我还非得要你证明你是对的吗?我应该感谢你才是,哪怕你批评得不对,也要谢谢你,否则以后还有谁肯给我提意见、我又怎么能进步呢?

元:你这么一说,是有点道理

徐:「你说我是错的,那你最好证明你是对的。」这句话表现出来的态度就不端正,关键是也对自己不利;如果别人真是恶意的、或他水平不够,明明我是对的,是他没看懂或判断有误,那我这么硬怼回去,其实毫无意义,只显得我情商不高;

当然这是MJ的话,从他嘴里说出来就是合理的,你张小龙敢拿来放在产品里,也是合理的,因为你是张小龙,换了我就不敢,哪怕中本聪这句话其实很平常,我都不敢放

元:「如果你不相信,不明白,那么我也没有时间说服你。」可能会有人觉得这话里带了点傲气

徐:至少是不谦虚、不友善吧,哪怕表达的只是一种真实客观的态度,没带什么感情色彩,但正因为你没带感情色彩,就更像有一种目中无人的感情色彩在里面,中国人最讲究谦卑,哪怕是表面上的

向不拘一格的投资人致敬——BlockCity区块城市

(三)精神病人也有的症状

元:所以你不认为自己是一个骄傲的人?

徐:我没有骄傲的资本,不是说现在没有,是一直没有,将来也不会有,因为我确实对自己的期望比较高,除非达到了对自己的期望,我才有可能认为值得骄傲一下,但我又非常清楚,要达到这种期望的概率是极小极小的,我肯定会为之努力,但从能力上我并没有足够的信心,除非靠天大的好运气,还得再把这种好运气乘以100倍

元:对自己的期望太高,一般就可以理解为自负吧

徐:但这种自负不是看不起别人,是对自己的人生价值抱有幻想,认为自己也能做到那些偶像成就的事情,或者达到他们那样的高度,甚至你还想在某个维度上超越他们。当然这种自负只有自己知道,不会轻易向人表露,否则别人会认为你有病,或影响他们对你的判断。

元:你现在已经表露了,就不怕我会对你产生负面的看法?

徐:偶尔表露和经常吹嘘是两码事吧;我希望在任何人面前尽可能真实,是你问到了自负的问题,我如实相告,也不觉得有什么顾虑或隐瞒的必要,这就是真实的我,而且不是现在的我,是一直的我,在做BlockCity之前,在做51230之前,这个我就已经存在了;

但如果不是回答你关于自负的问题,而是主动说我如何自视极高,这在我身上是不可能的,因为毫无意义,这种自我期望只对我个人有意义。

元:自我期望也好,自负也好,其实也就是一种自信吧,你刚说它很早就有,是什么时候,从何而来?

徐:也不知道,可能十五六岁起吧,有点理解那种「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感觉,开始对人生价值有所思考,但逐渐产生一些观念,应该还是与看书分不开

元:那时候受哪些书籍的影响比较大?

徐:我看书是五花八门,没有偏好的局限,大多也看完就忘了,最初对我影响比较大的,《平凡的世界》应该算,还有卢梭、黑塞、叔本华的一些书吧

元:《平凡的世界》确实影响过很多人,但现在的年轻人看它,估计很难感同身受了

徐:伟大的作品永不过时,假设只能给我儿子选一本书,我也会选《平凡的世界》,这是他成年后无论如何也要读的书

元:里面有没有哪句话让你印象深刻的?

徐:路遥的文字非常朴实,看起来都很平常,但你可以品味一辈子,比如他说,「其实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个世界,即使是最平凡的人,也要为他生活的那个世界而奋斗。」在你人生逆境的时候,这种话就是能给你力量;还有些话能提醒你走正确的路,他说,「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元:很有哲理,你刚说还看一些哲学家的书,对十几岁来说会不会有些沉重了

徐:沉重是不会,但未必都看得懂,有些书是慢慢影响你的,当时读可能并不觉得有什么;

但还有些书,当时对你的影响就很大,比如三毛的书,记得有段时间我很迷她,把书里喜欢的句子抄了都贴在墙上

元:她对你有什么影响?

徐:特别向往她追逐自由、总在旅行的生活方式,还有她那种注重体验、追求过程的人生观,对我都有挺大的影响;

甚至还让我一度很想走文学创作的道路,后来发现自己没这个天赋,但喜欢写点东西的习惯保留了下来

元:有个说法是,写作对创业也很有帮助

徐:我认为是的,这倒是可以分享给创业者的;对于创业的所思所想,最好用文字梳理出来,在这个过程中,你自然会进行推敲和打磨,最终能让这些想法更加完善和成熟;而一个想法如果光停留在脑海里,少了用文字梳理出来的过程,可能你就不会深入思考,具体思路也就得不到优化;

我个人的经验是,很多好想法都是用文字形式反复修改而来的;当然,写作对一个人的重要性,还远远不止于此

元:是的;那回到你的「自命不凡」吧,与你的成长经历,包括家庭、父母这方面有关吗?

徐:我是农民的儿子,从小玩泥巴长大,十好几岁还在田里干过农活,严父慈母,家庭幸福,当然那时候也基本没钱;

你要问是否有关,我觉得一定有,贫穷困苦会让你总想要改变命运,而你反复想多了之后,真的就会相信自己的命运会不一样

元:「天将降大任于斯人」,这种感觉可能很多人都曾有过,但不会像你一直当真

徐:我一直不成功,这个成功可以打引号,也可以不打,就是离对自己的期望相差太远,我的人生很普通,只是我觉得它不普通,总认为自己是天生具有某种特殊性的人

元:虽然不成功,或者说没达到你内心的标准,但你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徐:也不是特别清楚,但我相信人生的目的,应该是成为什么样的人,而不是为了得到什么东西。

元:你相信总有一天会成功?

徐:是的,我可以失败很多次,但总会成功一次,甚至觉得失败越多,将为我积累的成功就越大,所以我也不觉得有什么失败,无非是在为成功做铺垫和积攒力量,甚至也没什么所谓成功,只不过是我一定会做成某件事情,我的人生就是为那件大事而来

元:你会不会也常思考「因为你的存在,这个世界会有什么不同?或者没有你,这个世界会有什么损失?」之类的问题

徐:这倒没有吧,但相信自己不会白来世上这一趟,总会要做出点什么,为这个世界带来一点点价值,而且这种价值是只有我能带来的

元:和我说的不一个意思嘛,总认为自己是个非常重要的人,很多成功者都有这种自信

徐:好像有类精神病人也是这种症状,但我应该不是病人,可也不是成功者

元:你说大我十岁,今年44吧,看起来很年轻,有没有觉得留给自己的时间不多了,或者相对你的自我期望来说、起步稍有点晚?

徐:时间总是够的,我从不想早晚的问题,就算真晚了也没办法啊,创业不是一件可以提前计划好的事,凡事皆有时机吧,比如说元宇宙的概念,去年才开始火;当然,如何让好的时机、对的时机真正跟你有关系,是需要提前做好准备的

元:你其实是很早就开始创业吧?

徐:我第一次创业应该是在25岁,2003年,我做了个网站叫销售在线,那时候互联网行业还和现在的元宇宙差不多吧,但很快就夭折了,到做51230是33岁,去年43,开始做BlockCity,每个人的成长时间和速度都是不同的吧,我算比较典型的晚熟,中学时我在班上的绰号是「小不点」,你可以想象,到十六七岁我才猛长个

元:任正非也是43岁才创办华为,年龄确实不重要,张忠谋56岁才创办台积电

徐:我也经常拿任正非先生激励自己,他的思维格局足够高,具体工作又想得很细,能把创新和务实很好的结合起来,华为的商道、天道加人道的理念,正好都适合我们学习,能达到华为在国内国际上的影响力,可以说也是BlockCity的梦想吧

元:你总强调自己不是成功者,又不避讳提这些远大的目标,可能很多创业者各有各的野心,但未必敢说出来

徐:不成功的时候,说的话才是真实的,成功了反而会受后见之明的影响,你觉得有些想法自己很早就有,其实是你成功了才放进脑子里的;

中国人推崇低调,但我的理解,低调并不是回避面对真实的自己、忌讳袒露自己的内心,如果你有雄心壮志,哪怕就是好高骛远、自命不凡吧,也不是件见不得人的事啊,如果你生怕被人知道、怕招来异样的眼光,就刻意让自己保持所谓谦虚谨慎、与世无争的形象,我担心时间一长、你会真的忘了自己是谁

元:但如果失败了,就算完全不考虑别人的看法,你会坦然面对自己吗?

徐:我一直在失败,不断的失败,雄心是失败的唯一避难所,而且人生无所谓失败;

好高骛远与志存高远有什么区别,自命不凡与充满自信有什么区别,我们往往被这样的文字定义和局限了,再说你是什么样就是怎么样,和别人真的毫无关系

元:野心勉强算一个中性词,通常还是贬义词,但狂妄肯定就是个贬义词

徐:都是后见之明,成功了叫格局,失败了就是野心,成功了叫抱负,失败了就是狂妄,纠结这些词有什么意义呢,尽全力做好自己想做的事情就行

元:但你可能会因为今天说过这些话而被骂,因为没人喜欢高调,要么会理解为一种营销

徐:所以最好不说话,否则怎么说都是错的,什么时候说都是错的;为什么要做造钟师,不做报时人,背后是有很多逻辑的。

其实狂妄也好,谦虚也好,高调低调也好,我没兴趣揣摩这些标准,不如就有问必答,至少当下真实,当然你为我好,回头可以删除这段

元:我也舍不得删,其实一个人在成功之前的真实想法,可能对别人更有意义,反而成功后的经验,难免都有加工,也就是你说的后见之明

徐:但我不希望自己的观念和所谓的个性影响到BlockCity的发展,所以还是要尽量避免说话,去中心化才是更优解,说一次算一次吧,和你这是第一次,下一次就不知道什么时候了

元:我明白,你其实很清楚利弊,聊起天来看你很感性,其实你内在非常理性

徐:我也很少这样聊天,我脑子里总有困惑,有时候和对的人聊一聊,困惑就会缓解,好像释放掉了一些并不具体的压力

所见即所在,所在即所得;区块城市,不拘一格的元宇宙城市

(四)射手与自身的较量

元:目标越大,困惑越多;作为一个连续创业者,压力肯定少不了,细聊一下你的几段创业经历吧

徐:能跳过这方面吗,我主要想让BlockCity的新老用户了解一些、他光通过产品本身无法获得的信息,希望这些信息能提升他的体验,而创业经历这块,其实没啥营养

元:尊重你的意见,那就随心所欲聊,反正我也没拟稿,交给随机性吧,我跟你的思路走

徐:多谢,我也喜欢随机性,对于创业、包括人生来说,积极拥抱不确定性,确实是很重要的思维

元:你的思维能力很强,创业经历据我所知也很精彩,为什么说没啥营养?

徐:对我们的用户来说,他关心的是BlockCity将来会怎么做,为什么要这么做,以及我们凭什么能做到,这才是重点,我个人的经历意义不大;

元:也许很多用户也想听听你的创业故事呢?

徐:每个创业者都有故事,但对别人几乎没什么价值,甚至对自己也没有,因为已经过去了,我们要避免被过去的经历和自己的故事定义;

如果告诉别人,还有可能让人误导,因为你走过什么样的路,得到了什么样的成功,所以他也想走和你一样的路,这和刻舟求剑一样荒谬;有些经验教训的价值也被夸大了,得等他走到类似的某一步、或遇到相似的问题才可能有点用,但这种概率实在太低。

元:所以对创业故事,真的只能当成故事听听而已

徐:还有一点,对同一个故事,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解读,哪种解读都会是片面的,无法代表事实的全部,包括表述本身也有风险,你不可能呈现客观完整的信息,更不可能让所有人产生好感,所以,何苦要讲呢?

元:明白,但你也会看别人的创业故事吧,哪些人对你的影响比较大?

徐:中本聪,张小龙,乔布斯刚都提过了吧,乔布斯当然是更多人心中的神,其实关注他们个人的故事没啥意义,要说学习,也只有知行合一,才能把别人的东西变成你自己的,而且有些东西,你得骨子里就有,才能真正领悟到

元:这三个人里,哪一个对你影响最大呢?

徐:这个难回答,都很大吧;其实他们有不少共同点:目标远大、崇尚极简、非常专注、追求完美、独立偏执、极其坚韧、心力强大、不拘一格等等;如果非要强调他们对我最主要的影响,中本聪带给了我践行去中心化的精神信仰,乔布斯永远是我追求极致和极简的榜样,张小龙是我在产品理念上的绝对偶像。

元:我看BlockCity的整体感觉,好像是有微信的影子,尤其是聊天这块

徐:张小龙的演讲,我每隔一段时间都要看一次,虽然我们和微信的产品定位、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都不同,但在产品理念与功能架构上,却有相通之处,我觉得BlockCity和微信是很有缘份的

元:张小龙也是你们湖南人,你见过他吗?

徐:没有近距离见过,希望将来有机会当面请教,主要得我们努力吧;假设现在给我一个拜访全世界任意名人的机会,我应该会选张小龙

元:BlockCity某些界面的设计,确实参照了微信吗?

徐:我们只会围绕BlockCity应该是什么样、如何设计它更合理,来专注做好自己的产品,而不是把别人的想法和设计拿来用,就像张小龙说的,「好的产品,应该呈现出它本来就该有的样子」,BlockCity肯定不是别人的影子,是它本身就应该长成这样,也只是目前这样,以后它会因继续生长而改变

元:张小龙也是很多产品经理学习的对象,我看你毫不隐瞒对他的崇拜,你是怎么定义产品经理的?

徐:要做用户内心渴望、却又无法表达的产品,这应该是每个产品经理的追求吧

元:你认为自己是合格的产品经理吗?因为你就是BlockCity的产品经理,怎么评价自己

徐:我不知道合格的标准是什么,我是野路子,也不知道做得对不对,只想做出自己满意的东西来,然后再期望让更多用户也满意,各种弯路走了不少,就是因为不太合格吧,我想合格的、好的产品经理,应该会比我少走很多弯路

包括效率方面,我花一个星期想明白的问题,好的产品经理可能一天、甚至一分钟就搞定了,完全有这种可能。

元:那为什么没找一个专业的、或有大厂经验的人来负责产品这块,虽然也很难遇到合适的

徐:可能我眼界有问题,觉得要找到这种人的概率太渺茫吧;一个新的想法从无到有,你得反复思考、推敲和调整,真的要花很长时间才能慢慢成型,中间还有不断的学习和认知的变化,这个过程只能靠自己,别人也很难和你配合

元:好的产品都是有个性的,会有产品经理的个人烙印

徐:至少前期是这样,然后慢慢会加入用户的气质,团队的审美,还受商业模式等影响吧

元:对于做好产品,有可以分享的经验吗?

徐:谈不上经验,可以去学张小龙,但他最后也会说一句,「我说的都是错的」

元:那比如说对你做BlockCity有帮助的书籍呢?推荐给产品经理的

徐:很多书都对我有直接或间接的帮助,但只是对我而言,不敢说哪本书对别人也一定有用;如果非要说一本,可能《箭术与禅心》对我的意义比较大,讲的是一位德国哲学家到日本禅修的经历和心得。

元:分享下你的收获

徐:有的翻译叫《弓与禅》,我看这本书很早,但每几年都要过一遍,里面有很多东西可以去领悟,每次看也会有新的收获。比如它里面说,「射箭不是以命中靶心为目的,而是射手与自身的较量」;再比如说,「把你做的事情本身作为目的,而你不能成为完成目的的工具」

元:确实很有禅意,不只是对做产品,也是对人生理解很高的一种境界

徐:但又非常浅显,比如他说学射箭,先得学「射差了不难过」,然后再学「射好了不高兴」;也就是佛家讲的平常心吧,其实凡事都会体现你的修为

元:日本的禅道和中国的佛教本来就有相通之处吧

徐:是的,这本书讲的东西我觉得也可以用佛教的一句禅语概括: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元:你的学习范围确实比较广泛,现在看书还多吗?

徐:看完整的书不多了,我喜欢带着问题或思考去逛书店,尝试寻找我要的答案,或者是去找灵感和启发,就是各种新书旧书随便翻翻,快速搜索扫描,如果运气好,就会发现某本书、某个章节,某个案例或某一句话,对我思考的问题正好有帮助,或者有启发

元:就是去碰运气

徐:是的,但总有收获的概率不低,所以我有动力去书店,平均一周得去一趟吧,运气好就会碰到对我有用的内容、或者说信息,那本书买不买已经不重要了

元:所以你只看不买、长期免费蹭书店?

徐:是不好意思,所以隔三岔五会给我儿子带点什么,主要我不喜欢管理东西,买回家是个负担,也是种浪费

元:现在更多人都是在网上获取知识和信息

徐:是的,我学习的话,主要也是线上,可能每天都要花个把小时、关注行业信息和变化,结合我们的方向来琢磨BlockCity的优化迭代,它现在还只能算是个雏形,我们其实想得很远,元宇宙领域的发展还很早期

所见即所在,所在即所得;区块城市,不拘一格的元宇宙城市

(五)精益创业有可能是错的

元:你刚说到迭代,我看BlockCity现在很简洁,还算是在MVP阶段吗?

徐:有的行业有的产品适合用MVP的打法,但我们这个不太适合;通过一个不完备的产品来测试市场,是很难得到准确结果的,BlockCity虽然还会不断升级,但它现阶段就是完整的产品,不是所谓MVP的概念

元:也就是说你们没有经历MVP、用最小可用性产品验证的过程?

徐:是的,我能理解MVP对于某类项目的好处,但BlockCity上线之前,我们确实都没做过市场调研和需求调查,但现在我们非常重视用户反馈

元:你说从去年就开始做,那前期投入肯定不小,万一产品落地、市场验证失败怎么办?为什么没有采用精益创业的方式

徐:我个人对精益创业的理论持保留意见,我们一开始就是闭门造车、火箭发射式的创业

元:完全有可能忙活到点火时发射失败,结果前功尽弃

徐:是的

元:但你偏要这么干

徐:当你有足够的信心,甚至是信念和信仰时,就应该为你的判断下一个大注,如果你不敢All in,只能说明你信心不够,当然这是偏激的看法;

信心不够对创业来说并不是坏事,你会更加谨慎,可能会精益创业,但你信心足够的时候,也骗不了自己,你根本不会考虑有失败的可能,虽然理性告诉你一定会有失败的概率、甚至失败的概率远比成功的概率要高得多,你也只会把所有的关注都放在提高成功率上,而不是如何避免失败

元:但精益创业并不是代表对结果没有信心,而是在方法做法上不断采用小规模验证,根据用户和市场反馈及时调整优化,从而控制犯错的成本和避免多走弯路

徐:明白你的意思,但精益创业的思维有可能给你一种误导,让你会习惯于浅尝辄止,或过于在意外界的反馈,而不是从自己内心去感知和坚守你所做的事情,你可以说这带有一种赌徒的心态,但我认为创业就是这样,尤其是当你的事情足够创新的时候,没有别的维度给你参考,你只能相信自己

元:那你如何控制失败的风险?

徐:没有办法控制风险,你想控制风险,才是最大的风险

元:从决定做,到产品上线,你对BlockCity一直都有足够的信心吗?

徐:是的,但这个足够也是要打引号的,就是你经常会在极度自信和极度自我怀疑这两个极端摇摆

元:自信的时候,可能觉得BlockCity就是天才的想法,自我怀疑的时候你会想些什么?

徐:这个想法非常好、目标又超级大,但我何德何能可以做好它、驾驭它,我没有足够成功的经验,也缺少大量资源和资金,我凭什么就能做到呢?既然理论上都做不到,那说明这个想法是有问题的,是不切实际、虚无飘渺的,可能对我来说就是一个空中楼阁的诱惑

元:但你还是All in了

徐:理性地看,All in是缺乏战略的表现,如果你足够有智慧,是永远不需要All in的,非要All in还是因为我不够聪明,但创业就是非理性的,要的就是飞蛾扑火、不顾一切的感觉,我享受这个,你拦也拦不住,就像谈恋爱,不疯狂投入不忘掉自己,这个爱情的质量是打折扣的,这个经历也是不完美的,创业就得这样,要么不做,要么全身心投入

元:你怎么看待失败?我感觉你根本不害怕失败

徐:如果你不计后果、疯狂投入去做,就没有失败一说,因为你从中得到的,会比表面上失去的多;很多人怕浪费时间、金钱,怕付出精力努力、最后达不到目标,其实避免失败的唯一办法,就是不浪费付出的过程,只要你付出时倾尽了全力,这个过程就是回报,而不是那些所谓的结果;

元: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

徐:什么是失败,什么是成功?赚多少钱、估值多少、市场做到多大、还要维持多长时间才算成功呢?没有确切的标准,都是相对的;失败也是,哪怕我做的东西没有一个用户愿意用,我就失败了吗?我不这么认为,做出自己满意的东西,把我的想法完全实现出来,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把我选择的事情做到极致,这就是成功,是属于我自己的成功,这个成功没有引号

元:说好听点,你这叫有勇气够自信,说得不好听就是莽撞自负,甚至无知和愚蠢,因为闭门造车做产品,很大概率都是解决伪需求,或者非刚性需求,对创业者来说,冒然All in是风险很大的

徐:因人而异吧,看你如何认识风险这个东西,还有胜率和赔率的问题,其实很多人都习惯于高估风险而低估回报;

还有一句话,「你所能冒的最大风险,就是不冒任何风险」,这不是我说的,是硅谷大佬彼得·蒂尔说的

(六)不向如来行处行

元:那你对元宇宙的未来有信心吗?有些人对元宇宙的看法是负面的,认为是概念炒作和泡沫

徐:这个没法展开来说,目前全世界对元宇宙唯一的共识,就是没有共识,本质上来说,大家都在盲人摸象,要么就是屁股决定脑袋;

很喜欢一句话:「预测未来最好的方式,就是创造未来。」我用来补充它的另一句话是:「未来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目的地」

元:你也不否认有炒作和泡沫吧?包括元宇宙,Web3,尤其NFT炒到现在不行了,和以前炒币一样

徐:这个世界是公平的,炒作也好,泡沫也罢,谁都是要对自己的行为和判断负责,承担相应的代价和风险;对错好坏有时是很难说的,当然不意味着我没有个人看法或道德判断,只是觉得像键盘侠一样并没啥意义,我们敢为自己的判断下多大的注才是真的,比如你觉得元宇宙是未来,那你会投入多少来押注这个行业,或者相反,你不看好,就抛出那些跟元宇宙有关的公司股票,甚至做空都可以;

元:目前和元宇宙有关的公司,也基本没推出有大量用户、或市场特别认可的产品,包括有些产品并不是元宇宙,只是在蹭概念

徐:这么说吧,好比你今天刚到白云机场的时候,你看到的广州并不是真正的广州,而只是广州的机场;我们现在所看到元宇宙的一些产品,不能代表这个行业的全部,我相信一定会有很多创新的东西出来,就像互联网当初的发展一样

对于还在观望元宇宙的创业者、投资人来说,有句话或许是对的,「迷雾总会散去,但机会比迷雾散得更早。」

元:元宇宙确实是当下创投的风口无疑,你认为做BlockCity算是抓住了风口吗?

徐:我不知道别人创业是怎么选择的方向或行业,我们做BlockCity完全就是阴差阳错、机缘巧合,没有什么精心选择,不可能说是看到元宇宙风口来了,我们赶紧弄个社交元宇宙吧,做出来一定能如何如何,这是笑话,至少我们也没这能力,就是时机使然;

还是因为之前的积累和经历吧,肯定不是无缘无故做它,也不是随意草率就决定做,很多事情回过头看都是必然要发生的,像是命运早有安排,但在当时,你其实会很困惑,甚至是在极度的迷茫、迷雾中,选择了你人生注定要走的路

元:都说选择比努力重要,那要想创业成功,最重要的是对未来趋势有正确的判断吧?

徐:正确的判断并不重要,只有当大多数的人都判断失误、而只有你和极少数人判断正确,这样的机会,才是最有价值的机会,然后还得是你有能力抓住的机会,如果你都无法参与,就算判断正确又有什么意义呢?

元:你是什么时候判断BlockCity这条路走得通的?真的是一开始就对结果充满了信心吗?

徐:没有谁在产品上线之前、就能完全预料用户的使用情况,这和你是否自信无关;市场是无法预测的,用户也是无法预测的,你可以说元宇宙一定是趋势,这是可以预测的,但谁能成功把握住趋势,哪些产品会受欢迎,这是不可预测的;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只能说是提升最终成功的概率,而无法100%确保结果一定会发生;当然这是理性的说法,每个创业者都必须对自己的选择充满信心,否则你根本做不下去,也无法让团队陪你一起走下去;

路是走出来的,越是创新的项目,客观上也越有风险和不确定性,你虽然不会做失败的准备,也知道必须走下去,但能不能走得通,理论上一定能走通,可事实会如何,仍需事实来证明,也只有事实才能证明,甚至当下的事实都无法证明,因为事情总是动态变化的,认知维度也总是相对的,BlockCity还没有走通我想要走的路,算是在路上了吧,但才刚上路,我相信前面一直能走通,至少我们会坚定走下去,这就是我们的使命。

元:你说的使命是立足于元宇宙领域的应用创新吗?还是说把BlockCity做大做强?

徐:不矛盾,但我肯定更关注前者,能不能做大做强,没那么重要,也是相对的,多大算大、多强算强呢,对吧?未来还很远,我们现在不过是萌芽状态。

我们会基于自己对元宇宙的理解,把BlockCity不断升级完善,包括扩充更多元宇宙的场景,升级各种沉浸式的体验,覆盖更大范围的用户人群,满足好用户更丰富的需求,这些都是无止境的,创新也是无止境的。

元:看得出你对创新很热衷,为什么?

徐:我觉得人生的意义,要么在于体验,要么在于创新,这纯粹是我个人的理解啊,人生观价值观因人而异,没有对错好坏;

创新对我非常有吸引力,同时创新、创造和创业的过程对我来说又是最好的体验,所以我的人生追求就在于创新吧;如果哪天我自己无法创新了,也会多去体验别人的各种创新

元:你是如何理解创新的?

徐:不太好回答,借用我在哪里看过的一句话吧:「创新不是表面上的涂脂抹粉,而是要树立全新的目标。」

元:那很多人提的微创新呢,你怎么看?

徐:最好一开始就有伟大的目标,因为做一件所谓微创新的事和巨创新的事同样困难,都需要你投入100%的心血,涂脂抹粉还不如树立全新的目标呢,这是我的看法。

元:但总得量力而行吧,越是创新的事,需要的投入也越多,没钱你怎么创新?

徐: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资金对于创新的作用被高估了,资源不足甚至是创新的优势,创业也一样,条件受限往往是好事,逼着你去找到创新的方法;

创业主要靠的是认知、激情、信念这些,真正的创新往往也不需要大量资金,否则就没创业者什么事了,直接都被财大气粗的巨头们垄断了嘛

元:过于强调创新,会不会有可能犯一些为了创新而创新的错误?

徐:有可能,但犯这种错误的风险,比忽视创新、不求创新的风险要低;创新是我们这种草根创业者仅有的优势,创新精神就是我们唯一的资源;

创新和创业的成功率客观上就非常非常低,我有时候开玩笑,反正是个死,不如死得漂亮点,死也要死在创新上,而不是毫无创意的死去,如果死得平常又俗套,那还不如不创业,随波逐流、安分守己地等死就行了。

元:像你这样敢于创新还是需要勇气的

徐:创新的本质在于规避竞争,当你理解和相信创新才是最明智的选择,其实就不需要勇气了

元:在BlockCity之前好像没有类似的产品

徐:至少没有可模仿的对象吧,如果有,那我肯定也不会做了。

元:中国互联网一直流行与美国的成功产品对标,说得不好听也是复制,你不觉得有复制的对象相对更容易成功吗?

徐:「丈夫自有冲天志,不向如来行处行。」我喜欢禅宗这句话,虽然挺极端。走任何人走过的老路,哪怕能复制别人的成功,都是浪费自己的生命,我只活一次,为什么不开创一条完全属于自己的新路呢?

元:所以你身上有一股特别的信念,这句话的确很霸气

徐:其实它还有几层意思,所以我很喜欢

元:那也请分享一下

徐:「不向如来行处行」,如来能行的路,你能行吗?你想走也走不了啊,如来是谁,你是谁?就像我们创业者,大公司能做的事,你能做吗?资本雄厚的做事方式,你砸锅卖铁能一样做吗?肯定不行,所以不是你主动「不向如来行处行」,是如来走过的路你真走不了;你没那个天份、没那个能力和资源,人家的通天大道你看着解下馋就行了,你要走的还是从荆棘丛中劈开一条小路来;当然,也不用羡慕别人走的路,他们的路上自有他们的难处,创业路上,没有一条路好走;这是一层意思;

还有另一层意思:「不向如来行处行」,如来走过的路,世上有吗,凡夫俗子看得见吗?所谓如来走过的路,其实就是根本不存在的路,创业者注定就是要走一条没有前人走过的路、世间也并没有的路,所以才说要走自己的路,也只能走自己的路,而且不要心存幻想,指望会有比你脚下更好走的路。

元:经你这么一解读,这句话内涵丰富啊

徐:因为自己总在创业路上,才斗胆把禅宗和创新创业联系起来,见笑了,都是我个人想当然的理解,真不一定对

元:不走寻常路!你应该是骨子里就有创新的基因,我看你微信签名是「不器」,「君子不器」是你座右铭吗?

徐:算是吧,也是多提醒自己,如果不创新,我和器、和工具有什么分别呢?所以要不断创新、永远创新,停下来就是个器,不变了定型了,就成了器。

「不器」和《弓与禅》那本书里的理念也有相通之处:「把你做的事情本身作为目的,而你不能成为完成目的的工具」

元:「不器」,也是指你个人的定位包括角色并不固定,可能不断变化,对吧?

徐:是的,我是有意识地对自己不做太多设定,或者说不去限定将来的可能性,尽量保持和迎接各种不确定性吧

元:这会不会影响BlockCity未来的发展,包括投资人的看法?因为你作为创始人和CEO,身上有太多不确定性,或者说不稳定的因素

徐:我连自己都确定不了,怎么能确定别人对我的看法呢?

我个人的角色、想法是有可能变,目前也会影响到BlockCity,因为我还是一个中心化的存在,但BlockCity将来会以去中心化的、DAO的方式来运营管理,这是很早就确定了的思路,到那个时候,我对BlockCity的影响就可忽略不计了。

(七)从去中心化到元宇宙

元:其实我对去中心化这个概念还挺模糊,虽然这个词现在也热得不得了,你是怎么理解去中心化的?

徐:我的理解是基于我们所做的事情,所以都带有立场和主观性,包括已经谈到和可能会谈到的所有观点,这是要声明的;

去中心化不是绝对的好,中心化也不是绝对的不好,我认为未来是中心化与去中心化的互补结合;去中心化更不是要颠覆中心化,或者替代中心化,而是将成为中心化之外的一个补充和可选项,这个认知是基础;

事实上也没有绝对的去中心化,只可能尽量减少中心化的负面影响,并尽量发挥去中心化的优势,所以,去中心化是追求和愿景,而少中心化则是现实和落地的结果,BlockCity就是这么做的。

去中心化更多是一种理念,倡导的是公平自由、开放透明、尊重和体现用户价值,我认为DAO是目前能运用并发挥好去中心化理念、并最有可能产生广泛价值的应用,而且DAO未必要采用区块链技术,BlockCity的模式就是一种尝试。

再有一点也很重要,其实用户并不关心你是否中心化或去中心化,而只关心他的需求能否被更好的满足,或者是你能否解决好一种全新的需求。

元:你刚说DAO不一定要采用区块链技术,这可能和很多人的认知不一样

徐:任何东西如果只停留在理论和概念的探讨,对我们创业者来说没有太多意义,你怎么落地、怎么挖掘和解决用户需求、怎么让用户愿意用你才是关键,不只是DAO,也包括元宇宙,包括Web3,包括区块链,如果我们不围绕实用和落地去创新、去尝试,而只是死守一些根本创造不了价值的认知,很多事情就只能停留在技术探讨或理论研究上。

技术的价值在于应用,而任何应用都涉及一个东西,叫做环境,理论上来说,DAO应该运行在区块链的代码环境中,以实现技术上的去中心化,但同时你也得运营于现实的环境中,接受当前政策监管和合规要求,目前这两者无疑还存在一些矛盾,通过区块链发展至今的尴尬处境就可理解这一点;我还不说如果BlockCity完全采用区块链后会有多少用户懂得使用、以及链上运行成本谁来承担的问题。

我们对外介绍BlockCity是一个围绕元宇宙和DAO进行探索实践的项目,它当然不完美,还有很多不足,但这是一个开始;谁都知道国内的政策环境,对区块链也好,Web3也好,包括NFT也好,但这不应该是你退却放弃的理由,总得有人摸索前行;我们做了变通和取舍,你可以理解说是妥协,但我们认为是积极的,而非无奈之举,甚至正因为合规落地的需要,我们创新出了BlockCity的商业模式,也解决了区块链上的DAO根本无法解决的需求。

做任何事情都有其环境,不只在中国,在新加坡、美国、日韩东南亚一样有,环境没有好坏之分,只有你能否适应;任何环境都是相对的,没有这方面的问题就有那方面的问题,如果你不能做或想法落不了地,只能说你还没有找到适应环境的方法,否则,缺个程序员、没有够多的钱,都会成为你创业不了的环境,而去抱怨它显然是可笑的。

当然,如果未来政策环境变化、成熟,我们会有更多的实践经验来通过技术完善DAO的机制、和区块链去中心化的特性;其实大家都应该乐观一点,因为今天还能看到的枷锁,明天可能就消失了。

元:这是我第一次看到你情绪激动,没有敢想敢干、勇往直前的精神,就没有务实创新、大胆突破的BlockCity

徐:真不敢当,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我们只是小小的乘客

元:你没有心存顾忌、畏手畏脚,应该还是基于你相信未来的政策环境会更好、会改善,对吧?

徐:有句话说得好,「看得见的不需要相信,看不见的才需要相信。」

元:区块链解决的是信任问题,和去中心化的问题,那BlockCity的DAO没有在链上运行,还能说是去中心化吗,会不会有信任问题?

徐:算是上一个话题的延续吧,我尽量简单;

一,没有绝对的去中心化,用区块链也不代表绝对去中心化,说我用了区块链,你就可以完全信任我,这是忽悠外行的,我不想展开,说多了会被人骂;

二、区块链本身并不能解决去中心化的问题,它只是一个技术手段,或者说是一种技术思维,关键要看你怎么用它;另一方面,它是能帮助解决一些去中心化的难题,但同时也会带来很多新的问题,包括成本、效率、用户使用门槛等等;最后,区块链不是万能的,而且应用是很有限的,绝大多数问题你非要用区块链反而就没法解决;

三、区块链和去中心化本身并不是目的,它们能做什么、你要实现什么才是重点;如果我们用区块链的思维和相对去中心化的设计,就能达到去中心化的效果和目的,而且更经济,更可行,效率更高更有保障,那还非要区块链的意义何在?如果你非要,反而无法实现,或者明显弊大于利,你该如何选择?

BlockCity真正做到了让每个人都能参与DAO的建设、体验DAO的功能和模式,享受DAO的优点、创新并获得实际利益,这是区块链平台根本没法做到的,普通老百姓有多少懂用区块链?会用加密钱包?区块链上交互的高昂成本谁来买单?即使抛开国内政策对Token这块的监管障碍,光是市场教育成本和用户过于小众这两点,就没法形成良性的商业模式,行业现状包括有些项目发展困难,足够说明问题。

我对上链的观点,总结为一句话吧:上链不是目的,不为形式,更不应成为产品、体验和发展的掣肘。

元:但BlockCity的区块被用户购买后说是永久性的,只有用区块链才能保证永久性吧?

徐:区块一定是永久的,因为会上链;我们的原则是,没必要上链的尽量不上链,有必要上链的迟早会上链;区块相关的所有数据,以及城市发展数据、人气值数据,未来还有用户的各种虚拟资产数据等,都一定会上链;

BlockCity的每个区块不仅是用户永久的资产,还是一个永久的数字身份和账户,也就是DID,Decentralized Identifier,去中心化身份,这是一定会放到区块链上的,将来这个DID可以在多个元宇宙世界、或去中心化的应用间通用,至少能在BlockCity的所有城市和组织中通行;我们用区块来解决DID的问题,是很巧妙的,但这个创新的更大价值,要到未来才会真正显现出来。

我个人认为,未来成熟的元宇宙,必定包含DAO和DID这两块,它们将是元宇宙中最根本的东西,BlockCity会优先专注于做好这两个体系的建设。

元:我看到BlockCity的Slogan是「DAO达未来」,BlockCity的核心功能也是DAO的应用,那你如何看待DAO和元宇宙这两者的关系?

徐:DAO是BlockCity不变的核心,DAO也是未来元宇宙的核心,无论谁做元宇宙,最后应该都绕不开DAO的应用,否则很难说是真正、完备的元宇宙,而DAO实际上也是决定元宇宙能否吸引用户、持续发展的关键,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判断;

很多企业或创业者在做沉浸式体验相关的软硬件,包括各种元宇宙相关的内容搭建,BlockCity走的是另外一条路,也就是DAO;几乎所有的观点都说元宇宙必不可少的是沉浸式体验,其实相比感官体验上的沉浸式,产品模式上的沉浸式体验可能是更重要的、也是更难实现的,前者追求的是身临其境、虚实难辨,后者要做到虚实相通、价值相连,前者的本质是各种技术解决方案的落地,而后者的难点在商业模式的全新设计。

理想的元宇宙应该是两者的结合,而BlockCity是想先做好后者,也就是以DAO的功能、体验、模式和DAO的开放平台为核心,以后再慢慢来做好前者。

元:换句话说,你认为沉浸式体验并不是元宇宙必备的要素?

徐:元宇宙的发展一定是分阶段的,我们很多时候的交流,往往是在各自谈论不同阶段的元宇宙,或不同维度的元宇宙;

我刚说了沉浸式体验其实也可分为两块,一块是偏感官层面的,一块是偏价值层面的,可能这个划分并不严谨,但我想说的是,纯粹感官层面的沉浸式体验至少不能和元宇宙划等号,否则我们每个人的梦境也就应该都算是元宇宙了。

很多人一说到元宇宙,就离不开XR,好像缺少XR设备和内容的,就不是元宇宙,我觉得这是对元宇宙过于狭隘的看法,没有数字人,没有虚拟分身,没有三维立体的视听场景,就不是元宇宙吗?反过来说,有了这些就一定是元宇宙吗?

这要看我们如何定义元宇宙;经常有人问我是如何定义元宇宙的,我一般直接回避不答,因为我真回答不了,你怎么说都是错的,或不可能完全正确,我们如何能定义一个还没有出现的东西或发生的事情呢?而且就算出现了发生了你都很难准确定义,比如说,我们如何定义互联网?什么是移动互联网?这都离我们很近吧,但你如何准确定义呢?诸如此类的,什么是老年社会、什么是中产阶级?什么是新能源汽车或智能家居?

元:但你肯定有自己的看法,我很想听听

徐:我不避讳表达观点,但可不敢说能定义元宇宙,而且我不是搞学术的,我只是王婆卖瓜,肯定会说自己的瓜好,当然我也不否定李婆的瓜,我没这个动力,李婆的瓜好不好,我王婆说了也不算。

什么是元宇宙?几大要素、不同分类、若干阶段的说法,都各有道理,但在我的内心里面,真正的元宇宙得拥有三个关键特征:

一是去中心化;当然只是尽可能去中心化,或让用户感受到去中心化;去中心化意味着不会有谁提前设定好剧本、剧情,也没有谁来定义每个用户的角色,更没有人为设置的任务、关卡、线索和目标;每个人都有权利和机会参与规则的制定,且规则要公平、透明;

二是无限游戏;就是没有时间和空间的边界,或边界要足够大,用户可自由进入和退出,但元宇宙本身是永远延续、无限不循环的,它没有开始和结束,更没有回退、修改或返回重来的功能;而且,这个「游戏」本身应该是不可预测的,至少它没有剧本和导演;

三是虚实结合;元宇宙并非虚拟游戏,而应该是以真人互动为主,能提供感官和价值两个层面的沉浸式体验,当然这是我粗略划分的,前者涉及到XR及数字孪生等技术,后者主要是指用户参与和分享价值,且虚拟价值与现实价值完全相连;

这三个特征其实很好判断,对照这三个特征,你会发现目前能称之为元宇宙的产品还几乎没有,包括BlockCity也不能算;当然发展元宇宙有很多不同的路径,我们是把感官层面的沉浸式体验放到了最后再解决,其他方面算接近做到了,上链这步只是时间问题。

元:大家都在朝不同的方向做元宇宙,而你知道BlockCity更适合走什么样的路,或者说走一条什么样的路更现实

徐:知道和骨子里相信其实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

我们也是经历了反复的摸索,才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不敢说BlockCity走了多么正确的路吧,但我们会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因为这已经是我们骨子里相信的认知了。

元:看到现在发展势头不错,会不会觉得很幸运?

徐:像元宇宙这样千载难逢的创业机会,只要你能参与、做出一部分人喜欢的产品,就已经很幸运了。

我在内部说过,我们是全世界元宇宙领域创业者中实力最弱、起点最低的,这真是事实,但从人类过往的历史来看,越是在伟大创新面前,越是人人机会均等。

(八)从DAO到社交的去中心化

元:从去中心化、区块链聊到元宇宙,现在回过头来我们再说说DAO——去中心化自治组织,首先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徐:DAO代表的是去中心化,去中心化的渐受关注又与区块链的发展息息相关,因为区块链本身就是为去中心化而生的,其应用的源头就是比特币和后来的以太坊,而我们现在谈到的元宇宙,Web3,其底层逻辑也是区块链和去中心化,包括BlockCity的产品价值观就是去中心化,而DAO的应用是去中心化理念比较直观的体现。

元:很多人都说DAO是未来的趋势,也谈谈你的看法

徐:我只能结合BlockCity来看这个问题,所以自带立场,而且DAO的种类很多,我只对BlockCity的DAO有发言权;

DAO的未来和去中心化的未来类似,并不是非要颠覆和替代现有的,而是作为新的补充和可选项,这个认知很关键;BlockCity旨在打造DAO的开放平台,不是要否定和推翻现有的组织形式,而是为现有的组织提供一种全新的、可供选择的运营解决方案,并让更多新的组织得以轻松创建和高效运营;

DAO之所以是大势所趋、或将成为人心所向,有很多原因,可以说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技发展、组织形式、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变革、演进的必然结果,但其实我们只需正视DAO具有去中心化的优势就够了:公平自由、开放透明、尊重和体现用户价值;当然DAO最核心的,就是能让组织成员积极参与贡献和公平分享价值。

在BlockCity的每一个城市都是一个DAO,所有成员也就居民都自由平等,并对各自的权益负责,每个人为组织付出多少,均有相应的回报,而且是程序化的自动奖励,无需人为干预,这就消除了中心化权力导致的不公、信任成本、利益分配的不确定性等等;DAO的优势就是它更符合人性,因为人性的基因就是自私的,当每个人在为集体付出的同时,都能获得确定的个人回报,这种公平透明又可靠的机制是威力无比的,它让群体组织实现自主自治成为了可能。

元:你的意思是DAO利用了人性的自私作为底层逻辑,是这样吗?

徐:是的,区块链和去中心化的底层逻辑,也都是如此,理性的自私能在DAO这种公平自由、开放透明的机制环境下,让用户为组织发挥出最大的价值,当然也能为用户自己带来最大的回报;

去中心化的自治组织、也就是DAO的模式不仅是更良性、更稳定和更可持续的,也是更高效、更经济和更灵活的,当然BlockCity所有的DAO,背后还有我们中心化的运营服务作为支撑和保障。

元:理性的自私?我注意到这是个很透彻的观点,你开始提到爱看哲学类的书,那对政治经济学也感兴趣吗?

徐:哲学我是门外汉,政治经济学更只了解一些皮毛,但我受美国安兰德的影响比较大,她的书我基本都看过,她所崇尚的个人自由主义,或者说理性利己主义,我比较认同

元:那都和DAO联系起来了

徐:安兰德本身是哲学家思想家,也是小说家,都说她是美国精神的奠基人,其实她的思想同样适用于其他国家包括任何组织,DAO的模式确实是完美呈现了安兰德的思想,即人人参与创造,共同分享价值,和我们所说的Web3、共享经济、众创经济差不多也是一回事,只不过,如何用一个公平有效的机制,来确保组织成员的利益,从而促进组织的健康发展,这就是DAO的特点,和天生的优势了

元:目前DAO在美国发展得更快更好,也就不足为奇了,毕竟中国文化对于个人自由主义、理性利己主义这些都是态度隐晦的

徐:其实老子在《道德经》中有一句很经典的话:「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我的理解就是,理性的无私就等于理性的自私,这和安兰德的理性利己主义并无二致,只不过老子是用无私来说自私,而安兰德懒得去绕这个弯而已

元:和你聊天有意思,你的思维非常跳跃,同时又总能逻辑自洽

徐:你就别笑我了,我是半桶水,喜欢瞎琢磨而已

元:你谦虚了!我很想知道,从现在BlockCity的用户使用数据来看,DAO真的很受欢迎吗?还是说用户是为了别的而来

徐:实际数据接近我们的预期,随着每个城市居民人数的增加,以后应该还会更理想;

很多居民想要踊跃参与城市也就是DAO的建设,但因前期还不够人数,没法启动投票选举市长副市长,他们就通过圈子和会议沟通,共同商讨未来的组织发展,有的人在积极准备参与竞选,至于已经选出了市长副市长的城市,大家互动的内容和方式就更多了;根据我们的数据分析和用户调查,虽然每个新用户都稍有一个进入角色的过程,但DAO的体验毫无疑问就是真正吸引他们的地方。

去中心化的自治组织体验,是从来没有人提供的,这是BlockCity的核心,它超出了一般社交的范畴,也可以说是一种全新的社交模式,当然社交只是BlockCity的一部分,不是全部。

元:去中心化的自治组织体验,本质上就是社交吧,还是你觉得DAO比社交更重要?

徐:我们曾有过甜蜜的烦恼,因为BlockCity涵盖的东西太多,它既是元宇宙和元宇宙城市,又有DAO和DAO的开放平台,还有Web3社交模式,甚至包括区块资产和NFT的概念,到底在产品定位上集中突出哪一个点、或围绕哪一个点为核心呢?肯定得有所取舍,不可能说你既是这个、又是那个、还是其他什么,这是一个不小的难题,也很关键,因为一个产品如何定义自己,会直接影响用户的认知和选择。

我们也担心用户对DAO的认知不够,相对而言,元宇宙城市的认知度要高得多,但用户来元宇宙城市做什么?我们提供的服务内容是什么呢?光「元宇宙城市」并没有表达清楚,还得是DAO,因为BlockCity提供的就是DAO的功能、模式和体验,以及DAO的社交,DAO的实践,DAO的开放平台,元宇宙城市只是BlockCity的身体,DAO才是它的灵魂。

元:那用户还是冲着社交来的吧?DAO也只是社交的一种模式或者说途径,用户最本质的需求还是会落在社交上,我这么理解对吗?

徐:也对,也不对,正好一并回答完你上一个问题吧;DAO和社交不是谁重要的问题,而是DAO本身包含了社交,但又超出了一般社交的范畴;

举个极端的例子吧,BlockCity某个城市的居民从不相互聊天,也不开会,不建立圈子,只通过市长发布提议、大家投票决策,完成共同目标也不用相互沟通,彼此一直都互不认识、不打交道,那这个是不是DAO,当然是,但这是不是社交,显然没有社交;

再换个极端情况,我是一个城市的居民,但我从始至终只旁观,隐身打卡,从不参与城市活动,也不发言不投票、不和人互动,我是不是DAO的成员,当然是,但我有没有社交,没有;

然而这两种情况你都不能否定它也是社交,我只是孤独,来看热闹不说话,算不算社交,当然算;我加入城市或DAO只为有种归属感安全感,虽然从不现身只是旁观,算不算社交,也得算,因为我是这个集体组织的一员,这能让我获得存在感和身份感。

其实互联网加移动互联网发展这么多年,用户的社交需求不断在发生变化,看似还是社交,其实用户需求已经不一样了

元:请继续,比如说呢?有哪些变化

徐:互联网早期,我们渴望与陌生人交流,交友,建立联系、拓宽社交圈,后来我们通过博客微博发出自己的声音,希望被更多人听见看见,到了移动互联网,我们有了无数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你可以发朋友圈,写公众号,在各个音视频、直播平台发表个性化的内容,未来的社交一定还会变化;随着信息的过载,重复低质饱和的内容,会让用户总有厌倦的一天,而新的内容贡献会越发枯竭,我们也不会一直满足于记录、交流和分享,就像朋友圈、微信群已经显然没有当初的活跃度了,这是社交形式这个层面的变化;

还有更深层次的变化,比如说,更多的社交已经不再是为了建立点对点的关系,包括点赞关注、弹幕评论这些,并不是为了与谁建立关系,而只是一种自我表达,属于一种自我认同、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我们越来越注重自我感受,而不是诉求于别人的反馈,同时也不再追求与他人建立长久稳定的关系,而更加看重我当下就能得到什么,我能从与你的关系中获得什么价值,而不是为了某种价值去建立所谓的关系;

我们失去了耐心,而且有太多更快的选择、更低成本的选择,从前我可能要跟随一个老师相伴学习很长的时间,现在找个UP主免费订阅内容自学就能解决,还能和UP主随时沟通、向他请教,但我不需要和他建立传统意义上的师徒或师生关系;这样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延续下来再说说为什么去中心化是一种趋势;

你会发现人和人的连接方式已经有了显著的变化,我们与外界更多的连接都发生在互联网上,而不是现实生活中;固定紧密的关系、和线下相聚越来越少,疫情的因素可能只是表面上的,人与人之间自由松散的连接成为主流,甚至虚拟的、数字化的连接比以往现实中的连接更有价值,比如说我有几万粉丝,这个价值比我线下几个朋友要更有价值,那我会宁愿多写一些文章来获得粉丝和流量,而不愿花太多时间去维护与朋友之间的关系;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社交需求的层次在升级,以前我们都是为了交友而交友,排遣孤单寂寞,解决安全感荷尔蒙,我们建立关系是为解决具体问题、达到现实的目的,而现在的社交网络、尤其社群组织,更多是一种彼此认同或者个性相投,我们注重的是归属感、身份标签和自我认同,我们彼此之间更追求某种精神上的联系,而非物质、人脉层面的关系。

这些需求的改变,都有去中心化的趋势特征,不仅是关系扁平化、平等化、松散化和自由化,而且是我们不再需要中心,我们甚至不再关心对方是谁,可能只是一个ID一个账号或一个群体标签,我们每个人都以自我为中心,都以我认可的那部分价值为中心,除此之外都不再重要、也不再有中心了。

元:很精彩!你认为未来随着元宇宙,包括BlockCity这种DAO的发展,还将会给社交领域带来哪些改变?

徐:表面上是技术变革将创造和满足人们新的需求,实际上是用户需求在促进技术发展,因为技术本身无法决定用户的需求,只会因为有需求要被更好的满足、而让技术得到发展;

就BlockCity而言,不是去中心化会给社交带来变化,而是用户社交需求在变化、越来越需要去中心化;BlockCity也没有制造新的需求,只是将满足人们之前未被满足的需求,而社交去中心化的核心就是人与人的连接方式变了,关系性质变了,社交目的变了。

元:你相信BlockCity抓住了这种去中心化的社交趋势?

徐:还言之过早,但我们关注到了这种变化,而且会积极拥抱变化,同时不迷失方向,所谓方向,也就是那些不太会变化的东西,用户要获得价值、满足需求,这是永远不会变的,他不可能无缘无故用你;

元:看得出你对社交领域确实很有研究,你认为社交的本质或者说社交产品的关键点在哪?

徐:社交的本质是找到同类,这话是张小龙说的;我觉得用户对社交的需求其实可简单粗暴地分为两类,无非是一、想做更好的自己,二,想过更好的生活,对吧,然后社交最大的痛点是破冰,关键就是怎么进入和开始的问题,低效的社交就很难让用户有动力和兴趣去参与;

其实对照这些点,BlockCity都有针对性的、而且较好地解决了用户需求,但BlockCity又不是为了社交而社交,社交只是结果,不是目的,去中心化的自治组织体验才是BlockCity的核心,而让用户感觉不到是在社交,才是最好的社交。

(九)51230只是序章

元:你对社交领域的洞察,应该和之前做51230分不开吧,这段创业经历可以说说吗?

徐:还是免了吧,主要怕说来话长,「凡是过往,皆为序章」,BlockCity算是51230的延续,没有51230,也就不会有BlockCity

元:你是说两个项目有什么特别的关联吗?

徐:BlockCity最初的灵感就是从区块开始,而区块功能的创意和设计都完全是源自51230;

然后我现在的技术合伙人,也是51230的CTO,当年就是我们两个人从零开始把51230做起来的

元:51230做了多长时间?这个域名很有意思,谐音是我要爱上你,很符合婚恋交友的定位,所以你提过一次我就记住了

徐:前后做了快十一年吧,2011年11月11日上线,今年9月23停止运营,和BlockCity内测上线是同一天

元:不会吧?十一年,我的天哪

徐:怕「说来话长」,可不是敷衍你

元:哈哈,真是有些意外,请原谅我没做好功课,BlockCity我倒是反复体验过了,可惜没用过51230,超过十年的互联网产品算很长寿了

徐:人生短暂啊,如白驹过隙

元:呃别怪我八卦,为什么不等到11月11日下线,整整11年,不是更圆满、更有纪念意义吗?

徐:可能不圆满也是一种圆满吧,你说这个我真想过,但BlockCity是早就确定好要在9月23内测的,就干脆同一天让51230划上句号吧

元:放下过去,同时面向未来,你说9月23,这个日子是有什么特殊含义吗?

徐:确实是特意选的,9月23日是秋分,每年这一天是太阳的直射点正对赤道,南北半球都是昼夜平分,也就是世界各地的白天黑夜时间都一样长,当然每年也只有秋分这一天是这样,我觉得这一点很有意义,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一种公平,中立,与BlockCity崇尚的去中心化理念很相符

元:原来有这么多讲究;我还是好奇,你会坚持做一件事情长达11年,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徐:也没什么特别的感觉,就这样走过来了,我相信BlockCity会要做更长的时间

元:做51230不赚钱吗?不然为什么要停止运营?

徐:51230前五六年都是烧钱,没怎么赚钱,后来就一直有盈利,虽然不多;之所以决定下线,是我没有能力在这件事情上做得更好了

元:真要放弃它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吧,毕竟花了11年的心血,何况还能挣钱,和BlockCity同时做也可以啊

徐:人总要向前看,我不喜欢同时做两件事情,现在BlockCity是我的全部,也是唯一,只做一件事情你会轻松很多

元:感觉你还是对51230这次创业的结果不太满意,花了11年,是什么原因没有达到你想要的成功?

徐:我们花了太多时间,在那些无论花多少时间都无法改进的事情上。

元:婚恋交友市场应该说也很大啊,不过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后,确实没有发现做得很好的公司,你认为是什么原因?

徐:小草是长不成大树的,我决定做51230的时候,是以为中国的婚恋交友市场能长出大树来,后来证明我这个判断是错的;以婚恋交友为主的社交平台本质上都只是小草,你做到再好再大,也没法和微信微博、京东淘宝、美团抖音的体量相比,但我以前没这么想过,还是当局者迷吧

元:从这次创业中,你总结到最宝贵的经验是什么,可以分享下吗?

徐:最重要的不是做成一件事,而是这件事有多大。

元:那如果是问有什么教训呢?

徐:51230做到某个程度之后,我再怎么努力,好像都找不到继续突破的方法,我曾经对此很困惑,甚至沮丧,总相信应该有办法,但我就是想不到,后来不记得在哪里看过一段话,突然就明白了,说是和别人下棋下到某个阶段,你会发现怎么下都不对、结果都总是会输,可能只有一个原因,而且很简单,就是你前面某一步下错了。

元:所以你才决定放下,重新开始新的棋局

徐:有时候坚持和固执就在一念之间,一个人可以有理想,但做事不能理想化,这算是我做51230近11年的教训吧

元:有句话说「使唐僧成为唐僧的,不是经书,而是那条取经的路」,你积累了很丰富的创业经验,这对你做BlockCity应该大有帮助

徐:真不一定,也可能反而要清空自己,使用旧地图,到不了新大陆

元:很有哲理,但你对社交领域有这么深的理解,对做BlockCity是很有价值的

徐:社交一直在变,以前做51230的时候,我总想着要比其他社交平台做得更好,其实这个思维是不对的,这是我用了很多年、好不容易才弄明白的

元:你的意思是?

徐:你应该多去思考未来的社交应该是怎么样,或者说未来十年、世界需要什么样的社交?而不是想着和过去的、现在的其他社交平台去比较、去竞争

元:这确实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思维,但有一个问题,你如何知道未来的社交会是什么样子?

徐:没办法知道,只能凭感觉,说得好听点,就是看你对用户需求的理解;或者也可以说,预测未来的最好方式,是创造未来

元:你觉得做好一个社交产品,最重要的是什么?

徐:用户真的需要你,这是最重要的,当然,任何产品也没法满足所有人

元:对BlockCity来说这一点应该OK了,其次呢?

徐:始终把用户放在第一位

(十)BlockCity的价值

元:现在我们抛开用户,从你创始人的角度看,BlockCity这个项目有什么价值?

徐:这是个好问题;元宇宙也好,DAO和社交也好,都只是BlockCity在产品与需求层面的价值,我个人认为BlockCity的价值还体现在其他维度;

第一个维度,一个好的互联网产品,应该倡导和鼓励个性、自由与平等,应该能让用户以最低成本、自由地展示个性,并确保这种个性能被更多人看见和尊重,BlockCity就想做这样的事情,可以说也做到了,我认为这是很大的价值;

你看现在的各类平台,我就不举例了,也是普遍情况,永远都只有极少数人能成为中心,要想广受关注,是有各种条件和门槛的,虽然也很公平,但客观上并不是每个平常人都有实现自我的机会;

第二个维度,我发现,一个互联网公司或产品的大量用户,是无数个本来分散、关系松散的个体,让他们自成组织且利益与共,能携手共创和分享价值,这样的模式似乎前所未有,这也是BlockCity的独特之处,虽然我还难以确定做到这一点的价值和意义有多大,但没有哪家公司哪个产品做到过;

第三个维度,你可以理解为BlockCity是另一种UGC模式,只不过用户贡献的内容超出了以往的范畴,很有可能会创造出比文字、图片、音视频更精彩、更有价值的东西来,也就是群体互动的真人游戏,而且是不可预测的无限游戏,这是我非常期待看到的价值,当然这种UGC要达到一定的量级才有意义;

元:这种UGC模式,我的理解是用户可以随时加入城市、参与这种真人游戏,也可以选择城市到处围观,就像看直播一样

徐:你说得很对,群体互动的结果是动态的、延续的、不可篡改和公共可见的,你可以自由进入或退出,但你的参与会改变这个游戏的进程和内容,甚至规则,而且每个城市或每个DAO都是不同的玩法,你只要参与就会有真实的价值回报,总之,这也就是元宇宙的另一种描述了

元:我刚才打断了你,好像价值维度你还没说完

徐:最后一个维度,也是最大的价值所在,就是我们DAO的开放平台,有可能创造出一个巨大的生态,远远超出我们前期这些地级城市DAO所呈现的概念;

比如说对于拥有大量客户或用户的企业及品牌方,他们可以来BlockCity免费创建一个DAO,并发动他的所有新老客户或用户入住城市,那这个DAO会成为企业与客户、品牌方与用户之间最好的业务联系桥梁、关系运营平台,同时也是用户与用户之间交流互动、建立人脉的专属社群,包括他们在这里可以获得企业与品牌方提供的各种福利;

这块我没法说得太细,你可以这样理解:每个企业从建网站、开微博到运营公众号服务号,从所谓公域流量到私域时代,真正能让企业实现需求、并让他的用户更加满意,最好的选择可能就是来BlockCity轻松创建一个、属于企业和用户共同组成的DAO;

元:明白你的意思,那每个大的企业包括品牌,都会拥有一个自己的城市,这个城市的居民就是他的新老客户或用户,当然还包括一些运营人员在里面,很有想象空间

徐:这种DAO的形式可以做到官网、微博、公众号做不到的很多事情,解决很多包括用户反馈、客户隐私、促销拉新甚至公关宣传、招聘、售后等实际问题

元:如果验证能走通,这个市场太大了

徐:关于DAO的开放平台,企业和品牌方的需求,还只是其中一个方向;

同样的逻辑,明星、名人可以来开设DAO,拉近和粉丝之间的距离;大V、UP主可以来开设DAO,更好地解决变现问题;大型企业、工厂、学校、小区等,可以开设DAO,实现内部交流和组织治理;现有的各种组织和社群也可以开设DAO,让成员互动更活跃、关系更融洽更稳定,当然我们提供了更多方式和工具,能让组织和社群运营更加便捷、对成员更有吸引力;

总之,按我们内部所说的,从志同「DAO」合,到面面俱「DAO」,先让所有志同道合的人都能在DAO上会合,因DAO而受益,也让每个人都可以创建和运营DAO,来创造价值、实现梦想,最终我们将让DAO无处不在、随处可见,各行各业包括企业、品牌、组织、社群等都将以DAO的形式来轻松运营;

这也就是一个大的元宇宙,同时也是Web3最直观的应用场景吧

元:听得我心潮澎湃啊,确实是很宏大的愿景,而且有实现的逻辑和路径

徐:我们在做一些规划,想用突破性的方式来加快实现这个愿景,比如说本来可能要十年,那能不能争取用五年做到

元:你说了这么多让人激动的价值维度,有没有想过衡量BlockCity的价值、最重要的是什么?

徐:用户参与度吧,这才是最重要的,就是用户真的需要你、离不开你、自愿频繁使用的程度;

但要想让用户深度参与,首先得让他能够加入进来、愿意加入进来,所以我们一切工作围绕的宗旨和目标,在内部就是两句话:人人都可加入,人人都想加入;

当然这是很高的目标,产品使用门槛要足够低,才能实现「人人都可加入」,用户体验做到足够好,才能实现「人人都想加入」;我们面对每一项具体工作,都得对照这两句话,如果有违背,就一定是错的,符合这两个宗旨,就可以做,而且要尽全力做好;

元:加入之后呢,关键是活跃度,怎么解决?

徐:这就要靠产品本身的各种功能和体验设计了,你测试过应该有体会,从目前的数据来看,活跃度不是问题,当然很多体验还要提升

元:我用了好几天,感觉是功能极简,容易上手,但又有很多个性化、人性化的细节,肯定不完美,但确实有创意,和其他产品是完全不一样的体验

徐:你也算种子用户,才会包容初级版本的各种不足,还请直言不讳、多提意见

元:我提两个问题吧,不能算意见,一,既然是去中心化,为什么还要有市长副市长的设定?二,被投票选举出来的市长副市长有可能并不称职,会影响其他居民的体验,你怎么看?

徐:谢谢,很好的问题;第一个,市长副市长只是一个功能性的设置,也是组织运行的现实需求,就是得由他们来承担一些职能,比如发起基金使用的申请、发布城市或组织动态、召集会议组织活动等,这些职能主要是服务型的,权力也是有限的,他并不能决定大家的权益归属或分配,某种意义上只是充当集体决策的执行者角色,而不是中心化的领导,更不会影响公平;

当然,如果当选者有一定的能力,可以发挥出促进城市发展、引领组织建设的更大价值,这对全体居民都是有利的,但前提仍然是需要得到大家的拥护和支持;也就是说,这种带有中心化的作用和好处,也完全是在去中心化的公开规则下产生的;

第二个问题,没有谁规定市长、副市长非得什么样的人才能当选,即使最终当选者的表现让人失望,那也是所有居民的选择或者说集体决策的结果,这种带有各种可能性甚至随机性的情况,恰恰是最接近于真实的体验,而且他的任期只有42天,在此期间,所有居民还能通过民意决策来制约当选者,以避免其对城市发展和组织生态产生负面的影响。

元:我也知道市长任期太长或太短了都不好,但为什么定了个42天?

徐:主要是相对合适吧,有六个星期,接近一个半月,然后有本科幻小说叫《银河系漫游指南》,里面就虚构了42这个神奇的数字,42代表生命、宇宙以及一切事物的终极答案,我们也希望42真有某种魔力,能给每个城市、每个市长带来好运

元:就像你特意选9月23日一样,对这些细节都很用心,你是处女座吗?

徐:是的

(十一)小公司本身就是伟大的目标

元:BlockCity的产品设计确实简单,但我知道要做到简单反而是更难的,是这样吧?

徐:简单是高级的复杂,用户体验越简单,隐藏在背后的设计越复杂,也越有难度,但这只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来说,我们并没有刻意追求简单,而是它本来就应该做成这个样子,简单才是合理的,才是对的

元:可有些功能只要呈现出来,客观上就会很复杂吧?

徐:如果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太复杂,一定是问题本身错了;同样的道理,如果一个功能呈现出来太复杂,一定是这个功能本身就有问题;

元:我没看过51230,设计也很简单吗?

徐:是的,只有四个页面样式,应该算是全世界最简单的婚恋交友和社交平台

元:难以想象,包括看到BlockCity我也觉得出乎意料,因为和我之前设想的元宇宙、DAO很不一样,我以为会相当复杂,你是怎么做到既有丰富、庞大的功能,用起来又感觉极简、没压力的?

徐:反复修改,不断优化,力求让功能存在于无形之中

元:越是把产品做到极简,从开发到运营需要的人都会相对越少,你认为这是一个优势吗?

徐:是巨大的优势,段永平说过,需要很多人,往往是不好的商业模式的一个特征

元:现在互联网巨头的员工都是数以万计,一定是人多也有人多的好处吧?你怎么看

徐:三五个人做不好的项目,三、五十人同样做不好。如果一件事情本身就是错的,跟多少人做都没关系,而如果这件事情是对的,就理应无需很多人。当然这都是极端的看法。

小公司不是起步,小公司本身就是伟大的目标,这是我个人的理念,大公司可能有大公司的做法吧。

元:但要把公司规模一直控制在足够小,而又不能影响发展,是不是很有挑战?

徐:打造团队和做产品是一样的道理,要做到极简确实是很难的,因为反人性,人性就是想增加产品功能,不断招聘更多人,团队还有自我扩张的欲望,但无论你是主动还是被动追求规模,所带来的弊端通常都难以逆转,我们宁可慢一点,也要严格控制团队的规模,因为你多加一个人,远不止是成本的问题,而是有看不见的坏处;

张一鸣说过,「公司本身没有任何价值,它唯一的价值是作为一个高效的资源分配机制而存在。」这话很有道理,当然字节现在的人也太多了,让我难以想象。

元:你说宁可慢一点,让我想到你上一次创业做了11年,耐心对你来说应该不是问题。

徐:没耐心是理性不够的表现,你对未来越有信心,对现在就越有耐心。

元:你很善于学习,我想知道你有什么方法来发挥小公司的优势

徐:我们内部有三个共识,一,能用最简单的方式解决问题,就绝不要考虑第二简单的方式;二,能用去中心化的方式做,就绝不要考虑中心化的方式;三、解决任何问题都要学跳水运动员,动作越少越好;

元:很多创业公司在融资之后会迅速扩大规模,你不也想要加速市场扩张吗,会不会和你要把公司做小的目标相矛盾?

徐:保持和加快市场增长,不一定非得靠扩大企业规模,我个人会倾向于通过别的方式来达成目标;

我见证过不止一家可以说非常知名的、规模不小的互联网公司由盛转衰,他们也曾经是我梦寐以求的事业标杆,但它们最后没落的结局让我思考和明白,规模有看不见的弊端,而且人越多就会让事情变得越复杂,不符合我的经营理念和管理风格。

再说我也没有管理过太多人的经验,不如干脆把极致的人效比做为一个追求的目标,我知道这样做是正确的概率很高,而因此犯错的风险相对要低得多;不过这只适合我们和BlockCity,对别人未必有参考性。

元:对了,你们现在融资了吗?我一直没问过,你也没主动说

徐:还没有融资,可能会做一些准备吧,其实一个问题如果可以用钱解决,就不是一个真正的问题。

元:我看你们肯定是盈利的,但要加快发展,资本的力量还是必须的吧?

徐:很多人都这么说,但凡事皆有利弊,看你最想要的是什么,还是那句话,世间没有一样东西,你得到它不需要付出代价。

目前这个阶段,我可能更希望做自己完全能掌控的事情,只对用户负责就好了,而且我觉得一直保持简单,比其他很多事情都重要。

元:我也认同你的理念,但回到团队的问题,维护、运营和推广一个大型的网络平台,客观上就需要不少人,有些大厂信奉的原则就是大力出奇迹,你是反过来,觉得人少好办事,虽然肯定有利的一面,但同时会不会也是一种自我局限?

徐:任何战略都有代价,任何模式皆有瓶颈,也可能是我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吧,以后根据发展需要,该加的人还是会慢慢加,但目前我们采取了一种模式,叫「扁平化运营」,什么意思呢?就是尽可能考虑把原本需要在同一时间、很多人分头做的事情,摊平了、分阶段、一件件集中团队力量来做;这个确实可行而且有效,也算是个创新吧

元:我知道「扁平化管理」这个概念,大体就是减少层级,你这个「扁平化运营」不太一样,能具体说明一下吗?

徐:「扁平化管理」并不能从根本上实现极致人效比,哪怕你是零层级,和我们一样,真是零层级,这还不够,得把运营都扁平化;常规思维可能说,一家网络公司同时需要设计策划、营销推广、行政招聘、技术研发、运维安防、财务法务、外联商务,等等,随便一算,各个部门各条战线都需要明确分工各负其责,自然就得需要很多人,对吧,那我能不能换个思维;

比如我整个团队就10个人,那项目最初其他事都还没有,大家就都投入精力到产品策划,一起集思广益,等策划完了,再全部围绕产品开发各尽所能,等产品完成得差不多,我们又集中精力进行测试优化,之后再为推广做各项准备工作,好,产品上线之后呢,全部人员再围绕市场推广进行协作,包括以后针对每一项工作都按这样的逻辑来操作,说白了,就是找出我们当下最重要的一件事,集中所有力量都来干这件事,把这件事干完、干好、干到位了,再找出下一件最重要的事,这样轮番去做;

本来摊开同时做是要很多人,但我们把所有工作扁平化、拆分开来、依次做,需要的人自然就少了,而且效率高,几乎没有执行力的损耗,团队战斗力也会越来越强,都不需要做文化建设了,因为大家时刻都拧成了一股绳,而不是一根根线;

当然你是技术专家,那你技术这块任何时候都是你的事,参与别的工作同时要兼顾技术;你是推广人员也是一样,推广不能停,但也许推广不是当下最重要的事,你就得把更主要的精力放在团队共同的任务目标上;

可能这个并不适用于其他创业公司,但我们就是这么干过来的,这个逻辑很简单,其实就是力求把所有的资源、都直接作用于马上就能产生效果的事情上

元:不拘一格,勇于创新!「扁平化运营」是你首创的一个名词吗?

徐:这个我不知道,只是觉得我们这种思维和做法,叫这个词比较合适,也相对好理解;

当然真要做到扁平化运营并不容易,我是在团队组建时就考虑了能力结构,都得是精兵强将,既有突出的专业能力、能独挡一面,个人能力又要相对全面,综合素质要高,而且还得有开放的心态,认同「君子不器」,你不是一个工具人,你本就可以做各种事情,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定义自己的能力和角色

元:听起来多少是有些理想化,我刚就想到,企业运营发展不是完全按你的规划部署来的,你是想分阶段各个击破,可要是很多事情集中来了,比如突发状况,那你这种扁平化运营如何应对紧急的事情?而且,你不可能说你的团队每个人都是万能的,一会变成技术,一会变成销售,今天能搞产品,明天又能做推广

徐:这是两个问题,先说后一个吧;

每个人能力都有相对最强的地方,如果当下这件事情、这项工作需要用到你最强的能力,那你就应该是冲在前面的领头人,其他人都是配合协助你,要么给你出谋划策,要么帮你执行落实,要么根据你的需求协调外部资源,每个人都总有能尽到力的方面,却不需要和领头人一样专业或擅长当下这件事,也就是说并不需要每个人真的都是万能的,事实上也不可能;

但很奇妙的是,在这种协作理念和模式下,每一个人都总是能在不同的工作上、为团队贡献出意想不到的价值;随便举两个例子,我们一个美工在参与某项推广计划的时候,想到了一个他在博物馆上班的同学,这个资源后来让我们的推广比预想的还成功;我们NFT头像的素材来源是财务人员提供的,她以前觉得好看就收藏了,而本来开发部门是打算自己画;

那前一个问题,是关于突发状况吧,也就是各种需要应急处理的情况,其实我们很少碰上,我有一种思维,这种思维不是我的发明,我忘了是从哪里学习的,就是简单的一段话,我觉得很有道理;意思是说创业者也好,企业经营管理者也好,要尽可能避免总是要处理紧急的事情,换句话说,如果你总有紧急的事、突发的事要处理、要应对,那这肯定不是一个好的现象、或不是良性的状态;最好的情况是,你永远不需要被动面对任何需要你紧急处理的事,甚至是连重大的、关键性决策都不要有,这个让人醍醐灌顶;

我们在创业过程中,有时会觉得当下我这个决策非常关键,甚至有可能决定成败,这是很不好的现象,说明你反脆弱的能力不够强,在经营策略上没有保留冗余和多种可行性的选项,什么意思呢?

如果你总是要做重大的、关键性的决策,甚至是对未来发展生死攸关的判断和选择,你做对了还好,万一做错了呢?你做对了十次一百次,但要是错了一次呢,这一次的后果如果非常严重的话,那你前面所有正确的决策和判断可能全都没意义了,每个人都不是神,你如何确保每一次重大决策都如有神助、事后证明都是对的呢?从概率上也不可能对吧,那你真正最需要做的,就是事前预防、避免总做重大决策,这个其实很好理解,关键是如何运用到实际中。

元:有本畅销书就叫《反脆弱》,你刚所说的就是一种反脆弱的思维,但这需要很高的经营智慧,包括悟性

徐:带有这种意识去思考和改进你所做的事,就会起作用、有效果,然后你发现每天要做的都是很平常的小事、不重大的决策、很轻松的选择,也就游刃有余、得心应手了,当然我们离这种境界还差得远;

其实巴菲特也说过,要投资那些傻子都能经营好的公司,就包含了这层意思吧。

(十二)胜可知,而不可为

元:快9个小时了,和你聊这么久,学到很多东西,你的思维确实不拘一格,我看到BlockCity的标题就叫「不拘一格的元宇宙城市」,应该是你定的吧?

徐:是的,「不拘一格」是我们的产品理念和团队文化,也是我个人的观念和性格,「不拘一格的元宇宙城市」这个Slogan是对BlockCity在产品设计和功能层面的高度概括;

我们所选的元宇宙发展路径,可能和全世界所有公司都不一样,是先用互联网技术、不上XR、DAO还不在链上,通过需求创新先获得用户,解决好持续可行的商业模式、和让产品自带营销传播功能,至于上链和沉浸式的问题回头再来解决是很简单的

元:我能理解,所以你们的元宇宙本身就是不拘一格的,「格」字还是一语双关,因为区块本身就是一个个格子嘛

徐:没错;每个格子也就是区块的哈希值都是唯一的,所在城市和位置都不一样,每个用户也是不同的,他们在城市组织中的各种活动、参与方式,都完全是不拘一格的;

就每个城市组织的定位和发展而言,也完全是由其居民决定,发展方向和风格路径等自然会千差万别、不拘一格,当然,「不拘一格」这四个字,也体现了我们崇尚创新、鼓励个性和尊重用户的产品观、价值观。

元:「不拘一格」是很符合你们产品的气质和模式的特色,那「DAO达未来」就是突出DAO这个产品定位了

徐:是的,也有双关的意思;BlockCity主要是围绕DAO来呈现和诠释我们所理解的元宇宙,而元宇宙是星辰大海,我们躬逢其盛,未来任重道远,但也相信终能到达吧

元:你对BlockCity的期望和未来目标是什么?

徐:BlockCity是一种全新的社交和生活方式,现在说出来可能有点高调,但未来十年会证明这一点;

同时我们要做实用元宇宙的先行者,虽然万里长征才走出第一步,但我们具备不断纵深拓展元宇宙的条件和优势,我相信它未来会像一个乌托邦,也可能是一场伟大的实验吧,你可以说我们有野心,或者想法有点疯狂,都没问题

元:乔布斯说过,只有疯狂到认为自己能改变世界的人,才能真正改变世界。经过今天的交流,我相信你肯定会为之奋斗

徐:是的,人生中值得为之奋斗的东西不多,但本来也不需要多。这好像是王兴的话

元:王兴还说过另一句话,我印象挺深:真的「极度渴望成功」的人其实并不多,符合后半句「愿付非凡代价」的就更少了。

徐:付出努力还是其次的,一种奇迹或者说一项非凡的事业要想获得成功,首先取决于个人自身的信念,那就是要相信这种奇迹。

元:无论生活还是创业,一个人的成就永远不会超过他的信念和志向的高度。你的梦想让人振奋,但你觉得自己有能力和条件实现吗?

徐:能力肯定是永远都不够的,还要不断学习提升,条件方面就更不用说了,我们的实力还远不及抱负,但张一鸣有句话说得好:「对事情的认知是最关键的,你对这件事情的理解,就是你在这件事情上的竞争力,因为理论上其他的生产要素都可以构建。」

元:将来无法实现或者失败了怎么办?有想过吗?

徐:《孙子兵法》里说,「胜可知,而不可为」,还是专注过程,释然结果吧。

「最基本的划分不是成功与失败,而是以伟大的成功和伟大的失败为一方,以渺小的成功和渺小的失败为另一方。」这是作家周国平说的,我很喜欢。

我也说过没什么所谓失败,我们做一件事情,不是因为最终结果,而是坚信现在做它是对的;我也不会因为某种结果,而否定正确的选择。

元:第一眼看到BlockCity引导页的蓝色星球,我就有种特别的感觉,怎么说呢,很明显地透露着你的理想主义吧

徐:拉比·塔方说,完善整个世界并不是你的责任,但你也不能无视这项使命。我们这个团队都算是理想主义者,物以类聚吧。

元:那这个蓝色星球也是你们特意设计的吗?

徐:是的,是我们的图形Logo,很多地方都要应用到它,因为我们的英文品牌Logo是细长形的,有时不便于应用,而这个星球造型就来源于英文Logo中的O字母,也是我无意中的灵感;

元:也有什么特殊含义吗?

徐:你知道,几乎所有的星球都是接近于圆形的球体,这是物理作用的结果,而这个极为罕见的椭圆形星球,正好体现了我们所推崇的「不拘一格」的文化,它是与众不同的、甚至特立独行的,同时又极简大气,寓意深远;

关键还不是无中生有、刻意设计,而是直接就来自于我们的英文Logo之中,形状和O字母的轮廓完全相同,所以将它作为BlockCity的视觉符号,是再合适不过了,平常开玩笑,我说这就是老天的安排

元:确实别具一格,也有未来感,带点元宇宙的意思

徐:我们内部也叫它鸭蛋,因为确实有点像鸭蛋,但我们要从一个小小的鸭蛋,发展壮大成为一颗未来的星球,这是BlockCity的使命,也是大家的梦想

元:哈哈,用来励志还真是挺好,其实从BlockCity这个名字,到英文Logo都很不错,也是你的主意吗?

徐:确实是的,这里也有个巧合,可以说一下;

BlockCity包括区块城市的取名基本没费周折,因为我很满意,想到的那一刻就知道不会更改了,然后我琢磨了Logo字体和颜色,结果弄出来后才发现和BlackBurry黑莓很相似,而我曾经是黑莓多年的粉丝,用过的黑莓手机怕有十几部,这也算是冥冥之中对曾经伟大公司的一种致敬吧。

元:知道你给我什么感觉吗?既会关注最小的细节,又有足够宏大的视野,而且精力旺盛,追求完美,善于学习,不拘一格,这都是我认为一个优秀创业者所具备的特征,也让我对BlockCity的未来充满了期待。

徐:你过奖了,今天真是辛苦你,陪我聊了这么长时间,我算是一吐为快了,但愿你不会感觉白来一趟。

元:不虚此行,不胜荣幸,最后还请你用一句话,来结束我们这次难忘的长谈。

徐:伸手摘星,即使徒劳无功,亦不致满手污泥。

(完 )

独家专访BlockCity区块城市徐志翔:DAO是未来元宇宙的核心相关推荐

  1. 万向区块链王允臻:区块链如何助力文旅产业元宇宙?

    本文为万向区块链执行总裁王允臻刊登在由元宇宙三十人论坛出品的<超创者>系列刊物第二期:桥梁--<桥梁:元宇宙-时代级的更新>中的文章. "元宇宙"一词最早见 ...

  2. 元宇宙的运行之“DAO”:在元宇宙中创作、分享,付出的劳动如何获得回报?...

    原标题:<元宇宙的运行之"DAO"> 摘要 道立于一,造化万物.元宇宙主题大热,市场的分歧在于如果元宇宙仅是AR.VR+多维感知的升级,如何实现巨头转型的愿景?我们在元 ...

  3. 6个步骤,建立一个哥特之国Gothland莱比锡哥特节Wave-Gotik-Treffen哥特The Network State中文翻译网络国家+web3.0社区+DAO社区+NFT元宇宙+个人主权

    6个步骤,建立一个网络哥特之国Gothland# 2.0 从今以后,别再过你应该过的人生,去过你想过的人生吧!--梭罗 建立一个新型网络哥特之国的6个步骤: 1. 建立了一个哥特社群. 2. 创建一个 ...

  4. 零识区块链对话:Web3.0与元宇宙的关系?

    日前,区块链服务网络(BSN)携手零识区块链举办的<Web3.0与元宇宙的关系>线上主题活动圆满落幕.域乎科技CEO 曹胜虎(特邀主持人).红枣科技COO 马强.边界智能创始人 曹恒.Ne ...

  5. 独家专访京东区块链技术专家刘春伟:大厂BaaS扎堆,京东如何走C位?

    区块链在中国究竟是否会有发展前景,又有多少空间将其应用落地,时至今日,这依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课题,我们也依然无法得到一个准确的定论.以BATJ为代表的科技企业,一直在不断得推进区块链技术落地. Baa ...

  6. 王慧文复出进军人工智能,王兴投资BlockCity区块城市搞元宇宙

    近期,美国人工智能研究公司Open AI旗下的智能聊天工具ChatGPT风靡全球,惊动科技圈,也惊动了"退休"的王慧文. 王慧文的身上,有撇不去的美团标签.与王兴联手打造美团的十年 ...

  7. 黄仁勋专访:经济不景气又怎样?未来元宇宙将「全民免费」!

    作者丨David 来源丨新智元 [导读]面对凶猛矿难和难看的财报,英伟达掌门人黄仁勋依然对元宇宙未来信心满满:「可能你还没意识到,它已经免费了」. 英伟达最近发布的Q2财报很不好看. 财报显示,公司P ...

  8. 「NFT」区块链技术的发展,让元宇宙爆发了

    ​如果你才刚了解NFT,不知道它跟你究竟有何关系,那么这篇文章会给你一些答案:如果你从事传统消费品行业,那么看完这篇文章可能给你带来全新的销售增长玩法:如果你从事艺术品.古玩.潮玩--等行业,那么恭喜 ...

  9. 个人主权中文版pdf下载1.8 The Sovereign Individual+The Network State中文翻译网络国家+web3.0社区+DAO社区+NFT元宇宙+数字游民+移民润学

    <主权个人>(The Sovereign Individual) 作者:詹姆斯·戴尔·戴维森(James Dale Davidson)/ 威廉·里兹-莫格(William Rees-Mog ...

最新文章

  1. 使用钩子函数[4] - 钩子链和 CallNextHookEx 的返回值
  2. ubuntu10.04 安装virtualbox
  3. Python的常用模块
  4. 支付宝支付-提现到个人支付宝
  5. leetcode79. 单词搜索(回溯算法)
  6. gdb 调试命令的使用及总结
  7. 【离散数学】极小全功能集
  8. Python3日期时间的操作
  9. 《我们不一样》团队项目用户验收评审
  10. java createchannel_【原创】java NIO FileChannel 学习笔记 新建一个FileChannel
  11. 【算法笔记】B1058 选择题
  12. 完整的Flex多文件上传实例
  13. 对Javascript局部变量的理解
  14. 为什么 SQL 程序员也要懂 Python?
  15. 刷排名软件使用中需要用到的seo基础知识
  16. 分享Swing学习的一些经验
  17. AndroidStudio插件GsonFormat快速实现JavaBean
  18. Vue 将字符串保存成 TXT 文件保存到电脑
  19. c4d语言在哪个文件夹,c4d的插件目录是哪个文件夹(c4d插件怎么安装)
  20. 程序员自学编程的6种方法,高效学习

热门文章

  1. 计算机黑屏或死机怎么办,电脑黑屏,死机怎么办?
  2. 实例变量、静态变量、局部变量的生命周期
  3. 深度学习与自然语言处理第四次大作业
  4. python饮料购买_python - 饮料机,if elif与列表法
  5. 天池目标检测比赛入门
  6. @NotNull和@NotBlank的区别
  7. 创意建筑投影秀 ——走进少林寺的武侠世界!
  8. 牛客NC219641天使果冻
  9. ubuntu 软件源无法更新的问题
  10. 1975年的图灵奖获得者-Herbert Simon (与 Allen Newell联合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