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选题也许并非所有人都感兴趣,但希望能给你一些启发。这是一张整体的纵览图,大家可以先看一下。由于任务管理之前已经写过很多次了,这次就不提啦。下面详述。每日生活先从「每日生活」开始吧。我会每个月在笔记软件里新建一页笔记,如「2020.07」,用来记录这个月每一天的生活。每一天,起床,打开电脑后,我就会同步启动笔记软件,打开这页「每日生活」。主要记录三种东西:1)今天所做的事情。简单来说,就是按照时间轴记录下,自己这一天都做了什么。可以比较粗略,也可以很细致。像我就是以15分钟为一个「时间块」,简要记录下做了什么事情、用了多少个时间块。比如「写今天的推送 20」,就是花了20x15=5小时。2)工作的思考和复盘。单单记录「做了什么事」是意义不大的,重要的是,要把你在工作中的思考 —— 比如项目的进展、遇到的问题、产生的想法,一起记下来,才能让它发挥更大的作用。比如:写完推送发出来后,具体的数据和反馈怎么样,有哪些可以优化的地方;录课程的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有哪些东西是暂且不用的、可以攒起来以后用……这些,都是后面工作中,宝贵的参考材料。我会结合 KPT 复盘法,把它们记录在每一个具体事项的下面。3)当天的碎片信息。除了工作之外,每一天我可能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信息,产生各种各样的想法,这些,也很有必要及时记下来。我会把这些碎片信息大体上分成两类:小的,记录在「每日生活」里;大的,另起一页,整理到「INK-P」的「Inbox」里。举个例子:我产生一个想法,想写一个软件的使用心得,那我就会到 Inbox 里面另起一页,把它记下来,待我有空再去补充完善;但如果只是一句话,像「公众号又改版了」,这时另起一页就没什么意义了,我就把这句话直接记在「每日生活」里。这就是「每日生活」的主要内容。一个简单的示例:当然,这是一个最简单的模式,你也可以视自己的实际需要,加上一些内容。比如:

  • 每日习惯打卡
  • 每日阅读记录
  • 每日量化打分
  • ……

诸如此类。平日里,我在工作时,会随时开着笔记软件。当一项工作告一段落,切换到另一项工作的间隙时,我就把它记到「每日生活」里。一方面可以及时抓住工作中的所有想法,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我调整状态、切换思维。这样,一天天写下来,等到写满了一个月,我就在这页笔记的顶部加上一段「每月精华」,把这个月最重要的输入、产出和大事记下来,方便我以后翻阅时,第一时间了解这个月的概况。日积月累,这些满满的生活记录,就是你幸福感和充实感的来源。示例软件:Roam Research(付费,英文,仅电脑版)替代软件:Obsidian.md(免费,英文,仅电脑版)印象笔记(免费,中文,全平台)OneNote(免费,中文,全平台)Notion(免费,英文,全平台)知识管理知识管理方面,我用的依然是自己践行了很多年的「INK-P 管理法」 —— 在笔记软件里建立4个笔记本,分别叫 Inbox、Note、Knowledge 和 Project。1)Inbox:存放一切收集到的内容,以及现阶段我正在跟踪和关注的事物。前面讲过,我的生活管理是以「每日生活」为核心的。那么哪些内容要放进 Inbox 里呢?答案是:值得「专门另起一页」的内容。举个例子:我在写上一篇文章令我受益颇多的9个微习惯时,会想到:要不要写一篇文章,来讲讲我是如何记录生活的?那么它就值得我「另起一页」,因为我要在里面构思文章的思路、框架、脉络,简要写下文章的大纲和结构。基本上来说,有三种内容,我会把它们从「每日生活」中拎出来,写到 Inbox 里面:

  • 我关注的、需要跟踪的新闻大事件;
  • 比较重要的概念、理论、知识点;
  • 一切灵光一闪的灵感和想法。

第一种,最典型的就是今年的新冠疫情,以及美国的乔治·佛洛依德事件 —— 这两个事件我都单独做了两个页面,用来跟踪事件的后续发展和最新消息。为什么这样做呢?因为,我们每一天,都会被大量的新信息包围、淹没,如果不去主动筛选和跟踪你所关注的信息,那你就永远只能看到「媒介喂养给你的信息」。只有主动去跟踪和记录事件的发展,你才能从纷纭复杂的信息爆炸之中,抽丝剥茧地提炼出事件的逻辑线、时间线,理解它的前因后果,不容易受到舆论引导的摆布。第二种前面也讲过了:譬如我在工作的间隙读文章,读到一个新的知识点,有兴趣想把它弄清楚,那我就会在 Inbox 里新建一页。这样,每次当我打开 Inbox 时,我就能看到:有哪些知识点是我近段时间刚挖掘到的、感兴趣的,需要进一步去完善它。第三种就更简单了。举个例子:昨晚我跟团队小伙伴开了一个周会,那么,会议上讨论的内容 —— 比如这周的进展、成果、问题,就记在「每日生活」里,因为它们是当天工作的一部分。但是,周会上我突然冒出了一个想法,想让大家去实践一下 —— 然而它还只是一个点子,欠缺打磨,那我就会把它另起一页,写到 Inbox 里面,然后安排给团队,让他们去讨论、搜集资料,再汇总给我。我再把这些信息放入这页笔记里面,分析它的可行性和收益-成本比,再决定是否推进。简而言之:把信息从「每日生活」转移到 Inbox 中,主要的目的在于:能够把它拎出来,不会被时间流淹没,得以让我们去跟踪它和完善它。2)Note:存放已经完善好的信息,以备日后使用Note 的作用,就是我们的资源库。简而言之:一切我们已经处理完毕,不会再去「大动」的笔记,就从 Inbox 转移到 Note。举个例子:我读到一个知识点,就在 Inbox 里另起一页,以备完善。等到我查阅资料、理清逻辑,把这页笔记完善了,它也就不会再改动了。这时,我就把它从 Inbox 转移到 Note 里面。而当我以后写作、做产品时,需要用到相应的知识点,我就在笔记软件里直接搜索,就能找到这页笔记。基本上,一切知识卡片我都会放入 Note,它就是一个备用的资源库。3)Knowledge:存放按照主题组织起来的索引Knowledge 和 Note 的区别是什么呢?简单来说:Note 是内容,Knowledge 是主题。举个例子:我在 Knowledge 中有一个主题,叫做「美食」。譬如我读到一家南京小店的推荐,写得很好,那么我就会建一页知识卡片,把这家小店写进去,放入 Note。然后,再把这页知识卡片的链接,更新到「Knowledge - 美食」里面。再比如:我会在 Knowledge 里面存放所有的读书笔记。方法也是类似的:一句话的信息点,直接写下来;比较大的知识块,我就单独做一张知识卡片,放进 Note,再通过链接的形式,链接到这页读书笔记里面 —— 也就是相当于做了一个索引。整体来说,Knowledge 的内容,我又进一步划分出了三个类别:

  • 主题笔记:比如「美食」「意识」「睡眠」「健身」……等较为高层次的主题,可以让我不断丰富和补充。
  • 读书笔记:前面讲过,不赘述。
  • 行动笔记。也就是我在  中提到的。我会不断去试验一些新的软件、工具和方法,并把实践的感受和心得记下来,形成一页「行动笔记」。这样,当我想彻底了解某个方法时,只需打开这页行动笔记,就能够看到所有我的尝试和探索了。

4)Project:存放项目的必要信息什么是 Project?简单来说:Project 就是带有「产出」属性的主题。比如公司的事务、课程的优化、新产品的构思……这些东西,我就都放在 Project 里面。每一个项目我会单独建立一页「项目工作台」,划分为两大块:跟进和备忘。顾名思义:跟进,就是现阶段关于这个项目,我所有需要思考的事情,以及等待着我去做的事情。备忘,就是项目过去的数据和信息,它们也许是我暂时用不上的,但以后可能需要查到。当然,一个项目一定会有大量的文档资料,绝不是一页笔记能涵盖的。所以我会新建一个子笔记本「项目资料」,用来存放项目相关的各种各样的信息,再链接到这页「项目工作台」里面。同样,电脑里的文件,我也会按照项目分类存放好,再通过链接的方式链接进来。这样,任何时候打开这页工作台,我就能一目了然看到所有需要我关注的事物了。把 INK-P 汇总起来,就是下面这张图:示例软件:Roam Research(付费,英文,仅电脑版)替代软件:Obsidian.md(免费,英文,仅电脑版)印象笔记(免费,中文,全平台)OneNote(免费,中文,全平台)Notion(免费,英文,全平台)数据库接下来聊聊我的数据库。如文章开头的图片所示,数据库里面,一共存放4类内容。1)阅读清单。我的阅读清单主要使用 Notion 搭建。日常生活中,当我看到任何值得一读的文章、又没有空细读时,我就一键分享到 Notion 里面,等有空时再集中精读、做笔记。浏览器端有 Chrome 插件「Save to Notion」,手机端下一个 Notion APP,就可以通过分享菜单很方便地分享。只需要把阅读清单的页面设置为 Database 即可。Notion 的数据库其实就是一张大的表格,我建立了这些字段:

  • Name:文章的标题。
  • Address(URL格式):文章的链接。
  • Status(多选格式):文章的状态。我分成了「已读」和「重要」。读完的文章,标上已读;值得反复阅读的文章,标上「重要」。没有标的,就是还没有读过的文章。
  • Type(多选格式):文章的标签。方便我快速找到对应的内容,比如「美食」「投资」「商业」「编程」……这里着重提一下:很重要的一个标签是「研究」。我会把所有的论文、文献打上这个标签,这样,当我需要查阅文献时,筛选所有「研究」标签下的条目,就能一目了然。
  • Summary(文本格式):文章的摘要。方便我了解这篇文章的大致内容。

Notion 有一个视图功能,可以保存不同的筛选条件,很方便。比如:我在阅读清单里面建了一个「待读」视图,筛选条件就是「所有 Status 为空的文章」。那么,只要打开这个视图,我就能看到哪些是我还没有看过的。同样,我又建立了「重要」「研究」视图,方便我在不同的情景下切换 —— 这样就不需要经常手动更改筛选条件了。当我有整段时间时,我就打开阅读清单的「待读」视图,一篇篇文章读下去;读完一篇文章,如果觉得很好,就标上「重要」,否则就标「待读」;如果文章有引用和参考的价值,就标上「研究」,然后写一段简单的摘要,方便我纵览;从文章中获取到的知识点和想法,再回到前面知识管理里面,做成知识卡片,放入 Inbox、Note 里面。这就是一整个阅读流程。当然,重点还是在于,你要真的能抽出时间,去整理那些一直被你「囤积」着的文章。不然,再流畅的流程也是没用的。: )2)生活的乐趣这个数据库用来存放我读过的工具书、小说,看过的电影、纪录片,玩过的游戏,等等。以读书为例:每读完一本书,我除了在「知识管理」模块下做完笔记,也会到这里新增一个条目,记录下这本书的信息。包括:

  • 书名、作者。
  • 平台:实体书还是电子书,电子书的话在哪个平台。
  • 已读/在读:还没读完的,标上在读;已经读完的,标上已读。
  • 已推:是否已经推荐给大家。这样就不会重复推荐了。
  • 打分:1为非常差;2为不推荐;3为勉强合格;4为有亮点;5为非常优秀。
  • 评价:记录下自己的一些感受和想法。

同样,朋友推荐的书和电影,打算找时间看的,我也会把它添加到这里,然后新增一个排序:已读的在底部,未读的在顶部。这样,当我打开这页数据库,就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我所有的「库存」了。3)工具资源库这个数据库用来存放各种各样的软件和工具,具体比较简单,就不多说了。4)人际库这个数据库用来存放各种接触过、认识的人,主要是职业、地点、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值得一提的是,我会留一个「记录」的栏位。有些比较熟悉的朋友,我也会用来记录他们的「大事」。比如某作家朋友声称今年内要出一本新书,就可以记在这里,多鞭策鞭策他。(认真地)再比如某朋友跳槽了,从腾讯跳到阿里,也记一下,免得下次联络时犯傻……示例软件:Notion(免费,英文,全平台)替代软件:Airtable(免费,英文,全平台)Excel(不用解释了吧)石墨文档(免费,中文,全平台)腾讯文档(免费,中文,全平台)OmniOutliner(付费,英文,仅苹果)数字花园最后,简单聊聊「数字花园」。这是最近在国外兴起的一个概念,比较小众,不过还蛮有意思的。与其说是方法,不如说是一种理念。简而言之,它的含义是,建立一个笔记库(数字花园),把每一个想法、念头、信息,看作一颗种子,去悉心照料它们,嫁接它们,让它们长出新的枝条、结出果实,与别人分享。你会发现,它的理念其实跟我一直以来的方法还挺吻合的。也就是说:阅读高质量的内容,悉心筛选好的「种子」,避免自己的思维被垃圾信息污染。广泛播撒它们,不要错过每一个想法,让每一个想法都有一片可供成长的空间。悉心照顾种子,多为它们施肥、浇水,提供养料,不断丰富和完善每一个想法,让它更加充实。试着嫁接它们,在想法之间不断联想,把不同的念头和想法结合起来,看它们能否碰撞出新的火花。一旦开花结果,让它们成为花园里新的风景,来丰富你的大脑,不断更新你的思维模式。当你孕育出一些有趣的成果,不妨把它分享给别人,向别人传达你的启发,让集体智慧得以增长。也希望每个人,都能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数字花园」。1)这个生活管理系统可能比较庞大,文章也未必能讲清楚。觉得哪里不清晰、有疑问的朋友,欢迎在留言区留言喔。也欢迎大家分享你的生活管理小心得。: )2)可能有朋友会觉得:为什么要这么麻烦?生活简单一点不好吗?这就见仁见智啦。我是觉得,每一天的想法、思考和信息输入,如果不能把它们留下来,让它们慢慢生长,萌芽,开花结果,是一种浪费,也是一种遗憾。难得来世界走一遭,为什么不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充实、更加饱满呢?毕竟,生命如此短暂,不要错过美好。

作者:Lachel

来源:L先生说(ID:lxianshengmiao)

编辑:高卓

你可能还喜欢:

马上要去下载软件的同学是不是在看 

note同步不及时 one_你的生活一团糟,就是因为不懂得管理相关推荐

  1. note同步不及时 one_朱海舟回应锤子便签同步不及时:工程师已经解决

    集微网消息(文/数码控),有不少网友反映自己用的锤子便签没法及时同步数据,对此锤子科技产品经理朱海舟回应称工程师已经把该问题解决,用户只需更新APP即可. 至于部分安卓用户无法同步锤子便签数据的问题, ...

  2. note同步不及时 one_成功解决onenote 与windowsmobile无法正常同步问题

    1. 系统配置 a. PC端:系统为windows7,应用软件为onenote2010,同步软件为windows设备中心6.1.6965 b. 手机端:手机型号为索爱X1,PPC系统,windowsm ...

  3. note同步不及时 one_高速路失灵/A柱断裂…理想ONE的自动驾驶还能信吗?

    [太平洋汽车网 行业频道]"自动驾驶是理想汽车的命",理想汽车在不久前谈论未来的自动驾驶发展路线时如是说.如今,尴尬打脸的事情发生了. 9月22日,一位车主开着理想ONE在高速行驶 ...

  4. note同步不及时 one_一辆理想ONE又“跪了”?理想官方紧急发文回应

    汽车行业关注(autochat.com.cn)10月16日报道-- 10月15日,有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发布视频,从视频可以看到,一辆理想ONE在遭遇事故后,左前轮脱落在车外疑似断轴,从视频未能判定是断轴 ...

  5. 阿里某新员工感慨:入职阿里三个月生活一团糟,想辞职休息

    来自:百家号-职场坊间大小事 去科技大厂上班看似风光无限,实则处处充满着心酸史,近日在职场论坛,阿里某新员工发帖诉说自己在阿里三个月的经历:才入职阿里三个月,刚转正,试用期绩效3.5,最近心态有点不好 ...

  6. 阿里某新员工感慨:入职阿里三个月生活一团糟,天天想离职

    热文导读|  点击标题阅读 金九银十跳槽季如何进阶找到合适满意的工作? 京东员工试用期被优化,领导:你很好,是我不好,没办法留住你 Java性能优化的50个细节(珍藏版) 来自:职场坊间大小事 去科技 ...

  7. 大数据在发电厂的应用_首例违反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自动监测数据应用管理规定的违法企业被查处...

    近日,按照生态环境部要求,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对台州旺能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进行执法检查,发现虚假标记行为.该行为违反了<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自动监测数据应用管理规定>(生态环境部令第10号,以 ...

  8. 谈论Java原子变量和同步的效率 -- 颠覆你的生活

    我们认为,由于思维定式原子变量总是比同步运行的速度更快,我想是这样也已经,直到实现了ID在第一次测试过程生成器不具有在这样一个迷迷糊糊的东西. 测试代码: import java.util.Array ...

  9. note同步不及时 one_Win10上OneNote 2016同步老出问题?解决方法送上

    微软的OneNote是市面上最佳的笔记应用之一,最重要的是,它可以在几乎任何平台上使用,包括Win10平台(PC和手机).Android平台.iOS平台.Mac平台和Web平台,然而,由于其跨平台的设 ...

最新文章

  1. 字符串转64位int(strtol,_atoi64)
  2. oracle dump函数
  3. 5、MySQL事务隔离级别详解
  4. mysql查看已打开文件数_MySQL如何计算打开文件数_MySQL
  5. 查看git当前tag_常用的 Git 命令清单
  6. git 常用命令思维导图
  7. java读取与写入excel(.xls .xlsx)
  8. android 使用pdf文件大小,Android 加载PDF文件的使用
  9. DQL——数据查询语言
  10. 十大蓝牙耳机排行榜:2021年值得关注的十大蓝牙耳机排名
  11. Android Hook技术详解
  12. python网易公开课官网_[Python][爬虫]网易公开课下载器,支持多线程,可分别下载视频及字幕...
  13. 冯诺依曼计算机的弱点,冯。诺依曼型计算机的缺点及改进方法.doc
  14. 按摩器具抽查三成不合格 选购需注意哪些?
  15. LISnlogn写法
  16. api与密度转换公式_原油API度与比重换算表摄氏15
  17. autoquad源码分析1
  18. canvas中文文档参考
  19. 使用一个SQL查询出每门课程的成绩都大于80分的学生姓名
  20. Oracle 还原数据库

热门文章

  1. R语言数值向上近似函数(round, ceiling, floor, trunc, signif)实战
  2. 时间的玫瑰+但斌的投资思维
  3. html5 div 鼠标跟随,CSS实用:DIV+CSS打造跟随鼠标的层
  4. java判断自己活了多少天_用程序计算你活了多少天
  5. 程序编译是出现field has incomplete type问题的解决
  6. 人脸检测--FaceBoxes: A CPU Real-time Face Detector with High Accuracy
  7. 目标检测--DSOD: Learning Deeply Supervised Object Detectors from Scratch
  8. Python 基础 二
  9. git记住用户名和密码
  10. 浙大计算机科学基础题型,浙江大学87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含数据结构)考研复习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