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 阿司匹林

出品 | AI科技大本营(公众号ID:rgznai100)

在人工智能领域,中国目前到底处于怎样的地位?

在年初的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李彦宏曾公开表示:“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处于世界第二的水平,第一依然是美国。

这是中国人的看法,如果是美国人,他们又会如何评价?

作为 CMU 计算机科学学院机器学习系主任、教授,《机器学习》作者,Tom Mitchell 教授在最近几年的时间里多次来到中国,与中国的学者和企业家共同探讨 AI 的发展和前景。

在他的眼里,中国和美国是 AI 领域最活跃的两个国家,目前顶尖 AI 会议上的论文,来自中国的比例正在迅速增长,而且中国在 AI 商业化方面的表现尤其突出。

虽然中国进步迅速,但是外界对中国AI论文数量多、质量差的批评声音一直不绝,Tom Mitchell 却给出了不同的见解:

“我认为这不是质量问题,而是关注点不同。在美国可能会有各种不同的方法被发明出来,而中国非常擅长搭建真正有效的系统。世界很大,大家关注不同的事情其实是一件好事。AI 还有很多未解决的问题,我不想说哪种更好。在我看来,大家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对不同的目标有不同的动机,这才是健康的。”

以下是AI科技大本营对 Tom Mitchell 教授的专访,略有删减:

1、您的 Machine Learning 是 1997 年出版的,请问之前提到的最新书籍有什么进展?

Tom Mitchell:新书将是一本机器学习教材,目前的进度落后于我的预期,一方面我写的比较慢,一方面我是一个完美主义者。目前已经有部分章节已经发表在网站上,可以免费下载。今年秋天,我会开一门深度强化学习的课,因此我也写了几章关于这个主题的内容,将会在今年秋天放到网上。我目前还不能给出准确的完稿时间,但是至少还需要一年。

(下载地址:http://www.cs.cmu.edu/~tom/NewChapters.html)

2、从 1997 年到现在,机器学习领域最大的突破是什么?

Tom Mitchell:不需要怀疑,深度(神经)网络就是机器学习领域最大的突破。正因如此,我在新书中花了很大篇幅来介绍它。计算机视觉、语音、机器人、游戏等领域的诸多重大进展都是因为深度学习。

3、Michael Jordan 教授称他“讨厌把机器学习称为 AI”,您怎么看待这个观点?您会如何定义机器学习和AI?

Tom Mitchell:AI 研究的是如何构建具备智能的计算机,机器学习研究的是如何构建能够利用经验自动改进的计算机,这两个问题密切相关。如果你想打造智能计算机(AI),一个好的办法就是打造能够利用经验自动改进的计算机。机器学习是驱动 AI 的关键技术,我是这样看待两者之间的关系的。

4、去年以来,AI 领域有哪些最新的趋势?

Tom Mitchell:据我观察,有以下几大趋势:

技术趋势:深度学习和机器学习正在推进 AI 进入更多的新领域,比如我上面提到的,深度学习对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如今深度学习正在成为 NLP 领域的主宰,当然,最终能有多成功还有待观察,但是在我看来,这个趋势是非常鼓舞人心的。

社会趋势:在技术之外,AI 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社会的?很多新公司对 AI 的参与度越来越高,此外,越来越多的公民开始关注隐私问题。他们开始意识到,AI 将会影响他们的生活。未来将会是什么样子?以及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些改变?

5、AI 能够解决 Facebook 如今面临的各种问题吗?

Tom Mitchell:我觉得如今的 AI 只能解决 Facebook 面临的部分问题。比如, 有些人通过组织的方式来在 Facebook 上大规模散播特定的消息,而 AI 在识别这些有意图的组织方面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

AI 肯定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比如隐私问题,因为 AI,用户的数据变得越来越珍贵,这也间接鼓励(公司)搜集更多的数据,因此我不认为 AI 会是解决这个问题的答案。

6、您去年称 AI 不会再经历第三次衰退,为什么?

Tom Mitchell:我现在仍这么认为,而且这个观点更加强烈了。尽管 AI 和深度网络里掺杂了一些炒作的成分,技术进步却是实实在在的。而且深度网络已经对计算机视觉、无人驾驶汽车、语音识别等诸多领域造成了重大影响。为什么我们如今能够直接和手机对话?就是因为深度网络。

尽管现在有各种各样的炒作,但现实是,这些技术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就算大众最终选择对炒作说不,但是他们不会拒绝这些技术,因为这些技术是真实的,而不是炒作。

7、AI 领域都有哪些炒作?

Tom Mitchell:深度学习领域的炒作之一就是鼓吹深度学习会取代 AI 领域里所有的符号方法。目前,AI 是包括深度学习在内的各种不同方法的集合,但是有人认为 AI 最终只会剩下深度学习,这就是过度的炒作。

8、Yann LeCun 教授在 GMIC 2018 北京大会上特意提到了非监督学习(unsupervised Learning),您是怎样看待非监督学习的?

Tom Mitchell:我相信,当 Yann  LeCun 说非监督学习时,他的意思是机器自己监督自己。我认为它会变得越来越重要,Yann 在这一点上是对的。部分原因是我相信我们将拥有越来越多的持续不断运行的 AI 系统,比如物联网,这意味着冰箱、洗衣机、自动驾驶汽车等等都可能是全天 24 小运作的 AI 系统。

一旦你拥有了不间歇运转的系统,你就可以实现 Yann LeCun 所说的非监督学习。它可以自己收集数据,所有这些系统都可以从学习如何结束,如何对未来进行预测中获益。比如自动驾驶汽车,如果(车的)前面有行人,那么预判行人的下一步动作将会非常有帮助。

尽管 Yann 将其称为非监督学习,但是我认为这是比较特殊的一种非监督学习,因为汽车本身可以看到接下来的场景,因此可以用作训练信号,用来学习如何从当前的状态(t)进行进入到下一个状态(t+1)。

因为没有外界告诉这个系统这里是一个标签,从这点上来说,它可以看作是非监督的。但是实际上是汽车自己在收集标签,因此它实际上是自我监督。

9、目前的深度学习技术是否可以帮助我们实现全自动驾驶?

Tom Mitchell:我相信,在未来的 10 年内,自动驾驶汽车会大规模普及,但是我不确定我们是否能等到完全不需要司机的自动驾驶汽车。未来,我们会很多自动驾驶汽车,但是他们依然需要人类司机。虽然目前自动驾驶汽车在主要干道上行驶的非常好,但是在 dirt road 上的表现依然很差劲,而这种差距依然会持续一段时间。因此,我认为我们将看到类似滴滴的服务 80% 的里程可以实现无人驾驶,20% 依然需要人类司机。

9、怎样评价过去一年中国在 AI 领域的发展?

Tom Mitchell:在我看来,中国和美国是 AI 领域最活跃的两个国家。中国非常擅长采取行动,并将其商业化。中国的创业公司特别强劲。

10、美国的MIT、CMU、斯坦福、哈佛等高校一直是科技浪潮的引领者,中国的高校应该如何像美国高校学习?

Tom Mitchell:在我看来,中国的一些顶尖高校现在都非常棒。目前顶尖 AI 会议上的论文,来自中国的比例正在迅速增长。

11、有人说,中国的论文是以量取胜,但是质量不行,您怎么看?

Tom Mitchell:我认为这不是质量问题,而是关注点不同。比如,在计算机视觉领域,中国的研究成果和论文数量快速增长。比如一些基于 ImageNet 等标准数据集的测试中,中国公司的成绩排名非常靠前,因此中国是切切实实做了贡献的。在我看来,这是贡献的不同表现形式。在美国可能会有各种不同的方法被发明出来,而中国非常擅长搭建真正有效的系统,比如计算机视觉领域。

12、所以这不是论文质量的问题,而是中美的关注点不同?

Tom Mitchell:非常正确。世界很大,大家关注不同的事情其实是一件好事。AI 还有很多未解决的问题,我不想说哪种更好。在我看来,大家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对不同的目标有不同的动机,这才是健康的。实际上,在我看来,不管是美国还是中国,商业活力都非常强劲,我认为这非常赞。

我认为中美两国在发展 AI 经济方面都会做的很好,它会创造真正的财富,真正的收益。我认为商业驱动的 AI 是非常健康的,而且在中美都必将取得成功。

不过中美之间的最大不同在于,中国有很大的机会在用 AI 造福社会方面取得领先地位。

比如在医疗领域,每隔几年,我们就会面临一次全球性的流行疾病。这些新病毒具有非常强的传染性,我们应该怎么办?现在我们不知道,但是我们可以让 AI 发挥巨大的作用和影响力。比如我们可以构建这样一个系统,如果我去急诊室,然后发现自己感染了某种传染病,那么你就可能接到电话提醒,通知你昨天和我有过近距离的接触,而我染上了某种传染病,并告诉你这种疾病的症状,让你注意。如果我们建成了这种系统,那么等到下次全球性的传染病来临时,情况就会比以往好很多。

然而为什么我们迄今没有这套系统?因为没有商业驱动,没有人能够从中赚钱。因此,没有一家公司会愿意投入,而唯一的可能性就是政府的参与,说“我们不在乎是否有利润,这是一件对社会有益的好事,我们来做这件事吧。”

中国是最有可能的。中国有更多的数据,而且中国政府更容易推进某件事。如果政府决定要做这件事,那么需要做些什么呢?它需要设立数据标准,以便急诊室的数据和 GPS 数据相结合,来判断我们是否近距离接触过。因此,我们需要同一的数据标准,方便收集、整合数据,造福社会,尽管无利可图。

在我看来,中国的巨大机会在于,向世界展示如何使用社会规模的数据来造福社会。至于那些 AI 商业化的应用,我并不怎么担心,因为它们总是会发生的。只有有利益,就会有人去做。但是很多造福社会的事情常常无利可图,因此如果没有政府的介入和推动的话,这件事永远不可能发生。在这一点上,我认为中国有机会,当然也有责任在里面,来建立这个系统。如果中国能够做成这个系统,那么其他国家就很有可能跟进。

13、未来十年 AI 的趋势会是什么?

Tom Mitchell:我认为最大的改变会是对话系统。十年前,没人会跟计算机说话,现在却已经习以为常,但是现在人与计算机之间的对话非常呆板,并不自然。随着 NLP 技术的发展,我认为我们会看到前所未见的对话系统的来临。

在今天,人与计算机之间的对话基本上都是任务型的,比如查询天气、预定机票等等。但是我们没想过用这些对话教计算机我们希望它做的,我认为这会是未来十年里的重要变化之一。比如,我住在匹兹堡,那里经常下雪,我对我的手机说,如果晚上下雪的话,请提前三十分钟叫醒我,我的手机会说,它不明白我说的话的意思,请问我可以教他吗?然后我会告诉我的手机,想要知道今晚是否下雪,先打开天气应用,然后查看实时的天气情况,如果确定正在下雪,那么就打开闹钟应用,把定的闹钟时间往前调三十分钟即可。在教会它以后,我们就拥有了这样一个新功能。

我认为我们将看到对话系统的变革。每个手机用户都能够成为一个程序员,教会手机在出厂时并不具备的新功能,这样每个人都可以参与进来。这意味着,以前只有百分之一的人可以对计算机进行编程,因为他们学习过专门的计算机编程语言,但是现在让计算机学习人类的语言,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是(对话系统的)老师。

关注AI科技大本营微信公众号,获取AI领域更多前沿资讯和技术干货

中国AI论文普遍水?机器学习教父Tom Mitchell的回答是……相关推荐

  1. 斯坦福大学报告称中国AI论文引用率首超美国!但李国杰院士也发文灵魂拷问!...

    点击上方"视学算法",选择加"星标"或"置顶" 重磅干货,第一时间送达 来源|zhihu 报道|新智元   编辑|yaxin.su [导读] ...

  2. 每天2亿美元投入AI领域,1/10砸向自动驾驶,中国AI论文首超全欧洲 | 斯坦福全球AI年度报告...

    边策 十三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报道 | 公众号 QbitAI 全球AI遇冷了吗?不存在的.中国AI发展怎么样?论文总数更上一层楼. 这就是一年一度权威报告<斯坦福2019全球AI报告> ...

  3. 2023年中国AI论文影响力超越美国?

    点上方计算机视觉联盟获取更多干货 仅作学术分享,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侵权联系删除 转载于:机器之心 AI博士笔记系列推荐 周志华<机器学习>手推笔记正式开源!可打印版本附pdf下载链接 有 ...

  4. 2023年中国AI论文影响力超越美国?网友:长期看,数量不等于质量

    转载自:机器之心 有研究统计,中国在人工智能研究方面的影响力正在逼近美国. 2017 年,中国宣布计划到 2030 年成为 AI 领域的世界领导者.2019 年 3 月,艾伦人工智能研究所(AI2)S ...

  5. CMU机器学习学院院长Tom Mitchell:计算机模拟人脑才刚刚起步

    GMIC 2017 北京大会于4月27日在国家会议中心拉开帷幕.下午,卡内基美隆大学机器学习学院教授兼院长Tom Mitchell带来了<突破人类和机器的边界>主题演讲,探讨了智能从物理的 ...

  6. 斯坦福大学报告称中国AI论文引用率首超美国!但李国杰院士也发文灵魂拷问...

    来源:zhihu 中国霸榜AI期刊论文发表,论文引用量「首超」美国! 然而,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国杰却戳着国内AI研究的脊梁骨说「顶不了天.落不了地」. 近日,如何看待「李国杰院士发文称国内 AI 研究顶 ...

  7. 中国AI论文,爆了!

    搞AI,很容易进入一个误区,就是只钻研自己的代码是否精进,而没有注意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 实际上,一个专业的学术研究员或者AI研究员可能需要花费几百个小时来阅读论文,阅读论文可以帮助你深入原理,理解A ...

  8. 斯坦福大学报告:中国AI论文引用率首次超过美国

    来自环球时报的报道,据<日本经济新闻>8日称,在人工智能(AI)研究领域,中国正超越美国.中国关于AI的论文引用率在2020年首次超过美国.报道称,由于人工智能对国家的竞争力与安全有所影响 ...

  9. 专访机器学习祖师爷 Tom Mitchell:带着理性拥抱机器学习的热潮

    雷锋网 AI 科技评论按:上个月,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 GMIC 2018 在北京开幕.此次主题为「AI生万物,谐音爱生万物,科学技术要有人文的温度,机器有爱,真芯英雄」的大会上,全球人工智能领袖汇聚全 ...

最新文章

  1. python基本概念关系图_Python基本概念
  2. 初试BMap时出现BMap is not defined错误(HTML页面)
  3. Matlab 坐标轴比例一致导致图形变形
  4. 【LeetCode笔记】62. 不同路径(Java、动态规划)
  5. RocketMQ学习
  6. 典型大数据和数据库相关活动的图标
  7. 中柏平板电脑安linux,中柏平板电脑重装系统
  8. Mybatis学习笔记-一级缓存与二级缓存
  9. python小球弹跳_python实现小球弹跳效果
  10. vue中实现页面全屏和指定元素全屏
  11. 学计算机的写论文题目,经典本科计算机论文选题 本科计算机论文题目怎样取...
  12. 关于win10 64位安装 XP 32位注意事项
  13. CAD2014安装一整套流程
  14. android rgb接口,Android RGB颜色查询对照表
  15. Placing Medals on a Binary Tree
  16. TCP/IP协议十二:关于MAC地址和IP地址在传输过程中变与不变的问题
  17. Ubuntu2Go制作使用和资料说明(LinuxtoGo)
  18. 在广州如何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
  19. HTML5初学----基础代码案例汇总
  20. 服务器连无线路由器视频教程,远程服务器路由器设置教程视频

热门文章

  1. SpringBoot如何处理java内存溢出
  2. php 能打印一个没有实例化的类_你理解 PHP 中的静态方法吗?
  3. Servlet基础:接口、类、请求响应、配置、会话追踪、上下文、协作、异常
  4. 手机号码格式验证和 FASTDFS 工具类
  5. leetcode--1:(python)Two Sum
  6. javascript ES6 新特性之 扩展运算符 三个点 ...
  7. [ZJOI2018]历史
  8. C# 视频多人脸识别的实现
  9. java实现https请求
  10. Largest Rectangle in a Histo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