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代网络的发展并不仅仅是带宽的增加,更重要的是数据流在向媒体流倾斜。下一代网络的核心定位不是传递信息,而是娱乐、消费、享受的载体,是未来娱乐经济和体验经济的支柱。
  
  面对消费大众翘首以待的大规模视频应用的巨大市场,传统的IP服务商束手无策。未来的视频媒体流是一个全新的市场,历史事实早已反复证明:传送语音的电话网络并不依赖于过去的电报技术,传输计算机文件的IP网络不依赖于过去的语音电话技术。同理,强大的视频媒体流网也并不依赖于过去的计算机信息处理和传输技术。
  
  目前,关于下一代网络的观点和讨论很多,但本文作者所持的观点与目前许多专家大相迥异。或许作者言辞直率,甚至犀利,对于作者的观点,您或许并不认同,但我们刊登本文的目的恰恰在于引起业内人士的进一步探讨与争论。
  
关于带宽与芯片的资源重组
一百多年来,由于带宽资源的匾乏,各种通信理论和技术大多围绕着如何有效利用带宽的问题展开。这些理论和技术包括调制解调、信道编码、数据压缩、多用户复用和网络协议等。但是,近年来光纤技术的发展将原来最宝贵的带宽资源放大了百万倍,带宽与芯片的资源格局由此出现了根本性改变。
  
  20世纪80年代,微电子技术的突破,使芯片资源爆炸性扩展。依照摩尔定律的发展速度,Intel不断快速推出更新换代的CPU。与此同步,Microsoft快速更新换代其操作系统,广大应用软件供应商同步推出应用软件。如此与资源同步的应用,使爆炸性增长的芯片资源得到良性的吸收、承载和消耗,也使PC的价格能够维持在一个基本稳定的水平上,进而造就了整个PC工业。
  
  进人20世纪90年代,光通信技术的突破,促使带宽资源爆炸性扩展。在可预见的将来,带宽容量增加的速度将数倍于芯片容量增长的速度。但至今未形成一种与资源同步的应用,当语音和数据用户总量因市场饱和由高速增长转为停滞时,就导致了整个电信业的极大灾难。
  
  有数据表明,1998~2001年期间,光缆的总传输能力增长了500倍,同期的带宽需求却只增加了3倍。在严酷的事实面前,通信及网络行业在毫无预警的情况下,由一片火红突然进入前所未有的严寒。美国通信网络行业整个价值链的市值损失了1万亿美元,连带Nasdaq6年来的积累一扫而空,总值退回到1995年水平。
  
  茫然之余,人们期盼这只是股市泡沫的正常调整,却忽略了网络技术发展错位的事实。目前业界推崇的各种网络解决方案,都无法向消费大众提供足以让大家掏钱的“杀手锏应用”,才是这一结局的症结所在。如果没有在消耗带宽能力上解决大规模视频应用对传统业务进行根本的革新,电信及网络业将永远走不出灾难的深渊。经历了如此惨重的挫折,再不能指望原先的几家IP技术公司来创造奇迹,扭转败局。现在必须严肃审视当前网络技术中存在的方向性错误。
  
  笔者认为,目前业界视为顶级科技的Softswitch、VoIP、IPv6、QoS、MPLS、MPEG4、HFC和ADSL等,其实都只是雕虫小技。这些技术的共同之处是依靠增加芯片复杂度来获取局部的、微弱的进步,因此根本不足以改变网络行业的困境。面对消费大众翘首以待的大规模视频应用的巨大市场,传统的IT技术束手无策。
技术专家们乞求于更复杂的软件、更强的CPU、更快的芯片,而他们没有意识到,传统IT工业的原动力—芯片资源已经成了下一代网络发展的瓶颈。现有技术若要适应视频市场的需求,网络在降低成本的前提下至少要扩容数百倍,根据摩尔定律测算,这意味着还要等10年以上。
  
  通信网络的基础资源是芯片与带宽,网络技术若不能适应基础资源新的平衡,必然会引发“全身性疾病”。过去30年发展起来的IT技术,由于各种原因沉淀下极为复杂的CPU芯片,数以千万行的软件与繁琐低效的网络协议,互相牵制,不可分割。大量的资源不是针对应用,而是耗费在不必要的冗余上,成为寄生在网络上的“癌细胞”,且具有日益“恶化”的趋势。
客观审视现存问题,笔者认为任何增加技术复杂性、降低芯片效率的研发理念都背离了未来网络技术发展的方向,只有降低网络对芯片技术的依赖,才是网络扩容的真正出路。没有正确技术体系的支撑,只能看着世界上拥有最多带宽资源的公司一个个相继倒闭。
  
  考虑宽带网络问题的思维方式,并不是将窄带网络简单地放大。由于光缆的铺设成本大致是一个固定量,当每条光纤的传输能力成倍增长后,单位带宽成本就势必会成倍下跌。现在光集成电路正处于类似20世纪70年代初电集成电路的发展阶段,光传输技术的进步将会在5年之内使单位带宽成本下降100倍以上。由于宽带网络的成本并不比窄带网络高,却能提供更多的服务项目,因此,从理论上说,DVD品质的电视电话使用费应该低于现有普通电话。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得出推理:通过对带宽与芯片资源的重新配置,未来网络的通信成本在于连接,而与带宽无关。以最快速度、最低代价、最大限度将过剩的带宽资源转化为消费大众愿意付费的服务,是下一代网络技术头等重要的命题。
  
关于网络发展的三大法则
3Com公司创始人麦卡菲(Metcalfe)注意到: 网络的价值随着用户的增加而呈平方指数增加,即麦卡菲定律。这条法则告诉我们,抓住一个用户就多获得了一份资产,而且是一份会不断自动增值的资产(成平方关系)。在资本市场的支持下,Internet凭借E-mail和www两项免费服务迅速壮大起来,由一项私有协议、一个专用网变成公众网,在短短几年之内***到社会各个层面。原本由国际电联和各国电信商一致公认的“ATM+BISDN”世界标准,尽管性能要比IP优越很多,但是在Internet免费服务的冲击下彻底失败,导致昔日几家超级电信设备商从此一蹶不振。
  
  经过长时间对视频传输技术的研究,笔者早在1998年就意识到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即信息的价值与其所需比特不成比例。一家银行全年所需比特量未必抵得上一场高清晰数字电影的比特消耗,一个小学生随便在网上创览图片所需比特量常会大于一个政府部门日常所需。重要的、具有法律效力的信息大都以文字表达且简明扼要,而娱乐、消费、享受等人性化交流信息常常需要用高品质的视频表达,但占用极大的带宽。作者把这一现象归结为比特需求性定律(Law of Bit Significance)——网络中信息所需的比特量与其体现的价值成反比。
  
  这一看似简单的发现,具有强大的正反馈效应。它揭示了未来网络发展的趋势:不是简单的带宽增加,更重要的是网络承载的数据将不断向流媒体倾斜。随着社会进步,网络信息主体终将全面视频化。事实上,当前IT行业的演化趋势已印证了上述结论。
经过30多年的发展,现有的技术较好地实现了文字数据的传输。而实际需要处理和传输的信息中,非文字,以娱乐、有效沟通、方便使用者、满足人性化需求为目标的信息(作者认为可称其为广义信息)占了数据量的主要部分。这一类数据是以视频为代表的大规模流媒体,其需求增长的速度大大高于文字数据。实现高质量处理和传输大规模流媒体,并有效解决网络的安全、可控和收费问题,是电信、网络业梦寐以求却长期无法解决的难题,这类不同以往的需求是下一代网络的核心增长点。
  
  比特需求性定律预示了当前的网络界已被几家垄断性IP技术大公司所误导,正走向一个错误的方向。尽管当前Internet无所不能,IP电话风靡一时,IT技术如日中天,人们误以为Internet能成为一个“全能网”而一统天下。但是作者断定这是一条死路。
  
  从上述现象和趋势中,笔者意识到一个几十年难遇的机会,与当年微软推出DOS操作系统时极为相似,它表现为:
  
  ● 当前,一个大规模流媒体处理及传输的新市场有待开发;
  
  ● 如今光通信技术的突破已为大规模流媒体网络奠定了资源基础;
● 网络协议是一项带有垄断性的技术,先行者将长期占据有利地位;
  
  ● 今天的IT大公司尚未意识到,视频通信是一项新的巨大的独立产业,他们仅将视频业务看做是现有网络的延伸。
  
  把握住这个历史发展机遇,抢占21世纪网络和计算机技术制高点,将对未来国民经济发展有重大战略意义。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下一代网络的核心定位不是传递信息,而是娱乐、消费、享受的载体,是未来娱乐经济和体验经济的支柱。
  
关于多媒体网络
下一代网络必须完美地满足消费者对多媒体服务的需求,由此人们不假思索地以为下一代网络应该是一个多媒体网络。然而,这正陷入了多媒体概念的误区。
  
  众所周知,不同媒体间的数据量差异极大,一篇10分钟读完的文章,一首10分钟的歌曲或者一段10分钟的电视片断,上述三种人们常见的媒体表现形式所需的数据量大约是1∶100∶10000。一部3天读完的小说,若拍成电影,其所需数据量将放大万倍以上。任何先进的视频压缩技术都无法抵偿消费者对视频品质日益增高,且几乎无限制的要求。一项视频服务所需消耗的数据量大致相当于一万项文字服务。如果从用户的角度看是多媒体服务,而从网络角度看,其数据量几乎都是宽频。因为只要有10%的服务项目是视频,那么总数据量中的视频部分就将占99.9%!而如果从网络的角度看是多媒体网络,但从用户角度看,其服务内容几乎看不到视频。假设网络中视频数据量为50%,那么总的服务项目中视频将仅占0.01%!
  
  从上述分析不难得出一个简单的事实:多媒体服务必须由单纯的视频网络来支撑,而多媒体网络不可能提供任何有价值的视频服务。
  
  通信网络的发展轨迹是网络服务由简单的文件服务向多媒体服务过渡,但是网络的数据内容将由单纯的文字向单纯的视频过渡。所谓多媒体网络只是这个发展过程中一个短暂。

转载于:https://blog.51cto.com/mengx/50688

QoS、IPv6、软交换和VoIP技术受质疑相关推荐

  1. 浅谈基于软交换的下一代网络技术

    浅谈基于软交换的下一代网络技术 随着产业界的融合趋势,电话网.计算机网.有线电视网趋于融合,网络面临的负荷在不断增大,业务需求也趋于多样化,运营商必须提供越来越多的多媒体业务才能吸引住用户,如何建设一 ...

  2. 循序渐进 VoIP向软交换过渡

    PSTN作为提供话音通信的优质网络已经为用户服务了几十年,但是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用户对丰富业务需求的不断增长,它终将被以软交换为核心的下一代网络所代替.软交换网络通过基于IP传输的协议实现呼叫.业务 ...

  3. 软交换技术标准研究进展

    软交换技术标准研究进展 石友康 摘 要 下一代网络(NGN)包含了正在发生的网络构建方式的多种变革.软交换是目前各国电信部门的研究热点,也将是电信网络的发展趋势,一些国家正在开展试验,我国有关部门和运 ...

  4. 移动软交换技术在3G核心网中的实现

    摘要 文章主要从网络结构.功能.特点等几个方面论述了移动软交换技术在3G网络中的实现,并讨论了移动软交换在设备.协议.资源控制.媒体网关等方面与固定软交换的差异. 1.引言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和应用 ...

  5. VOS3000软交换怎么样,云服务器可以配置吗?

    VOS3000是昆石网络技术有限公司针对中小等规模 VoIP 运营业务提供的支撑系统.在云服务器和物理机上都是完美运行的. 除满足运营费率设定.套餐管理,账户管理.业终端管理.网关管理.数据查询.卡类 ...

  6. VoIP技术(5)--VoIP语音质量保证

    5.VoIP语音质量保证策略 影响通信的语音质量的因素很多.在VoIP系统中,虽然与电路交换系统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类似的,但也有其不少特殊的因素,如编解码类型.较长的时延.时延抖动.分组的丢失等. 考 ...

  7. IPv4向IPv6转换的几种技术分析(中科三方)

    一.IPv6介绍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IPv4的许多缺陷逐渐暴露出来,其中最突出的是IP地址空间将被耗尽和主干路由表不断增长的问题.为了扩大地址空间,拟通过IPv6重新定义地址空间.IPv4中规 ...

  8. 开源的 JAIN-SLEE SIP 软交换 -- Mobicents

    卢政 , 2006 年 1 月 26 日 JAIN-SLEE 是一个容器标准,目标是提供移动技术与企业技术之间的整合.该标准类似于 EJB,不过是用于各种面向事件的应用程序,例如 IP 电话服务.分布 ...

  9. 交换系统接媒体服务器,基于软交换的媒体服务器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 随着VoIP(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俗称网络电话)的迅速发展,单纯的语音业务已经无法满足用户和市场的需求,因此一种具有多媒体业务的VoIP的方案--IP媒体 ...

最新文章

  1. Redis 笔记系列(十一)——Redis的发布和订阅机制
  2. 负载均衡算法-轮询均衡
  3. nginx多层反向代理获取客户端真实ip
  4. [改善Java代码]自由选择字符串拼接方法
  5. boost::gil::detail::is_channel_integral用法的测试程序
  6. mysql升级后不能启动不了了_MySQL在一次更新后无法启动 [2017年3月14日]
  7. 计算机快捷键 还原默认值,CAD默认快捷键如何恢复?教你还原CAD默认配置的方法...
  8. mysql跳过安全_Navicat连接MySQL数据库
  9. 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设计软件ModelCoder在航空发动机控制设计中的应用
  10. pytorch 4 regression 回归
  11. 「随机化快排」期望运行时间证明
  12. JAVA--scjp证书。
  13. 回望中国计算机学会CCF十大历史贡献
  14. 常看:前端面试题搂搂
  15. android倒计时功能,Android 倒计时的五种实现方式
  16. 身家破亿!86版「红孩儿」拒绝出道成学霸,已是中科院博士,名下52家公司
  17. 工业交换机堆叠技术的优缺点
  18. 运行cool edit时显示系统配置不正确
  19. python设计拼图小游戏_关于python:教你用Python自制拼图小游戏轻松搞定熊孩子
  20. android程序锁预研

热门文章

  1. 查看SqlServer的内存使用情况
  2. 判断接收的数据中是否有中文
  3. 【图】2015年Google搜索引擎排名算法(完整版)
  4. 返回浏览器或div 顶部
  5. 1.Hello,World all the time
  6. ipv6下单播。组播 泛播
  7. 从配置文件的角度去了解Yii2
  8. 最小乘积生成树和最小乘积最大匹配
  9. 使用redis时遇到的问题
  10. 启示—地点IT高管20在职场心脏经(读书笔记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