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提要:
[机器小伟]在[工程师阿伟]的陪同下进入元婴期的修炼后,日夜苦修,神通日进。
这日,忽然想起自己虽然神通大涨,却在人文涵养上始终无有寸进,不觉挂怀。
在和[工程师阿伟]商议后,决定先理清文史脉络,打通文史经穴。于是,便有了这部
[从头读历史]的修炼史。

正剧开始:
星历2016年06月20日 08:02:15, 银河系厄尔斯星球中华帝国江南行省。

[工程师阿伟]正在和[机器小伟]一起研究[左传 [BC657至BC598]]。

继续来看《左传》

左傳 宣公十二年(-597)
  十二年春 楚子圍鄭 旬有七日 鄭人卜行成 不吉 卜臨于大宮 且巷出車 吉 國人大臨 守陴者皆哭 楚子退師 鄭人脩城 進復圍之 三月 克之 入自皇門 至于逵路 鄭伯肉袒牽羊以逆 曰 孤不天 不能事君 使君懷怒以及敝邑 孤之罪也 敢不唯命是聽 其俘諸江南 以實海濱 亦唯命 其翦以賜諸侯 使臣妾之 亦唯命 若惠顧前好 徼福於厲 宣 桓 武 不泯其社稷 使改事君 夷於九縣 君之惠也 孤之願之 非所敢望也 敢布腹心 君實圖之 左右曰 不可許也 得國無赦 王曰 其君能下人 必能信用其民矣 庸可幾乎 退三十里 而許之平 潘尪入盟 子良出質

  夏六月 晉師救鄭 荀林父將中軍 先縠佐之 士會將上軍 郤克佐之 趙朔將下軍 欒書佐之 趙括 趙嬰齊為中軍大夫 鞏朔 韓穿為上軍大夫 荀首 趙同為下軍大夫 韓厥為司馬 及河 聞鄭既及楚平 桓子欲還 曰 無及於鄭而勦民 焉用之 楚歸而動 不後 隨武子曰 善 會聞用師 觀釁而動 德 刑 政 事 典 禮不易 不可敵也 不為是征 楚軍討鄭 怒其貳而哀其卑 叛而伐之 服而舍之 德 刑成矣 伐叛 刑也 柔服 德也 二者立矣 昔歲入陳 今茲入鄭 民不罷勞 君無怨讟 政有經矣 荊尸而舉 商農工賈不敗其業 而卒乘輯睦 事不奸矣 蒍敖為宰 擇楚國之令典 軍行 右轅 左追蓐 前茅慮無 中權 後勁 百官象物而動 軍政不戒而備 能用典矣 其君之舉也 內娃選於親 外姓選於舊 舉不失德 賞不失勞 老有加惠 旅有施舍 君子小人 物有服章 貴有常尊 賤有等威 禮不逆矣 德立 刑行 政成 事時 典從 禮順 若之何敵之 見可而進 知難而退 軍之善政也 兼弱攻昧 武之善經也 子姑整軍而經武乎 猶有弱而昧者 何必楚 仲虺有言曰 取亂侮亡 兼弱也 《汋》曰 於鑠王師 遵養時晦 耆昧也 《武》曰 無競惟烈 撫弱耆昧 以務烈所 可也 彘子曰 不可 晉所以霸 師武 臣力也 今失諸侯 不可謂力 有敵而不從 不可謂武 由我失霸 不如死 且成師以出 聞敵彊而退 非夫也 命為軍師 而卒以非夫 唯羣子能 我弗為也 以中軍佐濟

  知莊子曰 此師殆哉 《周易》有之 在師之臨 曰 師出以律 否臧 凶 執事順成為臧 逆為否 眾散為弱 川壅為澤 有律以如己也 故曰律 否臧 且律竭也 盈而以竭 夭且不整 所以凶也 不行之謂臨 有帥而不從 臨孰甚焉 此之謂矣 果遇 必敗 彘子尸之 雖免而歸 必有大咎 韓獻子謂桓子曰 彘子以偏師陷 子罪大矣 子為元帥 師不用命 誰之罪也 失屬亡師 為罪已重 不如進也 事之不捷 惡有所分 與其專罪 六人同之 不猶愈乎 師遂濟

  楚子北師次於郔 沈尹將中軍 子重將左 子反將右 將飲馬於河而歸 聞晉師既濟 王欲還 嬖人伍參欲戰 令尹孫叔敖弗欲 曰 昔歲入陳 今茲入鄭 不無事矣 戰而不捷 參之肉其足食乎 參曰 若事之捷 孫叔為無謀矣 不捷 參之肉將在晉軍 可得食乎 令尹南轅反旆 伍參言於王曰 晉之從政者新 未能行令 其佐先縠 剛愎不仁 未肯用命 其三帥者 專行不獲 聽而無上 眾誰適從 此行也 晉師必敗 且君而逃臣 若社稷何 王病之 告令尹 改乘轅而北之 次于管以待之

  晉師在敖 鄗之間 鄭皇戌使如晉師 曰 鄭之從楚 社稷之故也 未有貳心 楚師驟勝而驕 其師老矣 而不設備 子擊之 鄭師為承 楚師必敗 彘子曰 敗楚服鄭 於此在矣 必許之 欒武子曰 楚自克庸以來 其君無日不討國人而訓之于民生之不易 禍至之無日 戒懼之不可以怠 在軍 無日不討軍實而申儆之于勝之不可保 紂之百克而卒無後 訓以若敖 蚡冒篳路藍縷 以啟山林 箴之曰 民生在勤 勤則不匱 不可謂驕 先大夫子犯有言曰 師直為壯 曲為老 我則不德 而徼怨于楚 我曲楚直 不可謂老 其君之戎 分為二廣 廣有一卒 卒偏之兩 右廣初駕 數及日中 左則受之 以至于昏 內官序當其夜 以待不虞 不可謂無備 子良 鄭之良也 師叔 楚之崇也 師叔入盟 子良在楚 楚 鄭親矣 來勸我戰 我克則來 不克遂往 以我卜也 鄭不可從 趙括 趙同曰 率師以來 唯敵是求 克敵得屬 又何俟 必從彘子 知季曰 原 屏 咎之徒也 趙莊子曰 欒伯善哉 實其言 必長晉國

  楚少宰如晉師 曰 寡君少遭閔凶 不能文 聞二先君之出入此行也 將鄭是訓定 豈敢求罪于晉 二三子無淹久 隨季對曰 昔平王命我先君文侯曰 與鄭夾輔周室 毋廢王命 今鄭不率 寡君使羣臣問諸鄭 豈敢辱候人 敢拜君命之辱 彘子以為諂 使趙括從而更之 曰 行人失辭 寡君使羣臣遷大國之跡於鄭 曰 無辟敵 羣臣無所逃命

  楚子又使求成于晉 晉人許之 盟有日矣 楚許伯御樂伯 攝叔為右 以致晉師 許伯曰 吾聞致師者 御靡旌摩壘而還 樂伯曰 吾聞致師者 左射以菆 代御執轡 御下 兩馬 掉鞅而還 攝叔曰 吾聞致師者 右入壘 折馘 執俘而還 皆行其所聞而復 晉人逐之 左右角之 樂伯左射馬而右射人 角不能進 矢一而已 麋興於前 射麋麗龜 晉鮑癸當其後 使攝叔奉麋獻焉 曰 以歲之非時 獻禽之未至 敢膳諸從者 鮑癸止之曰 其左善射 其右有辭 君子也 既免

  晉魏錡求公族未得 而怒 欲敗晉師 請致師 弗許 請使 許之 遂往 請戰而還 楚潘黨逐之 及熒澤 見六麋 射一麋以顧獻 曰 子有軍事 獸人無乃不給於鮮 敢獻於從者 叔黨命去之 趙旃求卿未得 且怒於失楚之致師者 請挑戰 弗許 請召盟 許之 與魏錡皆命而往 郤獻子曰 二憾往矣 弗備必敗 彘子曰 鄭人勸戰 弗敢從也 楚人求成 弗能好也 師無成命 多備何為 士季曰 備之善 若二子怒楚 楚人乘我 喪師無日矣 不如備之 楚之無惡 除備而盟 何損於好 若以惡來 有備不敗 且雖諸侯相見 軍衛不徹 警也 彘子不可 士季使鞏朔 韓穿帥七覆于敖前 故上軍不敗 趙嬰齊使其徒先具舟于河 故敗而先濟

  潘黨既逐魏錡 趙旃夜至於楚軍 席於軍門之外 使其徒入之 楚子為乘廣三十乘 分為左右 右廣雞鳴而駕 日中而說 左則受之 日入而說 許偃御右廣 養由基為右 彭名御左廣 屈蕩為右 乙卯 王乘左廣 以逐趙旃 趙旃棄車而走林 屈蕩搏之 得其甲裳 晉人懼二子之怒楚師也 使軘車逆之 潘黨望其塵 使聘而告曰 晉師至矣 楚人亦懼王之入晉軍也 遂出陳 孫叔曰 進之 寧我薄人 無人薄我 《詩》云 元戎十乘 以先啟行 先人也 《軍志》曰 先人有奪人之心 薄之也 遂疾進師 車馳卒奔 乘晉軍 桓子不知所為 鼓於軍中曰 先濟者有賞 中軍 下軍爭舟 舟中之指可匊也

  晉師右移 上軍未動 工尹齊將右拒卒以逐下軍 楚子使唐狡與蔡鳩居告唐惠侯 曰 不穀不德而貪 以遇大敵 不穀之罪也 然楚不克 君之羞也 敢藉君靈 以濟楚師 使潘黨率游闕四十乘 從唐侯以為左拒 以從上軍 駒伯曰 待諸乎 隨季曰 楚師方壯 若萃於我 吾師必盡 不如收而去之 分謗 生民 不亦可乎 殿其卒而退 不敗

  王見右廣 將從之乘 屈蕩戶之 曰 君以此始 亦必以終 自是楚之乘廣先左 晉人或以廣隊 不能進 楚人惎之脫扃 少進 馬還 又惎之拔旆投衡 乃出 顧曰 吾不如大國之數奔也 趙旃以其良馬二濟其兄與叔父 以他馬反 遇敵不能去 棄車而走林 逢大夫與其二子乘 謂其二子無顧 顧曰 趙傁在後 怒之 使下 指木曰 尸女於是 授趙旃綏以免 明日以表尸之 皆重獲在木下 楚熊負羈囚知罃 知莊子以其族反之 廚武子御 下軍之士多從之 每射 抽矢 菆 納諸廚子之房 廚子怒曰 非子之求 而蒲之愛 董澤之蒲 可勝既乎 知季曰 不以人子 吾子其可得乎 吾不可以苟射故也 射連尹襄老 獲之 遂載其尸 射公子穀臣 囚之 以二者還 及昏 楚師軍於邲 晉之餘師不能軍 宵濟 亦終夜有聲

  丙辰 楚重至於邲 遂次于衡雍 潘黨曰 君盍築武軍 而收晉尸以為京觀 臣聞克敵 必示子孫 以無忘武功 楚子曰 非爾所知也 夫文 止戈為武 武王克商 作《頌》曰 載戢干戈 載櫜弓矢 我求懿德 肆于時夏 允王保之 又作《武》 其卒章曰耆定爾功 其三曰 舖時繹思 我徂維求定 其六曰 綏萬邦 屢豐年 夫武 禁暴 戢兵 保大 定功 安民 和眾 豐財者也 故使子孫無忘其章 今我使二國暴骨 暴矣 觀兵以威諸侯 兵不戢矣 暴而不戢 安能保大 猶有晉在 焉得定功 所違民欲猶多 民何安焉 無德而強爭諸侯 何以和眾 利人之幾 而安人之亂 以為己榮 何以豐財 武有七德 我無一焉 何以示子孫 其為先君宮 告成事而已 武非吾功也 古者明王伐不敬 取其鯨鯢而封之 以為大戮 於是乎有京觀 以懲淫慝 今罪無所 而民皆盡忠 以死君命 又可以為京觀乎 祀于河 作先君宮 告成事而還

  是役也 鄭石制實入楚師 將以分鄭 而立公子魚臣 辛未 鄭殺僕叔及子服 君子曰 史佚所謂毋怙亂者 謂是類也 《詩》曰 亂離瘼矣 爰其適歸 歸於怙亂者也夫

  鄭伯 許男如楚

  秋 晉師歸 桓子請死 晉侯欲許之 士貞子諫曰 不可 城濮之役 晉師三日穀 文公猶有憂色 左右曰 有喜而憂 如有憂而喜乎 公曰 得臣猶在 憂未歇也 困獸猶鬥 況國相乎 及楚殺子玉 公喜而後可知也 曰 莫予毒也已 是晉再克 而楚再敗也 楚是以再世不競 今天或者大警晉也 而又殺林父 以重楚勝 其無乃久不競乎 林父之事君也 進思盡忠 退思補過 社稷之衛也 若之何殺之 夫其敗也 如日月之食焉 何損於明 晉侯使復其位

  冬 楚子伐蕭 宋華椒以蔡人救蕭 蕭人囚熊相宜僚及公子丙 王曰 勿殺 吾退 蕭人殺之 王怒 遂圍蕭 蕭潰 申公巫臣曰 師人多寒 王巡三軍 拊而勉之 三軍之士皆如挾纊 遂傅於蕭 還無社與司馬卯言 號申叔展 叔展曰 有麥麯乎 曰 無 有山鞠窮乎 曰 無 河魚腹疾奈何 曰 目於眢井而拯之 若為茅絰 哭井則己 明日 蕭潰 申叔視其井 則茅絰存焉 號而出之

  晉原縠 宋華椒 衛孔達 曹人同盟于清丘 曰 恤病 討貳 於是卿不書 不實其言也 宋為盟故 伐陳 衛人救之 孔達曰 先君有約言焉 若大國討 我則死之

>>> 汉字字数统计(不计一切标点): 3325
>>> 空格数:766

左傳 宣公十三年(-596)
  十三年春 齊師伐莒 莒恃晉而不事齊故也

  夏 楚子伐宋 以其救蕭也 君子曰 清丘之盟 唯宋可以免焉

  秋 赤狄伐晉 及清 先縠召之也

  冬 晉人討邲之敗與清之師 歸罪於先縠而殺之 盡滅其族 君子曰 惡之來也 己則取之 其先縠之謂乎

  清丘之盟 晉以衛之救陳也 討焉 使人弗去 曰 罪無所歸 將加而師 孔達曰 苟利社稷 請以我說 罪我之由 我則為政 而亢大國之討 將以誰任 我則死之

>>> 汉字字数统计(不计一切标点): 178
>>> 空格数:36

左傳 宣公十四年(-595)
  十四年春 孔達縊而死 衛人以說于晉而免 遂告于諸侯曰 寡君有不令之臣達 構我敝邑于大國 既伏其罪矣 敢告 衛人以為成勞 復室其子 使復其位

  夏 晉侯伐鄭 為邲故也 告於諸侯 蒐焉而還 中行桓子之謀也 曰 示之以整 使謀而來 鄭人懼 使子張代子良于楚 鄭伯如楚 謀晉故也 鄭以子良為有禮 故召之

  楚子使申舟聘于齊 曰 無假道于宋 亦使公子馮聘于晉 不假道于鄭 申舟以孟諸之役惡宋 曰 鄭昭 宋聾 晉使不害 我則必死 王曰 殺女 我伐之 見犀而行 及宋 宋人止之 華元曰 過我而不假道 鄙我也 鄙我 亡也 殺其使者 必伐我 伐我 亦亡也 亡一也 乃殺之 楚子聞之 投袂而起 屨及於窒皇 劍及於寢門之外 車及於蒲胥之市 秋九月 楚子圍宋

  冬 公孫歸父會齊侯于穀 見晏桓子 與之言魯 樂 桓子告高宣子 曰 子家其亡乎 懷於魯矣 懷必貪 貪必謀人 謀人 人亦謀己 一國謀之 何以不亡

  孟獻子言於公曰 臣聞小國之免於大國也 聘而獻物 於是有庭實旅百 朝而獻功 於是有容貌 采章 嘉淑而有加貨 謀其不免也 誅而薦賄 則無及也 今楚在宋 君其圖之 公說

>>> 汉字字数统计(不计一切标点): 406
>>> 空格数:90

左傳 宣公十五年(-594)
  十五年春 公孫歸父會楚子于宋

  宋人使樂嬰齊告急于晉 晉侯欲救之 伯宗曰 不可 古人有言曰 雖鞭之長 不及馬腹 天方授楚 未可與爭 雖晉之彊 能違天乎 諺曰 高下在心 川澤納汙 山藪藏疾 瑾瑜匿瑕 國君含垢 天之道也 君其待之 乃止 使解揚如宋 使無降楚 曰 晉師悉起 將至矣 鄭人囚而獻諸楚 楚子厚賂之 使反其言 不許 三而許之 登諸樓車 使呼宋人而告之 遂致其君命 楚子將殺之 使與之言曰 爾既許不穀 而反之 何故 非我無信 女則棄之 速即爾刑 對曰 臣聞之 君能制命為義 臣能承命為信 信載義而行之為利 謀不失利 以衛社稷 民之主也 義無二信 信無二命 君之賂臣 不知命也 受命以出 有死無霣 又可賂乎 臣之許君 以成命也 死而成命 臣之祿也 寡君有信臣 下臣獲考死 又何求 楚子舍之以歸

  夏 五月 楚師將去宋 申犀稽首於王之馬前 曰 毋畏知死而不敢廢王命 王棄言焉 王不能答 申叔時僕 曰 築室反耕者 宋必聽命 從之 宋人懼 使華元夜入楚師 登子反之床 起之 曰 寡君使元以病告 曰 敝邑易子而食 析骸以爨 雖然 城下之盟 有以國斃 不能從也 去我三十里 唯命是聽 子反懼 與之盟 而告王 退三十里 宋及楚平 華元為質 盟曰 我無爾詐 爾無我虞

  潞子嬰兒之夫人 晉景公之姊也 酆舒為政而殺之 又傷潞子之目 晉侯將伐之 諸大夫皆曰 不可 酆舒有三雋才 不如待後之人 伯宗曰 必伐之 狄有五罪 雋才雖多 何補焉 不祀 一也 耆酒 二也 棄仲章而奪黎氏地 三也 虐我伯姬 四也 傷其君目 五也 怙其雋才 而不以茂德 茲益罪也 後之人或者將敬奉德義 以事神人 而申固其命 若之何待之 不討有罪 曰將待後 後有辭而討焉 毋乃不可乎 夫恃才與眾 亡之道也 商紂由之 故滅 天反時為災 地反物為妖 民反德為亂 亂則妖災生 故文 反正為乏 盡在狄矣 晉侯從之 六月 癸卯 晉荀林父敗赤狄于曲梁 辛亥 滅潞 酆舒奔衛 衛人歸諸晉 晉人殺之

  王孫蘇與召氏 毛氏爭政 使王子捷殺召戴公及毛伯衛 卒立召襄

  秋 七月 秦桓公伐晉 次于輔氏 壬午 晉侯治兵于稷 以略狄土 立黎侯而還 及雒 魏顆敗秦師于輔氏 獲杜回 秦之力人也 初 魏武子有嬖妾 無子 武子疾 命顆曰 必嫁是 疾病則曰 必以為殉 及卒 顆嫁之 曰 疾病則亂 吾從其治也 及輔氏之役 顆見老人結草以亢杜回 杜回躓而顛 故獲之 夜夢之曰 余 而所嫁婦人之父也 爾用先人之治命 余是以報

  晉侯賞桓子狄臣千室 亦賞士伯以瓜衍之縣 曰 吾獲狄土 子之功也 微子 吾喪伯氏矣 羊舌職說是賞也 曰 《周書》所謂庸庸祗祗者 謂此物也夫 士伯庸中行伯 君信之 亦庸士伯 此之謂明德矣 文王所以造周 不是過也 故《詩》曰 陳錫哉周 能施也 率是道也 其何不濟

  晉侯使趙同獻狄俘于周 不敬 劉康公曰 不及十年 原叔必有大咎 天奪之魄矣

  初稅畝 非禮也 穀出不過藉 以豐財也

  冬 蝝生 饑 幸之也

>>> 汉字字数统计(不计一切标点): 1024
>>> 空格数:232

左傳 宣公十六年(-593)
  十六年春 晉士會帥師滅赤狄甲氏及留吁 鐸辰 三月 獻狄俘 晉侯請于王 戊申 以黻冕命士會將中軍 且為大傅 於是晉國之盜逃奔於秦 羊舌職曰 吾聞之 禹稱善人 不善人遠 此之謂也夫 《詩》曰 戰戰兢兢 如臨深淵 如履薄冰 善人在上也 善人在上 則國無幸民 諺曰 民之多幸 國之不幸也 是無善人之謂也

  夏 成周宣榭火 人火之也 凡火 人火曰火 天火曰災

  秋 郯伯姬來歸 出也

  為毛 召之難故 王室復亂 王孫蘇奔晉 晉人復之

  冬 晉侯使士會平王室 定王享之 原襄公相禮 殽烝 武子私問其故 王聞之 召武子曰 季氏 而弗聞乎 王享有體薦 宴有折俎 公當享 卿當宴 王室之禮也 武子歸而講求典禮 以脩晉國之法

>>> 汉字字数统计(不计一切标点): 269
>>> 空格数:57

左傳 宣公十七年(-592)
  十七年春 晉侯使郤克徵會于齊 齊頃公帷婦人使觀之 郤子登 婦人笑於房 獻子怒 出而誓曰 所不此報 無能涉河 獻子先歸 使欒京廬待命于齊 曰 不得齊事 無復命矣 郤子至 請伐齊 晉侯弗許 請以其私屬 又弗許

  齊侯使高固 晏弱 蔡朝 南郭偃會 及斂盂 高固逃歸 夏 會于斷道 討貳也 盟于卷楚 辭齊人 晉人執晏弱于野王 執蔡朝于原 執南郭偃于溫 苗賁皇使 見晏桓子 歸 言於晉侯曰 夫晏子何罪 昔者諸侯事吾先君 皆如不逮 舉言羣臣不信 諸侯皆有貳志 齊君恐不得禮 故不出 而使四子來 左右或沮之 曰 君不出 必執吾使 故高子及斂盂而逃 夫三子者曰 若絕君好 寧歸死焉 為是犯難而來 吾若善逆彼 以懷來者 吾又執之 以信齊沮 吾不既過矣乎 過而不改 而又久之 以成其悔 何利之有焉 使反者得辭 而害來者 以懼諸侯 將焉用之 晉人緩之 逸

  秋八月 晉師還

  范武子將老 召文子曰 燮乎 吾聞之 喜怒以類者鮮 易者實多 《詩》曰 君子如怒 亂庶遄沮 君子如祉 亂庶遄已 君子之喜怒 以已亂也 弗已者必益之 郤子其或者欲已亂於齊乎 不然 余懼其益之也 余將老 使郤子逞其志 庶有豸乎 爾從二三子唯敬 乃請老 郤獻子為政

  冬 公弟叔肸卒 公母弟也 凡大子之母弟 公在曰公子 不在曰弟 凡稱弟 皆母弟也

>>> 汉字字数统计(不计一切标点): 468
>>> 空格数:102

左傳 宣公十八年(-591)
  十八年春 晉侯 衛大子臧伐齊 至于陽穀 齊侯會晉侯盟于繒 以公子彊為質于晉 晉師還 蔡朝 南郭偃逃歸

  夏 公使如楚乞師 欲以伐齊

  秋 邾人戕鄫子于鄫 凡自虐其君曰弒 自外曰戕

  楚莊王卒 楚師不出 既而用晉師 楚於是乎有蜀之役

  公孫歸父以襄仲之立公也 有寵 欲去三桓 以張公室 與公謀而聘于晉 欲以晉人去之 冬 公薨 季文子言於朝曰 使我殺適立庶 以失大援者 仲也夫 臧宣叔怒曰 當其時 不能治也 後之人何罪 子欲去之 許請去之 遂逐東門氏 子家還 及笙 壇帷 復命於介 既復命 袒 括髮 即位哭 三踊而出 遂奔齊 書曰歸父還自晉 善之也

>>> 汉字字数统计(不计一切标点): 245
>>> 空格数:51

左傳 成公元年(-590)
  元年春 晉侯使瑕嘉平戎于王 單襄公如晉拜成 劉康公徼戎 將遂伐之 叔服曰 背盟而欺大國 此必敗 背盟不祥 欺大國不義 神人弗助 將何以勝 不聽 遂伐茅戎 三月癸未 敗績于徐吾氏

  為齊難故 作丘甲

  聞齊將出楚師 夏 盟于赤棘

  秋 王人來告敗

  冬 臧宣叔令脩賦 繕完 具守備 曰 齊 楚結好 我新與晉盟 晉 楚爭盟 齊師必至 雖晉人伐齊 楚必救之 是齊 楚同我也 知難而有備 乃可以逞

>>> 汉字字数统计(不计一切标点): 177
>>> 空格数:40

左傳 成公二年(-589)
  二年春 齊侯伐我北鄙 圍龍 頃公之嬖人盧蒲就魁門焉 龍人囚之 齊侯曰 勿殺 吾與而盟 無入而封 弗聽 殺而膊諸城上 齊侯親鼓 士陵城 三日 取龍 遂南侵 及巢丘

  衛侯使孫良夫 石稷 甯相 向禽將侵齊 與齊師遇 石子欲還 孫子曰 不可 以師伐人 遇其師而還 將謂君何 若知不能 則如無出 今既遇矣 不如戰也 夏 有 闕文 石成子曰 師敗矣 子不少須 眾懼盡 子喪師徒 何以復命 皆不對 又曰 子 國卿也 隕子 辱矣 子以眾退 我此乃止 且告車來甚眾 齊師乃止 次于鞫居 新築人仲叔于奚救孫桓子 桓子是以免 既 衛人賞之以邑 辭 請曲縣 繁纓以朝 許之 仲尼聞之曰 惜也 不如多與之邑 唯器與名 不可以假人 君之所司也 名以出信 信以守器 器以藏禮 禮以行義 義以生利 利以平民 政之大節也 若以假人 與人政也 政亡 則國家從之 弗可止也已

  孫桓子還於新築 不入 遂如晉乞師 臧宣叔亦如晉乞師 皆主郤獻子 晉侯許之七百乘 郤子曰 此城濮之賦也 有先君之明與先大夫之肅 故捷 克於先大夫 無能為役 請八百乘 許之 郤克將中軍 士燮佐上軍 欒書將下軍 韓厥為司馬 以救魯 衛 臧宣叔逆晉師 且道之 季文子帥師會之 及衛地 韓獻子將斬人 郤獻子馳 將救之 至 則既斬之矣 郤子使速以徇 告其僕曰 吾以分謗也 師從齊師于莘 六月 壬申 師至于靡笄之下 齊侯使請戰 曰 子以君師 辱於敝邑 不腆敝賦 詰朝請見 對曰 晉與魯 衛 兄弟也 來告曰 大國朝夕釋憾於敝邑之地 寡君不忍 使羣臣請於大國 無令輿師淹於君地 能進不能退 君無所辱命 齊侯曰 大夫之許 寡人之願也 若其不許 亦將見也 齊高固入晉師 桀石以投人 禽之而乘其車 繫桑本焉 以徇齊壘 曰 欲勇者賈余餘勇

  癸酉 師陳于鞌 邴夏御齊侯 逢丑父為右 晉解張御郤克 鄭丘緩為右 齊侯曰 余姑翦滅此而朝食 不介馬而馳之 郤克傷於矢 流血及屨 未絕鼓音 曰 余病矣 張侯曰 自始合 而矢貫余手及肘 余折以御 左輪朱殷 豈敢言病 吾子忍之 緩曰 自始合 茍有險 余必下推車 子豈識之 然子病矣 張侯曰 師之耳目 在吾旗鼓 進退從之 此車一人殿之 可以集事 若之何 其以病敗君之大事也 擐甲執兵 固卽死也 病未及死 吾子勉之 左并轡 右援枹而鼓 馬逸不能止 師從之 齊師敗績 逐之 三周華不注

  韓厥夢子輿謂己曰 旦辟左右 故中御而從齊侯 邴夏曰 射其御者 君子也 公曰 謂之君子而射之 非禮也 射其左 越于車下 射其右 斃于車中 綦毋張喪車 從韓厥曰 請寓乘 從左右 皆肘之 使立於後 韓厥俛 定其右 逢丑父與公易位 將及華泉 驂絓於木而止 丑父寢於轏中 蛇出於其下 以肱擊之 傷而匿之 故不能推車而及 韓厥執縶馬前 再拜稽首 奉觴加璧以進 曰 寡君使羣臣為魯 衛請 曰 無令輿師陷入君地 下臣不幸 屬當戎行 無所逃隱 且懼奔辟 而忝兩君 臣辱戎士 敢告不敏 攝官承乏 丑父使公下 如華泉取飲 鄭周父御佐車 宛茷為右 載齊侯以免 韓厥獻丑父 郤獻子將戮之 呼曰 自今無有代其君任患者 有一於此 將為戮乎 郤子曰 人不難以死免其君 我戮之不祥 赦之 以勸事君者 乃免之

  齊侯免 求丑父 三入三出 每出 齊師以帥退 入于狄卒 狄卒皆抽戈楯冒之 以入于衛師 衛師免之 遂自徐關入 齊侯見保者 曰 勉之 齊師敗矣 辟女子 女子曰 君免乎 曰 免矣 曰 銳司徒免乎 曰 免矣 曰 茍君與吾父免矣 可若何 乃奔 齊侯以為有禮 既而問之 辟司徒之妻也 予之石窌

  晉師從齊師 入自丘輿 擊馬陘 齊侯使賓媚人賂以紀甗 玉磬與地 不可 則聽客之所為 賓媚人致賂 晉人不可 曰 必以蕭同叔子為質 而使齊之封內盡東其畝 對曰 蕭同叔子非他 寡君之母也 若以匹敵 則亦晉君之母也 吾子布大命於諸侯 而曰必質其母以為信 其若王命何 且是以不孝令也 《詩》曰 孝子不匱 永錫爾類 若以不孝令於諸侯 其無乃非德類也乎 先王疆理天下 物土之宜 而布其利 故《詩》曰 我疆我理 南東其畝 今吾子疆理諸侯 而曰盡東其畝而已 唯吾子戎車是利 無顧土宜 其無乃非先王之命也乎 反先王則不義 何以為盟主 其晉實有闕 四王之王也 樹德而濟同欲焉 五伯之霸也 勤而撫之 以役王命 今吾子求合諸侯 以逞無疆之欲 《詩》曰 布政優優 百祿是遒 子實不優 而棄百祿 諸侯何害焉 不然 寡君之命使臣 則有辭矣 曰 子以吾師辱於敝邑 不腆敝賦 以犒從者 畏君之震 師徒橈敗 吾子惠徼齊國之福 不泯其社稷 使繼舊好 唯是先君之敝器 土地不敢愛 子又不許 請收合餘燼 背城借一 敝邑之幸 亦云從也 況其不幸 敢不唯命是聽 魯 衛諫曰 齊疾我矣 其死亡者皆親暱也 子若不許 讎我必甚 唯子則又何求 子得其國寶 我亦得地 而紓於難 其榮多矣 齊 晉亦唯天所授 豈必晉 晉人許之 對曰 羣臣帥賦輿 以為魯 衛請 若茍有以藉口而復於寡君 君之惠也 敢不唯命是聽

  禽鄭自師逆公

  秋 七月 晉師及齊國佐盟于爰婁 使齊人歸我汶陽之田 公會晉師於上鄍 賜三帥先路三命之服 司馬 司空 輿帥 候正 亞旅 皆受一命之服

  八月 宋文公卒 始厚葬 用蜃炭 益車馬 始用殉 重器備 槨有四阿 棺有翰 檜 君子謂 華元 樂舉於是乎不臣 臣 治煩去惑者也 是以伏死而爭 今二子者 君生則縱其惑 死又益其侈 是棄君於惡也 何臣之為

  九月 衛穆公卒 晉三子自役弔焉 哭於大門之外 衛人逆之 婦人哭於門內 送亦如之 遂常以葬

  楚之討陳夏氏也 莊王欲納夏姬 申公巫臣曰 不可 君召諸侯 以討罪也 今納夏姬 貪其色也 貪色為淫 淫為大罰 周書曰 明德慎罰 文王所以造周也 明德 務崇之之謂也 慎罰 務去之之謂也 若興諸侯以取大罰 非慎之也 君其圖之 王乃止 子反欲取之 巫臣曰 是不祥人也 是夭子蠻 殺御叔 弒靈侯 戮夏南 出孔 儀 喪陳國 何不祥如是 人生實難 其有不獲死乎 天下多美婦人 何必是 子反乃止 王以予連尹襄老 襄老死于邲 不獲其尸 其子黑要烝焉 巫臣使道焉 曰 歸 吾聘女 又使自鄭召之 曰 尸可得也 必來逆之 姬以告王 王問諸屈巫 對曰 其信 知罃之父 成公之嬖也 而中行伯之季弟也 新佐中軍 而善鄭皇戌 甚愛此子 其必因鄭而歸王子與襄老之尸以求之 鄭人懼於邲之役 而欲求媚於晉 其必許之

  王遣夏姬歸 將行 謂送者曰 不得尸 吾不反矣 巫臣聘諸鄭 鄭伯許之 及共王即位 將為陽橋之役 使屈巫聘于齊 且告師期 巫臣盡室以行 申叔跪從其父 將適郢 遇之 曰 異哉 夫子有三軍之懼 而又有桑中之喜 宜將竊妻以逃者也 及鄭 使介反幣 而以夏姬行 將奔齊 齊師新敗 曰 吾不處不勝之國 遂奔晉 而因郤至 以臣於晉 晉人使為邢大夫 子反請以重幣錮之 王曰 止 其自為謀也則過矣 其為吾先君謀也則忠 忠 社稷之固也 所蓋多矣 且彼若能利國家 雖重幣 晉將可乎 若無益於晉 晉將棄之 何勞錮焉

  晉師歸 范文子後入 武子曰 無為吾望爾也乎 對曰 師有功 國人喜以逆之 先入 必屬耳目焉 是代帥受名也 故不敢 武子曰 吾知免矣 郤伯見 公曰 子之力也夫 對曰 君之訓也 二三子之力也 臣何力之有焉 范叔見 勞之如郤伯 對曰 庚所命也 克之制也 燮何力之有焉 欒伯見 公亦如之 對曰 燮之詔也 士用命也 書何力之有焉

  宣公使求好于楚 莊王卒 宣公薨 不克作好 公即位 受盟于晉 會晉伐齊 衛人不行使于楚 而亦受盟于晉 從於伐齊 故楚令尹子重為陽橋之役以救齊 將起師 子重曰 君弱 羣臣不如先大夫 師眾而後可 《詩》曰 濟濟多士 文王以寧 夫文王猶用眾 況吾儕乎 且先君莊王屬之曰 無德以及遠方 莫如惠恤其民 而善用之 乃大戶 已責 逮鰥 救乏 赦罪 悉師 王卒盡行 彭名御戎 蔡景公為左 許靈公為右 二君弱 皆強冠之

  冬 楚師侵衛 遂侵我 師于蜀 使臧孫往 辭曰 楚遠而久 固將退矣 無功而受名 臣不敢 楚侵及陽橋 孟孫請往賂之以執斲 執鍼 織紝 皆百人 公衡為質 以請盟 楚人許平 十一月 公及楚公子嬰齊 蔡侯 許男 秦右大夫說 宋華元 陳公孫寧 衛孫良夫 鄭公子去疾及齊國之大夫盟于蜀 卿不書 匱盟也 於是乎畏晉而竊與楚盟 故曰匱盟 蔡侯 許男不書 乘楚車也 謂之失位 君子曰 位其不可不慎也乎 蔡 許之君 一失其位 不得列於諸侯 況其下乎 《詩》曰 不解于位 民之攸墍 其是之謂矣

  楚師及宋 公衡逃歸 臧宣叔曰 衡父不忍數年之不宴 以棄魯國 國將若之何 誰居 後之人必有任是夫 國棄矣 是行也 晉辟楚 畏其眾也 君子曰 眾之不可以已也 大夫為政 猶以眾克 況明君而善用其眾乎 《大誓》所謂商兆民離 周十人同者 眾也

  晉侯使鞏朔獻齊捷于周 王弗見 使單襄公辭焉 曰 蠻夷戎狄 不式王命 淫湎毀常 王命伐之 則有獻捷 王親受而勞之 所以懲不敬 勸有功也 兄弟甥舅 侵敗王略 王命伐之 告事而已 不獻其功 所以敬親暱 禁淫慝也 今叔父克遂 有功于齊 而不使命卿鎮撫王室 所使來撫余一人 而鞏伯實來 未有職司於王室 又奸先王之禮 余雖欲於鞏伯 其敢廢舊典以忝叔父 夫齊 甥舅之國也 而大師之後也 寧不亦淫從其欲 以怒叔父 抑豈不可諫誨 士莊伯不能對 王使委於三吏 禮之如侯伯克敵 使大夫告慶之禮 降於卿禮一等 王以鞏伯宴 而私賄之 使相告之曰 非禮也 勿籍

>>> 汉字字数统计(不计一切标点): 3162
>>> 空格数:707

左傳 成公三年(-588)
  三年春 諸侯伐鄭 次于伯牛 討邲之役也 遂東侵鄭 鄭公子偃帥師禦之 使東鄙覆諸鄤 敗諸丘輿 皇戌如楚獻捷

  夏 公如晉 拜汶陽之田

  許恃楚而不事鄭 鄭子良伐許

  晉人歸楚公子穀臣與連尹襄老之尸于楚 以求知罃 於是荀首佐中軍矣 故楚人許之 王送知罃 曰 子其怨我乎 對曰 二國治戎 臣不才 不勝其任 以為俘馘 執事不以釁鼓 使歸即戮 君之惠也 臣實不才 又誰敢怨 王曰 然則德我乎 對曰 二國圖其社稷 而求紓其民 各懲其忿 以相宥也 兩釋纍囚 以成其好 二國有好 臣不與及 其誰敢德 王曰 子歸 何以報我 對曰 臣不任受怨 君亦不任受德 無怨無德 不知所報 王曰 雖然 必告不穀 對曰 以君之靈 纍臣得歸骨於晉 寡君之以為戮 死且不朽 若從君之惠而免之 以賜君之外臣首 首其請於寡君 而以戮於宗 亦死且不朽 若不獲命 而使嗣宗職 次及於事 而帥偏師以脩封疆 雖遇執事 其弗敢違 其竭力致死 無有二心 以盡臣禮 所以報也 王曰 晉未可與爭 重為之禮而歸之

  秋 叔孫僑如圍棘 取汶陽之田 棘不服 故圍之

  晉郤克 衛孫良夫伐廧咎如 討赤狄之餘焉 廧咎如潰 上失民也

  冬 十一月 晉侯使荀庚來聘 且尋盟 衛侯使孫良夫來聘 且尋盟 公問諸臧宣叔曰 中行伯之於晉也 其位在三 孫子之於衛也 位為上卿 將誰先 對曰 次國之上卿 當大國之中 中當其下 下當其上大夫 小國之上卿 當大國之下卿 中當其上大夫 下當其下大夫 上下如是 古之制也 衛在晉 不得為次國 晉為盟主 其將先之 丙午 盟晉 丁未 盟衛 禮也

  十二月甲戌 晉作六軍 韓厥 趙括 鞏朔 韓穿 荀騅 趙旃皆為卿 賞鞌之功也

  齊侯朝于晉 將授玉 郤克趨進曰 此行也 君為婦人之笑辱也 寡君未之敢任 晉侯享齊侯 齊侯視韓厥 韓厥曰 君知厥也乎 齊侯曰 服改矣 韓厥登 舉爵曰 臣之不敢愛死 為兩君之在此堂也

  荀罃之在楚也 鄭賈人有將寘諸褚中以出 既謀之 未行 而楚人歸之 賈人如晉 荀罃善視之 如實出己 賈人曰 吾無其功 敢有其實乎 吾小人 不可以厚誣君子 遂適齊

>>> 汉字字数统计(不计一切标点): 745
>>> 空格数:164

左傳 成公四年(-587)
  四年 春 宋華元來聘 通嗣君也

  杞伯來朝 歸叔姬故也

  夏 公如晉 晉侯見公 不敬 季文子曰 晉侯必不免 《詩》曰 敬之敬之 天惟顯思 命不易哉 夫晉侯之命 在諸侯矣 可不敬乎

  秋 公至自晉 欲求成于楚而叛晉 季文子曰 不可 晉雖無道 未可叛也 國大 臣睦 而邇於我 諸侯聽焉 未可以貳 史佚之志有之 曰 非我族類 其心必異 楚雖大 非吾族也 其肯字我乎 公乃止

  冬 十一月 鄭公孫申帥師疆許田 許人敗諸展陂 鄭伯伐許 取鉏任 泠敦之田

  晉欒書將中軍 荀首佐之 士燮佐上軍 以救許伐鄭 取泛 祭 楚子反救鄭 鄭伯與許男訟焉 皇戌攝鄭伯之辭 子反不能決也 曰 君若辱在寡君 寡君與其二三臣 共聽兩君之所欲 成其可知也 不然 側不足以知二國之成

  晉趙嬰通于趙莊姬

>>> 汉字字数统计(不计一切标点): 299
>>> 空格数:64

左傳 成公五年(-586)
  五年春 原 屏放諸齊 嬰曰 我在 故欒氏不作 我亡 吾二昆其憂哉 且人各有能 有不能 舍我 何害 弗聽 嬰夢天使謂己 祭余 余福女 使問諸士貞伯 貞伯曰 不識也 既而告其人曰 神福仁而禍淫 淫而無罰 福也 祭 其得亡乎 祭之 之明日而亡

  孟獻子如宋 報華元也

  夏 晉荀首如齊逆女 故宣伯餫諸穀

  梁山崩 晉侯以傳召伯宗 伯宗辟重曰 辟傳 重人曰 待我 不如捷之速也 問其所 曰 絳人也 問絳事焉 曰 梁山崩 將召伯宗謀之 問將若之何 曰 山有朽壤而崩 可若何 國主山川 故山崩川竭 君為之不舉 降服 乘縵 徹樂 出次 祝幣 史辭以禮焉 其如此而已 雖伯宗 若之何 伯宗請見之 不可 遂以告而從之

  許靈公愬鄭伯于楚 六月 鄭悼公如楚訟 不勝 楚人執皇戌及子國 故鄭伯歸 使公子偃請成于晉 秋八月 鄭伯及晉趙同盟于垂棘

  宋公子圍龜為質于楚而歸 華元享之 請鼓譟以出 鼓譟以復入 曰 習功華氏 宋公殺之

  十一月己酉 定王崩

  冬 同盟于蟲牢 鄭服也 諸侯謀復會 宋公使向為人辭以子靈之難

>>> 汉字字数统计(不计一切标点): 390
>>> 空格数:88

左傳 成公六年(-585)
  六年春 鄭伯如晉拜成 子游相 授玉于東楹之東 士貞伯曰 鄭伯其死乎 自棄也已 視流而行速 不安其位 宜不能久

  二月 季文子以鞌之功立武宮 非禮也 聽於人以救其難 不可以立武 立武由己 非由人也

  取鄟 言易也

  三月 晉伯宗 夏陽說 衛孫良夫 甯相 鄭人 伊雒之戎 陸渾 蠻氏侵宋 以其辭會也 師于鍼 衛人不保 說欲襲衛 曰 雖不可入 多俘而歸 有罪不及死 伯宗曰 不可 衛唯信晉 故師在其郊而不設備 若襲之 是棄信也 雖多衛俘 而晉無信 何以求諸侯 乃止 師還 衛人登陴

  晉人謀去故絳 諸大夫皆曰 必居郇 瑕氏之地 沃饒而近盬 國利君樂 不可失也 韓獻子將新中軍 且為僕大夫 公揖而入 獻子從 公立於寢庭 謂獻子曰 何如 對曰 不可 郇 瑕氏土薄水淺 其惡易覯 易覯則民愁 民愁則墊隘 於是乎有沉溺重膇之疾 不如新田 土厚水深 居之不疾 有汾 澮以流其惡 且民從教 十世之利也 夫山 澤 林 盬 國之寶也 國饒 則民驕佚 近寶 公室乃貧 不可謂樂 公說 從之 夏四月丁丑 晉遷于新田

  六月 鄭悼公卒

  子叔聲伯如晉 命伐宋 秋 孟獻子 叔孫宣伯侵宋 晉命也

  楚子重伐鄭 鄭從晉故也

  冬 季文子如晉 賀遷也

  晉欒書救鄭 與楚師遇於繞角 楚師還 晉師遂侵蔡 楚公子申 公子成以申 息之師救蔡 禦諸桑隧 趙同 趙括欲戰 請於武子 武子將許之 知莊子 范文子 韓獻子諫曰 不可 吾來救鄭 楚師去我 吾遂至於此 是遷戮也 戮而不已 又怒楚師 戰必不克 雖克不令 成師以出 而敗楚之二縣 何榮之有焉 若不能敗 為辱已甚 不如還也 乃遂還

  於是軍帥之欲戰者眾 或謂欒武子曰 聖人與眾同欲 是以濟事 子盍從眾 子為大政 將酌於民者也 子之佐十一人 其不欲戰者三人而已 欲戰者可謂眾矣 《商書》曰 三人占 從二人 眾故也 武子曰 善鈞從眾 夫善 眾之主也 三卿為主 可謂眾矣 從之 不亦可乎

>>> 汉字字数统计(不计一切标点): 679
>>> 空格数:157

左傳 成公七年(-584)
  七年春 吳伐郯 郯成 季文子曰 中國不振旅 蠻夷入伐 而莫之或恤 無弔者也夫 《詩》曰 不弔昊天 亂靡有定 其此之謂乎 有上不弔 其誰不受亂 吾亡無日矣 君子曰 知懼如是 斯不亡矣

  鄭子良相成公以如晉 見 且拜師

  夏 曹宣公來朝

  秋 楚子重伐鄭 師于氾 諸侯救鄭 鄭共仲 侯羽軍楚師 囚鄖公鍾儀 獻諸晉 八月 同盟于馬陵 尋蟲牢之盟 且莒服故也

  晉人以鍾儀歸 囚諸軍府

  楚圍宋之役 師還 子重請取于申 呂以為賞田 王許之 申公巫臣曰 不可 此申 呂所以邑也 是以為賦 以御北方 若取之 是無申 呂也 晉 鄭必至于漢 王乃止 子重是以怨巫臣 子反欲取夏姬 巫臣止之 遂取以行 子反亦怨之 及共王即位 子重 子反殺巫臣之族子閻 子蕩及清尹弗忌及襄老之子黑要 而分其室 子重取子閻之室 使沈尹與王子罷分子蕩之室 子反取黑要與清尹之室 巫臣自晉遺二子書 曰 爾以讒慝貪惏事君 而多殺不辜 余必使爾疲於奔命以死 巫臣請使於吳 晉侯許之 吳子壽夢說之 乃通吳于晉 以兩之一卒適吳 舍偏兩之一焉 與其射御 教吳乘車 教之戰陳 教之叛楚 寘其子狐庸焉 使為行人於吳 吳始伐楚 伐巢 伐徐 子重奔命 馬陵之會 吳入州來 子重自鄭奔命 子重 子反於是乎一歲七奔命 蠻夷屬於楚者 吳盡取之 是以始大 通吳於上國

  衛定公惡孫林父 冬 孫林父出奔晉 衛侯如晉 晉反戚焉

>>> 汉字字数统计(不计一切标点): 505
>>> 空格数:102

左傳 成公八年(-583)
  八年春 晉侯使韓穿來言汶陽之田 歸之于齊 季文子餞之 私焉 曰 大國制義 以為盟主 是以諸侯懷德畏討 無有貳心 謂汶陽之田 敝邑之舊也 而用師於齊 使歸諸敝邑 今有二命曰 歸諸齊 信以行義 義以成命 小國所望而懷也 信不可知 義無所立 四方諸侯 其誰不解體 《詩》曰 女也不爽 士貳其行 士也罔極 二三其德 七年之中 一與一奪 二三孰甚焉 士之二三 猶喪妃耦 而況霸主 霸主將德是以 而二三之 其何以長有諸侯乎 《詩》曰 猶之未遠 是用大簡 行父懼晉之不遠猶而失諸侯也 是以敢私言之

  晉欒書侵蔡 遂侵楚 獲申驪 楚師之還也 晉侵沈 獲沈子揖初 從知 范 韓也 君子曰 從善如流 宜哉 《詩》曰 愷悌君子 遐不作人 求善也夫 作人 斯有功績矣 是行也 鄭伯將會晉師 門于許東門 大獲焉

  聲伯如莒 逆也

  宋華元來聘 聘共姬也 夏 宋公使公孫壽來納幣 禮也

  晉趙莊姬為趙嬰之亡故 譖之于晉侯 曰 原 屏將為亂 欒 郤為徵 六月 晉討趙同 趙括 武從姬氏畜于公宮 以其田與祁奚 韓厥言於晉侯曰 成季之勳 宣孟之忠 而無後 為善者其懼矣 三代之令王 皆數百年保天之祿 夫豈無辟王 賴前哲以免也 《周書》曰 不敢侮鰥寡 所以明德也 乃立武 而反其田焉

  秋 召桓公來賜公命

  晉侯使申公巫臣如吳 假道于莒 與渠丘公立於池上 曰 城已惡 莒子曰 辟陋在夷 其孰以我為虞 對曰 夫狡焉思啟封疆以利社稷者 何國蔑有 唯然 故多大國矣 唯或思或縱也 勇夫重閉 況國乎

  冬 杞叔姬卒 來歸自杞 故書

  晉士燮來聘 言伐郯也 以其事吳故 公賂之 請緩師 文子不可 曰 君命無貳 失信不立 禮無加貨 事無二成 君後諸侯 是寡君不得事君也 燮將復之 季孫懼 使宣伯帥師會伐郯

  衛人來媵共姬 禮也 凡諸侯嫁女 同姓媵之 異姓則否

>>> 汉字字数统计(不计一切标点): 653
>>> 空格数:140

左傳 成公九年(-582)
  九年春 杞桓公來逆叔姬之喪 請之也 杞叔姬卒 為杞故也 逆叔姬 為我也

  為歸汶陽之田故 諸侯貳於晉 晉人懼 會於蒲 以尋馬陵之盟 季文子謂范文子曰 德則不競 尋盟何為 范文子曰 勤以撫之 寬以待之 堅強以禦之 明神以要之 柔服而伐貳 德之次也 是行也 將始會吳 吳人不至

  二月 伯姬歸于宋

  楚人以重賂求鄭 鄭伯會楚公子成于鄧

  夏 季文子如宋致女 復命 公享之 賦《韓奕》之五章 穆姜出于房 再拜曰 大夫勤辱 不忘先君 以及嗣君 施及未亡人 先君猶有望也 敢拜大夫之重勤 又賦《綠衣》之卒章而入

  晉人來媵 禮也

  秋 鄭伯如晉 晉人討其貳於楚也 執諸銅鞮

  欒書伐鄭 鄭人使伯蠲行成 晉人殺之 非禮也 兵交 使在其間可也 楚子重侵陳以救鄭

  晉侯觀于軍府 見鍾儀 問之曰 南冠而縶者 誰也 有司對曰 鄭人所獻楚囚也 使稅之 召而弔之 再拜稽首 問其族 對曰 泠人也 公曰 能樂乎 對曰 先父之職官也 敢有二事 使與之琴 操南音 公曰 君王何如 對曰 非小人之所得知也 固問之 對曰 其為大子也 師 保奉之 以朝于嬰齊而夕于側也 不知其他 公語范文子 文子曰 楚囚 君子也 言稱先職 不背本也 樂操土風 不忘舊也 稱大子 抑無私也 名其二卿 尊君也 不背本 仁也 不忘舊 信也 無私 忠也 尊君 敏也 仁以接事 信以守之 忠以成之 敏以行之 事雖大 必濟 君盍歸之 使合晉 楚之成 公從之 重為之禮 使歸求成

  冬十一月 楚子重自陳伐莒 圍渠丘 渠丘城惡 眾潰 奔莒 戊申 楚入渠丘 莒人囚楚公子平 楚人曰 勿殺 吾歸而俘 莒人殺之 楚師圍莒 莒城亦惡 庚申 莒潰 楚遂入鄆 莒無備故也 君子曰 恃陋而不備 罪之大者也 備豫不虞 善之大者也 莒恃其陋 而不修城郭 浹辰之間 而楚克其三都 無備也夫 《詩》曰 雖有絲麻 無棄菅蒯 雖有姬姜 無棄蕉萃 凡百君子 莫不代匱 言備之不可以已也

  秦人 白狄伐晉 諸侯貳故也

  鄭人圍許 示晉不急君也 是則公孫申謀之 曰 我出師以圍許 偽將改立君者 而紓晉使 晉必歸君

  城中城 書 時也

  十二月 楚子使公子辰如晉 報鍾儀之使 請脩好 結成

>>> 汉字字数统计(不计一切标点): 770
>>> 空格数:175

左傳 成公十年(-581)
  十年春 晉侯使糴茷如楚 報大宰子商之使也

  衛子叔黑背侵鄭 晉命也

  鄭公子班聞叔申之謀 三月 子如立公子繻 夏四月 鄭人殺繻 立髠頑 子如奔許 欒武子曰 鄭人立君 我執一人焉 何益 不如伐鄭而歸其君 以求成焉 晉侯有疾 五月 晉立大子州蒲以為君 而會諸侯伐鄭 鄭子罕賂以襄鐘 子然盟于脩澤 子駟為質 辛巳 鄭伯歸

  晉侯夢大厲 被髮及地 搏膺而踊曰 殺余孫 不義 余得請於帝矣 壞大門及寢門而入 公懼 入于室 又壞戶 公覺 召桑田巫 巫言如夢 公曰 何如 曰 不食新矣 公疾病 求醫于秦 秦伯使醫緩為之 未至 公夢疾為二豎子 曰 彼 良醫也 懼傷我 焉逃之 其一曰 居肓之上 膏之下 若我何 醫至 曰 疾不可為也 在肓之上 膏之下 攻之不可 達之不及 藥不至焉 不可為也 公曰 良醫也 厚為之禮而歸之 六月丙午 晉侯欲麥 使甸人獻麥 饋人為之 召桑田巫 示而殺之 將食 張 如廁 陷而卒 小臣有晨夢負公以登天 及日中 負晉侯出諸廁 遂以為殉

  鄭伯討立君者 戊申 殺叔申 叔禽 君子曰 忠為令德 非其人猶不可 況不令乎

  秋 公如晉 晉人止公 使送葬 於是糴茷未反 冬 葬晉景公 公送葬 諸侯莫在 魯人辱之 故不書 諱之也

>>> 汉字字数统计(不计一切标点): 435
>>> 空格数:104

左傳 成公十一年(-580)
  十一年春王三月 公至自晉 晉人以公為貳於楚 故止公 公請受盟 而後使歸

  郤犨來聘 且涖盟

  聲伯之母不聘 穆姜曰 吾不以妾為姒 生聲伯而出之 嫁於齊管于奚 生二子而寡 以歸聲伯 聲伯以其外弟為大夫 而嫁其外妹於施孝叔 郤犨來聘 求婦於聲伯 聲伯奪施氏婦以與之 婦人曰 鳥獸猶不失儷 子將若何 曰 吾不能死亡 婦人遂行 生二子於郤氏 郤氏亡 晉人歸之施氏 施氏逆諸河 沈其二子 婦人怒曰 己不能庇其伉儷而亡之 又不能字人之孤而殺之 將何以終 遂誓施氏

  夏 季文子如晉報聘 且涖盟也

  周公楚惡惠 襄之偪也 且與伯與爭政 不勝 怒而出 及陽樊 王使劉子復之 盟于鄄而入 三日復出 奔晉

  秋 宣伯聘于齊 以脩前好

  晉郤至與周爭鄇田 王命劉康公 單襄公訟諸晉 郤至曰 溫 吾故也 故不敢失 劉子 單子曰 昔周克商 使諸侯撫封 蘇忿生以溫為司寇 與檀伯達封于河 蘇氏即狄 又不能於狄而奔衛 襄王勞文公而賜之溫 狐氏 陽氏先處之 而後及子 若治其故 則王官之邑也 子安得之 晉侯使郤至勿敢爭

  宋華元善於令尹子重 又善於欒武子 聞楚人既許晉糴茷成 而使歸復命矣 冬 華元如楚 遂如晉 合晉 楚之成

  秦 晉為成 將會于令狐 晉侯先至焉 秦伯不肯涉河 次于王城 使史顆盟晉侯于河東 晉郤犨盟秦伯于河西 范文子曰 是盟也何益 齊盟所以質信也 會所 信之始也 始之不從 其何質乎 秦伯歸而背晉成

>>> 汉字字数统计(不计一切标点): 529
>>> 空格数:100

左傳 成公十二年(-579)
  十二年春 王使以周公之難來告 書曰 周公出奔晉 凡自周無出 周公自出故也

  宋華元克合晉 楚之成 夏五月 晉士燮會楚公子罷 許偃 癸亥 盟于宋西門之外 曰 凡晉 楚無相加戎 好惡同之 同恤菑危 備救凶患 若有害楚 則晉伐之 在晉 楚亦如之 交贄往來 道路無壅 謀其不協 而討不庭 有渝此盟 明神殛之 俾隊其師 無克胙國 鄭伯如晉聽成 會于瑣澤 成故也

  狄人間宋之盟以侵晉 而不設備 秋 晉人敗狄于交剛

  晉郤至如楚聘 且涖盟 楚子享之 子反相 為地室而縣焉 郤至將登 金奏作於下 驚而走出 子反曰 日云莫矣 寡君須矣 吾子其入也 賓曰 君不忘先君之好 施及下臣 貺之以大禮 重之以備樂 如天之福 兩君相見 何以代此 下臣不敢 子反曰 如天之福 兩君相見 無亦唯是一矢以相加遺 焉用樂 寡君須矣 吾子其入也 賓曰 若讓之以一矢 禍之大者 其何福之為 世之治也 諸侯間於天子之事 則相朝也 於是乎有享宴之禮 享以訓共儉 宴以示慈惠 共儉以行禮 而慈惠以布政 政以禮成 民是以息 百官承事 朝而不夕 此公侯之所以扞城其民也 故《詩》曰 赳赳武夫 公侯干城 及其亂也 諸侯貪冒 侵欲不忌 爭尋常以盡其民 略其武夫 以為己腹心股肱爪牙 故《詩》曰 赳赳武夫 公侯腹心 天下有道 則公侯能為民干城 而制其腹心 亂則反之 今吾子之言 亂之道也 不可以為法 然吾子 主也 至敢不從 遂入 卒事 歸 以語范文子 文子曰 無禮 必食言 吾死無日矣夫

  冬 楚公子罷如晉聘 且涖盟 十二月 晉侯及楚公子罷盟于赤棘

>>> 汉字字数统计(不计一切标点): 552
>>> 空格数:118

左傳 成公十三年(-578)
  十三年春 晉侯使郤錡來乞師 將事不敬 孟獻子曰 郤氏其亡乎 禮 身之幹也 敬 身之基也 郤子無基 且先君之嗣卿也 受命以求師 將社稷是衛 而惰 弃君命也 不亡何為

  三月 公如京師 宣伯欲賜 請先使 王以行人之禮禮焉 孟獻子從 王以為介 而重賄之 公及諸侯朝王 遂從劉康公 成肅公會晉侯伐秦 成子受脤于社 不敬 劉子曰 吾聞之 民受天地之中以生 所謂命也 是以有動作禮義威儀之則 以定命也 能者養以之福 不能者敗以取禍 是故君子勤禮 小人盡力 勤禮莫如致敬 盡力莫如敦篤 敬在養神 篤在守業 國之大事 在祀與戎 祀有執膰 戎有受脤 神之大節也 今成子惰 弃其命矣 其不反乎

  夏四月戊午 晉侯使呂相絕秦 曰

  昔逮我獻公及穆公相好 戮力同心 申之以盟誓 重之以昏姻 天禍晉國 文公如齊 惠公如秦 無祿 獻公即世 穆公不忘舊德 俾我惠公用能奉祀于晉 又不能成大勳 而為韓之師 亦悔于厥心 用集我文公 是穆之成也 文公躬擐甲冑 跋履山川 踰越險阻 征東之諸侯 虞 夏 商 周之胤 而朝諸秦 則亦既報舊德矣 鄭人怒君之疆埸 我文公帥諸侯及秦圍鄭 秦大夫不詢于我寡君 擅及鄭盟 諸侯疾之 將致命于秦 文公恐懼 綏靜諸侯 秦師克還無害 則是我有大造于西也

  無祿 文公即世 穆為不弔 蔑死我君 寡我襄公 迭我殽地 奸絕我好 伐我保城 殄滅我費滑 散離我兄弟 撓亂我同盟 傾覆我國家 我襄公未忘君之舊勳 而懼社稷之隕 是以有殽之師 猶願赦罪于穆公 穆公弗聽 而即楚謀我 天誘其衷 成王殞命 穆公是以不克逞志于我

  穆 襄即世 康 靈即位 康公 我之自出 又欲闕翦我公室 傾覆我社稷 帥我蝥賊 以來蕩搖我邊疆 我是以有令狐之役 康猶不悛 入我河曲 伐我涑川 俘我王官 翦我羈馬 我是以有河曲之戰 東道之不通 則是康公絕我好也

  及君之嗣也 我君景公引領西望 曰 庶撫我乎 君亦不惠稱盟 利吾有狄難 入我河縣 焚我箕 郜 芟夷我農功 虔劉我邊陲 我是以有輔氏之聚 君亦悔禍之延 而欲徼福于先君獻 穆 使伯車來命我景公曰 吾與女同好棄惡 復修舊德 以追念前勳 言誓未就 景公即世 我寡君是以有令狐之會 君又不祥 背棄盟誓 白狄及君同州 君之仇讎 而我之昏姻也 君來賜命曰 吾與女伐狄 寡君不敢顧昏姻 畏君之威 而受命于吏 君有二心于狄 曰 晉將伐女 狄應且憎 是用告我 楚人惡君之二三其德也 亦來告我曰 秦背令狐之盟 而來求盟于我 昭告昊天上帝 秦三公 楚三王曰 余雖與晉出入 余唯利是視 不穀惡其無成德 是用宣之 以懲不壹

  諸侯備聞此言 斯是用痛心疾首 暱就寡人 寡人帥以聽命 唯好是求 君若惠顧諸侯 矜哀寡人 而賜之盟 則寡人之願也 其承寧諸侯以退 豈敢徼亂 君若不施大惠 寡人不佞 其不能以諸侯退矣 敢盡布之執事 俾執事實圖利之

  秦桓公既與晉厲公為令狐之盟 而又召狄與楚 欲道以伐晉 諸侯是以睦於晉 晉欒書將中軍 荀庚佐之 士燮將上軍 郤錡佐之 韓厥將下軍 荀罃佐之 趙旃將新軍 郤至佐之 郤毅御戎 欒鍼為右 孟獻子曰 晉帥乘和 師必有大功 五月丁亥 晉師以諸侯之師 及秦師戰于麻隧 秦師敗績 獲秦成差及不更女父 曹宣公卒于師 師遂濟涇 及侯麗而還 迓晉侯于新楚

  成肅公卒于瑕

  六月丁卯夜 鄭公子班自訾求入于大宮 不能 殺子印 子羽 反軍于市 己巳 子駟帥國人盟于大宮 遂從而盡焚之 殺子如 子駹 孫叔 孫知

  曹人使公子負芻守 使公子欣時逆曹伯之喪 秋 負芻殺其太子而自立也 諸侯乃請討之 晉人以其役之勞 請俟他年 冬 葬曹宣公 既葬 子臧將亡 國人皆將從之 成公乃懼 告罪 且請焉 乃反 而致其邑

>>> 汉字字数统计(不计一切标点): 1292
>>> 空格数:252

左傳 成公十四年(-577)
  十四年春 衛侯如晉 晉侯強見孫林父焉 定公不可 夏 衛侯既歸 晉侯使郤犨送孫林父而見之 衛侯欲辭 定姜曰 不可 是先君宗卿之嗣也 大國又以為請 不許 將亡 雖惡之 不猶愈于亡乎 君其忍之 安民而宥宗卿 不亦可乎 衛侯見而復之 衛侯饗苦成叔 甯惠子相 苦成叔傲 甯子曰 苦成叔家其亡乎 古之為享食也 以觀威儀 省禍福也 故《詩》曰 兕觥其觩 旨酒思柔 彼交匪傲 萬福來求 今夫子傲 取禍之道也

  秋 宣伯如齊逆女 稱族 尊君命也

  八月 鄭子罕伐許 敗焉 戊戌 鄭伯復伐許 庚子 入其郛 許人平以叔申之封

  九月 僑如以夫人婦姜氏至自齊 舍族 尊夫人也 故君子曰 《春秋》之稱 微而顯 志而晦 婉而成章 盡而不汙 懲惡而勸善 非聖人 誰能脩之

  衛侯有疾 使孔成子 甯惠子立敬姒之子衎以為大子 冬十月 衛定公卒 夫人姜氏既哭而息 見大子之不哀也 不內酌飲 歎曰 是夫也 將不唯衛國之敗 其必始於未亡人 烏呼 天禍衛國也夫 吾不獲鱄也使主社稷 大夫聞之 無不聳懼 孫文子自是不敢舍其重器于衛 盡寘諸戚 而甚善晉大夫

>>> 汉字字数统计(不计一切标点): 400
>>> 空格数:80

左傳 成公十五年(-576)
  十五年春 會于戚 討曹成公也 執而歸諸京師 書曰 晉侯執曹伯 不及其民也 凡君不道于其民 諸侯討而執之 則曰某人執某侯 不然則否 諸侯將見子臧于王而立之 子臧辭曰 前志有之曰 聖達節 次守節 下失節 為君非吾節也 雖不能聖 敢失守乎 遂逃 奔宋

  夏六月 宋共公卒

  楚將北師 子囊曰 新與晉盟而背之 無乃不可乎 子反曰 敵利則進 何盟之有 申叔時老矣 在申 聞之 曰 子反必不免 信以守禮 禮以庇身 信禮之亡 欲免 得乎 楚子侵鄭 及暴隧 遂侵衛 及首止 鄭子罕侵楚 取新石 欒武子欲報楚 韓獻子曰 無庸 使重其罪 民將叛之 無民 孰戰

  秋八月 葬宋共公 于是華元為右師 魚石為左師 蕩澤為司馬 華喜為司徒 公孫師為司城 向為人為大司寇 鱗朱為少司寇 向帶為大宰 魚府為少宰 蕩澤弱公室 殺公子肥 華元曰 我為右師 君臣之訓 師所司也 今公室卑而不能正 吾罪大矣 不能治官 敢賴寵乎 乃出奔晉 二華 戴族也 司城 莊族也 六官者 皆桓族也 魚石將止華元 魚府曰 右師反 必討 是無桓氏也 魚石曰 右師苟獲反 雖許之討 必不敢 且多大功 國人與之 不反 懼桓氏之無祀于宋也 右師討 猶有戌在 桓氏雖亡 必偏 魚石自止華元于河上 請討 許之 乃反 使華喜 公孫師帥國人攻蕩氏 殺子山 書曰 宋殺其大夫山 言背其族也

  魚石 向為人 鱗朱 向帶 魚府出舍於睢上 華元使止之 不可 冬十月 華元自止之 不可 乃反 魚府曰 今不從 不得入矣 右師視速而言疾 有異志焉 若不我納 今將馳矣 登丘而望之 則馳 聘而從之 則決睢澨 閉門登陴矣 左師 二司寇 二宰遂出奔楚 華元使向戌為左師 老佐為司馬 樂裔為司寇 以靖國人

  晉三郤害伯宗 譖而殺之 及欒弗忌 伯州犂奔楚 韓獻子曰 郤氏其不免乎 善人 天地之紀也 而驟絕之 不亡何待 初 伯宗每朝 其妻必戒之曰 盜憎主人 民惡其上 子好直言 必及于難

  十一月 會吳于鍾離 始通吳也

  許靈公畏偪于鄭 請遷于楚 辛丑 楚公子申遷許于葉

>>> 汉字字数统计(不计一切标点): 707
>>> 空格数:163

左傳 成公十六年(-575)
  十六年春 楚子自武城使公子成以汝陰之田求成于鄭 鄭叛晉 子駟從楚子盟于武城

  夏四月 滕文公卒

  鄭子罕伐宋 宋將鉏 樂懼敗諸汋陂 退 舍于夫渠 不儆 鄭人覆之 敗諸汋陵 獲將鉏 樂懼 宋恃勝也

  衛侯伐鄭 至于鳴鴈 為晉故也

  晉侯將伐鄭 范文子曰 若逞吾願 諸侯皆叛 晉可以逞 若唯鄭叛 晉國之憂 可立俟也 欒武子曰 不可以當吾世而失諸侯 必伐鄭 乃興師 欒書將中軍 士燮佐之 郤錡將上軍 荀偃佐之 韓厥將下軍 郤至佐新軍 荀罃居守 郤犨如衛 遂如齊 皆乞師焉 欒黶來乞師 孟獻子曰 晉有勝矣 戊寅 晉師起

  鄭人聞有晉師 使告于楚 姚句耳與往 楚子救鄭 司馬將中軍 令尹將左 右尹子辛將右 過申 子反入見申叔時 曰 師其何如 對曰 德 刑 詳 義 禮 信 戰之器也 德以施惠 刑以正邪 詳以事神 義以建利 禮以順時 信以守物 民生厚而德正 用利而事節 時順而物成 上下和睦 周旋不逆 求無不具 各知其極 故《詩》曰 立我烝民 莫匪爾極 是以神降之福 時無災害 民生敦厖 和同以聽 莫不盡力以從上命 致死以補其闕 此戰之所由克也 今楚內棄其民 而外絕其好 瀆齊盟 而食話言 奸時以動 而疲民以逞 民不知信 進退罪也 人恤所厎 其誰致死 子其勉之 吾不復見子矣 姚句耳先歸 子駟問焉 對曰 其行速 過險而不整 速則失志 不整 喪列 志失列喪 將何以戰 楚懼不可用也

  五月 晉師濟河 聞楚師將至 范文子欲反 曰 我偽逃楚 可以紓憂 夫合諸侯非吾所能也 以遺能者 我若群臣輯睦以事君 多矣 武子曰 不可

  六月 晉 楚遇于鄢陵 范文子不欲戰 郤至曰 韓之戰 惠公不振旅 箕之役 先軫不反命 邲之師 荀伯不復從 皆晉之恥也 子亦見先君之事矣 今我辟楚 又益恥也 文子曰 吾先君之亟戰也 有故 秦 狄 齊 楚皆彊 不盡力 子孫將弱 今三彊服矣 敵楚而已 唯聖人能外內無患 自非聖人 外寧必有內憂 盍釋楚以為外懼乎

  甲午晦 楚晨壓晉軍而陳 軍吏患之 范匄趨進 曰 塞井夷竈 陳于軍中 而疏行首 晉 楚唯天所授 何患焉 文子執戈逐之 曰 國之存亡 天也 童子何知焉 欒書曰 楚師輕窕 固壘而待之 三日必退 退而擊之 必獲勝焉 郤至曰 楚有六間 不可失也 其二卿相惡 王卒以舊 鄭陳而不整 蠻軍而不陳 陳不違晦 在陳而囂 合而加囂 各顧其後 莫有鬥心 舊不必良 以犯天忌 我必克之

  楚子登巢車以望晉軍 子重使大宰伯州犂侍于王後 王曰 騁而左右 何也 曰 召軍吏也 皆聚于軍中矣 曰 合謀也 張幕矣 曰 虔卜于先君也 徹幕矣 曰 將發命也 甚囂 且塵上矣 曰 將塞井夷竈而為行也 皆乘矣 左右執兵而下矣 曰 聽誓也 戰乎 曰 未可知也 乘而左右皆下矣 曰 戰禱也 伯州犂以公卒告王 苗賁皇在晉侯之側 亦以王卒告 皆曰 國士在 且厚 不可當也 苗賁皇言于晉侯曰 楚之良在其中軍王族而已 請分良以擊其左右 而三軍萃于王卒 必大敗之 公筮之 史曰 吉 其卦遇復 曰 南國〈足戚〉 射其元王 中厥目 國〈足戚〉 王傷 不敗何待 公從之 有淖于前 乃皆左右相違于淖 步毅御晉厲公 欒鍼為右 彭名御楚共王 潘黨為右 石首御鄭成公 唐苟為右 欒 范以其族夾公行 陷于淖 欒書將載晉侯 鍼曰 書退 國有大任 焉得專之 且侵官 冒也 失官 慢也 離局 姦也 有三罪焉 不可犯也 乃掀公以出于淖

  癸巳 潘尫之黨與養由基蹲甲而射之 徹七札焉 以示王 曰 君有二臣如此 何憂于戰 王怒曰 大辱國 詰朝爾射 死藝 呂錡夢射月 中之 退入于泥 占之 曰 姬姓 日也 異姓 月也 必楚王也 射而中之 退入于泥 亦必死矣 及戰 射共王中目 王召養由基 與之兩矢 使射呂錡 中項 伏弢 以一矢復命

  郤至三遇楚子之卒 見楚子 必下 免冑而趨風 楚子使工尹襄問之以弓 曰 方事之殷也 有韎韋之跗注 君子也 識見不穀而趨 無乃傷乎 郤至見客 免冑承命 曰 君之外臣至 從寡君之戎事 以君之靈 間蒙甲冑 不敢拜命 敢告不寧 君命之辱 為事之故 敢肅使者 三肅使者而退

  晉韓厥從鄭伯 其御杜溷羅曰 速從之 其御屢顧 不在馬 可及也 韓厥曰 不可以再辱國君 乃止 郤至從鄭伯 其右茀翰胡曰 諜輅之 余從之乘 而俘以下 郤至曰 傷國君有刑 亦止 石首曰 衛懿公唯不去其旗 是以敗于熒 乃內旌于弢中 唐苟謂石首曰 子在君側 敗者壹大 我不如子 子以君免 我請止 乃死

  楚師薄于險 叔山冉謂養由基曰 雖君有命 為國故 子必射 乃射 再發 盡殪 叔山冉搏人以投 中車 折軾 晉師乃止 囚楚公子茷 欒鍼見子重之旌 請曰 楚人謂夫旌 子重之麾也 彼其子重也 日臣之使于楚也 子重問晉國之勇 臣對曰 好以眾整 曰 又何如 臣對曰 好以暇 今兩國治戎 行人不使 不可謂整 臨事而食言 不可謂暇 請攝飲焉 公許之 使行人執榼承飲 造于子重 曰 寡君乏使 使鍼御持矛 是以不得犒從者 使某攝飲 子重曰 夫子嘗與吾言于楚 必是故也 不亦識乎 受而飲之 免使者而復鼓 旦而戰 見星未已

  子反命軍吏察夷傷 補卒乘 繕甲兵 展車馬 雞鳴而食 唯命是聽 晉人患之 苗賁皇徇曰 蒐乘補卒 秣馬利兵 修陳固列 蓐食申禱 明日復戰 乃逸楚囚 王聞之 召子反謀 穀陽豎獻飲于子反 子反醉而不能見 王曰 天敗楚也夫 余不可以待 乃宵遁

  晉入楚軍 三日穀 范文子立于戎馬之前 曰 君幼 諸臣不佞 何以及此 君其戒之 《周書》曰 唯命不于常 有德之謂 楚師還 及瑕 王使謂子反曰 先大夫之覆師徒者 君不在 子無以為過 不穀之罪也 子反再拜稽首曰 君賜臣死 死且不朽 臣之卒實奔 臣之罪也 子重使謂子反曰 初隕師徒者 而亦聞之矣 盍圖之 對曰 雖微先大夫有之 大夫命側 側敢不義 側亡君師 敢忘其死 王使止之 弗及而卒

  戰之日 齊國佐 高無咎至于師 衛侯出于衛 公出于壞隤

  宣伯通于穆姜 欲去季 孟而取其室 將行 穆姜送公 而使逐二子 公以晉難告曰 請反而聽命 姜怒 公子偃 公子鉏趨過 指之曰 女不可 是皆君也 公待于壞隤 申宮 儆備 設守而後行 是以後 使孟獻子守于公宮

  秋 會于沙隨 謀伐鄭也 宣伯使告郤犨曰 魯侯待于壞隤 以待勝者 郤犨將新軍 且為公族大夫 以主東諸侯 取貨于宣伯 而訴公于晉侯 晉侯不見公

  曹人請于晉曰 自我先君宣公即世 國人曰 若之何 憂猶未弭 而又討我寡君 以亡曹國社稷之鎮公子 是大泯曹也 先君無乃有罪乎 若有罪 則君列諸會矣 君唯不遺德刑 以伯諸侯 豈獨遺諸敝邑 取私布之

  七月 公會尹武公及諸侯伐鄭 將行 姜又命公如初 公又申守而行 諸侯之師次于鄭西 我師次于督揚 不敢過鄭 子叔聲伯使叔孫豹請逆于晉師 為食于鄭郊 師逆以至 聲伯四日不食以待之 食使者而後食

  諸侯遷于制田 知武子佐下軍 以諸侯之師侵陳 至于鳴鹿 遂侵蔡 未反 諸侯遷于潁上 戊午 鄭子罕宵軍之 宋 齊 衛皆失軍

  曹人復請于晉 晉侯謂子臧 反 吾歸而君 子臧反 曹伯歸 子臧盡致其邑與卿而不出

  宣伯使告郤犨曰 魯之有季 孟 猶晉之有欒 范也 政令于是乎成 今其謀曰 晉政多門 不可從也 寧事齊 楚 有亡而已 蔑從晉矣 若欲得志于魯 請止行父而殺之 我斃蔑也 而事晉 蔑有貳矣 魯不貳 小國必睦 不然 歸必叛矣 九月 晉人執季文子于苕丘 公還 待于鄆 使子叔聲伯請季孫于晉 郤犨曰 苟去仲孫蔑而止季孫行父 吾與子國 親于公室 對曰 僑如之情 子必聞之矣 若去蔑與行父 是大棄魯國 而罪寡君也 若猶不棄 而惠徼周公之福 使寡君得事晉君 則夫二人者 魯國社稷之臣也 若朝亡之 魯必夕亡 以魯之密邇仇讎 亡而為讎 治之何及 郤犨曰 吾為子請邑 對曰 嬰齊 魯之常隸也 敢介大國以求厚焉 承寡君之命以請 若得所請 吾子之賜多矣 又何求 范文子謂欒武子曰 季孫于魯 相二君矣 妾不衣帛 馬不食粟 可不謂忠乎 信讒慝而棄忠良 若諸侯何 子叔嬰齊奉君命無私 謀國家不貳 圖其身不忘其君 若虛其請 是棄善人也 子其圖之 乃許魯平 赦季孫 冬十月 出叔孫僑如而盟之 僑如奔齊 十二月 季孫及郤犨盟于扈 歸 刺公子偃 召叔孫豹于齊而立之

  齊聲孟子通僑如 使立于高 國之間 僑如曰 不可以再罪 奔衛 亦間于卿

  晉侯使郤至獻楚捷于周 與單襄公語 驟稱其伐 單子語諸大夫曰 溫季其亡乎 位于七人之下 而求掩其上 怨之所聚 亂之本也 多怨而階亂 何以在位 《夏書》曰 怨豈在明 不見是圖 將慎其細也 今而明之 其可乎

>>> 汉字字数统计(不计一切标点): 2898
>>> 空格数:649

左傳 成公十七年(-574)
  十七年春王正月 鄭子駟侵晉虛 滑 衛北宮括救晉侵鄭 至于高氏 夏五月 鄭大子髡頑 侯獳為質于楚 楚公子成 公子寅戍鄭

  公會尹武公 單襄公及諸侯伐鄭 自戲童至于曲洧

  晉范文子反自鄢陵 使其祝宗祈死 曰 君驕侈而克敵 是天益其疾也 難將作矣 愛我者惟祝我 使我速死 無及于難 范氏之福也 六月戊辰 士燮卒

  乙酉 同盟于柯陵 尋戚之盟也

  楚子重救鄭 師于首止 諸侯還

  齊慶克通于聲孟子 與婦人蒙衣乘輦而入于閎 鮑牽見之 以告國武子 武子召慶克而謂之 慶克久不出 而告夫人曰 國子謫我 夫人怒 國子相靈公以會 高 鮑處守 及還 將至 閉門而索客 孟子訴之曰 高 鮑將不納君 而立公子角 國子知之 秋七月壬寅 刖鮑牽而逐高無咎 無咎奔莒 高弱以盧叛 齊人來召鮑國而立之 初 鮑國去鮑氏而來為施孝叔臣 施氏卜宰 匡句須吉 施氏之宰 有百室之邑 與匡句須邑 使為宰 以讓鮑國而致邑焉 施孝叔曰 子實吉 對曰 能與忠良 吉孰大焉 鮑國相施氏忠 故齊人取以為鮑氏後 仲尼曰 鮑莊子之知不如葵 葵猶能衛其足

  冬 諸侯伐鄭 十月庚午 圍鄭 楚公子申救鄭 師于汝上 十一月 諸侯還

  初 聲伯夢涉洹 或與己瓊瑰 食之 泣而為瓊瑰 盈其懷 從而歌之曰 濟洹之水 贈我以瓊瑰 歸乎歸乎 瓊瑰盈吾懷乎 懼不敢占也 還自鄭 壬申 至于貍脤而占之 曰 余恐死 故不敢占也 今眾繁 而從余三年矣 無傷也 言之 之莫而卒

  齊侯使崔杼為大夫 使慶克佐之 帥師圍盧 國佐從諸侯圍鄭 以難請而歸 遂如盧師 殺慶克 以穀叛 齊侯與之盟于徐關而復之 十二月 盧降 使國勝告難于晉 待命于清

  晉厲公侈 多外嬖 反自鄢陵 欲盡去群大夫而立其左右 胥童以胥克之廢也 怨郤氏 而嬖于厲公 郤錡奪夷陽五田 五亦嬖于厲公 郤犨與長魚矯爭田 執而梏之 與其父母妻子同一轅 既 矯亦嬖于厲公 欒書怨郤至 以其不從己而敗楚師也 欲廢之 使楚公子茷告公曰 此戰也 郤至實召寡君 以東師之未至也 與軍帥之不具也 曰 此必敗 吾因奉孫周以事君 公告欒書 書曰 其有焉 不然 豈其死之不恤 而受敵使乎 君盍嘗使諸周而察之 郤至聘于周 欒書使孫周見之 公使覘之 信 遂怨郤至

  厲公田 與婦人先殺而飲酒 後使大夫殺 郤至奉豕 寺人孟張奪之 郤至射而殺之 公曰 季子欺余 厲公將作難 胥童曰 必先三郤 族大多怨 去大族 不偪 敵多怨 有庸 公曰 然 郤氏聞之 郤錡欲攻公 曰 雖死 君必危 郤至曰 人所以立 信 知 勇也 信不叛君 知不害民 勇不作亂 失茲三者 其誰與我 死而多怨 將安用之 君實有臣而殺之 其謂君何 我之有罪 吾死後矣 若殺不辜 將失其民 欲安 得乎 待命而已 受君之祿 是以聚黨 有黨而爭命 罪孰大焉 壬午 胥童 夷羊五帥甲八百 將攻郤氏 長魚矯請無用眾 公使清沸魋助之 抽戈結衽 而偽訟者 三郤將謀于榭 矯以戈殺駒伯 苦成叔于其位 溫季曰 逃威也 遂趨 矯及諸其車 以戈殺之 皆尸諸朝

  胥童以甲劫欒書 中行偃于朝 矯曰 不殺二子 憂必及君 公曰 一朝而尸三卿 余不忍益也 對曰 人將忍君 臣聞亂在外為姦 在內為軌 御姦以德 御軌以刑 不施而殺 不可謂德 臣偪而不討 不可謂刑 德刑不立 姦軌並至 臣請行 遂出奔狄 公使辭于二子 曰 寡人有討于郤氏 郤氏既伏其辜矣 大夫無辱 其復職位 皆再拜稽首曰 君討有罪 而免臣于死 君之惠也 二臣雖死 敢忘君德 乃皆歸 公使胥童為卿

  公遊于匠麗氏 欒書 中行偃遂執公焉 召士匄 士匄辭 召韓厥 韓厥辭曰 昔吾畜于趙氏 孟姬之讒 吾能違兵 古人有言曰 殺老牛莫之敢尸 而況君乎 二三子不能事君 焉用厥也

  舒庸人以楚師之敗也 道吳人圍巢 伐駕 圍釐 虺 遂恃吳而不設備 楚公子櫜師襲舒庸 滅之

  閏月乙卯晦 欒書 中行偃殺胥童 民不與郤氏 胥童道君為亂 故皆書曰晉殺其大夫

>>> 汉字字数统计(不计一切标点): 1355
>>> 空格数:286

左傳 成公十八年(-573)
  十八年春王正月庚申 晉欒書 中行偃使程滑弒厲公 葬之于翼東門之外 以車一乘 使荀罃 士魴逆周子于京師而立之 生十四年矣 大夫逆于清原 周子曰 孤始願不及此 雖及此 豈非天乎 抑人之求君 使出命也 立而不從 將安用君 二三子用我今日 否亦今日 共而從君 神之所福也 對曰 群臣之願也 敢不唯命是聽 庚午 盟而入 館于伯子同氏 辛巳 朝于武宮 逐不臣者七人 周子有兄而無慧 不能辨菽麥 故不可立

  齊為慶氏之難故 甲申晦 齊侯使士華免以戈殺國佐于內宮之朝 師逃于夫人之宮 書曰齊殺其大夫國佐 棄命 專殺 以穀叛故也 使清人殺國勝 國弱來奔 王秋奔萊 慶封為大夫 慶佐為司寇 既 齊侯反國弱 使嗣國氏 禮也

  二月乙酉朔 晉悼公即位于朝 始命百官 施舍 已責 逮鰥寡 振廢滯 匡乏困 救災患 禁淫慝 薄賦斂 宥罪戾 節器用 時用民 欲無犯時 使魏相 士魴 魏頡 趙武為卿 荀家 荀會 欒黶 韓無忌為公族大夫 使訓卿之子弟共儉孝弟 使士渥濁為大傅 使修范武子之法 右行辛為司空 使修士蒍之法 弁糾御戎 校正屬焉 使訓諸御知義 荀賓為右 司士屬焉 使訓勇力之士時使 卿無共御 立軍尉以攝之 祁奚為中軍尉 羊舌職佐之 魏絳為司馬 張老為候奄 鐸遏寇為上軍尉 籍偃為之司馬 使訓卒乘 親以聽命 程鄭為乘馬御 六騶屬焉 使訓群騶知禮 凡六官之長 皆民譽也 舉不失職 官不易方 爵不踰德 師不陵正 旅不偪師 民無謗言 所以復霸也

  公如晉 朝嗣君也

  夏六月 鄭伯侵宋 及曹門外 遂會楚子伐宋 取朝郟 楚子辛 鄭皇辰侵城郜 取幽丘 同伐彭城 納宋魚石 向為人 鱗朱 向帶 魚府焉 以三百乘戍之而還 書曰復入 凡去其國 國逆而立之曰入 復其位曰復歸 諸侯納之曰歸 以惡曰復入 宋人患之 西鉏吾曰 何也 若楚人與吾同惡 以德于我 吾固事之也 不敢貳矣 大國無厭 鄙我猶憾 不然 而收吾憎 使贊其政 以間吾釁 亦吾患也 今將崇諸侯之姦而披其地 以塞夷庚 逞姦而攜服 毒諸侯而懼吳 晉 吾庸多矣 非吾憂也 且事晉何為 晉必恤之

  公至自晉 晉范宣子來聘 且拜朝也 君子謂晉于是乎有禮

  秋 杞桓公來朝 勞公 且問晉故 公以晉君語之 杞伯于是驟朝于晉 而請為昏

  七月 宋老佐 華喜圍彭城 老佐卒焉

  八月 邾宣公來朝 即位而來見也

  築鹿囿 書 不時也

  己丑 公薨于路寢 言道也

  冬十一月 楚子重救彭城 伐宋 宋華元如晉告急 韓獻子為政 曰 欲求得人 必先勤之 成霸 安彊 自宋始矣 晉侯師于臺谷以救宋 遇楚師于靡角之谷 楚師還

  晉士魴來乞師 季文子問師數于臧武仲 對曰 伐鄭之役 知伯實來 下軍之佐也 今彘季亦佐下軍 如伐鄭可也 事大國 無失班爵而加敬焉 禮也 從之

  十二月 孟獻子會于虛朾 謀救宋也 宋人辭諸侯 而請師以圍彭城 孟獻子請于諸侯而先歸會葬

  丁未 葬我君成公 書 順也

>>> 汉字字数统计(不计一切标点): 1027
>>> 空格数:212

左傳 襄公元年(-572)
  元年春己亥 圍宋彭城 非宋地 追書也 于是為宋討魚石 故稱宋 且不登叛人也 謂之宋志 彭城降晉 晉人以宋五大夫在彭城者歸 寘諸瓠丘 齊人不會彭城 晉人以為討 二月 齊大子光為質于晉

  夏五月 晉韓厥 荀偃帥諸侯之師伐鄭 入其郛 敗其徒兵于洧上 于是東諸侯之師次于鄫 以待晉師 晉師自鄭以鄫之師侵楚焦 夷及陳 晉侯 衛侯次于戚 以為之援

  秋 楚子辛救鄭 侵宋呂 留 鄭子然侵宋 取犬丘

  九月 邾子來朝 禮也

  冬 衛子叔 晉知武子來聘 禮也 凡諸侯即位 小國朝之 大國聘焉 以繼好 結信 謀事 補闕 禮之大者也

>>> 汉字字数统计(不计一切标点): 232
>>> 空格数:48

左傳 襄公二年(-571)
  二年春 鄭師侵宋 楚令也

  齊侯伐萊 萊人使正輿子賂夙沙衛以索馬牛 皆百匹 齊師乃還 君子是以知齊靈公之為靈也

  夏 齊姜薨 初 穆姜使擇美檟 以自為櫬與頌琴 季文子取以葬 君子曰 非禮也 禮無所逆 婦 養姑者也 虧姑以成婦 逆莫大焉 《詩》曰 其惟哲人 告之話言 順德之行 季孫于是為不哲矣 且姜氏 君之妣也 《詩》曰 為酒為醴 烝畀祖妣 以洽百禮 降福孔偕

  齊侯使諸姜 宗婦來送葬 召萊子 萊子不會 故晏弱城東陽以偪之

  鄭成公疾 子駟請息肩于晉 公曰 楚君以鄭故 親集矢于其目 非異人任 寡人也 若背之 是棄力與言 其誰暱我 免寡人 唯二三子

  秋七月庚辰 鄭伯睔卒 于是子罕當國 子駟為政 子國為司馬 晉師侵鄭 諸大夫欲從晉 子駟曰 官命未改

  會于戚 謀鄭故也 孟獻子曰 請城虎牢以偪鄭 知武子曰 善 鄫之會 吾子聞崔子之言 今不來矣 滕 薛 小邾之不至 皆齊故也 寡君之憂不唯鄭 罃將復于寡君而請于齊 得請而告 吾子之功也 若不得請 事將在齊 吾子之請 諸侯之福也 豈唯寡君賴之

  穆叔聘于宋 通嗣君也

  冬 復會于戚 齊崔武子及滕 薛 小邾之大夫皆會 知武子之言故也 遂城虎牢 鄭人乃成

  楚公子申為右司馬 多受小國之賂 以偪子重 子辛 楚人殺之 故書曰楚殺其大夫公子申

>>> 汉字字数统计(不计一切标点): 485
>>> 空格数:97

左傳 襄公三年(-570)
  三年春 楚子重伐吳 為簡之師 克鳩茲 至于衡山 使鄧廖帥組甲三百 被練三千 以侵吳 吳人要而擊之 獲鄧廖 其能免者 組甲八十 被練三百而已 子重歸 既飲至三日 吳人伐楚 取駕 駕 良邑也 鄧廖 亦楚之良也 君子謂子重于是役也 所獲不如所亡 楚人以是咎子重 子重病之 遂遇心疾而卒

  公如晉 始朝也

  夏 盟于長樗 孟獻子相 公稽首 知武子曰 天子在而君辱稽首 寡君懼矣 孟獻子曰 以敝邑介在東表 密邇仇讎 寡君將君是望 敢不稽首

  晉為鄭服故 且欲修吳好 將合諸侯 使士匄告于齊曰 寡君使匄 以歲之不易 不虞之不戒 寡君願與一二兄弟相見 以謀不協 請君臨之 使匄乞盟 齊侯欲勿許 而難為不協 乃盟于耏外

  祁奚請老 晉侯問嗣焉 稱解狐 其讎也 將立之而卒 又問焉 對曰 午也可 于是羊舌職死矣 晉侯曰 孰可以代之 對曰 赤也可 于是使祁午為中軍尉 羊舌赤佐之 君子謂 祁奚于是能舉善矣 稱其讎不為諂 立其子不為比 舉其偏不為黨 《商書》曰 無偏無黨 王道蕩蕩 其祁奚之謂矣 解狐得舉 祁午得位 伯華得官 建一官而三物成 能舉善也夫 唯善 故能舉其類 《詩》云 惟其有之 是以似之 祁奚有焉

  六月 公會單頃公及諸侯 己未 同盟于雞澤 晉侯使荀會逆吳子于淮上 吳子不至

  楚子辛為令尹 侵欲于小國 陳成公使袁僑如會求成 晉侯使和祖父告于諸侯 秋 叔孫豹及諸侯之大夫及陳袁僑盟 陳請服也

  晉侯之弟揚干亂行于曲梁 魏絳戮其僕 晉侯怒 謂羊舌赤曰 合諸侯以為榮也 揚干為戮 何辱如之 必殺魏絳 無失也 對曰 絳無貳志 事君不辟難 有罪不逃刑 其將來辭 何辱命焉 言終 魏絳至 授僕人書 將伏劍 士魴 張老止之 公讀其書曰 日君乏使 使臣斯司馬 臣聞師眾以順為武 軍事有死無犯為敬 君合諸侯 臣敢不敬 君師不武 執事不敬 罪莫大焉 臣懼其死 以及揚干 無所逃罪 不能致訓 至于用鉞 臣之罪重 敢有不從以怒君心 請歸死于司寇 公跣而出曰 寡人之言 親愛也 吾子之討 軍禮也 寡人有弟 弗能教訓 使干大命 寡人之過也 子無重寡人之過 敢以為請

  晉侯以魏絳為能以刑佐民矣 反役 與之禮食 使佐新軍 張老為中軍司馬 士富為候奄

  楚司馬公子何忌侵陳 陳叛故也

  許靈公事楚 不會于雞澤 冬 晉知武子帥師伐許

>>> 汉字字数统计(不计一切标点): 824
>>> 空格数:164

左傳 襄公四年(-569)
  四年春 楚師為陳叛故 猶在繁陽 韓獻子患之 言于朝曰 文王帥殷之叛國以事紂 唯知時也 今我易之 難哉 三月 陳成公卒 楚人將伐陳 聞喪乃止 陳人不聽命 臧武仲聞之曰 陳不服于楚 必亡 大國行禮焉 而不服 在大猶有咎 而況小乎 夏 楚彭名侵陳 陳無禮故也

  穆叔如晉 報知武子之聘也 晉侯享之 金奏《肆夏》之三 不拜 工歌《文王》之三 又不拜 歌《鹿鳴》之三 三拜 韓獻子使行人子員問之曰 子以君命 辱于敝邑 先君之禮 藉之以樂 以辱吾子 吾子舍其大而重拜其細 敢問何禮也 對曰 《三夏》 天子所以享元侯也 使臣弗敢與聞 《文王》 兩君相見之樂也 臣不敢及 《鹿鳴》 君所以嘉寡君也 敢不拜嘉 《四牡》 君所以勞使臣也 敢不重拜 《皇皇者華》 君教使臣曰 必諮于周 臣聞之 訪問于善為咨 咨親為詢 咨禮為度 咨事為諏 咨難為謀 臣獲五善 敢不重拜

  秋 定姒薨 不殯于廟 無櫬 不虞 匠慶謂季文子曰 子為正卿 而小君之喪不成 不終君也 君長 誰受其咎 初 季孫為己樹六檟于蒲圃東門之外 匠慶請木 季孫曰 略 匠慶用蒲圃之檟 季孫不御 君子曰 志所謂多行無禮 必自及也 其是之謂乎

  冬 公如晉聽政 晉侯享公 公請屬鄫 晉侯不許 孟獻子曰 以寡君之密邇于仇讎 而願固事君 無失官命 鄫無賦于司馬 為執事朝夕之命敝邑 敝邑褊小 闕而為罪 寡君是以願借助焉 晉侯許之

  楚人使頓間陳而侵伐之 故陳人圍頓

  無終子嘉父使孟樂如晉 因魏莊子納虎豹之皮 以請和諸戎 晉侯曰 戎狄無親而貪 不如伐之 魏絳曰 諸侯新服 陳新來和 將觀于我 我德則睦 否 則攜貳 勞師于戎 而楚伐陳 必弗能救 是棄陳也 諸華必叛 戎 禽獸也 獲戎失華 無乃不可乎 《夏訓》有之曰 有窮后羿 公曰 后羿何如 對曰 昔有夏之方衰也 后羿自鉏遷于窮石 因夏民以代夏政 恃其射也 不修民事 而淫于原獸 棄武羅 伯困 熊髡 尨圉 而用寒浞 寒浞 伯明氏之讒子弟也 伯明后寒棄之 夷羿收之 信而使之 以為己相 浞行媚于內 而施賂于外 愚弄其民 而虞羿于田 樹之詐慝 以取其國家 外內咸服 羿猶不悛 將歸自田 家眾殺而亨之 以食其子 其子不忍食諸 死于窮門 靡奔有鬲氏 浞因羿室 生澆及豷 恃其讒慝詐偽 而不德于民 使澆用師滅斟灌及斟鄩氏 處澆于過 處豷于戈 靡自有鬲氏 收二國之燼 以滅浞 而立少康 少康滅澆于過 后杼滅豷于戈 有窮由是遂亡 失人故也 昔周辛甲之為大史也 命百官 官箴王闕 于《虞人之箴》曰 芒芒禹迹 畫為九州 經啟九道 民有寢廟 獸有茂草 各有攸處 德用不擾 在帝夷羿 冒于原獸 忘其國恤 而思其麀牡 武不可重 用不恢于夏家 獸臣司原 敢告僕夫 《虞箴》如是 可不懲乎

  于是晉侯好田 故魏絳及之 公曰 然則莫如和戎乎 對曰 和戎有五利焉 戎狄荐居 貴貨易土 土可賈焉 一也 邊鄙不聳 民狎其野 穡人成功 二也 戎狄事晉 四鄰振動 諸侯威懷 三也 以德綏戎 師徒不勤 甲兵不頓 四也 鑒于后羿 而用德度 遠至邇安 五也 君其圖之 公說 使魏絳盟諸戎 修民事 田以時

  冬十月 邾人 莒人伐鄫 臧紇救鄫侵邾 敗于狐駘 國人逆喪者皆髽 魯于是乎始髽 國人誦之曰 臧之狐裘 敗我于狐駘 我君小子 朱儒是使 朱儒朱儒 使我敗于邾

>>> 汉字字数统计(不计一切标点): 1135
>>> 空格数:243

左傳 襄公五年(-568)
  五年春 公至自晉

  王使王叔陳生愬戎于晉 晉人執之 士魴如京師 言王叔之貳于戎也

  夏 鄭子國來聘 通嗣君也

  穆叔覿鄫大子于晉 以成屬鄫 書曰叔孫豹 鄫大子巫如晉 言比諸魯大夫也

  吳子使壽越如晉 辭不會于雞澤之故 且請聽諸侯之好 晉人將為之合諸侯 使魯 衛先會吳 且告會期 故孟獻子 孫文子會吳于善道

  秋 大雩 旱也

  楚人討陳叛故 曰 由令尹子辛實侵欲焉 乃殺之 書曰 楚殺其大夫公子壬夫 貪也 君子謂 楚共王于是不刑 《詩》曰 周道挺挺 我心扃扃 講事不令 集人來定 己則無信 而殺人以逞 不亦難乎 《夏書》曰 成允成功

  九月丙午 盟于戚 會吳 且命戍陳也 穆叔以屬鄫為不利 使鄫大夫聽命于會

  楚子囊為令尹 范宣子曰 我喪陳矣 楚人討貳而立子囊 必改行 而疾討陳 陳近于楚 民朝夕急 能無往乎 有陳非吾事也 無之而後可 冬 諸侯戍陳 子囊伐陳 十一月甲午 會于城棣以救之

  季文子卒 大夫入斂 公在位 宰庀家器為葬備 無衣帛之妾 無食粟之馬 無藏金玉 無重器備 君子是以知季文子之忠于公室也 相三君矣 而無私積 可不謂忠乎

>>> 汉字字数统计(不计一切标点): 428
>>> 空格数:79

左傳 襄公六年(-567)
  六年春 杞桓公卒 始赴以名 同盟故也

  宋華弱與樂轡少相狎 長相優 又相謗也 子蕩怒 以弓梏華弱于朝 平公見之 曰 司武而梏于朝 難以勝矣 遂逐之 夏 宋華弱來奔 司城子罕曰 同罪異罰 非刑也 專戮于朝 罪孰大焉 亦逐子蕩 子蕩射子罕之門 曰 幾日而不我從 子罕善之如初

  秋 滕成公來朝 始朝公也

  莒人滅鄫 鄫恃賂也

  冬 穆叔如邾聘 且修平

  晉人以鄫故來討 曰 何故亡鄫 季武子如晉見 且聽命

  十一月 齊侯滅萊 萊恃謀也 于鄭子國之來聘也 四月 晏弱城東陽 而遂圍萊 甲寅 堙之環城 傅于堞 及杞桓公卒之月 乙未 王湫帥師及正輿子 棠人軍齊師 齊師大敗之 丁未 入萊 萊共公浮柔奔棠 正輿子 王湫奔莒 莒人殺之 四月 陳無宇獻萊宗器于襄宮 晏弱圍棠 十一月丙辰而滅之 遷萊于郳 高厚 崔杼定其田

>>> 汉字字数统计(不计一切标点): 315
>>> 空格数:67

左傳 襄公七年(-566)
  七年春 郯子來朝 始朝公也

  夏四月 三卜郊 不從 乃免牲 孟獻子曰 吾乃今而後知有卜筮 夫郊祀后稷 以祈農事也 是故啟蟄而郊 郊而後耕 今既耕而卜郊 宜其不從也

  南遺為費宰 叔仲昭伯為隧正 欲善季氏 而求媚于南遺 謂遺 請城費 吾多與而役 故季氏城費

  小邾穆公來朝 亦始朝公也

  秋 季武子如衛 報子叔之聘 且辭緩報 非貳也

  冬十月 晉韓獻子告老 公族穆子有廢疾 將立之 辭曰 《詩》曰 豈不夙夜 謂行多露 又曰 弗躬弗親 庶民弗信 無忌不才 讓 其可乎 請立起也 與田蘇游 而曰好仁 《詩》曰 靖共爾位 好是正直 神之聽之 介爾景福 恤民為德 正直為正 正曲為直 參和為仁 如是則神聽之 介福降之 立之 不亦可乎 庚戌 使宣子朝 遂老 晉侯謂韓無忌仁 使掌公族大夫

  衛孫文子來聘 且拜武子之言 而尋孫桓子之盟 公登亦登 叔孫穆子相 趨進曰 諸侯之會 寡君未嘗後衛君 今吾子不後寡君 寡君未知所過 吾子其少安 孫子無辭 亦無悛容 穆叔曰 孫子必亡 為臣而君 過而不悛 亡之本也 《詩》曰 退食自公 委蛇委蛇 謂從者也 衡而委蛇 必折

  楚子囊圍陳 會于鄬以救之

  鄭僖公之為大子也 于成之十六年與子罕適晉 不禮焉 又與子豐適楚 亦不禮焉 及其元年 朝于晉 子豐欲愬諸晉而廢之 子罕止之 及將會于鄬 子駟相 又不禮焉 侍者諫 不聽 又諫 殺之 及鄵 子駟使賊夜弒僖公 而以瘧疾赴于諸侯 簡公生五年 奉而立之

  陳人患楚 慶虎 慶寅謂楚人曰 吾使公子黃往 而執之 楚人從之 二慶使告陳侯于會 曰 楚人執公子黃矣 君若不來 群臣不忍社稷宗廟 懼有二圖 陳侯逃歸

>>> 汉字字数统计(不计一切标点): 596
>>> 空格数:125

左傳 襄公八年(-565)
  八年春 公如晉朝 且聽朝聘之數

  鄭群公子以僖公之死也 謀子駟 子駟先之 夏四月庚辰 辟殺子狐 子熙 子侯 子丁 孫擊 孫惡出奔衛

  庚寅 鄭子國 子耳侵蔡 獲蔡司馬公子燮 鄭人皆喜 唯子產不順 曰 小國無文德而有武功 禍莫大焉 楚人來討 能勿從乎 從之 晉師必至 晉 楚伐鄭 自今鄭國不四五年 弗得寧矣 子國怒之曰 爾何知 國有大命 而有正卿 童子言焉 將為戮矣

  五月甲辰 會于邢丘 以命朝聘之數 使諸侯之大夫聽命 季孫宿 齊高厚 宋向戌 衛甯殖 邾大夫會之 鄭伯獻捷于會 故親聽命 大夫不書 尊晉侯也

  莒人伐我東鄙 以疆鄫田

  秋九月 大雩 旱也

  冬 楚子囊伐鄭 討其侵蔡也 子駟 子國 子耳欲從楚 子孔 子蟜 子展欲待晉 子駟曰 《周詩》有之曰 俟河之清 人壽幾何 兆云詢多 職競作羅 謀之多族 民之多違 事滋無成 民急矣 姑從楚以紓吾民 晉師至 吾又從之 敬共幣帛 以待來者 小國之道也 犧牲玉帛 待于二竟 以待彊者 而庇民焉 寇不為害 民不罷病 不亦可乎 子展曰 小所以事大 信也 小國無信 兵亂日至 亡無日矣 五會之信 今將背之 雖楚救我 將安用之 親我無成 鄙我是欲 不可從也 不如待晉 晉君方明 四軍無闕 八卿和睦 必不棄鄭 楚師遼遠 糧食將盡 必將速歸 何患焉 舍之聞之 杖莫如信 完守以老楚 杖信以待晉 不亦可乎 子駟曰 《詩》云 謀夫孔多 是用不集 發言盈庭 誰敢執其咎 如匪行邁謀 是用不得于道 請從楚 騑也受其咎

  乃及楚平 使王子伯駢告于晉曰 君命敝邑 修而車賦 儆而師徒 以討亂略 蔡人不從 敝邑之人 不敢寧處 悉索敝賦 以討于蔡 獲司馬燮 獻于邢丘 今楚來討曰 女何故稱兵于蔡 焚我郊保 馮陵我城郭 敝邑之眾 夫婦男女 不遑啟處 以相救也 翦焉傾覆 無所控告 民死亡者 非其父兄 即其子弟 夫人愁痛 不知所庇 民知窮困 而受盟于楚 孤也與其二三臣不能禁止 不敢不告 知武子使行人子員對之曰 君有楚命 亦不使一介行李告于寡君 而即安于楚 君之所欲也 誰敢違君 寡君將帥諸侯以見于城下 唯君圖之

  晉范宣子來聘 且拜公之辱 告將用師于鄭 公享之 宣子賦《摽有梅》 季武子曰 誰敢哉 今譬于草木 寡君在君 君之臭味也 歡以承命 何時之有 武子賦《角弓》 賓將出 武子賦《彤弓》 宣子曰 城濮之役 我先君文公獻功于衡雍 受彤弓于襄王 以為子孫藏 匄也 先君守官之嗣也 敢不承命 君子以為知禮

>>> 汉字字数统计(不计一切标点): 859
>>> 空格数:187

左傳 襄公九年(-564)
  九年春 宋災 樂喜為司城以為政 使伯氏司里 火所未至 徹小屋 塗大屋 陳畚挶 具綆缶 備水器 量輕重 蓄水潦 積土塗 巡丈城 繕守備 表火道 使華臣具正徒 令隧正納郊保 奔火所 使華閱討右官 官庀其司 向戌討左 亦如之 使樂遄庀刑器 亦如之 使皇鄖命校正出馬 工正出車 備甲兵 庀武守 使西鉏吾庀府守 令司宮 巷伯儆宮 二師令四鄉正敬享 祝宗用馬于四墉 祀盤庚于西門之外

  晉侯問于士弱曰 吾聞之 宋災 于是乎知有天道 何故 對曰 古之火正 或食于心 或食于咮 以出內火 是故咮為鶉火 心為大火 陶唐氏之火正閼伯 居商丘 祀大火 而火紀時焉 相土因之 故商主大火 商人閱其禍敗之釁 必始于火 是以日知其有天道也 公曰 可必乎 對曰 在道 國亂無象 不可知也

  夏 季武子如晉 報宣子之聘也

  穆姜薨于東宮 始往而筮之 遇《艮》之八 史曰 是謂《艮》之《隨》 《隨》其出也 君必速也 姜曰 亡 是于《周易》曰 《隨》 元亨利貞 无咎 元 體之長也 享 嘉之會也 利 義之和也 貞 事之幹也 體仁足以長人 嘉德足以合禮 利物足以和義 貞固足以幹事 然 故不可誣也 是以雖《隨》 无咎 今我婦人而與于亂 固在下位 而有不仁 不可謂元 不靖國家 不可謂亨 作而害身 不可謂利 弃位而姣 不可謂貞 有四德者 《隨》而无咎 我皆無之 豈《隨》也哉 我則取惡 能无咎乎 必死于此 弗得出矣

  秦景公使士雃乞師于楚 將以伐晉 楚子許之 子囊曰 不可 當今吾不能與晉爭 晉君類能而使之 舉不失選 官不易方 其卿讓于善 其大夫不失守 其士競于教 其庶人力于農穡 商工皁隸不知遷業 韓厥老矣 知罃稟焉以為政 范匄少于中行偃 而上之 使佐中軍 韓起少于欒黶 而欒黶 士魴上之 使佐上軍 魏絳多功 以趙武為賢 而為之佐 君明臣忠 上讓下競 當是時也 晉不可敵 事之而後可 君其圖之 王曰 吾既許之矣 雖不及晉 必將出師 秋 楚子師于武城 以為秦援 秦人侵晉 晉饑 弗能報也

  冬十月 諸侯伐鄭 庚午 季武子 齊崔杼 宋皇鄖從荀罃 士匄 門于鄟門 衛北宮括 曹人 邾人 從荀偃 韓起 門于師之梁 滕人 薛人 從欒黶 士魴 門于北門 杞人 郳人 從趙武 魏絳 斬行栗 甲戌 師于氾 令于諸侯曰 修器備 盛餱糧 歸老幼 居疾于虎牢 肆眚 圍鄭 鄭人恐 乃行成 中行獻子曰 遂圍之 以待楚人之救也 而與之戰 不然 無成 知武子曰 許之盟而還師 以敝楚人 吾三分四軍 與諸侯之銳 以逆來者 于我未病 楚不能矣 猶愈于戰 暴骨以逞 不可以爭 大勞未艾 君子勞心 小人勞力 先王之制也 諸侯皆不欲戰 乃許鄭成 十一月己亥 同盟于戲 鄭服也

  將盟 鄭六卿公子騑 公子發 公子嘉 公孫輒 公孫蠆 公孫舍之 及其大夫 門子 皆從鄭伯 晉士莊子為載書曰 自今日既盟之後 鄭國而不唯晉命是聽 而或有異志者 有如此盟 公子騑趨進曰 天禍鄭國 使介居二大國之間 大國不加德音 而亂以要之 使其鬼神不獲歆其禋祀 其民人不獲享其土利 夫婦辛苦墊隘 無所厎告 自今日既盟之後 鄭國而不唯有禮與彊可以庇民者是從 而敢有異志者 亦如之 荀偃曰 改載書 公孫舍之曰 昭大神要言焉 若可改也 大國亦可叛也 知武子謂獻子曰 我實不德 而要人以盟 豈禮也哉 非禮何以主盟 姑盟而退 修德息師而來 終必獲鄭 何必今日 我之不德 民將棄我 豈唯鄭 若能休和 遠人將至 何恃于鄭 乃盟而還

  晉人不得志于鄭 以諸侯復伐之 十二月癸亥 門其三門 閏月戊寅 濟于陰阪 侵鄭 次于陰口而還 子孔曰 晉師可擊也 師老而勞 且有歸志 必大克之 子展曰 不可

  公送晉侯 晉侯以公晏于河上 問公年 季武子對曰 會于沙隨之歲 寡君以生 晉侯曰 十二年矣 是謂一終 一星終也 國君十五而生子 冠而生子 禮也 君可以冠矣 大夫盍為冠具 武子對曰 君冠 必以祼享之禮行之 以金石之樂節之 以先君之祧處之 今寡君在行 未可具也 請及兄弟之國 而假備焉 晉侯曰 諾 公還及衛 冠于成公之廟 假鐘磬焉 禮也

  楚子伐鄭 子駟將及楚平 子孔 子蟜曰 與大國盟 口血未乾而背之 可乎 子駟 子展曰 吾盟固云唯彊是從 今楚師至 晉不我救 則楚彊矣 盟誓之言 豈敢背之 且要盟無質 神弗臨也 所臨唯信 信者 言之瑞也 善之主也 是故臨之 明神不蠲要盟 背之 可也 乃及楚平 公子罷戎入盟 同盟于中分 楚莊夫人卒 王未能定鄭而歸

  晉侯歸 謀所以息民 魏絳請施舍 輸積聚以貸 自公以下 苟有積者盡出之 國無滯積 亦無困人 公無禁利 亦無貪民 祈以幣更 賓以特牲 器用不作 車服從給 行之期年 國乃有節 三駕而楚不能與爭

>>> 汉字字数统计(不计一切标点): 1587
>>> 空格数:357

左傳 襄公十年(-563)
  十年春 會于柤 會吳子壽夢也 三月癸丑 齊高厚相大子光 以先會諸侯于鍾離 不敬 士莊子曰 高子相大子以會諸侯 將社稷是衛 而皆不敬 棄社稷也 其將不免乎 夏四月戊午 會于柤

  晉荀偃 士匄請伐偪陽 而封宋向戌焉 荀罃曰 城小而固 勝之不武 弗勝為笑 固請 丙寅 圍之弗克 孟氏之臣秦堇父輦重如役 偪陽人啟門 諸侯之士門焉 縣門發 郰人紇抉之 以出門者 狄虒彌建大車之輪 而蒙之以甲 以為櫓 左執之 右拔戟 以成一隊 孟獻子曰 《詩》所謂有力如虎者也 主人縣布 堇父登之 及堞而絕之 隊 則又縣之 蘇而復上者三 主人辭焉 乃退 帶其斷以徇于軍三日

  諸侯之師久于偪陽 荀偃 士匄請于荀罃曰 水潦將降 懼不能歸 請班師 知伯怒 投之以机 出于其間 曰 女成二事 而後告余 余恐亂命 以不女違 女既勤君而興諸侯 牽帥老夫以至于此 既無武守 而又欲易余罪曰 是實班師 不然克矣 余羸老也 可重任乎 七日不克 必爾乎取之 五月庚寅 荀偃 士匄帥卒攻偪陽 親受矢石 甲午 滅之 書曰遂滅偪陽 言自會也

  以與向戌 向戌辭 曰 君若猶辱鎮撫宋國 而以偪陽光啟寡君 群臣安矣 其何貺如之 若專賜臣 是臣興諸侯以自封也 其何罪大焉 敢以死請 乃予宋公

  宋公享晉侯于楚丘 請以《桑林》 荀罃辭 荀偃 士匄曰 諸侯宋魯 于是觀禮 魯有禘樂 賓祭用之 宋以《桑林》享君 不亦可乎 舞 師題以旌夏 晉侯懼 而退入于房 去旌 卒享而還 及著雍 疾 卜 桑林見 荀偃 士匄欲奔請禱焉 荀罃不可 曰 我辭禮矣 彼則以之 猶有鬼神 于彼加之 晉侯有間 以偪陽子歸 獻于武宮 謂之夷俘 偪陽 妘姓也 使周內史選其族嗣 納諸霍人 禮也

  師歸 孟獻子以秦堇父為右 生秦丕茲 事仲尼

  六月 楚子囊 鄭子耳伐宋 師于訾毋 庚午 圍宋 門于桐門

  晉荀罃伐秦 報其侵也

  衛侯救宋 師于襄牛 鄭子展曰 必伐衛 不然 是不與楚也 得罪于晉 又得罪于楚 國將若之何 子駟曰 國病矣 子展曰 得罪于二大國 必亡 病不猶愈于亡乎 諸大夫皆以為然 故鄭皇耳帥師侵衛 楚令也 孫文子卜追之 獻兆于定姜 姜氏問繇 曰 兆如山陵 有夫出征 而喪其雄 姜氏曰 征者喪雄 禦寇之利也 大夫圖之 衛人追之 孫蒯獲鄭皇耳于犬丘

  秋七月 楚子囊 鄭子耳伐我西鄙 還 圍蕭 八月丙寅 克之 九月 子耳侵宋北鄙 孟獻子曰 鄭其有災乎 師競已甚 周猶不堪競 況鄭乎 有災 其執政之三士乎

  莒人間諸侯之有事也 故伐我東鄙

  諸侯伐鄭 齊崔杼使大子光先至于師 故長于滕 己酉 師于牛首

  初 子駟與尉止有爭 將禦諸侯之師 而黜其車 尉止獲 又與之爭 子駟抑尉止曰 爾車非禮也 遂弗使獻 初 子駟為田洫 司氏 堵氏 侯氏 子師氏皆喪田焉 故五族聚群不逞之人 因公子之徒以作亂 于是子駟當國 子國為司馬 子耳為司空 子孔為司徒 冬 十月戊辰 尉止 司臣 侯晉 堵女父 子師僕帥賊以入 晨攻執政于西宮之朝 殺子駟 子國 子耳 劫鄭伯以如北宮 子孔知之 故不死 書曰盜 言無大夫焉

  子西聞盜 不儆而出 尸而追盜 盜入于北宮 乃歸 授甲 臣妾多逃 器用多喪 子產聞盜 為門者 庀群司 閉府庫 慎閉藏 完守備 成列而後出 兵車十七乘 尸而攻盜于北宮 子蟜帥國人助之 殺尉止 子師僕 盜眾盡死 侯晉奔晉 堵女父 司臣 尉翩 司齊奔宋 子孔當國 為載書 以位序 聽政辟 大夫 諸司 門子弗順 將誅之 子產止之 請為之焚書 子孔不可 曰 為書以定國 眾怒而焚之 是眾為政也 國不亦難乎 子產曰 眾怒難犯 專欲難成 合二難以安國 危之道也 不如焚書以安眾 子得所欲 眾亦得安 不亦可乎 專欲無成 犯眾興禍 子必從之 乃焚書于倉門之外 眾而後定

  諸侯之師城虎牢而戍之 晉師城梧及制 士魴 魏絳戍之 書曰戍鄭虎牢 非鄭地也 言將歸焉 鄭及晉平

  楚子囊救鄭 十一月 諸侯之師還鄭而南 至于陽陵 楚師不退 知武子欲退 曰 今我逃楚 楚必驕 驕則可與戰矣 欒黶曰 逃楚 晉之恥也 合諸侯以益恥 不如死 我將獨進 師遂進 己亥 與楚師夾潁而軍 子矯曰 諸侯既有成行 必不戰矣 從之將退 不從亦退 退 楚必圍我 猶將退也 不如從楚 亦以退之 宵涉潁 與楚人盟 欒黶欲伐鄭師 荀罃不可 曰 我實不能禦楚 又不能庇鄭 鄭何罪 不如致怨焉而還 今伐其師 楚必救之 戰而不克 為諸侯笑 克不可命 不如還也 丁未 諸侯之師還 侵鄭北鄙而歸 楚人亦還

  王叔陳生與伯輿爭政 王右伯輿 王叔陳生怒而出奔 及河 王復之 殺史狡以說焉 不入 遂處之 晉侯使士匄平王室 王叔與伯輿訟焉 王叔之宰與伯輿之大夫瑕禽坐獄于王庭 士匄聽之 王叔之宰曰 篳門閨竇之人 而皆陵其上 其難為上矣 瑕禽曰 昔平王東遷 吾七姓從王 牲用備具 王賴之 而賜之騂旄之盟 曰 世世無失職 若篳門閨竇 其能來東厎乎 且王何賴焉 今自王叔之相也 政以賄成 而刑放于寵 官之師旅 不勝其富 吾能無篳門閨竇乎 唯大國圖之 下而無直 則何謂正矣 范宣子曰 天子所右 寡君亦右之 所左 亦左之 使王叔氏與伯輿合要 王叔氏不能舉其契 王叔奔晉 不書 不告也 單靖公為卿士 以相王室

>>> 汉字字数统计(不计一切标点): 1780
>>> 空格数:394

左傳 襄公十一年(-562)
  十一年春 季武子將作三軍 告叔孫穆子曰 請為三軍 各征其軍 穆子曰 政將及子 子必不能 武子固請之 穆子曰 然則盟諸 乃盟諸僖閎 詛諸五父之衢 正月 作三軍 三分公室而各有其一 三子各毀其乘 季氏使其乘之人 以其役邑入者無征 不入者倍征 孟氏使半為臣 若子若弟 叔孫氏使盡為臣 不然不舍

  鄭人患晉 楚之故 諸大夫曰 不從晉 國幾亡 楚弱于晉 晉不吾疾也 晉疾 楚將辟之 何為而使晉師致死于我 楚弗敢敵 而後可固與也 子展曰 與宋為惡 諸侯必至 吾從之盟 楚師至 吾又從之 則晉怒甚矣 晉能驟來 楚將不能 吾乃固與晉 大夫說之 使疆埸之司惡于宋 宋向戌侵鄭 大獲 子展曰 師而伐宋可矣 若我伐宋 諸侯之伐我必疾 吾乃聽命焉 且告于楚 楚師至 吾又與之盟 而重賂晉師 乃免矣 夏 鄭子展侵宋

  四月 諸侯伐鄭 己亥 齊大子光 宋向戌先至于鄭 門于東門 其莫 晉荀罃至于西郊 東侵舊許 衛孫林父侵其北鄙 六月 諸侯會于北林 師于向 右還 次于瑣 圍鄭 觀兵于南門 西濟于濟隧 鄭人懼 乃行成 秋七月 同盟于亳 范宣子曰 不慎 必失諸侯 諸侯道敝而無成 能無貳乎 乃盟 載書曰 凡我同盟 毋蘊年 毋壅利 毋保姦 毋留慝 救災患 恤禍亂 同好惡 獎王室 或間茲命 司慎司盟 名山名川 群神群祀 先王先公 七姓十二國之祖 明神殛之 俾失其民 隊命亡氏 踣其國家

  楚子囊乞旅于秦 秦右大夫詹帥師從楚子 將以伐鄭 鄭伯逆之 丙子 伐宋

  九月 諸侯悉師以復伐鄭 鄭人使良霄 大宰石〈奐 心上加比〉如楚 告將服于晉 曰 孤以社稷之故 不能懷君 君若能以玉帛綏晉 不然 則武震以攝威之 孤之願也 楚人執之 書曰行人 言使人也

  諸侯之師 觀兵于鄭東門 鄭人使王子伯駢行成 甲戌 晉趙武入盟鄭伯 冬十月丁亥 鄭子展出盟晉侯 十二月戊寅 會于蕭魚 庚辰 赦鄭囚 皆禮而歸之 納斥候 禁侵掠 晉侯使叔肸告于諸侯 公使臧孫紇對曰 凡我同盟 小國有罪 大國致討 苟有以藉手 鮮不赦宥 寡君聞命矣

  鄭人賂晉侯以師悝 師觸 師蠲 廣車 軘車淳十五乘 甲兵備 凡兵車百乘 歌鍾二肆 及其鏄磐 女樂二八 晉侯以樂之半賜魏絳 曰 子教寡人和諸戎狄以正諸華 八年之中 九合諸侯 如樂之和 無所不諧 請與子樂之 辭曰 夫和戎狄 國之福也 八年之中 九合諸侯 諸侯無慝 君之靈也 二三子之勞也 臣何力之有焉 抑臣願君安其樂而思其終也 《詩》曰 樂只君子 殿天子之邦 樂只君子 福祿攸同 便蕃左右 亦是帥從 夫樂以安德 義以處之 禮以行之 信以守之 仁以厲之 而後可以殿邦國 同福祿 來遠人 所謂樂也 《書》曰 居安思危 思則有備 有備無患 敢以此規 公曰 子之教 敢不承命 抑微子 寡人無以待戎 不能濟河 夫賞 國之典也 藏在盟府 不可廢也 子其受之 魏絳于是乎始有金石之樂 禮也

  秦庶長鮑 庶長武 帥師伐晉以救鄭 鮑先入晉地 士魴御之 少秦師而弗設備 壬午 武濟自輔氏 與鮑交伐晉師 己丑 秦 晉戰于櫟 晉師敗績 易秦故也

>>> 汉字字数统计(不计一切标点): 1047
>>> 空格数:230

左傳 襄公十二年(-561)
  十二年春 莒人伐我東鄙 圍臺 季武子救臺 遂入鄆 取其鐘以為公盤

  夏 晉士魴來聘 且拜師

  秋 吳子壽夢卒 臨于周廟 禮也 凡諸侯之喪 異姓臨于外 同姓于宗廟 同宗于祖廟 同族于禰廟 是故魯為諸姬 臨于周廟 為邢 凡 蔣 茅 胙 祭 臨于周公之廟

  冬 楚子囊 秦庶長無地伐宋 師于楊梁 以報晉之取鄭也

  靈王求后于齊 齊侯問對于晏桓子 桓子對曰 先王之禮辭有之 天子求后于諸侯 諸侯對曰 夫婦所生若而人 妾婦之子若而人 無女而有姊妹及姑姊妹 則曰 先守某公之遺女若而人 齊侯許昏 王使陰里逆之

  公如晉 朝 且拜士魴之辱 禮也

  秦嬴歸于楚 楚司馬子庚聘于秦 為夫人寧 禮也

>>> 汉字字数统计(不计一切标点): 266
>>> 空格数:53

左傳 襄公十三年(-560)
  十三年春 公至自晉 孟獻子書勞于廟 禮也

  夏 邿亂 分為三 師救邿 遂取之 凡書取 言易也 用大師焉曰滅 弗地曰入

  荀罃 士魴卒 晉侯蒐于緜上以治兵 使士匄將中軍 辭曰 伯游長 昔臣習于知伯 是以佐之 非能賢也 請從伯游 荀偃將中軍 士匄佐之 使韓起將上軍 辭以趙武 又使欒黶 辭曰 臣不如韓起 韓起願上趙武 君其聽之 使趙武將上軍 韓起佐之 欒黶將下軍 魏絳佐之 新軍無帥 晉侯難其人 使其什吏率其卒乘官屬以從于下軍 禮也 晉國之民是以大和 諸侯遂睦 君子曰 讓 禮之主也 范宣子讓 其下皆讓 欒黶為汰 弗敢違也 晉國以平 數世賴之 刑善也夫 一人刑善 百姓休和 可不務乎 《書》曰 一人有慶 兆民賴之 其寧惟永 其是之謂乎 周之興也 其《詩》曰 儀刑文王 萬邦作孚 言刑善也 及其衰也 其《詩》曰 大夫不均 我從事獨賢 言不讓也 世之治也 君子尚能而讓其下 小人農力以事其上 是以上下有禮 而讒慝黜遠 由不爭也 謂之懿德 及其亂也 君子稱其功以加小人 小人伐其技以馮君子 是以上下無禮 亂虐並生 由爭善也 謂之昏德 國家之敝 恒必由之

  楚子疾 告大夫曰 不穀不德 少主社稷 生十年而喪先君 未及習師保之教訓 而應受多福 是以不德 而亡師于鄢 以辱社稷 為大夫憂 其弘多矣 若以大夫之靈 獲保首領以歿于地 唯是春秋窀穸之事 所以從先君于禰廟者 請為靈若厲 大夫擇焉 莫對 及五命乃許 秋 楚共王卒 子囊謀諡 大夫曰 君有命矣 子囊曰 君命以共 若之何毀之 赫赫楚國 而君臨之 撫有蠻夷 奄征南海 以屬諸夏 而知其過 可不謂共乎 請諡之共 大夫從之

  吳侵楚 養由基奔命 子庚以師繼之 養叔曰 吳乘我喪 謂我不能師也 必易我而不戒 子為三覆以待我 我請誘之 子庚從之 戰于庸浦 大敗吳師 獲公子黨 君子以吳為不弔 《詩》曰 不弔昊天 亂靡有定

  冬 城防 書事 時也 于是將早城 臧武仲請俟畢農事 禮也

  鄭良霄 大宰石〈奐 心上加比〉猶在楚 石〈奐 心上加比〉言于子囊曰 先王卜征五年 而歲習其祥 祥習則行 不習 則增修德而改卜 今楚實不競 行人何罪 止鄭一卿 以除其偪 使睦而疾楚 以固于晉 焉用之 使歸而廢其使 怨其君以疾其大夫 而相牽引也 不猶愈乎 楚人歸之

>>> 汉字字数统计(不计一切标点): 797
>>> 空格数:169

左傳 襄公十四年(-559)
  十四年春 吳告敗于晉 會于向 為吳謀楚故也 范宣子數吳之不德也 以退吳人 執莒公子務婁 以其通楚使也

  將執戎子駒支 范宣子親數諸朝 曰 來 姜戎氏 昔秦人迫逐乃祖吾離于瓜州 乃祖吾離被苫蓋 蒙荊棘以來歸我先君 我先君惠公有不腆之田 與女剖分而食之 今諸侯之事我寡君不如昔者 蓋言語漏洩 則職女之由 詰朝之事 爾無與焉 與 將執女 對曰 昔秦人負恃其眾 貪于土地 逐我諸戎 惠公蠲其大德 謂我諸戎是四嶽之裔冑也 毋是翦棄 賜我南鄙之田 狐狸所居 犲狼所噑 我諸戎除翦其荊棘 驅其狐狸犲狼 以為先君不侵不叛之臣 至于今不貳 昔文公與秦伐鄭 秦人竊與鄭盟而舍戍焉 于是乎有殽之師 晉禦其上 戎亢其下 秦師不復 我諸戎實然 譬如捕鹿 晉人角之 諸戎掎之 與晉踣之 戎何以不免 自是以來 晉之百役 與我諸戎相繼于時 以從執政 猶殽志也 豈敢離逷 今官之師旅 無乃實有所闕 以攜諸侯 而罪我諸戎 我諸戎飲食衣服不與華同 贄幣不通 言語不達 何惡之能為 不與于會 亦無瞢焉 賦《青蠅》而退 宣子辭焉 使即事于會 成愷悌也 于是子叔齊子為季武子介以會 自是晉人輕魯幣而益敬其使

  吳子諸樊既除喪 將立季札 季札辭曰 曹宣公之卒也 諸侯與曹人不義曹君 將立子臧 子臧去之 遂弗為也 以成曹君 君子曰 能守節 君 義嗣也 誰敢奸君 有國 非吾節也 札雖不才 願附于子臧 以無失節 固立之 棄其室而耕 乃舍之

  夏 諸侯之大夫從晉侯伐秦 以報櫟之役也 晉侯待于竟 使六卿帥諸侯之師以進 及涇不濟 叔向見叔孫穆子 穆子賦《匏有苦葉》 叔向退而具舟 魯人 莒人先濟 鄭子蟜見衛北宮懿子曰 與人而不固 取惡莫甚焉 若社稷何 懿子說 二子見諸侯之師而勸之濟 濟涇而次 秦人毒涇上流 師人多死 鄭司馬子蟜帥鄭師以進 師皆從之 至于棫林 不獲成焉 荀偃令曰 雞鳴而駕 塞井夷竈 唯余馬首是瞻 欒黶曰 晉國之命 未是有也 余馬首欲東 乃歸 下軍從之 左史謂魏莊子曰 不待中行伯乎 莊子曰 夫子命從帥 欒伯 吾帥也 吾將從之 從帥 所以待夫子也 伯游曰 吾今實過 悔之何及 多遺秦禽 乃命大還 晉人謂之遷延之役

  欒鍼曰 此役也 報櫟之敗也 役又無功 晉之恥也 吾有二位于戎路 敢不恥乎 與士鞅馳秦師 死焉 士鞅反 欒黶謂士匄曰 余弟不欲住 而子召之 余弟死 而子來 是而子殺余之弟也 弗逐 余亦將殺之 士鞅奔秦 于是齊崔杼 宋華閱 仲江會伐秦 不書 惰也 向之會亦如之 衛北宮括不書于向 書于伐秦 攝也

  秦伯問于士鞅曰 晉大夫其誰先亡 對曰 其欒氏乎 秦伯曰 以其汰乎 對曰 然 欒黶汰虐已甚 猶可以免 其在盈乎 秦伯曰 何故 對曰 武子之德在民 如周人之思召公焉 愛其甘棠 況其子乎 欒黶死 盈之善未能及人 武子所施沒矣 而黶之怨實章 將于是乎在 秦伯以為知言 為之請于晉而復之

  衛獻公戒孫文子 甯惠子食 皆服而朝 日旰不召 而射鴻于囿 二子從之 不釋皮冠而與之言 二子怒 孫文子如戚 孫蒯入使 公飲之酒 使大師歌《巧言》之卒章 大師辭 師曹請為之 初 公有嬖妾 使師曹誨之琴 師曹鞭之 公怒 鞭師曹三百 故師曹欲歌之 以怒孫子 以報公 公使歌之 遂誦之 蒯懼 告文子 文子曰 君忌我矣 弗先 必死 並帑于戚而入 見蘧伯玉 曰 君之暴虐 子所知也 大懼社稷之傾覆 將若之何 對曰 君制其國 臣敢奸之 雖奸之 庸如愈乎 遂行 從近關出 公使子蟜 子伯 子皮與孫子盟于丘宮 孫子皆殺之 四月己未 子展奔齊 公如鄄 使子行請于孫子 孫子又殺之 公出奔齊 孫氏追之 敗公徒于河澤 鄄人執之

  初 尹公佗學射于庚公差 庚公差學射于公孫丁 二子追公 公孫丁御公 子魚曰 射為背師 不射為戮 射為禮乎 射兩軥而還 尹公佗曰 子為師 我則遠矣 乃反之 公孫丁授公轡而射之 貫臂 子鮮從公 及竟 公使祝宗告亡 且告無罪 定姜曰 無神 何告 若有 不可誣也 有罪 若何告無 舍大臣而與小臣謀 一罪也 先君有冢卿以為師保而蔑之 二罪也 余以巾櫛事先君 而暴妾使余 三罪也 告亡而已 無告無罪

  公使厚成叔弔于衛 曰 寡君使瘠 聞君不撫社稷 而越在他竟 若之何不弔 以同盟之故 使瘠敢私于執事 曰 有君不弔 有臣不敏 君不赦宥 臣亦不帥職 增淫發洩 其若之何

  衛人使大叔儀對曰 群臣不佞 得罪于寡君 寡君不以即刑而悼棄之 以為君憂 君不忘先君之好 辱弔群臣 又重恤之 敢拜君命之辱 重拜大貺 厚孫歸 復命 語臧武仲曰 衛君其必歸乎 有大叔儀以守 有母弟鱄以出 或撫其內 或營其外 能無歸乎

  齊人以郲寄衛侯 及其復也 以郲糧歸 右宰穀從而逃歸 衛人將殺之 辭曰 余不說初矣 余狐裘而羔袖 乃赦之 衛人立公孫剽 孫林父 甯殖相之 以聽命于諸侯 衛侯在郲 臧紇如齊 唁衛侯 衛侯與之言 虐 退而告其人曰 衛侯其不得入矣 其言糞土也 亡而不變 何以復國 子展 子鮮聞之 見臧紇 與之言 道 臧孫說 謂其人曰 衛君必入 夫二子者 或輓之 或推之 欲無入 得乎

  師歸自伐秦 晉侯舍新軍 禮也 成國不過半天子之軍 周為六軍 諸侯之大者三軍可也 于是知朔生盈而死 盈生六年而武子卒 彘裘亦幼 皆未可立也 新軍無帥 故舍之

  師曠侍于晉侯 晉侯曰 衛人出其君 不亦甚乎 對曰 或者其君實甚 良君將賞善而刑淫 養民如子 蓋之如天 容之如地 民奉其君 愛之如父母 仰之如日月 敬之如神明 畏之如雷霆 其可出乎 夫君 神之主而民之望也 若困民之主 匱神乏祀 百姓絕望 社稷無主 將安用之 弗去何為 天生民而立之君 使司牧之 勿使失性 有君而為之貳 使師保之 勿使過度 是故天子有公 諸侯有卿 卿置側室 大夫有貳宗 士有朋友 庶人 工 商 皁 隸 牧 圉皆有親暱 以相輔佐也 善則賞之 過則匡之 患則救之 失則革之 自王以下 各有父兄子弟以補察其政 史為書 瞽為詩 工誦箴諫 大夫規誨 士傳言 庶人謗 商旅于市 百工獻藝 故《夏書》曰 遒人以木鐸徇于路 官師相規 工執藝事以諫 正月孟春 于是乎有之 諫失常也 天之愛民甚矣 豈其使一人肆于民上 以從其淫而棄天地之性 必不然矣

  秋 楚子為庸浦之役故 子囊師于棠以伐吳 吳不出而還 子囊殿 以吳為不能而弗儆 吳人自皋舟之隘要而擊之 楚人不能相救 吳人敗之 獲楚公子宜穀

  王使劉定公賜齊侯命 曰 昔伯舅大公右我先王 股肱周室 師保萬民 世胙大師 以表東海 王室之不壞 繄伯舅是賴 今余命女環 茲率舅氏之典 纂乃祖考 無忝乃舊 敬之哉 無廢朕命

  晉侯問衛故于中行獻子 對曰 不如因而定之 衛有君矣 伐之 未可以得志 而勤諸侯 史佚有言曰 因重而撫之 仲虺有言曰 亡者侮之 亂者取之 推亡固存 國之道也 君其定衛以待時乎 冬 會于戚 謀定衛也

  范宣子假羽毛于齊而弗歸 齊人始貳

  楚子囊還自伐吳 卒 將死 遺言謂子庚必城郢 君子謂 子囊忠 君薨不忘增其名 將死不忘衛社稷 可不謂忠乎 忠 民之望也 《詩》曰 行歸于周 萬民所望 忠也

>>> 汉字字数统计(不计一切标点): 2417
>>> 空格数:501

左傳 襄公十五年(-558)
  十有五年春 宋向戌來聘 且尋盟 見孟獻子 尤其室曰 子有令聞 而美其室 非所望也 對曰 我在晉 吾兄為之 毀之重勞 且不敢間

  官師從單靖公逆王后于齊 卿不行 非禮也

  楚公子午為令尹 公子罷戎為右尹 蒍子馮為大司馬 公子櫜師為右司馬 公子成為左司馬 屈到為莫敖 公子追舒為箴尹 屈蕩為連尹 養由基為宮廄尹 以靖國人 君子謂 楚于是乎能官人 官人 國之急也 能官人 則民無覦心 《詩》云 嗟我懷人 寘彼周行 能官人也 王及公 侯 伯 子 男 甸 采 衛大夫 各居其列 所謂周行也

  鄭尉氏 司氏之亂 其餘盜在宋 鄭人以子西 伯有 子產之故 納賄于宋 以馬四十乘 與師茷 師慧 三月 公孫黑為質焉 司城子罕以堵女父 尉翩 司齊與之 良司臣而逸之 託諸季武子 武子寘諸卞 鄭人醢之三人也 師慧過宋朝 將私焉 其相曰 朝也 慧曰 無人焉 相曰 朝也 何故無人 慧曰 必無人焉 若猶有人 豈其以千乘之相易淫樂之矇 必無人焉故也 子罕聞之 固請而歸之

  夏 齊侯圍成 貳于晉故也 于是乎城成郛

  秋 邾人伐我南鄙 使告于晉 晉將為會 以討邾 莒 晉侯有疾 乃止 冬 晉悼公卒 遂不克會

  鄭公孫夏如晉奔喪 子蟜送葬

  宋人或得玉 獻諸子罕 子罕弗受 獻玉者曰 以示玉人 玉人以為寶也 故敢獻之 子罕曰 我以不貪為寶 爾以玉為寶 若以與我 皆喪寶也 不若人有其寶 稽首而告曰 小人懷璧 不可以越鄉 納此以請死也 子罕寘諸其里 使玉人為之攻之 富而後使復其所

  十二月 鄭人奪堵狗之妻 而歸諸范氏

>>> 汉字字数统计(不计一切标点): 557
>>> 空格数:121

左傳 襄公十六年(-557)
  十六年春 葬晉悼公 平公即位 羊舌肸為傅 張君臣為中軍司馬 祁奚 韓襄 欒盈 士鞅為公族大夫 虞丘書為乘馬御 改服 修官 烝于曲沃 警守而下 會于湨梁 命歸侵田 以我故 執邾宣公 莒犂比公 且曰 通齊楚之使 晉侯與諸侯宴于溫 使諸大夫舞 曰 歌詩必類 齊高厚之詩不類 荀偃怒 且曰 諸侯有異志矣 使諸大夫盟高厚 高厚逃歸 于是叔孫豹 晉荀偃 宋向戌 衛甯殖 鄭公孫蠆 小邾之大夫盟 曰 同討不庭

  許男請遷于晉 諸侯遂遷許 許大夫不可 晉人歸諸侯 鄭子蟜聞將伐許 遂相鄭伯 以從諸侯之師 穆叔從公 齊子帥師會晉荀偃 書曰會鄭伯 為夷故也 夏六月 次于棫林 庚寅 伐許 次于函氏

  晉荀偃 欒黶帥師伐楚 以報宋楊梁之役 楚公子格帥師及晉師戰于湛阪 楚師敗績 晉師遂侵方城之外 復伐許而還

  秋 齊侯圍郕 孟孺子速徼之 齊侯曰 是好勇 去之以為之名 速遂塞海陘而還

  冬 穆叔如晉聘 且言齊故 晉人曰 以寡君之未禘祀 與民之未息 不然不敢忘 穆叔曰 以齊人之朝夕釋憾于敝邑之地 是以大請 敝邑之急 朝不及夕 引領西望曰 庶幾乎 比執事之間 恐無及也 見中行獻子 賦《圻父》 獻子曰 偃知罪矣 敢不從執事 以同恤社稷 而使魯及此 見范宣子 賦《鴻雁》之卒章 宣子曰 匄在此 敢使魯無鳩乎

>>> 汉字字数统计(不计一切标点): 467
>>> 空格数:97

左傳 襄公十七年(-556)
  十七年春 宋莊朝伐陳 獲司徒卬 卑宋也

  衛孫蒯田于曹隧 飲馬于重丘 毀其瓶 重丘人閉門而訽之 曰 親逐而君 爾父為厲 是之不憂 而何以田為 夏 衛石買 孫蒯伐曹 取重丘 曹人愬于晉

  齊人以其未得志于我故 秋 齊侯伐我北鄙 圍桃 高厚圍臧紇于防 師自陽關逆臧孫 至于旅松 鄹叔紇 臧疇 臧賈帥甲三百 宵犯齊師 送之而復 齊師去之 齊人獲臧堅 齊侯使夙沙衛唁之 且曰無死 堅稽首曰 拜命之辱 抑君賜不終 姑又使其刑臣禮于士 以杙抉其傷而死

  冬 邾人伐我南鄙 為齊故也

  宋華閱卒 華臣弱皋比之室 使賊殺其宰華吳 賊六人 以鈹殺諸盧門合左師之後 左師懼 曰 老夫無罪 賊曰 皋比私有討于吳 遂幽其妻 曰 畀余而大璧 宋公聞之 曰 臣也不唯其宗室是暴 大亂宋國之政 必逐之 左師曰 臣也 亦卿也 大臣不順 國之恥也 不如蓋之 乃舍之 左師為己短策 苟過華臣之門 必聘 十一月甲午 國人逐瘈狗 瘈狗入于華臣氏 國人從之 華臣懼 遂奔陳

  宋皇國父為大宰 為平公築臺 妨于農功 子罕請俟農功之畢 公弗許 築者謳曰 澤門之晳 實興我役 邑中之黔 實慰我心 子罕聞之 親執扑 以行築者 而抶其不勉者 曰 吾儕小人 皆有闔廬 以辟燥濕寒暑 今君為一臺而不速成 何以為役 謳者乃止 或問其故 子罕曰 宋國區區 而有詛有祝 禍之本也

  齊晏桓子卒 晏嬰麤縗斬 苴絰 帶 杖 菅屨 食鬻 居倚廬 寢苫 枕草 其老曰 非大夫之禮也 曰 唯卿為大夫

>>> 汉字字数统计(不计一切标点): 528
>>> 空格数:116

左傳 襄公十八年(-555)
  十八年春 白狄始來

  夏 晉人執衛行人石買于長子 執孫蒯于純留 為曹故也

  秋 齊侯伐我北鄙 中行獻子將伐齊 夢與厲公訟 弗勝 公以戈擊之 首隊于前 跪而戴之 奉之以走 見梗陽之巫皋 他日見諸道 與之言 同 巫曰 今茲主必死 若有事于東方 則可以逞 獻子許諾 晉侯伐齊 將濟河 獻子以朱絲繫玉二瑴 而禱曰 齊環怙恃其險 負其眾庶 棄好背盟 陵虐神主 曾臣彪將率諸侯以討焉 其官臣偃實先後之 苟捷有功 無作神羞 官臣偃無敢復濟 唯爾有神裁之 沈玉而濟

  冬十月 會于魯濟 尋湨梁之言 同伐齊 齊侯禦諸平陰 塹防門而守之 廣里 夙沙衛曰 不能戰 莫如守險 弗聽 諸侯之士門焉 齊人多死 范宣子告析文子曰 吾知子 敢匿情乎 魯人 莒人皆請以車千乘 自其鄉入 既許之矣 若入 君必失國 子盍圖之 子家以告公 公恐 晏嬰聞之曰 君固無勇 而又聞是 弗能久矣 齊侯登巫山以望晉師 晉人使司馬斥山澤之險 雖所不至 必旆而疏陳之 使乘車者左實右偽 以旆先 輿曳柴而從之 齊侯見之 畏其眾也 乃脫歸 丙寅晦 齊師夜遁 師曠告晉侯曰 鳥烏之聲樂 齊師其遁 邢伯告中行伯曰 有班馬之聲 齊師其遁 叔向告晉侯曰 城上有烏 齊師其遁

  十一月丁卯朔 入平陰 遂從齊師 夙沙衛連大車以塞隧而殿 殖綽 郭最曰 子殿國師 齊之辱也 子姑先乎 乃代之殿 衛殺馬于隘以塞道 晉州綽及之 射殖綽 中肩 兩矢夾脰 曰 止 將為三軍獲 不止 將取其衷 顧曰 為私誓 州綽曰 有如日 乃弛弓而自後縛之 其右具丙 亦舍兵而縛郭最 皆衿甲面縛 坐于中軍之鼓下

  晉人欲逐歸者 魯 衛請攻險 己卯 荀偃 士匄以中軍克京茲 乙酉 魏絳 欒盈以下軍克邿 趙武 韓起以上軍圍盧 弗克 十二月戊戌 及秦周 伐雍門之萩 范鞅門于雍門 其御追喜 以戈殺犬于門中 孟莊子斬其橁 以為公琴 己亥 焚雍門及西郭 南郭 劉難 士弱率諸侯之師焚申池之竹木 壬寅 焚東郭 北郭 范鞅門于揚門 州綽門于東閭 左驂迫 還于門中 以枚數闔

  齊侯駕 將走郵棠 大子與郭榮扣馬曰 師速而疾 略也 將退矣 君何懼焉 且社稷之主不可以輕 輕則失眾 君必待之 將犯之 大子抽劍斷鞅 乃止 甲辰 東侵及濰 南及沂

  鄭子孔欲去諸大夫 將叛晉而起楚師以去之 使告子庚 子庚弗許 楚子聞之 使楊豚尹宜告子庚曰 國人謂不穀主社稷而不出師 死不從禮 不穀即位 于今五年 師徒不出 人其以不穀為自逸 而忘先君之業矣 大夫圖之 其若之何 子庚歎曰 君王其謂午懷安乎 吾以利社稷也 見使者 稽首而對曰 諸侯方睦于晉 臣請嘗之 若可 君而繼之 不可 收師而退 可以無害 君亦無辱

  子庚帥師治兵于汾 于是子蟜 伯有 子張從鄭伯伐齊 子孔 子展 子西守 二子知子孔之謀 完守入保 子孔不敢會楚師 楚師伐鄭 次于魚陵 右師城上棘 遂涉穎 次于旃然 蒍子馮 公子格率銳師侵費滑 胥靡 獻于 雍梁 右回梅山 侵鄭東北 至于蟲牢而反 子庚門于純門 信于城下而還 涉于魚齒之下 甚雨及之 楚師多凍 役徒幾盡 晉人聞有楚師 師曠曰 不害 吾驟歌北風 又歌南風 南風不競 多死聲 楚必無功 董叔曰 天道多在西北 南師不時 必無功 叔向曰 在其君之德也

>>> 汉字字数统计(不计一切标点): 1113
>>> 空格数:238

左傳 襄公十九年(-554)
  十九年春 諸侯還自沂上 盟于督揚 曰 大毋侵小 執邾悼公 以其伐我故 遂次于泗上 疆我田 取邾田 自漷水歸之于我 晉侯先歸 公享晉六卿于蒲圃 賜之三命之服 軍尉 司馬 司空 輿尉 候奄皆受一命之服 賄荀偃束錦加璧 乘馬 先吳壽夢之鼎 荀偃癉疽 生瘍于頭 濟河 及著雍 病 目出 大夫先歸者皆反 士匄請見 弗內 請後 曰 鄭甥可 二月甲寅 卒 而視不可含 宣子盥而撫之曰 事吳敢不如事主 猶視 欒懷子曰 其為未卒事于齊故也乎 乃復撫之曰 主苟終 所不嗣事于齊者 有如河 乃瞑 受含 宣子出 曰 吾淺之為丈夫也

  季武子如晉拜師 晉侯享之 范宣子為政 賦《黍苗》 季武子興 再拜稽首曰 小國之仰大國也 如百穀之仰膏雨焉 若常膏之 其天下輯睦 豈唯敝邑 賦《六月》

  季武子以所得于齊之兵 作林鐘而銘魯功焉 臧武仲謂季孫曰 非禮也 夫銘 天子令德 諸侯言時計功 大夫稱伐 今稱伐 則下等也 計功 則借人也 言時 則妨民多矣 何以為銘 且夫大伐小 取其所得 以作彝器 銘其功烈 以示子孫 昭明德而懲無禮也 今將借人之力以救其死 若之何銘之 小國幸于大國 而昭所獲焉以怒之 亡之道也

  晉欒魴帥師從衛孫文子伐齊

  齊侯娶于魯 曰顏懿姬 無子 其姪鬷聲姬生光 以為大子 諸子仲子 戎子 戎子嬖 仲子生牙 屬諸戎子 戎子請以為大子 許之 仲子曰 不可 廢常不祥 間諸侯 難 光之立也 列于諸侯矣 今無故而廢之 是專黜諸侯 而以難犯不祥也 君必悔之 公曰 在我而已 遂東大子光 使高厚傅牙 以為大子 夙沙衛為少傅 齊侯疾 崔杼微逆光 疾病而立之 光殺戎子 尸諸朝 非禮也 婦人無刑 雖有刑 不在朝市 夏五月壬辰晦 齊靈公卒 莊公即位 執公子牙于句瀆之丘 以夙沙衛易己 衛奔高唐以叛

  晉士匄侵齊 及穀 聞喪而還 禮也

  于四月丁未 鄭公孫蠆卒 赴于晉大夫 范宣子言于晉侯 以其善于伐秦也 六月 晉侯請于王 王追賜之大路 使以行 禮也

  秋八月 齊崔杼殺高厚于灑藍 而兼其室 書曰齊殺其大夫 從君于昏也

  鄭子孔之為政也專 國人患之 乃討西宮之難與純門之師 子孔當罪 以其甲及子革 子良氏之甲守 甲辰 子展 子西率國人伐之 殺子孔而分其室 書曰鄭殺其大夫 專也

  子然 子孔 宋子之子也 士子孔 圭媯之子也 圭媯之班 亞宋子 而相親也 二子孔亦相親也 僖之四年 子然卒 簡之元年 士子孔卒 司徒孔實相子革 子良之室 三室如一 故及于難 子革 子良出奔楚 子革為右尹 鄭人使子展當國 子西聽政 立子產為卿

  齊慶封圍高唐 弗克 冬十一月 齊侯圍之 見衛在城上 號之 乃下 問守備焉 以無備告 揖之乃登 聞師將傅 食高唐人 殖綽 工僂會夜縋納師 醢衛于軍

  城西郛 懼齊也

  齊及晉平 盟于大隧 故穆叔會范宣子于柯 穆叔見叔向 賦《載馳》之四章 叔向曰 肸敢不承命 穆叔歸曰 齊猶未也 不可以不懼 乃城武城

  衛石共子卒 悼子不哀 孔成子曰 是謂蹷其本 必不有其宗

>>> 汉字字数统计(不计一切标点): 1052
>>> 空格数:221

左傳 襄公二十年(-553)
  二十年春 及莒平 孟莊子會莒人盟于向 督揚之盟故也

  夏 盟于澶淵 齊成故也

  邾人驟至 以諸侯之事弗能報也 秋 孟莊子伐邾以報之

  蔡公子燮欲以蔡之晉 蔡人殺之 公子履 其母弟也 故出奔楚

  陳慶虎 慶寅畏公子黃之偪 愬諸楚曰 與蔡司馬同謀 楚人以為討 公子黃出奔楚

  初 蔡文侯欲事晉 曰 先君與于踐士之盟 晉不可棄 且兄弟也 畏楚 不能行而卒 楚人使蔡無常 公子燮求從先君以利蔡 不能而死 書曰蔡殺其大夫公子燮 言不與民同欲也 陳侯之弟黃出奔楚 言非其罪也 公子黃將出奔 呼于國曰 慶氏無道 求專陳國 暴蔑其君 而去其親 五年不滅 是無天也

  齊子初聘于齊 禮也

  冬 季武子如宋 報向戌之聘也 褚師段逆之以受享 賦《常棣》之七章以卒 宋人重賄之 歸 復命 公享之 賦《魚麗》之卒章 公賦《南山有臺》 武子去所曰 臣不堪也

  衛甯惠子疾 召悼子曰 吾得罪于君 悔而無及也 名藏在諸侯之策 曰 孫林父 甯殖出其君 君入 則掩之 若能掩之 則吾子也 若不能 猶有鬼神 吾有餒而已 不來食矣 悼子許諾 惠子遂卒

>>> 汉字字数统计(不计一切标点): 414
>>> 空格数:78

左傳 襄公二十一年(-552)
  二十一年春 公如晉 拜師及取邾田也

  邾庶其以漆 閭丘來奔 季武子以公姑姊妻之 皆有賜于其從者 于是魯多盜 季孫謂臧武仲曰 子盍詰盜 武仲曰 不可詰也 紇又不能 季孫曰 我有四封 而詰其盜 何故不可 子為司寇 將盜是務去 若之何不能 武仲曰 子召外盜而大禮焉 何以止吾盜 子為正卿 而來外盜 使紇去之 將何以能 庶其竊邑于邾以來 子以姬氏妻之 而與之邑 其從者皆有賜焉 若大盜禮焉以君之姑姊與其大邑 其次皁牧輿馬 其小者衣裳劍帶 是賞盜也 賞而去之 其或難焉 紇也聞之 在上位者洒濯其心 壹以待人 軌度其信 可明徵也 而後可以治人 夫上之所為 民之歸也 上所不為 而民或為之 是以加刑罰焉 而莫敢不懲 若上之所為 而民亦為之 乃其所也 又可禁乎 《夏書》曰 念茲在茲 釋茲在茲 名言茲在茲 允出茲在茲 惟帝念功 將謂由己壹也 信由己壹 而後功可念也 庶其非卿也 以地來 雖賤必書 重地也

  齊侯使慶佐為大夫 復討公子牙之黨 執公子買于句瀆之丘 公子鉏來奔 叔孫還奔燕

  夏 楚子庚卒 楚子使薳子馮為令尹 訪于申叔豫 叔豫曰 國多寵而王弱 國不可為也 遂以疾辭 方暑 闕地 下冰而牀焉 重繭衣裘 鮮食而寢 楚子使醫視之 復曰 瘠則甚矣 而血氣未動 乃使子南為令尹

  欒桓子娶于范宣子 生懷子 范鞅以其亡也怨欒氏 故與欒盈為公族大夫而不相能 桓子卒 欒祁與其老州賓通 幾亡室矣 懷子患之 祁懼其討也 愬諸宣子曰 盈將為亂 以范氏為死桓主而專政矣 曰 吾父逐鞅也 不怒 而以寵報之 又與吾同官而專之 吾父死而益富 死吾父而專于國 有死而已 吾蔑從之矣 其謀如是 懼害于主 吾不敢不言 范鞅為之徵 懷子好施 士多歸之 宣子畏其多士也信之 懷子為下卿 宣子使城著而遂逐之 秋 欒盈出奔楚 宣子殺箕遺 黃淵 嘉父 司空靖 邴豫 董叔 邴師 申書 羊舌虎 叔羆 囚伯華 叔向 籍偃

  人謂叔向曰 子離于罪 其為不知乎 叔向曰 與其死亡若何 《詩》曰 優哉游哉 聊以卒歲 知也 樂王鮒見叔向曰 吾為子請 叔向弗應 出 不拜 其人皆咎叔向 叔向曰 必祁大夫 室老聞之曰 樂王鮒言于君無不行 求赦吾子 吾子不許 祁大夫所不能也 而曰必由之 何也 叔向曰 樂王鮒 從君者也 何能行 祁大夫外舉不棄讎 內舉不失親 其獨遺我乎 《詩》曰 有覺德行 四國順之 夫子覺者也

  晉侯問叔向之罪于樂王鮒 對曰 不棄其親 其有焉 于是祁奚老矣 聞之 乘馹而見宣子曰 《詩》曰 惠我無疆 子孫保之 《書》曰 聖有謩勳 明徵定保 夫謀而鮮過 惠訓不倦者 叔向有焉 社稷之固也 猶將十世宥之 以勸能者 今壹不免其身 以棄社稷 不亦惑乎 鯀殛而禹興 伊尹放大甲而相之 卒無怨色 管 蔡為戮 周公佑王 若之何其以虎也棄社稷 子為善 誰敢不勉 多殺何為 宣子說 與之乘 以言諸公而免之 不見叔向而歸 叔向亦不告免焉而朝

  初 叔向之母妬叔虎之母美而不使 其子皆諫其母 其母曰 深山大澤 實生龍蛇 彼美 余懼其生龍蛇以禍女 女敝族也 國多大寵 不仁人間之 不亦難乎 余何愛焉 使往視寢 生叔虎 美而有勇力 欒懷子嬖之 故羊舌氏之族及于難

  欒盈過于周 周西鄙掠之 辭于行人曰 天子陪臣盈 得罪于王之守臣 將逃罪 罪重于郊甸 無所伏竄 敢布其死 昔陪臣書能輸力于王室 王施惠焉 其子黶不能保任其父之勞 大君若不棄書之力 亡臣猶有所逃 若棄書之力而思黶之罪 臣戮餘也 將歸死于尉氏 不敢還矣 敢布四體 唯大君命焉 王曰 尤而效之 其又甚焉 使司徒禁掠欒氏者 歸所取焉 使候出諸轘轅

  冬 曹武公來朝 始見也

  會于商任 錮欒氏也 齊侯 衛侯不敬 叔向曰 二君者必不免 會朝 禮之經也 禮 政之輿也 政 身之守也 怠禮 失政 失政 不立 是以亂也

  知起 中行喜 州綽 邢蒯出奔齊 皆欒氏之黨也 樂王鮒謂范宣子曰 盍反州綽 邢蒯 勇士也 宣子曰 彼欒氏之勇也 余何獲焉 王鮒曰 子為彼欒氏 乃亦子之勇也

  齊莊公朝 指殖綽 郭最曰 是寡人之雄也 州綽曰 君以為雄 誰敢不雄 然臣不敏 平陰之役 先二子鳴 莊公為勇爵 殖綽 郭最欲與焉 州綽曰 東閭之役 臣左驂迫 還于門中 識其枚數 其可以與于此乎 公曰 子為晉君也 對曰 臣為隸新 然二子者 譬于禽獸 臣食其肉而寢處其皮矣

>>> 汉字字数统计(不计一切标点): 1497
>>> 空格数:311

左傳 襄公二十二年(-551)
  二十二年春 臧武仲如晉 雨 過御叔 御叔在其邑 將飲酒 曰 焉用聖人 我將飲酒而己 雨行 何以聖為 穆叔聞之曰 不可使也 而傲使人 國之蠹也 令倍其賦

  夏 晉人徵朝于鄭 鄭人使少正公孫僑對曰 在晉先君悼公九年 我寡君于是即位 即位八月 而我先大夫子駟從寡君以朝于執事 執事不禮于寡君 寡君懼 因是行也 我二年六月朝于楚 晉是以有戲之役 楚人猶競 而申禮于敝邑 敝邑欲從執事而懼為大尤 曰晉其謂我不共有禮 是以不敢攜貳于楚 我四年三月 先大夫子蟜又從寡君以觀釁于楚 晉于是乎有蕭魚之役 謂我敝邑邇在晉國 譬諸草木 吾臭味也 而何敢差池 楚亦不競 寡君盡其土實 重之以宗器 以受齊盟 遂帥群臣 隨于執事 以會歲終 貳于楚者 子侯 石盂 歸而討之 湨梁之明年 子蟜老矣 公孫夏從寡君以朝于君 見于嘗酎 與執燔焉 間二年 聞君將靖東夏 四月 又朝 以聽事期 不朝之間 無歲不聘 無役不從 以大國政令之無常 國家罷病 不虞荐至 無日不惕 豈敢忘職 大國若安定之 其朝夕在庭 何辱命焉 若不恤其患 而以為口實 其無乃不堪任命 而翦為仇讎 敝邑是懼 其敢忘君命 委諸執事 執事實重圖之

  秋 欒盈自楚適齊 晏平仲言于齊侯曰 商任之會 受命于晉 今納欒氏將安用之 小所以事大 信也 失信不立 君其圖之 弗聽 退告陳文子曰 君人執信 臣人執共 忠信篤敬 上下同之 天之道也 君自棄也 弗能久矣

  九月 鄭公孫黑肱有疾 歸邑于公 召室老 宗人立段 而使黜官 薄祭 祭以特羊 殷以少牢 足以共祀 盡歸其餘邑 曰 吾聞之 生于亂世 貴而能貧 民無求焉 可以後亡 敬共事君與二三子 生在敬戒 不在富也 己巳 伯張卒 君子曰 善戒 《詩》曰 慎爾侯度 用戒不虞 鄭子張其有焉

  冬 會于沙隨 復錮欒氏也 欒盈猶在齊 晏子曰 禍將作矣 齊將伐晉 不可以不懼

  楚觀起有寵于令尹子南 未益祿 而有馬數十乘 楚人患之 王將討焉 子南之子棄疾 為王御士 王每見之 必泣 棄疾曰 君三泣臣矣 敢問誰之罪也 王曰 令尹之不能 爾所知也 國將討焉 爾其居乎 對曰 父戮子居 君焉用之 洩命重刑 臣亦不為 王遂殺子南于朝 轘觀起于四竟 子南之臣謂棄疾 請徙子尸于朝 曰 君臣有禮 唯二三子 三日 棄疾請尸 王許之 既葬 其徒曰 行乎 曰 吾與殺吾父 行將焉入 曰 然則臣王乎 曰 棄父事讎 吾弗忍也 遂縊而死

  復使薳子馮為令尹 公子齮為司馬 屈建為莫敖 有寵于薳子者八人 皆無祿而多馬 他日朝 與申叔豫言 弗應而退 從之 入于人中 又從之 遂歸 退朝見之 曰 子三困我于朝 吾懼 不敢不見 吾過 子姑告我 何疾我也 對曰 吾不免是懼 何敢告子 曰 何故 對曰 昔觀起有寵于子南 子南得罪 觀起車裂 何故不懼 自御而歸 不能當道 至 謂八人者曰 吾見申叔 夫子所謂生死而肉骨也 知我者如夫子則可 不然請止 辭八人者 而後王安之

  十二月 鄭游眅將歸晉 未出竟 遭逆妻者 奪之 以館于邑 丁巳 其夫攻子明 殺之 以其妻行 子展廢良 而立大叔 曰 國卿 君之貳也 民之主也 不可以苟 請舍子明之類 求亡妻者 使復其所 使游氏勿怨 曰 無昭惡也

>>> 汉字字数统计(不计一切标点): 1091
>>> 空格数:242

左傳 襄公二十三年(-550)
  二十三年春 杞孝公卒 晉悼夫人喪之 平公不徹樂 非禮也 禮 為鄰國闕

  陳侯如楚 公子黃愬二慶于楚 楚人召之 使慶樂往 殺之 慶氏以陳叛 夏 屈建從陳侯圍陳 陳人城 版隊而殺人 役人相命 各殺其長 遂殺慶虎 慶寅 楚人納公子黃 君子謂 慶氏不義 不可肆也 故《書》曰 惟命不于常

  晉將嫁女于吳 齊侯使析歸父媵之 以藩載欒盈及其士 納諸曲沃 欒盈夜見胥午而告之 對曰 不可 天之所廢 誰能興之 子必不免 吾非愛死也 知不集也 盈曰 雖然 因子而死 吾無悔矣 我實不天 子無咎焉 許諾 伏之而觴曲沃人 樂作 午言曰 今也得欒孺子何如 對曰 得主而為之死 猶不死也 皆歎 有泣者 爵行又言 皆曰 得主 何貳之有 盈出 徧拜之 四月 欒盈帥曲沃之甲 因魏獻子 以晝入絳 初 欒盈佐魏莊子于下軍 獻子私焉 故因之 趙氏以原 屏之難怨欒氏 韓趙方睦 中行氏以伐秦之役怨欒氏 而固與范氏和親 知悼子少 而聽于中行氏 程鄭嬖于公 唯魏氏及七輿大夫與之

  樂王鮒待坐于范宣子 或告曰 欒氏至矣 宣子懼 桓子曰 奉君以走固宮 必無害也 且欒氏多怨 子為政 欒氏自外 子在位 其利多矣 既有利權 又執民柄 將何懼焉 欒氏所得 其唯魏氏乎 而可強取也 夫克亂在權 子無懈矣 公有姻喪 王鮒使宣子墨縗冒絰 二婦人輦以如公 奉公以如固宮 范鞅逆魏舒 則成列既乘 將逆欒氏矣 趨進曰 欒氏帥賊以入 鞅之父與二三子在君所矣 使鞅逆吾子 鞅請驂乘 持帶 遂超乘 右撫劍 左援帶 命驅之出 僕請 鞅曰 之公 宣子逆諸階 執其手 賂之以曲沃 初 裴豹 隸也 著于丹書 欒氏之力臣曰督戎 國人懼之 裴豹謂宣子曰 苟焚丹書 我殺督戎 宣子喜曰 而殺之 所不請于君焚丹書者 有如日 乃出豹而閉之 督戎從之 踰隱而待之 督戎踰入 豹自後擊而殺之 范氏之徒在臺後 欒氏乘公門 宣子謂鞅曰 矢及君屋 死之 鞅用劍以帥卒 欒氏退 攝車從之 遇欒樂 曰 樂 免之 死 將訟女于天 樂射之不中 又注 則乘槐本而覆 或以戟鉤之 斷肘而死 欒魴傷 欒盈奔曲沃 晉人圍之

  秋 齊侯伐衛 先驅 穀榮御王孫揮 召揚為右 申驅 成秩御莒恒 申鮮虞之傅摯為右 曹開御戎 晏父戎為右 貳廣 上之登御邢公 盧蒲癸為右 啟 牢成御襄罷師 狼蘧疏為右 胠 商子車御侯朝 桓跳為右 大殿 商子游御夏之御寇 崔如為右 燭庸之越駟乘 自衛將遂伐晉 晏平仲曰 君恃勇力以伐盟主 若不濟 國之福也 不德而有功 憂必及君 崔杼諫曰 不可 臣聞之 小國間大國之敗而毀焉 必受其咎 君其圖之 弗聽 陳文子見崔武子曰 將如君何 武子曰 吾言于君 君弗聽也 以為盟主 而利其難 群臣若急 君于何有 子姑止之 文子退 告其人曰 崔子將死乎 謂君甚而又過之 不得其死 過君以義 猶自抑也 況以惡乎

  齊侯遂伐晉 取朝歌 為二隊 入孟門 登大行 張武軍于熒庭 戍郫邵 封少水 以報平陰之役乃還 趙勝帥東陽之師以追之 獲晏氂 八月 叔孫豹帥師救晉 次于雍榆 禮也

  季武子無適子 公彌長而愛悼子 欲立之 訪于申豐曰 彌與紇 吾皆愛之 欲擇才焉而立之 申豐趨退 歸 盡室將行 他日又訪焉 對曰 其然 將具敝車而行 乃止 訪於臧紇 臧紇曰 飲我酒 吾為子立之 季氏飲大夫酒 臧紇為客 既獻 臧孫命北面重席 新樽絜之 召悼之 降 逆之 大夫皆起 及旅而召公鉏 使與之齒 季孫失色 季氏以公鉏為馬正 慍而不出 閔子馬見之 曰 子無然 禍福無門 唯人所召 為人子者患不孝 不患無所 敬共父命 何常之有 若能孝敬 富倍季氏可也 姦回不軌 禍倍下民可也 公鉏然之 敬共朝夕 恪居官次 季孫喜 使飲己酒 而以具往 盡舍旃 故公鉏氏富 又出為公左宰

  孟孫惡臧孫 季孫愛之 孟氏之御騶豐點好羯也 曰 從余言 必為孟孫 再三云 羯從之 孟莊子疾 豐點謂公鉏 苟立羯 請讎臧氏 公鉏謂季孫曰 孺子秩 固其所也 若羯立 則季氏信有力于臧氏矣 弗應 己卯 孟孫卒 公鉏奉羯 立于戶側 季孫至 入哭而出 曰 秩焉在 公鉏曰 羯在此矣 季孫曰 孺子長 公鉏曰 何長之有 唯其才也 且夫子之命也 遂立羯 秩奔邾

  臧孫入哭甚哀 多涕 出 其御曰 孟孫之惡子也 而哀如是 季孫若死 其若之何 臧孫曰 季孫之愛我 疾疢也 孟孫之惡我 藥石也 美疢不如惡石 夫石猶生我 疢之美其毒滋多 孟孫死 吾亡無日矣 孟氏閉門 告于季孫曰 臧氏將為亂 不使我葬 季孫不信 臧孫聞之 戒 冬十月 孟氏將辟 藉除于臧氏 臧孫使正夫助之 除于東門 甲從己而視之 孟氏又告季孫 季孫怒 命攻臧氏 乙亥 臧紇斬鹿門之關以出 奔邾

  初 臧宣叔娶于鑄 生賈及為而死 繼室以其姪 穆姜之姨子也 生紇 長于公宮 姜氏愛之 故立之 臧賈 臧為出在鑄 臧武仲自邾使告臧賈 且致大蔡焉 曰 紇不佞 失守宗祧 敢告不弔 紇之罪不及不祀 子以大蔡納請 其可 賈曰 是家之禍也 非子之過也 賈聞命矣 再拜受龜 使為以納請 遂自為也 臧孫如防 使來告曰 紇非能害也 知不足也 非敢私請 苟守先祀 無廢二勳 敢不辟邑 乃立臧為 臧紇致防而奔齊 其人曰 其盟我乎 臧孫曰 無辭 將盟臧氏 季孫召外史掌惡臣而問盟首焉 對曰 盟東門氏也 曰 毋或如東門遂不聽公命 殺適立庶 盟叔孫氏也 曰 毋或如叔孫僑如欲廢國常 蕩覆公室 季孫曰 臧孫之罪皆不及此 孟椒曰 盍以其犯門斬關 季孫用之 乃盟臧氏曰 無或如臧孫紇干國之紀 犯門斬關 臧孫聞之曰 國有人焉 誰居 其孟椒乎

  晉人克欒盈于曲沃 盡殺欒氏之族黨 欒魴出奔宋 書曰晉人殺欒盈 不言大夫 言自外也

  齊侯還自晉 不入 遂襲莒 門于且于 傷股而退 明日將復戰 期于壽舒 杞殖 華還載甲夜入且于之隧 宿于莒郊 明日 先遇莒子于蒲侯氏 莒子重賂之 使無死 曰 請有盟 華周對曰 貪貨棄命 亦君所惡也 昏而受命 日未中而棄之 何以事君 莒子親鼓之 從而伐之 獲杞梁 莒人行成 齊侯歸 遇杞梁之妻于郊 使弔之 辭曰 殖之有罪 何辱命焉 若免于罪 猶有先人之敝廬在 下妾不得與郊弔 齊侯弔諸其室

  齊侯將為臧紇田 臧孫聞之 見齊侯 與之言伐晉 對曰 多則多矣 抑君似鼠 夫鼠晝伏夜動 不穴于寢廟 畏人故也 今君聞晉之亂而後作焉 寧將事之 非鼠如何 乃弗與田

  仲尼曰 知之難也 有臧武仲之知 而不容于魯國 抑有由也 作不順而施不恕也 《夏書》曰 念茲在茲 順事 恕施也

>>> 汉字字数统计(不计一切标点): 2173
>>> 空格数:489

左傳 襄公二十四年(-549)
  二十四年春 穆叔如晉 范宣子逆之 問焉 曰 古人有言曰 死而不朽 何謂也 穆叔未對 宣子曰 昔匄之祖 自虞以上為陶唐氏 在夏為御龍氏 在商為豕韋氏 在周為唐杜氏 晉主夏盟為范氏 其是之謂乎 穆叔曰 以豹所聞 此之謂世祿 非不朽也 魯有先大夫曰臧文仲 既沒 其言立 其是之謂乎 豹聞之 大上有立德 其次有立功 其次有立言 雖久不廢 此之謂三不朽 若夫保姓受氏 以守宗祊 世不絕祀 無國無之 祿之大者 不可謂不朽

  范宣子為政 諸侯之幣重 鄭人病之 二月 鄭伯如晉 子產寓書于子西 以告宣子 曰 子為晉國 四鄰諸侯 不聞令德 而聞重幣 僑也惑之 僑聞君子長國家者 非無賄之患 而無令名之難 夫諸侯之賄 聚於公室 則諸侯貳 若吾子賴之 則晉國貳 諸侯貳則晉國壞 晉國貳則子之家壞 何沒沒也 將焉用賄 夫令名 德之輿也 德 國家之基也 有基無壞 無亦是務乎 有德則樂 樂則能久 《詩》云 樂只君子 邦家之基 有令德也夫 上帝臨女 無貳爾心 有令名也夫 恕思以明德 則令名載而行之 是以遠至邇安 毋寧使人謂子子實生我 而謂子浚我以生乎 象有齒以焚其身 賄也 宣子說 乃輕幣 是行也 鄭伯朝晉 為重幣故 且請伐陳也 鄭伯稽首 宣子辭 子西相 曰 以陳國之介恃大國 而陵虐於敝邑 寡君是以請罪焉 敢不稽首

  孟孝伯侵齊 晉故也

  夏 楚子為舟師以伐吳 不為軍政 無功而還

  齊侯既伐晉而懼 將欲見楚子 楚子使薳啟疆如齊聘 且請期 齊社 蒐軍實 使客觀之 陳文子曰 齊將有寇 吾聞之 兵不戢 必取其族

  秋 齊侯聞將有晉師 使陳無宇從薳啟疆如楚 辭 且乞師 崔杼帥師送之 遂伐莒 侵介根

  會于夷儀 將以伐齊 水 不克

  冬 楚子伐鄭以救齊 門于東門 次于棘澤 諸侯還救鄭 晉侯使張骼 輔躒致楚師 求御于鄭 鄭人卜宛射犬 吉 子大叔戒之曰 大國之人 不可與也 對曰 無有眾寡 其上一也 大叔曰 不然 部婁無松柏 二子在幄 坐射犬于外 既食 而後食之 使御廣車而行 己皆乘乘車 將及楚師 而後從之乘 皆踞轉而鼓琴 近 不告而馳之 皆取冑於櫜而冑 入壘 皆下 搏人以投 收禽挾囚 弗待而出 皆超乘 抽弓而射 既免 復踞轉而鼓琴 曰 公孫 同乘 兄弟也 胡再不謀 對曰 曩者志入而已 今則怯也 皆笑 曰 公孫之亟也

  楚子自棘澤還 使薳啟疆帥師送陳無宇

  吳人為楚舟師之役故 召舒鳩人 舒鳩人叛楚 楚子師于荒浦 使沈尹壽與師祁犂讓之 舒鳩子敬逆二子 而告無之 且請受盟 二子復命 王欲伐之 薳子曰 不可 彼告不叛 且請受盟 而又伐之 伐無罪也 姑歸息民 以待其卒 卒而不貳 吾又何求 若猶叛我 無辭 有庸 乃還

  陳人復討慶氏之黨 鍼宜咎出奔楚

  齊人城郟 穆叔如周聘 且賀城 王嘉其有禮也 賜之大路

  晉侯嬖程鄭 使佐下軍 鄭行人公孫揮如晉聘 程鄭問焉 曰 敢問降階何由 子羽不能對 歸以語然明 然明曰 是將死矣 不然將亡 貴而知懼 懼而思降 乃得其階 下人而已 又何問焉 且夫既登而求降階者 知人也 不在程鄭 其有亡釁乎 不然 其有惑疾 將死而憂也

>>> 汉字字数统计(不计一切标点): 1080
>>> 空格数:235

左傳 襄公二十五年(-548)
  二十五年春 齊崔杼帥師伐我北鄙 以報孝伯之師也 公患之 使告于晉 孟公綽曰 崔子將有大志 不在病我 必速歸 何患焉 其來也不寇 使民不嚴 異於他日 齊師徒歸

  齊棠公之妻 東郭偃之姊也 東郭偃臣崔武子 棠公死 偃御武子以弔焉 見棠姜而美之 使偃取之 偃曰 男女辨姓 今君出自丁 臣出自桓 不可 武子筮之 遇困之大過 史皆曰 吉 示陳文子 文子曰 夫從風 風隕妻 不可娶也 且其繇曰 困于石 據于蒺棃 入于其宮 不見其妻 凶 困于石 往不濟也 據于蒺棃 所恃傷也 入于其宮 不見其妻 凶 無所歸也 崔子曰 嫠也何害 先夫當之矣 遂取之 莊公通焉 驟如崔氏 以崔子之冠賜人 侍者曰 不可 公曰 不為崔子 其無冠乎 崔子因是 又以其間伐晉也 曰 晉必將報 欲弒公以說于晉 而不獲間 公鞭侍人賈舉 而又近之 乃為崔子間公 夏五月 莒為且于之役故 莒子朝于齊 甲戌 饗諸北郭 崔子稱疾不視事 乙亥 公問崔子 遂從姜氏 姜入于室 與崔子自側戶出 公拊楹而歌 侍人賈舉止眾從者而入 閉門 甲興 公登臺而請 弗許 請盟 弗許 請自刃於廟 弗許 皆曰 君之臣杼疾病 不能聽命 近於公宮 陪臣干掫有淫者 不知二命 公踰牆 又射之 中股 反隊 遂弒之 賈舉 州綽 邴師 公孫敖 封具 鐸父 襄伊 僂堙皆死 祝佗父祭於高唐 至 復命 不說弁而死於崔氏 申蒯 侍漁者 退謂其宰曰 爾以帑免 我將死 其宰曰 免 是反子之義也 與之皆死 崔氏殺鬷蔑于平陰 晏子立於崔氏之門外 其人曰 死乎 曰 獨吾君也乎哉 吾死也 曰 行乎 曰 吾罪也乎哉 吾亡也 歸乎 曰 君死 安歸 君民者 豈以陵民 社稷是主 臣君者 豈為其口實 社稷是養 故君為社稷死 則死之 為社稷亡 則亡之 若為己死而為己亡 非其私暱 誰敢任之 且人有君而弒之 吾焉得死之 而焉得亡之 將庸何歸 門啟而入 枕尸股而哭 興 三踊而出 人謂崔子必殺之 崔子曰 民之望也 舍之得民 盧蒲癸奔晉 王何奔莒 叔孫宣伯之在齊也 叔孫還納其女於靈公 嬖 生景公 丁丑 崔杼立而相之 慶封為左相 盟國人於大宮 曰 所不與崔 慶者 晏子仰天歎曰 嬰所不唯忠於君 利社稷者是與 有如上帝 乃歃 辛巳 公與大夫及莒子盟 大史書曰 崔杼弒其君 崔子殺之 其弟嗣書 而死者二人 其弟又書 乃舍之 南史氏聞大史盡死 執簡以往 聞既書矣 乃還 閭丘嬰以帷縛其妻而載之 與申鮮虞乘而出 鮮虞推而下之 曰 君昏不能匡 危不能救 死不能死 而知匿其暱 其誰納之 行及弇中 將舍 嬰曰 崔 慶其追我 鮮虞曰 一與一 誰能懼我 遂舍 枕轡而寢 食馬而食 駕而行 出弇中 謂嬰曰 速驅之 崔 慶之眾 不可當也 遂來奔 崔氏側莊公于北郭 丁亥 葬諸士孫之里 四翣 不蹕 下車七乘 不以兵甲

  晉侯濟自泮 會于夷儀 伐齊 以報朝歌之役 齊人以莊公說 使隰鉏請成 慶封如師 男女以班 賂晉侯以宗器 樂器 自六正 五吏 三十帥 三軍之大夫 百官之正長 師旅及處守者皆有賂 晉侯許之 使叔向告於諸侯 公使子服惠伯對曰 君舍有罪 以靖小國 君之惠也 寡君聞命矣

  晉侯使魏舒 宛沒逆衛侯 將使衛與之夷儀 崔子止其帑 以求五鹿

  初 陳侯會楚子伐鄭 當陳隧者 井堙木刊 鄭人怨之 六月 鄭子展 子產帥車七百乘伐陳 宵突陳城 遂入之 陳侯扶其大子偃師奔墓 遇司馬桓子曰 載余 曰 將巡城 遇賈獲 載其母妻 下之 而授公車 公曰 舍而母 辭曰 不祥 與其妻扶其母以奔墓 亦免 子展命師無入公宮 與子產親御諸門 陳侯使司馬桓子賂以宗器 陳侯免 擁社 使其眾男女別而纍 以待於朝 子展執縶而見 再拜稽首 承飲而進獻 子美入 數俘而出 祝祓社 司徒致民 司馬致節 司空致地 乃還

  秋 七月己巳 同盟于重丘 齊成故也

  趙文子為政 令薄諸侯之幣 而重其禮 穆叔見之 謂穆叔曰 自今以往 兵其少弭矣 齊崔 慶新得政 將求善於諸侯 武也知楚令尹 若敬行其禮 道之以文辭 以靖諸侯 兵可以弭

  楚薳子馮卒 屈建為令尹 屈蕩為莫敖 舒鳩人卒叛楚 令尹子木伐之 及離城 吳人救之 子木遽以右師先 子彊 息桓 子捷 子駢 子盂帥左師以退 吳人居其間七日 子彊曰 久將墊隘 隘乃禽也 不如速戰 請以其私卒誘之 簡師 陳以待我 我克則進 奔則亦視之 乃可以免 不然 必為吳禽 從之 五人以其私卒 先擊吳師 吳師奔 登山以望 見楚師不繼 復逐之 傅諸其軍 簡師會之 吳師大敗 遂圍舒鳩 舒鳩潰 八月 楚滅舒鳩

  衛獻公入于夷儀

  鄭子產獻捷于晉 戎服將事 晉人問陳之罪 對曰 昔虞閼父為周陶正 以服事我先王 我先王賴其利器用也 與其神明之後也 庸以元女大姬配胡公 而封諸陳 以備三恪 則我周之自出 至于今是賴 桓公之亂 蔡人欲立其出 我先君莊公奉五父而立之 蔡人殺之 我又與蔡人奉戴厲公 至於莊 宣 皆我之自立 夏氏之亂 成公播蕩 又我之自入 君所知也 今陳忘周之大德 蔑我大惠 棄我姻親 介恃楚眾 以憑陵我敝邑 不可億逞 我是以有往年之告 未獲成命 則有我東門之役 當陳隧者 井堙木刊 敝邑大懼不競 而恥大姬 天誘其衷 啟敝邑之心 陳知其罪 授手于我 用敢獻功 晉人曰 何故侵小 對曰 先王之命 唯罪所在 各致其辟 且昔天子之地一圻 列國一同 自是以衰 今大國多數圻矣 若無侵小 何以至焉 晉人曰 何故戎服 對曰 我先君武 莊為平 桓卿士 城濮之役 文公布命曰 各復舊職 命我文公戎服輔王 以授楚捷 不敢廢王命故也 士莊伯不能詰 復於趙文子 文子曰 其辭順 犯順 不祥 乃受之 冬 十月 子展相鄭伯如晉 拜陳之功 子西復伐陳 陳及鄭平 仲尼曰 志有之 言以足志 文以足言 不言 誰知其志 言之無文 行而不遠 晉為伯 鄭入陳 非文辭不為功 慎辭也

  楚蒍掩為司馬 子木使庀賦 數甲兵 甲午 蒍掩書土田 度山林 鳩藪澤 辨京陵 表淳鹵 數疆潦 規偃豬 町原防 牧隰臯 井衍沃 量入修賦 賦車籍馬 賦車兵 徒兵 甲楯之數 既成 以授子木 禮也

  十二月 吳子諸樊伐楚 以報舟師之役 門于巢 巢牛臣曰 吳王勇而輕 若啟之 將親門 我獲射之 必殪 是君也死 疆其少安 從之 吳子門焉 牛臣隱於短牆以射之 卒

  楚子以滅舒鳩賞子木 辭曰 先大夫蒍子之功也 以與蒍掩

  晉程鄭卒 子產始知然明 問為政焉 對曰 視民如子 見不仁者誅之 如鷹鸇之逐鳥雀也 子產喜 以語子大叔 且曰 他日吾見蔑之面而已 今吾見其心矣 子大叔問政於子產 子產曰 政如農功 日夜思之 思其始而成其終 朝夕而行之 行無越思 如農之有畔 其過鮮矣

  衛獻公自夷儀使與甯喜言 甯喜許之 大叔文子聞之 曰 烏乎 《詩》所謂我躬不說 皇恤我後者 甯子可謂不恤其後矣 將可乎哉 殆必不可 君子之行 思其終也 思其復也 《書》曰 慎始而敬終 終以不困 《詩》曰 夙夜匪解 以事一人 今甯子視君不如弈棋 其何以免乎 弈者舉棋不定 不勝其耦 而況置君而弗定乎 必不免矣 九世之卿族 一舉而滅之 可哀也哉

  會于夷儀之歲 齊人城郟 其五月 秦 晉為成 晉韓起如秦涖盟 秦伯車如晉涖盟 成而不結

>>> 汉字字数统计(不计一切标点): 2399
>>> 空格数:551

左傳 襄公二十六年(-547)
  二十六年 春 秦伯之弟鍼如晉修成 叔向命召行人子員 行人子朱曰 朱也當御 三云 叔向不應 子朱怒曰 班爵同 何以黜朱於朝 撫劔從之 叔向曰 秦 晉不和久矣 今日之事幸而集 晉國賴之 不集 三軍暴骨 子員道二國之言無私 子常易之 姦以事君者 吾所能御也 拂衣從之 人救之 平公曰 晉其庶乎 吾臣之所爭者大 師曠曰 公室懼卑 臣不心競而力爭 不務德而爭善 私欲已侈 能無卑乎

  衛獻公使子鮮為復 辭 敬姒強命之 對曰 君無信 臣懼不免 敬姒曰 雖然 以吾故也 許諾 初 獻公使與甯喜言 甯喜曰 必子鮮在 不然必敗 故公使子鮮 子鮮不獲命於敬姒 以公命與甯喜言曰 苟反 政由甯氏 祭則寡人 甯喜告蘧伯玉 伯玉曰 瑗不得聞君之出 敢聞其入 遂行 從近關出 告右宰穀 右宰穀曰 不可 獲罪於兩君 天下誰畜之 悼子曰 吾受命於先人 不可以貳 穀曰 我請使焉而觀之 遂見公於夷儀 反 曰 君淹恤在外十二年矣 而無憂色 亦無寬言 猶夫人也 若不已 死無日矣 悼子曰 子鮮在 右宰穀曰 子鮮在何益 多而能亡 於我何為 悼子曰 雖然 弗可以已 孫文子在戚 孫嘉聘於齊 孫襄居守 二月庚寅 甯喜 右宰穀伐孫氏 不克 伯國傷 甯子出舍於郊 伯國死 孫氏夜哭 國人召甯子 甯子復攻孫氏 克之 辛卯 殺子叔及大子角 書曰甯喜弒其君剽 言罪之在甯氏也 孫林父以戚如晉 書曰入于戚以叛 罪孫氏也 臣之祿 君實有之 義則進 否則奉身而退 專祿以周旋 戮也 甲午 衛侯入 書曰復歸 國納之也 大夫逆於竟者 執其手而與之言 道逆者 自車揖之 逆於門者 頷之而已 公至 使讓大叔文子曰 寡人淹恤在外 二三子皆使寡人朝夕聞衛國之言 吾子獨不在寡人 古人有言曰 非所怨 勿怨 寡人怨矣 對曰 臣知罪矣 臣不佞 不能負羈絏以從扞牧圉 臣之罪一也 有出者 有居者 臣不能貳 通外內之言以事君 臣之罪二也 有二罪 敢忘其死 乃行 從近關出 公使止之

  衛人侵戚東鄙 孫氏愬於晉 晉戍茅氏 殖綽伐茅氏 殺晉戍三百人 孫蒯追之 弗敢擊 文子曰 厲之不如 遂從衛師 敗之圉 雍鉏獲殖綽 復愬于晉

  鄭伯賞入陳之功 三月甲寅朔 享子展 賜之先路三命之服 先八邑 賜子產次路再命之服 先六邑 子產辭邑 曰 自上以下 隆殺以兩 禮也 臣之位在四 且子展之功也 臣不敢及賞禮 請辭邑 公固予之 乃受三邑 公孫揮曰 子產其將知政矣 讓不失禮

  晉人為孫氏故 召諸侯 將以討衛也 夏 中行穆子來聘 召公也

  楚子 秦人侵吳 及雩婁 聞吳有備而還 遂侵鄭 五月 至于城麇 鄭皇頡戍之 出與楚師戰 敗 穿封戌囚皇頡 公子圍與之爭之 正於伯州犂 伯州犂曰 請問於囚 乃立囚 伯州犂曰 所爭 君子也 其何不知 上其手 曰 夫子為王子圍 寡君之貴介弟也 下其手 曰 此子為穿封戌 方城外之縣尹也 誰獲子 囚曰 頡遇王子 弱焉 戌怒 抽戈逐王子圍 弗及 楚人以皇頡歸 印堇父與皇頡戍城麇 楚人囚之以獻於秦 鄭人取貨於印氏 以請之 子大叔為令正 以為請 子產曰 不獲 受楚之功 而取貨於鄭 不可謂國 秦不其然 若曰 拜君之勤鄭國 微君之惠 楚師其猶在敝邑之城下 其可 弗從 遂行 秦人不予 更幣 從子產 而後獲之

  六月 公會晉趙武 宋向戌 鄭良霄 曹人于澶淵 以討衛 疆戚田 取衛西鄙懿氏六十以與孫氏 趙武不書 尊公也 向戌不書 後也 鄭先宋 不失所也 於是衛侯會之 晉人執甯喜 北宮遺 使女齊以先歸 衛侯如晉 晉人執而囚之於士弱氏

  秋七月 齊侯 鄭伯為衛侯故如晉 晉侯兼享之 晉侯賦《嘉樂》 國景子相齊侯 賦《蓼蕭》 子展相鄭伯 賦《緇衣》 叔向命晉侯拜二君 曰 寡君敢拜齊君之安我先君之宗祧也 敢拜鄭君之不貳也 國子使晏平仲私於叔向曰 晉君宣其明德於諸侯 恤其患而補其闕 正其違而治其煩 所以為盟主也 今為臣執君 若之何 叔向告趙文子 文子以告晉侯 晉侯言衛侯之罪 使叔向告二君 國子賦《轡之柔矣》 子展賦《將仲子兮》 晉侯乃許歸衛侯 叔向曰 鄭七穆 罕氏其後亡者也 子展儉而壹

  初 宋芮司徒生女子 赤而毛 棄諸堤下 共姬之妾取以入 名之曰棄 長而美 平公入夕 共姬與之食 公見棄也 而視之 尤 姬納諸御 嬖 生佐 惡而婉 大子痤美而很 合左師畏而惡之 寺人惠牆伊戾為大子內師而無寵 秋 楚客聘於晉 過宋 大子知之 請野享之 公使往 伊戾請從之 公曰 夫不惡女乎 對曰 小人之事君子也 惡之不敢遠 好之不敢近 敬以待命 敢有貳心乎 縱有共其外 莫共其內 臣請往也 遣之 至則欿 用牲 加書 徵之 而聘告公曰 大子將為亂 既與楚客盟矣 公曰 為我子 又何求 對曰 欲速 公使視之 則信有焉 問諸夫人與左師 則皆曰 固聞之 公囚大子 大子曰 唯佐也 能免我 召而使請 曰 日中不來 吾知死矣 左師聞之 聒而與之語 過期 乃縊而死 佐為大子 公徐聞其無罪也 乃亨伊戾 左師見夫人之步馬者 問之 對曰 君夫人氏也 左師曰 誰為君夫人 余胡弗知 圉人歸 以告夫人 夫人使饋之錦與馬 先之以玉 曰 君之妾棄使某獻 左師改命曰君夫人 而後再拜稽首受之

  鄭伯歸自晉 使子西如晉聘 辭曰 寡君來煩執事 懼不免於戾 使夏謝不敏 君子曰善事大國

  初 楚伍參與蔡太師子朝友 其子伍舉與聲子相善也 伍舉娶於王子牟 王子牟為申公而亡 楚人曰伍舉實送之 伍舉奔鄭 將遂奔晉 聲子將如晉 遇之於鄭郊 班荊相與食 而言復故 聲子曰 子行也 吾必復子 及宋向戌將平晉 楚 聲子通使於晉 還 如楚 令尹子木與之語 問晉故焉 且曰 晉大夫與楚孰賢 對曰 晉卿不如楚 其大夫則賢 皆卿材也 如杞梓 皮革 自楚往也 雖楚有材 晉實用之 子木曰 夫獨無族姻乎 對曰 雖有 而用楚材實多 歸生聞之 善為國者 賞不僭而刑不濫 賞僭則懼及淫人 刑濫則懼及善人 若不幸而過 寧僭無濫 與其失善 寧其利淫 無善人則國從之 《詩》曰 人之云亡 邦國殄瘁 無善人之謂也 故《夏書》曰 與其殺不辜 寧失不經 懼失善也 《商頌》有之曰 不僭不濫 不敢怠皇 命于下國 封建厥福 此湯所以獲天福也 古之治民者 勸賞而畏刑 恤民不倦 賞以春夏 刑以秋冬 是以將賞 為之加膳 加膳則飫賜 此以知其勸賞也 將刑 為之不舉 不舉則徹樂 此以知其畏刑也 夙興夜寐 朝夕臨政 此以知其恤民也 三者 禮之大節也 有禮無敗 今楚多淫刑 其大夫逃死於四方 而為之謀主 以害楚國 不可救療 所謂不能也 子儀之亂 析公奔晉 晉人寘諸戎車之殿 以為謀主 繞角之役 晉將遁矣 析公曰 楚師輕窕 易震蕩也 若多鼓鈞聲 以夜軍之 楚師必遁 晉人從之 楚師宵潰 晉遂侵蔡 襲沈 獲其君 敗申 息之師於桑隧 獲申麗而還 鄭於是不敢南面 楚失華夏 則析公之為也 雍子之父兄譖雍子 君與大夫不善是也 雍子奔晉 晉人與之鄐 以為謀主 彭城之役 晉 楚遇於靡角之谷 晉將遁矣 雍子發命於軍曰 歸老幼 反孤疾 二人役 歸一人 簡兵蒐乘 秣馬蓐食 師陳焚次 明日將戰 行歸者而逸楚囚 楚師宵潰 晉降彭城而歸諸宋 以魚石歸 楚失東夷 子辛死之 則雍子之為也 子反與子靈爭夏姬 而雍害其事 子靈奔晉 晉人與之邢 以為謀主 扞禦北狄 通吳於晉 教吳判楚 教之乘車 射御 驅侵 使其子狐庸為吳行人焉 吳於是伐巢 取駕 克棘 入州來 楚罷於奔命 至今為患 則子靈之為也 若敖之亂 伯賁之子賁皇奔晉 晉人與之苗 以為謀主 鄢陵之役 楚晨壓晉軍而陳 晉將遁矣 苗賁皇曰 楚師之良 在其中軍王族而已 若塞井夷竈 成陳以當之 欒 范易行以誘之 中行 二郤必克二穆 吾乃四萃於其王族 必大敗之 晉人從之 楚師大敗 王夷師熸 子反死之 鄭叛 吳興 楚失諸侯 則苗賁皇之為也 子木曰 是皆然矣 聲子曰 今又有甚於此者 椒舉娶於申公子牟 子牟得戾而亡 君大夫謂椒舉 女實遣之 懼而奔鄭 引領南望曰 庶幾赦余 亦弗圖也 今在晉矣 晉人將與之縣 以比叔向 彼若謀害楚國 豈不為患 子木懼 言諸王 益其祿爵而復之 聲子使椒鳴逆之

  許靈公如楚 請伐鄭 曰 師不興 孤不歸矣 八月 卒于楚 楚子曰 不伐鄭 何以求諸侯 冬十月 楚子伐鄭 鄭人將禦之 子產曰 晉 楚將平 諸侯將和 楚王是故昧於一來 不如使逞而歸 乃易成也 夫小人之性 釁於勇 嗇於禍 以足其性 而求名焉者 非國家之利也 若何從之 子展說 不禦寇 十二月乙酉 入南里 墮其城 涉於樂氏 門于師之梁 縣門發 獲九人焉 涉于氾而歸 而後葬許靈公

  衛人歸衛姬於晉 乃釋衛侯 君子是以知平公之失政也

  晉韓宣子聘于周 王使請事 對曰 晉士起 將歸時事於宰旅 無他事矣 王聞之曰 韓氏其昌阜於晉乎 辭不失舊

  齊人城郟之歲 其夏 齊烏餘以廩丘奔晉 襲衛羊角 取之 遂襲我高魚 有大雨 自其竇入 介于其庫 以登其城 克而取之 又取邑于宋 於是范宣子卒 諸侯弗能治也 及趙文子為政 乃卒治之 文子言於晉侯曰 晉為盟主 諸侯或相侵也 則討而使歸其地 今烏餘之邑 皆討類也 而貪之 是無以為盟主也 請歸之 公曰 諾 孰可使也 對曰 胥梁帶能無用師 晉侯使往

>>> 汉字字数统计(不计一切标点): 3074
>>> 空格数:674

左傳 襄公二十七年(-546)
  二十七年春 胥梁帶使諸喪邑者具車徒以受地 必周 使烏餘具車徒以受封 烏餘以其眾出 使諸侯偽效烏餘之封者 而遂執之 盡獲之 皆取其邑而歸諸侯 諸侯是以睦於晉

  齊慶封來聘 其車美 孟孫謂叔孫曰 慶季之車 不亦美乎 叔孫曰 豹聞之 服美不稱 必以惡終 美車何為 叔孫與慶封食 不敬 為賦《相鼠》 亦不知也

  衛甯喜專 公患之 公孫免餘請殺之 公曰 微甯子 不及此 吾與之言矣 事未可知 祇成惡名 止也 對曰 臣殺之 君勿與知 乃與公孫無地 公孫臣謀 使攻甯氏 弗克 皆死 公曰 臣也無罪 父子死余矣 夏 免餘復攻甯氏 殺甯喜及右宰穀 尸諸朝 石惡將會宋之盟 受命而出 衣其尸 枕之股而哭之 欲斂以亡 懼不免 且曰 受命矣 乃行 子鮮曰 逐我者出 納我者死 賞罰無章 何以沮勸 君失其信 而國無刑 不亦難乎 且鱄實使之 遂出奔晉 公使止之 不可 及河 又使止之 止使者而盟于河 託於木門 不鄉衛國而坐 木門大夫勸之仕 不可 曰 仕而廢其事 罪也 從之 昭吾所以出也 將誰愬乎 吾不可以立於人之朝矣 終身不仕 公喪之如稅服終身 公與免餘邑六十 辭曰 唯卿備百邑 臣六十矣 下有上祿 亂也 臣弗敢聞 且甯子唯多邑 故死 臣懼死之速及也 公固與之 受其半 以為少師 公使為卿 辭曰 大叔儀不貳 能贊大事 君其命之 乃使文子為卿

  宋向戌善於趙文子 又善於令尹子木 欲弭諸侯之兵以為名 如晉告趙孟 趙孟謀於諸大夫 韓宣子曰 兵 民之殘也 財用之蠹 小國之大葘也 將或弭之 雖曰不可 必將許之 弗許 楚將許之 以召諸侯 則我失為盟主矣 晉人許之 如楚 楚亦許之 如齊 齊人難之 陳文子曰 晉 楚許之 我焉得已 且人曰弭兵 而我弗許 則固攜吾民矣 將焉用之 齊人許之 告於秦 秦亦許之 皆告於小國 為會於宋 五月甲辰 晉趙武至於宋 丙午 鄭良霄至 六月丁未朔 宋人享趙文子 叔向為介 司馬置折俎 禮也 仲尼使舉是禮也 以為多文辭 戊申 叔孫豹 齊慶封 陳須無 衛石惡至 甲寅 晉荀盈從趙武至 丙辰 邾悼公至 壬戌 楚公子黑肱先至 成言於晉 丁卯 宋戌如陳 從子木成言於楚 戊辰 滕成公至 子木謂向戌 請晉 楚之從交相見也 庚午 向戌復於趙孟 趙孟曰 晉 楚 齊 秦 匹也 晉之不能於齊 猶楚之不能於秦也 楚君若能使秦君辱於敝邑 寡君敢不固請於齊 壬申 左師復言於子木 子木使馹謁諸王 王曰 釋齊 秦 他國請相見也 秋 七月戊寅 左師至 是夜也 趙孟及子晳盟 以齊言 庚辰 子木至自陳 陳孔奐 蔡公孫歸生至 曹 許之大夫皆至 以藩為軍 晉 楚各處其偏 伯夙謂趙孟曰 楚氛甚惡 懼難 趙孟曰 吾左還 入於宋 若我何 辛巳 將盟於宋西門之外 楚人衷甲 伯州犁曰 合諸侯之師 以為不信 無乃不可乎 夫諸侯望信於楚 是以來服 若不信 是棄其所以服諸侯也 固請釋甲 子木曰 晉 楚無信久矣 事利而已 苟得志焉 焉用有信 大宰退 告人曰 令尹將死矣 不及三年 求逞志而棄信 志將逞乎 志以發言 言以出信 信以立志 參以定之 信亡 何以及三 趙孟患楚衷甲 以告叔向 叔向曰 何害也 匹夫一為不信 猶不可 單斃其死 若合諸侯之卿 以為不信 必不捷矣 食言者不病 非子之患也 夫以信召人 而以僭濟之 必莫之與也 安能害我 且吾因宋以守病 則夫能致死 與宋致死 雖倍楚可也 子何懼焉 又不及是 曰弭兵以召諸侯 而稱兵以害我 吾庸多矣 非所患也 季武子使謂叔孫以公命曰 視邾 滕 既而齊人請邾 宋人請滕 皆不與盟 叔孫曰 邾 滕 人之私也 我 列國也 何故視之 宋 衛 吾匹也 乃盟 故不書其族 言違命也 晉 楚爭先 晉人曰 晉固為諸侯盟主 未有先晉者也 楚人曰 子言晉 楚匹也 若晉常先 是楚弱也 且晉 楚狎主諸侯之盟也久矣 豈專在晉 叔向謂趙孟曰 諸侯歸晉之德只 非歸其尸盟也 子務德 無爭先 且諸侯盟 小國固必有尸盟者 楚為晉細 不亦可乎 乃先楚人 書先晉 晉有信也 壬午 宋公兼享晉 楚之大夫 趙孟為客 子木與之言 弗能對 使叔向侍言焉 子木亦不能對也 乙酉 宋公及諸侯之大夫盟于蒙門之外 子木問于趙孟曰 范武子之德如何 對曰 夫人之家事治 言於晉國無隱情 其祝史陳信於鬼神 無愧辭 子木歸以語王 王曰 尚矣哉 能歆神人 宜其光輔五君以為盟主也 子木又語王曰 宜晉之伯也 有叔向以佐其卿 楚無以當之 不可與爭 晉荀盈遂如楚涖盟

  鄭伯享趙孟于垂隴 子展 伯有 子西 子產 子大叔 二子石從 趙孟曰 七子從君 以寵武也 請皆賦以卒君貺 武亦以觀七子之志 子展賦《草蟲》 趙孟曰 善哉 民之主也 抑武也 不足以當之 伯有賦《鶉之賁賁》 趙孟曰 牀笫之言不踰閾 況在野乎 非使人之所得聞也 子西賦《黍苗》之四章 趙孟曰 寡君在 武何能焉 子產賦《隰桑》 趙孟曰 武請受其卒章 子大叔賦《野有蔓草》 趙孟曰 吾子之惠也 印段賦《蟋蟀》 趙孟曰 善哉 保家之主也 吾有望矣 公孫段賦《桑扈》 趙孟曰 匪交匪敖 福將焉往 若保是言也 欲辭福祿 得乎 卒享 文子告叔向曰 伯有將為戮矣 詩以言志 志誣其上 而公怨之 以為賓榮 其能久乎 幸而後亡 叔向曰 然 已侈 所謂不及五稔者 夫子之謂矣 文子曰 其餘皆數世之主也 子展其後亡者也 在上不忘降 印氏其次也 樂而不荒 樂以安民 不淫以使之 後亡 不亦可乎

  宋左師請賞 曰 請免死之邑 公與之邑六十 以示子罕 子罕曰 凡諸侯小國 晉 楚所以兵威之 畏而後上下慈和 慈和而後能安靖其國家 以事大國 所以存也 無威則驕 驕則亂生 亂生必滅 所以亡也 天生五材 民並用之 廢一不可 誰能去兵 兵之設久矣 所以威不軌而昭文德也 聖人以興 亂人以廢 廢興存亡 昏明之術 皆兵之由也 而子求去之 不亦誣乎 以誣道蔽諸侯 罪莫大焉 縱無大討 而又求賞 無厭之甚也 削而投之 左師辭邑 向氏欲攻司城 左師曰 我將亡 夫子存我 德莫大焉 又可攻乎 君子曰 彼己之子 邦之司直 樂喜之謂乎 何以恤我 我其收之 向戌之謂乎

  齊崔杼生成及彊而寡 娶東郭姜 生明 東郭姜以孤入 曰棠無咎 與東郭偃相崔氏 崔成有病而廢之 而立明 成請老于崔 崔子許之 偃與無咎弗予 曰 崔 宗邑也 必在宗主 成與彊怒 將殺之 告慶封曰 夫子之身 亦子所知也 唯無咎與偃是從 父兄莫得進矣 大恐害夫子 敢以告 慶封曰 子姑退 吾圖之 告盧蒲嫳 盧蒲嫳曰 彼 君之讎也 天或者將棄彼矣 彼實家亂 子何病焉 崔之薄 慶之厚也 他日又告 慶封曰 苟利夫子 必去之 難 吾助女 九月庚辰 崔成 崔彊殺東郭偃 棠無咎於崔氏之朝 崔子怒而出 其眾皆逃 求人使駕 不得 使圉人駕 寺人御而出 且曰 崔氏有福 止余猶可 遂見慶封 慶封曰 崔 慶一也 是何敢然 請為子討之 使盧蒲嫳帥甲以攻崔氏 崔氏堞其宮而守之 弗克 使國人助之 遂滅崔氏 殺成與彊 而盡俘其家 其妻縊 嫳復命於崔子 且御而歸之 至 則無歸矣 乃縊 崔明夜辟諸大墓 辛巳 崔明來奔 慶封當國

  楚薳罷如晉涖盟 晉將享之 將出 賦《既醉》 叔向曰 薳氏之有後於楚國也 宜哉 承君命 不忘敏 子蕩將知政矣 敏以事君 必能養民 政其焉往

  崔氏之亂 申鮮虞來奔 僕賃於野 以喪莊公 冬 楚人召之 遂如楚 為右尹

  十一月乙亥朔 日有食之 辰在申 司歷過也 再失閏矣

>>> 汉字字数统计(不计一切标点): 2461
>>> 空格数:563

左傳 襄公二十八年(-545)
  二十八年春 無冰 梓慎曰 今茲宋 鄭其饑乎 歲在星紀 而淫於玄枵 以有時菑 陰不堪陽 蛇乘龍 龍 宋 鄭之星也 宋 鄭必饑 玄枵 虛中也 枵 秏名也 土虛而民秏 不饑何為

  夏 齊侯 陳侯 蔡侯 北燕伯 杞伯 胡子 沈子 白狄朝于晉 宋之盟故也 齊侯將行 慶封曰 我不與盟 何為於晉 陳文子曰 先事後賄 禮也 小事大 未獲事焉 從之如志 禮也 雖不與盟 敢叛晉乎 重丘之盟 未可忘也 子其勸行

  衛人討甯氏之黨 故石惡出奔晉 衛人立其從子圃 以守石氏之祀 禮也

  邾悼公來朝 時事也

  秋八月 大雩 旱也

  蔡侯歸自晉 入于鄭 鄭伯享之 不敬 子產曰 蔡侯其不免乎 日其過此也 君使子展迋勞於東門之外 而傲 吾曰 猶將更之 今還 受享而惰 乃其心也 君小國 事大國 而惰傲以為己心 將得死乎 若不免 必由其子 其為君也 淫而不父 僑聞之 如是者 恒有子禍

  孟孝伯如晉 告將為宋之盟故如楚也 蔡侯之如晉也 鄭伯使游吉如楚 及漢 楚人還之 曰 宋之盟 君實親辱 今吾子來 寡君謂吾子姑還 吾將使馹奔問諸晉 而以告 子大叔曰 宋之盟 君命將利小國 而亦使安定其社稷 鎮撫其民人 以禮承天之休 此君之憲令 而小國之望也 寡君是故使吉奉其皮幣 以歲之不易 聘於下執事 今執事有命曰 女何與政令之有 必使而君棄而封守 跋涉山川 蒙犯霜露 以逞君心 小國將君是望 敢不唯命是聽 無乃非盟載之言 以闕君德 而執事有不利焉 小國是懼 不然 其何勞之敢憚 子大叔歸 復命 告子展曰 楚子將死矣 不修其政德 而貪昧於諸侯 以逞其願 欲久 得乎 《周易》有之 在復之頤 曰 迷復 凶 其楚子之謂乎 欲復其願 而棄其本 復歸無所 是謂迷復 能無凶乎 君其往也 送葬而歸 以快楚心 楚不幾十年 未能恤諸侯也 吾乃休吾民矣 裨竈曰 今茲周王及楚子皆將死 歲棄其次 而旅於明年之次 以害鳥帑 周 楚惡之 九月 鄭游吉如晉 告將朝于楚 以從宋之盟 子產相鄭伯以如楚 舍不為壇 外僕言曰 昔先大夫相先君適四國 未嘗不為壇 自是至今 亦皆循之 今子草舍 無乃不可乎 子產曰 大適小 則為壇 小適大 苟舍而已 焉用壇 僑聞之 大適小有五美 宥其罪戾 赦其過失 救其菑患 賞其德刑 教其不及 小國不困 懷服如歸 是故作壇以昭其功 宣告後人 無怠於德 小適大有五惡 說其罪戾 請其不足 行其政事 共其職貢 從其時命 不然 則重其幣帛 以賀其福而弔其凶 皆小國之禍也 焉用作壇 以昭其禍 所以告子孫 無昭禍焉可也

  齊慶封好田而耆酒 與慶舍政 則以其內實遷于盧蒲嫳氏 易內而飲酒 數日 國遷朝焉 使諸亡人得賊者 以告而反之 故反盧蒲癸 癸臣子之 有寵 妻之 慶舍之士謂盧蒲癸曰 男女辨姓 子不辟宗 何也 曰 宗不余辟 余獨焉辟之 賦詩斷章 余取所求焉 惡識宗 癸言王何而反之 二人皆嬖 使執寢戈而先後之

  公膳 日雙雞 饔人竊更之以鶩 御者知之 則去其肉 而以其洎饋 子雅 子尾怒 慶封告盧蒲嫳 盧蒲嫳曰 譬之如禽獸 吾寢處之矣 使析歸父告晏平仲 平仲曰 嬰之眾不足用也 知無能謀也 言弗敢出 有盟可也 子家曰 子之言云 又焉用盟 告北郭子車 子車曰 人各有以事君 非佐之所能也 陳文子謂桓子曰 禍將作矣 吾其何得 對曰 得慶氏之木百車於莊 文子曰 可慎守也已 盧蒲癸 王何卜攻慶氏 示子之兆曰 或卜攻讎 敢獻其兆 子之曰 克 見血 冬十月 慶封田于萊 陳無宇從 丙辰 文子使召之 請曰 無宇之母疾病 請歸 慶季卜之 示之兆曰 死 奉龜而泣 乃使歸 慶嗣聞之 曰 禍將作矣 謂子家 速歸 禍作必於嘗 歸猶可及也 子家弗聽 亦無悛志 子息曰 亡矣 幸而獲在吳 越 陳無宇濟水而戕舟發梁 盧蒲姜謂癸曰 有事而不告我 必不捷矣 癸告之 姜曰 夫子愎 莫之止 將不出 我請止之 癸曰 諾 十一月乙亥 嘗于大公之廟 慶舍涖事 盧蒲姜告之 且止之 弗聽 曰 誰敢者 遂如公 麻嬰為尸 慶奊為上獻 盧蒲癸 王何執寢戈 慶氏以其甲環公宮 陳氏 鮑氏之圉人為優 慶氏之馬善驚 士皆釋甲束馬而飲酒 且觀優至於魚里 欒 高 陳 鮑之徒介慶氏之甲 子尾抽桷擊扉三 盧蒲癸自後刺子之 王何以戈擊之 解其左肩 猶援廟桷 動於甍 以俎壺投 殺人而後死 遂殺慶繩 麻嬰 公懼 鮑國曰 群臣為君故也 陳須無以公歸 稅服而如內宮 慶封歸 遇告亂者 丁亥 伐西門 弗克 還伐北門 克之 入 伐內宮 弗克 反 陳于嶽 請戰 弗許 遂來奔 獻車於季武子 美澤可以鑑 展莊叔見之曰 車甚澤 人必瘁 宜其亡也 叔孫穆子食慶封 慶封氾祭 穆子不說 使工為之誦《茅鴟》 亦不知 既而齊人來讓 奔吳 吳句餘予之朱方 聚其族焉而居之 富於其舊 子服惠伯謂叔孫曰 天殆富淫人 慶封又富矣 穆子曰 善人富謂之賞 淫人富謂之殃 天其殃之也 其將聚而殲旃

  癸巳 天王崩 未來赴 亦未書 禮也

  崔氏之亂 喪群公子 故鉏在魯 叔孫還在燕 賈在句瀆之丘 及慶氏亡 皆召之 具其器用而反其邑焉 與晏子邶殿其鄙六十 弗受 子尾曰 富 人之所欲也 何獨弗欲 對曰 慶氏之邑足欲 故亡 吾邑不足欲也 益之以邶殿乃足欲 足欲 亡無日矣 在外 不得宰吾一邑 不受邶殿 非惡富也 恐失富也 且夫富 如布帛之有幅焉 為之制度 使無遷也 夫民 生厚而用利 於是乎正德以幅之 使無黜嫚 謂之幅利 利過則為敗 吾不敢貪多 所謂幅也 與北郭佐邑六十 受之 與子雅邑 辭多受少 與子尾邑 受而稍致之 公以為忠 故有寵 釋盧蒲嫳於北竟 求崔杼之尸 將戮之 不得 叔孫穆子曰 必得之 武王有亂臣十人 崔杼其有乎 不十人不足以葬 既 崔氏之臣曰 與我其拱璧 吾獻其柩 於是得之 十二月乙亥朔 齊人遷莊公 殯于大寢 以其棺尸崔杼於市 國人猶知之 皆曰崔子也

  為宋之盟故 公及宋公 陳侯 鄭伯 許男如楚 公過鄭 鄭伯不在 伯有迋勞於黃崖 不敬 穆叔曰 伯有無戾於鄭 鄭必有大咎 敬 民之主也 而棄之 何以承守 鄭人不討 必受其辜 濟澤之阿 行潦之蘋藻 寘諸宗室 季蘭尸之 敬也 敬可棄乎 及漢 楚康王卒 公欲反 叔仲昭伯曰 我楚國之為 豈為一人 行也 子服惠伯曰 君子有遠慮 小人從邇 飢寒之不恤 誰遑其後 不如姑歸也 叔孫穆子曰 叔仲子專之矣 子服子 始學者也 榮成伯曰 遠圖者 忠也 公遂行 宋向戌曰 我一人之為 非為楚也 飢寒之不恤 誰能恤楚 姑歸而息民 待其立君而為之備 宋公遂反

  楚屈建卒 趙文子喪之如同盟 禮也

  王人來告喪 問崩日 以甲寅告 故書之 以徵過也

>>> 汉字字数统计(不计一切标点): 2209
>>> 空格数:510

左傳 襄公二十九年(-544)
  二十九年春王正月 公在楚 釋不朝正于廟也 楚人使公親襚 公患之 穆叔曰 祓殯而襚 則布幣也 乃使巫以桃茢先祓殯 楚人弗禁 既而悔之

  二月癸卯 齊人葬莊公於北郭

  夏四月 葬楚康王 公及陳侯 鄭伯 許男送葬 至於西門之外 諸侯之大夫皆至于墓 楚郟敖即位 王子圍為令尹 鄭行人子羽曰 是謂不宜 必代之昌 松柏之下 其草不殖

  公還 及方城 季武子取卞 使公冶問 璽書追而與之 曰 聞守卞者將叛 臣帥徒以討之 既得之矣 敢告 公冶致使而退 及舍 而後聞取卞 公曰 欲之而言叛 祇見疏也 公謂公冶曰 吾可以入乎 對曰 君實有國 誰敢違君 公與公冶冕服 固辭 強之而後受 公欲無入 榮成伯賦《式微》 乃歸 五月 公至自楚 公冶致其邑於季氏 而終不入焉 曰 欺其君 何必使余 季孫見之 則言季氏如他日 不見 則終不言季氏 及疾 聚其臣曰 我死 必無以冕服斂 非德賞也 且無使季氏葬我

  葬靈王 鄭上卿有事 子展使印段往 伯有曰 弱 不可 子展曰 與其莫往 弱不猶愈乎 《詩》云 王事靡盬 不遑啟處 東西南北 誰敢寧處 堅事晉 楚 以蕃王室也 王事無曠 何常之有 遂使印段如周

  吳人伐越 獲俘焉 以為閽 使守舟 吳子餘祭觀舟 閽以刀弒之

  鄭子展卒 子皮即位 於是鄭饑 而未及麥 民病 子皮以子展之命餼國人粟 戶一鍾 是以得鄭國之民 故罕氏常掌國政 以為上卿 宋司城子罕聞之 曰 鄰於善 民之望也 宋亦饑 請於平公 出公粟以貸 使大夫皆貸 司城氏貸而不書 為大夫之無者貸 宋無飢人 叔向聞之曰 鄭之罕 宋之樂 其後亡者也 二者其皆得國乎 民之歸也 施而不德 樂氏加焉 其以宋升降乎

  晉平公 杞出也 故治杞 六月 知悼子合諸侯之大夫以城杞 孟孝伯會之 鄭子大叔與伯石往 子大叔見大叔文子 與之語 文子曰 甚乎其城杞也 子大叔曰 若之何哉 晉國不恤周宗之闕 而夏肄是屏 其弃諸姬 亦可知也已 諸姬是弃 其誰歸之 吉也聞之 弃同即異 是謂離德 《詩》曰 協比其鄰 昏姻孔云 晉不鄰矣 其誰云之

  齊高子容與宋司徒見知伯 女齊相禮 賓出 司馬侯言於知伯曰 二子皆將不免 子容專 司徒侈 皆亡家之主也 知伯曰 何如 對曰 專則速及 侈將以其力斃 專則人實斃之 將及矣

  范獻子來聘 拜城杞也 公享之 展莊叔執幣 射者三耦 公臣不足 取於家臣 家臣 展瑕 展王父為一耦 公臣 公巫召伯 仲顏莊叔為一耦 鄫鼓父 黨叔為一耦

  晉侯使司馬女叔侯來治杞田 弗盡歸也 晉悼夫人慍曰 齊也取貨 先君若有知也 不尚取之 公告叔侯 叔侯曰 虞 虢 焦 滑 霍 揚 韓 魏 皆姬姓也 晉是以大 若非侵小 將何所取 武 獻以下 兼國多矣 誰得治之 杞 夏餘也 而即東夷 魯 周公之後也 而睦於晉 以杞封魯猶可 而何有焉 魯之於晉也 職貢不乏 玩好時至 公卿大夫相繼於朝 史不絕書 府無虛月 如是可矣 何必瘠魯以肥杞 且先君而有知也 毋寧夫人 而焉用老臣

  杞文公來盟 書曰子 賤之也

  吳公子札來聘 見叔孫穆子 說之 謂穆子曰 子其不得死乎 好善而不能擇人 吾聞君子務在擇人 吾子為魯宗卿 而任其大政 不慎舉 何以堪之 禍必及子 請觀於周樂 使工為之歌《周南》 《召南》 曰 美哉 始基之矣 猶未也 然勤而不怨矣 為之歌《邶》 《鄘》 《衛》 曰 美哉 淵乎 憂而不困者也 吾聞衛康叔 武公之德如是 是其《衛風》乎 為之歌《王》 曰 美哉 思而不懼 其周之東乎 為之歌《鄭》 曰 美哉 其細已甚 民弗堪也 是其先亡乎 為之歌《齊》 曰 美哉 泱泱乎 大風也哉 表東海者 其大公乎 國未可量也 為之歌《豳》 曰 美哉 蕩乎 樂而不淫 其周公之東乎 為之歌《秦》 曰 此之謂夏聲 夫能夏則大 大之至也 其周之舊乎 為之歌《魏》 曰 美哉 渢渢乎 大而婉 險而易行 以德輔此 則明主也 為之歌《唐》 曰 思深哉 其有陶唐氏之遺民乎 不然 何憂之遠也 非令德之後 誰能若是 為之歌《陳》 曰 國無主 其能久乎 自《鄶》以下無譏焉 為之歌《小雅》 曰 美哉 思而不貳 怨而不言 其周德之衰乎 猶有先王之遺民焉 為之歌《大雅》 曰 廣哉 熙熙乎 曲而有直體 其文王之德乎 為之歌《頌》 曰 至矣哉 直而不倨 曲而不屈 邇而不偪 遠而不攜 遷而不淫 復而不厭 哀而不愁 樂而不荒 用而不匱 廣而不宣 施而不費 取而不貪 處而不底 行而不流 五聲和 八風平 節有度 守有序 盛德之所同也 見舞《象箾》 《南籥》者 曰 美哉 猶有憾 見舞《大武》者 曰 美哉 周之盛也 其若此乎 見舞《韶濩》者 曰 聖人之弘也 而猶有慙德 聖人之難也 見舞《大夏》者 曰 美哉 勤而不德 非禹 其誰能修之 見舞《韶箾》者 曰 德至矣哉 大矣 如天之無不幬也 如地之無不載也 雖甚盛德 其蔑以加於此矣 觀止矣 若有他樂 吾不敢請已

  其出聘也 通嗣君也 故遂聘于齊 說晏平仲 謂之曰 子速納邑與政 無邑無政 乃免於難 齊國之政 將有所歸 未獲所歸 難未歇也 故晏子因陳桓子以納政與邑 是以免於欒 高之難 聘於鄭 見子產 如舊相識 與之縞帶 子產獻紵衣焉 謂子產曰 鄭之執政侈 難將至矣 政必及子 子為政 慎之以禮 不然 鄭國將敗 適衛 說蘧瑗 史狗 史鰌 公子荊 公叔發 公子朝 曰 衛多君子 未有患也 自衛如晉 將宿於戚 聞鐘聲焉 曰 異哉 吾聞之也 辯而不德 必加於戮 夫子獲罪於君 以在此 懼猶不足 而又何樂 夫子之在此也 猶燕之巢於幕上 君又在殯 而可以樂乎 遂去之 文子聞之 終身不聽琴瑟 適晉 說趙文子 韓宣子 魏獻子 曰 晉國其萃於三族乎 說叔向 將行 謂叔向曰 吾子勉之 君侈而多良 大夫皆富 政將在家 吾子好直 必思自免於難

  秋九月 齊公孫蠆 公孫竈放其大夫高止於北燕 乙未 出 書曰出奔 罪高止也 高止好以事自為功 且專 故難及之

  冬 孟孝伯如晉 報范叔也

  為高氏之難故 高豎以盧叛 十月庚寅 閭丘嬰帥師圍盧 高豎曰 苟使高氏有後 請致邑 齊人立敬仲之曾孫酀 良敬仲也 十一月乙卯 高豎致盧而出奔晉 晉人城緜而寘旃

  鄭伯有使公孫黑如楚 辭曰 楚 鄭方惡 而使余往 是殺余也 伯有曰 世行也 子晳曰 可則往 難則已 何世之有 伯有將強使之 子晳怒 將伐伯有氏 大夫和之 十二月己巳 鄭大夫盟於伯有氏 裨諶曰 是盟也 其與幾何 《詩》曰 君子屢盟 亂是用長 今是長亂之道也 禍未歇也 必三年而後能紓 然明曰 政將焉往 裨諶曰 善之代不善 天命也 其焉辟子產 舉不踰等 則位班也 擇善而舉 則世隆也 天又除之 奪伯有魄 子西即世 將焉辟之 天禍鄭久矣 其必使子產息之 乃猶可以戾 不然 將亡矣

>>> 汉字字数统计(不计一切标点): 2263
>>> 空格数:522

左傳 襄公三十年(-543)
  三十年春王正月 楚子使薳罷來聘 通嗣君也 穆叔問王子圍之為政何如 對曰 吾儕小人 食而聽事 猶懼不給命 而不免於戾 焉與知政 固問焉 不告 穆叔告大夫曰 楚令尹將有大事 子蕩將與焉 助之匿其情矣

  子產相鄭伯以如晉 叔向問鄭國之政焉 對曰 吾得見與否 在此歲也 駟 良方爭 未知所成 若有所成 吾得見 乃可知也 叔向曰 不既和矣乎 對曰 伯有侈而愎 子晳好在人上 莫能相下也 雖其和也 猶相積惡也 惡至無日矣

  二月癸未 晉悼夫人食輿人之城杞者 絳縣人或年長矣 無子而往 與於食 有與疑年 使之年 曰 臣 小人也 不知紀年 臣生之歲 正月甲子朔 四百有四十五甲子矣 其季於今三之一也 吏走問諸朝 師曠曰 魯叔仲惠伯會郤成子于承匡之歲也 是歲也 狄伐魯 叔孫莊叔於是乎敗狄于鹹 獲長狄僑如及虺也 豹也 而皆以名其子 七十三年矣 史趙曰 亥有二首六身 下二如身 是其日數也 士文伯曰 然則二萬六千六百有六旬也 趙孟問其縣大夫 則其屬也 召之而謝過焉 曰 武不才 任君之大事 以晉國之多虞 不能由吾子 使吾子辱在泥塗久矣 武之罪也 敢謝不才 遂仕之 使助為政 辭以老 與之田 使為君復陶 以為絳縣師 而廢其輿尉 於是魯使者在晉 歸以語諸大夫 季武子曰 晉未可媮也 有趙孟以為大夫 有伯瑕以為佐 有史趙 師曠而咨度焉 有叔向 女齊以師保其君 其朝多君子 其庸可媮乎 勉事之而後可

  夏四月己亥 鄭伯及其大夫盟 君子是以知鄭難之不已也

  蔡景侯為大子般娶于楚 通焉 大子弒景侯

  初 王儋季卒 其子括將見王而歎 單公子愆期為靈王御士 過諸廷 聞其歎 而言曰 烏乎 必有此夫 入以告王 且曰 必殺之 不慼而願大 視躁而足高 心在他矣 不殺必害 王曰 童子何知 及靈王崩 儋括欲立王子佞夫 佞夫弗知 戊子 儋括圍蒍 逐成愆 成愆奔平畤 五月癸巳 尹言多 劉毅 單蔑 甘過 鞏成殺佞夫 括 瑕 廖奔晉 書曰天王殺其弟佞夫 罪在王也

  或叫于宋大廟曰 譆譆 出出 鳥鳴于亳社 如曰 譆譆 甲午 宋大災 宋伯姬卒 待姆也 君子謂宋共姬女而不婦 女待人 婦義事也

  六月 鄭子產如陳涖盟 歸 復命 告大夫曰 陳 亡國也 不可與也 聚禾粟 繕城郭 恃此二者 而不撫其民 其君弱植 公子侈 大子卑 大夫敖 政多門 以介於大國 能無亡乎 不過十年矣

  秋七月 叔弓如宋 葬共姬也

  鄭伯有耆酒 為窟室 而夜飲酒 擊鐘焉 朝至 未已 朝者曰 公焉在 其人曰 吾公在壑谷 皆自朝布路而罷 既而朝 則又將使子晳如楚 歸而飲酒 庚子 子晳以駟氏之甲 伐而焚之 伯有奔雍梁 醒而後知之 遂奔許 大夫聚謀 子皮曰 《仲虺之志》云 亂者取之 亡者侮之 推亡固存 國之利也 罕 駟 豐同生 伯有汰侈 故不免 人謂子產就直助彊 子產曰 豈為我徒 國之禍難 誰知所敝 或主彊直 難乃不生 姑成吾所 辛丑 子產斂伯有氏之死者而殯之 不及謀而遂行 印段從之 子皮止之 眾曰 人不我順 何止焉 子皮曰 夫子禮於死者 況生者乎 遂自止之 壬寅 子產入 癸卯 子石入 皆受盟于子晳氏 乙巳 鄭伯及其大夫盟于大宮 盟國人于師之梁之外 伯有聞鄭人之盟己也 怒 聞子皮之甲不與攻己也 喜 曰 子皮與我矣 癸丑 晨 自墓門之瀆入 因馬師頡介于襄庫 以伐舊北門 駟帶率國人以伐之 皆召子產 子產曰 兄弟而及此 吾從天所與 伯有死於羊肆 子產襚之 枕之股而哭之 斂而殯諸伯有之臣在市側者 既而葬諸斗城 子駟氏欲攻子產 子皮怒之 曰 禮 國之幹也 殺有禮 禍莫大焉 乃止 於是游吉如晉 還 聞難 不入 復命于介 八月甲子 奔晉 駟帶追之 及酸棗 與子上盟 用兩珪質于河 使公孫肸入盟大夫 己巳 復歸 書曰鄭人殺良霄 不稱大夫 言自外入也

  於子蟜之卒也 將葬 公孫揮與裨竈晨會事焉 過伯有氏 其門上生莠 子羽曰 其莠猶在乎 於是歲在降婁 降婁中而旦 裨竈指之曰 猶可以終歲 歲不及此次也已 及其亡也 歲在娵訾之口 其明年乃及降婁 僕展從伯有 與之皆死 羽頡出奔晉 為任大夫 雞澤之會 鄭樂成奔楚 遂適晉 羽頡因之 與之比而事趙文子 言伐鄭之說焉 以宋之盟故 不可 子皮以公孫鉏為馬師

  楚公子圍殺大司馬蒍掩 而取其室 申無宇曰 王子必不免 善人 國之主也 王子相楚國 將善是封殖 而虐之 是禍國也 且司馬 令尹之偏 而王之四體也 絕民之主 去身之偏 艾王之體 以禍其國 無不祥莫大焉 何以得免

  為宋災故 諸侯之大夫會 以謀歸宋財 冬十月 叔孫豹會晉趙武 齊公孫蠆 宋向戌 衛北宮佗 鄭罕虎及小邾之大夫會于澶淵 既而無歸於宋 故不書其人 君子曰 信其不可不慎乎 澶淵之會 卿不書 不信也 夫諸侯之上卿 會而不信 寵名皆棄 不信之不可也如是 《詩》曰 文王陟降 在帝左右 信之謂也 又曰 淑慎爾止 無載爾偽 不信之謂也 書曰某人某人會于澶淵 宋災故 尤之也 不書魯大夫 諱之也

  鄭子皮授子產政 辭曰 國小而偪 族大寵多 不可為也 子皮曰 虎帥以聽 誰敢犯子 子善相之 國無小 小能事大 國乃寬 子產為政 有事伯石 賂與之邑 子大叔曰 國皆其國也 奚獨賂焉 子產曰 無欲實難 皆得其欲 以從其事 而要其成 非我有成 其在人乎 何愛於邑 邑將焉往 子大叔曰 若四國何 子產曰 非相違也 而相從也 四國何尤焉 《鄭書》有之曰 安定國家 必大焉先 姑先安大 以待其所歸 既 伯石懼而歸邑 卒與之 伯有既死 使大史命伯石為卿 辭 大史退 則請命焉 復命之 又辭 如是三 乃受策入拜 子產是以惡其為人也 使次己位 子產使都鄙有章 上下有服 田有封洫 廬井有伍 大人之忠儉者從而與之 泰侈者因而斃之 豐卷將祭 請田焉 弗許 曰 唯君用鮮 眾給而已 子張怒 退而徵役 子產奔晉 子皮止之 而逐豐卷 豐卷奔晉 子產請其田 里 三年而復之 反其田 里 及其入焉 從政一年 輿人誦之曰 取我衣冠而褚之 取我田疇而伍之 孰殺子產 吾其與之 及三年 又誦之曰 我有子弟 子產誨之 我有田疇 子產殖之 子產而死 誰其嗣之

>>> 汉字字数统计(不计一切标点): 2060
>>> 空格数:452

左傳 襄公三十一年(-542)
  三十一年春王正月 穆叔至自會 見孟孝伯 語之曰 趙孟將死矣 其語偷 不似民主 且年未盈五十 而諄諄焉如八九十者 弗能久矣 若趙孟死 為政者其韓子乎 吾子盍與季孫言之 可以樹善 君子也 晉君將失政矣 若不樹焉 使早備魯 既而政在大夫 韓子懦弱 大夫多貪 求欲無厭 齊 楚未足與也 魯其懼哉 孝伯曰 人生幾何 誰能無偷 朝不及夕 將安用樹 穆叔出而告人曰 孟孫將死矣 吾語諸趙孟之偷也 而又甚焉 又與季孫語晉故 季孫不從 及趙文子卒 晉公室卑 政在侈家 韓宣子為政 不能圖諸侯 魯不堪晉求 讒慝弘多 是以有平丘之會

  齊子尾害閭丘嬰 欲殺之 使帥師以伐陽州 我問師故 夏五月 子尾殺閭丘嬰 以說于我師 工僂灑 渻竈 孔虺 賈寅出奔莒 出群公子

  公作楚宮 穆叔曰 《大誓》云 民之所欲 天必從之 君欲楚也夫 故作其宮 若不復適楚 必死是宮也 六月辛巳 公薨于楚宮 叔仲帶竊其拱璧 以與御人 納諸其懷 而從取之 由是得罪 立胡女敬歸之子子野 次于季氏 秋九月癸巳 卒 毀也

  己亥 孟孝伯卒 立敬歸之娣齊歸之子公子裯 穆叔不欲 曰 大子死 有母弟則立之 無則長立 年鈞擇賢 義鈞則卜 古之道也 非適嗣 何必娣之子 且是人也 居喪而不哀 在慼而有嘉容 是謂不度 不度之人 鮮不為患 若果立之 必為季氏憂 武子不聽 卒立之 比及葬 三易衰 衰衽如故衰 於是昭公十九年矣 猶有童心 君子是以知其不能終也

  冬十月 滕成公來會葬 惰而多涕 子服惠伯曰 滕君將死矣 怠於其位 而哀已甚 兆於死所矣 能無從乎

  癸酉 葬襄公

  公薨之月 子產相鄭伯以如晉 晉侯以我喪故 未之見也 子產使盡壞其館之垣 而納車馬焉 士文伯讓之曰 敝邑以政刑之不修 寇盜充斥 無若諸侯之屬辱在寡君者何 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館 高其閈閎 厚其牆垣 以無憂客使 今吾子壞之 雖從者能戒 其若異客何 以敝邑之為盟主 繕完葺牆 以待賓客 若皆毀之 其何以共命 寡君使匄請命 對曰 以敝邑褊小 介於大國 誅求無時 是以不敢寧居 悉索敝賦 以來會時事 逢執事之不閒 而未得見 又不獲聞命 未知見時 不敢輸幣 亦不敢暴露 其輸之 則君之府實也 非薦陳之 不敢輸也 其暴露之 則恐燥濕之不時而朽蠹 以重敝邑之罪 僑聞文公之為盟主也 宮室卑庳 無觀臺榭 以崇大諸侯之館 館如公寢 庫廄繕修 司空以時平易道路 圬人以時塓館宮室 諸侯賓至 甸設庭燎 僕人巡宮 車馬有所 賓從有代 巾車脂轄 隸人牧圉各瞻其事 百官之屬各展其物 公不留賓 而亦無廢事 憂樂同之 事則巡之 教其不知 而恤其不足 賓至如歸 無寧菑患 不畏寇盜 而亦不患燥濕 今銅鞮之宮數里 而諸侯舍於隸人 門不容車 而不可踰越 盜賊公行 而夭厲不戒 賓見無時 命不可知 若又勿壞 是無所藏幣 以重罪也 敢請執事將何以命之 雖君之有魯喪 亦敝邑之憂也 若獲薦幣 修垣而行 君之惠也 敢憚勤勞 文伯復命 趙文子曰 信 我實不德 而以隸人之垣以贏諸侯 是吾罪也 使士文伯謝不敏焉 晉侯見鄭伯有加禮 厚其宴好而歸之 乃築諸侯之館 叔向曰 辭之不可以已也如是夫 子產有辭 諸侯賴之 若之何其釋辭也 《詩》曰 辭之輯矣 民之協矣 辭之繹矣 民之莫矣 其知之矣

  鄭子皮使印段如楚 以適晉告 禮也

  莒犁比公生去疾及展輿 既立展輿 又廢之 犁比公虐 國人患之 十一月 展輿因國人以攻莒子 弒之乃立 去疾奔齊 齊出也 展輿 吳出也 書曰莒人弒其君買朱鉏 言罪之在也

  吳子使屈狐庸聘于晉 通路也 趙文子問焉 曰 延州來季子 其果立乎 巢隕諸樊 閽戕戴吳 天似啟之 何如 對曰 不立 是二王之命也 非啟季子也 若天所啟 其在今嗣君乎 甚德而度 德不失民 度不失事 民親而事有序 其天所啟也 有吳國者 必此君之子孫實終之 季子 守節者也 雖有國不立

  十二月 北宮文子相衛襄公以如楚 宋之盟故也 過鄭 印段迋勞于棐林 如聘禮而以勞辭 文子入聘 子羽為行人 馮簡子與子大叔逆客 事畢而出 言於衛侯曰 鄭有禮 其數世之福也 其無大國之討乎 《詩》云 誰能執熱 逝不以濯 禮之於政 如熱之有濯也 濯以救熱 何患之有 子產之從政也 擇能而使之 馮簡子能斷大事 子大叔美秀而文 公孫揮能知四國之為 而辨於其大夫之族姓 班位 貴賤 能否 而又善為辭令 裨諶能謀 謀於野則獲 謀於邑則否 鄭國將有諸侯之事 子產乃問四國之為於子羽 且使多為辭令 與裨諶乘以適野 使謀可否 而告馮簡子 使斷之 事成 乃授子大叔使行之 以應對賓客 是以鮮有敗事 北宮文子所謂有禮也

  鄭人游于鄉校 以論執政 然明謂子產曰 毀鄉校何如 子產曰 何為 夫人朝夕退而游焉 以議執政之善否 其所善者 吾則行之 其所惡者 吾則改之 是吾師也 若之何毀之 我聞忠善以損怨 不聞作威以防怨 豈不遽止 然猶防川 大決所犯 傷人必多 吾不克救也 不如小決使道 不如吾聞而藥之也 然明曰 蔑也 今而後知吾子之信可事也 小人實不才 若果行此 其鄭國實賴之 豈唯二三臣 仲尼聞是語也 曰 以是觀之 人謂子產不仁 吾不信也

  子皮欲使尹何為邑 子產曰 少 未知可否 子皮曰 愿 吾愛之 不吾叛也 使夫往而學焉 夫亦愈知治矣 子產曰 不可 人之愛人 求利之也 今吾子愛人則以政 猶未能操刀而使割也 其傷實多 子之愛人 傷之而已 其誰敢求愛於子 子於鄭國 棟也 棟折榱崩 僑將厭焉 敢不盡言 子有美錦 不使人學製焉 大官大邑 身之所庇也 而使學者製焉 其為美錦不亦多乎 僑聞學而後入政 未聞以政學者也 若果行此 必有所害 譬如田獵 射御貫則能獲禽 若未嘗登車射御 則敗績厭覆是懼 何暇思獲 子皮曰 善哉 虎不敏 吾聞君子務知大者遠者 小人務知小者近者 我 小人也 衣服附在吾身 我知而慎之 大官大邑所以庇身也 我遠而慢之 微子之言 吾不知也 他日我曰 子為鄭國 我為吾家 以庇焉 其可也 今而後知不足 自今請雖吾家 聽子而行 子產曰 人心之不同 如其面焉 吾豈敢謂子面如吾面乎 抑心所謂危 亦以告也 子皮以為忠 故委政焉 子產是以能為鄭國

  衛侯在楚 北宮文子見令尹圍之威儀 言於衛侯曰 令尹似君矣 將有他志 雖獲其志 不能終也 《詩》云 靡不有初 鮮克有終 終之實難 令尹其將不免 公曰 子何以知之 對曰 《詩》云 敬慎威儀 惟民之則 令尹無威儀 民無則焉 民所不則 以在民上 不可以終 公曰 善哉 何謂威儀 對曰 有威而可畏謂之威 有儀而可象謂之儀 君有君之威儀 其臣畏而愛之 則而象之 故能有其國家 令聞長世 臣有臣之威儀 其下畏而愛之 故能守其官職 保族宜家 順是以下 皆如是 是以上下能相固也 《衛詩》曰 威儀棣棣 不可選也 言君臣 上下 父子 兄弟 內外 大小 皆有威儀也 《周詩》曰 朋友攸攝 攝以威儀 言朋友之道 必相教訓以威儀也 《周書》數文王之德 曰 大國畏其力 小國懷其德 言畏而愛之也 《詩》云 不識不知 順帝之則 言則而象之也 紂囚文王七年 諸侯皆從之囚 紂於是乎懼而歸之 可謂愛之 文王伐崇 再駕而降為臣 蠻夷帥服 可謂畏之 文王之功 天下誦而歌舞之 可謂則之 文王之行 至今為法 可謂象之 有威儀也 故君子在位可畏 施舍可愛 進退可度 周旋可則 容止可觀 作事可法 德行可象 聲氣可樂 動作有文 言語有章 以臨其下 謂之有威儀也

>>> 汉字字数统计(不计一切标点): 2524
>>> 空格数:511

左傳 昭公元年(-541)
  元年春 楚公子圍聘于鄭 且娶於公孫段氏 伍舉為介 將入館 鄭人惡之 使行人子羽與之言 乃館於外 既聘 將以眾逆 子產患之 使子羽辭 曰 以敝邑褊小 不足以容從者 請墠聽命 令尹命大宰伯州犁對曰 君辱貺寡大夫圍 謂圍將使豐氏撫有而室 圍布几筵 告於莊 共之廟而來 若野賜之 是委君貺於草莽也 是寡大夫不得列於諸卿也 不寧唯是 又使圍蒙其先君 將不得為寡君老 其蔑以復矣 唯大夫圖之 子羽曰 小國無罪 恃實其罪 將恃大國之安靖己 而無乃包藏禍心以圖之 小國失恃 而懲諸侯 使莫不憾者 距違君命 而有所壅塞不行是懼 不然 敝邑 館人之屬也 其敢愛豐氏之祧 伍舉知其有備也 請垂櫜而入 許之 正月乙未 入 逆而出 遂會於虢 尋宋之盟也 祁午謂趙文子曰 宋之盟 楚人得志於晉 今令尹之不信 諸侯之所聞也 子弗戒 懼又如宋 子木之信稱於諸侯 猶詐晉而駕焉 況不信之尤者乎 楚重得志於晉 晉之恥也 子相晉國 以為盟主 於今七年矣 再合諸侯 三合大夫 服齊 狄 寧東夏 平秦亂 城淳于 師徒不頓 國家不罷 民無謗讟 諸侯無怨 天無大災 子之力也 有令名矣 而終之以恥 午也是懼 吾子其不可以不戒 文子曰 武受賜矣 然宋之盟 子木有禍人之心 武有仁人之心 是楚所以駕於晉也 今武猶是心也 楚又行僭 非所害也 武將信以為本 循而行之 譬如農夫 是穮是蔉 雖有飢饉 必有豐年 且吾聞之 能信不為人下 吾未能也 《詩》曰 不僭不賊 鮮不為則 信也 能為人則者 不為人下矣 吾不能是難 楚不為患 楚令尹圍請用牲讀舊書加于牲上而已 晉人許之 三月甲辰 盟 楚公子圍設服離衛 叔孫穆子曰 楚公子美矣 君哉 鄭子皮曰 二執戈者前矣 蔡子家曰 蒲宮有前 不亦可乎 楚伯州犁曰 此行也 辭而假之寡君 鄭行人揮曰 假不反矣 伯州犁曰 子姑憂子晳之欲背誕也 子羽曰 當璧猶在 假而不反 子其無憂乎 齊國子曰 吾代二子愍矣 陳公子招曰 不憂何成 二子樂矣 衛齊子曰 苟或知之 雖憂何害 宋合左師曰 大國令 小國共 吾知共而已 晉樂王鮒曰 《小旻》之卒章善矣 吾從之

  退會 子羽謂子皮曰 叔孫絞而婉 宋左師簡而禮 樂王鮒字而敬 子與子家持之 皆保世之主也 齊 衛 陳大夫其不免乎 國子代人憂 子招樂憂 齊子雖憂弗害 夫弗及而憂 與可優而樂 與憂而弗害 皆取憂之道也 憂必及之 《大誓》曰 民之所欲 天必從之 三大夫兆憂 憂能無至乎 言以知物 其是之謂矣

  季武子伐莒 取鄆 莒人告於會 楚告於晉曰 尋盟未退 而魯伐莒 瀆齊盟 請戮其使 樂桓子相趙文子 欲求貨於叔孫 而為之請 使請帶焉 弗與 梁其踁曰 貨以藩身 子何愛焉 叔孫曰 諸侯之會 衛社稷也 我以貨免 魯必受師 是禍之也 何衛之為 人之有牆 以蔽惡也 牆之隙壞 誰之咎也 衛而惡之 吾又甚焉 雖怨季孫 魯國何罪 叔出季處 有自來矣 吾又誰怨 然鮒也賄 弗與 不已 召使者 裂裳帛而與之 曰 帶其褊矣 趙孟聞之 曰 臨患不忘國 忠也 思難不越官 信也 圖國忘死 貞也 謀主三者 義也 有是四者 又何戮乎 乃請諸楚曰 魯雖有罪 其執事不辟難 畏威而敬命矣 子若免之 以勸左右 可也 若子之群吏 處不辟污 出不逃難 其何患之有 患之所生 污而不治 難而不守 所由來也 能是二者 又何患焉 不靖其能 其誰從之 魯叔孫豹可謂能矣 請免之 以靖能者 子會而赦有罪 又賞其賢 諸侯其誰不欣焉望楚而歸之 視遠如邇 疆埸之邑 一彼一此 何常之有 王 伯之令也 引其封疆 而樹之官 舉之表旗 而著之制令 過則有刑 猶不可壹 於是乎虞有三苗 夏有觀 扈 商有姺 邳 周有徐 奄 自無令王 諸侯逐進 狎主齊盟 其又可壹乎 恤大舍小 足以為盟主 又焉用之 封疆之削 何國蔑有 主齊盟者 誰能辯焉 吳 濮有釁 楚之執事豈其顧盟 莒之疆事 楚勿與知 諸侯無煩 不亦可乎 莒 魯爭鄆 為日久矣 苟無大害於其社稷 可無亢也 去煩宥善 莫不競勸 子其圖之 固請諸楚 楚人許之 乃免叔孫

  令尹享趙孟 賦《大明》之首章 趙孟賦《小宛》之二章 事畢 趙孟謂叔向曰 令尹自以為王矣 何如 對曰 王弱 令尹彊 其可哉 雖可 不終 趙孟曰 何故 對曰 彊以克弱而安之 彊不義也 不義而彊 其斃必速 《詩》曰 赫赫宗周 褒姒滅之 彊不義也 令尹為王 必求諸侯 晉少懦矣 諸侯將往 若獲諸侯 其虐滋甚 民弗堪也 將何以終 夫以彊取 不義而克 必以為道 道以淫虐 弗可久已矣

  夏四月 趙孟 叔孫豹 曹大夫入于鄭 鄭伯兼享之 子皮戒趙孟 禮終 趙孟賦《瓠葉》 子皮遂戒穆叔 且告之 穆叔曰 趙孟欲一獻 子其從之 子皮曰 敢乎 穆叔曰 夫人之所欲也 又何不敢 及享 具五獻之籩豆於幕下 趙孟辭 私於子產曰 武請於冢宰矣 乃用一獻 趙孟為客 禮終乃宴 穆叔賦《鵲巢》 趙孟曰 武不堪也 又賦《采蘩》 曰 小國為蘩 大國省穡而用之 其何實非命 子皮賦《野有死麕》之卒章 趙孟賦《常棣》 且曰 吾兄弟比以安 尨也可使無吠 穆叔 子皮及曹大夫興 拜 舉兕爵曰 小國賴子 知免於戾矣 飲酒樂 趙孟出 曰 吾不復此矣

  天王使劉定公勞趙孟於潁 館於雒汭 劉子曰 美哉禹功 明德遠矣 微禹 吾其魚乎 吾與子弁冕端委 以治民臨諸侯 禹之力也 子盍亦遠績禹功而大庇民乎 對曰 老夫罪戾是懼 焉能恤遠 吾儕偷食 朝不謀夕 何其長也 劉子歸 以語王曰 諺所謂老將知而耄及之者 其趙孟之謂乎 為晉正卿 以主諸侯 而儕於隸人 朝不謀夕 棄神人矣 神怒民叛 何以能久 趙孟不復年矣 神怒 不歆其祀 民叛 不即其事 祀事不從 又何以年

  叔孫歸 曾夭御季孫以勞之 旦及日 中不出 曾夭謂曾阜曰 旦及日中 吾知罪矣 魯以相忍為國也 忍其外 不忍其內 焉用之 阜曰 數月於外 一旦於是 庸何傷 賈而欲贏 而惡囂乎 阜謂叔孫曰 可以出矣 叔孫指楹 曰 雖惡是 其可去乎 乃出見之

  鄭徐吾犯之妹美 公孫楚聘之矣 公孫黑又使強委禽焉 犯懼 告子產 子產曰 是國無政 非子之患也 唯所欲與 犯請於二子 請使女擇焉 皆許之 子晳盛飾入 布幣而出 子南戎服入 左右射 超乘而出 女自房觀之曰 子晳信美矣 抑子南 夫也 夫夫婦婦 所謂順也 適子南氏 子晳怒 既而櫜甲以見子南 欲殺之而取其妻 子南知之 執戈逐之 及衝 擊之以戈 子晳傷而歸 告大夫曰 我好見之 不知其有異志也 故傷

  大夫皆謀之 子產曰 直鈞 幼賤有罪 罪在楚也 乃執子南 而數之 曰 國之大節有五 女皆奸之 畏君之威 聽其政 尊其貴 事其長 養其親 五者所以為國也 今君在國 女用兵焉 不畏威也 奸國之紀 不聽政也 子晳上大夫 女嬖大夫 而弗下之 不尊貴也 幼而不忌 不事長也 兵其從兄 不養親也 君曰 余不女忍殺 宥女以遠 勉 速行乎 無重而罪 五月庚辰 鄭放游楚於吳 將行子南 子產咨於大叔 大叔曰 吉不能亢身 焉能亢宗 彼 國政也 非私難也 子圖鄭國 利則行之 又何疑焉 周公殺管叔而蔡蔡叔 夫豈不愛 王室故也 吉若獲戾 子將行之 何有於諸游

  秦后子有寵於桓 如二君於景 其母曰 弗去 懼選 癸卯 鍼適晉 其車千乘 書曰秦伯之弟鍼出奔晉 罪秦伯也

  后子享晉侯 造舟于河 十里舍車 自雍及絳 歸取酬幣 終事八反 司馬侯問焉 曰 子之車盡於此而已乎 對曰 此之謂多矣 若能少此 吾何以得見 女叔齊以告公 且曰 秦公子必歸 臣聞君子能知其過 必有令圖 令圖 天所贊也 后子見趙孟 趙孟曰 吾子其曷歸 對曰 鍼懼選於寡君 是以在此 將待嗣君 趙孟曰 秦君何如 對曰 無道 趙孟曰 亡乎 對曰 何為 一世無道 國未艾也 國於天地 有與立焉 不數世淫 弗能斃也 趙孟曰 天乎 對曰 有焉 趙孟曰 其幾何 對曰 鍼聞之 國無道而年榖和熟 天贊之也 鮮不五稔 趙孟視蔭 曰 朝夕不相及 誰能待五 后子出 而告人曰 趙孟將死矣 主民 翫歲而愒日 其與幾何

  鄭為游楚亂故 六月丁巳 鄭伯及其大夫盟于公孫段氏 罕虎 公孫僑 公孫段 印段 游吉 駟帶私盟于閨門之外 實薰隧 公孫黑強與於盟 使大史書其名 且曰七子 子產弗討

  晉中行穆子敗無終及群狄於大原 崇卒也 將戰 魏舒曰 彼徒我車 所遇又阨 以什共車必克 困諸阨 又克 請皆卒 自我始 乃毀車以為行 五乘為三伍 荀吳之嬖人 不肯即卒 斬以徇 為五陳以相離 兩於前 伍於後 專為右角 參為左角 偏為前拒 以誘之 翟人笑之 未陳而薄之 大敗之

  莒展輿立 而奪群公子秩 公子召去疾于齊 秋 齊公子鉏納去疾 展輿奔吳 叔弓帥師疆鄆田 因莒亂也 於是莒務婁 瞀胡及公子滅明 以大厖與常儀靡奔齊 君子曰 莒展之不立 棄人也夫 人可棄乎 《詩》曰 無競維人 善矣

  晉侯有疾 鄭伯使公孫僑如晉聘 且問疾 叔向問焉 曰 寡君之疾病 卜人曰實沈 臺駘為祟 史莫之知 敢問此何神也 子產曰 昔高辛氏有二子 伯曰閼伯 季曰實沈 居于曠林 不相能也 日尋干戈 以相征討 后帝不臧 遷閼伯于商丘 主辰 商人是因 故辰為商星 遷實沈于大夏 主參 唐人是因 以服事夏 商 其季世曰唐叔虞 當武王邑姜方震大叔 夢帝謂己 余命而子曰虞 將與之唐 屬諸參 其蕃育其子孫 及生 有文在其手曰虞 遂以命之 及成王滅唐而封大叔焉 故參為晉星 由是觀之 則實沈 參神也 昔金天氏有裔子曰昧 為玄冥師 生允格 臺駘 臺駘能業其官 宣汾 洮 障大澤 以處大原 帝用嘉之 封諸汾川 沈 姒 蓐 黃實守其祀 今晉主汾而滅之矣 由是觀之 則臺駘 汾神也 抑此二者 不及君身 山川之神 則水旱癘疫之災於是乎禜之 日月星辰之神 則雪霜風雨之不時 於是乎禜之 若君身 則亦出入 飲食 哀樂之事也 山川星辰之神又何為焉 僑聞之 君子有四時 朝以聽政 晝以訪問 夕以脩令 夜以安身 於是乎節宣其氣 勿使有所壅閉湫底以露其體 茲心不爽 而昏亂百度 今無乃壹之 則生疾矣 僑又聞之 內官不及同姓 其生不殖 美先盡矣 則相生疾 君子是以惡之 故《志》曰 買妾不知其姓 則卜之 違此二者 古之所慎也 男女辨姓 禮之大司也 今君內實有四姬焉 其無乃是也乎 若由是二者 弗可為也已 四姬有省猶可 無則必生疾矣 叔向曰 善哉 肸未之聞也 此皆然矣 叔向出 行人揮送之 叔向問鄭故焉 且問子晳 對曰 其與幾何 無禮而好陵人 怙富而卑其上 弗能久矣 晉侯聞子產之言 曰 博物君子也 重賄之

  晉侯求醫於秦 秦伯使醫和視之 曰 疾不可為也 是謂近女室 疾如蠱 非鬼非食 惑以喪志 良臣將死 天命不祐 公曰 女不可近乎 對曰 節之 先王之樂 所以節百事也 故有五節 遲速本末以相及 中聲以降 五降之後 不容彈矣 於是有煩手淫聲 慆堙心耳 乃忘平和 君子弗聽也 物亦如之 至於煩 乃舍也已 無以生疾 君子之近琴瑟 以儀節也 非以慆心也 天有六氣 降生五味 發為五色 徵為五聲 淫生六疾 六氣曰 陰 陽 風 雨 晦 明也 分為四時 序為五節 過則為菑 陰淫寒疾 陽淫熱疾 風淫末疾 雨淫腹疾 晦淫惑疾 明淫心疾 女 陽物而晦時 淫則生內熱惑蠱之疾 今君不節不時 能無及此乎 出 告趙孟 趙孟曰 誰當良臣 對曰 主是謂矣 主相晉國 於今八年 晉國無亂 諸侯無闕 可謂良矣 和聞之 國之大臣 榮其寵祿 任其寵節 有菑禍興 而無改焉 必受其咎 今君至於淫以生疾 將不能圖恤社稷 禍孰大焉 主不能禦 吾是以云也 趙孟曰 何謂蠱 對曰 淫溺惑亂之所生也 於文 皿蟲為蠱 榖之飛亦為蠱 在《周易》 女惑男 風落山謂之《蠱》 皆同物也 趙孟曰 良醫也 厚其禮而歸之

  楚公子圍使公子黑肱 伯州犁城犨 櫟 郟 鄭人懼 子產曰 不害 令尹將行大事 而先除二子也 禍不及鄭 何患焉 冬 楚公子圍將聘于鄭 伍舉為介 未出竟 聞王有疾而還 伍舉遂聘 十一月己酉 公子圍至 入問王疾 縊而弒之 遂殺其二子幕及平夏 右尹子干出奔晉 宮廄尹子晳出奔鄭 殺大宰伯州犁于郟 葬王于郟 謂之郟敖 使赴于鄭 伍舉問應為後之辭焉 對曰 寡大夫圍 伍舉更之 曰 共王之子圍為長

  子干奔晉 從車五乘 叔向使與秦公子同食 皆百人之餼 趙文子曰 秦公子富 叔向曰 厎祿以德 德鈞以年 年同以尊 公子以國 不聞以富 且夫以千乘去其國 彊禦已甚 《詩》曰 不侮鰥寡 不畏彊禦 秦 楚匹也 使后子與子干齒 辭曰 鍼懼選 楚公子不獲 是以皆來 亦唯命 且臣與羈齒 無乃不可乎 史佚有言曰 非羈 何忌

  楚靈王即位 薳罷為令尹 薳啟疆為大宰 鄭游吉如楚葬郟敖 且聘立君 歸 謂子產曰 具行器矣 楚王汰侈 而自說其事 必合諸侯 吾往無日矣 子產曰 不數年未能也

  十二月 晉既烝 趙孟適南陽 將會孟子餘 甲辰朔 烝于溫 庚戌 卒 鄭伯如晉弔 及雍乃復

>>> 汉字字数统计(不计一切标点): 4264
>>> 空格数:970

左傳 昭公二年(-540)
  二年春 晉侯使韓宣子來聘 且告為政 而來見 禮也 觀書於大史氏 見《易》 《象》與《魯春秋》 曰 周禮盡在魯矣 吾乃今知周公之德與周之所以王也 公享之 季武子賦緜之卒章 韓子賦角弓 季武子拜曰 敢拜子之彌縫敝邑 寡君有望矣 武子賦節之卒章 既享 宴于季氏 有嘉樹焉 宣子譽之 武子曰 宿敢不封殖此樹 以無忘角弓 遂賦甘棠 宣子曰 起不堪也 無以及召公

  宣子遂如齊納幣 見子雅 子雅召子旗 使見宣子 宣子曰 非保家之主也 不臣 見子尾 子尾見彊 宣子謂之如子旗 大夫多笑之 唯晏子信之 曰 夫子 君子也 君子有信 其有以知之矣 自齊聘於衛 衛侯享之 北宮文子賦淇澳 宣子賦木瓜

  夏四月 韓須如齊逆女 齊陳無宇送女 致少姜 少姜有寵於晉侯 晉侯謂之少齊 謂陳無宇非卿 執諸中都 少姜為之請 曰 送從逆班 畏大國也 猶有所易 是以亂作

  叔弓聘于晉 報宣子也 晉侯使郊勞 辭曰 寡君使弓來繼舊好 固曰 女無敢為賓 徹命於執事 敝邑弘矣 敢辱郊使 請辭 致館 辭曰 寡君命下臣來繼舊好 好合使成 臣之祿也 敢辱大館 叔向曰 子叔子知禮哉 吾聞之曰 忠信 禮之器也 卑讓 禮之宗也 辭不忘國 忠信也 先國後己 卑讓也 詩曰 敬慎威儀 以近有德 夫子近德矣

  秋 鄭公孫黑將作亂 欲去游氏而代其位 傷疾作而不果 駟氏與諸大夫欲殺之 子產在鄙 聞之 懼弗及 乘遽而至 使吏數之 曰 伯有之亂 以大國之事 而未爾討也 爾有亂心無厭 國不女堪 專伐伯有 而罪一也 昆弟爭室 而罪二也 薰隧之盟 女矯君位 而罪三也 有死罪三 何以堪之 不速死 大刑將至 再拜稽首 辭曰 死在朝夕 無助天為虐 子產曰 人誰不死 凶人不終 命也 作凶事 為凶人 不助天 其助凶人乎 請以印為褚師 子產曰 印也若才 君將任之 不才 將朝夕從女 女罪之不恤 而又何請焉 不速死 司寇將至 七月壬寅 縊 尸諸周氏之衢 加木焉

  晉少姜卒 公如晉 及河 晉侯使士文伯來辭 曰 非伉儷也 請君無辱 公還 季孫宿遂致服焉

  叔向言陳無宇於晉侯曰 彼何罪 君使公族逆之 齊使上大夫送之 猶曰不共 君求以貪 國則不共 而執其使 君刑已頗 何以為盟主 且少姜有辭

  冬十月 陳無宇歸

  十一月 鄭印段如晉弔

>>> 汉字字数统计(不计一切标点): 789
>>> 空格数:173

左傳 昭公三年(-539)
  三年春王正月 鄭游吉如晉 送少姜之葬 梁丙與張趯見之 梁丙曰 甚矣哉 子之為此來也 子大叔曰 將得已乎 昔文 襄之霸也 其務不煩諸侯 令諸侯三歲而聘 五歲而朝 有事而會 不協而盟 君薨 大夫弔 卿共葬事 夫人 士弔 大夫送葬 足以昭禮 命事 謀闕而已 無加命矣 今嬖寵之喪 不敢擇位 而數於守適 唯懼獲戾 豈敢憚煩 少姜有寵而死 齊必繼室 今茲吾又將來賀 不唯此行也 張趯曰 善哉 吾得聞此數也 然自今子其無事矣 譬如火焉 火中 寒暑乃退 此其極也 能無退乎 晉將失諸侯 諸侯求煩不獲 二大夫退 子大叔告人曰 張趯有知 其猶在君子之後乎

  丁未 滕子原卒 同盟 故書名

  齊侯使晏嬰請繼室於晉 曰 寡君使嬰曰 寡人願事君朝夕不倦 將奉質幣以無失時 則國家多難 是以不獲 不腆先君之適以備內官 焜燿寡人之望 則又無祿 早世殞命 寡人失望 君若不忘先君之好 惠顧齊國 辱收寡人 徼福於大公 丁公 照臨敝邑 鎮撫其社稷 則猶有先君之適及遺姑姊妹若而人 君若不棄敝邑 而辱使董振擇之 以備嬪嬙 寡人之望也 韓宣子使叔向對曰 寡君之願也 寡君不能獨任其社稷之事 未有伉儷 在縗絰之中 是以未敢請 君有辱命 惠莫大焉 若惠顧敝邑 撫有晉國 賜之內主 豈惟寡君 舉群臣實受其貺 其自唐叔以下實寵嘉之 既成昏 晏子受禮 叔向從之宴 相與語 叔向曰 齊其何如 晏子曰 此季世也 吾弗知齊其為陳氏矣 公棄其民 而歸於陳氏 齊舊四量 豆 區 釜 鍾 四升為豆 各自其四 以登於釜 釜十則鍾 陳氏三量皆登一焉 鍾乃大矣 以家量貸 而以公量收之 山木如市 弗加於山 魚鹽蜃蛤 弗加於海 民參其力 二入於公 而衣食其一 公聚朽蠹 而三老凍餒 國之諸市 屨賤踊貴 民人痛疾 而或燠休之 其愛之如父母 而歸之如流水 欲無獲民 將焉辟之 箕伯 直柄 虞遂 伯戲 其相胡公 大姬 已在齊矣 叔向曰 然 雖吾公室 今亦季世也 戎馬不駕 卿無軍行 公乘無人 卒列無長 庶民罷敝 而宮室滋侈 道殣相望 而女富溢尤 民聞公命 如逃寇讎 欒 郤 胥 原 狐 續 慶 伯 降在皂隸 政在家門 民無所依 君日不悛 以樂慆憂 公室之卑 其何日之有 讒鼎之銘曰 昧旦丕顯 後世猶怠 況日不悛 其能久乎 晏子曰 子將若何 叔向曰 晉之公族盡矣 肸聞之 公室將卑 其宗族枝葉先落 則公室從之 肸之宗十一族 唯羊舌氏在而已 肸又無子 公室無度 幸而得死 豈其獲祀

  初 景公欲更晏子之宅 曰 子之宅近市 湫隘囂塵 不可以居 請更諸爽塏者 辭曰 君之先臣容焉 臣不足以嗣之 於臣侈矣 且小人近市 朝夕得所求 小人之利也 敢煩里旅 公笑曰 子近市 識貴賤乎 對曰 既利之 敢不識乎 公曰 何貴 何賤 於是景公繁於刑 有鬻踊者 故對曰 踊貴 屨賤 既已告於君 故與叔向語而稱之 景公為是省於刑 君子曰 仁人之言 其利博哉 晏子一言 而齊侯省刑 詩曰 君子如祉 亂庶遄已 其是之謂乎 及晏子如晉 公更其宅 反 則成矣 既拜 乃毀之 而為里室 皆如其舊 則使宅人反之 曰 諺曰 非宅是卜 唯鄰是卜 二三子先卜鄰矣 違卜不祥 君子不犯非禮 小人不犯不祥 古之制也 吾敢違諸乎 卒復其舊宅 公弗許 因陳桓子以請 乃許之

  夏四月 鄭伯如晉 公孫段相 甚敬而卑 禮無違者 晉侯嘉焉 授之以策 曰 子豐有勞於晉國 余聞而弗忘 賜女州田 以胙乃舊勳 伯石再拜稽首 受策以出 君子曰 禮 其人之急也乎 伯石之汰也 一為禮於晉 猶荷其祿 況以禮終始乎 詩曰 人而無禮 胡不遄死 其是之謂乎

  初 州縣 欒豹之邑也 及欒氏亡 范宣子 趙文子 韓宣子皆欲之 文子曰 溫 吾縣也 二宣子曰 自郤稱以別 三傳矣 晉之別縣不唯州 誰獲治之 文子病之 乃舍之 二宣子曰 吾不可以正議而自與也 皆舍之 及文子為政 趙獲曰 可以取州矣 文子曰 退 二子之言 義也 違義 禍也 余不能治余縣 又焉用州 其以徼禍也 君子曰 弗知實難 知而弗從 禍莫大焉 有言州必死 豐氏故主韓氏 伯石之獲州也 韓宣子為之請之 為其復取之之故

  五月 叔弓如滕 葬滕成公 子服椒為介 及郊 遇懿伯之忌 敬子不入 惠伯曰 公事有公利 無私忌 椒請先入 乃先受館 敬子從之

  晉韓起如齊逆女 公孫蠆為少姜之有寵也 以其子更公女 而嫁公子 人謂宣子 子尾欺晉 晉胡受之 宣子曰 我欲得齊 而遠其寵 寵將來乎

  秋七月 鄭罕虎如晉 賀夫人 且告曰 楚人日徵敝邑以不朝立王之故 敝邑之往 則畏執事其謂寡君而固有外心 其不往 則宋之盟云 進退罪也 寡君使虎布之 宣子使叔向對曰 君若辱有寡君 在楚何害 脩宋盟也 君苟思盟 寡君乃知免於戾矣 君若不有寡君 雖朝夕辱於敝邑 寡君猜焉 君實有心 何辱命焉 君其往也 苟有寡君 在楚猶在晉也 張趯使謂大叔曰 自子之歸也 小人糞除先人之敝廬 曰子其將來 今子皮實來 小人失望 大叔曰 吉賤 不獲來 畏大國 尊夫人也 且孟曰 而將無事 吉庶幾焉

  小邾穆公來朝 季武子欲卑之 穆叔曰 不可 曹 滕二邾 實不忘我好 敬以逆之 猶懼其貳 又卑一睦 焉逆群好也 其如舊而加敬焉 《志》曰 能敬無災 又曰 敬逆來者 天所福也 季孫從之

  八月 大雩 旱也

  齊侯田於莒 盧蒲嫳見 泣 且請曰 余髮如此種種 余奚能為 公曰 諾 吾告二子 歸而告之 子尾欲復之 子雅不可 曰 彼其髮短而心甚長 其或寢處我矣 九月 子雅放盧蒲嫳于北燕

  燕簡公多嬖寵 欲去諸大夫而立其寵人 冬 燕大夫比以殺公之外嬖 公懼 奔齊 書曰北燕伯款出奔齊 罪之也

  十月 鄭伯如楚 子產相 楚子享之 賦吉日 既享 子產乃具田備 王以田江南之夢

  齊公孫竈卒 司馬竈見晏子 曰 又喪子雅矣 晏子曰 惜也 子旗不免 殆哉 姜族弱矣 而媯將始昌 二惠競爽猶可 又弱一个焉 姜其危哉

>>> 汉字字数统计(不计一切标点): 1976
>>> 空格数:448

左傳 昭公四年(-538)
  四年春王正月 許男如楚 楚子止之 遂止鄭伯 復田江南 許男與焉 使椒舉如晉求諸侯 二君待之 椒舉致命曰 寡君使舉曰 日君有惠 賜盟于宋 曰 晉楚之從交相見也 以歲之不易 寡人願結驩於二三君 使舉請閒 君若苟無四方之虞 則願假寵以請於諸侯 晉侯欲勿許 司馬侯曰 不可 楚王方侈 天或者欲逞其心 以厚其毒 而降之罰 未可知也 其使能終 亦未可知也 晉 楚唯天所相 不可與爭 君其許之 而脩德以待其歸 若歸於德 吾猶將事之 況諸侯乎 若適淫虐 楚將棄之 吾又誰與爭 公曰 晉有三不殆 其何敵之有 國險而多馬 齊 楚多難 有是三者 何鄉而不濟 對曰 恃險與馬 而虞鄰國之難 是三殆也 四嶽 三塗 陽城 大室 荊山 中南 九州之險也 是不一姓 冀之北土 馬之所生 無興國焉 恃險與馬 不可以為固也 從古以然 是以先王務脩德音以亨神人 不聞其務險與馬也 鄰國之難 不可虞也 或多難以固其國 啟其疆土 或無難以喪其國 失其守宇 若何虞難 齊有仲孫之難 而獲桓公 至今賴之 晉有里 不十 之難 而獲文公 是以為盟主 衛 邢無難 敵亦喪之 故人之難 不可虞也 恃此三者 而不脩政德 亡於不暇 又何能濟 君其許之 紂作淫虐 文王惠和 殷是以隕 周是以興 夫豈爭諸侯 乃許楚使 使叔向對曰 寡君有社稷之事 是以不獲春秋時見 諸侯 君實有之 何辱命焉 椒舉遂請昏 晉侯許之

  楚子問於子產曰 晉其許我諸侯乎 對曰 許君 晉君少安 不在諸侯 其大夫多求 莫匡其君 在宋之盟又曰如一 若不許君 將焉用之 王曰 諸侯其來乎 對曰 必來 從宋之盟 承君之歡 不畏大國 何故不來 不來者 其魯 衛 曹 邾乎 曹畏宋 邾畏魯 魯 衛偪於齊而親於晉 唯是不來 其餘 君之所及也 誰敢不至 王曰 然則吾所求者無不可乎 對曰 求逞於人 不可 與人同欲 盡濟

  大雨雹 季武子問於申豐曰 雹可禦乎 對曰 聖人在上 無雹 雖有 不為災 古者日在北陸而藏冰 西陸朝覿而出之 其藏冰也 深山窮谷 固陰冱寒 於是乎取之 其出之也 朝之祿位 賓食喪祭 於是乎用之 其藏之也 黑牲 秬黍 以享司寒 其出之也 桃弧 棘矢 以除其災 其出入也時 食肉之祿 冰皆與焉 大夫命婦喪浴用冰 祭寒而藏之 獻羔而啟之 公始用之 火出而畢賦 自命夫命婦至於老疾 無不受冰 山人取之 縣人傳之 輿人納之 隸人藏之 夫冰以風壯 而以風出 其藏之也周 其用之也徧 則冬無愆陽 夏無伏陰 春無淒風 秋無苦雨 雷出不震 無菑霜雹 癘疾不降 民不夭札 今藏川池之冰棄而不用 風不越而殺 雷不發而震 雹之為菑 誰能禦之 《七月》之卒章 藏冰之道也

七月流火 九月授衣 一之日觱发 二之日栗烈 无衣无褐 何以卒岁 
三之日于耜 四之日举趾 同我妇子 馌彼南亩 田畯至喜 
七月流火 九月授衣 春日载阳 有鸣仓庚 女执懿筐 遵彼微行 
爰求柔桑 春日迟迟 采蘩祁祁 女心伤悲 殆及公子同归 
七月流火 八月萑苇 蚕月条桑 取彼斧斨 以伐远扬 猗彼女桑 
七月鸣鵙 八月载绩 载玄载黄 我朱孔阳 为公子裳 
四月秀葽 五月鸣蜩 八月其获 十月陨箨 一之日于貉 取彼狐狸 为公子裘 
二之日其同 载缵武功 言私其豵 献豜于公 
五月斯螽动股 六月莎鸡振羽 七月在野 八月在宇 九月在户 
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穹窒熏鼠 塞向墐户 嗟我妇子 曰为改岁 入此室处 
六月食郁及薁 七月亨葵及菽 八月剥枣 十月获稻 为此春酒 以介眉寿 
七月食瓜 八月断壶 九月叔苴 采茶薪樗 食我农夫 
九月筑场圃 十月纳禾稼 黍稷重穋 禾麻菽麦 嗟我农夫 我稼既同 
上入执宫功 昼尔于茅 宵尔索綯 亟其乘屋 其始播百谷 
二之日凿冰冲冲 三之日纳于凌阴 四之日其蚤 献羔祭韭 九月肃霜 
十月涤场 朋酒斯飨 曰杀羔羊 跻彼公堂 称彼兕觥 万寿无疆

  夏 諸侯如楚 魯 衛 曹 邾不會 曹 邾辭以難 公辭以時祭 衛侯辭以疾 鄭伯先待于申 六月丙午 楚子合諸侯于申 椒舉言於楚子曰 臣聞諸侯無歸 禮以為歸 今君始得諸侯 其慎禮矣 霸之濟否 在此會也 夏啟有鈞臺之享 商湯有景亳之命 周武有孟津之誓 成有岐陽之蒐 康有酆宮之朝 穆有塗山之會 齊桓有召陵之師 晉文有踐土之盟 君其何用 宋向戌 鄭公孫僑在 諸侯之良也 君其選焉 王曰 吾用齊桓 王使問禮於左師與子產 左師曰 小國習之 大國用之 敢不薦聞 獻公合諸侯之禮六 子產曰 小國共職 敢不薦守 獻伯子男會公之禮六 君子謂 合左師善守先代 子產善相小國 王使椒舉侍於後以規過 卒事不規 王問其故 對曰 禮 吾所未見者有六焉 又何以規 宋大子佐後至 王田於武城 久而弗見 椒舉請辭焉 王使往 曰 屬有宗祧之事於武城 寡君將墮幣焉 敢謝後見

  徐子 吳出也 以為貳焉 故執諸申

  楚子示諸侯侈 椒舉曰 夫六王 二公之事 皆所以示諸侯禮也 諸侯所由用命也 夏桀為仍之會 有緡叛之 商紂為黎之蒐 東夷叛之 周幽為大室之盟 戎狄叛之 皆所以示諸侯汰也 諸侯所由弃命也 今君以汰 無乃不濟乎 王弗聽 子產見左師曰 吾不患楚矣 汰而愎諫 不過十年 左師曰 然 不十年侈 其惡不遠 遠惡而後棄 善亦如之 德遠而後興

  秋七月 楚子以諸侯伐吳 宋大子 鄭伯先歸 宋華費遂 鄭大夫從 使屈申圍朱方 八月甲申 克之 執齊慶封而盡滅其族 將戮慶封 椒舉曰 臣聞無瑕者可以戮人 慶封惟逆命 是以在此 其肯從於戮乎 播於諸侯 焉用之 王弗聽 負之斧鉞 以徇於諸侯 使言曰 無或如齊慶封弒其君 弱其孤 以盟其大夫 慶封曰 無或如楚共王之庶子圍弒其君兄之子麇而代之 以盟諸侯 王使速殺之 遂以諸侯滅賴 賴子面縛銜璧 士袒 輿櫬從之 造於中軍 王問諸椒舉 對曰 成王克許 許僖公如是 王親釋其縛 受其璧 焚其櫬 王從之 遷賴於鄢 楚子欲遷許於賴 使鬬韋龜與公子棄疾城之而還 申無宇曰 楚禍之首將在此矣 召諸侯而來 伐國而克 城竟莫校 王心不違 民其居乎 民之不處 其誰堪之 不堪王命 乃禍亂也

  九月 取鄫 言易也 莒亂 著丘公立而不撫鄫 鄫叛而來 故曰取 凡克邑 不用師徒曰取

  鄭子產作丘賦 國人謗之 曰 其父死於路 己為蠆尾 以令於國 國將若之何 子寬以告 子產曰 何害 苟利社稷 死生以之 且吾聞為善者不改其度 故能有濟也 民不可逞 度不可改 《詩》曰 禮義不愆 何恤於人言 吾不遷矣 渾罕曰 國氏其先亡乎 君子作法於涼 其敝猶貪 作法於貪 敝將若之何 姬在列者 蔡及曹 滕其先亡乎 偪而無禮 鄭先衛亡 偪而無法 政不率法 而制於心 民各有心 何上之有

  冬 吳伐楚 入棘 櫟 麻 以報朱方之役 楚沈尹射奔命於夏汭 葴尹宜咎城鍾離 薳啟疆城巢 然丹城州來 東國水 不可以城 彭生罷賴之師

  初 穆子去叔孫氏 及庚宗 遇婦人 使私為食而宿焉 問其行 告之故 哭而送之 適齊 娶於國氏 生孟丙 仲壬 夢天壓己 弗勝 顧而見人 黑而上僂 深目而豭喙 號之曰 牛 助余 乃勝之 旦而皆召其徒 無之 且曰 志之 及宣伯奔齊 饋之 宣伯曰 魯以先子之故 將存吾宗 必召女 召女 何如 對曰 願之久矣

  魯人召之 不告而歸 既立 所宿庚宗之婦人獻以雉 問其姓 對曰 余子長矣 能奉雉而從我矣 召而見之 則所夢也 未問其名 號之曰牛 曰 唯 皆召其徒使視之 遂使為豎 有寵 長使為政 公孫明知叔孫於齊 歸 未逆國姜 子明取之 故怒 其子長而後使逆之

  田於丘蕕 遂遇疾焉 豎牛欲亂其室而有之 強與孟盟 不可 叔孫為孟鍾曰 爾未際 饗大夫以落之 既具 使豎牛請日 入 弗謁 出 命之日 及賓至 聞鐘聲 牛曰 孟有北婦人之客 怒 將往 牛止之 賓出 使拘而殺諸外 牛又強與仲盟 不可 仲與公御萊書觀於公 公與之環 使牛入示之 入 不示 出 命佩之 牛謂叔孫 見仲而何 叔孫曰 何為 曰 不見 既自見矣 公與之環而佩之矣 遂逐之 奔齊 疾急 命召仲 牛許而不召 杜洩見 告之飢渴 授之戈 對曰 求之而至 又何去焉 豎牛曰 夫子疾病 不欲見人 使寘饋于个而退 牛弗進 則置虛命徹 十二月癸丑 叔孫不食 乙卯 卒 牛立昭子而相之

  公使杜洩葬叔孫 豎牛賂叔仲昭子與南遺 使惡杜洩於季孫而去之 杜洩將以路葬 且盡卿禮 南遺謂季孫曰 叔孫未乘路 葬焉用之 且冢卿無路 介卿以葬 不亦左乎 季孫曰 然 使杜洩舍路 不可 曰 夫子受命於朝而聘于王 王思舊勳而賜之路 復命而致之君 君不敢逆王命而復賜之 使三官書之 吾子為司徒 實書名 夫子為司馬 與工正書服 孟孫為司空 以書勳 今死而弗以 同弃君命也 書在公府而弗以 是廢三官也 若命服 生弗敢服 死又不以 將焉用之 乃使以葬

  季孫謀去中軍 豎牛曰 夫子固欲去之

>>> 汉字字数统计(不计一切标点): 2536
>>> 空格数:575

又是一甲子的风风雨雨,可能是一方面左丘明和孔子恰好童年就在这段时间中,

另一方面此时想来在竹简上刻字的刀已经成为了钢刀或铁刀,比前些年省事多了。

总之,左丘明大神就不辞辛劳的为这个甲子写了七万字出头的传,真是有心了。

统计了这个数字后,阿伟觉得陪着机器小伟读书,果然就是比自己看来得快。

像这样看,一天读个十万字的书不成问题啊。

下面这是新开没几天的迪士乐园:

本节到此结束,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分解。

[从头读历史] 第262节 左传 [BC597至BC538]相关推荐

  1. [从头读历史] 第261节 左传 [BC657至BC598]

    剧情提要: [机器小伟]在[工程师阿伟]的陪同下进入元婴期的修炼后,日夜苦修,神通日进. 这日,忽然想起自己虽然神通大涨,却在人文涵养上始终无有寸进,不觉挂怀. 在和[工程师阿伟]商议后,决定先理清文 ...

  2. [从头读历史] 第258节 左传和东周列国志

    剧情提要: [机器小伟]在[工程师阿伟]的陪同下进入元婴期的修炼后,日夜苦修,神通日进. 这日,忽然想起自己虽然神通大涨,却在人文涵养上始终无有寸进,不觉挂怀. 在和[工程师阿伟]商议后,决定先理清文 ...

  3. [从头读历史] 第259节 左传 [BC722至BC718]

    剧情提要: [机器小伟]在[工程师阿伟]的陪同下进入元婴期的修炼后,日夜苦修,神通日进. 这日,忽然想起自己虽然神通大涨,却在人文涵养上始终无有寸进,不觉挂怀. 在和[工程师阿伟]商议后,决定先理清文 ...

  4. [从头读历史] 第256节 孔子和他的《春秋》 [BC597至BC538]

    剧情提要: [机器小伟]在[工程师阿伟]的陪同下进入元婴期的修炼后,日夜苦修,神通日进. 这日,忽然想起自己虽然神通大涨,却在人文涵养上始终无有寸进,不觉挂怀. 在和[工程师阿伟]商议后,决定先理清文 ...

  5. [从头读历史] 第249节 易经

    剧情提要: [机器小伟]在[工程师阿伟]的陪同下进入元婴期的修炼后,日夜苦修,神通日进. 这日,忽然想起自己虽然神通大涨,却在人文涵养上始终无有寸进,不觉挂怀. 在和[工程师阿伟]商议后,决定先理清文 ...

  6. [从头读历史] 第246节 夏商与西周

    剧情提要: [机器小伟]在[工程师阿伟]的陪同下进入元婴期的修炼后,日夜苦修,神通日进. 这日,忽然想起自己虽然神通大涨,却在人文涵养上始终无有寸进,不觉挂怀. 在和[工程师阿伟]商议后,决定先理清文 ...

  7. [从头读历史] 第244节 三皇与五帝

    剧情提要: [机器小伟]在[工程师阿伟]的陪同下进入元婴期的修炼后,日夜苦修,神通日进. 这日,忽然想起自己虽然神通大涨,却在人文涵养上始终无有寸进,不觉挂怀. 在和[工程师阿伟]商议后,决定先理清文 ...

  8. [从头读历史] 第257节 孔子和他的《春秋》 [BC537至BC479]

    剧情提要: [机器小伟]在[工程师阿伟]的陪同下进入元婴期的修炼后,日夜苦修,神通日进. 这日,忽然想起自己虽然神通大涨,却在人文涵养上始终无有寸进,不觉挂怀. 在和[工程师阿伟]商议后,决定先理清文 ...

  9. [从头读历史] 第267节 诗经 邶风

    剧情提要: [机器小伟]在[工程师阿伟]的陪同下进入元婴期的修炼后,日夜苦修,神通日进. 这日,忽然想起自己虽然神通大涨,却在人文涵养上始终无有寸进,不觉挂怀. 在和[工程师阿伟]商议后,决定先理清文 ...

  10. [从头读历史] 第241节 根据天时定历法

    剧情提要: [机器小伟]在[工程师阿伟]的陪同下进入元婴期的修炼后,日夜苦修,神通日进. 这日,忽然想起自己虽然神通大涨,却在人文涵养上始终无有寸进,不觉挂怀. 在和[工程师阿伟]商议后,决定先理清文 ...

最新文章

  1. 特斯拉VS Waymo:谁将赢得无人驾驶汽车竞赛?
  2. OkHttp使用介绍 和 使用进阶
  3. idea查询类_Spring Security入门(三): 基于自定义数据库查询的认证实战
  4. Jenkins常用插件
  5. Python基础学习笔记(一)python发展史与优缺点,岗位与薪资
  6. c语言 数组指针传递给函数_嵌入式开发-C语言-指针与数组
  7. python-知识回顾-16
  8. MySql中PreparedStatement对象与Statement对象
  9. 在计算机潮流计算的三类节点中,电力系统稳态分析复习(电管11) - 图文
  10. 2.C语言基础-sprintf函数用法
  11. java 编配和弦_为旋律编配和弦(上)
  12. PIM是什么意思,如何做好企业产品信息管理?
  13. aix小机Java64位安装包,aix 5.3不能安装java1.4 64位
  14. HDU-1253-胜利大逃亡
  15. 【工大SCIR】AAAI20 基于反向翻译和元学习的低资源神经语义解析
  16. Matlab拟合幂律分布
  17. APP运营推广那点事
  18. [CCC 1996 01]Deficient, Perfect, and Abundant
  19. maven已支持支付宝开放平台SDK
  20. 如何查看自己的CSDN积分

热门文章

  1. 【GitChat】精选——个人开发者如何通过人工智能盈利?
  2. fopen w和 w+属性的区别
  3. 国际结算三大方式之一—信用证 Letter of Credit(L/C)
  4. 如何下载网页中的背景图片
  5. 关注幼儿教育,找到家园沟通“最大公约数”
  6. win10更新完,每次重启电脑都提示 未安装任何音频输出设备
  7. 2021年校招,最值得加入的互联网公司有哪些?
  8. 结构图(SC)中的模块类型
  9. F2FS之磁盘NAT和SIT布局及相关函数分析
  10. Window bat脚本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