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公众号,可快速关注)

来源:伯乐在线 - 徐汉彬

链接:http://blog.jobbole.com/100274/

点击 → 了解如何加入专栏作者

三年多前,我在腾讯负责的活动运营系统,因为业务流量规模的数倍增长,系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异常,当时,作为开发的我,7*24小时地没日没夜处理告警,周末和凌晨也经常上线,疲于奔命。后来,当时的老领导对我说:你不能总扮演一个“救火队长”的角色, 要尝试从系统整体层面思考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然后推进解决。

我幡然醒悟,“火”是永远救不完的,让系统能够自动”灭火”,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向。简而言之,系统的异常不能总是依赖于“人”去恢复,让系统本身具备“容错”能力,才是根本解决之道。三年多过去了,我仍然负责着这个系统,而它也已经从一个日请求百万级的小Web系统,逐步成长为一个高峰日请求达到8亿规模的平台级系统,走过一段令人难忘的技术历程。

容错其实是系统健壮性的重要指标之一,而本文会主要聚焦于“容错”能力的实践,希望对做技术的同学有所启发和帮助。

(备注:QQ会员活动运营平台,后面统一简称AMS)

一、 重试机制

最容易也最简单被人想到的容错方式,当然就是“失败重试”,总而言之,简单粗暴!简单是指它的实现通常很简单,粗暴则是指使用不当,很可能会带来系统“雪崩”的风险,因为重试意味着对后端服务的双倍请求。

1. 简单重试


我们请求一个服务,如果服务请求失败,则重试一次。假设,这个服务在常规状态下是99.9%的成功率,因为某一次波动性的异常,成功率下跌到95%,那么如果有重试机制,那么成功率大概还能保持在99.75%。而简单重试的缺陷也很明显,如果服务真的出问题,很可能带来双倍流量,冲击服务系统,有可能直接将服务冲垮。而在实际的真实业务场景,往往更严重,一个功能不可用,往往更容易引起用户的“反复点击”,反而制造更大规模的流量冲击。比起服务的成功率比较低,系统直接被冲击到“挂掉”的后果明显更严重。

简单重试,要使用在恰当的场景。或者,主动计算服务成功率,成功率过低,就直接不做重试行为,避免带来过高的流量冲击。

2. 主备服务自动切换

既然单一服务的重试,可能会给该带来双倍的流量冲击,而最终导致更严重的后果,那么我们不如将场景变为主备服务的自动重试或者切换。例如,我们搭建了两套获取openid的服务,如果服务A获取失败,则尝试从服务B中获取。因为重试的请求压力是压到了服务B上,服务A通常不会因为重试而产生双倍的流量冲击。

这种重试的机制,看似比较可用,而实际上也存在一些问题:

(1) 通常会存在“资源浪费”的问题。因为备份服务系统,很可能长期处于闲置状态,只有在主服务异常的时候,它的资源才会被比较充分地使用。不过,如果对于核心的服务业务(例如核心数据、营收相关)进行类似的部署,虽然会增加一些机器成本和预算,但这个付出通常也是物有所值的。

(2) 触发重试机制,对于用户的请求来说,耗时必然增加。主服务请求失败,然后再到备份服务请求,这个环节的请求耗时就至少翻倍增长,假设主服务出现连接(connect)超时,那么耗时就更是大幅度增加。一个服务在正常状态下,获取数据也许只要50ms,而服务的超时时间通常会设置到500-1000ms,甚至更多,一旦出现超时重试的场景,请求耗时必然大幅度增长,很可能会比较严重地影响用户体验。

(3) 主备服务一起陷入异常。如果是因为流量过大问题导致主服务异常,那么备份服务很可能也会承受不住这种级别的流量而挂掉。

重试的容错机制,在AMS上有使用,但是相对比较少,因为我们认为主备服务,还是不足够可靠。

二、 动态剔除或者恢复异常机器

在AMS里,我们的后端涉及数以百计的各类服务,来支撑整个运营系统的正常运作。所有后端服务或者存储,首先是部署为无状态的方式提供服务(一个服务通常很多台机器),然后,通过公司内的一个公共的智能路由服务L5,纳入到AMS中。

(1) 所有服务与存储,无状态路由。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避免单点风险,就是避免某个服务节点挂了,导致整个服务就瘫痪了。实际上,即使像一些具有主备性质(主机器挂了,支持切换到备份机器)的接入服务,也是不够可靠的,毕竟只有2台,它们都挂了的情况,还是可能发生的。我们后端的服务,通常都以一组机器的形式提供服务,彼此之间没有状态关系,支撑随机分配请求。

(2) 支持平行扩容。遇到大流量场景,支持加机器扩容。

(3) 自动剔除异常机器。在我们的路由服务,发现某个服务的机器异常的时候(成功率低于50%),就会自动剔除该机器,后续,会发出试探性的请求,确认等它恢复正常之后,再重新加回到服务机器组。

例如,假如一组服务下拥有服务机器四台(ABCD),假设A机器的服务因为某种未知原因,完全不可用了,这个时候L5服务会主动将A机器自动从服务组里剔除,只保留BCD三台机器对外提供服务。而在后续,假如A机器从异常中恢复了,那么L5再主动将机器A加回来,最后,又变成ABCD四台机器对外提供服务。

在过去的3年里,我们逐步将AMS内的服务,渐渐从写死IP列表或者主备状态的服务,全部升级和优化为L5模式的服务,慢慢实现了AMS后端服务的自我容错能力。至少,我们已经比较少遇到,再因为某一台机器的软件或者硬件故障,而不得不人工介入处理的情况。我们也慢慢地从疲于奔命地处理告警的苦难中,被解放出来。

三、 超时时间

1. 为服务和存储设置合理的超时时间

调用任何一个服务或者存储,一个合理的超时时间(超时时间,就是我们请求一个服务时,等待的最长时间),是非常重要的,而这一点往往比较容易被忽视。通常Web系统和后端服务的通信方式,是同步等待的模式。这种模式,它会带来的问题比较多。

对于服务端,影响比较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它会严重影响系统吞吐率。假设,我们一个服务的机器上,启用了100个处理请求的worker,worker的超时时间设置为5秒,1个worker处理1个任务的平均处理耗时是100ms。那么1个work在5秒钟的时间里,能够处理50个用户请求,然而,一旦网络或者服务偶尔异常,响应超时,那么在本次处理的后续整整5秒里,它仅仅处理了1个等待超时的失败任务。一旦比较大概率出现这类型的超时异常,系统的吞吐率就会大面积下降,有可能耗尽所有的worker(资源被占据,全部在等待状态,直到5s超时才释放),最终导致新的请求无worker可用,只能陷入异常状态。

算上网络通信和其他环节的耗时,用户就等待了超过5s时间,最后却获得一个异常的结果,用户的心情通常是崩溃的。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式,就是设置一个合理的超时时间。例如,回到上面的的例子,平均处理耗时是100ms,那么我们不如将超时时间从5s下调到500ms。从直观上看,它就解决了吞吐率下降和用户等待过长的问题。然而,这样做本身又比较容易带来新的问题,就是会引起服务的成功率下降。因为平均耗时是100ms,但是,部分业务请求本身耗时比较长,耗时超过500ms也比较多。例如,某个请求服务端耗时600ms才处理完毕,然后这个时候,客户端认为等待超过500ms,已经断开了连接。处理耗时比较长的这类型业务请求会受到比较明显的影响。

2. 超时时间设置过短带来的成功率下降

超时时间设置过短,会将很多本来处理成功的请求,当做服务超时处理掉,进而引起服务成功率下降。将全部业务服务,以一刀切的方式设置一个超时时间,是比较不可取的。优化的方法,我们分为两个方向。

(1) 快慢分离

根据实际的业务维度,区分对待地给各个业务服务配置不同的超时时间,同时,最好也将它们的部署服务也分离出来。例如,天天酷跑的查询服务耗时通常为100ms,那么超时时间我们就设置为1s,某新手游的查询服务通常耗时为700ms,那么我们就设置为5s。这样的话,整体系统的成功率,就不会受到比较大的影响。

(2) 解决同步阻塞等待

“快慢分离”可以改善系统的同步等待问题,但是,对于某些耗时本来就比较长的服务而言,系统的进程/线程资源仍然在同步等待过程中,无法响应其他新的请求,只能阻塞等待,它的资源仍然是被占据,系统的整体吞吐率仍然被大幅度拉低。

解决的思路,当然是利用I/O多路复用,通过异步回调的方式,解决同步等待过程中的资源浪费。AMS的一些核心服务,采用的就是“协程”(又叫“微线程”,简单的说,常规异步程序代码里嵌套比较多层的函数回调,编写复杂。而协程则提供了一种类似写同步代码的方式,来写异步回调程序),以解决同步等待的问题。异步处理的简单描述,就是当进程遇到I/O网络阻塞时,就保留现场,立刻切换去处理下一个业务请求,进程不会因为某个网络等待而停止处理业务,进而,系统吞吐率即使遇到网络等待时间过长的场景,通常都能保持在比较高的水平。

值得补充一点的是,异步处理只是解决系统的吞吐率问题,对于用户的体验问题,并不会有改善,用户需要等待的时间并不会减少。

3. 防重入,防止重复发货

前面我们提到,我们设置了一个比较“合理的超时时间”,简而言之,就是一个比较短的超时时间。而在数据写入的场景,会引起新的问题,就我们的AMS系统而言,就是发货场景。如果是发货请求超时,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就比较多了。

(1) 发货等待超时,发货服务执行发货失败。这种场景,问题不大,后续用户重新点击领取按钮,就可以触发下一次重新发货。

(2) 发货等待超时,发货服务实际在更晚的时候执行发货成功,我们称之为“超时成功”。比较麻烦的场景,则是每次都是发货超时,而实际上都发货成功,如果系统设计不当,有可能导致用户可以无限领取礼包,最终造成活动运营事故。

第二种场景,给我们带来了比较麻烦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当,用户再次点击,就触发第多次“额外”发货。

例如,我们假设某个发货服务超时时间设置为6s,用户点击按钮,我们的AMS收到请求后,请求发货服务发货,等待6s后,无响应,我们给用户提示“领取失败”,而实际上发货服务却在第8秒执行发货成功,礼包到了用户的账户上。而用户看见“领取失败”,则又再次点击按钮,最终导致“额外”多发一个礼包给到这个用户。

例子的时序和流程图大致如下:

这里就提到了防重入,简单的说,就是如何确认不管用户点击多少次这个领取按钮,我们都确保结果只有一种预期结果,就是只会给用户发一次礼包,而不引起重复发货。我们的AMS活动运营平台一年上线的活动超过4000个,涉及数以万计的各种类型、不同业务系统的礼包发货,业务通信场景比较复杂。针对不同的业务场景,我们做了不同的解决方案:

(1) 业务层面限制,设置礼包单用户限量。在发货服务器的源头,设置好一个用户仅能最多获得1个礼包,直接避免重复发放。但是,这种业务限制,并非每个业务场景都通用的,只限于内部具备该限制能力的业务发货系统,并且,有一些礼包本身就可以多次领取的,就不适用了。

(2) 订单号机制。用户的每一次符合资格的发货请求,都生成一个订单号与之对应,通过它来确保1个订单号,只发货1次。这个方案虽然比较完善,但是,它是依赖于发货服务方配合做“订单号发货状态更新“的,而我们的发货业务方众多,并非每一个都能支持”订单号更新“的场景。

(3) 自动重试的异步发货模式。用户点击领取礼包按钮后,Web端直接返回成功,并且提示礼包在30分钟内到账。对于后台,则将该发货录入到发货队列或者存储中,等待发货服务异步发货。因为是异步处理,可以多次执行发货重试操作,直到发货成功为止。同时,异步发货是可以设置一个比较长的超时等待时间,通常不会出现“超时成功”的场景,并且对于前端响应来说,不需要等待后台发货状态的返回。但是,这种模式,会给用户带来比较不好的体验,就是没有实时反馈,无法立刻告诉用户,礼包是否到账。

4. 非订单号的特殊防刷机制

某些特殊的合作场景,我们无法使用双方约定订单号方式,例如一个完全隔离独立的外部发货接口,不能和我们做订单号的约定。基于这种场景,我们AMS专门做了一种防刷的机制,就是通过限制read超时的次数。但是,这种方案并非完美解决重复发货问题,只是能起到够尽可能减少避免被刷的作用。一次网络通信,通常包含:建立连接(connect),写入数据发包(write),等待并且读取回包(read),断开连接(close)。

通常一个发货服务如果出现异常,大多数情况,在connect步骤就是失败或者超时,而如果一个请求走到等待回包(read)时超时,那么发货服务另外一边就有可能发生了“超时但发货成功”的场景。这个时候,我们将read超时的发生次数记录起来,然后提供了一个配置限制次数的能力。假如设置为2次,那么当一个用户第一次领取礼包,遇到read超时,我们就允许它重试,当还遇到第二次read超时,就达到我们之前设置的阀值2,我们就认为它可能发货成功,拒绝用户的第三次领取请求。

这种做法,假设发货服务真的出现很多超时成功,那么用户也最多只能刷到2次礼包(次数可配置),而避免发生礼包无限制被刷的场景。但是,这种方案并不完全可靠,谨慎使用。

在发货场景,还会涉及分布式场景下的CAP(一致性、可用性、分区容错性)问题,不过,我们的系统并非是一个电商服务,大部分的发货并没有强烈的一致性要求。因此,总体而言,我们是弱化了一致性问题(核心服务,通过异步重试的方式,达到最终一致性),以追求可用性和分区容错性的保证。

四、 服务降级,自动屏蔽非核心分支异常

对于一次礼包领取请求,在我们的后端CGI会经过10多个环节和服务的逻辑判断,包括礼包配置读取、礼包限量检查、登陆态校验、安全保护等等。而这些服务中,就有不可以跳过的核心环节,例如读取礼包配置的服务,也有非核心环节,例如数据上报。对于非核心环节,我们的做法,就是设置一个比较低的超时时间。

例如我们其中一个统计上报服务,平均耗时是3ms,那么我们就将超时时间设置为20ms,一旦超时则旁路掉,继续按照正常逻辑走业务流程。

五、 服务解耦、物理隔离

虽然,大家都知道一个服务的设计,要尽可能小和分离部署,如此,服务之间的耦合会比较小,一旦某个模块出问题,受到影响的模块就比较少,容错能力就会更强。可是,从设计之初,就将每一个服务有序的切割地很小,这个需要设计者具备超前的意识,能够提前意识到业务和系统的发展形态,而实际上,业务的发展往往是比较难以预知的,因为业务的形态会随着产品的策略的改变而变化。在业务早期流量比较小的时候,通常也没有足够的人力和资源,将服务细细的切分。AMS从日请求百万级的Web系统,逐渐成长为亿级,在这个过程中,流量规模增长了100倍,我们经历了不少服务耦合带来的阵痛。

1、服务分离,大服务变成多个小服务

我们常常说,鸡蛋不能都放在一个篮子里。AMS以前是一个比较小的系统(日请求百万级,在腾讯公司内完全是一个不起眼的小Web系统),因此,很多服务和存储在早起都是部署在一起的,查询和发货服务都放在一起,不管哪一个出问题,都相互影响。后来,我们逐渐的将这些核心的服务和存储,慢慢地分离出来,细细切分和重新部署。在数据存储方面,我们将原来3-5个存储的服务,慢慢地切为20多个独立部署的存储。

例如,2015年下半年,我们就将其中一个核心的存储数据,从1个分离为3个。

这样做带来了很多好处:

(1) 原来主存储的压力被分流。

(2) 稳定性更高,不再是其中一个出问题,影响整个大的模块。

(3) 存储之间是彼此物理隔离的,即使服务器硬件故障,也不会相互影响。

2. 轻重分离,物理隔离


另外一方面,我们对于一些核心的业务,进行“轻重分离”。例如,我们支持2016年“手Q春节红包”活动项目的服务集群。就将负责信息查询和红包礼包发货的集群分别独立部署,信息查询的服务相对没有那么重要,业务流程比较轻量级,而红包礼包发货则属于非常核心的业务,业务流程比较重。

轻重分离的这个部署方式,可以给我们带来一些好处:

(1) 查询集群即使出问题,也不会影响发货集群,保证用户核心功能正常。

(2) 两边的机器和部署的服务基本一致,在紧急的情况下,两边的集群可以相互支援和切换,起到容灾的效果。

(3) 每个集群里的机器,都是跨机房部署,例如,服务器都是分布在ABC三个机房,假设B机房整个网络故障了,反向代理服务会将无法接受服务的B机房机器剔除,然后,剩下AC机房的服务器仍然可以正常为外界提供服务。

六、 业务层面的容错

如果系统架构设计层面的“容错”我们都搭建完善了,那么再继续下一层容错,就需要根据实际的业务来进行,因为,不同的业务拥有不同的业务逻辑特性,也能够导致业务层面的各种问题。而在业务层面的容错,简而言之,避免“人的失误”。不管一个人做事性格多么谨慎细心,也总有“手抖”的时候,在不经意间产生“失误”。AMS是一个活动运营平台,一个月会上线400多个活动,涉及数以千计的活动配置信息(包括礼包、规则、活动参与逻辑等等)。在我们的业务场景下,因为种种原因而导致“人的失误”并不少。

例如,某个运营同学看错礼包发放的日限量,将原本只允许1天放量100个礼包的资源,错误地配置为每天放量200个。这种错误是测试同学比较难测试出来的,等到活动真正上线,礼包发放到101个的时候,就报错了,因为资源池当天已经没有资源了。虽然,我们的业务告警系统能够快速捕获到这个异常(每10分钟为一个周期,从十多个维度,监控和计算各个活动的成功率、流量波动等等数据),但是,对于腾讯的用户量级来说,即使只影响十多分钟,也可以影响成千上万的用户,对于大规模流量的推广活动,甚至可以影响数十万用户了。这样的话,就很容易就造成严重的“现网事故”。

完善的监控系统能够及时发现问题,防止影响面的进一步扩大和失控,但是,它并不能杜绝现网问题的发生。而真正的根治之法,当然是从起源的地方杜绝这种场景的出现,回到上面“日限量配置错误”的例子场景中,用户在内部管理端发布活动配置时,就直接提示运营同学,这个配置规则是不对的。

在业界,因为配置参数错误而导致的现网重大事故的例子,可以说是多不胜数,“配置参数问题”几乎可以说是一个业界难题,对于解决或者缓解这种错误的发生,并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更多的是需要根据具体业务和系统场景,亦步亦趋地逐步建设配套的检查机制程序或者脚本。

因此,我们建设了一套强大并且智能的配置检查系统,里面集合了数十种业务的搭配检查规则,并且检查规则的数目一直都在增加。这里规则包括检查礼包日限量之类比较简单的规则,也有检查各种关联配置参数、相对比较复杂的业务逻辑规则。

另外一方面,流程的执行不能通过“口头约定”,也应该固化为平台程序的一部分,例如,活动上线之前,我们要求负责活动的同事需要验证一下“礼包领取逻辑”,也就是真实的去领取一次礼包。然而,这只是一个“口头约定”,实际上并不具备强制执行力,如果这位同事因为活动的礼包过多,而漏过其中一个礼包的验证流程,这种事情也的确偶尔会发生,这个也算是“人的失误”的另外一种场景。

为了解决问题,这个流程在我们AMS的内部管理端中,是通过程序去保证的,确保这位同事的QQ号码的确领取过全部的礼包。做法其实挺简单的,就是让负责活动的同事设置一个验证活动的QQ号码,然后,程序在发货活动时,程序会自动检查每一个子活动项目中,是否有这个QQ号码的活动参与记录。如果都有参与记录,则说明这位同事完整地领取了全部礼包。同时,其他模块的验证和测试,我们也都采用程序和平台来保证,而不是通过“口头约定”。

通过程序和系统对业务逻辑和流程的保证,尽可能防止“人的失误”。

这种业务配置检查程序,除了可以减少问题的发生,实际上也减轻了测试和验证活动的工作,可以起到节省人力的效果。不过,业务配置检查规则的建设并不简单,逻辑往往比较复杂,因为要防止误杀。

七、 小结

无论是人还是机器,都是会产生“失误”,只是对于单一个体,发生的概率通常并不大。但是,如果一个系统拥有数百台服务器,或者有一项工作有几百人共同参与,这种“失误“的概率就被大大提升,失误很可能就变为一种常态了。机器的故障,尽可能让系统本身去兼容和恢复,人的失误,尽可能通过程序和系统流程来避免,都尽可能做到”不依赖于人“。

容错的核心价值,除了增强系统的健壮性外,我觉得是解放技术人员,尽可能让我们不用凌晨起来处理告警,或享受一个相对平凡闲暇的周末。对于我们来说,要完全做到这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与君共勉。

专栏作者简介 ( 点击 → 加入专栏作者 )


徐汉彬:现任腾讯高级工程师,QQ会员体系合作线技术团队负责人(高峰期日请求8亿+),曾就职于阿里巴巴、小满科技。


【今日微信公号推荐↓】


更多推荐请看值得关注的技术和设计公众号

其中推荐了包括技术设计极客 和 IT相亲相关的热门公众号。技术涵盖:Python、Web前端、Java、安卓、iOS、PHP、C/C++、.NET、Linux、数据库、运维、大数据、算法、IT职场等。点击《值得关注的技术和设计公众号》,发现精彩!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野狗

日请求从百万到八亿的技术历程相关推荐

  1. 专访腾讯徐汉彬:日请求高达3.5亿+平台的架构设计及演变

    专访腾讯徐汉彬:日请求高达3.5亿+平台的架构设计及演变 发表于11小时前| 2426次阅读| 来源CSDN| 3 条评论| 作者钱曙光 SDCCSDCC讲师专访腾讯徐汉彬架构WebPHP width ...

  2. 日调用量超三十万亿,腾讯开源百万级服务发现和治理中心北极星

    目前很多企业在微服务实施和演化过程中,都会面临技术栈的多样性问题.整个微服务领域逐渐沉淀出了无数个相关组件,大家在选择上更加困难,也为企业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带来挑战.腾讯也曾面临这样的痛点,因此从 2 ...

  3. 日请求亿级的QQ会员AMS平台PHP7升级实践

    QQ会员活动运营平台(AMS),是QQ会员增值运营业务的重要载体之一,承担海量活动运营的Web系统.AMS是一个主要采用PHP语言实现的活动运营平台, CGI日请求3亿左右,高峰期达到8亿.然而,在之 ...

  4. 《八佰》票房超八亿提振影业复苏;女性重疾发病年轻化趋势明显 | 美通企业日报...

    今日看点 IMAX宣布华谊兄弟出品的战争巨制<八佰>首周末在全国近650家IMAX影院取得5250万人民币(含点映)的票房.在中国内地影院限流50%的情况下,该片IMAX票房依然表现强劲, ...

  5. 网站推广浅析库克八亿年终奖的背后苹果公司如何展开企业的营销推广

    众所周知,去年苹果新款手机--iPhone12系列虽然受到疫情肆虐全球来得比以往更晚一些,但依旧阻止不了iPhone系列产品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也正是这些吸引力的驱使让库克在2020年终收获八亿巨额年终 ...

  6. flink读取不到文件_日处理数据量超10亿:友信金服基于Flink构建实时用户画像系统的实践...

    简介: 友信金服公司推行全域的数据体系战略,通过打通和整合集团各个业务线数据,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统一的数据资产,如 ID-Mapping.用户标签等.友信金服用户画像项目正是以此为背景成立 ...

  7. 微博2021年营收22.6亿美元同比增34% 日活用户达2.49亿

    微博发布2021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四季度微博总营收达到6.16亿美元,同比增长20%,其中广告营收达到5.5亿美元,同比增长21%,广告中来自于移动端的比例达到了94%. 2021全年,微博总营收 ...

  8. 讯飞输入法10周年:日语音交互次数超10亿

    2020年10月20日,"讯飞输入法10周年A.I.输入沙龙"在北京中粮·置地广场举办,主题为"语见更好的我们".科大讯飞副总裁章继东.科大讯飞消费者BG副总裁 ...

  9. 科大讯飞:讯飞输入法日语音交互次数超10亿,将发力5G和AIoT领域

    蓝鲸TMT频道10月20日,讯飞输入法在10周年沙龙活动中发布了10.0版本,据介绍,该版本搭载了"动态自适应编解码语音识别引擎",新增的唇形辅助输入,能够提高嘈杂环境及近距离多人 ...

  10. 日分发量破8.6亿,OPPO如何帮助开发者突破流量增长瓶颈

    编辑 | 宋慧 出品 | CSDN云计算 头图 | OPPO软件商店开发者沙龙现场图 7月20日,OPPO软件商店开发者沙龙在北京成功举行,沙龙以「破解流量密码 解锁增长关键」为主题,基于应用分发行业 ...

最新文章

  1. UITableview 多行删除
  2. matlab mex 矩阵,如何从mex函数访问matlab结构字段中的矩阵?
  3. MATLAB常用的函数命令
  4. python list 元素位置_Python将list中某个元素移至末尾
  5. [转]Android SurfaceView 绘图覆盖刷新及脏矩形刷新方法
  6. Customizing AxWebBrowser, make it powerful
  7. Selenium Automated test 's Installation environment
  8. HashMap、LinkedHashMap、HashTable、HashSet笔记
  9. Citrix XenApp6.5 另类发布文档
  10. 读透《华为数据之道》
  11. 岁月的剪影【十二月一年之计始于此】
  12. R语言之导入数据源(二)
  13. varnish 高性能加速器
  14. 破解flowplayer
  15. [笔记]ESP32 踩坑 任务看门狗超时的问题---Task watchdog got triggered
  16. vue核心面试题:v-for中为什么要用key
  17. Python如何进行词频统计?3种方法教给你
  18. Java基础 Stream流方法引用异常文件
  19. pandas resample 聚合,不让时间连续
  20. 监控数据库的作用是什么呢?

热门文章

  1. AC日记——单词替换 1.7 21
  2. 简单理解JavaScript中的闭包
  3. 系列文章-- SSIS学习
  4. ReactiveCocoa MVVM 学习总结二
  5. Android - 模块添加与编译
  6. Android Revolution
  7. 跟“网址”有关的$_SERVER[ ]变量
  8. 苹果mac菜单栏应用管理软件Bartender 让Mac选项列不再拥挤
  9. 如何在 Mac 上的调度中心中查看打开的窗口和空间?
  10. PD虚拟机在big sur系统下无法运行,怎样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