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mise用了这么多年了,一直也没有系统整理过。今天整理整理promise的相关东西,感兴趣的可以一起看一看。我尽量用更容易理解的语言来剖析一下promise
我准备分两篇文章来说明一下promise
一篇来理解和使用promise(本篇) 另一篇来从promise使用功能的角度来剖析下promise的源码(下一篇)

我准备从以下几点来慢慢理解Promise
1、Promise,Promise存在的意义
2、Promise基本用法
3、.then()函数
4、.catch()函数
5、实现简单的axios
6、Promise.all, Promise.race 以及两者的区别
7、Promise.resolve和Promise.reject

1、什么是Promise

我的理解是:实现让我们用同步的方式去写异步代码的一种技术。是异步解决方案的一种。
他可以将多个异步操作进行队列化,让它们可以按照我们的想法去顺序执行。
那么,Promise之前有没有其他的异步解决方案。肯定是有的,常见的有callback回调函数以及事件。
那Promise有啥优势,我认为Promise功能更为强大,且能让我们代码写的更为清晰

  • Promise提供了统一的API, 让我们控制异步操作更加容易
  • Promise可以避免callback回调函数的层层嵌套,使代码更为清晰。可读性性与维护性更高

2、Promise基本用法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些Promise的基本概念

2.1、Promise状态

Promise一共有3中状态,分别是Pending(进行中)、Resolved(已完成,又称Fulfilled)和Rejected(已失败)
状态的改变只可能从Pending转------>Resolved,或者从Pending------->Rejected。并且状态一旦发生改变,就不会再更改了。而触发状态发生改变的,只有异步操作的结果。结果为成功 触发状态变更为 Resolved, 结果失败或者中途发生错误,则会触发状态变更为 Rejected

2.2 Promise结构

  • Promise是一个构造函数,故通过new Promise()可以实例化出来一个Promise对象
  • new Promise()时,接受一个函数作为参数,且这个函数,有两个参数,分别是resolve,reject。 而resolve和 reject也是两个函数。他们由JavaScript引擎提供,不用自己部署。
  • 每一个被实例化出来的promise实例,都有.then() 和 .catch() 两个方法。且这两个方法的调用支持链式操作

好,了解完概念,我们看看Promise的基本用法
首先,如何实例化一个promise对象

const promise =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setTimeout(() => {if (/* 成功 */) {resolve(res)} else {reject(err)}}, 100)
})

上图中,通过new Promise() 实例化了一个promise实例,注意:new Promise()方法中的函数是一个立即执行函数,即,在new Promise()的一瞬间就会被执行。函数内代码是同步代码。
resolve和reject用于返回异步操作的结果,当使用resolve()时,promise状态会由Pending—>Resolved, 并将异步的正确结果返回。当使用reject()时,promise状态由Pending---->Rejected,并将错误信息返回

再看这个对象如何接收返回的结果

promise.then((res) => {console.log(res)
}).catch((err) => {console.log(err)
})

上图中,.then的回调函数 和 .catch的回调函数分别用来接收resolve()返回的正确信息和reject返回的错误信息。

下面我们来详细看下.then() 和 .catch()

.then() 函数

then()函数是Promise实例的一个方法,他的作用是为Promise实例添加状态改变时的回调函数
它存在以下特点

  1. then()是添加在Promise的原型上的。即Promise.prototype.then(), 故所有Promise实例都存在.then()方法
  2. .then()可以进行链式操作 即promise.then().then().then(),then的回调函数将会按照次序调用
  3. .then()函数存在两个参数,这两个参数一般情况下是函数。其中,第一个函数是在状态变为Resolved的时候才会执行(我们下文中统称为.then的resolve回调),并且参数是Promise对象resolve(res)时的值。第二个函数是在状态变为Rejected的时候才会执行(我们下文统称为.then的reject回调),后面我们会说哪几种情况下,状态会变成Rejected
  4. Promise会存在值穿透的情况,当我们then()的两个参数不为函数时,会穿透到下一个then()里面,如果下一个then()参数也不是函数,则会继续向下穿透
  5. 我们上面说过了,Promise实例resolve()方法执行时,会将实例的状态变更为Resolved,故.then的resolve回调会在当前Promise实例resolve()时被触发

下面,我们重点来分析下第2,3,4,5

function getData(url) {return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setTimeout(() => {if (url) {resolve({code: 200,message: 'ok',data: 123})} else {reject(new Error('缺少url'))}}, 100)})
}
getData('http://www.baidu.com').then((res) => {console.log('第一个回调')console.log(res)
}).then((res) => {console.log('第二个回调')console.log(res)
}).then((res) => {console.log('第三个回调')console.log(res)
})
// 第一个回调
// { code: 200, message: 'ok', data: 123 }
// 第二个回调
// undefined
// 第三个回调
// undefined

从上面代码,我们可以看出两点

  • 1、then()方法被链式调用了,从这里我们其实是可以看出一点东西的。首先,我们知道,只有对象,才可以去调用他的方法。那是不是说明,上面的3个.then()分别是3个对象是调用了呢。首先第一个.then(),毫无疑问,getData()得到的是一个Promise对象,这个Promise对象,调用了他自己的then()方法,而第二个.then(),是在getData().then()之后被调用,那么我们是不是就可以看出一点,getData().then()其实也返回了一个对象。这个对象也是个Promise对象,也有他自己的then()。第三个.then()也是同理。故,我们得出结论:每一个then()方法被调用后内部其实都会返回一个新得Promise对象,而只要是Promise对象,都有.then()方法,故而,实现了链式调用。
  • 2、当getData() resolve() 执行时 .then的resolve回调函数被依次调用,但是只有第一个then()的resolve回调函数的参数有值,而其他两个是undefind,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再来看一个代码
getData('http://www.baidu.com').then((res) => {console.log('第一个回调')console.log(res)return 123
}).then((res) => {console.log(res)
})
// 第一个回调
// { code: 200, message: 'ok', data: 123 }
// 123

看上面代码咱好像发现,第二个then中resolve回调得参数好像是第一个then得resolve回调函数得返回值啊。我告诉你,是的。这是怎么回事呢!
答:上面我们已经说过了,每一个.then()内部都返回了一个Promise对象,那么第二个.then必定是这个新返回得Promise对象所调用得,那第二个.then的resolve()回调的参数肯定也就是第一个.then()内部返回的Promis对象所resolve(res)的值。从而,我们不难推测出。then函数内部的基础逻辑是如下的

Promise.prototype.then = (Resolved, Rejected) => {return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定义一个变量存储then的resolve回调函数的返回值let xif (this.status === 'fulFilled') { // 状态是成功时x = Resolved()resolve(x)} else if (this.status === 'rejected') { // 状态是失败时x = Rejected()reject(x)}})
}

现在,我们就不难理解之前为什么后面2个.then()的resolve()回调函数的参数是undefind了,是因为第一个then()的resolve回调函数并没有return 值,而没有return 默认return的就是一个undefind
但是。上图中Resolved()回调所返回的值,是有几种情况的

  • 1、第一个then的resolve回调当返回的是一个普通值时,就像上图一样,直接被resolve()
  • 2、如果then的resolve回调返回的是一个Promise对象时。那么会将这个Promise对象的状态做为then函数返回的Promise对象的状态,将这个Promise对象resolve()或者reject()的值作为then函数返回的Promise对象被resolve()或者reject()的值

下面我们看一段代码验证一下

getData('http://www.baidu.com').then((res) => {console.log('第一个回调')console.log(res)return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resolve('456')})
}).then((res) => {console.log(res)
})// 第一个回调
// { code: 200, message: 'ok', data: 123 }
// 456

总结:

  1. 每一个.then函数都会返回默认返回一个Resolved状态的Promise对象
  2. 这个Promise对象默认resolve了then的resolve回调函数的返回值

下面我们再来看下,如果then()的参数不是函数,那会怎么样,下面,我们看一段代码

var getData = function() {return new Promise(function(resolve, reject) {resolve(123)});
};
getData().
then(345)
.catch(err => {console.log('捕捉到一个错误')console.log(err)
}).then((res) => {console.log('我是第二个then')console.log(res)
})
// 输出
我是第二个then
123

如上图,可以看到,当我们第一个then的resolve回调不是函数,而是一个数字345时,resolve(123)穿透到第二个then中了,触发了第二个then的resolve回调执行,并将resolve的返回值给了第二个then的resolve回调。这种现象,叫做值穿透。

var getData = function() {return new Promise(function(resolve, reject) {reject(new Error(123))});
};
getData().
then(345)
.catch(678)
.then((res) => {console.log('我是第二个then')console.log(res)
}).catch(err => {console.log('我是第二个catch')console.log(err)
})
// 输出
我是第二个catch
Error: 123

可以看到,报错时,同样发生了值穿透

到此,.then()相关以及 then()的第一个参数就讲完了,而第二个参数,我们放到.catch()方法中一起将

.catch() 函数

catch()也是挂载在Promise对象原型下的方法(Promise.prototype),和then()一样, 故所有Promise对象也都有catch方法。它的作用是用来指定发生错误时的回调函数,也就是捕获异步操作所发生的错误
它有什么特点呢。我们先总结一下,后来再一一来验证

  1. .catch()会指定一个参数作为错误发生时的回调,故catch((err) => {})的参数会在Promise状态变更为Rejected时被触发。
  2. .then(null, (err) => {})的第二个参数,也是在Promise状态变更为Rejected时被触发。故其实.catch()和 .then()的reject回调函数本质上是一样的,只是写法不一样。但我们一般更倾向于使用.catch()而不使用.then的reject回调。原因后面会讲
  3. 代码抛出错误和reject()函数执行都会让Promise对象的状态转变为Rejected,故两种情况都会触发catch()的回调执行或者then()的reject回调执行。 所以,reject()的本质,其实就是抛出一个错误
  4. .catch()的回调函数以及.then的reject回调一样,执行时默认都会返回一个状态为Resolved的Promise对象(也就是 return Promise.resolve())
  5. .catch()和.then()一样,也可以写多个,也支持链式操作,原因就是上面的第三点
  6. 抛出的错误一旦被catch捕获,便不会再向外传播,只有再次向外抛出错误,才会继续被后面的catch所捕获。故错误具有冒泡性质,会一步一步向外传播,直到被catch捕获

1、我们先看第一点:

var getData = function() {return new Promise(function(resolve, reject) {reject(123)});
};
getData().then((res) => {console.log('成功')
}).catch((err) => {console.log('捕捉到错误')console.log(err)
})// 捕捉到错误
// 123

毫无疑问,reject(123)抛出一个错误,catch的回调捕捉到错误,并输出

2、再看第二点:

var getData = function() {return new Promise(function(resolve, reject) {reject(123)});
};
getData().then((res) => {console.log('成功')
}, (err) => {console.log('捕捉到一个错误')console.log(err)
})// 捕捉到错误
// 123

从代码上也可以看出,上面这两种方式是一样的。
现在,我来说说为什么建议使用catch() ,而不推荐使用then()的reject回调呢。看下下面的代码

var getData = function() {return new Promise(function(resolve, reject) {resolve(123)});
};
getData().then((res) => {console.log('成功')return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reject(new Error('123'))})
}, (err) => {console.log('捕捉到一个错误')console.log(err)
})// 成功

此时,只输出了成功, 而then的resolve回调中所抛出的错误,并没有被捕捉到
再看下面一段代码

var getData = function() {return new Promise(function(resolve, reject) {resolve(123)});
};
getData().then((res) => {console.log('成功')return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reject(new Error('123'))})
}).catch((err) => {console.log('捕捉到一个错误')console.log(err)
})成功
捕捉到一个错误
Error: 123

看,同样的错误,但是使用catch(),可以捕捉到,而使用then()的reject回调,却捕捉不到。
结论:catch()可以通过放到操作链的最底部而捕捉到任意地方(指的是Promise内)的错误。而then()的reject回调,只能捕捉到这个.then()执行之前的错误,当前执行的then的resolve回调内的错误无法捕捉到,后面再执行的代码所抛出的错误也无法捕捉到。并且.catch的写法,代码层面也更为清晰

var getData = function() {return new Promise(function(resolve, reject) {resolve(123)});
};
getData().then((res) => {console.log('成功')return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reject(new Error('123'))})
}, (err) => {console.log('第一个错误捕捉')
}).then((res) => {console.log('第二个resolve回调')
}, err => {console.log('第二个错误捕捉')
})成功
第二个错误捕捉

如上图中,第一个then的resolve回调中抛出的错误被第二个then中reject回调所捕捉
故 结论:一般情况下,不要去用then的第二个参数,而尽可能的去用.catch()方法去捕捉错误

3、下面我们再看第三点

var getData = function() {return new Promise(function(resolve, reject) {resolve(x)});
};
getData().then((res) => {console.log('成功')
}).catch(err => {console.log('捕捉到一个错误')console.log(err)throw new Error('我抛出了一个错误')
}).catch(err => {console.log('我也捕捉到了一个错误')console.log(err)
})捕捉到一个错误
ReferenceError: x is not defined
我也捕捉到了一个错误
Error: 我抛出了一个错误

上面代码可以看出,不是只有reject()执行了才会抛出一个错误,x未定义,系统会自动抛出一个错误,throw new Error是我们自己手动抛出一个错误。而这些都会使得Promise对象的状态变更为Rejected,从而触发catch。
同时上面的代码我们还可以看出我们上面写的第六点,错误会冒泡式向外传播,当被catch之后,便不会再进行传播了。直到再次抛出错误。上面代码中,第一个错误被第一个catch捕获后,原本第二个catch是不会再走的,但因为在第一个catch中又抛出了一个错误,才导致了第二个catch的执行。

4、下面我们再看第四点(catch()的回调函数也会返回一个状态是Resolved的Promise实例)
其实这一点,我们从上面那张图中也是可以看出来的,第一个catch()的回调原本是要返回了一个Resolved状态的Promise,但是因为throw了一个错误,导致这个Promise实例状态变更为Rejected并返回,而变成成Rejected变触发了第二个catch的回调执行
我们看下下面的代码,再次验证下

var getData = function() {return new Promise(function(resolve, reject) {resolve(x)});
};
getData().then((res) => {console.log('成功')
}).catch(err => {console.log('捕捉到一个错误')console.log(err)
}).then((res) => {console.log('我是第二个then')
})捕捉到一个错误
ReferenceError: x is not defined
我是第二个then

上面代码可以看出,catch的回调执行后,后面的then依然被执行了,为什么,就是因为catch的回调执行后默认返回了一个Resolved状态的Promise实例(return Promise.resolve())

第五点,第六点我们已经验证过了。不再多说。

实现简单的axios

axios我们比较常用,大家应该都发现了,axios的使用方式,和Promise好像是一样的,

axios({url:'http://www.baidu.com',method: 'post',data: {}
}).then((res) => {console.log(res)
}).catch((err) => {console.log(err)
})

没错。axios就是一个Promise实例。他是一个用Promise来封装的一个XMLHttpRequest
下面我们也来实现一个简单的axios

function MyAxios(option) {return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const http = new XMLHttpRequest()http.open(option.method, option.url);http.responseType = "json";http.setRequestHeader("Accept", "application/json");http.onreadystatechange = myHandler;http.send();function myHandler() {if (this.readyState !== 4) {return;}if (this.status === 200) {resolve(this.response);} else {reject(new Error(this.statusText));}}})
}
MyAxios({url:'http://www.baidu.com',method: 'post'
}).then((res) => {console.log(res)
}).catch((err) => {console.log(err)
})

Promise.all, Promise.race 以及两者的区别

1、Promise.all

Promise.all()可以并行执行多个Promise(), 并返回一个新的Promise实例

var p = Promise.all([p1, p2, p3]); // p1,p2,p3为3个Promise实例

Promise.all()的参数不一定是数组,只要具有Iterator接口的数据都可以(Iterator是一个遍历器,我这里就不做过多介绍,感兴趣的可以自己去官网看看)。但是参数遍历后返回的成员必须必须是Promise对象(如上面的,p1,p2,p3都必须是Promise对象,如果不是,则会先调用Promise.resolve(p1)将他转化为Promise实例)

那么,Promise.all()返回的Promise实例的状态是如何定义的。

  • 只有参数的各个成员(p1,p2,p3)状态都变成Resolved,p的状态才会变成Resolved,
  • 参数的各个成员中,有任意一个状态变成Rejected, p的状态都会立刻变成Rejected
function getData (data) {return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setTimeout(() => {if (data === 6) {reject(new Error('请求发生错误了'))} else {resolve(data)}}, data * 500)})
}
const promises = [1,3,5,7].map((item) => {return getData(item)
})
Promise.all(promises)
.then((res) => {console.log('请求成功')console.log(res)
}).catch((err) => {console.log('请求失败')console.log(err)
})// 3.5s后输出
请求成功
[ 1, 3, 5, 7 ]

如上图, 最后一个成员(上图中7返回的promise实例)的状态是在3.5s后才变更为Resolved,故.then()的resolve回调在3.5s后才执行

function getData (data) {return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setTimeout(() => {if (data === 6) {reject(new Error('请求发生错误了'))} else {resolve(data)}}, data * 500)})
}
const promises = [2,4,6,8].map((item) => {return getData(item)
})
Promise.all(promises)
.then((res) => {console.log('请求成功')console.log(res)
}).catch((err) => {console.log('请求失败')console.log(err)
})// 3s后输出
请求失败
Error: 请求发生错误了

上图可以看出,当我们改用 2,4,6,8去得到promise成员时,第3s得时候 发生了错误,此时,Promise.all()返回得Promise实例得状态立刻变更为Rejected,catch()的回调立即触发。故输出错误

2、Promise.race()

Promise.race()和Promise.all()的作用是一样的,都是并发处理多个Promise实例,并返回一个新的实例。
而区别在于,两者返回的新的Promise实例的状态改变的时机不同。

  • Promise.all是 所有Promise子成员状态都变为Resolved, 新的Promise实例状态才会变成Resolved。中途如果有任何一个子成员状态变成了Rejected,新的Promise实例的状态就会立刻变为Rejected
  • Promise.race是 只要子成员中,有任何一个的状态发生了变化(不管是变成Resolved还是Rejected),那么返回的新的Promise实例的状态也会立刻发生变化,而变化的状态就是那个子成员所变化的状态。
function getData (data) {return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setTimeout(() => {if (data === 6) {reject(new Error('请求发生错误了'))} else {resolve(data)}}, data * 500)})
}
const promises = [2,4,6,8].map((item) => {return getData(item)
})
Promise.race(promises)
.then((res) => {console.log('请求成功')console.log(res)
}).catch((err) => {console.log('请求失败')console.log(err)
})// 1s后输出
请求成功
2

上图可以看出,1s后 第一个子成员状态变更为Resolved,那么返回的新Promise实例状态也立马变更为Resolved,故1s后.then()的resolve回调执行。输出请求成功.

最后,我们来说一说前面用到了的Promise.resolve()吧

Promise.resolve和Promise.reject

Promise.resolve()

前面我们说到过 Promise.resolve可以返回一个状态是Resolved的Promise对象。没错,其实它等同于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resolve()
})

当Promise.resolve()有参数时,会返回一个Promise对象的同时,将参数做作为then()resolve回调的参数返回(当参数是thenable对象除外,后面会将)。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参数是一个Promise对象时
将会直接返回这个参数,不做任何更改
2、参数是thenable对象时,(即,存在.then()方法的对象),如下

let obj= {then: function(resolve, reject) {resolve('我是thenable对象');}
};

此时,Promise.resolve(obj) 会返回一个Promise对象,并且调用obj的then()方法,哎,这里注意了,这个.then()并不是 新Promise对象的.then() , obj的then()会立即执行,可不代表 新的Promise对象的then() 的回调也会执行, 还记得吗,我们前面说的Promise对象的then()的回调执行的条件是这个Promise对象的状态发生变化了才会执行。

let obj= {then: function(resolve, reject) {console.log(123)}
};let p1 = Promise.resolve(obj);
p1.then(function(value) {console.log('成功')console.log(value);  // 42
});
// 输出
123

从上图可以看出来,立即执行了obj.then(),但Promise的then的回调并没有被执行

3、参数不是对象,或者说是没有.then方法的对象
会返回一个Promise实例,并将参数作为.then()的resolve回调的参数返回
如,Promise.resolve(‘123’) 等价于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resolve('123')
})

4、不带参数,即Promise.resolve(),也就是我们前面说的。返回了一个Resolved状态的Promise对象,但是.then()的resolve回调没有参数。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resolve()
}).then((res) => {console.log(res)
})
// 输出
undefined

Promise.resolve()

Promise.reject() 也是返回一个Promise对象,只是这个对象的状态是Rejected
至于参数的用法和Promise.resolve()完全一样,唯一的区别是没有thenable参数一说,也就是说有参数时,参数不论哪种情况,都会被当做catch()的回调参数返回。也就是说参数没有前面1,2,3种的区别。大家可以去试试,我就不过多说明了。

Promise的使用就说到这里了。下一次给大家带来 从功能的角度来看Promise的源码 敬请期待。喜欢的话,点个赞吧!!

ES6 之 Promise用法详解相关推荐

  1. es6中promise用法详解

    1.含义 Promise 是异步编程的一种解决方案,比传统的解决方案--回调函数和事件--更合理和更强大.它由社区最早提出和实现,ES6 将其写进了语言标准,统一了用法,原生提供了Promise对象. ...

  2. 【ES6】Promise对象详解

    [ES6]Promise对象详解 一.Promise对象的含义 二.Promise对象的用法 三.Promise对象的几个应用[重点] 1.时间延迟函数 2.图片异步加载 查看更多ES6教学文章: 参 ...

  3. Javascript Promise用法详解

    1.约定 本文的 demo 代码有些是伪代码,不可以直接执行. 没有特殊说明,本文所有 demo 都是基于 ES6 规范. Object.method 代表是静态方法, Object#method 代 ...

  4. promise用法详解

    一.什么是promise 1.promise简介 Promise 是异步编程的一种解决方案,其实是一个构造函数,自己身上有all.reject.resolve这几个方法,原型上有then.catch等 ...

  5. Promise用法详解(一)

    Promise 基本概念 Promise是一个构造函数,所以可以 new 出一个Promise的实例 在Promise上有两个函数 resolve(成功之后的回调函数)和 reject(失败后的回调函 ...

  6. 【ES6】Module模块详解

    [ES6]Module模块详解 一.Module的由来 二.严格模式 三.export命令 四.import命令 查看更多ES6教学文章: 参考文献 引言:由于两个JS文件之间相互使用必须通过一个ht ...

  7. 【ES6】Generator函数详解

    [ES6]Generator函数详解 一.Generator函数简介 基本概念 函数写法 yield关键字介绍 二.next方法的参数 三.for...of循环 四.关于普通throw()与Gener ...

  8. ES6 — Promise基础用法详解(resolve、reject、then、catch,all,)

    ES6 - Promise基础用法详解 Promise 是一个构造函数,它自身拥有all.reject.resolve这几个眼熟的方法, 原型上有then.catch等同样熟悉的方法. 所以,在开始一 ...

  9. 【JavaScript 教程】ES6 中的 Promise对象 详解

    [JavaScript 教程]ES6 中的 Promise对象 详解 1.Promise对象含义 promise是异步编程的一种解决方法. 所谓promise,简单说是一个容器,里面保存着某个未来才会 ...

最新文章

  1. 从TCP协议的原理来谈谈rst复位攻击
  2. xxx征集系统项目目标文档
  3. 计算机辅助翻译的启示,翻译单位研究对计算机辅助翻译启示.PDF
  4. Android官方开发文档Training系列课程中文版:管理音频播放之控制APP的音量与播放
  5. BCB线程的互斥与同步
  6. thinkphp3.2.3 调用自定义模型提示找不到类_面试BAT必问的JVM,今天我们来说一说它类加载器的底层原理...
  7. Android 系统(38)---Android抓取各种log的方法
  8. mysql innodb 事务_MySQL学习笔记之InnoDB事务实现
  9. Java基础学习总结(132)——Java8 Stream流操作学习总结
  10. 配置centos7下的Apache服务
  11. 在存储过程中执行别的存储过程并获取其返回的结果集
  12. smobiler仿饿了么app筛选页面
  13. moment.js时间格式转换
  14. 夜神模拟器怎么打开开发者选项
  15. [node] 对某网站的简单爬虫
  16. 洗料系列-编程语言专题-Java 19【线程×,协程√】
  17. 社区发现算法中模块化度量值Q(Modularity)的计算
  18. 个人网站真能转成商业网站,你能么?
  19. 在Unity中实现简单的动画转场
  20. 重装Win10系统后导致网速卡的解决办法

热门文章

  1. 微信摇一摇插件ios_iOS-仿微信摇一摇
  2. GNOME 技术综述(转)
  3. Android Fastboot 模式下刷机教程
  4. 使用PlayCanvas制作一个简单的小游戏(二)
  5. JavaSE自学笔记016_Real(多线程)
  6. jstack 命令的使用和问题排查分析思路
  7. 水下超声波测距c语言程序,超声波测距51C程序
  8. Java金额每隔三位加上一个逗号
  9. 遍历Java中的列表
  10. 删除字符串某一指定子字符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