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不仅是一种庞大数据资料的称谓,也是一种获取和分析资料的方法。在社会学研究领域,大数据的引入被认为是定量研究的范式下所做出的收集和分析资料方法的创新。但是大数据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人群的状况、能否解决被研究者的主观性问题、如何洞悉变量间关系的真伪、如何解决数据缺失问题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程度的方法论困境。这就要求研究者在使用大数据进行研究时,能够在研究对象与问题的选择、变量的选取、数据的清理等一系列工作中更加谨慎,切勿犯简化社会生活、盲目推广分析结果的错误。

  1.引言

近年来,“大数据”(big data)作为一个热门话题在社会各领域被广泛讨论。一般认为拥有“4V”的特征的数据集合是大数据:

规模(Volume),数据的体积巨大

高速性(V e l o c i t y),数据产生、处理和分析的速度快,数据具有实时性,且数据流量大

多样性(Va r i e t y),大数据的类型复杂,除传统的结构化数据之外,还包括大量非结构化数据

价值性(V a l u e),数据的整体价值及商业利润高,潜力巨大

李天柱等在大数据的“4V”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假设存在规模庞大、类型多样、动态产生且价值巨大的‘特殊数据’集合,那么大数据可以定义为,在此‘特殊数据’集合的基础上,借助计算科学及其它新兴技术来实现特定功能的整体架构。” 大数据的魅力除了“大”,更在于它将多学科、跨领域的数据结合在一起,开辟了传统方法所不能实现的、更为创新的研究路径。

需要注意的是,大数据不仅是用于研究的经验材料,也是一种获取材料的方式和运用材料的方法,具有独特的方法论逻辑。从已有的文献来看,大部分是对大数据的赞扬之声,一些学者甚至断言大数据带来了社会科学范式的革命,超越了定量与定性研究的对立,少数对大数据方法的质疑也仅仅停留在数据获取的伦理问题上。然而,大数据作为一种收集和分析资料的方法,能不能用于社会学研究之中,它在方法论上的基础是什么,其适用性和边界又在哪里,这些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充分探讨和回答。本文正是以此为起点,试图在梳理社会科学领域大数据研究的基础之上,阐述大数据在社会学研究中的方法论逻辑,并说明大数据在应用过程中的方法论困境。

2.大数据的方法论逻辑

大数据是将社会生活数字化、数据化、变量化,再通过测量这些变量,提取量化信息,得到关于这个变量的描述以及多变量关系的分析。大数据方法与定量研究范式有着共同的认识论基础,但又有其特有的方法论特征。

(一)样本趋近总体

社会学定量研究为调查某一社会现象在总体中的情况,在抽样框中随机抽取一定比例的样本,通过描述和统计等一系列方法,得到样本之中不同变量间的关系,并以此为依据推论总体之中这些变量之间的状况。而以大数据为经验材料的研究不涉及随机抽样的问题,而是将全部总体纳入到分析的框架内,得出的变量之间的关系也无需参数检验,而直接用于反映总体趋势。例如,2015 年12 月淘宝联合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推出的《淘宝大数据解读中国消费趋势》的系列报告, 并不是将用户做随机抽样形成样本,然后调查他们的性别、地理位置、购物倾向等,而是直接将3.86 亿淘宝用户这一总体作为分析的对象,描述总体的消费状况并预测未来消费趋势。

(二)利用非传统方式获取数据

一方面,大数据不同于传统问卷调查依靠被研究者的主诉来获得资料,而是直接利用技术手段对被研究者的行为进行检测。另一方面,大数据的获取不依赖传统的社会统计部门。例如,全国性人口普查是关于人口的最“大”的数据,理论上涵盖每一个个人的信息,体量巨大,却不能被称为“大数据”,因为人口普查数据通过接触被调查者直接获取,并依赖传统的社会统计部门逐级上报。大数据往往基于现代科技手段,采取实时监控、测量、存储的方式整合海量信息,例如交通流量监控、气象水文监测数据、环境监测数据、商业物流的数据记录,尤其是近年来基于互联网的浏览、搜索引擎、上传下载等行为的大数据,更是成为了大数据的主流——甚至几乎成为了“大数据”的同义词。

(三)通过归纳建立模型

传统的定量研究先提出假设,并设计基于假设的待检验模型,进而通过分析数据证明或证伪假设及相关统计模型。而大数据方法是通过对海量的数据进行分析,寻找变量之间的关系,而后建立模型。正如张晓强等所说:“数据科学以海量的数据为研究对象,通过数据挖掘等手段来寻找海量数据中潜在的规律。它研究各个科学领域所遇到的具有共性的数据问题,通过对数据的规律的研究来实现对科学问题的解答。”这也就意味着通过大数据方法建立的模型并不反应必然规律,而是在非实验控制的条件下,一系列影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虽然这种模型具有模糊性与偶然性,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现象发展的趋势。

(四)呈现相关关系而非因果关系

舍恩伯格等认为,大数据“不是因果关系,而是相关关系”。定量研究目的是为变量的变异性提供因果解释,用其他变量解释所要研究的变量的变异性。而应用大数据,尤其在商业领域,其目的是销售商品,这种情况下商家只需要了解用户的行为与销售额的相关关系为何,并以此作为决策依据,向用户推荐可能需要的商品,指导商业活动,而不需要为这种相关性做出解释。例如,在美国沃尔玛在季节性风暴到来时,将蛋挞和飓风用品摆放在一起,以增加蛋挞的销售量。分析两个变量关系时,仅仅止步于相关关系,即使这个相关关系是虚假关系,或者通过其他变量相互关联。这并不是说大数据不能为因果解释提供数据基础,而是说因为在一些大数据广泛应用的领域,人们并不探究因果,而是利用大数据呈现现象,预测现象发展的趋势,为决策提供依据。

3.大数据的方法论困境

大数据的使用虽然也建立在统计与计算的基础之上,但是却有着不同于传统定量研究范式的方法论特征,这些特征使得研究者在运用大数据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方法论困境,这就要求研究者在分析和结论推演时谨慎行事。

(一)被研究者的主观性问题

大数据更多强调对个体活动的监测来获取数据,而非如传统的定量调查采取问卷的方式。其中隐含的预设是,个体的主诉是含混不清的,被研究者有意隐瞒或是无意遗忘都可能会影响到数据的信度与效度,而对个体活动监测得来的数据就可以避免被研究者主观意向的介入对数据质量的影响,例如我们在调查被研究者的收入情况时,如果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由被研究者自主填写,可能会出现由于记忆不准导致误报或者故意瞒报的情况,而如果有技术可以做到对被研究者银行账户收支的数据进行监测,那么后者将最为接近被研究者收入的“真实”情况。

但是在研究之中,排除被研究者的主观参与而对其行为的监测存在很多问题。首先,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现象,社会现象需要人的参与,但是个人的行为与社会现象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行为必须与外部世界中的他人发生联系并主观指向他人才能被称为社会现象,所以任何社会现象都有作为主体的人的主观参与,仅仅依靠观察个人的活动轨迹并不能说明发生了某种社会现象。例如,我们可以利用视频监控观察一定时间地点内的人群流动状况,但是我们无法区分人群是随机地在该地出现,还是发生了集会、游行等社会运动。所以用行动代替社会现象是一种概念的偷换。

其次,当我们利用行为监测来获得可供研究的经验数据时,数据的完整性依靠于我们监测的手段和方法的可及性与适用性。以调查收入为例,如果要完整地掌握一个人的收入状况,我们不仅需要将他名下的账户收支都调查清楚,还要考虑到他日常生活中的现金流动状况,即便我们可以使用银行的数据,但是还是难以监测他在日常生活中的收支状况,也就是说仅利用银行大数据也无法监测到此人的完整收入信息。所以在现有手段和技术的条件下,直接向被研究者询问的问卷法,依然是最有效的调查方法。

再次,虽然大数据的使用者声称用监测其行为的方式替代了被研究者的自我叙述,避免了其主观意志的干扰,但是在互联网的虚拟环境下,数据化的信息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被研究者的键入。例如社交网站上的性别、地点、爱好等信息,依然主要依赖被研究者的自我键入,他们有可能会胡乱填写一些错误信息,那么这种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的调查方法比面对面的问卷调查更加难以保证材料的真实性。

(二)研究对象的局限性

大数据方法把总体作为分析的样本,直接分析总体的情况并建立模型,免去了随机抽样的过程。这种方法认为将总体作为样本避免了随机抽样过程中的抽样误差的产生,能够精确地反映总体的变化趋势。但是大数据方法能够获取的“总体”本身是存在偏差的。

首先,由于大数据抓取方式的特殊性,研究者的分析可能产生系统性偏误。也就是说,研究者仅能获得“能够被抓取”的信息,而大量不能被抓取的信息则被排除在了总体之外。到2016 年初,中国有6.88 亿网民,而中国总人口13.68 亿,那么通过网络抓取个人信息的方式来获得的大数据依然无法涵盖不会在网上留下痕迹的6.8 亿非网民。在实际的研究中,研究者往往仅依靠一个或几个网站的后台数据作为分析资料,那么这种大数据仅是使用该网站的用户的数据,不能将分析结果推论到其他网民,更不能推论到全体国民。因此,研究者必须注意,大数据中所谓的总体是有限的总体,大部分难以通过大数据方法抓取的个体并不被作为研究对象包含在总体中。

第二,即使在同一数据收集平台上,由于不同的个人活跃性不同,其信息被抓取的概率也不同,因此这些大数据的形成既不是抽样,也远非随机,而是具有极大的偶然性。英国广播公司在2011 年通过互联网上自助填写问卷的形式进行了一项英国阶层调查,并以此为根据将英国社会分为7 个阶层。该调查共有161458 人参加,样本规模远超传统的问卷调查,有的学者将该调查所获得的数据界定为大数据,并认为该调查由被研究者填写,可以摆脱以往的大数据方法多是对行为进行观察而忽视个人主观性的方法论困境。然而网络调查的样本仅仅是在问卷投放网络的一段时间内发现并有意愿填写问卷的网民,如果一个网民在这一时间并不活跃,那么他将不被纳入调查的样本之中,因此通过该网络调查得出的结果只是一种偶然关联,一种统计学上的相关,而不具有任何推论价值。

(三)变量关系的真伪问题

如前所述,一般情况下人们在使用大数据时仅仅关注两个事件的相关关系。而对社会学研究来说,研究者需要描述特定社会现象的变异,再通过了解该社会想象与其他社会现象(变量)的因果关系,为该现象的变异提供解释依据。所以当我们试图用大数据作为材料来进行解释社会现象时需要非常谨慎,可能两个具有高度统计相关的变量并不具有社会学意义上的因果关系。

第一,在一些领域应用的大数据变量间的关系为虚假关系。例如飓风用品的销售量和蛋挞的销售量呈现成比例相关,但是二者并不具有因果关系,而是共同的受到另一变量即飓风天气因素的影响,控制天气因素则二者相关关系自动解除。所以在使用大数据分析两个变量关系时往往需要控制其他变量,以达到辨别相关关系真伪,进而对社会现象进行因果解释的目的。

第二,由于大数据旨在一个较大的数量级上关注两个变量变异的总体趋势预测,所以往往忽视样本内部个体之间的差异,试图用一个变量完全解释另一个变量的变异,导致层次谬误。Ar tés 对西班牙选举日的天气和投票大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如果天气状况不佳,则保守政党得票比例将增高。如果分析止步于此,就会得到结论:天气状况影响保守派的得票率。但是作者将投票者的社会经济地位作为变量带入分析之中,进而论述天气不佳会影响较低阶层的人们出行,而较低阶层的人群更多地将选票投给左翼政党,所以天气不佳,较低阶层的投票者数量减少,左翼政党得票比例下降,保守政党得票比例上升。控制社会经济地位这一变量,则可以看到天气仅对低阶层人群的投票率产生影响,所以仅关注数据的整体趋势则可能导致层次谬误的出现。

第三,利用大数据方法获取资料是否要进行显著性检验、应该如何进行相关检验,依然存疑。一方面,大数据方法声称其样本即总体,那么既然直接分析总体趋势的变化则可以免去显著性检验的过程。然而如前所述,大数据方法能够获取到的“总体”和作为研究对象的“总体”总是存在着错位,大数据“总体”(样本)的获取也并不是采用概率抽样,所以该不该进行显著性检验的问题就摆在了研究者面前。另一方面,即使暂且认为大数据需要进行显著性检验,通常显著性检验是针对正态分布的较小样本而进行的,样本规模会对显著性检验的结果产生影响,而大数据由于样本规模庞大,所以在分析的过程中很容易发现统计显著性,那么就有可能导致这样一种错误:被发现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偶然出现的而并不具有任何规律性,却仅仅由于庞大的样本量而被证明具有显著性。

(四)数据缺失问题

不管是辨别相关关系的真伪,还是避免层次谬误,都离不开数据本身包含的变量的规模,只有在数据包括足够丰富的其他变量时,我们才能够引入或者控制这些变量,已达到解释因变量变异的目的。举例说明,当研究者对人群的收入进行研究时,不仅仅要看作为整体的收入变量如何分布,还需要收集人群的其他变量,例如性别、年龄、收入、职业等,分别分析收入在不同人群之中的变异情况,从而对收入不平等进行解释。也就是说,社会学研究需要的是多变量的数据矩阵,而不是样本庞大但变量单一的大数据。然而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

第一,如果一个大数据样本量巨大,但只包括单一的变量,那么只能对这个大数据中的这个变量进行描述统计,则这个大数据不能作为社会学分析的材料,例如单一的地区人均收入数据、流行病死亡率数据等。如果研究者想要使用这些数据,必须将时间、地点等内容作为中间变量,将该大数据与其他数据库进行对接,以此获得较多的分析所需的变量。

第二,一些网络大数据由于其获取形式的非常规问题,导致数据本身的模糊性和混杂性,致使不可避免地出现数据缺失的情况。假设要对一个匿名的不需要身份验证的社交网站上的内容做分析,我们难以保证所有用户都键入了研究所要分析的社会特征信息,例如性别、毕业学校、薪资等内容,这就必然导致大量的数据缺失,面对海量的缺失数据,任何删除和填补的补救措施都会对分析的结果产生影响,因此关键变量的大量数据缺失使得任何统计分析的结果都存在偏误。

4.结语

大数据近年来的广泛应用,大大拓展了社会学的理论视野。然而,任何单一范式中的理论与方法都有其适用性和解释边界。大数据将社会生活数字化、数据化、定量化,认为社会生活的本质是由信息构成的,主张测量一切,实质上是用一种科学主义简化论的世界观来看待社会生活。社会学是一门多研究范式的学科,以统计分析为特征的大数据方法,充其量只能作为社会学诸多研究范式中的一种,并不会带来社会学的范式革命。

数据,是世界通过我们的感觉和工具呈现给我们的东西,而知识,是我们对数据的理解与诠释。大数据不是“告诉”了我们世界如何运作,而仅仅是呈现给我们需要解读的材料,如何对数据进行理解与诠释,还需要具有一定知识结构和理论背景的研究者发挥社会学的想象力。大数据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工具,并不能代替研究者的理性思考,也不会带来社会学研究范式的根本转变,因此神化大数据的诸多论断,在本文看来都是不可取的。

物联网有助于降低成本,为消费者提供新的体验。但它仍然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完善,才能为公司提供持续性的价值。

物联网的时代已经到来,但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却没有想象中理想。物联网的现实和愿景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尝试物联网(IoT)的公司都会理解这种矛盾。以Hexagon Manufacturing Intelligence为例,在2014年10月,Milan Kocic和他的团队曾经下大力气创建MMS Pulse——一个物联网互联的机器人,他们要在Dreamforce——Salesforce的年度会议上进行演示。

机器人负责收集崩溃数据以及机械上对环境敏感的信息,如温度、湿度和振动,确保机器零件根据设计规格运转。它将收集到的数据传送到Salesforce应用,以便人类可以采取相应的行动。Milan Kocic团队的演示展示了一个典型的物联网应用——从传感器或其他网络设备上获取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实时分析,帮助企业根据数据做出决定。

Dreamforce上示范展示了物联网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愿景,但同时也显示了物联网技术的不成熟。“这与黑客的工作类似,“Hexagon负责用户体验和创新业务发展的经理Kocic回忆道,“我们将用电线来悬挂东西。我们经常开玩笑说,人们都会认为这是一个3D打印机,但其实它和打印机一点关系都没有。”

Kocic指出,互联机器人仍然会被认为是一项科学展览项目,它引起了大量的关注,但它仍然是一个实验。“它并不是一个没有实际用处的东西,”他补充说,“很多东西仍在处于类似于玩具的阶段,但MMS Pulse(代表)了物联网在制造业的应用前景。”

物联网技术为人们提供了收集和分析大量数据的机会,企业可以使用物联网来降低成本,提高运营效率和开发新产品。但物联网正在经历尴尬的渐变,缺乏行业标准,对数据安全性的担忧都阻碍着物联网的发展,此外,企业在收集数据方面同样存在着困惑,他们并不十分清楚对哪些数据进行收集将更有价值。因此,许多企业选择谨慎地开展物联网相关的项目,即使开展,这些项目也仅仅限制在试点层次。

企业对IoT的接受进度十分缓慢

即使是试点项目,物联网技术所产生的数据量也是巨大的。IDC和EMC的2014 Digital Universe研究中估计,到2020年,物联网技术产生的信息量将占嵌入式系统生成的数据总额的10%。这样的体积使得全面观察客户变得不那么容易。“仍然只能让你管中窥豹,” Forrester Research的分析师Michelle Goetz说道,“你迷失在数据的体量中,更不用说试图把所有的信息融合在一起,真正了解你的客户是谁了。”

Kocic解释说:“时间都耗费在部署上,并且我们会得到过多的数据,这超过了我们的能力范围,我们可能会陷入恶性循环,为客户提供不恰当的服务。”

尽管有很多这样的警示故事,行业分析师依然预测,物联网市场即将产生爆炸性的发展。Gartner预测到2020年将会有135亿物联网互联设备。2016年2月Gartner的一份报告指出,目前只有29%的受访企业正在使用物联网技术,而14%的人说他们计划今年实现物联网相关应用,21%的人表示会在2016年后尝试物联网。

但这些企业,尤其是那些依赖于客户数据的企业,仍受困于数据隐私以及如何深入了解信息等问题。“这是一个巨大的趋势,”West Monroe Partners咨询技术服务的主管Erik Brown表示,“但每个人都在努力尝试,想要找到其真正需要关心的数据所在。”

数据治理十分关键

如果对于操作相关问题存在疑问,那么处理和保护客户数据也同样存在问题。eBay,Home Depot,JPMorgan Chase和Target这些的公司泄露了用户的数据,直接导致其公众信任的削弱。在多个公司进行数据共享,进行入侵时营销,同样打扰到公司客户,导致他们与客户的关系日渐疏远。公司需要认识到,利用物联网技术需要完备的数据安全政策和良好的客户数据管理策略。

“如果你无力保护数据,那么就不要收集数据,” CGI Group负责全球网络安全的副总裁John Proctor在一次由Economic Club of Canada举办的互联网治理和安全的会谈中说道,“如果你失去所有的客户数据,谁知道会发生什么可怕的事情。”

总部设在加州的ChargePoint 公司,收集物联网客户数据时遇到了类似的问题。该公司处于环保运输业的最前沿,它生产电动汽车(EV)充电站,卖给零售商和雇主,安装在停车场和其他地方。成为ChargePoint网络项目一员的消费者可以通过无线电频率识别信用卡或一个移动应用程序访问一个充电站。服务对于项目成员是免费的,另一方面,充电站提供者向司机收取使用费用。

通过物联网互联的充电站收集大量的数据。当电动车车主在Target, Walgreens 或者Whole Foods的充电站给汽车充电时,ChargePoint能够知道客户在这个位置待了多久,开什么样的车。ChargePoint商业拓展部的高级主管Tavis Szeto表示,第三方对于访问这些信息很感兴趣。“公用事业公司,大学和研究公司都向我们索取数据,”我们并没有分享这些数据的打算,因为我们还要分析它们。“

虽然ChargePoint 没有激活数据伙伴关系,但交换客户数据,交叉销售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例如,一个持有Target RedCard的顾客是ChargePoint的成员,使用一个毗邻Target的充电站后,可以享受商店给予的折扣。数据可以从ChargePoint发送的Target的系统中,后者可以在客户每天完成五笔消费后,赠送客户两个免费DVD,这不会使用到个人身份信息,如信用卡或社会保险信息等。

与Hexagon类似,ChargePoint谨慎地处理物联网收集的数据,以确保其交付积极的客户体验。许多公司共享数据和使用数据增加用户粘度,非常容易滥用数据,他们可能发送很多电子邮件给客户或者使用盲目的“个性化”通知策略。ChargePoint担心客户对自己产生偏见,觉得他们没有充分保护客户的信息。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司机能够有更好的体验,”Szeto说,“我们不想事与愿违。关掉驱动程序,然后保存数据,直到时机正确时再使用。”

从数据中挖掘价值

但一些业内专家表示,年轻消费者愿意放弃个人数据,他们希望通过这些数据得到相关信息。“如果你提供一些相关信息给他们,他们会做出回应,这些关联性的东西弥补了信息泄露带给人的恐慌感。”West Monroe Partners的Brown 说道。

加州25岁的ChargePoint会员Jonathan Precopio是一名学生,同时也是环球影城的兼职员工,他还拥有一辆Nissan Leaf EV。Precopio表示,他欢迎ChargePoint和其合作伙伴之间共享数据享,这样可以让自己获得一些额外的补贴。“这将鼓励我在类似Target的商店购买更多东西,”他补充道,“这将是一个很好的工具,它带来更多的客户,尤其是电动汽车司机。”

分析师承认,数据安全并不一定是物联网的一个累赘。例如Forrester的Goetz指出,公司现在可以聚合数据,将数据匿名化并用来获得客户更多的个人信息,而且还不危害到数据安全。她说,“你不需要维护大量的个人信息来创建良好的体验。你可以把数据扔掉,除非客户明确说你可以持有这些数据。你也不需要知道我是Forrester的Michelle ,我已经留下足够的碎片化信息。”

物联网缺乏标准

标准缺乏也在物联网的症结之一。不同种类的互联设备相互通信,他们必须使用同样的语言。但很多行业开发了他们自己的协议。标准组织大量出现,包括Industrial Internet Consortium,AllSeen Alliance和 Thread Group。大多数公司认为物联网技术想要日趋成熟,必须制定相应的标准。

Hexagon的Kocic表示:“将会有某种形式的整合出现,当设备都各自为政时,他们无法互相通信。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不能接受的。”

ChargePoint的Szeto认为,市场将最终决定实际的标准。“多种标准目前也有着其存在的理由。我们还不知道哪一个会是最好的,”他说。

未来的物联网应用

最终,物联网将度过其渐变阶段,变得更为成熟,但数据安全,客户个性化,如何说服客户认清物联网价值等仍然是物联网技术发展的阻碍。

尽管全球客户使用了其成千上万的机器,Hexagon目前只有四个物联网互联的机器。该公司正在慢慢将MMS Pulse转化为一个商业产品。首先,它想要知道更多关于客户需求的数据。“物联网发展的下一步是变得善于知道你想收集什么,”Kocic说,“我们想要确保在两到三年内,在我们不指明的情况下,Pulse能够知道我们想要什么。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尝试,但我们迷路了。从小事做起更有意义。”

Hexagon计划将MMS Pulse推销给客户,作为一个基于订阅的服务,提供实时数据,显示机器如何运行并在机器需要维护时主动提示。“我们不再被动的响应,我们可以打电话给一个客户说,‘我们发现你的机器有问题,我们明天就过来帮你解决问题,’”Kocic说,“过去,我们派服务人员单独访问客户,找出问题所在,现在只需要一次,就可以定位需要修复的部分。这一过程可能需要一个星期。”

ChargePoint的Szeto还透露了其公司对未来的设想。比如在充电站安装监控摄像头,以确保公共安全,或使用物联网技术帮助汽车实现自动驾驶。像UberEats模型一样,ChargePoint 设想一个场景,在该场景中,一辆无人驾驶汽车收到请求,开车载她去开会,在自动充电站充电,替时间不够充裕的客户拿午餐,并快速载她到达下一个目的地。

Forrester的Goetz解释说,这是一个趋势,包括互联体验和虚拟现实,例如,对度假地点虚拟预览等。“这样的场景离我们不远了。”

此外,还要将这些未来的前景与当今现实相结合。电动汽车行业的专家Szeto表示,他最近开着妻子的Toyota Sienna休旅车进行了一次家庭旅行,这不是电动车。事实上,市场上还没有电动休旅车。“我过去开一辆Nissan Leaf,是一辆电动汽车,”Szeto说,“但我现在有三个孩子,电动车无法容纳全部的人。”

本文转自d1net(转载)

物联网发展的尴尬境况:理想与现实仍有差距相关推荐

  1. 《理财最重要的事》精髓:理财过程中,哪些情绪误区导致我们的理想和现实之间产生差距?我们又该如何量身定制自己的理财规划?

    <理财最重要的事>书中的精髓:理财过程中,哪些情绪误区导致我们的理想和现实之间产生差距?我们又该如何量身定制自己的理财规划?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手中有了闲钱,很多人都会理财:炒房.炒 ...

  2. 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

    在Justina mm的鼓励下,我热切的想自制一只蛋糕.虽然LG和爸爸妈妈都不支持,对我比较没有信心,一致认为让我"自制"还不如"自买"呢.但是,我异常坚决的想 ...

  3. 理想和现实总是有差距

    很多事,现实和理想总是相差很多,"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句真是太对了! 想像自己风采万千.魅力无限,实际上可能是普通到不能再普通,在人群里找不出来:想像自己腰缠万贯,随心所欲, ...

  4. 物联网发展的三大编程语言

    虽然Java是物联网开发中使用最多的语言,但是Java和Python在物联网开发的不同子域中紧随其后.物联网发展的未来可能仍然是多语言的. 十年前,可能没有人想象未来有一天我们使用的空调.冰箱可以智能 ...

  5. 洞悉物联网发展1000问之为什么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如此迅速?

    洞悉物联网发展1000问之为什么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如此迅速?十年三级跳的秘密是什么? 十年三代技术,为什么移动通信发展这么快? 2009年1月7日,我国决定发放三张3G牌照.2014年,我国又发放了4G ...

  6. 物联网发展的三大编程语言 1

    虽然Java是物联网开发中使用最多的语言,但是Java和Python在物联网开发的不同子域中紧随其后.物联网发展的未来可能仍然是多语言的. 十年前,可能没有人想象未来有一天我们使用的空调.冰箱可以智能 ...

  7. 洞悉物联网发展1000问之ZigbeePRO技术会卷土重来占领物联网吗

    物联网的基础架构包括感知.传输.应用,其中传输技术目前因为5G的到来,格外引人注目!当然,在近距离无线传输技术中,可能大多数人都不知道,Zigbee 技术实际上也是一种很实用,很有效的无线连接手段. ...

  8. 遥远的,理想与现实的完美统一——听完华大基因的宣讲,有点小激动···

    这是我听过最好的一次宣讲会,从下午四点宣讲在清华结束直到现在,我的心仍然平静不了. 华大基因算是一家搞科研的企业吧.先扫盲一下吧(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306 ...

  9. 物盟解决安防监控的“理想与现实”

    物盟解决安防监控的"理想与现实" 解决安防监控的"理想与现实" 近年来随着"智慧城市"项目的不断推进和落实,安防监控作为城市治安管理的核心受 ...

  10. Google全球副总裁Vint Cerf:中国物联网发展不得不关注的几大问题

    近日,"互联网之父".Google全球副总裁Vint Cerf在"中国信息化百人会2017峰会"上发表了以"物联网"(Internet of ...

最新文章

  1. 利用dom4j将实体类转换为对应的xml报文
  2. MySQL 学习资料汇总
  3. 这些算法工程师,他们真的是太难了!
  4. svn trunk branches tags 的用法
  5. Ubuntu-Python2.7安装 scipy,numpy,matplotlib
  6. g++: command not found的解决
  7. div 图片滚动 / 文字滚动
  8. Python操作MySQL的封装类
  9. python asyncio tcp server_关于 asyncio 创建多个 tcp 连接,线程数不准确的问题
  10. Atitit 机器可读护照的Machine-readable passport 规范与解析格式 目录 1. 术语 1 1.1. machine-readable zone(MRZ) 1 1.2.
  11. android安卓技能进阶篇
  12. 【国产RX解码】XS9922A 四通道多合一同轴高清解码芯片 功能对标TP9930
  13. Command not found 解决
  14. 打开虚拟机 电脑自动重启解决办法
  15. 开源homekit adk 测试
  16. android 渠道包 作用,谈谈我的Android多渠道打包方式
  17. Easy3D配置、安装教程(补充教程)
  18. 计算机校本培训措施,2017度信息技术校本培训计划
  19. 时序分析基本概念介绍ILM
  20. 【评测】如何用IPAD作为WIN10系统的拓展屏?

热门文章

  1. 歌评-《胧月夜》-神前暁
  2. Excel xlsx file; not supported
  3. 「九省联考 2018」制胡窜 (SAM)(线段树合并)(分类讨论)
  4. QNX Hypervisor —— 设备
  5. swipe放大效果的焦点图demo
  6. SQL Server 错误:尝试打开或创建物理文件时,CREATE FILE 遇到操作系统错误
  7. 如何申请微信公众平台帐号
  8. Leetcode 274 H指数
  9. macbookair有没有touchbar_Touch Bar 真的好用吗?苹果全新 MacBook Pro 触控条上手体验...
  10. 浪潮存储加速国产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