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类一直想要创造元宇宙?

数千年前,柏拉图曾经对游戏与神的关系缘起做过解释。他认为,神之所以创造人类,是因为这件事情可以娱神,人类在游戏的过程中,给神带来了欢乐。

无论创造某个元宇宙时创造者最初的目的是什么,身在其中的人寻求的是游戏性与娱乐性。

只要爱玩的天性一直是人类的核心特征,未来各种各样的元宇宙就会层出不穷,这个领域就会继续扩大。

人们越来越习惯于在元宇宙中,也就是网络空间中解决问题,在真实世界中抵御问题的能力反而被削弱了。

有人想象过这样的世界,人类全部通过脑机接口生活在元宇宙中,由现实世界中的仿生机器人或人工智能系统自动为我们提供所需的营养。

乍一听,这似乎是一种摆脱身体束缚,深度投身于精神世界的生活方式,然而选择这样的生活就意味着放弃了到真实世界中探索未来与挑战自我的可能。

韩国元宇宙项目核心学者,三星、LG、“现代”汽车等企业元宇宙项目专家金相允博士在新书《元宇宙时代》中,为我们解析了元宇宙时代的风险与挑战。

风险一:抵御问题的能力不断降低

元宇宙与现实世界在奖励机制上有很大的差别。

哈佛大学的桑斯坦教授做过一个有关奖励机制的实验,参与实验的人在给定的任务下对应三种不同的奖励机制。

第一种情况,参与实验的人成功完成任务后,会获得报酬;

第二种情况,参与实验的人会先获得报酬再领任务,但如果任务失败,会收回全部报酬;

第三种情况,参与实验的人无论是否成功完成任务,均不会获得任何报酬。

你觉得哪种情况下,实验参与者的满意度最高,表现最好呢?

结果显示,第一种情况下参与者的表现最好,第二种情况下表现最差。有意思的是,在第三种情形下,尽管参与者不会获得任何报酬,但人们表现出的结果竟然要好于第二种情形。这个实验结果充分表明人类对于失去某种东西的感受有多么强烈。

在上述实验中,你觉得哪种情形更像我们在现实世界中最常遇到的处境?

想一想现实世界中的交通规则。我们不会因为遵守交通规则得到特别的奖励,但如果闯了红灯就会被开罚单,这有点儿像上述实验中的第二种情形。

人类的大脑对于奖励与惩罚的反应是不同的。当我们得到奖励时,大脑伏隔核中的奖励区域会被激活,我们就会感受到愉悦;当我们受到惩罚时,脑岛中的痛苦感知区域会被激活,我们便感受到苦恼。

在实验中设定同等力度的奖励与惩罚时,比如设定奖金与罚金均为10万元,人类对惩罚的反应强烈程度几乎是对奖励的两倍。

换句话说,如果一个人从你这里偷走10万元,但不久之后又有人白送给你10万元,感受并不是“0元”,而更像是少了10万元。

大多数元宇宙的体系设计并不是围绕“减法”逻辑而来的,比如设置罚款、惩罚或批评,而是围绕“加法”进行的,例如钱款奖励、等级提升以及成就祝福等。这就是我们如此享受元宇宙的原因。

我们应该把现实世界中的减法逻辑变成加法逻辑,还是应该调整元宇宙的设计理念,把它向现实世界中的减法逻辑靠近?

我们不能简单地苛责人们逃进元宇宙去寻求正面激励的甜头,因为现实世界中的剥夺感与失去感不可谓不多。在一个更注重正向激励的元宇宙中,人们想去做的反而是拥抱更大的挑战。相比减法逻辑,处在加法环境下的人更愿意去探索、交流和成就自己。

当我们在现实世界中落败于某事时,随之而来的失去感常常让我们深陷绝望。搞砸运营中的项目,或是拿到不尽如人意的成绩,我们面对的很可能是泡汤的奖金和父母的批评。然而在元宇宙中,如果我们失败了,并不会失去什么,相反,我们会被鼓励再做尝试。

在这样的环境下,失败的体验反而成了我们越挫越勇的动力。这就是所谓的挫折效应。现实世界和元宇宙都应该能够通过挫折效应激励我们去不断挑战自我。

风险二:对不确定性奖励的痴迷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心理学家B.F.斯金纳做了一系列实验,研究什么样的奖励机制更能满足人的欲望。具体来说,是关于奖励的随机性与确定性的两种实验。

比如我在社交媒体上发了一个帖子,一种情况是我在一小时内会收到10条回复提示,另一种情况是我不知道一小时内会收到多少回复。哪种情况会更令我激动呢?

答案是后者。不确定的奖励更容易令我们欲罢不能。

同样也是出于这个原因,相比能够保证2%固定收益的储蓄账户,股票虽然有可能让我们血本无归,但是对我们却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事实证明,许多赌博成瘾的人经常表现出的一大心理问题就是对不确定性奖励的痴迷。

我们发帖后会期待什么?是朋友的评论或点赞。

假设你更新了一条状态之后就去开会了,半小时后发现手机中出现20条消息提示。如果通常情况下你只能收获10条评论或点赞,那么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收到20条消息便超出了你的想象,这时你会非常好奇到底是谁给了什么样的回应。

元宇宙通过类似斯金纳实验中的随机性奖励机制,挑动着人们的神经。

我们从元宇宙中获得反馈的速度比在现实世界中快得多。如果你得到升职,把这条消息发布在社交媒体上,祝贺会迅速纷至沓来,远比在线下告知家人与同事之后收获祝贺的速度快。

就这样,元宇宙又一次触发了我们自身的奖励机制,进一步激发了我们对赞美与认可的迫切渴望。

在元宇宙中,人与人的交流,以及人与系统的交流,都是基于响应的及时性与奖励的不确定性进行设计的。

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信息之后,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想法:“为什么这次评论来得这么慢?以前反响比这个好多了,这次就这样了吗?”

与真实世界中的交流相比,我们对元宇宙中的交流怀有更大的期待,可随之而来的自然包括更大的失望与焦灼。

在前面所说的例子中,如果你在开会时就迫不及待地想提前查看收到的20条消息,那么可以说元宇宙已经在消耗你的精力了。

风险三:数据化一切

《三国志》游戏中的人物均是书中能征善战的历史英雄人物,每个英雄人物都带有各自的属性数据,可以对他们的指挥能力、战斗技能、智谋水平、政治谋略以及领袖魅力按100分为满分进行排名。

如果在现实世界中我们真的需要在头顶或胸前戴一个显示屏,把我们的能力水平全部用数字量化表示并显示出来,会是什么景象?

如果上班族佩戴的显示屏把他们的业务规划能力、文件编写能力、领导决策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用数据标示出来,又会是什么景象?

在元宇宙中,所有事物都通过数字来表示与管理。

当我们在元宇宙中碰到其他玩家或NPC时,查看他们的数据似乎是一种非常高效的了解对方的方式,但如果想到自己在别人眼中也不过是一些数字,恐怕我们也会觉得很不受用。

在职场中,用工作评估与绩效表中的数据来衡量我们已经令人非常不适了,如果现实世界中需要把这些数据戴在头上示人,想一想都会让人不寒而栗。

试想有一个像韩剧《天空之城》或《夫妻的世界》一样的元宇宙,你希望剧中角色的头上显示哪些能力数据?成就,社会地位,爱的能力,还是可信程度?这些数据类别会严重影响我们全面了解一个人的能力。

当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人的成就值与地位值时,就会忽略这个人的其他特点。一旦我们开始用数据衡量每种能力,就很容易仅凭细微的数据差别过早地对人盖棺论定。

尽管元宇宙中许多事物通过数字化的呈现有效提高了信息的传递效率,但它同时会导致交流中出现以偏概全、浅尝辄止的遗憾,最终我们还是会为其所累。

风险四:拥有的一切都不属于你

从本质上来说,元宇宙中产生的大部分信息与人们所拥有的资产都是以数字格式进行储存的。

这些数据归谁所有呢?每一个元宇宙都归某个具体的公司所有,不过我们在这些元宇宙中的活动所产生的数据是否属于我们呢?

答案很简单,除了个别特殊情况,元宇宙中生成的数据通常都不属于我们自己。

据估计全世界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人会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信息。人们通过文字或照片的形式把自己的日常生活与思想感悟上传到社交媒体中。一旦这些信息上传到社交媒体,它们就归运营社交媒体平台的这家公司所有。

你可能会问:这是我写的内容,是我拍的照片,为什么归这家公司?

我们在注册社交媒体平台时点击确认同意的条款中包括这样的条件,即平台运营方有权使用或重复使用用户上传的文字与图片信息。

我可以删除或修改我上传的内容与图片,但我拥有的权限也仅限于此。

即使我把文字与图片信息删掉,平台依然有权在需要的时候使用它们。更有甚者,就算我删掉账户,平台依然保留着我在此之前上传的文字与图片信息。

如果我离开人世了呢?情况依然不会有什么变化。许多国家允许已故用户的家人访问他们的数字账户,也就是说家人可以删掉其中的内容。然而,要想删掉所有数据非常难,特别是那些已经被平台运营方备份或分享过的数据。

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游戏的例子来分析虚拟世界元宇宙中的所有权问题。

我们在游戏中收集物品,花时间让自己的人物在游戏中成长。我们在游戏中获得的各种物品,比如各种剑、枪、铠甲、装备等,它们的所有权归谁?

根据许多地方的现行法律,我们在游戏中所使用的物品,其法定所有权并不归我们,而是归游戏公司。更严谨一点儿来说,这些物品甚至也不属于游戏公司。

由于游戏中的物品并非实物商品,游戏公司拥有的其实是它们的版权。玩家支付的费用,只是购买了这些物品的使用权。这一点在我们注册游戏的时候,已经由游戏公司在冗长的注册条款中声明过了。

比如,某家游戏公司的条款是这样的:“关于我司提供的游戏服务,我司仅按照我司规定的使用条件授权用户对游戏、角色、游戏物品以及积分点数进行使用。用户不允许与任何第三方擅自处置游戏中的物品,包括对价转让、售卖或抵押。”

总而言之,我在游戏中拥有的物品,在法律意义上并不能被认定为我的私人财产。

风险五:“封号”不等于“死亡”

一个元宇宙实质上就是一个世界。正如现实世界有律法,每个元宇宙也有其自身的规则,需要身处其中的人来遵守。然而,如同现实世界中有不守法的人一样,元宇宙中也存在法外之徒。

在大多数元宇宙中,对用户最严厉的处罚就是永久封号。

所谓“封”,原是禁止做某事之意,在元宇宙中,“封禁”这种处罚意味着用户的账号被删除,再不允许该用户回到这个元宇宙中。

从用户个体的角度来说,封号意味着自己被永久驱逐出某个元宇宙,几乎等同于元宇宙给他判了“死刑”。

不过,这种“死刑”与现实世界中因犯罪而被判罚的死刑不同。只要在元宇宙中注册时不要求用户提交护照或身份证号等唯一的身份识别信息,人们就有可能以伪装身份回到元宇宙。

简单来说,在只需要用户邮箱或电话号码就可以进行注册登录的元宇宙中,被封号的用户可以利用其他信息重新注册。

当然,新账号不会与从前的账号有任何关联,但用户完全可以以新的身份在元宇宙中逍遥。

由于捏造一个新身份太容易了,许多用户对于在元宇宙中破坏规矩并不会有所忌惮。就算账号被封,只需再建一个新号就可以继续从前的勾当。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些元宇宙会追踪封号用户所用的硬件设备,并禁止该设备访问这些元宇宙。假如某个运行代理机器人程序的电脑或上传过淫秽信息的手机等设备的唯一识别码被查到,即使用户注册了另一个账号,也无法再通过这台电脑或智能手机访问元宇宙。

这种方式似乎非常强硬,也很有效,但同时也会对事先并不知情的二手电脑或手机用户造成影响。

每当元宇宙中制定出规则禁止某些行为时,总有些有心之人能很快找到方法,狡猾地绕开这些规则。

于是,许多受到影响的用户会向元宇宙的运营商举报此等不轨行为,元宇宙的运营商便会对原来的规则进行修订,暂时阻止了钻空子的行为出现。

可是一旦好事者在修订后的规则中发现漏洞,他们又可以开始兴风作浪,这是规则制定者与破坏者之间永无止境的较量,与现实世界中的情况如出一辙。


有人把元宇宙看作一个新的商业平台,有人把它当成一个新的游乐场所,还有人把它当作逃避现实的一个新去处。

当你因如潮的烦恼和不快倍感压抑时,可以到元宇宙中短暂逗留,纾解情绪,忘却烦忧。然而,元宇宙不应成为彻底把现实抛诸脑后的一种方式。

无论元宇宙中的世界多么精彩,它得以存在完全是因为我们还有现实。如果我们来到元宇宙只是为了逃避迫在眉睫的问题和责任,它反而会毁了我们的真实生活。

元宇宙应该是一个能够丰富人生的地方,而不应成为任何人永久的避难所或牢笼。

如果你梦想建造一个元宇宙,我希望你能仔细想想你的目的是什么,你希望如何用你的元宇宙来拓展我们的生活?如果你是一名元宇宙的使用者,我希望你能想想自己为何来到元宇宙,元宇宙又是如何丰富了你的生命。

无论我们努力创造的元宇宙有多么深邃的世界观,吸引了多么大的用户群,提供了多么丰富的交流方式,现实世界中总有些价值是元宇宙无法实现的。

哪些事是元宇宙无法企及的呢?

比如生与死。生命的起点和终点确乎超越了元宇宙的范畴。

我们从元宇宙的世界中进进出出太容易了,可是我们的生命,始于一次生,终于一次死,一生只此一次的生命之重却是那个世界承受不来的。我非常重视元宇宙的效用,但不会希望它取代我们的生活。

元宇宙时代的5大风险相关推荐

  1. 【文末福利】元宇宙真的是人间天堂吗?元宇宙时代的5大风险

    为什么人类一直想要创造元宇宙? >>>> 数千年前,柏拉图曾经对游戏与神的关系缘起做过解释.他认为,神之所以创造人类,是因为这件事情可以娱神,人类在游戏的过程中,给神带来了欢乐 ...

  2. 巴比特 | 元宇宙每日必读:盘点2022年全球元宇宙行业十大“闪光时刻”,2023年,元宇宙的发展机会又在哪里?...

    摘要:2022年,"元宇宙"一词从头火到脚,但就像每一次新事物诞生之初,变局与骗局,永远是一枚硬币的两个面.2022年即将过去,我们显然会怀念它,但会更期待2023年的到来.一起来 ...

  3. Meta首份元宇宙白皮书9大看点,瞄准80万亿美元市场

    近日,Meta委托国际经济咨询公司Analysis Group编写了一份元宇宙白皮书,该报告以移动设备的发展为依据,预测了元宇宙技术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该报告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元宇宙的应用及挑战.移动 ...

  4. 当元宇宙时代来临,才真正让这些新技术跳出了互联网的牵绊

    真正实现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沉浸现实等诸多新技术实现联通,并且真正构建起一个完整的全新世界的,正是区块链技术.这便是区块链的功能.透过元宇宙,我们真正看到了区块链技术的这样一种联通.融合的角色 ...

  5. 元宇宙时代,服装品牌们如何成为“头号玩家”?

    拉美特利说过:"在整个宇宙里只存在一个实体,只是它的形式有各种变化." 对于元宇宙来说,这句话相当贴切.正如Meta创始人扎克伯格所说:"元宇宙是个跨越许多公司甚至整个科 ...

  6. 中国企业入局AR芯片市场,提升元宇宙时代的核心竞争力

    元宇宙--一个全球科技巨头竞争的新赛道 "元宇宙"被普遍理解为一个源于现实世界,与现实世界平行和相互影响的.可持续的虚拟世界,自有一套可以运行的机制,人们在其中以各种高自由度的手段 ...

  7. 元宇宙时代的职业规划与执行

    元宇宙时代的职业规划与执行 李正海 2022 -04 -19 我来给大家介绍元宇宙时代的职业规划与执行. 这个话题是我想了很久的,今天做了一些提炼.其实在元宇宙时代,我们重要的或者说是最重要的一个工作 ...

  8. 【谦言技语】TEE + Hypervisor万物互融与元宇宙时代的发展基石(三)

    上篇文章提及了TEE和Hypervisor采用的几种内核架构,本文将首先对这几类架构及操作系统发展路径做一个简单的总结与梳理,供大家参考. 一.操作系统架构的技术路线 Technology Roadm ...

  9. 火了一年的元宇宙消停了?展望 2022年 元宇宙的十大发展趋势

    2022年,你还在关注元宇宙吗? 距离"元宇宙第一股"Roblox上市,已经过去了快一年的时间.它的上市,被视为引爆元宇宙概念的起点.一时间,巨头.资本争相入局.国外科技公司Fac ...

  10. 元宇宙时代,“技术人”成最靓的仔

    文 | 曾响铃 来源 | 科技向令说 果然,知识才是无价之宝. 2021年,随着元宇宙爆火,不仅各种概念股暴涨,跟元宇宙相关的企业.产品.信息等也屡屡登上头条,甚至掀起了全民学元宇宙网课热潮. 截至到 ...

最新文章

  1. 【HTTP协议】域名
  2. Centos5搭建vsftpd服务
  3. C# Webbrowser 常用方法及多线程调用
  4. 关于互斥锁,条件变量的内核源码解析
  5. jquery datatable 获取当前分页的数据
  6. 珍珠(信息学奥赛一本通-T1384)
  7. leetcode946. Validate Stack Sequences
  8. 软件 Bug 引发的致命事故,程序员责任何在?| 技术头条
  9. python和java学哪个好-Python和Java该学哪个?还在纠结的你看过来呀~
  10. python 时间格式按年月分组_python – 按时间间隔对消息进行分组
  11. 计算机专业知识比喻,很好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比喻
  12. 新疆公需课继续教育答案 自动获取
  13. LFM信号脉冲压缩仿真
  14. python画频率直方图_用matplotlib画直方图(histogram)
  15. 一个简单的app爬虫:对近期热播剧《三十而已》进行知乎app关键词搜索
  16. 【论文笔记】Learning to Count in the Crowd from Limited Labeled Data
  17. python数组和函数的区别_真假美猴王-Numpy数据与Python数组的区别与联系!
  18. 【NIO】Socket 编程:基于NIO的Server、Client 示例
  19. 面对大量的用户数据泄露事件,普通用户该如何保护个人的网络信息安全?
  20. 深入理解oauth2框架,以及实际运用

热门文章

  1. USB 的UVC协议分析
  2. ROC曲线/AUC(全)
  3. 一次在中英街不爽的购物体验
  4. 从零开始用人工智能预测股票(二、数据加工)
  5. 火狐Android 附加组件,Firefox Nightly 隐藏新功能,让 Android 机用上任意桌面端附加组件...
  6. latex 小白 algorithmic already defined的原因
  7. RxJava 两种生产和消费模式,(冷)cold和(热)hot
  8. 第五届安洵杯网络挑战赛WP
  9. thinkpad笔记本电脑更换固态硬盘
  10. Python重试机制模块:tenac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