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内置函数

  • Python abs()函数
  • Python all() 函数
  • Python any() 函数
  • Python basestring() 函数
  • Python bin() 函数
  • Python bool() 函数
  • Python bytearray() 函数
  • Python callable() 函数
  • Python chr() 函数
  • Python classmethod 修饰符
  • Python cmp() 函数
  • Python compile() 函数
  • Python complex() 函数
  • Python delattr() 函数
  • Python dict() 函数
  • Python dir() 函数
  • Python divmod() 函数
  • Python enumerate() 函数
  • Python eval() 函数
  • Python execfile() 函数
  • Python file() 函数
  • Python filter() 函数
  • Python float() 函数
  • Python format 格式化函数
  • Python frozenset() 函数
  • Python getattr() 函数
  • Python globals() 函数
  • Python hasattr() 函数
  • Python hash() 函数
  • Python hash() 函数
  • Python hex() 函数
  • Python id() 函数
  • Python3 input() 函数
  • Python int() 函数
  • Python issubclass() 函数
  • Python iter() 函数
  • Python len()方法
  • Python List list()方法
  • Python locals() 函数
  • Python long() 函数
  • Python map() 函数
  • Python max() 函数
  • Python min() 函数
  • Python next() 函数
  • Python object()函数
  • Python oct() 函数
  • Python open() 函数
  • Python ord() 函数
  • Python pow() 函数
  • Python print() 函数
  • Python property() 函数
  • Python range() 函数用法
  • Python raw_input() 函数
  • Python reduce() 函数
  • Python reload() 函数
  • Python repr() 函数
  • Python List reverse()方法
  • Python round() 函数
  • Python set() 函数
  • Python setattr() 函数
  • Python slice() 函数
  • Python sorted() 函数
  • Python staticmethod() 函数
  • Python str() 函数
  • Python sum() 函数
  • Python super() 函数
  • Python Tuple(元组) tuple()方法
  • Python type() 函数
  • Python unichr() 函数
  • Python unicode() 函数
  • Python vars() 函数
  • Python xrange() 函数
  • Python3 zip() 函数
  • Python __import__() 函数
  • Python exec 内置语句

Python abs()函数

描述:
abs() 函数返回数字的绝对值。

abs() 方法的语法:
abs( x )

参数:

x – 数值表达式。

返回值:
函数返回x(数字)的绝对值。

实例:

print "abs(-45) : ", abs(-45)
print "abs(100.12) : ", abs(100.12)
print "abs(119L) : ", abs(119L)

输出结果:

abs(-45) :  45
abs(100.12) :  100.12
abs(119L) :  119

Python all() 函数

描述:
all() 函数用于判断给定的可迭代参数 iterable 中的所有元素是否都为 True,如果是返回 True,否则返回 False。
元素除了是 0、空、None、False 外都算 True。

以下是 all() 方法的语法:
all(iterable)

参数:

iterable – 元组或列表。

返回值:
如果iterable的所有元素不为0、’’、False或者iterable为空,all(iterable)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
注意:空元组、空列表返回值为True,这里要特别注意。

all(['a', 'b', 'c', 'd'])  # 列表list,元素都不为空或0Trueall(['a', 'b', '', 'd'])   # 列表list,存在一个为空的元素Falseall([0, 1,2, 3])          # 列表list,存在一个为0的元素False  all(('a', 'b', 'c', 'd'))  # 元组tuple,元素都不为空或0Trueall(('a', 'b', '', 'd'))   # 元组tuple,存在一个为空的元素Falseall((0, 1, 2, 3))          # 元组tuple,存在一个为0的元素False  all([])             # 空列表Trueall(())             # 空元组True

Python any() 函数

描述:
any() 函数用于判断给定的可迭代参数 iterable 是否全部为 False,则返回 False,如果有一个为 True,则返回 True。
元素除了是 0、空、False 外都算 True。

any() 方法的语法:
any(iterable)

参数:

iterable – 元组或列表。

返回值:
如果都为空、0、false,则返回false,如果不都为空、0、false,则返回true。

实例:

any(['a', 'b', 'c', 'd'])  # 列表list,元素都不为空或0
Trueany(['a', 'b', '', 'd'])   # 列表list,存在一个为空的元素
Trueany([0, '', False])        # 列表list,元素全为0,'',false
Falseany(('a', 'b', 'c', 'd'))  # 元组tuple,元素都不为空或0
Trueany(('a', 'b', '', 'd'))   # 元组tuple,存在一个为空的元素
Trueany((0, '', False))        # 元组tuple,元素全为0,'',false
Falseany([]) # 空列表
Falseany(()) # 空元组
False

Python basestring() 函数

描述:
basestring() 方法是 str 和 unicode 的超类(父类),也是抽象类,因此不能被调用和实例化,但可以被用来判断一个对象是否为 str 或者 unicode 的实例,isinstance(obj, basestring) 等价于 isinstance(obj, (str, unicode))。

basestring() 方法的语法:
basestring()

参数:

返回值:

实例:

isinstance("Hello world", str)
Trueisinstance("Hello world", basestring)
True

Python bin() 函数

描述:
bin() 返回一个整数 int 或者长整数 long int 的二进制表示。

bin() 方法的语法:
bin(x)

参数:

x – int 或者 long int 数字

返回值:
字符串

实例:

bin(10)
'0b1010'
bin(20)
'0b10100'

Python bool() 函数

描述:

bool() 函数用于将给定参数转换为布尔类型,如果没有参数,返回 False。
bool 是 int 的子类。

bool() 方法的语法:
class bool([x])

参数:

x – 要进行转换的参数。

返回值:
返回 Ture 或 False。

实例:

bool()
Falsebool(0)
Falsebool(1)
Truebool(2)
Trueissubclass(bool, int)  # bool 是 int 子类
True

Python bytearray() 函数

描述:
bytearray() 方法返回一个新字节数组。这个数组里的元素是可变的,并且每个元素的值范围: 0 <= x < 256。

bytearray()方法语法:
class bytearray([source[, encoding[, errors]]])

参数:

如果 source 为整数,则返回一个长度为 source 的初始化数组;
如果 source 为字符串,则按照指定的 encoding 将字符串转换为字节序列;
如果 source 为可迭代类型,则元素必须为[0 ,255] 中的整数;
如果 source 为与 buffer 接口一致的对象,则此对象也可以被用于初始化 bytearray。
如果没有输入任何参数,默认就是初始化数组为0个元素。

返回值:
返回新字节数组

实例:

>>>bytearray()
bytearray(b'')
>>> bytearray([1,2,3])
bytearray(b'\x01\x02\x03')
>>> bytearray('runoob', 'utf-8')
bytearray(b'runoob')
>>>

Python callable() 函数

描述:
callable() 函数用于检查一个对象是否是可调用的。如果返回 True,object 仍然可能调用失败;但如果返回 False,调用对象 object 绝对不会成功。
对于函数、方法、lambda 函式、 类以及实现了 call 方法的类实例, 它都返回 True。

callable()方法语法:
callable(object)

参数:
object – 对象

返回值:
可调用返回 True,否则返回 False。

实例:

>>>callable(0)
False
>>> callable("runoob")
False>>> def add(a, b):
...     return a + b
...
>>> callable(add)             # 函数返回 True
True
>>> class A:                  # 类
...     def method(self):
...             return 0
...
>>> callable(A)               # 类返回 True
True
>>> a = A()
>>> callable(a)               # 没有实现 __call__, 返回 False
False
>>> class B:
...     def __call__(self):
...             return 0
...
>>> callable(B)
True
>>> b = B()
>>> callable(b)               # 实现 __call__, 返回 True
True

Python chr() 函数

描述:
chr() 用一个范围在 range(256)内的(就是0~255)整数作参数,返回一个对应的字符。

chr() 方法的语法:
chr(i)

参数:

i – 可以是10进制也可以是16进制的形式的数字。

返回值:
返回值是当前整数对应的 ASCII 字符。

实例:

>>>print chr(0x30), chr(0x31), chr(0x61)   # 十六进制
0 1 a
>>> print chr(48), chr(49), chr(97)         # 十进制
0 1 a

Python classmethod 修饰符

描述:
classmethod 修饰符对应的函数不需要实例化,不需要 self 参数,但第一个参数需要是表示自身类的 cls 参数,可以来调用类的属性,类的方法,实例化对象等。

classmethod 语法:
classmethod

参数:
无。

返回值:
返回函数的类方法。

实例:
class A(object):
bar = 1
def func1(self):
print (‘foo’)
@classmethod
def func2(cls):
print (‘func2’)
print (cls.bar)
cls().func1() # 调用 foo 方法

A.func2()               # 不需要实例化

输出结果为:

func2
1
foo

Python cmp() 函数

描述:
cmp(x,y) 函数用于比较2个对象,如果 x < y 返回 -1, 如果 x == y 返回 0, 如果 x > y 返回 1。

cmp() 方法的语法:
cmp( x, y )

参数:

x – 数值表达式。
y – 数值表达式。

返回值
如果 x < y 返回 -1, 如果 x == y 返回 0, 如果 x > y 返回 1。

以下展示了使用 cmp() 方法的实例:

print "cmp(80, 100) : ", cmp(80, 100)
print "cmp(180, 100) : ", cmp(180, 100)
print "cmp(-80, 100) : ", cmp(-80, 100)
print "cmp(80, -100) : ", cmp(80, -100)

以上实例运行后输出结果为:

cmp(80, 100) :  -1
cmp(180, 100) :  1
cmp(-80, 100) :  -1
cmp(80, -100) :  1

Python 3.X 的版本中已经没有 cmp 函数,如果你需要实现比较功能,需要引入 operator 模块,适合任何对象,包含的方法有:

operator.lt(a, b)
operator.le(a, b)
operator.eq(a, b)
operator.ne(a, b)
operator.ge(a, b)
operator.gt(a, b)
operator.lt(a, b)
operator.le(a, b)
operator.eq(a, b)
operator.ne(a, b)
operator.ge(a, b)
operator.gt(a, b)
实例

import operator
operator.eq('hello', 'name');
operator.eq('hello', 'hello');

结果:

False
True

Python compile() 函数

描述:
compile() 函数将一个字符串编译为字节代码。

compile() 方法的语法:
compile(source, filename, mode[, flags[, dont_inherit]])

参数:

source – 字符串或者AST(Abstract Syntax Trees)对象。。
filename – 代码文件名称,如果不是从文件读取代码则传递一些可辨认的值。
mode – 指定编译代码的种类。可以指定为 exec, eval, single。
flags – 变量作用域,局部命名空间,如果被提供,可以是任何映射对象。。
flags和dont_inherit是用来控制编译源码时的标志

返回值
返回表达式执行结果。

以下展示了使用 compile 函数的实例:

>>>str = "for i in range(0,10): print(i)"
>>> c = compile(str,'','exec')   # 编译为字节代码对象
>>> c
<code object <module> at 0x10141e0b0, file "", line 1>
>>> exec(c)
0
1
2
3
4
5
6
7
8
9
>>> str = "3 * 4 + 5"
>>> a = compile(str,'','eval')
>>> eval(a)
17

Python complex() 函数

描述

complex() 函数用于创建一个值为 real + imag * j 的复数或者转化一个字符串或数为复数。如果第一个参数为字符串,则不需要指定第二个参数。。

complex 语法:
class complex([real[, imag]])

参数说明:

real – int, long, float或字符串;
imag – int, long, float;

返回值
返回一个复数。

以下实例展示了 complex 的使用方法:

>>>complex(1, 2)
(1 + 2j)>>> complex(1)    # 数字
(1 + 0j)>>> complex("1")  # 当做字符串处理
(1 + 0j)# 注意:这个地方在"+"号两边不能有空格,也就是不能写成"1 + 2j",应该是"1+2j",否则会报错
>>> complex("1+2j")
(1 + 2j)

Python delattr() 函数

描述:

delattr 函数用于删除属性。
delattr(x, ‘foobar’) 相等于 del x.foobar。

delattr 语法:
delattr(object, name)

参数:

object – 对象。
name – 必须是对象的属性。

返回值:
无。

以下实例展示了 delattr 的使用方法:

#!/usr/bin/python
# -*- coding: UTF-8 -*-class Coordinate:x = 10y = -5z = 0point1 = Coordinate() print('x = ',point1.x)
print('y = ',point1.y)
print('z = ',point1.z)delattr(Coordinate, 'z')print('--删除 z 属性后--')
print('x = ',point1.x)
print('y = ',point1.y)# 触发错误
print('z = ',point1.z)输出结果:('x = ', 10)
('y = ', -5)
('z = ', 0)
--删除 z 属性后--
('x = ', 10)
('y = ', -5)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File "test.py", line 22, in <module>print('z = ',point1.z)
AttributeError: Coordinate instance has no attribute 'z'

Python dict() 函数

描述:
dict() 函数用于创建一个字典。

dict 语法:
class dict(**kwarg)
class dict(mapping, **kwarg)
class dict(iterable, **kwarg)

参数说明:

**kwargs – 关键字
mapping – 元素的容器。
iterable – 可迭代对象。

返回值:
返回一个字典。

以下实例展示了 dict 的使用方法:

>>>dict()                        # 创建空字典
{}
>>> dict(a='a', b='b', t='t')     # 传入关键字
{'a': 'a', 'b': 'b', 't': 't'}
>>> dict(zip(['one', 'two', 'three'], [1, 2, 3]))   # 映射函数方式来构造字典
{'three': 3, 'two': 2, 'one': 1}
>>> dict([('one', 1), ('two', 2), ('three', 3)])    # 可迭代对象方式来构造字典
{'three': 3, 'two': 2, 'one': 1}
>>>

Python dir() 函数

描述:
dir() 函数不带参数时,返回当前范围内的变量、方法和定义的类型列表;带参数时,返回参数的属性、方法列表。如果参数包含方法__dir__(),该方法将被调用。如果参数不包含__dir__(),该方法将最大限度地收集参数信息。

dir 语法:
dir([object])

参数说明:

object – 对象、变量、类型。

返回值:
返回模块的属性列表。

以下实例展示了 dir 的使用方法:

>>>dir()   #  获得当前模块的属性列表
['__builtins__', '__doc__', '__name__', '__package__', 'arr', 'myslice']
>>> dir([ ])    # 查看列表的方法
['__add__', '__class__', '__contains__', '__delattr__', '__delitem__', '__delslice__', '__doc__', '__eq__', '__format__', '__ge__', '__getattribute__', '__getitem__', '__getslice__', '__gt__', '__hash__', '__iadd__', '__imul__', '__init__', '__iter__', '__le__', '__len__', '__lt__', '__mul__', '__ne__', '__new__', '__reduce__', '__reduce_ex__', '__repr__', '__reversed__', '__rmul__', '__setattr__', '__setitem__', '__setslice__', '__sizeof__', '__str__', '__subclasshook__', 'append', 'count', 'extend', 'index', 'insert', 'pop', 'remove', 'reverse', 'sort']
>>>

Python divmod() 函数

描述:
python divmod() 函数把除数和余数运算结果结合起来,返回一个包含商和余数的元组(a // b, a % b)。

函数语法:
divmod(a, b)
Python divmod() 函数

Python 内置函数 Python 内置函数

python divmod() 函数把除数和余数运算结果结合起来,返回一个包含商和余数的元组(a // b, a % b)。

在 python 2.3 版本之前不允许处理复数。
函数语法

divmod(a, b)

参数说明:

a: 数字
b: 数字

实例

>>>divmod(7, 2)
(3, 1)
>>> divmod(8, 2)
(4, 0)
>>> divmod(1+2j,1+0.5j)
((1+0j), 1.5j)

Python enumerate() 函数

描述:
enumerate() 函数用于将一个可遍历的数据对象(如列表、元组或字符串)组合为一个索引序列,同时列出数据和数据下标,一般用在 for 循环当中。

enumerate() 方法的语法:
enumerate(sequence, [start=0])

参数:

sequence – 一个序列、迭代器或其他支持迭代对象。
start – 下标起始位置。

返回值:
返回 enumerate(枚举) 对象。

以下展示了使用 enumerate() 方法的实例:

>>>seasons = ['Spring', 'Summer', 'Fall', 'Winter']
>>> list(enumerate(seasons))
[(0, 'Spring'), (1, 'Summer'), (2, 'Fall'), (3, 'Winter')]
>>> list(enumerate(seasons, start=1))       # 下标从 1 开始
[(1, 'Spring'), (2, 'Summer'), (3, 'Fall'), (4, 'Winter')]

普通的 for 循环

>>>i = 0
>>> seq = ['one', 'two', 'three']
>>> for element in seq:
...     print i, seq[i]
...     i +=1
...
0 one
1 two
2 three

for 循环使用 enumerate

>>>seq = ['one', 'two', 'three']
>>> for i, element in enumerate(seq):
...     print i, element
...
0 one
1 two
2 three

Python eval() 函数

描述:
eval() 函数用来执行一个字符串表达式,并返回表达式的值。

eval() 方法的语法:
eval(expression[, globals[, locals]])

参数:

expression – 表达式。
globals – 变量作用域,全局命名空间,如果被提供,则必须是一个字典对象。
locals – 变量作用域,局部命名空间,如果被提供,可以是任何映射对象。

返回值:
返回表达式计算结果。

以下展示了使用 eval() 方法的实例:

>>>x = 7
>>> eval( '3 * x' )
21
>>> eval('pow(2,2)')
4
>>> eval('2 + 2')
4
>>> n=81
>>> eval("n + 4")
85

Python execfile() 函数

描述:

execfile() 函数可以用来执行一个文件。

execfile() 方法的语法:
execfile(filename[, globals[, locals]])

参数

filename – 文件名。
globals – 变量作用域,全局命名空间,如果被提供,则必须是一个字典对象。
locals – 变量作用域,局部命名空间,如果被提供,可以是任何映射对象。

返回值
返回表达式执行结果。

以下展示了使用 execfile 函数的实例:

假设文件 hello.py,内容如下:

print('runoob');

execfile 调用该文件

>>>execfile('hello.py')
runoob

Python file() 函数

描述
file() 函数用于创建一个 file 对象,它有一个别名叫 open(),更形象一些,它们是内置函数。参数是以字符串的形式传递的。
更多文件操作可参考:Python 文件I/O。

file() 方法的语法:
file(name[, mode[, buffering]])

参数

name – 文件名
mode – 打开模式
buffering – 0 表示不缓冲,如果为 1 表示进行行缓冲,大于 1 为缓冲区大小。

返回值
文件对象。
实例

测试文件 test.txt,内容如下:

RUNOOB1
RUNOOB2>>>f = file('test.txt')
>>> f.read()
'RUNOOB1\nRUNOOB2\n'

Python filter() 函数

描述
filter() 函数用于过滤序列,过滤掉不符合条件的元素,返回由符合条件元素组成的新列表。
该接收两个参数,第一个为函数,第二个为序列,序列的每个元素作为参数传递给函数进行判,然后返回 True 或 False,最后将返回 True 的元素放到新列表中。

注意: Pyhton2.7 返回列表,Python3.x 返回迭代器对象,具体内容可以查看:Python3 filter() 函数

filter() 方法的语法:
filter(function, iterable)

参数

function – 判断函数。
iterable – 可迭代对象。

返回值
返回列表。

以下展示了使用 filter 函数的实例:
过滤出列表中的所有奇数:

def is_odd(n):return n % 2 == 1newlist = filter(is_odd, [1, 2, 3, 4, 5, 6, 7, 8, 9, 10])
print(newlist)

输出结果 :

[1, 3, 5, 7, 9]

过滤出1~100中平方根是整数的数:

import math
def is_sqr(x):return math.sqrt(x) % 1 == 0newlist = filter(is_sqr, range(1, 101))
print(newlist)

输出结果 :

[1, 4, 9, 16, 25, 36, 49, 64, 81, 100]

Python float() 函数

描述
float() 函数用于将整数和字符串转换成浮点数。

float()方法语法:
class float([x])

参数

x – 整数或字符串

返回值
返回浮点数。

以下实例展示了 float() 的使用方法:

>>>float(1)
1.0
>>> float(112)
112.0
>>> float(-123.6)
-123.6
>>> float('123')     # 字符串
123.0

Python format 格式化函数

以下实例展示了format()的使用方法:

"{} {}".format("hello", "world")    # 不设置指定位置,按默认顺序
"{0} {1}".format("hello", "world")  # 设置指定位置
"{1} {0} {1}".format("hello", "world")  # 设置指定位置

输出结果:

'hello world'
'hello world'
'world hello world'

Python frozenset() 函数

描述

frozenset() 返回一个冻结的集合,冻结后集合不能再添加或删除任何元素。

frozenset() 函数语法:

class frozenset([iterable])

参数

iterable – 可迭代的对象,比如列表、字典、元组等等。

返回值

返回新的 frozenset 对象,如果不提供任何参数,默认会生成空集合。

以下实例展示了 frozenset() 的使用方法:

>>>a = frozenset(range(10))     # 生成一个新的不可变集合
>>> a
frozenset([0, 1, 2, 3, 4, 5, 6, 7, 8, 9])
>>> b = frozenset('runoob')
>>> b
frozenset(['b', 'r', 'u', 'o', 'n'])   # 创建不可变集合
>>>

Python getattr() 函数

描述
getattr() 函数用于返回一个对象属性值。

getattr 语法:

getattr(object, name[, default])

参数

object – 对象。
name – 字符串,对象属性。
default – 默认返回值,如果不提供该参数,在没有对应属性时,将触发 AttributeError。
返回值
返回对象属性值。

以下实例展示了 getattr 的使用方法:

>>>class A(object):
...     bar = 1
...
>>> a = A()
>>> getattr(a, 'bar')        # 获取属性 bar 值
1
>>> getattr(a, 'bar2')       # 属性 bar2 不存在,触发异常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File "<stdin>", line 1, in <module>
AttributeError: 'A' object has no attribute 'bar2'
>>> getattr(a, 'bar2', 3)    # 属性 bar2 不存在,但设置了默认值
3
>>>

Python globals() 函数

描述

globals() 函数会以字典类型返回当前位置的全部全局变量。

globals() 函数语法:

globals()

参数

返回值

返回全局变量的字典。

以下实例展示了 globals() 的使用方法:

>>>a='runoob'
>>> print(globals()) # globals 函数返回一个全局变量的字典,包括所有导入的变量。
{'__builtins__': <module '__builtin__' (built-in)>, '__name__': '__main__', '__doc__': None, 'a': 'runoob', '__package__': None}

Python hasattr() 函数

描述

hasattr() 函数用于判断对象是否包含对应的属性。

hasattr 语法:

hasattr(object, name)

参数

object – 对象。
name – 字符串,属性名。
返回值
如果对象有该属性返回 True,否则返回 False。

以下实例展示了 hasattr 的使用方法:

#!/usr/bin/python
# -*- coding: UTF-8 -*-class Coordinate:x = 10y = -5z = 0point1 = Coordinate()
print(hasattr(point1, 'x'))
print(hasattr(point1, 'y'))
print(hasattr(point1, 'z'))
print(hasattr(point1, 'no'))  # 没有该属性

输出结果:

True
True
True
False

Python hash() 函数

描述

hash() 用于获取取一个对象(字符串或者数值等)的哈希值。

hash 语法:

hash(object)

参数说明:

object – 对象;
返回值
返回对象的哈希值。

以下实例展示了 hash 的使用方法:

>>>hash('test')            # 字符串
2314058222102390712
>>> hash(1)                 # 数字
1
>>> hash(str([1,2,3]))      # 集合
1335416675971793195
>>> hash(str(sorted({'1':1}))) # 字典
7666464346782421378
>>>

Python hash() 函数

描述
hash() 用于获取取一个对象(字符串或者数值等)的哈希值。

hash 语法:

hash(object)

参数说明:

object – 对象;
返回值
返回对象的哈希值。

以下实例展示了 hash 的使用方法:

>>>hash('test')            # 字符串
2314058222102390712
>>> hash(1)                 # 数字
1
>>> hash(str([1,2,3]))      # 集合
1335416675971793195
>>> hash(str(sorted({'1':1}))) # 字典
7666464346782421378
>>>

Python hex() 函数

描述

hex() 函数用于将10进制整数转换成16进制,以字符串形式表示。

hex 语法:

hex(x)

参数说明:

x – 10进制整数
返回值
返回16进制数,以字符串形式表示。

以下实例展示了 hex 的使用方法:

>>>hex(255)
'0xff'
>>> hex(-42)
'-0x2a'
>>> hex(1L)
'0x1L'
>>> hex(12)
'0xc'
>>> type(hex(12))
<class 'str'>      # 字符串

Python id() 函数

描述

id() 函数用于获取对象的内存地址。

id 语法:

id([object])

参数说明:

object – 对象。
返回值
返回对象的内存地址。

以下实例展示了 id 的使用方法:

>>>a = 'runoob'
>>> id(a)
4531887632
>>> b = 1
>>> id(b)
140588731085608

Python3 input() 函数

Python3.x 中 input() 函数接受一个标准输入数据,返回为 string 类型。
注意:在 Python3.x 中 raw_input() 和 input() 进行了整合,去除了 raw_input( ),仅保留了input( )函数,其接收任意任性输入,将所有输入默认为字符串处理,并返回字符串类型。

函数语法

input([prompt])

参数说明:

prompt: 提示信息

input() 需要输入 python 表达式

>>>a = input("input:")
input:123                  # 输入整数
>>> type(a)
<class 'str'>              # 字符串
>>> a = input("input:")
input:runoob              # 正确,字符串表达式
>>> type(a)
<class 'str'>             # 字符串

Python int() 函数

描述

int() 函数用于将一个字符串或数字转换为整型。

以下是 int() 方法的语法:

class int(x, base=10)

参数

x – 字符串或数字。
base – 进制数,默认十进制。
返回值
返回整型数据。

以下展示了使用 int() 方法的实例:

>>>int()               # 不传入参数时,得到结果0
0
>>> int(3)
3
>>> int(3.6)
3
>>> int('12',16)        # 如果是带参数base的话,12要以字符串的形式进行输入,12 为 16进制
18
>>> int('0xa',16)
10
>>> int('10',8)
8

#Python isinstance() 函数

描述
isinstance() 函数来判断一个对象是否是一个已知的类型,类似 type()。
isinstance() 与 type() 区别:
type() 不会认为子类是一种父类类型,不考虑继承关系。
isinstance() 会认为子类是一种父类类型,考虑继承关系。
如果要判断两个类型是否相同推荐使用 isinstance()。

以下是 isinstance() 方法的语法:

isinstance(object, classinfo)

参数

object – 实例对象。
classinfo – 可以是直接或间接类名、基本类型或者由它们组成的元组。
返回值
如果对象的类型与参数二的类型(classinfo)相同则返回 True,否则返回 False。。

以下展示了使用 isinstance 函数的实例:

>>>a = 2
>>> isinstance (a,int)
True
>>> isinstance (a,str)
False
>>> isinstance (a,(str,int,list))    # 是元组中的一个返回 True
True

type() 与 isinstance()区别:

class A:passclass B(A):passisinstance(A(), A)    # returns True
type(A()) == A        # returns True
isinstance(B(), A)    # returns True
type(B()) == A        # returns False

Python issubclass() 函数

描述

issubclass() 方法用于判断参数 class 是否是类型参数 classinfo 的子类。

以下是 issubclass() 方法的语法:

issubclass(class, classinfo)

参数

class – 类。
classinfo – 类。
返回值
如果 class 是 classinfo 的子类返回 True,否则返回 False。

以下展示了使用 issubclass 函数的实例:

#!/usr/bin/python
# -*- coding: UTF-8 -*-class A:pass
class B(A):passprint(issubclass(B,A))    # 返回 True

Python iter() 函数

描述

iter() 函数用来生成迭代器。

以下是 iter() 方法的语法:

iter(object[, sentinel])

参数

object – 支持迭代的集合对象。
sentinel – 如果传递了第二个参数,则参数 object 必须是一个可调用的对象(如,函数),此时,iter 创建了一个迭代器对象,每次调用这个迭代器对象的__next__()方法时,都会调用 object。
打开模式
返回值
迭代器对象。

实例

>>>lst = [1, 2, 3]
>>> for i in iter(lst):
...     print(i)
...
1
2
3

Python len()方法

描述

Python len() 方法返回对象(字符、列表、元组等)长度或项目个数。

len()方法语法:

len( s )

参数

s – 对象。
返回值
返回对象长度。

以下实例展示了 len() 的使用方法:

>>>str = "runoob"
>>> len(str)             # 字符串长度
6
>>> l = [1,2,3,4,5]
>>> len(l)               # 列表元素个数
5

Python List list()方法

描述
list() 方法用于将元组转换为列表。

注:元组与列表是非常类似的,区别在于元组的元素值不能修改,元组是放在括号中,列表是放于方括号中。

list()方法语法:

list( tup )

参数

tup – 要转换为列表的元组。
返回值
返回列表。

以下实例展示了 list()函数的使用方法:

#!/usr/bin/python
# -*- coding: UTF-8 -*-aTuple = (123, 'xyz', 'zara', 'abc');
aList = list(aTuple)print "列表元素 : ", aList
以上实例输出结果如下:列表元素 :  [123, 'xyz', 'zara', 'abc']

Python locals() 函数

描述

locals() 函数会以字典类型返回当前位置的全部局部变量。
对于函数, 方法, lambda 函式, 类, 以及实现了 call 方法的类实例, 它都返回 True。

locals() 函数语法:

locals()

参数

返回值

返回字典类型的局部变量。

以下实例展示了 locals() 的使用方法:

>>>def runoob(arg):    # 两个局部变量:arg、z
...     z = 1
...     print (locals())
...
>>> runoob(4)
{'z': 1, 'arg': 4}      # 返回一个名字/值对的字典
>>>

Python long() 函数

描述

long() 函数将数字或字符串转换为一个长整型。

long() 函数语法:

class long(x, base=10)

参数

x – 字符串或数字。
base – 可选,进制数,默认十进制。
返回值
返回长整型数。

以下实例展示了 long() 的使用方法:

>>>long()
0L
>>> long(1)
1L
>>> long('123')
123L
>>>
>>>

Python map() 函数

描述

map() 会根据提供的函数对指定序列做映射。
第一个参数 function 以参数序列中的每一个元素调用 function 函数,返回包含每次 function 函数返回值的新列表。

map() 函数语法:

map(function, iterable, …)

参数

function – 函数
iterable – 一个或多个序列

返回值

Python 2.x 返回列表。
Python 3.x 返回迭代器。

以下实例展示了 map() 的使用方法:

>>>def square(x) :            # 计算平方数
...     return x ** 2
...
>>> map(square, [1,2,3,4,5])   # 计算列表各个元素的平方
[1, 4, 9, 16, 25]
>>> map(lambda x: x ** 2, [1, 2, 3, 4, 5])  # 使用 lambda 匿名函数
[1, 4, 9, 16, 25]# 提供了两个列表,对相同位置的列表数据进行相加
>>> map(lambda x, y: x + y, [1, 3, 5, 7, 9], [2, 4, 6, 8, 10])
[3, 7, 11, 15, 19]

Python max() 函数

描述

max() 方法返回给定参数的最大值,参数可以为序列。

以下是 max() 方法的语法:

max( x, y, z, … )

参数

x – 数值表达式。
y – 数值表达式。
z – 数值表达式。

返回值

返回给定参数的最大值。

以下展示了使用 max() 方法的实例:

实例(Python 2.0+)
#!/usr/bin/pythonprint "max(80, 100, 1000) : ", max(80, 100, 1000)
print "max(-20, 100, 400) : ", max(-20, 100, 400)
print "max(-80, -20, -10) : ", max(-80, -20, -10)
print "max(0, 100, -400) : ", max(0, 100, -400)实例(Python 3.0+)
print ("max(80, 100, 1000) : ", max(80, 100, 1000))
print ("max(-20, 100, 400) : ", max(-20, 100, 400))
print ("max(-80, -20, -10) : ", max(-80, -20, -10))
print ("max(0, 100, -400) : ", max(0, 100, -400))

以上实例运行后输出结果为:

max(80, 100, 1000) :  1000
max(-20, 100, 400) :  400
max(-80, -20, -10) :  -10
max(0, 100, -400) :  100

# Python memoryview() 函数

描述

memoryview() 函数返回给定参数的内存查看对象(Momory view)。
所谓内存查看对象,是指对支持缓冲区协议的数据进行包装,在不需要复制对象基础上允许Python代码访问。

memoryview 语法:

memoryview(obj)

参数说明:

obj – 对象
返回值
返回元组列表。

以下实例展示了 memoryview 的使用方法:

Python2.x 应用:

>>>v = memoryview('abcefg')
>>> v[1]
'b'
>>> v[-1]
'g'
>>> v[1:4]
<memory at 0x77ab28>
>>> v[1:4].tobytes()
'bce'

Python3.x 应用:

>>>v = memoryview(bytearray("abcefg", 'utf-8'))
>>> print(v[1])
98
>>> print(v[-1])
103
>>> print(v[1:4])
<memory at 0x10f543a08>
>>> print(v[1:4].tobytes())
b'bce'
>>>

Python min() 函数

描述

min() 方法返回给定参数的最小值,参数可以为序列。

以下是 min() 方法的语法:

min( x, y, z, … )

参数

x – 数值表达式。
y – 数值表达式。
z – 数值表达式。

返回值

返回给定参数的最小值。

以下展示了使用 min() 方法的实例:

#!/usr/bin/pythonprint "min(80, 100, 1000) : ", min(80, 100, 1000)
print "min(-20, 100, 400) : ", min(-20, 100, 400)
print "min(-80, -20, -10) : ", min(-80, -20, -10)
print "min(0, 100, -400) : ", min(0, 100, -400)

以上实例运行后输出结果为:

min(80, 100, 1000) :  80
min(-20, 100, 400) :  -20
min(-80, -20, -10) :  -80
min(0, 100, -400) :  -400

Python next() 函数

描述

next() 返回迭代器的下一个项目。

next 语法:

next(iterator[, default])

参数说明:

iterator – 可迭代对象
default – 可选,用于设置在没有下一个元素时返回该默认值,如果不设置,又没有下一个元素则会触发 StopIteration 异常。

返回值

返回对象帮助信息。

以下实例展示了 next 的使用方法:

#!/usr/bin/python
# -*- coding: UTF-8 -*-# 首先获得Iterator对象:
it = iter([1, 2, 3, 4, 5])
# 循环:
while True:try:# 获得下一个值:x = next(it)print(x)except StopIteration:# 遇到StopIteration就退出循环break

输出结果为:

1
2
3
4
5

Python object()函数

Python object() 函数

Python oct() 函数

描述

oct() 函数将一个整数转换成8进制字符串。

oct 语法:

oct(x)

参数说明:

x – 整数。
返回值
返回8进制字符串。

以下实例展示了 oct 的使用方法:

>>>oct(10)
'012'
>>> oct(20)
'024'
>>> oct(15)
'017'
>>>

Python open() 函数

python open() 函数用于打开一个文件,创建一个 file 对象,相关的方法才可以调用它进行读写。

更多文件操作可参考:Python 文件I/O

函数语法

open(name[, mode[, buffering]])

参数说明:

name : 一个包含了你要访问的文件名称的字符串值。
mode : mode 决定了打开文件的模式:只读,写入,追加等。所有可取值见如下的完全列表。这个参数是非强制的,默认文件访问模式为只读®。
buffering : 如果 buffering 的值被设为 0,就不会有寄存。如果 buffering 的值取 1,访问文件时会寄存行。如果将 buffering 的值设为大于 1 的整数,表明了这就是的寄存区的缓冲大小。如果取负值,寄存区的缓冲大小则为系统默认。

不同模式打开文件的完全列表:

模式 描述
r 以只读方式打开文件。文件的指针将会放在文件的开头。这是默认模式。
rb 以二进制格式打开一个文件用于只读。文件指针将会放在文件的开头。这是默认模式。
r+ 打开一个文件用于读写。文件指针将会放在文件的开头。
rb+ 以二进制格式打开一个文件用于读写。文件指针将会放在文件的开头。
w 打开一个文件只用于写入。如果该文件已存在则打开文件,并从开头开始编辑,即原有内容会被删除。如果该文件不存在,创建新文件。
wb 以二进制格式打开一个文件只用于写入。如果该文件已存在则打开文件,并从开头开始编辑,即原有内容会被删除。如果该文件不存在,创建新文件。
w+ 打开一个文件用于读写。如果该文件已存在则打开文件,并从开头开始编辑,即原有内容会被删除。如果该文件不存在,创建新文件。
wb+ 以二进制格式打开一个文件用于读写。如果该文件已存在则打开文件,并从开头开始编辑,即原有内容会被删除。如果该文件不存在,创建新文件。
a 打开一个文件用于追加。如果该文件已存在,文件指针将会放在文件的结尾。也就是说,新的内容将会被写入到已有内容之后。如果该文件不存在,创建新文件进行写入。
ab 以二进制格式打开一个文件用于追加。如果该文件已存在,文件指针将会放在文件的结尾。也就是说,新的内容将会被写入到已有内容之后。如果该文件不存在,创建新文件进行写入。
a+ 打开一个文件用于读写。如果该文件已存在,文件指针将会放在文件的结尾。文件打开时会是追加模式。如果该文件不存在,创建新文件用于读写。
ab+ 以二进制格式打开一个文件用于追加。如果该文件已存在,文件指针将会放在文件的结尾。如果该文件不存在,创建新文件用于读写。

file 对象方法

file.read([size]):size 未指定则返回整个文件,如果文件大小 >2 倍内存则有问题,f.read()读到文件尾时返回""(空字串)。

file.readline():返回一行。

file.readlines([size]) :返回包含size行的列表, size 未指定则返回全部行。

for line in f: print line :通过迭代器访问。

f.write(“hello\n”):如果要写入字符串以外的数据,先将他转换为字符串。

f.tell():返回一个整数,表示当前文件指针的位置(就是到文件头的比特数)。

f.seek(偏移量,[起始位置]):用来移动文件指针。

偏移量: 单位为比特,可正可负
起始位置: 0 - 文件头, 默认值; 1 - 当前位置; 2 - 文件尾
f.close() 关闭文件

Python ord() 函数

描述

ord() 函数是 chr() 函数(对于8位的ASCII字符串)或 unichr() 函数(对于Unicode对象)的配对函数,它以一个字符(长度为1的字符串)作为参数,返回对应的 ASCII 数值,或者 Unicode 数值,如果所给的 Unicode 字符超出了你的 Python 定义范围,则会引发一个 TypeError 的异常。

以下是 ord() 方法的语法:

ord©

参数

c – 字符。
返回值
返回值是对应的十进制整数。

以下展示了使用 ord() 方法的实例:

>>>ord('a')
97
>>> ord('b')
98
>>> ord('c')
99

Python pow() 函数

描述

pow() 方法返回 xy(x的y次方) 的值。

以下是 math 模块 pow() 方法的语法:

import math

math.pow( x, y )

内置的 pow() 方法

pow(x, y[, z])

函数是计算x的y次方,如果z在存在,则再对结果进行取模,其结果等效于pow(x,y) %z
注意:pow() 通过内置的方法直接调用,内置方法会把参数作为整型,而 math 模块则会把参数转换为 float。

参数

x – 数值表达式。
y – 数值表达式。
z – 数值表达式。

返回值

返回 xy(x的y次方) 的值。

以下展示了使用 pow() 方法的实例:

#!/usr/bin/python
# -*- coding: UTF-8 -*-import math   # 导入 math 模块print "math.pow(100, 2) : ", math.pow(100, 2)
# 使用内置,查看输出结果区别
print "pow(100, 2) : ", pow(100, 2)print "math.pow(100, -2) : ", math.pow(100, -2)
print "math.pow(2, 4) : ", math.pow(2, 4)
print "math.pow(3, 0) : ", math.pow(3, 0)

以上实例运行后输出结果为:

math.pow(100, 2) :  10000.0
pow(100, 2) :  10000
math.pow(100, -2) :  0.0001
math.pow(2, 4) :  16.0
math.pow(3, 0) :  1.0

Python print() 函数

描述

print() 方法用于打印输出,最常见的一个函数。
print 在 Python3.x 是一个函数,但在 Python2.x 版本不是一个函数,只是一个关键字。

以下是 print() 方法的语法:

print(*objects, sep=’ ‘, end=’\n’, file=sys.stdout)

参数

objects – 复数,表示可以一次输出多个对象。输出多个对象时,需要用 , 分隔。
sep – 用来间隔多个对象,默认值是一个空格。
end – 用来设定以什么结尾。默认值是换行符 \n,我们可以换成其他字符串。
file – 要写入的文件对象。

返回值

无。

以下展示了使用 print 函数的实例:
Python3 下测试

>>>print(1)
1
>>> print("Hello World")
Hello World  >>> a = 1
>>> b = 'runoob'
>>> print(a,b)
1 runoob>>> print("aaa""bbb")
aaabbb
>>> print("aaa","bbb")
aaa bbb
>>> >>> print("I","Love","Python",sep=".")  # 设置间隔符
I.Love.Python

Python property() 函数

描述

property() 函数的作用是在新式类中返回属性值。

以下是 property() 方法的语法:

class property([fget[, fset[, fdel[, doc]]]])

参数

fget – 获取属性值的函数
fset – 设置属性值的函数
fdel – 删除属性值函数
doc – 属性描述信息

返回值

返回新式类属性。

实例

定义一个可控属性值 x
class C(object):def __init__(self):self._x = Nonedef getx(self):return self._xdef setx(self, value):self._x = valuedef delx(self):del self._xx = property(getx, setx, delx, "I'm the 'x' property.")

如果 c 是 C 的实例化, c.x 将触发 getter,c.x = value 将触发 setter , del c.x 触发 deleter。
如果给定 doc 参数,其将成为这个属性值的 docstring,否则 property 函数就会复制 fget 函数的 docstring(如果有的话)。
将 property 函数用作装饰器可以很方便的创建只读属性:

class Parrot(object):def __init__(self):self._voltage = 100000@propertydef voltage(self):"""Get the current voltage."""return self._voltage

上面的代码将 voltage() 方法转化成同名只读属性的 getter 方法。
property 的 getter,setter 和 deleter 方法同样可以用作装饰器:

class C(object):def __init__(self):self._x = None@propertydef x(self):"""I'm the 'x' property."""return self._x@x.setterdef x(self, value):self._x = value@x.deleterdef x(self):del self._x

这个代码和第一个例子完全相同,但要注意这些额外函数的名字和 property 下的一样,例如这里的 x。

Python range() 函数用法

描述
python range() 函数可创建一个整数列表,一般用在 for 循环中。

函数语法

range(start, stop[, step])

参数说明:

start: 计数从 start 开始。默认是从 0 开始。例如range(5)等价于range(0, 5);
stop: 计数到 stop 结束,但不包括 stop。例如:range(0, 5) 是[0, 1, 2, 3, 4]没有5
step:步长,默认为1。例如:range(0, 5) 等价于 range(0, 5, 1)

实例

>>>range(10)        # 从 0 开始到 10
[0, 1, 2, 3, 4, 5, 6, 7, 8, 9]
>>> range(1, 11)     # 从 1 开始到 11
[1, 2, 3, 4, 5, 6, 7, 8, 9, 10]
>>> range(0, 30, 5)  # 步长为 5
[0, 5, 10, 15, 20, 25]
>>> range(0, 10, 3)  # 步长为 3
[0, 3, 6, 9]
>>> range(0, -10, -1) # 负数
[0, -1, -2, -3, -4, -5, -6, -7, -8, -9]
>>> range(0)
[]
>>> range(1, 0)
[]

以下是 range 在 for 中的使用,循环出runoob 的每个字母:

>>>x = 'runoob'
>>> for i in range(len(x)) :
...     print(x[i])
...
r
u
n
o
o
b
>>>

Python raw_input() 函数

描述
python raw_input() 用来获取控制台的输入。
raw_input() 将所有输入作为字符串看待,返回字符串类型。

注意: input() 和 raw_input() 这两个函数均能接收 字符串 ,但 raw_input() 直接读取控制台的输入(任何类型的输入它都可以接收)。而对于 input() ,它希望能够读取一个合法的 python 表达式,即你输入字符串的时候必须使用引号将它括起来,否则它会引发一个 SyntaxError 。
除非对 input() 有特别需要,否则一般情况下我们都是推荐使用 raw_input() 来与用户交互。

注意: python3 里 input() 默认接收到的是 str 类型。

函数语法

raw_input([prompt])

参数说明:

prompt: 可选,字符串,可作为一个提示语。

实例
raw_input() 将所有输入作为字符串看待

>>>a = raw_input("input:")
input:123
>>> type(a)
<type 'str'>              # 字符串
>>> a = raw_input("input:")
input:runoob
>>> type(a)
<type 'str'>              # 字符串
>>>

input() 需要输入 python 表达式

>>>a = input("input:")
input:123                  # 输入整数
>>> type(a)
<type 'int'>               # 整型
>>> a = input("input:")
input:"runoob"           # 正确,字符串表达式
>>> type(a)
<type 'str'>             # 字符串
>>> a = input("input:")
input:runoob               # 报错,不是表达式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File "<stdin>", line 1, in <module>File "<string>", line 1, in <module>
NameError: name 'runoob' is not defined
<type 'str'>

Python reduce() 函数

描述

reduce() 函数会对参数序列中元素进行累积。
函数将一个数据集合(链表,元组等)中的所有数据进行下列操作:用传给 reduce 中的函数 function(有两个参数)先对集合中的第 1、2 个元素进行操作,得到的结果再与第三个数据用 function 函数运算,最后得到一个结果。

reduce() 函数语法:

reduce(function, iterable[, initializer])

参数

function – 函数,有两个参数
iterable – 可迭代对象
initializer – 可选,初始参数

返回值

返回函数计算结果。

以下实例展示了 reduce() 的使用方法:

>>>def add(x, y) :            # 两数相加
...     return x + y
...
>>> reduce(add, [1,2,3,4,5])   # 计算列表和:1+2+3+4+5
15
>>> reduce(lambda x, y: x+y, [1,2,3,4,5])  # 使用 lambda 匿名函数
15

Python reload() 函数

Python3.0+ 重要!!!

说明:Python 3.0 把 reload 内置函数移到了 imp 标准库模块中。它仍然像以前一样重载文件,但是,必须导入它才能使用。

方法一:

from imp import reload
reload(module)
方法二:

import imp
imp.reload(module)

描述

reload() 用于重新载入之前载入的模块。

reload() 函数语法:

reload(module)

参数

module – 模块对象。

返回值

返回模块对象。

以下实例展示了 reload() 的使用方法:

重新载入 sys 模块,并设置默认编码为 utf8
>>>import sys
>>> sys.getdefaultencoding()            # 当前默认编码
'ascii'
>>> reload(sys)                         # 使用 reload
<module 'sys' (built-in)>
>>> sys.setdefaultencoding('utf8')      # 设置编码
>>> sys.getdefaultencoding()
'utf8'
>>>

Python repr() 函数

描述

repr() 函数将对象转化为供解释器读取的形式。

以下是 repr() 方法的语法:

repr(object)

参数

object – 对象。

返回值

返回一个对象的 string 格式。

以下展示了使用 repr() 方法的实例:

>>>s = 'RUNOOB'
>>> repr(s)
"'RUNOOB'"
>>> dict = {'runoob': 'runoob.com', 'google': 'google.com'};
>>> repr(dict)
"{'google': 'google.com', 'runoob': 'runoob.com'}"
>>>

Python List reverse()方法

描述

reverse() 函数用于反向列表中元素。

reverse()方法语法:

list.reverse()

参数

NA。

返回值

该方法没有返回值,但是会对列表的元素进行反向排序。

以下实例展示了 reverse()函数的使用方法:

#!/usr/bin/pythonaList = [123, 'xyz', 'zara', 'abc', 'xyz']aList.reverse()
print "List : ", aList
以上实例输出结果如下:List :  ['xyz', 'abc', 'zara', 'xyz', 123]

Python round() 函数

描述

round() 方法返回浮点数x的四舍五入值。

以下是 round() 方法的语法:

round( x [, n] )

参数

x – 数值表达式。
n – 数值表达式。

返回值
返回浮点数x的四舍五入值。

以下展示了使用 round() 方法的实例:

#!/usr/bin/pythonprint "round(80.23456, 2) : ", round(80.23456, 2)
print "round(100.000056, 3) : ", round(100.000056, 3)
print "round(-100.000056, 3) : ", round(-100.000056, 3)

以上实例运行后输出结果为:

round(80.23456, 2) :  80.23
round(100.000056, 3) :  100.0
round(-100.000056, 3) :  -100.0

Python set() 函数

描述

set() 函数创建一个无序不重复元素集,可进行关系测试,删除重复数据,还可以计算交集、差集、并集等。

set 语法:

class set([iterable])

参数说明:

iterable – 可迭代对象对象;

返回值

返回新的集合对象。

以下实例展示了 set 的使用方法:

>>>x = set('runoob')
>>> y = set('google')
>>> x, y
(set(['b', 'r', 'u', 'o', 'n']), set(['e', 'o', 'g', 'l']))   # 重复的被删除
>>> x & y         # 交集
set(['o'])
>>> x | y         # 并集
set(['b', 'e', 'g', 'l', 'o', 'n', 'r', 'u'])
>>> x - y         # 差集
set(['r', 'b', 'u', 'n'])
>>>

Python setattr() 函数

描述
setattr() 函数对应函数 getattr(),用于设置属性值,该属性不一定是存在的。

setattr() 语法:

setattr(object, name, value)

参数

object – 对象。
name – 字符串,对象属性。
value – 属性值。

返回值
无。

以下实例展示了 setattr() 函数的使用方法:

对已存在的属性进行赋值:

>>>class A(object):
...     bar = 1
...
>>> a = A()
>>> getattr(a, 'bar')          # 获取属性 bar 值
1
>>> setattr(a, 'bar', 5)       # 设置属性 bar 值
>>> a.bar
5

如果属性不存在会创建一个新的对象属性,并对属性赋值:

>>>class A():
...     name = "runoob"
...
>>> a = A()
>>> setattr(a, "age", 28)
>>> print(a.age)
28
>>>

Python slice() 函数

描述

slice() 函数实现切片对象,主要用在切片操作函数里的参数传递。

slice 语法:

class slice(stop)
class slice(start, stop[, step])

参数说明:

start – 起始位置
stop – 结束位置
step – 间距

返回值

返回一个切片对象。

以下实例展示了 slice 的使用方法:

>>>myslice = slice(5)    # 设置截取5个元素的切片
>>> myslice
slice(None, 5, None)
>>> arr = range(10)
>>> arr
[0, 1, 2, 3, 4, 5, 6, 7, 8, 9]
>>> arr[myslice]         # 截取 5 个元素
[0, 1, 2, 3, 4]
>>>

Python sorted() 函数

描述

sorted() 函数对所有可迭代的对象进行排序操作。
sort 与 sorted 区别:
sort 是应用在 list 上的方法,sorted 可以对所有可迭代的对象进行排序操作。
list 的 sort 方法返回的是对已经存在的列表进行操作,无返回值,而内建函数 sorted 方法返回的是一个新的 list,而不是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的操作。

sorted 语法:

sorted(iterable[, cmp[, key[, reverse]]])

参数说明:

iterable – 可迭代对象。
cmp – 比较的函数,这个具有两个参数,参数的值都是从可迭代对象中取出,此函数必须遵守的规则为,大于则返回1,小于则返回-1,等于则返回0。
key – 主要是用来进行比较的元素,只有一个参数,具体的函数的参数就是取自于可迭代对象中,指定可迭代对象中的一个元素来进行排序。
reverse – 排序规则,reverse = True 降序 , reverse = False 升序(默认)。

返回值

返回重新排序的列表。

以下实例展示了 sorted 的使用方法:

>>>a = [5,7,6,3,4,1,2]
>>> b = sorted(a)       # 保留原列表
>>> a
[5, 7, 6, 3, 4, 1, 2]
>>> b
[1, 2, 3, 4, 5, 6, 7]>>> L=[('b',2),('a',1),('c',3),('d',4)]
>>> sorted(L, cmp=lambda x,y:cmp(x[1],y[1]))   # 利用cmp函数
[('a', 1), ('b', 2), ('c', 3), ('d', 4)]
>>> sorted(L, key=lambda x:x[1])               # 利用key
[('a', 1), ('b', 2), ('c', 3), ('d', 4)]>>> students = [('john', 'A', 15), ('jane', 'B', 12), ('dave', 'B', 10)]
>>> sorted(students, key=lambda s: s[2])            # 按年龄排序
[('dave', 'B', 10), ('jane', 'B', 12), ('john', 'A', 15)]>>> sorted(students, key=lambda s: s[2], reverse=True)       # 按降序
[('john', 'A', 15), ('jane', 'B', 12), ('dave', 'B', 10)]
>>>

Python staticmethod() 函数

描述
python staticmethod 返回函数的静态方法。
该方法不强制要求传递参数,如下声明一个静态方法:

class C(object):@staticmethoddef f(arg1, arg2, ...):...

以上实例声明了静态方法 f,类可以不用实例化就可以调用该方法 C.f(),当然也可以实例化后调用 C().f()。

函数语法
staticmethod(function)

参数说明:

#!/usr/bin/python
# -*- coding: UTF-8 -*-class C(object):@staticmethoddef f():print('Python');C.f();          # 静态方法无需实例化
cobj = C()
cobj.f()        # 也可以实例化后调用

以上实例输出结果为:

Python
Python

Python str() 函数

描述

str() 函数将对象转化为适于人阅读的形式。

以下是 str() 方法的语法:

class str(object=’’)

参数

object – 对象。
返回值
返回一个对象的string格式。

以下展示了使用 str() 方法的实例:

>>>s = 'RUNOOB'
>>> str(s)
'RUNOOB'
>>> dict = {'runoob': 'runoob.com', 'google': 'google.com'};
>>> str(dict)
"{'google': 'google.com', 'runoob': 'runoob.com'}"
>>>

Python sum() 函数

描述

sum() 方法对系列进行求和计算。

以下是 sum() 方法的语法:

sum(iterable[, start])

参数

iterable – 可迭代对象,如:列表、元组、集合。
start – 指定相加的参数,如果没有设置这个值,默认为0。

返回值

返回计算结果。

以下展示了使用 sum 函数的实例:

>>>sum([0,1,2])
3
>>> sum((2, 3, 4), 1)        # 元组计算总和后再加 1
10
>>> sum([0,1,2,3,4], 2)      # 列表计算总和后再加 2
12

Python super() 函数

描述
super() 函数是用于调用父类(超类)的一个方法。

super 是用来解决多重继承问题的,直接用类名调用父类方法在使用单继承的时候没问题,但是如果使用多继承,会涉及到查找顺序(MRO)、重复调用(钻石继承)等种种问题。

MRO 就是类的方法解析顺序表, 其实也就是继承父类方法时的顺序表。

以下是 super() 方法的语法:

super(type[, object-or-type])

参数

type – 类。
object-or-type – 类,一般是 self

Python3.x 和 Python2.x 的一个区别是: Python 3 可以使用直接使用 super().xxx 代替 super(Class, self).xxx :

Python3.x 实例:

class A:def add(self, x):y = x+1print(y)
class B(A):def add(self, x):super().add(x)
b = B()
b.add(2)  # 3

Python2.x 实例:

#!/usr/bin/python
# -*- coding: UTF-8 -*-class A(object):   # Python2.x 记得继承 objectdef add(self, x):y = x+1print(y)
class B(A):def add(self, x):super(B, self).add(x)
b = B()
b.add(2)  # 3

返回值

无。

以下展示了使用 super 函数的实例:

#!/usr/bin/python
# -*- coding: UTF-8 -*-class FooParent(object):def __init__(self):self.parent = 'I\'m the parent.'print ('Parent')def bar(self,message):print ("%s from Parent" % message)class FooChild(FooParent):def __init__(self):# super(FooChild,self) 首先找到 FooChild 的父类(就是类 FooParent),然后把类B的对象 FooChild 转换为类 FooParent 的对象super(FooChild,self).__init__()    print ('Child')def bar(self,message):super(FooChild, self).bar(message)print ('Child bar fuction')print (self.parent)if __name__ == '__main__':fooChild = FooChild()fooChild.bar('HelloWorld')

执行结果:

Parent
Child
HelloWorld from Parent
Child bar fuction
I'm the parent.

Python Tuple(元组) tuple()方法

描述

Python 元组 tuple() 函数将列表转换为元组。

tuple()方法语法:

tuple( seq )

参数

seq – 要转换为元组的序列。

返回值

返回元组。

以下实例展示了 tuple()函数的使用方法:

实例 1

>>>tuple([1,2,3,4])(1, 2, 3, 4)>>> tuple({1:2,3:4})    #针对字典 会返回字典的key组成的tuple(1, 3)>>> tuple((1,2,3,4))    #元组会返回元组自身(1, 2, 3, 4)

实例 2

#!/usr/bin/pythonaList = [123, 'xyz', 'zara', 'abc'];
aTuple = tuple(aList)print "Tuple elements : ", aTuple

以上实例输出结果为:

Tuple elements :  (123, 'xyz', 'zara', 'abc')

Python type() 函数

描述

type() 函数如果你只有第一个参数则返回对象的类型,三个参数返回新的类型对象。
isinstance() 与 type() 区别:
type() 不会认为子类是一种父类类型,不考虑继承关系。
isinstance() 会认为子类是一种父类类型,考虑继承关系。
如果要判断两个类型是否相同推荐使用 isinstance()。

以下是 type() 方法的语法:

type(object)
type(name, bases, dict)

参数

name – 类的名称。
bases – 基类的元组。
dict – 字典,类内定义的命名空间变量。

返回值

一个参数返回对象类型, 三个参数,返回新的类型对象。

以下展示了使用 type 函数的实例:

# 一个参数实例
>>> type(1)
<type 'int'>
>>> type('runoob')
<type 'str'>
>>> type([2])
<type 'list'>
>>> type({0:'zero'})
<type 'dict'>
>>> x = 1
>>> type( x ) == int    # 判断类型是否相等
True# 三个参数
>>> class X(object):
...     a = 1
...
>>> X = type('X', (object,), dict(a=1))  # 产生一个新的类型 X
>>> X
<class '__main__.X'>
type() 与 isinstance()区别:
class A:passclass B(A):passisinstance(A(), A)    # returns True
type(A()) == A        # returns True
isinstance(B(), A)    # returns True
type(B()) == A        # returns False

type() 与 isinstance()区别:

class A:passclass B(A):passisinstance(A(), A)    # returns True
type(A()) == A        # returns True
isinstance(B(), A)    # returns True
type(B()) == A        # returns False

Python unichr() 函数

描述

unichr() 函数 和 chr()函数功能基本一样, 只不过是返回 unicode 的字符。

以下是 unichr() 方法的语法:

unichr(i)

参数

i – 可以是10进制也可以是16进制的形式的数字。

返回值

返回 unicode 的字符。

以下展示了使用 unichr() 方法的实例:

>>>unichr(97)
u'a'
>>> unichr(98)
u'b'
>>> unichr(99)
u'c'

Python unicode() 函数

unicode()

Python vars() 函数

描述

vars() 函数返回对象object的属性和属性值的字典对象。

vars() 函数语法:

vars([object])

参数

object – 对象

返回值

返回对象object的属性和属性值的字典对象,如果没有参数,就打印当前调用位置的属性和属性值 类似 locals()。

以下实例展示了 vars() 的使用方法:

>>>print(vars())
{'__builtins__': <module '__builtin__' (built-in)>, '__name__': '__main__', '__doc__': None, '__package__': None}
>>> class Runoob:
...     a = 1
...
>>> print(vars(Runoob))
{'a': 1, '__module__': '__main__', '__doc__': None}
>>> runoob = Runoob()
>>> print(vars(runoob))
{}

Python xrange() 函数

描述

xrange() 函数用法与 range 完全相同,所不同的是生成的不是一个数组,而是一个生成器。

xrange 语法:

xrange(stop)
xrange(start, stop[, step])

参数说明:

start: 计数从 start 开始。默认是从 0 开始。例如 xrange(5) 等价于 xrange(0, 5)
stop: 计数到 stop 结束,但不包括 stop。例如:xrange(0, 5) 是 [0, 1, 2, 3, 4] 没有 5
step:步长,默认为1。例如:xrange(0, 5) 等价于 xrange(0, 5, 1)

返回值

返回生成器。

以下实例展示了 xrange 的使用方法:

>>>xrange(8)
xrange(8)
>>> list(xrange(8))
[0, 1, 2, 3, 4, 5, 6, 7]
>>> range(8)                 # range 使用
[0, 1, 2, 3, 4, 5, 6, 7]
>>> xrange(3, 5)
xrange(3, 5)
>>> list(xrange(3,5))
[3, 4]
>>> range(3,5)               # 使用 range
[3, 4]
>>> xrange(0,6,2)
xrange(0, 6, 2)              # 步长为 2
>>> list(xrange(0,6,2))
[0, 2, 4]
>>>

Python3 zip() 函数

描述
zip() 函数用于将可迭代的对象作为参数,将对象中对应的元素打包成一个个元组,然后返回由这些元组组成的对象,这样做的好处是节约了不少的内存。
我们可以使用 list() 转换来输出列表。
如果各个迭代器的元素个数不一致,则返回列表长度与最短的对象相同,利用 * 号操作符,可以将元组解压为列表。

zip 语法:

zip([iterable, …])

参数说明:

iterabl – 一个或多个迭代器;

返回值

返回一个对象。

以下实例展示了 zip 的使用方法:

>>>a = [1,2,3]
>>> b = [4,5,6]
>>> c = [4,5,6,7,8]
>>> zipped = zip(a,b)     # 返回一个对象
>>> zipped
<zip object at 0x103abc288>
>>> list(zipped)  # list() 转换为列表
[(1, 4), (2, 5), (3, 6)]
>>> list(zip(a,c))              # 元素个数与最短的列表一致
[(1, 4), (2, 5), (3, 6)]>>> a1, a2 = zip(*zip(a,b))          # 与 zip 相反,zip(*) 可理解为解压,返回二维矩阵式
>>> list(a1)
[1, 2, 3]
>>> list(a2)
[4, 5, 6]
>>>

Python import() 函数

描述

import() 函数用于动态加载类和函数 。
如果一个模块经常变化就可以使用 import() 来动态载入。

import 语法:

import(name[, globals[, locals[, fromlist[, level]]]])

参数说明:

name – 模块名

返回值

返回元组列表。

以下实例展示了 import 的使用方法:

a.py 文件代码:

#!/usr/bin/env python
#encoding: utf-8  import os  print ('在 a.py 文件中 %s' % id(os))

test.py 文件代码:

#!/usr/bin/env python
#encoding: utf-8  import sys
__import__('a')        # 导入 a.py 模块

执行 test.py 文件,输出结果为:

在 a.py 文件中 4394716136

Python exec 内置语句

描述

exec 执行储存在字符串或文件中的Python语句,相比于 eval,exec可以执行更复杂的 Python 代码。
需要说明的是在 Python2 中exec不是函数,而是一个内置语句(statement),但是Python 2中有一个 execfile() 函数。可以理解为 Python 3 把 exec 这个 statement 和 execfile() 函数的功能够整合到一个新的 exec() 函数中去了。

以下是 exec 的语法:

exec obj

参数

obj – 要执行的表达式。

返回值
exec 返回值永远为 None。

以下展示了使用 exec 的实例:

实例 1

>>>exec 'print "Hello World"'
Hello World
# 单行语句字符串
>>> exec "print 'runoob.com'"
runoob.com#  多行语句字符串
>>> exec """for i in range(5):
...   print "iter time: %d" % i
... """
iter time: 0
iter time: 1
iter time: 2
iter time: 3
iter time: 4

实例 2

x = 10
expr = """
z = 30
sum = x + y + z
print(sum)
"""
def func():y = 20exec(expr)exec(expr, {'x': 1, 'y': 2})exec(expr, {'x': 1, 'y': 2}, {'y': 3, 'z': 4})func()

输出结果:

60
33
34

其余参考原文
菜鸟教程

Python内置函数相关推荐

  1. python 内置函数

    python 内置函数 Python内置(built-in)函数随着python解释器的运行而创建.在Python的程序中,你 可以随时调用这些函数,不需要定义. abs()     # 求一个数的绝 ...

  2. python怎么用函数查看变量类型_查看变量类型的Python内置函数是()。

    [单选题]下列不属于反射的是( ) [判断题]传统通俗史学有普及型和通俗型 [单选题]当前最流行和最受重视的资料分析是( ). [简答题]什么情况下采用斜视图比较合适? [单选题]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3. python内置函数可以返回列表元组_Python内置函数()可以返回列表、元组、字典、集合、字符串以及range对象中元素个数....

    Python内置函数()可以返回列表.元组.字典.集合.字符串以及range对象中元素个数. 青岛远洋运输有限公司冷聚吉船长被评为全国十佳海员.()A:错B:对 有源逆变是将直流电逆变成其它频率的交流 ...

  4. pythonpass函数_有的python内置函数怎么就一个pass?

    你看到的是pass,但可能现实并非如此. 火车上信号太差了,待我移动一下再续-- 先随便扯扯吧-- 既然提到Python内置函数的实现,就涉及到Python本身的实现方式了,也就是这个解释器是怎么实现 ...

  5. python内置函数用来返回数值型序列中所有元素之和_Python内置函数______用来返回数值型序列中所有元素之和...

    [填空题]表达式 int(4**0.5) 的值为 [判断题]3+4j不是合法的Python表达式. [填空题]已知列表对象x = ['11', '2', '3'],则表达式 max(x) 的值为 [填 ...

  6. 列举5个python内置函数_Python5个内建高阶函数的使用

    描述 本文结合各种实际的例子详细讲解了Python5个内建高阶函数的使用,能够帮助理解Python的数据结构和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这5个函数分别是: map reduce filter sorted/ ...

  7. Python 内置函数sorted()在高级用法

    对于Python内置函数sorted(),先拿来跟list(列表)中的成员函数list.sort()进行下对比.在本质上,list的排序和内建函数sorted的排序是差不多的,连参数都基本上是一样的. ...

  8. 8个实用的Python内置函数

    python中有许多内置函数,不像print那么广为人知,但它们却异常的强大,用好了可以大大提高代码效率. 这次来梳理下8个好用的python内置函数. 1.set() 当需要对一个列表进行去重操作的 ...

  9. python的shutil模块是内置的_Python之shutil模块11个常用函数详解,python内置函数是什么...

    Python之shutil模块11个常用函数详解,python内置函数是什么 shutil 是 Python 中的高级文件操作模块,与os模块形成互补的关系,os主要提供了文件或文件夹的新建.删除.查 ...

  10. 8个超好用的Python内置函数

    python中有许多内置函数,不像print那么广为人知,但它们却异常的强大,用好了可以大大提高代码效率. 这次来梳理下8个好用的python内置函数. 1.set() 当需要对一个列表进行去重操作的 ...

最新文章

  1. 用户权限项目预测分析
  2. python3 try语句相关 (try/except/else/finally)
  3. Python之pyecharts:利用pyecharts绘制地图十多个地区流动轨迹动态图
  4. IBatis.Net学习笔记二--下载、编译、运行NPetShop
  5. java mac sh_如何创建AppleScript或Command文件以在Mac OS上启动Java应用程序?
  6. java对redis的基本操作
  7. 03 php,PHP 03 选择结构
  8. 深度学习之卷积神经网络(11)卷积层变种
  9. Oracle 10R2 研究--db_file_multiblock_read_count对成本的影响
  10. java反射的工具类的函数集合
  11. python创建包含双引号的字符串代码_python 字符串组成MySql 命令时,字符串含有单引号或者双引号导致出错解决办法...
  12. mysql命令导出表结构和数据_mysql-用命令导出、导入表结构或数据
  13. 工程项目利用AutoMake生成Makefile实战
  14. Atitit 群控云控资料索引index cyonkon yunkon cyonkonYonkon群控云控方面资料.rar C:\Users\ATI\Documents\cyonkonYonko
  15. 2019年上海理工大学《高等代数》试题和答案——解题人(蔡宇)
  16. 珠机妙算益智桌面游戏python_十款3D打印的经典桌面游戏
  17. C++语言风格流变史
  18. 7个H5网页制作工具全面介绍
  19. E - Help Hanzo(LightOJ 1197)
  20. 哪种蓝牙耳机适合运动、最适合运动的蓝牙耳机推荐

热门文章

  1. 廖雪峰git教程学习记录
  2. CefSharp如何获取请求响应头Headers中的数据
  3. unity3——Humanoid与generic的区别
  4. java 分布式系统架构_什么是分布式系统!以及分布式系统架构的优缺点
  5. IP SAN与IB SAN
  6. Android Wifi控制方法总结
  7. Visual Studio 2015 安装教程(附安装包)
  8. 一个好的测试工程师的简历到底是怎么写的
  9. 详解Python函数如何重载?
  10. SQL注入学习之union联合查询注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