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边缘设备的广泛使用和性能提升,将机器学习相关的部分任务迁移到边缘,也即边缘AI技术,已成为必然趋势。但仅凭技术是不足够完成落地和产业转化的。近日我们启动了边缘AI研发落地生态挑战调研。我们发现,当前学界业界在落地过程已经遇到各式各样的困难,重点生态挑战包括数据集和配套算法难以获取、通用方案无法满足特定业务需求、缺乏商业成功案例等。

本文分享自华为云社区《华为云 - 边缘AI研发落地生态挑战调研报告》,作者: 边缘云创新实验室。

随着边缘设备的广泛使用和性能提升,将机器学习相关的部分任务迁移到边缘,也即边缘AI技术,已成为必然趋势,甚至能够同时结合云侧算力和边侧数据来完成机器学习任务。机器学习服务将边缘产生的数据转换为知识的过程中,需要在边缘快速响应并处理本地产生的数据。在落地过程中,我们发现,在连接海量边缘节点的边缘云时代,随着AI服务与边缘用户的距离缩短,通用AI原本部分挑战在边缘场景下变得更加尖锐

基于一些落地经验,华为云边缘云创新实验室(ECIL,Edge Cloud Innovation Lab,Huawei Cloud)系列文章中曾介绍过数据异构等四大技术挑战。针对这些挑战,各个技术方案落地与成果转化到产业的进程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但仅凭技术是不足够完成落地和产业转化的。当前学界业界很多团队已经遇到各式各样的困难,比如数据集难以获取、通用方案无法满足特定业务、缺乏商业成功案例等。

因此除了技术挑战外,华为云边缘云创新实验室一直密切关注边缘AI的生态挑战*。为了让更多边缘AI领域的朋友多快好省地完成技术研发落地和商业闭环,华为云边缘云创新实验室启动了边缘AI研发落地生态挑战调研。本次调研通过问卷发放的方式,希望进一步了解边缘AI方案落地与产业落地过程中遇到的生态挑战。截至2021年11月29日,已回收有效答卷175份,问卷开放选项采集到49条补充意见和8条补充建议。对答卷中共计20项量表题项进行分析,信度Cronbach. **为0.975。

*比如研发资源难获取、工具链不完备等主要依赖社区分工与共享的非技术挑战,在本文中定义为生态挑战

**信度指同一问卷对同一组对象重复测量时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用于测量样本回答结果是否可靠。如果在0.8以上,则该测验或量表的信度非常好;如果低于0.6,量表就需要重新设计题项。

根据调研结果,对边缘AI各角色而言,当前阻碍研发落地,首当其冲生态挑战分别是

  • 算法开发者:“真实业务数据集及其基线算法、预训练模型难以获取”
  • 服务开发者:“通用方案整体性能不一定满足特定业务需求”
  • 技术布道者:“缺乏商业成功案例”

具体调研报告结果请见下文。

1、调研对象

调研对象职业主要是工业界从业者(53.45%),其次是在校学生(31.03%)和学术界研究者(25.86%)。

调研对象的技术方向主要是边缘AI及其应用(55.75%)、AI及其应用(49.43%)、边缘计算及其应用(42.53%)。也有约四分之一的方向为云计算及其应用(25.86%),以及少量的其它方向(13.22%)。

2、边缘AI算法开发者

本问卷中,边缘AI算法开发者是指研发联邦学习、协同推理乃至深度学习调度等边缘AI典型算法的角色。有80.46%调研对象填写了边缘AI算法开发者相关问卷调研选项。对每个挑战的负面影响有四种选项,包括“不了解可跳过”“可维持现状”“建议改进”“亟需改进”。

本章先介绍答卷中关于各个算法开发生态挑战的不同维度调研结果,本章末尾将小结各不同维度的结论。

2.1平均分

若选择“不了解跳过”或“可维持现状”记为0分,“建议改进”记为5分,“亟需改进”记为10分,答卷中对边缘AI算法开发者各挑战的平均分值如下图所示。对比认为“还有其他重要挑战”的1.43分,问卷中所罗列的各挑战都超过了5分,可以认为各挑战都有改进的需求。

其中,平均分值最高(6.87分)的挑战是:

  • “真实业务数据集及其基线算法、预训练模型难以获取”

在截尾均值* 6.09分以上的其它头部挑战还包括:

  • “算法研发迭代中,重复部署整套端边云系统过于沉重”
  • “缺乏AI工具,包括资源监控、节点仿真、标注工具等”
  • “算法找不到对应业务场景,或很难得知实际业务落地性能”

*截尾均值指是指在一个数列中,去掉两端的极端值后所计算的算术平均数。在本问卷中用于屏蔽最后一个开放选项的影响,下同。

从“边缘AI及其应用”方向细分工业界、学术界和在校学生等不同职业调研对象(三者在调研对象中的比例大致为2:1:1),细化算法开发者各项挑战平均分:

“边缘AI及其应用”方向下各职业平均分值最高的算法开发挑战分别是:

  • 工业界:“缺乏AI工具,包括资源监控、节点仿真、标注工具等” (平均分7.5)
  • 学术界:“缺乏真实业务及其研究需求的固定来源” (平均分7.14)
  • 在校学生:“真实业务数据集及其基线算法、预训练模型难以获取”(平均分7.68)

在截距均值以上的其它头部挑战还包括:

工业界(截距均值6.19):

  • “真实业务数据集及其基线算法、预训练模型难以获取”(平均分7.1)
  • “算法研发迭代中,重复部署整套端边云系统过于沉重”(平均分7)
  • “边缘AI系统部署等起步过程中缺乏指南文档”(平均分6.35)

学术界(截距均值6.30):

  • “真实业务数据集及其基线算法、预训练模型难以获取”(平均分6.96)
  • “缺乏AI工具,包括资源监控、节点仿真、标注工具等”(平均分6.72)

在校学生(截距均值6.77):

  • “缺乏真实业务及其研究需求的固定来源”(平均分7.41)
  • “算法找不到对应业务场景,或很难得知实际业务落地性能”(平均分7.59)

2.2亟需改进

对于边缘AI算法开发者,问卷中提及的挑战被选为“亟需改进”的比例通常三分之一左右,高于“还有其他重要挑战”的6.36%,可以认为各个挑战都有相当的迫切需求。

其中被选为“亟需改进”的挑战中比例最高(42.77%)的是:

  • “真实业务数据集及其基线算法、预训练模型难以获取”

在截尾均值(33.33%)以上的其它头部挑战还包括:

  • “算法研发迭代中,重复部署整套端边云系统过于沉重”
  • “缺乏AI工具,包括资源监控、节点仿真、标注工具等”
  • “算法找不到对应业务场景,或很难得知实际业务落地性能”
  • “边缘AI系统部署等起步过程中缺乏指南文档”

可以看到,除了一个挑战,“亟需改进”和“平均分”头部挑战基本保持一致,这个有区别的挑战是:

  • “边缘AI系统部署等起步过程中缺乏指南文档”

但可以观察到,除了“亟需改进”维度,该挑战其实在“平均分”维度也是非常接近头部(距离截尾均值0.02),这说明其重要性。

2.3可改进

问卷中的绝大部分挑战都以较大比例(63.1% - 69.94% )被选为“建议改进”和“亟需改进”(下总称“可改进”),对比认为“有其他重要挑战”需改进的比例仅为13.87%,说明列举在问卷中相关挑战大部分都明显有改进的需求。

其中,被认为“可改进”的挑战中比例最高(69.94%)的是:

  • “真实业务数据集及其基线算法、预训练模型难以获取”

在截尾均值(67.06%)以上的其它头部挑战还包括:

  • “缺乏真实业务及其研究需求的固定来源”
  • “边缘AI系统部署等起步过程中缺乏指南文档”
  • “缺乏AI工具,包括资源监控、节点仿真、标注工具等”
  • “算法研发迭代中,重复部署整套端边云系统过于沉重”

与“亟需改进”相比,“可改进”维度头部部分选项排名有变化。

1、在“可改进”维度头部选项中,比“亟需改进”排名更高的挑战,可以认为是有一定的重要性,但相对不那么紧急。这些可能看上去更“长远”的“重要不紧急”挑战包括:

  • “缺乏真实业务及其研究需求的固定来源”
  • “边缘AI系统部署等起步过程中缺乏指南文档”

第二个挑战也与“亟需改进”部分结论一致。

2、在“亟需改进”维度头部选项中,比“可改进”排名更高的挑战,可以认为是一定的重要性,但相对比较紧急,这些看上去更“紧迫”的“重要且紧急”挑战包括:

  • “算法研发迭代中,重复部署整套端边云系统过于沉重”
  • “缺乏AI工具,包括资源监控、节点仿真、标注工具等”

2.4小结

对边缘AI算法开发者有以下结论:

1.平均分值最高(6.87分)的挑战是:“真实业务数据集及其基线算法、预训练模型难以获取”

2.其它头部重要挑战中

  • “重要不紧急”头部重要挑战包括:“缺乏真实业务及其研究需求的固定来源”“边缘AI系统部署等起步过程中缺乏指南文档”
  • “重要且紧急”头部重要挑战包括:“算法研发迭代中,重复部署整套端边云系统过于沉重”“缺乏AI工具,包括资源监控、节点仿真、标注工具等”

3.“边缘AI及其应用”方向下算法开发各职业平均分值最高的生态挑战分别是:

  • 工业界:“缺乏AI工具,包括资源监控、节点仿真、标注工具等” (平均分7.5)
  • 学术界:“缺乏真实业务及其研究需求的固定来源” (平均分7.14)
  • 在校学生:“真实业务数据集及其基线算法、预训练模型难以获取”(平均分7.68)

问卷中也尝试调研边缘AI算法开发其余重要挑战,调研结果词云如下所示,包括边缘AI概念与定义、硬件方案、人才协作、工具与文档、场景需求、AI效果等24条意见,由于篇幅限制不一一阐述。

3、边缘AI服务开发者

本问卷中,边缘AI服务开发者是指,在给定算法基础上开发工业、Re-ID、能源、机器人等边缘AI服务的角色。有74.90%的调研对象填写了边缘AI服务开发者相关问卷调研选项。对每个挑战的负面影响有四种选项,包括“不了解可跳过”“可维持现状”“建议改进”“亟需改进”。

本章先介绍答卷中关于各个算法开发生态挑战的不同维度调研结果,本章末尾将小结各不同维度的结论。

3.1平均分

若选择“不了解跳过”或“可维持现状”记为0分,“建议改进”记为5分,“亟需改进”记为10分,答卷中对边缘AI服务开发者各挑战的平均分值如下图所示。对比认为“还有其他重要挑战”的1.24分,问卷中所罗列的各挑战都超过了5分,可以认为各挑战都有改进的需求。

其中,平均分值最高(6.76分)的挑战是:

  • “通用方案整体性能不一定满足特定业务需求”

在截尾均值6.09分以上的其它头部挑战还包括:

  • “自研业务算法和系统方案周期长成本高”
  • “方案效果复现困难或通用方案应用范围存疑”

从“边缘AI及其应用”方向细分工业界、学术界和在校学生等不同职业调研对象(三者在调研对象中的比例大致为2:1:1),细化服务开发者各项挑战平均分:

“边缘AI及其应用”方向下各职业平均分值最高的服务开发挑战完全一致:

  • 工业界:“通用方案整体性能不一定满足特定业务需求” (平均分7.1)
  • 学术界:“通用方案整体性能不一定满足特定业务需求” (平均分7.8)
  • 在校学生:“通用方案整体性能不一定满足特定业务需求”(平均分7.5)

在截距均值以上的其它头部挑战还包括:

工业界(截距均值5.99):

  • “自研业务算法和系统方案周期长成本高”(平均分6.63)
  • “方案效果复现困难或通用方案应用范围存疑”(平均分6.1)

学术界(截距均值5.75):

  • “自研业务算法和系统方案周期长成本高”(平均分7.00)
  • “方案效果复现困难或通用方案应用范围存疑”(平均分6.60)

在校学生(截距均值5.84):

  • “方案效果复现困难或通用方案应用范围存疑”(平均分6.88)
  • “自研业务算法和系统方案周期长成本高”(平均分6.46)

3.2亟需改进

对于边缘AI服务开发者,问卷中提及的挑战被选为“亟需改进”的比例都在20%以上,高于“还有其他重要挑战”的6.36%,可以认为各个挑战都有一定的迫切需求。

其中被选为“亟需改进”的挑战中比例最高(36.78%)的是:

  • “通用方案整体性能不一定满足特定业务需求”

在截尾均值(25.57%)以上的其它头部挑战还包括:

  • “自研业务算法和系统方案周期长成本高”
  • “现场人员只会开关机,希望简化现场安装部署”

与“平均分”维度相比,“亟需改进”维度头部部分选项排名有变化。

1、在“亟需改进”维度才进入头部的挑战有一个,在“平均分”部分其实也是非常接近头部(距离截尾均值0.06),这可能说明该挑战比较重要,而且需求比较迫切,这个挑战是:

“现场人员只会开关机,希望简化现场安装部署”

2、在“平均分”维度有一个头部挑战在“亟需改进”维度排名下降,意味着其有一定的重要性,但相对紧急程度较低,可能是“重要不紧急”的、更为“长远”的需求,这个挑战是:

“方案效果复现困难或通用方案应用范围存疑”

3.3可改进

问卷中的绝大部分挑战都以较大比例(59.77% - 68.96% )被选为“建议改进”和“亟需改进”(下总称“可改进”),对比认为“有其他重要挑战”需改进的比例仅为10.92%,说明列举在问卷中相关挑战大部分都明显有改进的需求。

其中,被认为“可改进”的挑战中比例最高(68.96%)的是:

  • “通用方案整体性能不一定满足特定业务需求”

在截尾均值(61.78%)以上的其它头部挑战还包括:

  • “自研业务算法和系统方案周期长成本高”
  • “方案效果复现困难或通用方案应用范围存疑”

与“亟需改进”相比,“可改进”维度头部部分选项排名有变化。

1、在“可改进”维度头部选项中,比“亟需改进”排名更高的挑战,可以认为是有一定的重要性,但相对不那么紧急,看上去更“长远”的“重要不紧急”挑战包括:

“方案效果复现困难或通用方案应用范围存疑”

这与“亟需改进”章节结论一致。

2、在“亟需改进”维度头部选项中,比“可改进”排名更高的挑战,可以认为是一定的重要性,但相对比较紧急,这些看上去更“紧迫”的“重要且紧急”挑战包括:

“现场人员只会开关机,希望简化现场安装部署”

这与“亟需改进”章节结论一致。

3.4小结

对边缘AI服务开发者有以下结论:

1.平均分值最高(6.76分)的挑战是:“通用方案整体性能不一定满足特定业务需求”

2.头部重要挑战中

  • “重要不紧急”头部重要挑战包括:“方案效果复现困难或通用方案应用范围存疑”
  • “重要且紧急”头部重要挑战包括:“现场人员只会开关机,希望简化现场安装部署”
  • 头部重要挑战还包括:“自研业务算法和系统方案周期长成本高”

3.“边缘AI及其应用”方向下服务开发各职业平均分值最高的生态挑战完全一致:

  • 工业界:“通用方案整体性能不一定满足特定业务需求” (平均分7.1)
  • 学术界:“通用方案整体性能不一定满足特定业务需求” (平均分7.8)
  • 在校学生:“通用方案整体性能不一定满足特定业务需求”(平均分7.5)

问卷中也尝试调研边缘AI服务开发其余重要挑战,调研结果词云如下所示。包括场景定制化、培训与指南、部署安装、硬件资源、技术方案等18条挑战,由于篇幅原因不一一阐述。

4、边缘AI技术布道者

本问卷中,边缘AI技术布道者是指开展边缘AI技术演讲布道,推广甚至销售现有边缘AI技术与服务的角色。有69.94%调研对象填写了边缘AI技术布道者相关问卷调研选项。对每个挑战的负面影响有四种选项,包括“不了解可跳过”“可维持现状”“建议改进”“亟需改进”。

本章先介绍答卷中关于各个算法开发生态挑战的不同维度调研结果,本章末尾将小结各不同维度的结论。

4.1平均分

若选择“不了解跳过”或“可维持现状”记为0分,“建议改进”记为5分,“亟需改进”记为10分,答卷中对边缘AI技术布道者各挑战的平均分值如下图所示。对比认为“还有其他重要挑战”的0.73分,问卷中所罗列的各挑战都超过了5分,可以认为各挑战都有改进的需求。

其中,平均分值最高(6.61分)的挑战是:

  • “缺乏商业成功案例”

在截尾均值5.77分以上的其它头部挑战还包括:

  • “缺乏与现有方案系统对比,包括成本、部署要求”
  • “受众对边缘AI不了解”

从“边缘AI及其应用”方向细分工业界、学术界和在校学生等不同职业调研对象(三者在调研对象中的比例大致为2:1:1),细化技术布道者各项挑战平均分:

“边缘AI及其应用”方向下各职业平均分值最高的技术布道挑战分别是:

  • 工业界:“缺乏与现有方案系统对比,包括成本、部署要求” (平均分6.63)
  • 学术界:“缺乏商业成功案例” (平均分6.59)
  • 在校学生:“受众对边缘AI不了解”(平均分6.25)

在截距均值以上的其它头部挑战还包括:

工业界(截距均值5.98):

  • “受众对边缘AI不了解”(平均分6.15)
  • “缺乏商业成功案例”(平均分6.43)

学术界(截距均值5.40):

  • “受众对边缘AI不了解”(平均分5.91)
  • “缺乏与现有方案系统对比,包括成本、部署要求”(平均分5.68)

在校学生(截距均值5.46):

  • “缺乏商业成功案例”(平均分6.05)
  • “缺乏直观的UI界面和Demo”(平均分6.05)
  • “缺乏与现有方案系统对比,包括成本、部署要求”(平均分5.53)

4.2亟需改进

对于边缘AI技术布道者,问卷中提及的挑战被选为“亟需改进”的比例都在20%以上,高于“还有其他重要挑战”的1.72%,可以认为各个挑战都有一定的迫切需求。

其中被选为“亟需改进”的挑战中比例最高(32.18%)的是:

  • “缺乏商业成功案例”

在截尾均值(25.00%)以上的其它头部挑战还包括:

  • “缺乏与现有方案系统对比,包括成本、部署要求”
  • “缺乏直观的UI界面和DEMO”

与“平均分”维度相比,“亟需改进”维度头部部分选项排名有变化。

1、在“亟需改进”维度才进入头部的挑战有一个,在“平均分”部分其实也是非常接近头部(距离截尾均值0.06),这可能说明该挑战比较重要,而且需求比较迫切。这个“重要且紧急”挑战是:

“缺乏直观的UI界面和DEMO”

2、在“平均分”维度有一个头部挑战在“亟需改进”维度排名下降,意味着其有一定的重要性,但相对紧急程度较低,更为“长远”的需求。这个“重要不紧急”挑战是:

“受众对边缘AI不了解”

4.3可改进

问卷中的绝大部分挑战都以较大比例(54.02% - 62.07%) 被选为“建议改进”和“亟需改进”(下总称“可改进”),对比认为“有其他重要挑战”需改进的比例仅为6.89%,说明列举在问卷中相关挑战大部分都明显有改进的需求。

其中,被认为“可改进”的挑战中比例最高(62.07%)的是:

  • “缺乏商业成功案例”

在截尾均值(57.61%)以上的其它头部挑战还包括:

  • “缺乏与现有方案系统对比,包括成本、部署要求”
  • “受众对边缘AI不了解”

与“亟需改进”相比,“可改进”维度头部部分选项排名有变化。

1、在“可改进”维度头部选项中,比“亟需改进”排名更高的挑战,可以认为是有一定的重要性,但相对不那么紧急,看上去更“长远”的挑战包括:

“受众对边缘AI不了解”

这与“亟需改进”章节结论一致。

2、在“亟需改进”维度头部选项中,比“可改进”排名更高的挑战,可以认为是一定的重要性,但相对比较紧急,这些看上去更“紧迫”的“重要且紧急”挑战包括:

“缺乏直观的UI界面和DEMO”

这与“亟需改进”章节结论一致。

4.4小结

对边缘AI技术布道者有以下结论:

1.平均分值最高(6.61分)的挑战是: “缺乏商业成功案例”

2.其它头部重要挑战中

  • “重要不紧急”头部重要挑战包括: “受众对边缘AI不了解”
  • “重要且紧急”头部重要挑战包括: “缺乏直观的UI界面和DEMO”
  • 头部重要挑战还包括:“缺乏与现有方案系统对比,包括成本、部署要求”

3.“边缘AI及其应用”方向下技术布道各职业平均分值最高的生态挑战分别是:

  • 工业界:“缺乏与现有方案系统对比,包括成本、部署要求” (平均分6.63)
  • 学术界:“缺乏商业成功案例” (平均分6.59)
  • 在校学生:“受众对边缘AI不了解”(平均分6.25)

问卷中也尝试调研边缘AI技术布道其余重要挑战,调研结果词云如下所示。包括边缘AI价值和方案配套等7条意见,由于篇幅原因不一一阐述

5、未来工作

作为KubeEdge社区SIG AI重要成员,华为云边缘云创新实验室将依据调研结果有针对性地向KubeEdge社区SIG AI持续贡献。KubeEdge是业界首个云原生边缘计算框架、当前云原生计算基金会内部唯一孵化级边缘计算开源项目。KubeEdge在全球已拥有800+贡献者和60+贡献组织,在Github获得4.6k+Stars和1.3k+Forks。作为KubeEdge中唯一的AI特别兴趣小组(Special Interest Group),KubeEdge社区SIG AI致力于使能AI应用在边缘更好地运行,聚焦边缘AI技术讨论、API定义、参考架构、开源实现等。为全球开发者提供相关研发支持并孵化繁荣生态,当前已开源边缘AI平台Sedna,包括其跨边云的协同推理、联邦学习、增量学习和终身学习特性。

作为信奉开源文化的社区,KubeEdge始终都强调“Best ideas win”,领域发展自然也不例外。为了交出一个更有竞争力和创意的提案,本次调研了解每位关注开源与边缘AI的朋友对相关方案落地过程遇到的困难,然后选取Best idea,对社区内容进行优化,以便为大家呈现一个体现开源开放精神的资源分享社区生态。

除了之前章节提及的内容,问卷中还包括调研对象的建议。其中“提供公开数据集、预处理和基线代码,构建Benchmark”的建议无论在总览、还是在边缘AI方向的工业界、学术界和在校学生中票数均排名第一,比例分别为82.18%、92.98%、87.10%、86.67%,并且显著高于其它建议,相信此建议需要重点关注。社区也可以根据上面的阐述细分相关职业需求,进一步优化边缘AI生态。

问卷也尝试调研其余重要建议。包括场景演示和研发支撑等8条建议:

场景演示

  • 增加demo展示
  • 深入了解行业落地痛点
  • 找准一个典型领域或场景进行全方案的落地测试,包括训练和推理结合实际业务形成一套端到端的解决方案
  • 光调研开发者不足够,并非方案用户,要落地还得调研边缘AI的最终客户需求

研发支撑

  • 最重要还是数据公开
  • 希望能提供更多的例子,示例怎么完成一个任务的训练和部署。联邦学习目前了解的人比较少,希望对它的优势和使用方法做更多介绍,降低系统使用门槛。
  • 需要对相关开源平台的了解,也可以搞合作
  • 提供更多的开发者使用模式,不局限于现在example

路遥共相伴,勠力同向前。特别感谢参与答卷的专家、学者和同学,本次调研的四大“意见领袖”与十佳“优秀意见”等各项评选正在有序进行,并将陆续发放报告和纪念品。结合行业关注的最新技术趋势,KubeEdge将集结当前SIG AI中30+单位的各供应商和开发者为边缘AI算法开发者、服务开发者、技术布道者三种角色提供资源和平台帮助。这将包括数据集开源、预处理与范式算法开源、以及AI工具等行业内迫切需要的资源,为大家带来一场开源饕餮盛宴。相关内容将陆续到来!欢迎关注KubeEdge 社区https://github.com/kubeedge/ 、KubeEdge SIG AI及其项目Sedna https://github.com/kubeedge/sedna。

点击关注,第一时间了解华为云新鲜技术~

边缘AI研发落地生态挑战调研报告发布相关推荐

  1. 边缘AI方案落地问题探讨

    摘要:本文介绍了如何兑现边缘AI带来好处的承诺,并针对边缘AI落地和商业闭环发起的开源社区工作. 本文分享自华为云社区<华为云:边缘AI方案落地问题探讨及调研>,作者: 华为云边缘云创新实 ...

  2. 国内首份!2021 中国开发者生态从业者现状调研报告发布

    点击上方"开源社"关注我们 | 作者:江波 朱娅迪 | 转载自:开发者生态 | 编辑:钱睿 | 设计:周颖 | 责编:沈于蓝 1 报告简介 前言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国内一批 ...

  3. 原创 | 一文了解边缘计算和边缘AI

    这个9月,AI芯片独角兽地平线发布了自诩最强边缘 AI 芯片地平线「旭日3」,一时间引起轰动.相比第二代芯片,「旭日3」的AI性能上得到很大提升,只需在 2.5W 的功耗下,能够达到等效 5TOPS ...

  4. 一文了解边缘计算和边缘AI

    这个9月,AI芯片独角兽地平线发布了自诩最强边缘 AI 芯片地平线「旭日3」,一时间引起轰动.相比第二代芯片,「旭日3」的AI性能上得到很大提升,只需在 2.5W 的功耗下,能够达到等效 5TOPS ...

  5. 阿里云发布三大人工智能产品:推动AI产业落地

    来源:科技圈里那点事儿 摘要: 近日,阿里云正式发布了三款人工智能产品:图像搜索.智能语音自学习平台以及机器翻译,进一步推动产业AI的落地. 近日,阿里云正式发布了三款人工智能产品:图像搜索.智能语音 ...

  6. E百科 | 基于MEC的边缘AI服务

    简介:阿里云边缘计算团队付哲解读5G下热门场景:边缘AI.作者:阿里云付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博士后,在流量检测.资源调度领域有深入研究,其论文<Astraea: Deploy AI Serv ...

  7. E百科 | 基于MEC的边缘AI服务

    简介: 阿里云边缘计算团队付哲解读5G下热门场景:边缘AI.作者:阿里云付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博士后,在流量检测.资源调度领域有深入研究,其论文<Astraea: Deploy AI Ser ...

  8. 中国饲用微生态制剂行业十四五研发方向与专项应用调研报告2022年

    中国饲用微生态制剂行业十四五研发方向与专项应用调研报告2022年 --------------------------------------- <修订日期>:2021年12月 <报 ...

  9. 2020年中国AI算力报告发布:超大算法模型挑战之下,公共AI算力基建是关键

    随着人工智能算法突飞猛进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模型训练需要巨量的算力支撑才能快速有效地实施.目前,如AlphaFold.GPT-3等模型已经逼近人工智能的算力极限,GPT-3的模型尺寸增大到了1750亿, ...

最新文章

  1. Kubernetes — Flannel CNI
  2. Oracle 数据库 - 使用UEStudio修改dmp文件版本号,解决imp命令恢复的数据库与dmp本地文件版本号不匹配导致的导入失败问题,“ORACLE error 12547”问题处理
  3. QT 使用全局变量的方法
  4. 机器人写诗项目——数据预处理
  5. 【转】3.4(译)构建Async同步基元,Part 4 AsyncBarrier
  6. C++程序的单元测试
  7. 解决URL出现%E2%80%8E(Zero-Width Space)
  8. php 中 stream_select 中的小窟窿.
  9. Apache+Php+Mariadb+NFS+discuz
  10. python如何得出数组里最大_如何理解Python里的字典dict?
  11. java实现功能6_Java 6
  12. 【解决方案】钉钉直播课堂挂机被点到名字怎么办
  13. 最新多种方式, 判断客户端IP是国内还是国外?
  14. pdf如何去除保护限制,pdf复制打印限制怎么解除?
  15. Qt之QGraphicsView进阶篇
  16. Java消息队列三道面试题详解
  17. java ygc逐步增加,【jvm学习笔记五】G1-YGC分析
  18. 解决springcloud集成nacos 使用lb 无效
  19. 英文pdf文档怎么翻译中文?免费PDF翻译的方法?
  20. macOS Ventura 13 下如何驱动4代cpu核显hd4600

热门文章

  1. openstack_Facebook的WebScaleSQL,思科投资OpenStack等
  2. (18)Vue DevTools插件
  3. vue-cli目录结构解析
  4. 调优 | 别再说你不会 JVM 性能监控和调优了
  5. Spring Boot数据校验
  6. 提升 Linux 终端命令敲写效率的快捷键参考
  7. es6 SharedArrayBuffer对象
  8. luci编程 openwrt_openwrt开源系统LUCI配置界面
  9. dubbo 自定义路由_爱奇艺在 Dubbo 生态下的微服务架构实践
  10. linux利用* vim提权,Linux使用suid vim.basic文件实现提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