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转眼 2020 已经过去了一半,是时候来做一次年中总结了。本文中,阿里文娱高级技术专家箫逸总结了自己在阿里 6 年来的成长和收获,分享他在工作中的一些思维方法,以及对生活的一些感悟,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启发。

作者 | 箫逸  阿里文娱高级技术专家

导读:转眼 2020 已经过去了一半,是时候来做一次年中总结了。本文中,阿里文娱高级技术专家箫逸总结了自己在阿里 6 年来的成长和收获,分享他在工作中的一些思维方法,以及对生活的一些感悟,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启发。

观察自己的成长,才能收获更大的成长

很长时间以来我基本都是基于天性或本能在做事情,不是说没有思考,是从来没有思考过自己为什么那么思考。过去一年最大的觉悟是逐渐向内看,自己怎么做的,怎么思考的,怎么成长的,自己为什么是那么想的,为什么是那样做的,抓住思维过程,让更多的天性或本能暴露,向内审视自己做事情的逻辑,从而建立起自己的体系去思考,去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地形成了自己在成长过程中所遵循的一系列“章法”,我想这是我这一年来最大的成长。

1. 从孩子身上重新学习

闺女 1 岁半,逐渐可以认识挂在墙上的各种水果卡片,虽然她不会说,但是当我问起诸如苹果在哪儿,豌豆射手在哪儿之类的问题时,她总能快速指到正确的位置。我欣喜于这种快速的成长,不禁想她到底是怎么学会的?有意识的观察结果发现,她始终坚持了一个最简单的法则:模仿 -> 重复 -> 学会 -> 学会下一个,她的成长过程始终坚持着这样一个小循环,这种循环在不断地扩大她的认知圈。

上边这几张图按顺序可以代表我观察孩子成长过程获得的深刻启发。最左边是一个微小的循环,其中的关键在于“知道如何学会”,这个过程与刻意练习的过程近乎类似,但是更加聚焦于微小且具体的事或者哪怕一丁点儿的进步,这个小循环的价值在于审视、觉察、反思和巩固,可以极大的带来学习的动力。我把这个循环实践到带领儿子的各科学习过程中,通过反复的确认“如何做到的”完成对他成长的鼓励,小家伙面对困难的信心也是越来越足。右侧的三幅图是层次逐步上升的表述,从刻意练习到认知的边界,再到更长时间维度上的螺旋式成长,基本组成了成长中必然经历的过程。

这其中最难的是什么?我认为是对循环过程的坚持和及时止损。

我们都知道复利的指数分布图,在最开始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趋势趋于平滑,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迎来拐点,这其中需要坚持,因为只有坚持才能借助时间的催化作用产生复利。我认为坚持训练“知道如何学会”这个思维卡点,坚持通过刻意练习强化某一件事情、某一类技能或某个概念的心理表征,这是让拐点快速到来唯一的途径。除此之外,要克服内心的焦虑感,让自己慢下来(请注意,慢不是速度问题,而是标准问题)。

但不是一直坚持就可以迎来拐点,这里还有另外一层,就是要“及时止损”,巴菲特说他的投资原则:Rule No 1,Never lose money;Rule No 2,Never forget rule No.1。乍听起来第二条像是废话,但仔细理解背后其实是“及时止损”这层深意:必须保证一寸一寸的前进,必须在乎一寸一寸的得失。只有这样舒适区才能不断的扩大。我们可以在很短时间内掌握一个技能或一门知识,但是如果没有输出,没有实践,就会很快失去这个收获,因为遗忘是天性。而及时止损的本质是对抗遗忘,对抗遗忘的最好办法是不断的重复,不断的使用,不断的实践。《认知天性》这本书里提到关于记忆神经,通过检索形成突触,为记忆打一个结。这个结就如同我们在健身房不断的训练,刺激,不断的撕裂肌肉神经让他重新再生长一样,也是一个长肌肉的过程,所以要想成长必须学会“及时止损”。

这是我去年从孩子身上获得的学习收获,我一直在不断的敦促自己完成单个小闭环,不断的重复,不断的进化,期望能够快速迎接到拐点,从而走出完整的复利曲线。

2. 一切兼有章法

万维钢在《万万没想到》一书中说到:人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绝非是零散的信息和随意的动作,他们大多具有某种 “结构”,这些结构就是模型。而厉害的人,或者精英就是善于掌握和利用这些模型解决问题的人。我理解这里的模型就是“章法”,也可以理解为我们常说的套路。

延展到过去一年在团队和管理上的成长,我从很多的高年级同学的分享中汲取到了章法的力量。一切的模型皆为抽象,这个点和技术领域里的抽象是相通的,比如去年在团队中曾分享过《如何画好一张架构图》就是一种章法的总结;再比如绩效管理这个周期性的管理动作,被抽象为定目标-追过程-拿结果这样的模型。一旦形成章法,并且基于章法再去展开思考,会让整个过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么如何找到“章法”呢?我的经验是时刻询问自己:我是如何学会的?觉察过程,基于结果审视,复盘思考沉淀,认知实践,反复确认再认知,我觉得这就是形成章法的关键所在。这个章法当然可以参考别人的,但是我觉得自己的思考才是最最有用的。一切兼有章法,只要肯用心、肯下苦功夫,敢于在思想上艰苦奋斗,我相信就一定会有大的收获。

过去的一年,团队在管理实践上扎扎实实的思考、落地,通过核心团队的一次又一次复盘,思考,讨论,强化了执行次数,形成了符合复利的驱动模型。把做一件事情的“章法”反复作用于学习-坚持-实践的上升螺旋,那么在这件事情上,就可以收获比别人或比自己过去快的多的成长,这是过去一年我在管理成长上的最大收获。

3. 认真生活,快乐工作

去年 9 月份团队有一次普吉岛 Outing,Outing 的时候我发现很多平时工作中表现很低调的同学,在 Outing 中充满了闪光点。我突然发现,我们每一个同学都是一座冰山,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只是冰山可见的那部分,而冰山之下的日常生活才更能真实全面的反应一个人,这给了我非常大的启发,让我更加深入的思考“认真生活,快乐工作”背后的智慧。

我觉得认真生活必须要学会欣赏,要谦卑的去欣赏接触到的每一个人,发现别人身上的闪光点,这是我 Outing 中最大的收获。这种欣赏让我越来越包容,能够包容和接受自己从前无法接受的人或事,也更加向内看自己。这种包容,也让自己的内心就越来越开放,也越能接收不一样的观点,能获得很多从前属于“盲区”的成长体验。这个过程需要修炼,需要保持内心的谦卑,一个人在工作上的魅力可能全无,但在生活中他是一个非常闪光的人,保持谦卑可以让自己看到一个完整的人。

认真生活也是一种态度,更是对人生的一种理解。在过去,我一直觉得自己处在一个奋斗的年纪,从来没有过多的关注生活,我也从来没有相信什么生活和工作的平衡,我对待工作的热情和投入的精力要远大过于我的生活。我觉得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必须要把最旺盛的阶段投入到事业和个人能力的提升上来。所以对待“认真生活”从来没有仔细去想过,更多停留在喊喊说说而已,我狭隘的看待了生活与工作之间的关系,Outing 之后我有不一样的思考。

我们常常会提到一个问题:如何平衡生活和工作本身?这里边有一个词叫“平衡”,我不知道这个词在大家脑海里的画像是什么?在我脑子里第一出现的是“天平”,要么投入生活,工作上不做过多追求;要么更多思考工作,生活更多服务于工作。这种工作和生活非此即彼的狭义理解其实深刻阻碍了自己进一步的思考。我很长时间都是这么割裂开来看的。事实是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是包含关系,生活是什么?生活是人生,生活包含了事业(工作)、家庭(我们常常理解的生活)、孩子、教育、兴趣爱好等等。《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在讲“要事第一”时提到“木桶人生”,这个木桶里可以装大石头、小石子、沙子等等,工作对于我可能是一个大石头,它承载了我很多人生的价值、经济基础等底座,这本书让我觉得生活是可以全面推进的,核心是我们需要识别自己在生活中每一个角色里承担的“重要不紧急”事项,然后做好它,做好这关键的 20%,不断的汲取,以“全面推进”为原则,而不是以某一个片面的侧重点为方向。而且日常生活中的思考和启发其实是可以很好的作用于工作。发现美好,发现痛的地方,发现人性中趋利避害,这是一种智慧,这也是过去一年在认真生活里收获的成长,我还在不断的强化这种理解,不断的在践行这条价值观。

支撑我不断前进的底层逻辑

上面的文字更多是过去一年汲取的成长,下面这些内容是我回顾六年走来的感悟,也算作这六年的一个总结。

1. 此时此刻,非我莫属

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句阿里土话,在它成为价值观之前,有太多太多的故事通过这八个字滋养了我。这八个字包含了使命感、责任感、担当、激情、更包含了一种“舍我其谁”的豪气。我很好奇,新六脉三角形中“此时此刻 非我莫属”放在最底层,最中间的部分,是巧合还是有意为之。在我看来这一条是所有其他价值观的内生动力源泉,无论是在个人成长还是在客户价值的捍卫中,都是非常非常关键的。如何保持内生的激情,从我的历史经验看至少有三点。

1)保持理想主义

《终身成长》这本书里提到了两个思维模式:固定型思维模式和成长型思维模式。下图是这两种思维模式的对比,在面对各种情况时两种思维模式有着各不相同的理解,这本书讲到可以不断的通过观察,训练获得改变。这其实也和我们常常提到的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区别类似,理想主义的特质就是很傻很天真。这六年来趟过很多坑,也做过很多事儿,感谢一路走来牵引我的人,让我保持天真:对未来充满期待、愿意不断尝试、不抱怨和保持自我激励。

2)保持乐观

我在阿里的这六年,主动变化 1 次,被动变化 N 次。在过往的经历中,我觉得在变化中最好的办法是保持乐观,不管事情多么复杂,不管事情是一个坑还是一个锅,发现问题,天然会变得很兴奋,内心 OS 是:这里需要我,这是一个成长的机会;面对更大的问题,更大的坑,好,该是我力挽狂澜的时候了。我想就是这样一种内在驱动,这样一种理想主义的单纯,让我坚持走过了 6 年。回顾自己这六年,不是说我自己做的多么好,多么的积极上进,我也曾有过低落的时候,但是内心中始终把乐观作为自己的“均值”,回归“均值”就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在最困难的时候,不妨多读读“土话”,每一句土话背后都是故事,每一句土话都是凝聚智慧,不同的时期,不同的阶段,可能某一句就会让你变得通透,产生出继续的勇气和豪气。

3)赋予工作意义

工作上不可能所有的事情都能按自己的期望来,或多或少总会有一些大家理解的“杂活”、“苦力活”,在一个项目或一段合作中,不妨多问问自己希望被别人记住什么?然后赋予这段工作意义。我记得去年女排世界杯的时候,记者采访郎平,她提到每个人发球要有“使命感”,赋予每一次发球意义,大致意思是:不能说自己怕失误就保守,所以每个人都要去冲击对手,发一个很菜的球自己没有失误的责任,完成了发球的任务,但是对方确可以很容易组织一次进攻给队友带来压力。这可能是我想说的“工作意义”。不管多么小的事情,都能找到自己的“价值感”,把事情做好,让队友更轻松。

2. 对结果负责,因我不同

进入阿里很长一段时间,我对自己的要求是“问题到我即止”,尽可能做到用户反馈的问题或线上告警,只要我看到了或者指派到我这里,我要做到对这个问题的收口,给出最终的原因或结果。这个过程可能会跨越很多团队,可能会跨越整个业务链路,每每我想要放弃的时候,“问题到我即止”这个信念就会跳出来鄙视我。这样一路下来的结果是个人能力在那个阶段有了飞速的成长,个人在团队中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再到后来,这个自我要求变成了“因我不同”(因为我的参与,能不能让事情变得不一样,能不能变得更好,更高效,亦或是更有章法),经历了飞猪到大麦再到奥运团队,“因我不同”这个信念已经逐渐替换了“问题到我即止”,但是也同样会经常性的跳出来鄙视我。

1)"因我不同"就是要不断提升自己做事情的标准

对结果负责,这是我觉得对“因我不同”最直观解读。这里的结果对应着层次,不同的层次,其实对应着不同的标准。不同标准的背后对应着不同程度的付出。比如日常的开发工作,如果标准是:把我负责的部分做完就可以了,那可能是在个人的结果层面;如果标准是:我自己负责的部分做完了,同时也关注项目最终的目标,确保上下左右的所有合作方一起拿到结果,那可能是在项目的结果层面;如果标准是:我要把这件事情做完、上下游全部串联起来,同时我知道这件事情背后的意义,着手未来整体的规划,更体系化的做事情,那可能是团队或者更高的层面。

一切兼有层次(层次=标准),“因我不同”就是要不断提升自己做事情的标准,标准越高的的人,越能对一件事情有更深刻的认知,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能力的区分,也就造就了不一样的成长速度。

2)"因我不同"就是 Make Different,Make Impact,Make Friends

这个 3M 法则不是我的原创,来自于已经离职的一个 HR 姐姐,她说这是过去在阿里的生涯中指导她做事情的 3 大原则,这种解读更具有建设性。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要像蜡烛一样,时刻将个人影响力发挥到最大。在任何可能的地方 Make Different,让事情发生微小和美好的改变;从小事儿做起,从点滴做起,从身边的人做起,以身作则,也许就能在部门发挥影响力,也许就能在 BG 产生影响力,也许能在整个集团产生影响力,勇于尝试,勇于 Make Impact;而我们始终要记得工作中我们做很多的事情,最终发现留下来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们在做事情时候留给别人的印象,别人打给自己的标签,所以 Make Friends,这种印象/标签就是友情储蓄,可以支持我们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阿里做更多事情。

3. 永远不要"屁股决定脑袋"

这里我想表达两层意思,一层是我们需要“进化”,需要不断的发现和感知世界的变化,更快的适应变化,有时候你在哪儿比你做什么更重要;另外一层是格局和眼界,就是不要被自己所处层级、所在的角色立场、视角所局限。

1)“开天眼”

“开天眼”,我觉得是一个非常形象的词。山坡上的羊比山脚下的羊应对狼来了更具有优势,尽管我们可能还在山脚下,但要对周围发生的事情保持敏锐,要让自己的认知向半山腰处延伸。比如去看各个领域的大牛们感知到技术趋势是什么,变化是什么?逐步让自己去看见,去相信,去塑造。这里其实可以再一次应用到“黑洞”的隐喻,这个世界是立体的,任何事情,思考,想法是有层次的,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提升自己的思考层次,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格局,至少要把自己拔高一到两个层次,去发现和感知世界的变化,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前进的步伐。

2)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开天眼”很重要,脚踏实地更重要。如果一味的追求仰望星空,很容易失去焦点,走火入魔。靠谱的做法是结合当下的业务,结合当下团队的挑战,模仿先行者的行动,模仿相同层次或层次相近的先行者,不断的“照镜子”。列几个榜样的人,一个个去看,逐渐的去超越。最开始的时候,不妨从遇到一个问题时,把榜样带入,从“他会怎么想?”这个问题开始,逐步思考为什么?从学会到知道如何学会,再到巩固、沉淀、形成章法,然后推进到下一个榜样。这个过程训练的是格局和眼界,突破自己当下的视角和立场去想问题,脱离当前的屁股做事情。

写在最后

以上文字作为过去一年的总结,也为过去的六年画上一个“逗号”。2020 年,需要在工作、学习、认知、身体等多个层面全面的推进和迭代自己,强化自己的输入输出端,用 OKR 作为工具驱动自己,获取更多的进步。六年前因为吸引而加入,六年来因为梦想而坚持,未来希望能够因为理想而传承。

体验有礼:5 分钟极速上手 Serverless

“Serverless” 近年来非常火爆。人人都热衷于探讨它出现的意义,但对于如何上手使用或在生产环境落地,却谈之甚少。我们设计了体验场景,手把手带你 5 分钟上手 Serverless,还送 2000 个阿里云“第一行代码”鎏金限量马克杯!

点击查看详情:https://developer.aliyun.com/adc/series/fc/

“阿里巴巴云原生关注微服务、Serverless、容器、Service Mesh 等技术领域、聚焦云原生流行技术趋势、云原生大规模的落地实践,做最懂云原生开发者的公众号。”

原文链接:https://developer.aliyun.com/article/766807?

版权声明:本文中所有内容均属于阿里云开发者社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阿里云开发者社区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申请授权请邮件developerteam@list.alibaba-inc.com,已获得阿里云开发者社区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阿里云开发者社区,原文作者姓名",违者本社区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社区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developer2020@service.aliyun.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社区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技术人如何自我成长?相关推荐

  1.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技术人如何自我成长?

    阿里妹导读:转眼 2020 已经快过去了一半,是时候来做一次年中总结了.阿里文娱高级技术专家箫逸总结了自己在阿里 6 年来的成长和收获,分享他在工作中的一些思维方法,以及对生活的一些感悟,希望对同学们 ...

  2. 技术人如何自我提升?阿里技术带来丰富学习资源

    简介: 我是长胖了但是仍旧热爱学习的阿里妹! 大家好!我是很久没和大家见面的阿里妹.2020年的开头属实不太顺利,从大年三十就没出过门的阿里妹感觉身上已经结了好几层蜘蛛网了.此次,阿里妹为大家带来了技 ...

  3. 专访阿里视频云叔度:一场技术人的自我修行

    摘要: 千年之后的2018年,"玄奘之路"BC连14位同伴在这段自我修行的路程中沿着大师昔日的足迹徒步前行,对极致的追求促使他们努力挑战生命的每个不可能.其中,最让人感动的是一个打 ...

  4. 【转】技术人如何加速成长?提升你的思维和学习方式【思想上勤奋、借事修人、第一性原理、结构化思维/金字塔原理、复盘、解构和重组】

    原创 涵爸 阿里技术 收录于话题  #技术人成长之路 阿里妹导读:每个人都会经历一个新人的阶段,不管是初入职场,还是到一个新的工作环境.作为技术新人,我们常常会面临哪些困惑?普通人和非凡人的差异在哪里 ...

  5. 一个技术人的2016成长和2017小目标

    2019独角兽企业重金招聘Python工程师标准>>> 这个春节最大的感慨是时间过的越来越快,转眼一年就过去了, 在这里回顾和总结2016年的工作,分享自己的感悟,展望新年,开工大吉 ...

  6. 用最长情的告白陪伴技术人的成长

    见到霍泰稳时,他刚结束跟新浪微博CTO兼首席架构师杨卫华(Tim Yang)和环信首席架构师梁宇鹏(一乐)的碰头,为了8月8日EGO北京分会成立之事.Tim Yang是分会年度会长,一乐则是学习委员. ...

  7. 技术人攻略访谈四十-刘睿民:数据库战国时代,我不跟你们玩政治!

    文:Gracia (本文为原创内容,部分或全文转载均需经过作者授权,并保留完整的作者信息和技术人攻略介绍.) 导语:本期访谈对象刘睿民(Dowson Liu),柏睿数据科技CEO.和Dowson的会面 ...

  8. 技术人攻略访谈四十|刘睿民:数据库战国时代,我不跟你们玩政治!

    文:Gracia (本文为原创内容,部分或全文转载均需经过作者授权,并保留完整的作者信息和技术人攻略介绍.) 导语:本期访谈对象刘睿民(Dowson Liu),柏睿数据科技CEO.和Dowson的会面 ...

  9. 技术人攻略访谈三十八-许式伟:十一年逆流顺流,首席架构师到CEO

    文:Gracia (本文为原创内容,部分或全文转载均需经过作者授权,并保留完整的作者信息和技术人攻略介绍.) 导语:本期访谈对象@许式伟,七牛云存储CEO,国内Go语言圈领军人物,ECUG社区发起人. ...

最新文章

  1. 国家航天局:中国空间站预计到2022年前后建成
  2. AnjularJS笔记5--ng-repeat跟据ID判断重复性
  3. C/C++多线程编程之一】VC6.0安装pthread
  4. vlookup查找值不唯一时怎么办
  5. python hadoop streaming_Hadoop Streaming 使用及参数设置
  6. Linux文件系统构成
  7. 图片格式转换工具与方法
  8. Stream、FileStream、MemoryStream的区别
  9. c mysql dll_C:\Windows\libmysql_e.dll
  10. Linux cat命令:连接文件并打印输出到标准输出设备
  11. jsp include指令标签
  12. Nginx安装及配置文件解释
  13. Javascript中的!-- //--
  14. C#string与char互转
  15. Hadoop学习之旅
  16. d2550性能 服务器,长得像I3的ATOM终于诞生了,D2550 ITX小板性能实测
  17. (ExcelVBA编程入门范例)
  18. 因代码不规范,国外程序员就枪击 4 个同事?你可能提前过了愚人节
  19. Qt设置鼠标光标样式
  20. Python 贪心法:真分数表示为埃及分数之和

热门文章

  1. 前端css中常见的-moz-,-webkit-,-o-分别是什么?
  2. [奥塔在线]IIS Express如何开启HTPPS访问
  3. android 图片轮播组件,Android客户端实现图片轮播控件
  4. 任务三、学生喂养三种宠物:猫、狗和鸟
  5. 在 Word 中如何画底线、直线、虚线?
  6. NGFW的Portal认证实验
  7. 【stm32CubeMX】STM32F103c8t6串口通信
  8. 怎么把录音转文字?只需三步,手把手教会你
  9. android WIFI相关问题集合
  10. python的复数的实部虚部都是浮点数吗_python中复数的共轭复数知识点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