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原理概论》第16章 人口统计

人口统计是人类历史上产生最早、历史最悠久的一种统计,它是适应社会发展和国家管理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尤其近一个世纪来,随着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口统计日趋完善和科学,它能提供人口的静态和动态的各项指标,它在经济建设和人口学理论研究中有重要地位。
一、人口统计的概念和意义
(一)人口统计的概念
人口统计就是运用统计方法从数量方面反映和分析人口这一社会现象在静态和动态方面的全面情况。它包括人口数量统计、人口构成统计、人口变动过程统计、计划生育统计、人口再生产统计等。它的任务是全面、系统、准确地计算出各时期人口数量和构成,为国家制定国民经济计划、人口政策和计划生育工作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人口统计的意义
人口统计是经济和社会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在人口理论研究方面占有重要地位,而且能为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提供科学数据和资料。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有11亿人口,人口统计工作在我国显得更为重要。概括地说,搞好人口统计工作,可以从人口数量和人口素质两个方面反映国情和国力状况。
首先,人口统计可以清楚了解人口地域、行业、职业的分布以及劳动力资源情况,对合理调整产业结构、解决经济发展不平衡、物价不稳等问题,有重要意义。
其次,人口统计可以查清一定时期人口数量、年龄结构和文化素质等状况,为制定人口政策和计划生育工作政策提供重要依据。
再次,人口统计可以掌握人口数量构成、民族构成、再生产构成和计划生育构成,预测人口发展总趋势,为制定国民经济计划和社会发展计划提供准确依据。
二、人口数量统计
(一)人口数量统计的概念
人口数量是指生活在某一具体时间、某一地理范围内的人口总数。人口数量统计,是人口统计中最重要的项目,是计算各种人口指标的基础,它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人口发展的规模和水平。人口是各现代国家作计划、办事情、想问题的出发点。经常地及时地掌握准确的人口数量及其人口数的各种统计指标,对加快四化建设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人口数量统计的指标
人口数量是随着时间和地理范围改变而经常变动的,人口的出生与死亡,迁入与迁出,会使一个地区的人口数量增加或减少。因此,要取得准确的人口数,首先要确定计算人口数量的几个具体指标:
1、时点(标准时间)人口数计算
时点(标准时间)是在人口普查时,统一规定的作为登记人口状况的时间。人口数是一个时点性统计指标。只有统计某一时点的人口数,才能取得比较准确、全面的统计数据。我国在人口经常性统计中,一般规定统计时点为每年6月30日或12月31日。前者是年中人口总数,后者是年末或下年初人口总数。建国以来,我国共搞过三次人口普查,每次所规定的时点都是6月30日24时,即7月1日零时。这三次人口普查取得的总人口数是:
1953年6月30日24时,我国总人口为601,938,035
1964年6月30日24时,我国总人口为723,070,260
1982年7月1日零时,我国总人口为1,031,882,511
2、人口范畴
要准确计算人口数,除了规定标准时间外,还要有一个统一的人口范畴。人口范畴是指在人口统计时,根据人口在地理空间上的移动状况而规定的作为调查登记的人口对象。人口范畴分三类:一类是常住人口,一类是现有人口,一类是法定人口。常住人口是指经常居住在本地的人口;现有人口是指普查时点实际居住在本地的人口;法定人口是指由法律规定划归本地的人口。在普查人口时,法定人口基本包括于常住人口中,不做单独统计。
一般地说,常住人口与现有人口数具有下列关系:
常住人口 = 现有人口 - 外来暂住人口 + 本地暂时外出人口
现有人口 = 常住人口 - 本地暂时外出人口 + 外来暂住人口
我国以前三次人口普查,都采用登记常住人口的方法。我国第四次人口普查,仍然是以常住人口为对象。
3、平均人口数
平均人口数是指某一时期内的各个时点人口的平均数。在统计工作中,经常使用的就是平均人口数。比如,某地1990年人口数是1000万,这个1000万不是指哪一个时点的人口总数,而是1990年该地区的平均人口数。平均人口数也是计算其它有关人口指标和计算人均收入指标必需的数据。平均人口数的计算有下列几种方法:
(1)将一定时期内的每日人数相加,除以天数,计算出这个时期的平均人口数。公式为:
平均人口数 = 该时期每日人数之和 / 该时期日数
用这种计算方法算出的平均人口数是准确的,但需要每天的人口数,工作量太大,一般情况下不采用这种计算方法。
(2)在某一时期内根据有选择的两个时点的人口数,来计算平均人口数。将期初人口数加期末人口数之和除以2,即得该时期的平均人口数。计算公式为:
年平均人口数 = (年初人口数 + 年末人口数 ) / 2
(3)如果有两个时点以上的资料,而且时间间隔又相等,则可用下列序时平均数公式计算平均人口数 :

平均人口数 = (1/2X1+X2+X3、、、、、+Xn - 1 + 1/2X)/ n -1

式中::X表示一定时点的人口数,N表示项数(时点数)。
如果时点间隔不相等,则用下列序时平均数公式计算平均人口数 :

(X1+X2)/ 2 T1 + (X2+X3)/ 2 T1 + 、、、(Xn-1 + Xn)/ 2 Tn-1
平均人口数 = ——————————————————————————————————
T1 + T2 +、、、Tn-1

式中:X、n的意义同上,T表示时间长度。
4、人口密度
人口密度是指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区的人口数与该地区土地面积的比率,即一定时期的单位面积上的人口数。人口总数只能说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现有人数,并不能说明该国或该地区的人口稠密程度。有的国家或地区人口数虽多,但土地面积大,人口密度可能较小;有的国家或地区人口数虽少,但土地面积较少,人口密度可能较大。因此,计算人口密度指标是很重要的。计算方法一般以每平方公里的居民人数表示。计算公式为:
人口密度 = 该地区的人口总数 / 该地区的土地面积
这里的人口总数通常指常住人口,土地面积包括全部陆地面积和内陆水域面积。
建国以来,我国人口逐渐增多,人口密度迅速提高。如果只计算大陆人口密度,根据三次人口普查数据表明,1953年为64人,1964年为72人,1982年为105人。
三、人口构成统计
在人口数量统计的基础上,还要进行人口构成统计。人口构成统计是一项较大的工程,它包括三大部分:一部分是属于自然的(年龄、性别等),一部分是属于社会的(民族、宗教、文化程度等),一部分是属于经济的(行业、职业状况等)。人口构成统计对研究一个国家的政治和经济有重要意义。经济越发达,社会越进步,人口构成统计越显得重要,对人口构成各项指标统计的资料要求越具体。
(一)人口民族构成统计
人口民族构成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各民族人口数量及其在人口总数中所占比重。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除人口众多的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将我国三次人口普查民族构成情况列表如下(表16-1):

表16-1 我国三次人口普查民族构成情况表
————————————————————————————————————————
人口普查次数时间 总 人 口 汉 族 人 口 少数民族人口及占总人口比重%
————————————————————————————————————————
第一次 1953年 582603417 541283067 35320360 6、08
第二次 1964年 691180277 651296368 39883900 5、78
第三次 1982年 1003937078 936703824 67233254 6、7
————————————————————————————————————————

上表总人口中,外来民族人口和无民族人口除外。我国少数民族总人口占全国总人口6、7%,但分布的地域却占全国总面积的60%左右。民族构成统计,对发展民族经济和安排民族文化、教育、卫生等事业,为党和国家制定正确的民族政策,都有重要意义。
在统计民族成份时,本人是什么民族就填什么民族,父母不是同一民族,所生子女填哪个民族,在未满成年前(18岁前)由父母决定,成年后由本人决定。
(二)人口性别构成统计
人口性别构成是指在一定时间的总人口中,男女人口数的比例。人口性别构成历来受人们的普遍重视,两性比例是否平衡,直接影响结婚率、生育率、人口再生产的速度。人口性别构成的相对指标,主要从两个方面反映:
1、性比重指标
性比重指标是指总人口中两性人口数各占总人口数的百分比。计算公式为:
性比重 = 男(女)人口数 / 总人口数
根据我国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统计的性比重指标是:男性人口占总人口的51、5%,女性人口占总人口的48、5%,基本趋于平衡。
2、性比例指标
性比例是指男性人口数对女性人口数的比例,一般以女性人口为分母,它表明100名女子的男子数。
计算公式为:
性比例 = 男性人口数 / 女性人口数
我国人口性比例,已经由建国前的110(100名女性对110名男性)的不正常比例,逐渐下降到1982年的106、2,基本达到正常。但历史遗留下来的重男轻女的恶习,在少数地区仍然存在,国家正通过法律和教育手段加以解决。
(三)人口年龄构成统计
人口年龄构成是指不同年龄组的人口在全部人口中的分布状况。据统计,我国人口年龄构成正由年轻型向成年型过渡,人口老年化问题,正以世界人口少有的速度逐步到来。到本世纪末,老年人口将达到7-8%,到2040年左右,将达到高峰期的15%左右。
统计年龄一般以年为单位,按实足年龄计算。根据研究社会经济问题的需要,可划分为满足各种需要的年龄组。当前我国常用的年龄组主要有三种:
1、按年龄别分组
按年龄自然顺序,从零岁组起,将总人口按每人的周岁分成一岁一组。这是最基本的、最好的年龄分组法。这种分组法,不但能观察总人口年龄别的构成状况,而且还能为其它年龄分组提供基础数据。
2、按年龄组分组
将总人口按每5岁或10岁分为一组。例如:按每5岁分组为0-4岁组,5-9岁组,10-14岁组等;按每10岁分组为0-9岁组,10-19岁组,20-29岁组等;
3、按某种需要进行年龄分组
在研究人口年龄构成时,为满足研究某一专门社会经济问题,以便制订相应计划和措施,经常按其需要确定一定的人口年龄组别,形成统计研究需要的各种年龄构成。
0——6岁,是学龄前儿童组;
7——12岁,是学龄儿童组;
13——15岁,是劳动力后备组;
0——15岁,是被抚养少年儿童组;
16——60(女55)岁,是劳动年龄组;
18——22岁,是义务兵役组;
18——49岁(女),是育龄妇女组;
20(女)——22(男)岁,是法定婚龄起点组;
60(女55)岁以上,是被抚养老年组。
(四)人口经济构成统计
人口经济构成是指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劳动力比例分配。从经济方面看,人口再生产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础,人口是社会劳动力资源的来源,劳动力资源对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研究人口经济构成的目的,就是为研究国民经济结构和制订劳动力计划提供重要依据。
1、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
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的构成,就是二者在总人口中的分布。它的构成比例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比例之一,也是反映一个国家工业化程度和农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不是仅就劳动力来划分的,而是就总人口来划分的。划分的根本标志是劳动者所从事的劳动性质:凡是从事农、林、牧、渔业生产的劳动者,都属于农业人口;不从事这方面工作的劳动者,属于非农业人口;经济不能自立的人口,依抚养人口的工作性质而定。
2、在业人口与非在业人口
在业人口是指从事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济收入的人口,非在业人口就是指16岁至60岁(女55岁)成年人未从事社会劳动未取得劳动报酬或经济收入的人口。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不论在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单位工作或从事个体劳动,不论以何种方式就业,不论有无固定性职业,只要能取得劳动报酬或经济收入,都属于在业人口范畴。1982年人口普查统计,全国在业人口为52150、6万人,占总人口的51、95%。(不包括现役军人。)这部分人是人口中最主要的部分,人类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资料靠他们去生产。
我国根据具体情况还规定:16岁至60岁(女55岁)成年人中的在校学生、待升学者、退休退职人员、其他未就业者,都属于非在业人口范畴。1982年统计,这部分人为14164万人,占总人口的14%。
我国还有一部分待业人口,它包括虽然有过职业而后来又失掉职业的人,也包括第一次谋职而尚未谋到的人。这部分待业人口,主要是指市镇里的待业人口。根据1982年人口普查统计,全国市镇里的待业人口为340、1万人,占总人口的2、89%,这些人大部分是初中高中毕业生和第一次谋求职业的人。
3、行业构成
人口的行业构成是指从事社会劳动的在业人口在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分布。进行人口行业构成统计,对研究国民经济中劳动力与生产资料在行业间的分配是否协调,对研究国民经济结构,有重要意义。在业人口都应按其所在单位的经济活动性质划分相应行业,我国国民经济行业共分为15个大类。根据1982年人口普查资料,我国在业人口行业构成情况如下表(表16-2):

表16-2 我国在业人口行业构成
———————————————————————————————————————
国 民 经 济 各 行 业 人数(万人) 占比重(%)
————————————————————————————————————————
总 计 52150、5 100
一、物质生产领域小计 49204、8 94、35
1、农、林、牧、渔业 38415、5 72、66
2、矿业及木材采运业 840、2 1、61
3、电力、煤气、自来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150、0 0、29
4、制造业 6166、8 11、83
5、地质勘探和普查业 82、4 0、16
6、建筑业 1101、0 2、11
7、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 898、1 1、72
8、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及仓储业 1550、8 2、97
二、非物质生产领域小计 2945、7 5、65
9、住宅管理、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 244、1 0、47
10、卫生、体育、社会福利事业 410、1 0、79
11、教育、文化、艺术事业 1288、2 2、37
12、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事业 120、2 0、23
13、金融、保险业 102、3 0、20
14、国家机关、政党和群众团体 801、9 1、54
15、其他行业 28、9 0、05
————————————————————————————————————————

从上表看出,我国在业人口中,属于物质生产部门占用的劳动力高达94、35%,而非物质生产部门占用的劳动力只占5、65%。物质生产部门与非物质生产部门在业人口比例,经济发达国家大体是60:40到75:25,而我国大体是95:5,这说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是相当低的。
4、职业构成
人口的职业构成是指从事社会劳动的在业人口在各种职业中的分布。统计人口职业构成,可以合理分配使用和培训劳动力,也能为建立和完善就业结构提供依据。职业分类的基本原则,是以在业人口本人所从事的工作性质的同一性进行分类的。例如,在教育部门工作的教师属于教育工作者,教育部门所属试验工厂的工人则为相应行业的工人。
国家有一个统一的职业分类标准,我国将职业分为大分类、中分类、小分类。大分类有8个,它们的顺序是:(1)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3)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4)商业工作人员。(5)服务性工作人员。(6)农、林、牧、渔劳动者。(7)生产工人、运输工人和有关人员。(8)不便分类的其他劳动者。
四、人口再生产统计
人口再生产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由于出生或死亡而引起的人口数量自然变动状况。人口的出生或死亡是人口再生产过程的两个重要环节。人口再生产统计包括三个绝对指标:一是出生率,二是死亡率,三是自然增长率。
(一)出生率
出生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出生人数与该时期平均人口数的比率。它表明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出生强度。人口出生率统计,对于研究我国人口再生产趋势,制订计划生育指标是极为重要的。
(二)死亡率
人口死亡率是指一定时期的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平均人口数的比率。
(三)自然增长率
人口自然增长率是一定时期人口自然增长数与该时期平均人口数的比率。研究人口自然增长率,不仅反映某一年度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水平,还为分析人口再生产变动状况提供依据。
我国三次人口普查统计的数据表明,1953年到1964年大陆人口平均每年增长16、1‰,1964年到1982年大陆人口平均每年增长20、9‰,人口自然增长率呈上升趋势。所以,我们一定要搞好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
五、计划生育统计
人口问题关系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计划生育工作涉及千家万户,也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四化建设进程,所以我们一定要实行计划生育。为了全面反映计划生育工作效果,必须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统计。
(一)晚婚率
晚婚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符合晚婚年龄的男性(女性)人数在初婚的男性(女性)人数中所占的比重。计算公式为:
晚婚率 = 符合晚婚年龄的男性(女性)人数 / 初婚的男性(女性)人数 X 100%
(二)计划生育率
计划生育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有计划出生人数占该时期出生总人数的比重。它是反映计划生育工作质量的一个综合性指标。计算公式为:
计划生育率 = 计划内出生人数 / 出生总人数 X 100%
为了反映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的情况,或一胎以上的情况,还要统计一胎率或多胎率。计算公式为:
一胎率 = 出生数中的一胎数 / 出生总人数 X 100%
计算出的数字大小与计划生育工作成绩成正比。
二胎(多胎)率 = 出生数中的二胎(多胎)数 / 出生总人数 X 100%
计算出的数字大小与计划生育工作成绩成反比,降低二胎(多胎)率是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三)节育率
节育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已落实节育措施的育龄妇女人数在已婚有生育能力的育龄妇女人数中所占的比重。计算公式为:
节育率 = 已落实节育措施的育龄妇女人数 / 已婚有生育能力的育龄妇女人数 X 100%
节育统计还包括以下几个具体指标:
1、避孕率。避孕率 = 避孕人数 / 已婚有生育能力的育龄妇女人数 X 100%
2、结扎率。结扎率 = 结扎人数 / 已婚有生育能力的育龄妇女人数 X 100%
3、人工流产率。人工流产率 = 一年内人工流产人数 / 育龄妇女人数 X 100%

(此专著出版于1990、9、25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主编王振岳、聂鸣、石永利。获佳木斯市委党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获佳木斯市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获黑龙江省党干校系统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获中国人口学会优秀科研成果佳作奖,获佳木斯市委宣传部市文联市社联市图书馆优秀科研成果奖。)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wzy52413616/p/4525907.html

第16章 人口统计相关推荐

  1. 行为科学统计第16章--相关

    行为科学统计第16章 行为科学统计 Statistics for the Behavioral Sciences 人生很累,现在不累,以后更累啦- 为了自己的事业目标了... 从这一章开始是第四部分, ...

  2. 复现经典:《统计学习方法》​第16章 主成分分析

    第16章 主成分分析 本文是李航老师的<统计学习方法>一书的代码复现.作者:黄海广 备注:代码都可以在github中下载.我将陆续将代码发布在公众号"机器学习初学者", ...

  3. 电信保温杯笔记——《统计学习方法(第二版)——李航》第16章 主成分分析

    电信保温杯笔记--<统计学习方法(第二版)--李航>第16章 主成分分析 介绍 总体主成分分析 基本思路 直观解释 定义 主要性质 主成分个数 规范化变量 样本主成分分析 样本主成分的定义 ...

  4. Java黑皮书课后题第2章:2.11(人口统计)重写编程练习题1.11,提示用户输入年数,然后显示这个年数之后的人口值,将1.11中的提示用于这个程序

    2.11(人口统计)重写编程练习题1.11,提示用户输入年数,然后显示这个年数之后的人口值,将1.11中的提示用于这个程序 题目 题目描述 运行示例 涉及的1.11代码(非本题代码) 破题 代码块 题 ...

  5. 第15章 人口投资

    <人口原理概论>第15章 人口投资 一.人口投资的涵义及分类 (一)人口投资的涵义 人口投资是指国民收入中用于维持新增人口生活需要并不断提高全体人口生活水平的投资.其内容主要包括维持劳动力 ...

  6. 第10章 人口问题

    <人口原理概论>第10章 人口问题 一.人口问题的概念和分类 人口问题是指人口生存和发展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问题的总称.人口问题表现在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社会道德.地理分布.生态环境等各 ...

  7. 自然语言处理NLP星空智能对话机器人系列:NLP on Transformers 101 第16章:Kaggle BERT比赛CommonLit Readability Prize赛题解析

    自然语言处理NLP星空智能对话机器人系列:NLP on Transformers 101 第16章:Kaggle BERT比赛CommonLit Readability Prize赛题解析 第16章: ...

  8. 第 16 章 string类和标准模板库

    第 16 章 string类和标准模板库 16.1 string类 C语言在 string.h(C++中为cstring)提供了一系列的字符串函数. 16.1.1 构造字符串 string 实际上是模 ...

  9. 云计算与大数据第16章 分布式内存计算平台Spark习题

    第16章 分布式内存计算平台Spark习题 16.1 选择题 1.Spark是Hadoop生态(  B  )组件的替代方案. A. Hadoop     B. MapReduce        C. ...

最新文章

  1. tensorflow教程 一元线性回归
  2. golang中的strings.Count
  3. DeskArtes 3Data Expert Ultimate中文版
  4. CentOS7 Change the Sources of yum(刚装完centos后一定要干的事)
  5. OData model cache logic in gateway system
  6. Mercurial(Hg)基本操作
  7. jsp通过include指令引入html乱码的解决方法
  8. Pi 3B+编译安装python3.6.8
  9. mysql can't open file: '..frm'_mysqldump 导出数据时出现can’t opne file ‘xx.frm’ (errno:24)错误...
  10. python接口自动化代码_python接口自动化(十六)--参数关联接口后传(详解)
  11. 第一章 虚拟化技术概述
  12. UE4 WebUI 4.26下载
  13. js字符串转json, json转字符串
  14. Android Wi-Fi 2.4G及5G信道一览表
  15. 【笔记】分类问题的模型评估(Precision, recall, F-measures)
  16. 苹果的教育优惠怎么弄_京东苹果自营如何使用教育优惠!
  17. Leetcode刷题114. 二叉树展开为链表
  18. SVN提交失败 can‘t open file‘\db\txn-current-lock’
  19. A - 简单密码(C语言)
  20. 骑行运动耳机哪个好,骑行听歌必备的几款运动耳机推荐

热门文章

  1. CORDIC算法详解(五)-统一的 CORDIC 算法形式
  2. 这个小游戏太解压了吧,全网都在玩合成大西瓜
  3. JavaScript——运算符的全面解析
  4. mysql 过滤微信昵称表情_PHP正则过滤处理微信昵称中emoji字符的方法
  5. python nonetype转换float_python数据类型的强制转换
  6. 清华提供的时间校正服务器
  7. windows下修改mysql时区设置
  8. 详解如何实现a-z字母导航栏
  9. 周期脉冲 matlab,矩形周期脉冲信号MATLAB实现
  10. Python实战项目(五)检测密码强度并生成强密码(防暴力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