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仅供学习


文章目录

  • 犯罪心理的主观差异
    • 故意犯罪心理
      • 犯罪决意阶段的心理表现
      • 实施犯罪阶段的心理表现

犯罪心理的主观差异

故意犯罪心理

我国刑法第 14条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这一定义指出,故意犯罪有两种:

(1)一种是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即为刑法理论上的直接故意;

(2)另一种是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有意识地放任其发生,即为刑法理论上的间接故意。

在犯罪心理学理论上,故意可以从不同角度分为多种类型。最基本的可划分为如下两种:

(1)第一,即时故意与预谋故意。

(2)第二,确定故意与不确定故意。

犯罪决意阶段的心理表现

犯罪决意是由犯罪动机所推动的。犯罪动机所驱使的犯罪,在多数情况下并非即刻就可以达到目的,其中还有一个过程。犯罪人是否将以行为去实现其动机,主要取决于是否已有决定的犯罪意志,即是否已形成犯罪的决意

  • 犯罪决意的三种形式

所有故意犯罪均是先有犯罪决意,即先有实施犯罪行为的决心和意愿。这是故意犯罪必须具备的基本心理因素。

犯罪决意因犯罪事件性质的不同、犯罪机遇的有无、侵犯对象及犯罪人个人心理品质的差异,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一般而言,犯罪决意有如下三种基本形式:

(1)预谋犯罪决意

预谋犯罪即是在实施犯罪行为之前,犯罪人对将针对何种对象实施何种犯罪行为,已有较明确具体的决意,并在犯罪手段、时间、地点、时机等犯罪的相关条件方面作了初步的甚至明确具体的策划。

故意犯罪的目的愈明确,行为效率就愈高,其犯罪的决意也就更为自觉和坚决。

(2)机会犯罪的决意

机会犯罪多为犯罪人虽有犯罪的思想因素,但事先并无特定的犯罪动因,亦无明确具体的侵犯目标和犯罪行为计划,但因适合犯罪的机会的刺激,使原有的犯罪思想因素急剧恶性膨胀,在短时间内形成了犯罪决意,从而实施犯罪。

(3)冲动犯罪的决意

冲动犯罪的决意是指犯罪人本无特定的犯罪动机,但受某种因素即强烈刺激而诱发的激情所驱使或因某种突发的意外局面所窘迫而临时生成的犯罪决意。

  • 故意犯罪决意过程的心理表现

犯罪决意一般经历了犯罪意图的萌生,经对有利于犯罪和不利于犯罪的诸因素,以及犯罪行为将产生的利与弊反复权衡之后而形成的。

机会犯决意和冲动犯决意更系临时和突发生成,决意形成的心理过程一般较少反复周折或无明显的阶段性界限,但其形成的心理过程同预谋犯决意一样,都将大致经历以下三个阶段:

(1)犯意的出现

犯意即犯罪的意图或欲求。犯意的形成,是由于人的某种需要在不良心理因素的作用下而激发出来的。超越和违反人们共同的需要结构的特殊需要则可能诱导犯罪意识的出现。不良的社会因素,如果没有人们正确意志加以克服,就会成为不良的心理因素的根源。当客观需要作用于不良的心理因素时,就可能产生犯罪意识。

(2)动机的选择

犯罪人要实现其犯罪目的,必须把犯罪的意识转变为犯罪的动机,因为犯罪动机是实施犯罪的内在动力,犯罪动机的形成过程,是主体的思想斗争过程。

①犯罪是一种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除临时冲动当即实施犯罪行为或惯犯外,其余犯罪人在犯罪决心下定之前,必有一番思想斗争和反复。

②大多数犯罪人都了解犯罪行为实施的后果,因此,不可避免地要反复权衡利弊,考虑是放弃犯罪还是付诸实施。

③许多犯罪人在决意之时,往往产生一种恐惧感和罪责感,尤以初犯为甚。这种恐惧感和罪责感有时可使行为人摒弃犯罪动机,但决意实施犯罪的人,则可能尽量抑制因心理冲动而出现的罪责感,并设想出种种借口进行自我辩解

总之,动机选择取舍的焦点在于是否实施犯罪行为。由于犯罪人常常受强烈的畸形需要和不良心理因素的驱使,迫切希望以犯罪行为来满足自己的某种欲望,因此大多会排斥其他反对动机而选择犯罪动机。而一旦犯罪动机居于主导地位,犯罪决意也就随之形成,犯罪行为就将不可避免地被犯罪人付诸实施。

(3)经验和客观条件的影响

在对犯罪方式、机会、犯罪行为的利与弊及案后暴露的可能性等问题没有充分的策划和估计之前,犯罪人一般不会轻易形成决意。

  • 故意犯罪的心理防卫机制

(1)心理防卫的概念

所谓心理防卫,是指一种自寻理由或采取某种行为使自己摆脱某种心理状态困扰的心理活动。

犯罪人这种心理防卫并非面对他人进行,而是一种在内心自我掩饰、辩解和投射罪责的心理活动,其实是为自己的犯罪行为及心理活动进行开脱和辩解,使之合理化和淡化。

(2)故意犯罪人心理防卫的形式

①犯罪的合理化

犯罪的合理化就是行为人努力使自己相信犯罪有一定的原因,实属迫不得已,借以减轻或消除内心的犹豫和顾虑,以便能在心安理得的心境中进行犯罪活动,并在犯罪之后亦少为罪责所恐惧和苦恼。

就是行为人努力使自己相信犯罪有一定的原因,实属迫不得已,借以减轻或消除内心的犹豫和顾虑,以便能在心安理得的心境中进行犯罪活动,并在犯罪之后亦少为罪责所恐惧和苦恼。

②投射

所谓投射,是指犯罪人把自己的犯罪过错或行为的趋势归咎于他人,认为自己之所以犯罪或应当犯罪是他人的行为或某种客观存在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③掩饰

掩饰即犯罪人自寻各种理由,自我辩解,认为自己的行为没有罪过或罪过不严重。

④转移

转移即犯罪人将自己决意犯罪或实施犯罪所产生的情绪,有意识地转移到其他方面,以获得紧张心情的减轻或消除,以便使自己能在犯罪活动中和案后进入轻松的心境,保持情绪上的稳定。

实施犯罪阶段的心理表现

犯罪决意形成后,并非都立即引起犯罪行为的实施。犯罪人还可能着手进行犯罪的准备或等待时机,并可能因与犯罪有关的情况的变化,作出提前或延缓甚至放弃犯罪行为实施的决意。

  • 犯罪预备阶段的心理

犯罪预备是对将要实施犯罪的准备,是犯罪决意的客观表露。犯罪决意还仅限于主观意图,并非行为;而犯罪预备已有犯罪的行为,已构成犯罪。

  • 实施犯罪的心理和行为的主要内容

(1)实施犯罪的心理和行为的主要内容

犯罪预备的目的仅限于达到预备犯罪的完善,在此阶段,虽出现犯罪的机会,犯罪人也多会放弃。

如已进入实施阶段,犯罪人不仅不会放弃现有的机会,还会主动寻找、创造行动的机会,以期将决意付诸实施,实现犯罪目的,满足犯罪动机。

因而在实施犯罪阶段,犯罪人的心理和行为的主要内容是:积极侵犯客体,实现犯罪目的;严守防御计划,不留犯罪痕迹;预防意外,随时准备应急;伪装现场,干扰侦查。

(2)实施犯罪的心理状态

在犯罪实施过程中,犯罪人的心理状态是积极的、主动的,由于受特定的作案现场的刺激,犯罪人始终处于复杂多变、难以完全自控的心理状态之中。

一般而言有以下表现:

①恐惧

恐惧是犯罪人实施犯罪时的基本心理特征,这是一种表现为自我保护的激进的心理状态,是一种难以抗拒的心理现象。

在实施犯罪前,作案的动机占主导地位,支配犯罪人实施犯罪;而在实施犯罪时,担心罪行败露的恐惧心理则占主导地位。

恐惧一般会使犯罪人的思维和能力受到抑制,导致行为的慌乱和效率的下降。但恐惧达到极端之际,也可能导致犯罪人犯罪意念的恶性转化和体能的超常发挥,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

②兴奋

犯罪人在实施犯罪行为之际,常陷入一种兴奋亢进的状态,对行为的后果毫无顾及,甚至认为自己预定的防御计划过于保守、胆怯,而不顾一切地为所欲为。

③欣喜

犯罪人实施犯罪时,如行为十分顺利,或得到了意外收获,常常会产生得意和欣喜的心理状态。这种意外的强烈刺激,使犯罪人呈现出强烈的兴奋状态,从而容易出现行为上的疏忽,留下破绽。

④绝望和愤怒

犯罪人在实施犯罪过程中受到挫折,如机会的丧失,遇上强烈的反抗,行为的败露,同伙的不配合,自己行为的失败等,即可产生绝望和愤怒的情绪。这种情绪制约下的犯罪人极易发生动机的急剧恶性转化,孤注一掷,铤而走险,实施更为严重的犯罪行为。

⑤冷静

犯罪开始时,犯罪人的心理一般都处于兴奋状态,有的犯罪人则可能因某种因素的刺激,在兴奋之余,出现异常的冷静。惯犯更是如此,他可以冷静地对犯罪的各个环节进行准确的分析判断,使犯罪动机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并思索作案过程,发现漏洞,予以弥补,策划如何逃避侦查。有的犯罪人还会冷静理智地控制犯罪行为的后果,不使之扩大和恶化,甚至自动中止犯罪。

(3)变更原计划实施犯罪的心理

犯罪行为一般受计划支配,但是如果出现如下情况,犯罪人则可能临时摒弃原计划,改变犯罪目的,形成新的犯罪动机:

①犯罪人在实施犯罪过程中突遇意外的障碍

②犯罪人在实施犯罪过程中突发新的犯罪动机

  • 放弃实施犯罪的心理

(1)放弃实施犯罪的心理实质

决意犯罪后,由于受新的主客观因素影响,使犯罪人一改初衷,放弃犯罪实施,在实践中并不鲜见。

促使犯罪人放弃犯罪的因素固然十分复杂,但究其心理实质,基本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①因某种顾虑被迫放弃;

②受客观条件阻碍和限制,犯罪已无法顺利实施了,迫使犯罪人放弃实施犯罪;

③犯罪人心理冲突使其主动放弃实施犯罪

犯罪人在犯罪决意和动机形成,预备和实施犯罪的一系列过程中,始终不间断地有着犯罪动机和反对犯罪动机的冲突。当前者占主导地位时,犯罪人将决意犯罪并付诸实施;而当二者相互易位时,犯罪的决意和动机则将削弱甚至消失,从而主动放弃实施犯罪。

备注:这里和原书排版不符,导致内容偏差,我有点疑惑,标记一下

(2)放弃犯罪动机的情绪表现

放弃实施犯罪最主要的因素是动机的转化和消失。同时,犯罪人在行为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情绪也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其行为。这些因客观环境及其他刺激所产生的情绪,有时可促使其放弃犯罪。

①失望

②恐惧不安

③悔悟

④厌倦

《犯罪心理学》读书笔记(part6)--犯罪心理的主观差异(上)相关推荐

  1. 《犯罪心理学》读书笔记(part7)--犯罪心理的主观差异(中上)

    学习笔记,仅供学习 上篇:犯罪心理的主观差异(上) 文章目录 犯罪心理的主观差异 故意犯罪心理 实施犯罪后的心理表现 故意犯罪的行为方式 犯罪心理的主观差异 故意犯罪心理 实施犯罪后的心理表现 犯罪后 ...

  2. 《犯罪心理学》读书笔记(part8)--犯罪心理的主观差异(中下)

    学习笔记,仅供学习 上篇:犯罪心理的主观差异(中上) 文章目录 犯罪心理的主观差异 过失犯罪的心理 过失犯罪心理概述 产生过失犯罪的心理原因 过失犯罪的认识特征 犯罪心理的主观差异 过失犯罪的心理 过 ...

  3. 《犯罪心理学》读书笔记(part9)--犯罪心理的主观差异(下)

    学习笔记,仅供学习 上篇:犯罪心理的主观差异(中下) 文章目录 犯罪心理的主观差异 过失犯罪的心理 注意与过失犯罪 过失犯罪与其他心理因素 犯罪心理的主观差异 过失犯罪的心理 注意与过失犯罪 注意概述 ...

  4. 读书笔记02-《术与道》上

    此书为一份UI设计基础指南,虽说是基础指南,却有很多我在UI工作中并不知道的知识盲点,下面开始记录: 01 基础知识 1.1什么是UI设计 1.1.1 UI的相关概念 UI=User Interfac ...

  5. 读书笔记--Android Gradle权威指南(上)

    本篇文章已授权微信公众号 dasu_Android(大苏)独家发布 最近看了一本书<Android Gradle 权威指南>,对于 Gradle 理解又更深了,但不想过段时间就又忘光了,所 ...

  6. 《犯罪心理学》读书笔记(part5)--犯罪心理的形成与内在因素的影响(下)

    学习笔记,仅供学习 文章目录 犯罪心理的形成与内在因素的影响 犯罪动机 犯罪动机的转化 不明显的犯罪动机 犯罪者的智力特征 智力描述 智力犯罪 犯罪者的气质特征 气质的概念 气质与犯罪 犯罪者的情绪. ...

  7. 《犯罪心理学》读书笔记(part4)--犯罪心理的形成与内在因素的影响(上)

    学习笔记,仅供学习 文章目录 犯罪心理的形成与内在因素的影响 犯罪者的需要 需要的概念 需要的种类 犯罪者的需要特征 犯罪动机 动机的基本理论 犯罪动机的特征 犯罪动机的作用 犯罪动机的分类 犯罪动机 ...

  8. 《犯罪心理学》读书笔记(part11)--犯罪心理的性别差异(中)

    学习笔记,仅供学习 上篇:犯罪心理的性别差异(上) 文章目录 犯罪心理的性别差异 性别差异及其对犯罪的影响 女性的生理发展 男女两性的心理差异 犯罪的性别差异 犯罪心理的性别差异 性别差异及其对犯罪的 ...

  9. 《自卑与超越》读书笔记(part6)--职业有些时候成为了人们逃避爱情和社会问题的借口

    摘抄书中论点,不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学习参考 自卑与超越 我们依据个体心理学将人们分成了不同的类型.但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并没有很明显.我们发现:罪|犯和问题儿童.神经官能症患者.酗酒者.xing|欲| ...

最新文章

  1. 电路非门_【连载】电路和维修基础之门电路、转换器
  2. idea 添加 VUE 的语法
  3. 前端技术分享:Nginx负载均衡视频,基础的实战应用
  4. 花 1 个月收入购买一份保险之后,我的一点碎碎念!
  5. bitmap画文字 居中_画非画展览馆 观赏石 第八期拍卖
  6. 那位标榜技术驱动的开发者去哪了?
  7. location 拦截所有_电脑广告拦截软件 Adguard Premium
  8. uniapp 乘法结果保留了很多小数_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5.9循环小数和商的近似值微课视频 | 练习...
  9. linux环境知识点备忘录
  10. linux系统可以装sas吗,在SAS硬盘上Linux安装注意的事情。
  11. AhMyth远程控制手机实践
  12. Error Based Injection和sql注入函数
  13. u盘安装centos8黑屏_求助啊为何装centos7一点安装就黑屏
  14. Java语言高级-常用API-第四节 ArrayList集合
  15. 应用计算机怎么弹ink,Win7系统打开计算机管理提示computer management.Ink的解决方法教程[多图]...
  16. 用Python把图片转成字符画
  17. CentOS报错:There are no enabled repos
  18. DNS这位“翻译官”是如何转换域名和IP地址的?
  19. 【01】什么是概率图模型?
  20. 2022:RadiAnt DICOM Viewer-PC+CD[U盘]

热门文章

  1. 机器学习(三十三)——价值函数的近似表示
  2. 线性代数导论5——SVD分解
  3. 通过图注意力神经网络进行多智能体游戏抽象_[读论文] AttnPath: 将图注意力机制融入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知识图谱推理中...
  4. IDEA下的使用git
  5. 入门demo---Mybatis学习笔记(三)
  6. Spring AOP 应用篇
  7. 测试插件-infinitest介绍
  8. 使用dshow抓取摄像头数据时,回调函数时间为0的问题
  9. Oracle 12c R2来了!
  10. iOS之设置用户头像的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