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这件事,很多大佬都谈过,但我还是想从自己的角度去谈谈.

说到写作,我们就需要来说,我为什么要去写作,或者说,写作带给了我什么.

1 ,可以系统性的思考.
我觉得你肯定有这样的感受,就是一个知识点我明明懂了,可是给别人讲的时候,却总是讲不明白.知道为什么嘛?因为你只是以为你自己懂了,实际上你并没有懂.
而写作就相当于你在给别人讲,那么你为了写明白一个知识点,为了让别人读懂你这篇文章,你会怎么做?
就拿这篇文章来说,为了向别人说明写作的重要性,你会怎么展开?起码会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这三点去展开说,对吧.
那么,当你这样去写的时候,你发现,我好像对是什么不太清楚,所以你就会去查资料;我为什么要去用这个呢,想不明白,再去查资料;我怎么用这个知识呢,再去查资料或者实践.
这样做一次两次三次…当你坚持这样写完 100 篇文章的时候,你的思考角度,思维模式,绝对和写作之前不一样.

2 ,构建影响力.
对于一个人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是有自己的「影响力」.
当你有自己的影响力时,你就能够在整个行业里面脱颖而出,从而能够有机会结识更加优秀的人.
但是影响力很轻松就能构建?只想说,别做梦了.
那么,我怎么构建影响力?

  • 高质量的内容
    一件事情,你一定要想清楚,就是你和我都互相不认识,那么我凭什么信任你,我凭什么受你的影响,对吧.靠的就是高质量的内容.
    我写博客,特别是需要实操的内容,比如安装 mysql , keepalived 这些文章的时候,都是自己操作一遍之后,确实是成功了,才敢发表出来.自己没有实践就写出来,我觉得是对读者的不负责任,那自然也就没有信任这一说.
  • 交给时间
    只要保证自己的内容是高质量的,剩下的交给时间就行了.
    因为时间会告诉你,这一切是值得还是不值得.

既然写作给我带来了以上好处,那我该怎么做?

1 ,找到你擅长的内容,不断细分,细分再细分,然后锤炼,锤炼再锤炼.
关于你擅长的内容,这一点需要你自己去寻找.
比如我,对于前端,运维,后端,等等都有一些学习和钻研,那我就开始写这方面的内容.
但是前端,运维,后端每一个都是很大的方向,我怎么着手去写?一个办法:细分.细分到什么程度呢?比如说,我今天遇到了一个前端的问题,我写下来记录一下,可不可以?完全 OK 啊!
但是写完了就没事了?不是的,还需要再锤炼.
我一般是写完之后,就发表出来.如果有人给我评论一下,指出我哪里做的不是太好,我真是太开心了,又是一个可以成长的机会.
然后我过一段时间之后,会再来看之前写的文章,这里写的不太好,改改.那里排版看着不太舒服,再改改.
所以如果你感兴趣的话,可以看看我最近写的内容,和刚开始写的内容,不管是内容,深度,还是排版,我打保证,绝对是不一样的.
而这,都是因为我找到了擅长的内容,不断细分,然后一直锤炼的结果.

2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能够走得更远.写作这件事也不例外,你也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或者更准确的说,模仿.
到底怎么做呢?这么多年了,肯定有一篇文章,能够打动你,或者你认为写得很好.那么这篇文章就是巨人的肩膀.不断地去剖析这篇文章的组织架构,不断地去思考为什么作者这样写.
思考完了你以为就可以了?不不不,还差得远.思考完了,你觉得把这篇文章理解的差不多了对吧,尝试着不看文章,就把这篇文章写下来.结果你发现跟原文还是不一样的,对吧?然后再思考,这里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个词语呢,作者的构思在这里和我不太一样,他这样写是出于什么思考呢?然后觉得自己思考的差不多了,再尝试不看文章,就把这篇文章写下来.上面这个过程,重复,重复再重复,直到你真的写出来了原文.
这个时候,你以为没事了?不不不,然后你需要再寻找下一篇你觉得好的文章,再重复上面的内容,等你重复这样做几十遍之后,当你再自己写文章的时候,你会惊讶的.
啊?你跟我说,你没有欣赏的文章?那你可以去读一读阅读量 10W+ 的文章,一篇文章如果能够有 10W+ 的阅读量,说明这篇文章可圈可点的内容有很多,可以去分析,模仿,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走的更快,也更远.

既然写作有这么多的好处,为什么写作的人不多?

我觉得相当一部分的原因是因为,大多数人还没开始写作,就自己被自己吓死了.
怎么讲?你有没有这样的忧虑,当你想要开始写作的时候,突然有压力了,我如果写不好怎么办,我如果写的非常差劲怎么办,我还没搜集好相关素材…然后写作这件事就一直被放在了一边.
有这样的想法再正常不过,因为我刚开始在 CSDN 上写博客的时候也是这样,一想要在 CSDN 上写博客,心里就犯怵,我的天啊, CSDN 上牛人那么多,人家写的那么好,我再打磨打磨自己,我再深入学习学习,巴啦啦各种借口.后来就是破罐子破摔了,写的烂就写的烂了,先写出来再说吧.就这么逼着自己,先做起来.
结果呢,写出来之后发现,哎,这件事也没自己想象中那么难嘛~然后就这么一路写了下来.

写作的人不多,我觉得可能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写了但是没有人看,没有人跟我互动,让我突然没有了坚持下去的动力.
对于这一点,我只想说「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你想让别人来看你的博客,想让别人评论你的博客,给你动力或者提意见,让你写的更好,凭什么?
有一段时间我就挺鸡贼的,就是跑到各个博主下面去评论博客,因为别人评论我博客的时候,我会顺手点到对方博客里面去,看一眼别人写的内容,感兴趣的话,我就评论一下.这种心态,我觉得每个人可能都有,所以呢,我就跑到各个博主下面去评论人家的博客,有的博主就礼尚往来一下,也评论一下我的博客.
然后我一看,哇塞,有人评论我的博客了,不行我得再给对方评论回去.就这么一来二去,博客评论竟然也不少了,还连带着骗了很多粉丝,然后给我的动力就更大了,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正反馈的闭环,直到现在写作对我来说成为了习惯.
所以呢,遇到问题,先从自身想想,别人凭什么要给你评论博客,这样问题就比较好解决了.

「写作」和「笔记」的区别

我是一直建议身边的朋友写作的,但是几乎每次建议的时候,他们都会说,我有写啊,你看我都有记笔记.
所以这里说一下,「写作」和「笔记」的区别.
写作就是你需要发表出来,让别人看.如果写的太差劲了,你肯定不好意思发表出来,对吧?所以为了写一篇文章,你可能要花上两三个小时去写,我现在写一篇文章,都是先写一点儿东西,然后放在一边,过几天再回来看,再进行修改,然后再放在一边,过几天再来看,然后再修改.就这么一来一回,一篇文章从开始写,到它发表出来,至少有 5 天的时间.我写年终总结的时候,都是花费一周两周甚至是一个月的时间去写的,因为怕自己没写好,就把自己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信任给弄没了.
但是笔记呢,就是自己看,不需要发表出来,也不用担心写的好不好,遣词造句这些都不需要考虑,所以就写的比较随意,一个笔记,可能一分钟两分钟就完事了.结果呢?
我自己记的笔记,有时候过一段时间再回来看,我这儿写的啥,这上下文啥意思,一脸懵逼.嗯,就是随意到这种程度.
所以「写作」和「笔记」不一样,受众不一样,花费的时间不一样,质量也就不一样,而且留给自己的印象也不一样.
如果可以,还是尽可能的「写作」吧.

什么人最适合写作

请注意一下,我这里说的是「最适合」,并不是说不是这类型的人就不适合写作,而且这是我个人的观点,你可以不赞同.
我觉得大学生最适合写作.之所以这样认为,是有以下几点:

1 ,有时间.
在大学里面的自由时间真的是太多了.一天除了上课之外,其余的时间都是自己的,最爽的是还有周六日.
工作之后就不一样了,首先工作之后,每天的 8 个小时是肯定要给公司的,等到公司这边忙完了,下班了,上司叫你去一个饭局;男/女朋友想让你陪她溜达溜达…你发现了嘛,等你工作之后,你的时间就已经不是你的时间了.
好,就算下班之后,你什么事情都没有,工作了一天,觉得很累吧?自制力差点儿的,想放松放松,刷刷抖音吧?所以就算下班之后,什么事情都没有,还能有人逼着自己去学习,去思考,去写作,不能说没有,但是很少.
对了,上面的情况,还没算加班.这样一对比,就能发现在大学,能够利用的时间,真的是太多太多了.

2 ,没有压力.
大学生有什么压力呢?不用买房;不需要考虑父母年纪大的问题;还没成家,不需要考虑孩子的问题,不需要考虑婆媳关系.没钱了,给父母打个电话,上一秒还穷的不行,下一秒就富得流油.
所以写作这件事,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一件毫无压力的事情.我今天有灵感,就多写点儿,明天心情不开心,就不写了.也不用刻意的去追求,这篇文章要达到多少多少的阅读量,随心而动,率性而为.
但是工作了的人,你跟他说,好好写作吧,写作给你带来了很多很多的好处,他们都听不进去的.
也可能听得进去,也可能想要去做,但是一篇文章需要耗费好几个小时,还需要写很长时间才能有效果,他们就熬不下去了.

3 ,写作这件事情,肯定是越早开始越好.
什么?你还想问问我为什么这件事越早开始越好?建议你再翻到上面,看看写作给你带来了什么好处.
系统性的思考,这种能力,越早锻炼自己,在以后越能少走弯路.通过写作,让自己的思考慢慢变的严谨,想法慢慢变得成熟,知识慢慢变得系统.
这种能力,动动小脑就应该知道,越早培养越好,对吧!

所以写作这件事,对大学生来说,真的是再适合不过了.(不要脸的说一句,我就是活生生的一个例子)

最后说几句

写作这件事情,如果认认真真去做,坚持下来,直到成为习惯,真的可以给你带来很多东西,但是这些东西都是无形的,就像前面说到的,系统性的思考,影响力,这些都没办法去量化.
但是如果因为看不到写作的意义,就不去写作,我觉得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情.
生活中很多事情,其实我们都看不到它的意义,但是正因为这样,生活才充满了无限可能和乐趣,对不对?

以上.
非常感谢您的阅读~

[碎碎念]来谈谈写作这件事相关推荐

  1.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们如何谈论写作这件事

    原文网址: 点击打开链接 [ 摘要]为了进一步探讨写作之于作家的意义,我们精选了过去这几年在报章杂志上的访谈和诺奖得主们自己谈论写作这件事时的精彩言论. 2015诺贝尔文学奖授予白俄罗斯女作家斯维特拉 ...

  2. 学习两篇文章后才知道 高价值分享之写作这件事值得坚持做

    01 写在前面 进入私密圈子社群.勾搭大V 青眼有加 .先别人获取第一手价值信息 .不知道你们想过没,这些事情我不止想了一次. 但是作为一个普通人,身上没有那些牛叉的 Title 加成,几乎很难实现. ...

  3. 这些年我坚持写作这件事

    [关于我] 笔名:seaboat 姓名:汪建 公众号:远洋号 博客:seaboat.blog.csdn.net 编程语言:Java.Python.C++ 爱好:看书.运动.写作.编程 擅长运动:篮球. ...

  4. 驱动你做一件事的动力来源是什么?

    01.驱动力有哪几种 你有没有想过,驱动你做一件事的动力来源是什么? 1)原始驱动力,自然而然地驱动你吃饭睡觉打豆豆. 2)外在驱动力,奖赏你的时候开心,惩罚你的时候担心,"萝卜加大棒&qu ...

  5. 一件事,做得快,还是好?

    01.当然要快 前段时间读 Jeff Atwood 的一篇博客,里面有一段话说得蛮好的:"沿着那条路冲下去,一定要快,如果有什么挡住了去路,绕开它." 这段话的弦外之音就是在说:做 ...

  6. 10月碎碎念-谈谈『自我放弃』

    总第247篇/张俊红 每月一篇的碎碎念又来了,这一篇谈谈『自我放弃』,这里的自我放弃是一种比较积极的放弃,而非表面意思. 为啥要写这个呢,是因为最近经常会听到各种轻生的新闻,有学生.有上班族.有各种各 ...

  7. 每月碎碎念 | 2019.7

    Hi,这里是新开辟的"碎碎念"的世界. 这个区域作为记录心情的地方,把每日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记录在这里,当做一个写日记的地方,每个月底汇总成一篇文章,只给我的朋友看. 2019-7 ...

  8. 11月碎碎念-谈职场礼貌

    总第180篇/张俊红 01 每月一篇的碎碎念又来了,这一篇谈谈『职场礼貌』.注意,是职场礼貌,而不是职场规则. 为什么要特别强调是职场礼貌而不是职场规则呢?是因为这两个完全不一样,职场礼貌就和平常生活 ...

  9. 10月碎碎念--谈如何做选择

    总第175篇/张俊红 每月一篇的碎碎念又来了.这一篇谈谈『如何做选择』.我们几乎无时无刻不在做选择,最简单的每天早上穿什么.中午吃什么?高中的学文科还是学理科?大学选什么专业?毕业后是考研还是直接工作 ...

最新文章

  1. 如何在PHP中获取客户端IP地址[重复]
  2. 博客基础_django_python从入门到实践_创建项目_创建应用
  3. 《移动App测试的22条军规》—App测试综合案例分析23.13节测试微信App的流量和电量消耗...
  4. object - c 函数的值
  5. CPU 明明 8 个核,网卡为啥拼命折腾一号核?
  6. 六度分离(HDU-1869)
  7. AJAX验证jsp页面验证码
  8. 多重搜索算法_Android多重搜寻,例如传送,搜寻联络人
  9. 汇编 MOVSX与MOVZX 指令
  10. 台州银行登录显示服务器异常,手把手教你设置台州银行网上银行【处理办法】...
  11. Linux NVMe Driver学习笔记之6:Admin Queue与Blk-mq初始化
  12. logo计算机语言,LOGO语言
  13. ShardingSphere实践(1)——ShardingSphere介绍
  14. 个人Android学习社区
  15. Cg学习之01_vertex_program
  16. 电脑剪辑视频用什么工具?好用的视频剪辑工具推荐
  17. 好玩的 css3 炫酷属性
  18. 邵阳学院计算机方面的专业,邵阳学院专业排名及介绍 哪些专业最好
  19. 使用iBatis的自动化代码生成工具Abator
  20. 40_显示来电归属地,监听来电状态的服务

热门文章

  1. matlab转差频率控制,异步电动机转差频率间接矢量控制matlab仿真(毕业设计).doc
  2. oracle rollback作用,Oracle ROLLBACK语句(回滚事务)
  3. 什么是bgp服务器,有哪些优势?
  4. 好看好玩的韩剧电视- 厄运的恋人
  5. NotePlan for Mac如何修复iCloud同步问题
  6. u盘文件名乱码的恢复方法
  7. 【226】wireshark的参数使用说明
  8. 固态硬盘简称是不是ssd_【科普】这是不常用的术语,但对SSD固态硬盘很重要
  9. 全球最神秘的高频交易巨头
  10. PEMFC燃料电池机理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