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Wayne C. Booth / Gregory G. Colomb / Joseph M. Williams

内容简介  · · · · · ·

《研究是一门艺术》英文版自首次出版以来,发行量已突破40万册。美国很多太学将本书用作写作课教材和撰写各级毕业论文的指导用书,不同领域的资深研究者也将之视为撰写研究性报告、学术著作权威指南。《研究是一门艺术》还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全世界广泛发行。作者强调,无论是撰写学位论文、调研报告,还是撰写一部图书,研究者应突破自我中心,从目标读者的角度出发,来寻找读者关心的话题,用读者接受的语言和文体写作,预见读者可能提出的富有见解而又挑剔的意见并加以回应。成功的论文、研究报告或图书其实是一场在作者与读者间精心组织的对话。《研究是一门艺术》介绍了一种环形研究过程:思考-写作-修订重新思考,并提出了在寻找话题、制定计划、收集资料、组织论据、起草初稿、修改润色等各个环节中贯彻以读者为中心原则的具体方法。《研究是一门艺术》逻辑严谨,语言简练,能够帮助读者培养缜密细致的思维与准确清晰的语言表达能力。无论你是本科生、研究生、大学教师,还是公司职员、管理人员、政府公务员;无论你要从事何种研究,撰写何种报告,本书所阐述的方法都将给您实用而有益的帮助。

作者简介  · · · · · ·

韦恩·c·布斯(Wayne C.Booth)芝加哥大学荣誉退休教授。 格雷戈里·G·卡洛姆(Gregory G.Colomb) 弗吉尼亚大学英语语言文学教授。 约瑟夫·M·威廉姆斯(Joseph M.Williams) 芝加哥大学英语语言文学荣誉退休教授。 他们三位曾在芝加哥大学联合讲授高级写作课程。在经过认真讨论确立本书的大纲及计划后,他们分工撰写各章,然后互换,每人对其他两人的部分进行修改,几轮过后才形成定稿。本书因此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而成为一部经典。他们的合作也成为团队研究的成功标本。

目录  · · · · · ·

译者序
中译本序
英文版原序
第一部分 研究、研究者与读者
前言:开始一个研究计划
第一章 以书面形式来思考
第二章 与读者建立联系
第二部分 提问题,找答案
前言:规划你的研究计划
第三章 从题目到问题
第四章 从问题到难题
第五章 从难题到原始资料
第六章 使用原始资料
第三部分 提出观点并加以支持
前言:汇集你的论证
第七章 提出好的论证
第八章 观点
第九章 理由与证据
第十章 承认与回应
第十一章 论据
第四部分 准备、撰写以及修改草稿
前言:再次规划
第十二章 规划与撰写草稿
第十三章 修改研究论文的组织架构与论证
第十四章 导言与结论
第十五章 以视觉的方式传达证据
第十六章 修改文体风格
第五部分 一些最后的省思研究的伦理
给教师的后记

下面是前三章节的阅读笔记:

第一部分 研究、研究者与读者
前言:开始一个研究计划
如果你是刚开始执行你的第一个研究计划,这项任务或许让你吃不消:如何找到一个提努?去哪里找有关这个题目的信息?当找到有关信息时候,又该如何处理?
---制定计划,研究总会稳健切实地逐步进行
研究的价值:   
真正理解搜集到的文献资料,经历不确定和凌乱的过程,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
解决问题所带来的愉悦感,发现没有任何知道的事物的满足感,以及对于丰富人类知识与理解共现一己之力。
第一章 以书面形式来思考,研究的用处,公众的及个人的
书面研究报告是我们大多数人信赖的信息来源。
1.1 研究是什么
研究是发现存在的问题,并试图以科学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的过程。
1.2 为什么要写出来
1.2.1 写作有助于记忆
1.2.2 写作有主意了解
写作有助于协助了解研究结果。当你以新的方式安排以及重新安排研究的结果时,你就会发现新的关联、对比、复杂性及意蕴。即使你能记住自己研究发现的全部结果,仍得梳理不同方面的论证,划定复杂关系,以及区分专家的不同观点。写作有助于对所发现的有更好的理解,以及从中发现更宽广的意义,进而丰富你的思考。
1.2.3 写作有助于获得新的观点
写作以特定的模式,去呈现自己的研究,会促进思考,思考将得到改善,才能知道自己真正能思考什么,清楚地理解自己的思维。而且,当你写得更好的时候,在阅阅读上也会更具有批判力。
1.3 为何要有一份正式的报告?
撰写研究报告,是以别人的标准和价值去检验你的想法,进而让你更理解自己和自己的想法。为别人写作会比为自己写作的要求更严格。
第二章 与读者建立联系-(重新)创造你自己与读者
我们所做的多数事情,都是与人一起进行的。而在报告你的研究室,你也期待其他人将对你的报告有所回应,然后在讨论到你给与回应,如此循环不已。
多花是一种社会活动,双方都应该了解对方的期望是什么,以及对方所扮演的社会角色。
2.1 创造作者与读者的角色
当我们与人面对面交谈时,会以他们说如何扮演被期待的角色来评价他们。
作者难免会为读者创造一个角色, 这也是为什么在写本书时,我们会尝试去想象--你是谁?你对研究的了解是什么?你到底关不关心研究?我们选派一个角色给你,为你创造一个希望你会欣然接受的“角色”。你也需要为自己创造角色。
2.2 创造与读者的关系:你的角色
你必须知道你能为读者与你之间创造一种什么样的关系,而这种关系会让他们想要阅读你的报告,
在研究报告在鸿,你必须将老师和学生的角色对调,自己做老师,读者做学生。作为一个研究者,你得把自己办成一个“了解别人需要知道什么的人”。而且把读者视为一群“不知道去学要知道的人”。
所以,你与读者建立稳定的研究关系的第一步,是提供比他们已经知道的事实更多的东西。下面提供三种常见的可能关系,而学术研究中第三种最为常见。
2.2.1 我知道一些真的很有趣的东西
“我发现一些对你或许感兴趣的信息”
2.2.2 对你很重要的实际难题,我找到了一个解决方案
当你想象跟读者的关系不仅仅是 “我发现一些对你或许感兴趣的信息”,而是“我的信息将能帮你解决你在意的问题”。这种研究室企业、商业及政府部门的人每天都在做的。最重要的,你必须围绕塑造你角色的特定意图来设计报告:告诉读者他必须怎么做才能决绝难题。
2.2.3 我知道了一个对你而言很重要的问题的答案
研究者主要回答一些让某个研究团体更了解气领域的特殊旨趣的问题,而之后其他的学者或许会用这些答案去解决实际问题。研究本身的原始目的不在于解决实际问题,而是在于解决一个概念性的问题,相关的知识尚不完整或人们对它有错误的理解。
2.3 创造与读者关系的另一半:读者的角色
当你的写作方式可以让读者担任护臂的角色,给他们明确的理由阅读你的报告时,那么你就创造了作者与读者关系的另一半。要达到这个目标,你必须想象读者正期待你做某个你自己也想做的研究。你们的契约是:如果你做好你的本分,我也会做好我的本分。
下面 三种是你做解说时,三种不同的人群:
2.3.1 用一些我不知道但有趣的事情让我愉悦
2.3.2 帮我解决实际问题
2.2.3 帮助我更了解某事物
研究者的报告的读者更倾向于这种角色,因而只有当你符合他们的期待并回答他们的问题,只有以他们自认的角色对待他们时,他们才认为你完成了你该做的部分。
2.4 在团体中写作
理解“读者-作者”关系如何运作的一个最佳方式,是把你的著作与一个有组织的团体分享。其好处是比较能够预测读者的期待和反应。团队分享也比个别创作更有批判力,而且它比个别写作能对研究计划提供更多的资源,
2.4.1 成功合作的三个关键
经常讨论:经常、定期的讨论。第一次可以是使用“电梯里讲故事”,:研究问题、预期提出的观点,以及支持这个观点的数据。也可以讨论可能的读者。
容许异议:不要期待在每个议题上都可以获得百分之百的同意。为了解决这些异议,加入每个人都不能很清楚的说出自己的想法机器背后的原因,你们的集体思考就会获得最好的效果。反之,如果有人一直坚持他的措施或一定得用他的数据,那么整个进度就会收到阻碍。所以要正确对待异议。当你们对不太重要的部分有不同的看法,而这对整体又没影响时,就不要台坚持己见。
组织与规划:需要有一个负责人记录时间、确保进度、主持讨论,当团队进度停滞时,他要决定接下来怎么进行。
2.4.2 团体工作的三种策略
分工委派:当工作可以依每个人的砖厂分配时,这个策略最合适。但最后需要将每个部分有效统一组织起来。当其中一个人没有完成,整个计划就会全军覆没。
同步进行:适合关系密切的小团体,在充裕的时间内进行目标清楚的研究计划。缺点是:有些人不适合。
轮流接下来:适合团队成员是互补的。
团队也可以在不同的阶段采用不同的合作方式。
不论哪种策略,最大的风险来自缺乏协调。因此,团队成员应该清楚何人何时该做什么,然后把它写下来,给每个人一份。
2.5 处理因经验不足而无法避免的问题
所有的研究者都是从初学者开始的。我们都曾面临接触不熟悉其基本规则之领域所带来的焦虑不安。没有任何能避免有的时候会不知所措或焦虑的感觉,但有几件事是你可以做的:
第一,要先知道不确定感和焦虑是无法避免的,这不是能力不足,而是缺乏经验的现象,不要跟自己过不去。
第二,借随时书写去掌控主题。不要只是抄写或复印参考文献,而是谢谢 概述、评论、问题。你谢谢的东西越多,不论多么粗糙,你就越有信心面对让你缺乏自己的初稿。
第三,把整个过程分成可处理的数个不走去了解整体,但要只熬到哪些步骤是互相支持的。
第四,期待你的老师能了解你的努力,可以从他们那里得到帮助。
最后,设定实际的目标。当你完成计划时,如果觉得自己的想法有所改变,而且读者即使不见得同意你的观点也会认为你做的很研究,那么你已经完成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最重要的,应该认识到这些辛苦是一种学习的经验。

第二部分 提问题,找答案
第三章 从题目到问题
引导如何在一定的的时间内找到主题(Topic),并将其限定在可处理的范围内,通过提问方式来形成一个难题(problem),静儿转为一个可以引导你的研究工作的难题。
topic -》 problem -》 issue
或者 topic 题目 -》 问题 (自己提出问题)=》难题
大多数问题都是这样开始的:并不是开始于这个领域的众所周知的“大”问题,而是起源于研究者心理渴望而想要追究的小问题。
    3.1 从兴趣到题目
        从感兴趣的研究topic出发,列出几个候选,然后,首先从百科全书类的目录开始,然后寻找相关的文献阅读指南,参考专业的百科全书活词典,在浏览器看或者网页,这样对题目形成大致的雏形。
具体来说,在我们的研究中,可以从兴趣、工作等中寻找研究topic,开始时,可以从维基百科、百度百科等百科入手,然后寻找领域的百科全书,如NLP领域的书籍,然后是研究topic的会议Tutorial等。接着才是相关的期刊和论文的标题/摘要浏览,接着是细读、思考。
3.2 从广泛的到明确的题目
太广泛的题目没有研究价值,需要对其进行限定,缩小范围,如加上动词转换过来的名词,像“冲突”、“发展”等等,这样你的题目就由静态转为动态,更接近于一个让读者可能觉得重要的观点。
一个比较明确的题目可以帮你看到各种落差、难解之迷以及不一致之处,让你借以将题目转成研究问题时可以提出质疑。
主题,不要把你的题目变得过于狭隘,以至于无法找到足够的数据来回答。
    3.3 从明确的题目(topic)到问题(question)
        在这个步骤,很多研究者都会犯初学者容易犯的错误:快速地从一个题目进入到大笔的数据堆,当他们有了一个自认为不错的题目时,就开始搜索数据了。
        如果提不出值得深究的问题,就无法提供一个值得一读的解答。阅读研究报告的读者不只是想要获取信息,而是想要获得一个值得 提出的问题的答案。
        找出对题目不懂之处的最佳方法,就是用很多提问来质疑他。
        首先,质问所属领域中通常会提的问题。多注重how以及why类型的问题。
        最后,你可以系统地提出四种分析性的问题:题目的结构(composition)、历史(history)、类别(categorization)以及价值(values)
        3.3.1 找出组成部分以及其间的相互关系
            你的研究问题由哪些部分组成?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你的题目如何成为一个更大的系统的一的部分?
       3.3.2 早更长的历史跨度中追溯其自身的历史与角色
            你的题目如何以及为何随着时间的改变而改变,仿佛有他自己的历史一样?
            你的题目如何、为何只是一个大历史中的一小部分?
     3.3.3 确认题目的特征以及类别
            你的题目属于哪一类?他的变异性有多大?在哪些情况下,他们彼此之间相似或差异?
            你的题目可以放到哪个更大的类别?这么做对我们理解他有什么帮助?
     3.3.4 决定题目的价值
            你的题目反映出什么价值?它支持怎么的价值?或是抵触怎样的价值?
            你的题目有多好或多糟?他是否有用?
     3.3.5 评价你的问题
            当你已经问完了所有的问题(不限于以上问题),就该评价改问题了。首先,聚焦于how以及why的问题。
            接着,试着将小问题汇聚成一点的、更有意义的问题。
            
            问题可以引导你更有系统地进行研究,聚焦于只要搜集需要回答所提出的的问题的资料。而不是无休止的搜索数据。
       
    3.4 从一个仅仅有趣的问题到这个问题更广泛的意义
        这是研究的更进一步,你需要提出更加困难的问题:为什么这个问题能吸引读者?为什么这个问题值得提出?
        使用的模式,使用“那又怎么样?”这个问题开始。
        最终,你不仅要为自己,也要为读者回答这个问题。
        如下的步骤可以有效地引导你:
        3.4.1 第一步:为你的题目命名
            填空题:我正在尝试学习(或进行、研究)___________
       3.4.2 第二步:加上一个问题:
            我正在研究XXXX
                因为我想找出 谁/什么/何时/是否/如何/为何__________
            当你加上了“应为我想要找出XXX”的句子时,变陈述了你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回答了一个对你而言很重要的问题
        3.4.3 第三部:为你的问题赋予动机
            这个问题比较难,但他能让你知道你的问题是否除了自己觉得有兴趣外,对别人而言也有重要意义。这里你需要加上一个间接的、更大且更一般的问题来说明你上一个步骤问题的理由。以“为了帮助读者了解如何、为什么以及是否”来引入新的隐含的问题:
            我正在研究XXXX
                因为我想找出 谁/什么/何时/是否/如何/为何__________
                    为了帮助读者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因为对第三步的回答,你才可以生成你引起了读者的兴趣。如果那么较大的问题触及你领域范围内的重要议题---即使是间接的触及---你就有理由认为读者可能会关心你问题的答案,因而会关心你在第二个步骤中所提出的的范围较小、前一个问题的答案。
        这三个步骤分别回答了不同层次为问题:
            1. 你在写什么---你的题目:我在研究....
            2. 你对这个题目有什么不懂的地方----你的问题:因为我想要找出......
            3. 为什么你希望读者知道这些---你的理由: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

研究是一门艺术 前三章节笔记相关推荐

  1. 计算机网络前三章笔记

    计算机网络 一.概述 1.2.因特网的概述 互联网是网络的网络 网络把许多计算机连接在一起,而互联网则把许多网络连接接 因特网是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 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单个网络ARPANET向互联网 ...

  2. OpenGL超级宝典(第7版)笔记13 前三章实例 下个五子棋 (上)

    OpenGL超级宝典(第7版)笔记13 前三章实例 下个五子棋 (上) 文章目录 OpenGL超级宝典(第7版)笔记13 前三章实例 下个五子棋 (上) 前言 1 初构建 2 构建数据结构 3 绘制 ...

  3. 设计科目类Subject,其类的实例表示大学课程科目。一门课程包含课程名(String)、课程编码(code)为六位字符串,前三位字符为字母代表学科领域,后三位字符为数字,课程编码是唯一的。

    求大神帮忙写一个变成 带注释的 我实在是没整明白!! 救救孩子吧 孩子可着急了! 设计科目类Subject,其类的实例表示大学课程科目.一门课程包含课程名(String).课程编码(code)为六位字 ...

  4. python3学习笔记之三——统计英文文章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单词前三

    思路:英文文章中的标点符号的处理,单词大小写的处理,再将单词通过字典的统计出现次数,最后用sorted()排序 #利用maketrans函数将标点符号映射为空格 table =str.maketran ...

  5. 程序员面试、算法研究、编程艺术、红黑树、机器学习5大经典原创系列集锦与总结

    程序员面试.算法研究.编程艺术.红黑树.机器学习5大经典原创系列集锦与总结 (七月在线:https://www.julyedu.com/,面试 & 算法 & 机器学习在线课程) 作者: ...

  6. 神级:程序员面试、算法研究、编程艺术、红黑树、机器学习5大经典原创系列集锦与总结

    https://blog.csdn.net/v_JULY_v/article/details/6543438 https://blog.csdn.net/v_JULY_v/article/detail ...

  7. 【转自JULY大佬】程序员面试、算法研究、编程艺术、红黑树、机器学习5大系列集锦

    感谢原作者分享,转载自   https://blog.csdn.net/v_JULY_v/article/details/6543438 程序员面试.算法研究.编程艺术.红黑树.机器学习5大经典原创系 ...

  8. 程序员面试、算法研究、编程艺术、红黑树、数据挖掘5大经典原创系列集锦与总结

    点击打开链接(具体详情 点击链接) 程序员面试.算法研究.编程艺术.红黑树.数据挖掘5大经典原创系列集锦与总结 (七月在线:点击打开链接,面试 & 算法 & 机器学习在线课程) 作者: ...

  9. 测试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测试之美> 译者序 作为<测试之美(Beautiful Testing )> 的第一个幸运读者和第一译者,我从第一眼看到书名,就立刻被吸引住了.待通读完全书,更是产生了深深的 ...

最新文章

  1. 服务器查看gpu状态_如何查看服务器gpu
  2. centos安装后两个启动项、_久违的更新—黑苹果的简易安装
  3. matlab cat函数_如何用Matlab编写贪吃蛇游戏?(持续更新)
  4. Shell in AIX Web端 自动远程执行重启tomcat服务命令
  5. 网站暴库原理与方法剖析
  6. Android studio如何打包APK文件
  7. AngularJS学习之旅—AngularJS 事件(十四)
  8. axios 跨域传参_axios跨域问题
  9. 处理XML实例-股票历史数据下载
  10. TSX指令集之RTM无锁并发能加快速度吗?与mutex加锁比较
  11. VMware Workstation 14.1.1 精简特别版
  12. JavaScript模态框实现
  13. 永恒之蓝(ms17010)漏洞利用
  14. 移动硬盘在Windows和Mac上同时使用的巨坑
  15. 弹性布局和AndroidAutoSize屏幕适配
  16. 一位硕士毕业生三个月求职经历与经验结晶【转帖】
  17. 【新书推荐】【2017.07】创新的雷达技术与应用第一卷:实孔径阵列雷达、成像雷达与无源多基地雷达
  18. AHRS和IMU的联系和区别
  19. linux批量更新文件夹里,Linux下使用touch批量修改文件夹和文件的时间
  20. 互联网中的视频/音频服务

热门文章

  1. 小米路由器刷Xiaomi Mi WiFi Mini openwrt
  2. 厦理Java期末训练题【附带每题答案,非标准但可通过PTA】
  3. 图片阴影效果和影子效果
  4. 小程序修改单页面的背景颜色
  5. 教学案例一python初探
  6. pytorch载入部分预训练权重
  7. 4个易打动人的营销技巧
  8. Android/安卓 半透明设置方法
  9. 【自然语言处理】BERT GPT
  10. PI实时数据库系统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