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垃圾回收

首先,在了解G1之前,我们需要清楚的知道,垃圾回收是什么?简单的说垃圾回收就是回收内存中不再使用的对象。

垃圾回收的基本步骤有2步:1.查找内存中不再使用的对象;2.释放这些对象占用的内存。

#1.查找内存中不再使用的对象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判断哪些对象不再被使用呢?我们也有2个方法:

1.1 引用计数法:引用计数法就是如果一个对象没有被任何引用指向,则可视之为垃圾。这种方法的缺点就是不能检测到环的存在。

1.2 根搜索算法:根搜索算法的基本思路就是通过一系列名为”GC Roots”的对象作为起始点,从这些节点开始向下搜索,搜索所走过的路径称为引用链(Reference Chain),当一个对象到GC Roots没有任何引用链相连时,则证明此对象是不可用的。补充:所有对象都是JVM管理的,都是JVM可以到达的。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如何找出垃圾对象了,如何把这些对象清理掉呢?

#2. 释放这些对象占用的内存

常见方式有复制、清理和整理,但直接清理会存在内存碎片,于是就会又了清理再压缩的方式。

总得来说就产生了三种类型的回收算法。

2.1 标记-复制式算法:它将可用内存容量划分为大小相等的两块,每次只使用其中的一块。当这一块用完之后,就将还存活的对象复制到另外一块上面,然后在把已使用过的内存空间一次理掉。它的优点是实现简单,效率高,不会存在内存碎片。缺点就是需要2倍的内存来管理。

2.2 标记-清理式算法:标记清除算法分为“标记”和“清除”两个阶段:首先标记出需要回收的对象,标记完成之后统一清除对象。它的优点是效率高,缺点是容易产生内存碎片。

2.3 标记-整理式算法:标记操作和“标记-清理”算法一致,后续操作不只是直接清理对象,而是在清理无用对象完成后让所有存活的对象都向一端移动,并更新引用其对象的指针。因为要移动对象,所以它的效率要比“标记-清理”效率低,但是不会产生内存碎片。基于分代的假设

由于对象的存活时间有长有短,对于存活时间长的对象减少被GC的次数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开销。这样我们就把内存分成新生代和老年代,新生代存放刚创建的和存活时间比较短的对象,老年代存放存活时间比较长的对象。这样每次仅仅清理年轻代,老年代仅在必要时时再做清理,可以极大的提高GC效率,节省GC时间。Java垃圾收集器的历史

第一阶段:Serial(串行)收集器

在jdk1.3.1之前,java虚拟机仅仅能使用Serial收集器。 Serial收集器是一个单线程的收集器,但它的“单线程”的意义并不仅仅是说明它只会使用一个CPU或一条收集线程去完成垃圾收集工作,更重要的是在它进行垃圾收集时,必须暂停其他所有的工作线程(Stop the World),直到它收集结束。

#开启Serial收集器的方式:-XX:+UseSerialGC

第二阶段:Parallel(并行)收集器

Parallel收集器也称吞吐量收集器,相比Serial收集器,Parallel最主要的优势在于使用多线程去完成垃圾清理工作,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多核的特性,大幅降低gc时间。

#开启Parallel收集器的方式:-XX:+UseParallelGC -XX:+UseParallelOldGC

第三阶段:CMS(并发)收集器

CMS收集器在Minor GC时会暂停所有的应用线程,并以多线程的方式进行垃圾回收。在Full GC时不再暂停应用线程,而是使用若干个后台线程定期的对老年代空间进行扫描,及时回收其中不再使用的对象。

#开启CMS收集器的方式:-XX:+UseParNewGC -XX:+UseConcMarkSweepGC

第四阶段:G1(并发)收集器

G1收集器(或者垃圾优先收集器)的设计初衷是为了尽量缩短处理超大堆(大于4GB)时产生的停顿。相对于CMS的优势而言是内存碎片的产生率大大降低。

#开启G1收集器的方式:-XX:+UseG1GC

补充:MinorGC一般指年轻代GC,MajorGC一般指年老代GC二、了解G1-GC

G1的第一篇paper(附录1)发表于2004年,在2012年才在jdk1.7u4中可用。Oracle官方计划在jdk9中将G1变成默认的垃圾收集器,以替代CMS。为何Oracle要极力推荐G1呢,G1有哪些优点?

首先,G1的设计原则就是简单可行的性能调优。

仅需声明以下参数即可:-XX:+UseG1GC -Xmx32g -XX:MaxGCPauseMillis=200

其中-XX:+UseG1GC为开启G1垃圾收集器,-Xmx32g 设计堆内存的最大内存为32G,-XX:MaxGCPauseMillis=200设置GC的最大暂停时间为200ms。如果我们需要调优,在内存大小一定的情况下,我们只需要修改最大暂停时间即可。

其次,G1将新生代,老年代的物理空间划分取消了,但是新生代和老年代并没有取消。

这样我们再也不用单独的空间对每个代进行设置了,不用担心每个代内存是否足够。

旧GC分代

取而代之的是,G1算法将堆划分为若干个区域(Region),它仍然属于分代收集器。不过,这些区域的一部分包含新生代,新生代的垃圾收集依然采用暂停所有应用线程的方式,将存活对象拷贝到老年代或者Survivor空间。老年代也分成很多区域,G1收集器通过将对象从一个区域复制到另外一个区域,完成了清理和整理的工作。这就意味着,在正常的处理过程中,G1完成了堆的压缩(至少是部分堆的压缩),这样也就不会有CMS内存碎片的问题存在了。

新GC分代

在G1中,还有一种特殊的区域,叫Humongous区域。 如果一个对象占用的空间超过了分区容量50%以上,G1收集器就认为这是一个巨型对象。这些巨型对象,默认直接会被分配在年老代,但是如果它是一个短期存在的巨型对象,就会对垃圾收集器造成负面影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G1划分了一个Humongous区,它用来专门存放巨型对象。如果一个H区装不下一个巨型对象,那么G1会寻找连续的H分区来存储。为了能找到连续的H区,有时候不得不启动Full GC。

补充:在Java8中,永久代移动到了普通的内存空间中(堆外内存),改为元空间(MetaSpace)。对象分配策略(Humongous:巨大无比的,极大的)

说起大对象的分配,我们不得不谈谈对象的分配策略。它分为3个阶段:

1. TLAB(Thread Local Allocation Buffer) 线程本地分配缓冲区

2. Eden区中分配

3. Humongous区分配

TLAB为线程本地分配缓冲区,它的目的为了使对象尽可能快的分配出来。如果对象在一个共享的空间中分配,我们需要采用一些同步机制来管理这些空间内的空闲空间指针。在Eden空间中,每一个线程都有一个固定的分区用于分配对象,即一个TLAB。分配对象时,线程之间不再需要进行任何的同步。

对TLAB空间中无法分配的对象,JVM会尝试在Eden空间中进行分配。如果Eden空间无法容纳该对象,就只能在老年代中进行分配空间。

最后,G1提供了两种GC模式,1.Young GC和2.Mixed GC,两种都是Stop The World(STW)的。下面我们将分别介绍一下这2种模式。三、G1 Young GC

Young GC主要是对Eden区进行GC,它在Eden空间耗尽时会被触发。在这种情况下,Eden空间的数据移动到Survivor空间中,如果Survivor空间不够,Eden空间的部分数据会直接晋升到年老代空间。Survivor区的数据移动到新的Survivor区中,也有部分数据晋升到老年代空间中。最终Eden空间的数据为空,GC停止工作,应用线程继续执行。

G1-GC

G1-GC

这时,我们需要考虑一个问题,如果仅仅GC 新生代对象,我们如何找到所有的根对象呢? 老年代的所有对象都是根么?那这样扫描下来会耗费大量的时间。于是,G1引进了RSet的概念。它的全称是Remembered Set,作用是跟踪指向某个heap区内的对象引用。

G1-GC

在CMS中,也有RSet的概念,在老年代中有一块区域用来记录指向新生代的引用。这是一种point-out,在进行Young GC时,扫描根时,仅仅需要扫描这一块区域,而不需要扫描整个老年代(CMS中)。

但在G1中,并没有使用point-out,这是由于一个分区太小,分区数量太多,如果是用point-out的话,会造成大量的扫描浪费,有些根本不需要GC的分区引用也扫描了。于是G1中使用point-in来解决。point-in的意思是哪些分区引用了当前分区中的对象。这样,仅仅将这些对象当做根来扫描就避免了无效的扫描。由于新生代有多个,那么我们需要在新生代之间记录引用吗?这是不必要的,原因在于每次GC时,所有新生代都会被扫描,所以只需要记录老年代到新生代之间的引用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引用的对象很多,赋值器需要对每个引用做处理,赋值器开销会很大,为了解决赋值器开销这个问题,在G1 中又引入了另外一个概念,卡表(Card Table)。一个Card Table将一个分区在逻辑上划分为固定大小的连续区域,每个区域称之为卡。卡通常较小,介于128到512字节之间。Card Table通常为字节数组,由Card的索引(即数组下标)来标识每个分区的空间地址。默认情况下,每个卡都未被引用。当一个地址空间被引用时,这个地址空间对应的数组索引的值被标记为”0″,即标记为脏被引用,此外RSet也将这个数组下标记录下来。一般情况下,这个RSet其实是一个Hash Table,Key是别的Region的起始地址,Value是一个集合,里面的元素是Card Table的Index。

#Young GC 阶段:

阶段1:根扫描静态和本地对象被扫描

阶段2:更新RS处理dirty card队列更新RS

阶段3:处理RS检测从年轻代指向年老代的对象

阶段4:对象拷贝拷贝存活的对象到survivor/old区域

阶段5:处理引用队列软引用,弱引用,虚引用处理四、G1 Mixed GC

Mixed GC不仅进行正常的新生代垃圾收集,同时也回收部分后台扫描线程标记的老年代分区。

#它的GC步骤分2步:

1.全局并发标记(global concurrent marking)

2.拷贝存活对象(evacuation)

在进行Mixed GC之前,会先进行global concurrent marking(全局并发标记)。 global concurrent marking的执行过程是怎样的呢?

在G1 GC中,它主要是为Mixed GC提供标记服务的,并不是一次GC过程的一个必须环节。global concurrent marking的执行过程分为五个步骤:

1.初始标记(initial mark,STW):在此阶段,G1 GC 对根进行标记。该阶段与常规的 (STW) 年轻代垃圾回收密切相关。

2.根区域扫描(root region scan):G1 GC 在初始标记的存活区扫描对老年代的引用,并标记被引用的对象。该阶段与应用程序(非 STW)同时运行,并且只有完成该阶段后,才能开始下一次 STW 年轻代垃圾回收。

3.并发标记(Concurrent Marking):G1 GC 在整个堆中查找可访问的(存活的)对象。该阶段与应用程序同时运行,可以被 STW 年轻代垃圾回收中断

4.最终标记(Remark,STW):该阶段是 STW 回收,帮助完成标记周期。G1 GC 清空 SATB 缓冲区,跟踪未被访问的存活对象,并执行引用处理。

5.清除垃圾(Cleanup,STW):在这个最后阶段,G1 GC 执行统计和 RSet 净化的 STW 操作。在统计期间,G1 GC 会识别完全空闲的区域和可供进行混合垃圾回收的区域。清理阶段在将空白区域重置并返回到空闲列表时为部分并发。三色标记算法

提到并发标记,我们不得不了解并发标记的三色标记算法。它是描述追踪式回收器的一种有用的方法,利用它可以推演回收器的正确性。

首先,我们将对象分成三种类型的。

1.黑色:根对象,或者该对象与它的子对象都被扫描

2.灰色:对象本身被扫描,但还没扫描完该对象中的子对象

3.白色:未被扫描对象,扫描完成所有对象之后,最终为白色的为不可达对象,即垃圾对象

当GC开始扫描对象时,按照如下图步骤进行对象的扫描:

1.根对象被置为黑色,子对象被置为灰色。

三色标记法

2.继续由灰色遍历,将已扫描过的子对象的对象置为黑色。

三色标记法

3.遍历了所有可达的对象后,所有可达的对象都变成了黑色。不可达的对象即为白色,需要被清理。

三色标记法

4.这看起来很美好,但是如果在标记过程中,应用程序也在运行,那么对象的指针就有可能改变。这样的话,我们就会遇到一个问题:对象丢失问题。

我们看下面一种情况,当垃圾收集器扫描到下面情况时:

三色标记法

这时候应用程序执行了以下操作:A.c=C; B.c=null;

这样,对象的状态图变成如下情形:

三色标记法

这时候垃圾收集器再标记扫描的时候就会下图成这样:

三色标记法

很显然,此时C是白色,被认为是垃圾需要清理掉,显然这是不合理的。那么我们如何保证应用程序在运行的时候,GC标记的对象不丢失呢?有如下2中可行的方式:

1.在插入的时候记录对象

2.在删除的时候记录对象

刚好这对应CMS和G1的2种不同实现方式:

在CMS采用的是增量更新(Incremental update),只要在写屏障(write barrier)里发现要有一个白对象的引用被赋值到一个黑对象 的字段里,那就把这个白对象变成灰色的。即插入的时候记录下来。

G1中使用的是STAB(snapshot-at-the-beginning)方式,删除的时候记录所有的对象,它有3个步骤:

1.在开始标记的时候生成一个快照图标记存活对象;

2.在并发标记的时候所有被改变的对象入队(在write barrier里把所有旧的引用所指向的对象都变成非白的);

3.可能存在游离的垃圾,将在下次被收集;

这样,G1到现在可以知道哪些老的分区可回收垃圾最多。 当全局并发标记完成后,在某个时刻,就开始了Mixed GC。这些垃圾回收被称作“混合式”是因为他们不仅仅进行正常的新生代垃圾收集,同时也回收部分后台扫描线程标记的分区。混合式垃圾收集如下图:

G1-GC

混合式GC也是采用的复制的清理策略,当GC完成后,会重新释放空间。

G1-GC

至此,混合式GC告一段落了,下一小节我们讲进入调优实践。五、G1-GC调优实践

-XX:MaxGCPauseMillis调优

前面介绍过使用G1的最基本的参数:-XX:+UseG1GC -Xmx32g -XX:MaxGCPauseMillis=200

前面2个参数都好理解,后面这个MaxGCPauseMillis参数该怎么配置呢?这个参数从字面的意思上看,就是允许的GC最大的暂停时间。G1尽量确保每次GC暂停的时间都在设置的MaxGCPauseMillis范围内。 那G1是如何做到最大暂停时间的呢?这涉及到另一个概念,CSet(collection set)。它的意思是在一次垃圾收集器中被收集的区域集合。

#1.Young GC:选定所有新生代里的region。通过控制新生代的region个数来控制Young GC的开销。

#2.Mixed GC:选定所有新生代里的region,外加根据global concurrent marking统计得出收集收益高的若干老年代region。在用户指定的开销目标范围内尽可能选择收益高的老年代region。

在理解了这些后,我们再设置最大暂停时间就好办了。 首先,我们能容忍的最大暂停时间是有一个限度的,我们需要在这个限度范围内设置。但是应该设置的值是多少呢?我们需要在吞吐量跟MaxGCPauseMillis之间做一个平衡。如果MaxGCPauseMillis设置的过小,那么GC就会频繁,吞吐量就会下降。如果MaxGCPauseMillis设置的过大,应用程序暂停时间就会变长。G1的默认暂停时间是200毫秒,我们可以从这里入手,调整合适的时间。G1-GC其他调优参数

-XX:G1HeapRegionSize=n

设置的 G1 区域的大小。值是 2 的幂,范围是 1 MB 到 32 MB 之间。目标是根据最小的 Java 堆大小划分出约 2048 个区域。

-XX:ParallelGCThreads=n

设置 STW 工作线程数的值。将 n 的值设置为逻辑处理器的数量。n 的值与逻辑处理器的数量相同,最多为 8。如果逻辑处理器不止八个,则将 n 的值设置为逻辑处理器数的 5/8 左右。这适用于大多数情况,除非是较大的 SPARC 系统,其中 n 的值可以是逻辑处理器数的 5/16 左右。

-XX:ConcGCThreads=n

设置并行标记的线程数。将 n 设置为并行垃圾回收线程数 (ParallelGCThreads) 的 1/4 左右。

-XX:InitiatingHeapOccupancyPercent=45

设置触发标记周期的 Java 堆占用率阈值。默认占用率是整个 Java 堆的 45%。

###避免使用以下参数:

避免使用 -Xmn 选项或 -XX:NewRatio 等其他相关选项显式设置年轻代大小。固定年轻代的大小会覆盖暂停时间目标。

###触发Full GC

在某些情况下,G1触发了Full GC,这时G1会退化到使用Serial收集器来完成垃圾的清理工作,它仅仅使用单线程来完成GC工作,GC暂停时间将达到秒级别的。整个应用处于假死状态,不能处理任何请求,我们的程序当然不希望看到这些。那么导致发生Full GC的情况有哪些呢?

1.并发模式失败

G1启动标记周期,但在Mixed GC之前,老年代就被填满,这时候G1会放弃标记周期。这种情形下,需要增加堆大小,或者调整周期(例如增加线程数-XX:ConcGCThreads等)。

2.晋升失败或者疏散失败

G1在进行GC的时候没有足够的内存供存活对象或晋升对象使用,由此触发了Full GC。可以在日志中看到(to-space exhausted)或者(to-space overflow)。解决这种问题的方式是:

A,增加 -XX:G1ReservePercent 选项的值(并相应增加总的堆大小),为“目标空间”增加预留内存量。

B,通过减少 -XX:InitiatingHeapOccupancyPercent 提前启动标记周期。

C,也可以通过增加 -XX:ConcGCThreads 选项的值来增加并行标记线程的数目。

3.巨型对象分配失败

当巨型对象找不到合适的空间进行分配时,就会启动Full GC,来释放空间。这种情况下,应该避免分配大量的巨型对象,增加内存或者增大-XX:G1HeapRegionSize,使巨型对象不再是巨型对象。

由于篇幅有限,G1还有很多调优实践,在此就不一一列出了,大家在平常的实践中可以慢慢探索。最后,期待java 9能正式发布,默认使用G1为垃圾收集器的java性能会不会又提高呢?

#

java -g_Java G1深入理解(转)相关推荐

  1. 98. 我说说你对Java GC机制的理解?

    我说说你对Java GC机制的理解? 写在前面 JVM的运行数据区 1.方法区 2.堆( Heap) 3.栈( Stack) 4.PC寄存器 5.本地方法栈 初识GC Marking Normal D ...

  2. Java中 多态的理解

    ** Java中 多态的理解 ** 多态官方定义为: 所谓多态就是指程序中定义的引用变量所指向的具体类型和通过该引用变量发出的方法调用在编程时并不确定,而是在程序运行期间才确定,即一个引用变量倒底会指 ...

  3. 【转载】谈谈我对Java中CallBack的理解

    谈谈我对Java中CallBack的理解 转载自: http://www.cnblogs.com/codingmyworld/archive/2011/07/22/2113514.html CallB ...

  4. Java基础-我所理解的泛型

    Java基础-我所理解的泛型 引用 [java]泛型中,? extends T 与 ? super T 的区别.看法_winrh的博客-CSDN博客_泛型 extends 前言 Java基础系列,我所 ...

  5. Java 回调函数的理解

    以下是我对java回调函数的理解,希望对各位有帮助. 简而言之,假设有两个类A与B,还有一个回调接口C(有一个c方法).其中A类持有一个B类对象作为属性和拥有一个a方法,并实现了接口C,所以A类中就有 ...

  6. Java常量字符串String理解

    Java常量字符串String理解 以前关于String的理解仅限于三点: 1.String 是final类,不可继承 2.String 类比较字符串相等时时不能用" == ",只 ...

  7. 谈谈对java中分层的理解_让我们谈谈网页设计中的卡片设计

    谈谈对java中分层的理解 "I want a card", this is the first demand point that the customer said in th ...

  8. 【转】java提高篇(二)-----理解java的三大特性之继承

    [转]java提高篇(二)-----理解java的三大特性之继承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chenssy/p/3354884.html 在<Think in ja ...

  9. Java类加载机制的理解

    算上大学,尽管接触Java已经有4年时间并对基本的API算得上熟练应用,但是依旧觉得自己对于Java的特性依然是一知半解.要成为优秀的Java开发人员,需要深入了解Java平台的工作方式,其中类加载机 ...

最新文章

  1. 从ICLR提交论文看机器学习的趋势和风口
  2. python-简单测试wsgi
  3. 一周一论文(翻译)—— [PVLDB 12] Distributed GraphLab A Framework for Machine Learning 分布式机器学习图计算框架
  4. dueros模拟测试没有请求后台_实战 | 用手写一个骚气的请求合并,演绎底层的真实...
  5. 算法导论课后习题解析 第四章 下
  6. 性能优化:MySQL 性能提升之降龙十八掌
  7. 拖拽图片到另一个div里
  8. 数据库:简述对数据库的认识
  9. 高德地图可视化3D地图区域上添加棱柱
  10. 唉~看看google搜索的两个关键字的结果吧
  11. 炸机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知道为什么炸
  12. java 免登录_最简单、稳定的免密登录
  13. QTableView 设置行间距
  14. python 推导式
  15. 机器翻译模型一多层LSTM__Pytorch实现
  16. 泰戈尔《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17. 王牌流量爆刷器 流量提升工具 网站刷新 增加浏览量 王牌软件
  18. MySQL删除或清空表内数据的方法
  19. 如何使用freeMarker生成doc、docx文档
  20. 深入理解 ext4 等 Linux 文件系统

热门文章

  1. java数独最快解_java快速解数独
  2. 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树立的方式
  3. Python抢票神器
  4. vue实现仿阿里云官网的ace-view-fullColumn模块
  5. 【目标流畅阅读文献_语法篇】1.3简单句_动词时态
  6. cxxxxx和xxxxx.h的区别
  7. 查询oracle原始表d,oracle 多表查询
  8. 图数据分析到图卷积神经网络
  9. python IDLE中反斜杠显示为人民币符号¥
  10. 【车辆计数】基于matlab GUI背景差分法道路行驶多车辆检测【含Matlab源码 19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