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小白学视觉”,选择加"星标"或“置顶

重磅干货,第一时间送达

  无论是CCD还是CMOS,它们都采用感光元件作为影像捕获的基本手段,CCD/CMOS感光元件的核心都是一个感光二极管(photodiode),该二极管在接受光线照射之后能够产生输出电流,而电流的强度则与光照的强度对应。

  但在周边组成上,CCD的感光元件与CMOS的感光元件并不相同,前者的感光元件除了感光二极管之外,包括一个用于控制相邻电荷的存储单元,感光二极管占据了绝大多数面积—换一种说法就是,CCD感光元件中的有效感光面积较大,在同等条件下可接收到较强的光信号,对应的输出电信号也更明晰。而CMOS感光元件的构成就比较复杂,除处于核心地位的感光二极管之外,它还包括放大器与模数转换电路,每个像点的构成为一个感光二极管和三颗晶体管,而感光二极管占据的面积只是整个元件的一小部分,造成CMOS传感器的开口率远低于CCD (开口率:有效感光区域与整个感光元件的面积比值);这样在接受同等光照及元件大小相同的情况下,CMOS感光元件所能捕捉到的光信号就明显小于CCD元件,灵敏度较低;体现在输出结果上,就是CMOS传感器捕捉到的图像内容不如CCD传感器来得丰富,图像细节丢失情况严重且噪声明显,这也是早期CMOS 传感器只能用于低端场合的一大原因。  

  CMOS开口率低造成的另一个麻烦在于,它的像素点密度无法做到媲美CCD的地步,因为随着密度的提高,感光元件的比重面积将因此缩小,而CMOS开口率太低,有效感光区域小得可怜,图像细节丢失情况会愈为严重。因此在传感器尺寸相同的前提下,CCD的像素规模总是高于同时期的CMOS传感器,这也是CMOS长期以来都未能进入主流数码相机市场的重要原因之一。每个感光元件对应图像传感器中的一个像点,由于感光元件只能感应光的强度,无法捕获色彩信息,因此必须在感光元件上方覆盖彩色滤光片。在这方面,不同的传感器厂商有不同的解决方案,最常用的做法是覆盖RGB红绿蓝三色滤光片,以1:2:1的构成由四个像点构成一个彩色像素(即红蓝滤光片分别覆盖一个像点,剩下的两个像点都覆盖绿色滤光片),采取这种比例的原因是人眼对绿色较为敏感。而索尼的四色CCD技术则将其中的一个绿色滤光片换为翡翠绿色(英文 Emerald,有些媒体称为E通道),由此组成新的R、G、B、E四色方案。不管是哪一种技术方案,都要四个像点才能够构成一个彩色像素,这一点大家务必要预先明确。  

  在接受光照之后,感光元件产生对应的电流,电流大小与光强对应,因此感光元件直接输出的电信号是模拟的。在CCD传感器中,每一个感光元件都不对此作进一步的处理,而是将它直接输出到下一个感光元件的存储单元,结合该元件生成的模拟信号后再输出给第三个感光元件,依次类推,直到结合最后一个感光元件的信号才能形成统一的输出。由于感光元件生成的电信号实在太微弱了,无法直接进行模数转换工作,因此这些输出数据必须做统一的放大处理—这项任务是由CCD传感器中的放大器专门负责,经放大器处理之后,每个像点的电信号强度都获得同样幅度的增大;但由于CCD本身无法将模拟信号直接转换为数字信号,因此还需要一个专门的模数转换芯片进行处理,最终以二进制数字图像矩阵的形式输出给专门的DSP处理芯片。而对于CMOS传感器,上述工作流程就完全不适用了。CMOS传感器中每一个感光元件都直接整合了放大器和模数转换逻辑,当感光二极管接受光照、产生模拟的电信号之后,电信号首先被该感光元件中的放大器放大,然后直接转换成对应的数字信号。换句话说,在CMOS传感器中,每一个感光元件都可产生最终的数字输出,所得数字信号合并之后被直接送交DSP芯片处理—问题恰恰是发生在这里,CMOS感光元件中的放大器属于模拟器件,无法保证每个像点的放大率都保持严格一致,致使放大后的图像数据无法代表拍摄物体的原貌—体现在最终的输出结果上,就是图像中出现大量的噪声,品质明显低于CCD传感器。  

CCD

  电荷藕合器件(Charge CoupLED DevICe),它使用一种高感光度的半导体材料制成,能把光线转变成电荷,通过模数转换器芯片转换成数字信号,数字信号经过压缩以后由相机内部的闪速存储器或内置硬盘卡保存,因而可以轻而易举地把数据传输给计算机,并借助于计算机的处理手段,根据需要和想像来修改图像。CCD由许多感光单位组成,通常以百万像素为单位。当CCD表面受到光线照射时,每个感光单位会将电荷反映在组件上,所有的感光单位所产生的信号加在一起,就构成了一幅完整的画面。 

CMOS

  互补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和CCD一样同为在数码相机中可记录光线变化的半导体。CMOS的制造技术和一般计算机芯片没什么差别,主要是利用硅和锗这两种元素所做成的半导体,使其在CMOS上共存着带N(带–电) 和 P(带+电)级的半导体,这两个互补效应所产生的电流即可被处理芯片纪录和解读成影像。然而,CMOS的缺点就是太容易出现杂点, 这主要是因为早期的设计使CMOS在处理快速变化的影像时,由于电流变化过于频繁而会产生过热的现象。

   CCD的优势在于成像质量好,但是由于制造工艺复杂,只有少数的厂商能够掌握,所以导致制造成本居高不下,特别是大型CCD,价格非常高昂。在相同分辨率下,CMOS价格比CCD便宜,但是CMOS器件产生的图像质量相比CCD来说要低一些。到目前为止,市面上绝大多数的消费级别以及高端数码相机都使用 CCD作为感应器;CMOS感应器则作为低端产品应用于一些摄像头上,若有哪家摄像头厂商生产的摄想头使用CCD感应器,厂商一定会不遗余力地以其作为卖点大肆宣传,甚至冠以“数码相机”之名。一时间,是否具有CCD感应器变成了人们判断数码相机档次的标准之一。  

  CMOS影像传感器的优点之一是电源消耗量比CCD低,CCD为提供优异的影像品质,付出代价即是较高的电源消耗量,为使电荷传输顺畅,噪声降低,需由高压差改善传输效果。但CMOS影像传感器将每一画素的电荷转换成电压,读取前便将其放大,利用3.3V的电源即可驱动,电源消耗量比CCD低。CMOS影像传感器的另一优点,是与周边电路的整合性高,可将ADC与讯号处理器整合在一起,使体积大幅缩小。  

噪点

  由于CMOS每个感光二极管都需搭配一个放大器,如果以百万像素计,那么就需要百万个以上的放大器,而放大器属于模拟电路,很难让每个放大器所得到的结果保持一致,因此与只有一个放大器放在芯片边缘的CCD传感器相比,CMOS传感器的噪点就会增加很多,影响图像品质。

耗电量

  CMOS传感器的图像采集方式为主动式,感光二极管所产生的电荷会直接由旁边的电晶体做放大输出;而CCD传感器为被动式采集,必须外加电压让每个像素中的电荷移动至传输通道。而这外加电压通常需要12~18V,因此CCD还必须有更精密的电源线路设计和耐压强度,高驱动电压使CCD的耗电量远高于CMOS。CMOS的耗电量仅为CCD的1/8到1/10。 

成本

  由于CMOS传感器采用一般半导体电路最常用的CMOS工艺,可以轻易地将周边电路(如AGC、CDS、Timing generator或DSP等)集成到传感器芯片中,因此可以节省外围芯片的成本;而CCD采用电荷传递的方式传送数据,只要其中有一个像素不能运行,就会导致一整排的数据不能传送,因此控制CCD传感器的成品率比CMOS传感器困难许多,即使有经验的厂商也很难在产品问世的半年内突破50%的水平,因此,CCD传感器的制造成本会高于CMOS传感器。 

  CCD与CMOS传感器的前景CCD在影像品质等方面均优于CMOS,而CMOS则具有低成本、低功耗、以及高整合度的特点。不过,随着CCD与CMOS传感器技术的进步,两者的差异将逐渐减小,新一代的CCD传感器一直在功耗上作改进,而CMOS传感器则在改善分辨率与灵敏度方面的不足。相信不断改进的CCD与CMOS传感器将为我们带来更加美好的数码影像世界。

暗电流

  暗电流是在没有入射光时光电二极管所释放的电流量,理想的影像感应器的暗电流应该是零,但是,实际状况是每个像素中的光电二极管同时又充当了电容,当电容慢慢地释放电荷时,就算没有入射光,暗电流的电压也会与低亮度入射光的输出电压相当。暗电流是影响画质的因素之一。 

  随着数码相机、手机相机的兴起,图像传感器正逐渐成为半导体产品中最耀眼的明星之一,而在图像传感器中,日商所独占的CCD传感器与百家争鸣的CMOS传感器都在尽力克服自身的缺点,希望成为市场上的主流技术。鉴于此,本文将首先简介CCD与CMOS传感器在原理方面的差异,再探讨领导厂商的技术发展蓝图,了解这些不同的图像传感器在应用市场上的发展趋势。  

CCD与CMOS传感器技术区别

  CCD与CMOS传感器是当前被普遍采用的两种图像传感器,两者都是利用感光二极管(photodiode)进行光电转换,将图像转换为数字数据,而其主要差异是数字数据传送的方式不同。  

  CCD传感器中每一行中每一个象素的电荷数据都会依次传送到下一个象素中,由最底端部分输出,再经由传感器边缘的放大器进行放大输出;而在CMOS传感器中,每个象素都会邻接一个放大器及A/D转换电路,用类似内存电路的方式将数据输出。  

  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在于:CCD的特殊工艺可保证数据在传送时不会失真,因此各个象素的数据可汇聚至边缘再进行放大处理;而CMOS工艺的数据在传送距离较长时会产生噪声,因此,必须先放大,再整合各个象素的数据。  

  由于数据传送方式不同,因此CCD与CMOS传感器在效能与应用上也有诸多差异,这些差异包括:

灵敏度差异

  由于CMOS传感器的每个象素由四个晶体管与一个感光二极管构成(含放大器与A/D转换电路),使得每个象素的感光区域远小于象素本身的表面积,因此在象素尺寸相同的情况下,CMOS传感器的灵敏度要低于CCD传感器。 

成本差异

由于CMOS传感器采用一般半导体电路最常用的CMOS工艺,可以轻易地将周边电路(如AGC、CDS、Timing generator、或DSP等)集成到传感器芯片中,因此可以节省外围芯片的成本;除此之外,由于CCD采用电荷传递的方式传送数据,只要其中有一个象素不能运行,就会导致一整排的数据不能传送,因此控制CCD传感器的成品率比CMOS传感器困难许多,即使有经验的厂商也很难在产品问世的半年内突破50%的水平,因此,CCD传感器的成本会高于CMOS传感器。

分辨率差异

如上所述,CMOS传感器的每个象素都比CCD传感器复杂,其象素尺寸很难达到CCD传感器的水平,因此,当我们比较相同尺寸的CCD与CMOS传感器时,CCD传感器的分辨率通常会优于CMOS传感器的水平。例如,目前市面上CMOS传感器最高可达到210万象素的水平(OmniVision的OV2610,2002年6月推出),其尺寸为1/2英寸,象素尺寸为4.25μm,但Sony在2002年12月推出了ICX452,其尺寸与OV2610相差不多(1/1.8英寸),但分辨率却能高达513万象素,象素尺寸也只有2.78mm的水平。

噪声差异

由于CMOS传感器的每个感光二极管都需搭配一个放大器,而放大器属于模拟电路,很难让每个放大器所得到的结果保持一致,因此与只有一个放大器放在芯片边缘的CCD传感器相比,CMOS传感器的噪声就会增加很多,影响图像品质。 

功耗差异

CMOS传感器的图像采集方式为主动式,感光二极管所产生的电荷会直接由晶体管放大输出,但CCD传感器为被动式采集,需外加电压让每个象素中的电荷移动,而此外加电压通常需要达到12~18V;因此,CCD传感器除了在电源管理电路设计上的难度更高之外(需外加 power IC),高驱动电压更使其功耗远高于CMOS传感器的水平。举例来说,OmniVision近期推出的OV7640(1/4英寸、VGA),在 30 FPs的速度下运行,功耗仅为40mW;而致力于低功耗CCD传感器的Sanyo公司去年推出了1/7英寸、CIF等级的产品,其功耗却仍保持在90mW以上,虽然该公司近期将推出35mW的新产品,但仍与CMOS传感器存在差距,且仍处于样品阶段。  

综上所述

CCD传感器在灵敏度、分辨率、噪声控制等方面都优于CMOS传感器,而CMOS传感器则具有低成本、低功耗、以及高整合度的特点。不过,随着CCD与CMOS传感器技术的进步,两者的差异有逐渐缩小的态势,例如,CCD传感器一直在功耗上作改进,以应用于移动通信市场(这方面的代表业者为Sanyo);CMOS传感器则在改善分辨率与灵敏度方面的不足,以应用于更高端的图像产品,我们可以从以下各主要厂商的产品规划来看出一些端倪。

好消息!

小白学视觉知识星球

开始面向外开放啦

【图像视觉基础】浅谈CCD和CMOS相机的联系和区别相关推荐

  1. 【工业视觉-CCD相机和CMOS相机成像的本质区别】

    工业视觉-CCD相机和CMOS相机成像的本质区别 1.CCD的功耗高,CMOS的功耗低 2.CCD速度较CMOS慢 3.CCD的画质优于CMOS 4.CCD的高感画质低于CMOS   在学习工业视觉的 ...

  2. 利用python进行图像视觉基础练习

    练习内容为: 1. 对于图像进行均值滤波和中值滤波: 2. 对于图像的第二个波段,进行灰度图自适应均衡化,输出为单波段影像: 3. 对于图像的第三个波段进行阈值处理和自适应阈值处理,输出为单波段影像: ...

  3. 计算机英语和普通英语区别表现,浅谈日常英语与计算机专业英语的区别

    龙源期刊网 http://www.doczj.com/doc/2d53884b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97.html 浅谈日常英语与计算机专业英语的区别 作者:李璐 ...

  4. html4与html5效果,浅谈HTML5与HTML4的10个关键区别

    HTML5是HTML标准的下一个版本.越来越多的程序员开始HTML5来构建网站.如果你同时使用HTML4和HTML5的话,你会发现用HTML5从头构建,比从HTML4迁移到HTML5要方便很多.虽然H ...

  5. python中dtype什么意思_浅谈python 中的 type(), dtype(), astype()的区别

    如下所示: 函数 说明 type() 返回数据结构类型(list.dict.numpy.ndarray 等) dtype() 返回数据元素的数据类型(int.float等) 备注:1)由于 list. ...

  6. python dtype什么意思_浅谈python 中的 type(), dtype(), astype()的区别

    如下所示: 函数 说明 type() 返回数据结构类型(list.dict.numpy.ndarray 等) dtype() 返回数据元素的数据类型(int.float等) 备注:1)由于 list. ...

  7. python中image什么意思_浅谈python图片处理Image和skimage的区别

    做cnn的难免要做大量的图片处理.由于接手项目时间不长,且是新项目,前段时间写代码都很赶,现在稍微总结(恩,总结是个好习惯). 1,首先安装python-Image和python-skimage.py ...

  8. python中astype用法_浅谈python 中的 type(), dtype(), astype()的区别

    如下所示: 函数 说明 type() 返回数据结构类型(list.dict.numpy.ndarray 等) dtype() 返回数据元素的数据类型(int.float等) 备注:1)由于 list. ...

  9. python读取图像数据流_浅谈TensorFlow中读取图像数据的三种方式

    本文面对三种常常遇到的情况,总结三种读取数据的方式,分别用于处理单张图片.大量图片,和TFRecorder读取方式.并且还补充了功能相近的tf函数. 1.处理单张图片 我们训练完模型之后,常常要用图片 ...

最新文章

  1. 跨云协作,看OpenStack起舞
  2. 阿里云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优惠,爆款限时抢,至少省10000+
  3. c++编程 文件系统
  4. 一直以为Python没有自带四舍五入的函数
  5. AOP日志-后置通知
  6. Java库可以软件著作权,(最新整理)软件著作权-源代码范本
  7. mysql存储过程执行update_MySQL存储过程实现动态执行SQL
  8. linux 多核线程 调度,通过轻型线程提高多核设备中的Linux实时性能
  9. 进程queue和线程queue
  10. 《自学SpringCloud微服务架构》之第 10 篇 —— API 网关服务 SpringCloud Zuul
  11. favicon 尺寸问题
  12. cordic ip核 vivado_Xilinx Vivado Cordic 核的使用
  13. php版本高无法删除栏目,phpcms不能删除栏目怎么办
  14. android studio连接木木模拟器
  15. smbd服务器-网络磁盘映射
  16. Jenkins系列之——前言 Jenkins初识
  17. 花滑三周连跳_三周半+四周跳来势汹汹 花滑女单将迎难度巨变?
  18. LeetCode_575_分糖果
  19. vs2017支持所有版本VC
  20. oracle utl_file权限,Oracle内建包UTL_FILE使用说明

热门文章

  1. arima模型 白噪声检验_白噪声模型
  2. 国内 Mono 相关文章汇总
  3. WEBGIS开发 常用开发功能简介 数据处理 标绘 业务数据可视化 视频融合 Cesium EarthSDK
  4. 苹果手机尺寸详细表及iPhoneX、iPhoneXS、iPhoneXR、iPhoneXSMax、iPhone 11、iPhone 11 Pro、iPhone 11 Pro Max、屏幕适配
  5. 离开外包之后,花了10000小时,最后我走进字节跳动拿到了offer
  6. 【软件群英会】QQ群 12月1日晚上聊天记录
  7. html中p元素添加超链接_如何在HTML中添加超链接
  8. session里保存什么信息
  9. Fractal Streets 递归+坐标转换
  10. Stata:边际效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