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智能主义

在周鸿祎看来,计算机和互联网的这几十年的发展带来的最令人兴奋的变革。发现最令人兴奋的变革发生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领域,可以预见的 是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的完美结合,将开启新一轮的发展高潮,我们或将迈入智能时代。

下一个五年。对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安全来说,最大的威胁和挑战,来自于物联网技术带来的第四次工业革命。
在互联网时代,安全隐患带来的问题可能是信息的泄露,而在物联网时代,安全隐患带来的危害可能是致命的,比如说智能汽车被黑客控制。
关于智能硬件,作者认为,因为智能硬件与互联网有很多结合点,导致有些做智能硬件的企业过于强调互联网化的服务,智能硬件的本质就是说你做一个智能硬件仅仅是用它加上互联网的附加值,但从本质上来说,它还是一个供用户使用的硬件设备,所以,千万别做出类似于下面这种笑话“卖出两百万个体重,听得出每个人每天测体重的时间和体重数据,然后宣称掌握了大数据,进而步入了健康管理”,这种说法非常的荒唐。真正的智能硬件一定是要能与人工智能的服务结合到一起,否则就无法称之为智能硬件。
因为周鸿祎以前一向推崇的是免费策略,所以他就把这套思路应用到了智能硬件的研发上面,但是现在他发现这是不对的。硬件产业的价值规律和软件并不相同,比如以前做软件,即使软件没做好也没有关系,不过就是费了点人力,如果实在没人下载,大不了就不要了,但是硬件不行,你要是想把硬件重新修改开模,至少要三个月,最后经历千辛万苦做好的产品一旦卖不出去,存在库里,钱全都赔进去了。另外做软件积累一百万个用户与做硬件卖出一百万个产品也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感觉,后者对于你的物流仓储供应链等的挑战是非常巨大的,所以智能硬件还是得靠卖产品来挣钱,
大数据已经不太可能成为曾经那个世人瞩目的炒作题材了。凡是火了一段时间之后仍然能够引起大众兴趣的产品或服务,通常都可以被大家接触和感知到,像移动应用、可穿戴智能设备、社交网络等,大数据更像是一个管道,设施虽然重要,但无法被大家看到,但数据的核心是企业技术数据收集存储分析的,这些都是在后端发生的,只有技术人员可以看见。
大数据有两个方面的战略意义,一是企业可以掌握庞大的数据信息,二是大数据,还可以与产业结合深度吧回数据的价值,实现数据的增值,在资源整合和产业链拓展的双重作用下,大数据应用在多个行业有了用武之地,除了智能制造、智慧出行、智慧医疗、互联网金融等行业在大数据技术的助力下都得到了良好的进展。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完美结合,或许在未来的某个时间大数据可以对人类世界进行真实还原,并且满足我们对所有智能化的生活的需求,现在我们用数据来决策一些事情,未来它将直接抵达我们想要做的事情,让超级跟风进来,触手可得,
第二章,IOT与智能化
IOT把大到车床、集装箱、汽车、远洋货轮、飞机,小到手表、眼镜、衣服、项链、腰带,还有家里的灯泡、开关、冰箱、彩电等等,所有的硬件都智能化,换句话说,这些硬件里面都要植入一个智能系统,这个是系统,里面自然包括了传感器,所以虽然传感器是非常重要的基础, 但是IOT绝不仅仅是传感器
关于互联网的发展,我们现在已经走过了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两个时代,移动互联网会继续前行,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个发展阶段可能会出现两个分支,一个是因为互联网会改变很多行业之间的连接关系,因此很多行业也会因此而被互联网改造。另一个就是我经常讲的IOT,万物互联时代,很多东西都会变成智能硬件,互联网连接的东西比手机PC多几十倍甚至上百倍,会产生真正的大数据。因为所有的设备正在传感器都在不间断的每天24小时的工作.
所以未来的互联网一定是软硬件结合的互联网,换句话说,纯粹的概念既不依附于硬件的互联网,以后可能会慢慢消失,所以做硬件还是很有必要的。
关于什么是真正的智能硬件,这里作者给出了一个智能灯泡的例子:今天我们想想在家里安装一个智能灯泡,然后拿手机当遥控器,但这很快可能会变成一个特别传统、愚蠢的想法,可能当我们觉得灯光太亮应该调暗一点的时候,它就会自动调节,根本不需要把手机当遥控器。
所以很多时候IOT设备不是依赖手机来做遥控,而是会风化甚至取代手机的部分功能,很多IOT备的推广和普及,实际上跟手机是平行关系,而不是从属关系。
所以在物联网的时代,我们一定要做硬件,因为在未来硬件必将会成为我们接触这个世界的连接器。
IOT是未来的大势所趋,无论是创业者还是巨头都已经对此达成了共识,当然拉达成共识,其实也就意味着创业者必须做好与君同竞争的人,在面对巨头的时候,作者给出的建议是:
第一,做巨头今天还看不懂看不清的事情,第二,大家要想办法比巨头跑得更快。第三,你要在做法上跟他完全反着来,
所以这里面其实涉及了一个问题,当面对巨头的时候,你自己打侧翼战还是打正面战。正常来讲,在战争中防守往往是最容易的,进攻往往是最难的,按照军事理论,劲风一般几点钟有五六倍于防守一方的力量也不一定会取得胜利。要想和巨头竞争,必须知道面对巨头,我们的优势只有两个,一个是我们的速度,以往我们说快鱼吃慢鱼放在今天的互联网领域,我们将以快打慢要想做到这一点,又要求创业公司必须能够保持小企业的创业精神,快速反应快速决策快速改变,抢一个时间差。
还有一个就是我们在聚焦方面要比巨头卡小,企业毕竟资源有限,所以往往会把有限资源投放的一个点上,然后形成足够的压强。这就好比面对一头大象,如果用双手去推他们,你对他们的,但是如果你把所有的力量都用锥子扎下,你,就有可能会砸中他。
所以,侧翼战、速度、聚焦就是我们面对巨头的时候应该采取的一些竞争手段。
第三章,智能硬件方法论
    做产品的六字真言刚需、痛点、高频。
做产品最大的问题,不是体验不好,因为体验不好可以改,而是找到的是伪需求。
那你做点给出了一些正面和反面的例子,
比如上门修锁是不是担心是该区是不是痛点绝对痛,但是它的频度太低,一般人家估计一年也用不上一次,在这种情况下,你这种产品就很难替你凝聚用户,
现在看来微信是一个特别伟大的产品,但是我们往回看张小龙在他的一篇自述中提到最早做微信的时候其实少了很多点进行突破,但最终都没有成功,直到后来找到了摇一摇,那是他们快速获得第一批忠诚用户的点,这是刚需,而且还高频。
像婚介网站,比如世纪佳缘,你这辈子找对象可能就只找一个,找到了就结婚了,自然也就不会再去了。这就是低频。
体验远没有产品的需求总量,没有需求也就谈不上体验。
在奇虎360老周给自己的角色定位就是最大的产品经理,这一点和马化腾很像,老周跟具自己以往做产品的经验总结出了优秀产品经理的四心:
第一,用心,对自己对产品负责任,由他自己每次做一个新的产品,既没有锦囊妙计,也不是三分钟就能找到领导,相反他会花很多时间去看同行的产品,去看论坛的用户评论,然后也要花很多时间和心血去思考和打磨产品,总之,对每一个产品都可谓呕心沥血,做产品有时候就像一个女人,10月怀胎生孩子,就算你已经成功养育了三个孩子,第四个孩子也不会说三个月就能健健康康的出来,还是得经历十个月痛苦的孕育过程。产品经理也是一样,无论你之前有过多少成就,但只要有一个不用心,就没有办法在继续拿出让用户满意的产品。
     第二,同理心。从用户的角度出发,所以做产品经理要先向小白用户一样去思考,思考完了得出结论,然后再向专家一样的采取行动,但实际上很多人是颠倒过来的,现场专家一样思考,然后像白痴一样的采取行动,所以在这里老周就给他们的产品经理提出的要求,必须自带按钮,只要用户需要,就能自动迅速的切入白痴状态或者进入傻瓜模式,
    你在这里,老周给出了他自己的一些例子,比如说他坐飞机的时候最喜欢干的一件事情,就是假装上厕所,这样就可以从飞机前面走到后面再走回来,目的就是要看一看飞机上的人都在做什么,开会的时候也是一样,他会主动坐到其他人中间,然后可能会借用一个90后小姑娘的手机,因为他想了解一下她手机里的软件和自己有什么不一样,因为作为产品经理也要花很多时间去接触用户,这样才能够理解用户是怎么想,这个时候一定要放下自我,有太多人做不了产品经理就是因为他们太自我,总觉得这个东西是我做的。我体得体现我的能力,我的想法,我要引导用户,教育用户。
    第三 点,处处留心,产品体验无所不在,     
很多人觉得改善用户体验都是在公司在上班时间在产品讨论会上完成的,下班之后这事就跟自己没关系了,其实这种人很难成为优秀的产品经理,在优秀的产品经理眼中,产品体系,甚至我们每时每刻的所见所闻所感都与产品体验有关,如果你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把自己变成一个抱怨的用户,处处留心,然后再把它上升一个层次,抱怨完之后想想为什么会抱怨该怎么改善,我觉得这个过程就是训练自己明确用户体验的过程,事实上很多产品的灵感都是来自于产品之外的。他的这个观点在大前研一的创新者的思考里面有提到过。
第四点,就要没心没肺。脸皮要厚,不要怕人骂,当我们谈论苹果或其他成功公司的产品的时候,一定不要看他们今天的成功,然后去模仿,而是要看他们刚起步的时候的原型是多么的粗糙,因为任何好的产品都是经历过不断的失败不断打磨之后才出现的好的体验,更不可能一次到位,你需要不断的一点一滴的去改进
所以没有坚韧不拔的精神,产品经理很难做到优秀,我们必须要能够忍受来自市场各个用户的建议正常的反馈,甚至包括恶毒的攻击,所以得有一颗粗糙的心,得有一种没心没肺的精神,这样那里的人多了,也就习惯了,甚至还会从中找到真正有价值的想法和创意。总之,任何一个成功的产品,它的成功不可能是一招制敌,更不可能是一套了好,而是至少经过35年不间断的打磨尝试和失败,最后才脱颖而出,走进我们的视线。产品经理必须对此有心理准备。
 在用户最痛的点上进行突破,
如果我们想做一个爆款产品,就一定不要挑战用户的常识,这个世界本身就不存在完美的产品,产品经理每天都要不断的做选择做取舍而选择和取舍的根本,就是要在用户最痛的点上进行突破,如果用户接受了最痛的点,那么其他缺陷都可以容忍
把每一个单品都做到极致,
360在智能硬件方面提出了一个重度垂直的概念,也就是说你可能只做一个硬件,但这个硬件会做得非常深入,并且你不是只卖硬件想法,硬件会变成你跟用户之间连接的桥梁,你可以通过硬件源源不断的给用户提供互联网服务.老周发现一个规律,通常每个硬件都需要做到第三版的时候才有点感觉,这也就意味着你的前两次尝试虽说不一定会失败,但起码不会那么成功,360儿童卫士智能手表就是为了保护儿童的安全,做智能摄像机是为了保障用户家人和家庭的安全,做行车记录仪是为了保障用户的行车安全.
所以哪怕你只是做一个很小的产品,但是如果最后她能够改变很多人的生活,就一样能够影响这个世界一样是一个伟大的产品。
智能硬件的游戏规则,
现在互联网领域都在谈互联网的未来额老周认为未来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万物互联,它大概可以分为四个领域,车联网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以及工业互联网    
老师通过在奇虎360陆续推出的一些智能硬件中总结的经验,发现就硬件合作软件的游戏规则是完全不一样的,
第一小步快跑快速迭代,这个规则已经不适用了,软件产品不怕粗糙,从用户的角度来说,软件一般都是免费的,大不了不用就是了。从研发的角度说,有漏洞的软件可以随时升级,具体操作上可能整个团队聊两个通宵就解决了,但是硬件完全不一样方面如果出超难看不好用,那么用户很可能直接就不买了,另一方面,硬件做好之后,卖给用户就在也没有修改的机会了,如果当初没有设想好,等做出来再改,那么对不起,可能至少需要六个月的周期。
第二,硬件技术开发难度比软件大,因为一个智能硬件,产品从研发到生产出来,这个过程需要考虑到工业设计元器件选择材质选择质量控制供应链的众多层面的东西,而软件只是中间的一层,
第三,硬件产品更要学会如何平衡与取舍,这里给出了做手机的时候机身厚薄与续航时间的一个平衡的例子。
第四,从产品原型到量产需要面临极大的挑战
第五,供应链管理不好会是一个致命点。
做产品最大的问题是伪需求,我们判断一个产品是不是刚需特别简单,那就是反问自己,如果没有他会怎么样,生活是不是没办法继续下去?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在自然就是刚需,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恐怕就还要再斟酌,有很多人,家里就算没有万能遥控器之眼可以照常过,并且丝毫不会受到影响,这其实就算不上刚需。只有眼中钉肉中刺牙痛的时候恨不得立马把牙拔掉这个标准的东西才能叫做痛点,,最伟大的战略就是找到用户的,然后做一个产品解决它,至于解决的好还是更好,这是体验问题
所以现在的企业要实现互联网加转型,就要学会从用户的角度去寻找一个需求,这个需求一定是中等以上的程度,我的痛点刚需这样,它对用户是有价值的,对企业这是可以创造价值
    第四章,新经济、新本质
在老周看来,互联网的道应该是四个关键词, 一是用户至上,二是体验为王。产品和服务是基础,三是免费,四是颠覆式创新
传统企业只靠自己的力量单独完成转型的过程会是一场艰难的,在这方面有三种,一是跟互联网企业合作,二是内部孵化,三是走出去做投资。
互联网领域决定竞争结果最重要的因素不是体谅,而是创新速度不行滴,是一块打吗,具体操作上,除了大而化小,想让优秀的具备创业的情怀的核心骨干带领一个个优秀的创业团队往前冲,没有别的办法。
关关于传统企业的互联网转型,老周给的建议就是三年之后你要做的只有一件事,就是做好一个产品,然后利用它去吸引用户。
什么是从0到1,
从本质上讲,这个短语有两个含义,第一做从来没有做过的事,但这种机会很难找到。第二,把别人做过的事换一种方式重新做。
所以做未来的事,而且你做事的方法一定要跟现有的方式相反,比如别人的产品很复杂,使用过程很麻烦,那么你就要把产品做的很简单。
    第五章,创业维艰、唯创不变,
创业其实是一种心态,是大家为了实现一个目标,孜孜不倦的去追求,想方设法的去突破,永远热血沸腾,永不满足现状。即便经历三番五次的跌倒打击,经历过漫漫长夜的抱头痛哭,经历过内心的孤独与寒冷,也依旧不忘初心,咬牙前行,
本身就是九死一生的事情。现在进入我们视线的往往都是一些比较成功的企业,但我们必须知道,在这些企业的荣耀背后一定还有一百个不成功的企业,而且这些不成功的企业的创始人也曾经和我们一样聪明一样勤奋,一样有激情。
创业的目的出发点一定是要做一个有价值的产品,而不是为了短期内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
所以如果你真想创业,想为创业做些准备,那么不妨加入创业公司,仍然在位,这意味着更高的风险更多的不确定性,甚至这家创业企业倒闭之后,你还需要再去找其他的工作,但也恰恰是这样的,创业公司可以给你提供更多锻炼的机会,更能让你积累经验,总结教训,这才是永远的最宝贵的。
所以如果判断一个人或者自己是否具备创业心态,那么不妨看看它或者自己在就业过程中能不能承担一些风险,成了一些不可预知的东西,能不能加入一家创业公司或者民营公司,深圳能不能加入一些今天看起来好像在做不靠谱的事情的工资?还要看他或者自己能不能投入进来学习如何做好产品和市场。
创业一定要创新,创新就要显得和别人不一样,我们苹果的话说就是Think Different。我们必须跟竞争对手不一样,哪怕只有一点点不一样。
台风没了,猪都会摔死,
所以不仅是创业企业就是大企业,如果盲目的掉进物质融资数额的陷阱,也会忘记初心偏离预先设计好的轨道。我一直强调不要忘记初心,在我看来,对于企业来说,这个粗心就是产品,任何企业要想成功,就必须通过产品,任何企业 要想成功,都必须通过产品来解决用户的问题,        
对于创业者来说,适度的对外交流是可以的,而且是必要的,但是创业者还是应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团队和产品上,如果还不认清这个道理,那么不妨问问自己频繁的参加交流活动真的能帮你解决创业中的问题吗?答案恐怕是否定的吧。所以与其如此不如多想一想如何创新和研发产品,
我们每个人都在乎利益,每个人又都羞于言利。
    第六章,颠覆就是把复杂的东西变简单,
方便太重要了,老周认为它是推动商业进步最重要的力量,比如苹果把智能手机变得更简单,比如微博把博客变得更简单,
看到一个人,一个企业是否有文化,首先要看这个人。这个企业在遇到一件事的本能反应——善恶判断是非标准。
真正的颠覆不是敲锣打鼓的某一刻,突然到来的21米我都意识不到的方式逐渐渗透和改变,最终通过量变达到一个质变的结果,你在操作层面上,我们可以把颠覆式创新理解为换一种方式来做事,比如我们可以吧,一个很复杂的产品做的很简单,可以买一个昂贵的东西,变得很便宜,或者把收费的东西变成免费的,这其实就是从用户体验和商业模式上,进行的两种颠覆式创新,
你做事情的时候要追求极致,但是不要追求完美,
    第八章,重新治理公司赋能与人,
创业就是一场马拉松式的接力赛,一方面这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还有78年达不到目标,另一方面,他又要求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去竞争,这一切都需要优秀的团队来支撑,要求他们能够前仆后继,带给他们改变世界的精神不变。同时要求企业捆绑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的激励机制永在,
,公司都需要新鲜的血液,公司要想获得长远的发展,必须持续有年轻优秀的人才进入。
公司小的时候即使是打工的,也有责任心,也会对事情负责。办公室大了以后,为了降低风险要引入管理流程,实际上这是把企业里的人际关系搞得非常复杂,最后你会发现每个人都在做整个流程中的一个环节,慢慢的就没有人对全局负责啦,所以我们要把员工变成我们的合伙人,来自李一家越来越大的公司,并且,下周看来未来或许并不存在大公司只有大平台或者事业合伙人的自由连接。
徐小平甚至认为合伙人的重要性超过了商业模式和行业选择比你是否处于风口更重要。
三个人有一个常青树计划,按照这个计划,七户每年都会拿出总股本的5%为有突出贡献的员工发放期权给我奖励,拿出这5%,当然也就意味着需要70其他投资人的比例,但是老周对投资人说设计这样一个蓄水池最大的好处就在于吸收人才,激励人才留住人才,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我们这样做,或许当下看起来利益会受损,他们将来创造的价值要远远大于我们今天被稀释掉的股份的价值,这一点其实也是我们这些初创公司可以参考的,一定要给自己留一条这样的后路,这样才能够持续不断地为公司输送新鲜的血液。
柳传志曾经说过一句话,听大多数人的建议,跟少数人交流,最后自己做决策。
——————————完——————————

周鸿祎《智能主义》读书笔记相关推荐

  1. Android智能指针——读书笔记

    目录结构 目录结构 参考资料 概述 背景知识 GC经典问题 轻量级指针 实现原理分析 构造函数 析构函数 应用实例分析 强指针和弱指针 强指针的实现原理分析 增加对象的弱引用计数 增加对象的强引用计数 ...

  2. 故障智能诊断读书笔记(一)

    1.故障智能诊断系统的发展趋势 (1)多种知识表示方法的结合: (2)经验知识(浅层知识)与原理知识(深层知识)的紧密结合: (3)诊断系统与神经网络的结合: (4)虚拟现实技术将得到重视和应用: ( ...

  3. 曾鸣《智能商业》- 读书笔记

    一.关于此书 <智能商业>是阿里巴巴集团前总参谋长曾鸣,对互联网时代的重要趋势做出革命性解读的作品,披露了其对于未来商业模式的思考和判断.那么,我为何会阅读一本和我的专业并不是太相关的商业 ...

  4. 《智能时代》读书笔记-可以从中学到什么

    本文为阅读<智能时代>的读书笔记,首先贴出个人阅读过程中制作的思维导图:本思维导图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针对<智能时代>这边本书阅读后做了自我拆分,另外一部分是根据自我分析与延后 ...

  5. 争当 2% 的人——《智能时代 · 大数据与智能革命重新定义未来》读书笔记

    假期难得有了闲暇时间,把前几年双十一囤的书挑选看完了四本. 首先选择看的是计算机科学家吴军老师的书<智能时代>(豆瓣评分 8.4分,豆瓣热门互联网图书 TOP 10),这是 2016 年谷 ...

  6. 阿里巴巴参谋长曾鸣的《智能商业》读书笔记—附思维脑图

    经过近20天左右的空闲时间,断断续续读完了阿里巴巴集团总参谋长曾鸣的新书<智能商业>.这本书并不厚,但是自己的业余时间比较少,所以断断续续的,读比较慢,不过也读的比较仔细. 这本书主要是对 ...

  7. 《互联网+智能家居--传统家居颠覆与重构》(陈根)读书笔记及总结

    <互联网+智能家居--传统家居颠覆与重构>读书笔记 一.什么是智能家居 真正智能家居时代是多种技术和各种传感器技术高度融合,软硬件体验做到极致各种服务非常舒心的时代. 能够让用户真正地体验 ...

  8. 《Data Algorithm》读书笔记十一— 使用马尔科夫模型的智能邮件营销

    <Data Algorithm>读书笔记十一 - 使用马尔科夫模型的智能邮件营销 1. 智能邮件营销 是什么? 根据顾客的交易历史观测(其实就是推测) "下一个智能邮件营销日期& ...

  9. 《联邦学习实战》杨强 读书笔记十一——联邦学习在智能物联网中的应用案例

    目录 案例的背景与动机 历史数据分析 出行时间预测模型 问题定义 构造训练数据集 模型结构 联邦学习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一个应用,即用户的出行预测,帮助用户更好地规划出行安排. 人工智能物联网(以下简称 ...

最新文章

  1. 【微信小程序之画布】一:canvas组件
  2. Oracle监听配置
  3. clickhouse hbase性能对比_QQ音乐PB级ClickHouse实时数据平台架构演进之路
  4. centos node跟npm 安装
  5. c++和java的类转换的区别
  6. Cloud for Customer里点了Opportunity ID的超链接到进入overview page,背后发生了什么事?
  7. python头文件库_跟老齐学Python之不要红头文件(1)
  8. Foursquare 8.0 :聪明人给互联网公司上的流量转化课
  9. Hadoop 入门笔记
  10. 备战秋招之数电模电知识点
  11. 成功实施的APS项目故事分享---如何管理与激励APS项目团队
  12. 【博客33】使用 “NVI“解决缺省参数绑定问题
  13. C++从零开始 一(C++ primer plus 第六版)
  14. 【Trailing spaces not allowed no-trailing-spaces】报错
  15. nacos连接mysql出现:Could not create connection to database server. Attempted reconnect 3 times. Giving u
  16. 微服务项目:尚融宝(40)(核心业务流程:申请借款额度(3))
  17. 深入浅出计算机组成原理04 | 穿越功耗墙,我们该从哪些方面提升“性能”
  18. android+面试题
  19. 夜天之书 #49 开源软件的技术写作
  20. libtool已经安装了 但是报错libtool not found, please install first

热门文章

  1. 饥荒插件制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 基于R语言的文本挖掘技术
  3. 达人评测 小米笔记本pro14和联想yoga14s 选哪个好
  4. CSS 字体粗细 font-weight属性
  5. 天然气压缩因子计算软件_媒体看陕鼓陕鼓天然气长输管线压缩机组投运
  6. 深度学习——序列模型(笔记)
  7. 文墨绘学书法教育领导品牌
  8. 电脑实时监控信息:CPU 内存 GPU使用率在桌面上动态展现
  9. 直击微软第九频道著名主持Robert Green 对话一站式示例代码库大老板梁梅女士
  10. 如何用java画一颗圣诞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