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度分隔(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现象(又称为“小世界现象”small world phenomenon),可通俗地阐述为:“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
中文名
六度分隔
外文名
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
发现者
Stanley Milgram
发现时间
1967年

简介

六度分隔理论(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
一、六度分隔假说(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
1967年,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Stanley Milgram(1933-1984)想要描绘一个连结人与社区的人际联系网,做过一次连锁信实验,结果发现了"六度分隔"现象。六度分隔(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现象(又称为“小世界现象”small world phenomenon),可通俗地阐述为:“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
“六度分隔”说明了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弱纽带”,但是却发挥着非常强大的作用。有很多人在找工作时会体会到这种弱纽带的效果。 通过弱纽带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变得非常“相近”。
二、其数学解释如下:
若每个人平均认识260人,其六度就是260^6=1,188,137,600,000。消除一些节点重复,那也几乎覆盖了整个地球人口若干多多倍。 ——摘录自wikilab
三、六度分隔实验:
Degrees of separation = no. of steps to go half way round circle
1967年,美国哈佛大学社会心理学教授斯坦利·米尔格兰姆对这个问题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他从内布拉斯加州和堪萨斯州招募到一批志愿者,随机选择出其中的三百多名,请他们邮寄一个信函。信函的最终目标是米尔格兰姆指定的一名住在波士顿的股票经纪人。由于几乎可以肯定信函不会直接寄到目标,米尔格兰姆就让志愿者把信函发送给他们认为最有可能与目标建立联系的亲友,并要求每一个转寄信函的人都回发一个信件给米尔格兰姆本人。
出人意料的是,有六十多封信最终到达了目标股票经济人手中,并且这些信函经过的中间人的数目平均只有5个。也就是说,陌生人之间建立联系的最远距离是6个人。1967年5月,米尔格兰姆在《今日心理学》杂志上发表了实验结果,并提出了著名的“六度分隔”假说。
四、尚未证明的“理论”:
但是在30多年的时间里,米尔格兰姆的理论从来没有得到过严谨的证明,虽然屡屡应验,虽然很多社会学家一直都对其兴趣浓厚,但它只是一种假说。现在,美国两所不同大学的社会学家们正在分别对此进行研究,它们都不约而同地使用了网络时代的新型通讯手段——Email——来对“小世界现象(small world phenomenon)”进行验证。
2001年,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系的登肯·瓦兹主持了一项最新的对“六度分隔”理论的验证工 程。166个不同国家的六万多名志愿者参加了该研究。[1]瓦兹随机选定18名目标(比如一名美国的教授、一名澳大利亚警察和一名挪威兽医),要求志愿者选择其中的一名作为自己的目标,并发送电子邮件给自己认为最有可能发送邮件给目标的亲友。到目前为止,瓦兹在世界最顶级的科学学术期刊《科学》杂志上发表最新论文表明:邮件要达到目标,平均也只要经历5~7个人左右.

实验过程

编辑

哥伦比亚大学:跟踪Email的传播过程
哥伦比亚大学的“小世界研究计划”目前正在全球范围内征集志愿者,他们的任务就是发送数千封Email,并让这些Email最终能够到达指定的接收者。当然前提有一个,那就是每封邮件你只能发给你认识的人,每次只能发一封。然后研究者会对这些Email进行跟踪,观察它们到底是怎么传播的。当年,米尔格兰姆做实验的时候,他挑选了大概300个实验对象,目标人选只有1个。但是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者们这次的实验对象扩大到了几万人,目标人选也增加到了20个。
“这在社会学研究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哥伦比亚大学负责此项研究工作的科学家彼得·谢里丹·多德兹说,“我们在实验中得到的结果将具有很大的统计学价值,说不定能总结出什么社会学定律来。”研究人员将搜集那些参与者的背景资料,以便了解有哪些原因可能会对Email的顺利传递造成障碍,此外,他们还要分析参与者们会采用哪些手段把Email传到既定目标。
就算“小世界现象”的确存在,就算这是一个信息高速发达的网络时代,也并不意味着你就可以毫不费力地发现它。虽然近几年来网络的发展速度快得惊人,但事实上,想要通过社会关系这张大网找到某个人,还是和30年前米尔格兰姆所生活的那个年代一样困难。“问题的本质没有变——你还是得通过朋友来完成这项任务。”该研究项目负责人、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助教敦坎·瓦茨说。
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一些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参与者通过他们的关系网,把电子邮件成功地传到了远在西伯利亚的目标收件人。这一结果让研究人员兴奋不已,他们认为,这一研究的意义决不只是传传电子邮件那么简单,其意义深远,比如,它们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电脑病毒或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究竟是如何通过网络传播的。
俄亥俄州大学:为网络里的关系网画张地图
在另一个研究项目中,俄亥俄州的研究人员正在试图绘制出一张互联网的社会地图。如果成功的话,这张地图将会告诉我们把人们联系起来的方式究竟有多少种,信息究竟是如何在社会上传播的,还有,整个社会网络实际上究竟有多大(或者说有多小)。他们的这项计划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组织提供研究资金,他们希望通过研究能够发现,世界上一个个独立的人,是如何通过自己的关系纽带互相交织,继而形成一张庞大复杂的人际关系网的。
俄亥俄州立大学领导这项研究计划的社会学家詹姆士·穆迪说:“Email看上去好像是个人对个人的很隐私的事情,谁会想到它们集合在一起的时候会有这么大的社会学意义呢?米尔格兰姆的理论很有创意,但它仅仅只是第一步,我们希望能证实并完善他的理论。”
每个参加者将接受一项在线调查,调查范围包括他们的社会背景、Email使用习惯,还有他们的Email关系网等情况。到目前为止,已经有800多人完成了这项调查。但这些资料似乎离目标还有很长一段距离,俄亥俄州大学的研究者们希望最终能搜集到50万人的资料。
在参加者们填写完以上调查表之后,研究者们还将对他们进行为期一年的跟踪调查,以便发现他们的Email关系网在这段时间里发生了哪些变化,以及他们的Email关系网和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网有什么不同。这项实验也将对一些关于网络时代的种种说法进行验证——比如很多人认为通过互联网,人类从此逾越了种族、性别和贫富差异所造成的鸿沟——情况真是这样吗?詹姆士·穆迪说,从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在网络世界里,人种和贫富差异所造成的隔阂依然存在,但是Email似乎真的让整个世界变成了一个村庄。
在现如今的数字时代,想要理解地球上数十亿人中间不过隔着几步之遥这样一个概念,似乎并不是件很困难的事。不说别的,只要看看那些电脑病毒的传播情况就知道了——一只像“爱虫”那样的病毒,只要一天就可以传遍大半个世界,让无数公司的网络系统瘫痪,而这些虫子所赖以传播的途径,正是你电子邮件软件里通讯簿的那些地址。
“大家都知道不要随便打开不认识的人给你发的Email,”詹姆士·穆迪说,“如果能为整个网络中那些我们能信任的关系网画张地图的话,我们就能对整个网络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了。”
五、为什么是“六”度?
“六度分隔”假说的出现使得人们对于自身的人际关系网络的威力有了新的认识。但为什么偏偏是“六度分隔”而不是“七度、八度”或者“千百度”呢?这可能要从人际关系网络的小世界性质的另外一个特征“150定律”来寻找解释。
150法则(Rule Of 150)
从欧洲发源的“赫特兄弟会”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农民自发组织,这些组织在维持民风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有趣的是,他们有一个不成文的严格规定:每当聚居人数超过150人的规模,他们就把它变成两个,再各自发展。
“把人群控制在150人以下似乎是管理人群的一个最佳和最有效的方式。”
150法则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比如中国移动的“动感地带”sim卡只能保存150个手机号,微软推出的聊天工具“MSN”(也是一种SS)只能是一个MSN对应150个联系人。
150成为我们普遍公认的“我们可以与之保持社交关系的人数的最大值。”无论你曾经认识多少人,或者通过一种社会性网络服务与多少人建立了弱链接,那些强链接仍然在此次此刻符合150法则。这也符合“二八法则”,即80%的社会活动可能被150个强链接所占有。
六、六度分隔的应用:
无论是人际网络,还是万维网的架构,还是通过超文本链接的网络、经济活动中的商业联系网络、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甚至人类脑神经元、以及细胞内的分子交互作用网络,有着完全相似的组织结构。通过网络使"六度分隔"理论对人人之间都可以构成弱纽带,当然理想的状态是人人都置身在连接的世界中,这个目标在不断接近。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弱纽带",通过弱纽带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变得非常“相近”,这在社会关系中发挥着非常强大的作用。
人、社会、商业都有无数种排列组合的方式,如果没有信息手段聚合在一起,就很容易损耗掉。在互联网上聚合的弱纽带当然还是虚拟的,虚拟虽然是网络世界 的一种优势,但是和商业社会所要求的实名、信用隔着一条鸿沟。通过熟人之间,通过"六度分隔"产生的聚合,将产生一个可信任的网络,这其中的潜能的确是无 可估量的。
当前运用六度分隔的人们领域有:直销网络,电子游戏社区,SNS网站和BLOG网站。
Gmail的邀请模式是我很看好的一个模式。在这个模式下,你的朋友圈是稳定的,不断延伸的。当你收到了你朋友发给你的邀请信,注册成为Gmail的用户,你的Gmail地址就会自动的进入你朋友的地址簿。这样就可能会发生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你的朋友将来可能会收到一封Gmail的邀请信,这封信是你邀请的很多层的某个下家发出的。这就是一个六度理论的应用。
另外一个典型的六度理论运用的领域就是博客。博客是非常强调自我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博客就是个人门户,它在实现着个人门户的很多功能。当然,目前我们所能接触到的博客功能上还有所欠缺,除了评论外,缺乏作者和访问者的沟通渠道。在一些博客已经可以看到博客组成的圈子。志趣爱好相同的博客,他们会组成自己的小圈子,在小圈子内分享各种信息。
如果能从功能上对圈子加以完善和提高,相信能对人的交往很有帮助。比如可以在圈子内共享网络书签,RSS源;自动建立一个快速访问的好友列表;跟踪好友的最新发言等功能。这样“弱链接”会随着你们相互了解的深入而变成“强链接”,这不就是我们所希望的么?

图数据挖掘--六度分隔相关推荐

  1. 从六度分隔到无尺度网络

    1. 随机网络 现在我们来思考一个关于SNS形成的问题:我的朋友是从那里来的? 大约的故事是这样的: 从前,有个叫 mxwu的小孩出生在了中国某个二线城市的小院子里.他不知道为什么上帝没有把他安排在美 ...

  2. SNS背后的科学(1)从六度分隔到无尺度网络

    http://socialbeta.com/t/the-wisdom-of-sns-part-one.html 此系列Blog连载于我的Blog和SocialBeta.欢迎各位关注SNS,社会化媒体的 ...

  3. 小世界效应:从凯文·贝肯到六度分隔理论(1)

    斯坦福的老师很喜欢用一些生活的小案例来引入课题,小的Project也不例外. 凯文·贝肯是好莱坞的大牌明星,这次Project也得从他说起.虽然贝肯在娱乐圈可谓呼风唤雨,人气也是相当的高,但他与奥斯卡 ...

  4. 初识图机器学习(part3)--图数据挖掘

    学习笔记,仅供参考,有错必纠 文章目录 图数据挖掘 数据挖掘 图数据挖掘的对象 PageRank 简单的例子 PageRank中的问题 python实现 图数据挖掘 数据挖掘 数据挖掘是一个跨学科的计 ...

  5. 什么是社会性网络?什么是六度分隔理论?

    2007年05月23日 星期三 下午 03:13 根据维基百科的解释,"社会网络(Social Networking:SN)"是指个人之间的关系网络. 据一些不系统的分析,社会网络 ...

  6. Python实现“维基百科六度分隔理论“之基础爬虫

    预备阅读:Python的urllib高级用法  Python中Beautiful Soup的用法  Python中的正则表达式模块re 前言 前面学习了urllib和beautifulsoup来进行数 ...

  7. 【收藏】六度分隔、六度空间(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理论

    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 社会网络其实并不高深,它的理论基础正是"六度分隔".而社会性软件则是建立在真实的 ...

  8. 【图数据挖掘】— 子图同构问题、单射函数和双射函数、同构(isomorphic)和同态(homomorphism)

    子图同构问题 子图同构(Subgraph Isomorphism)是指在图论中,两个图之间是否存在一种关系,使得其中一个图的顶点集合和边集合可以通过对应的方式映射到另一个图的顶点集合和边集合上,且保持 ...

  9. 关系和纽带:六度分割理论【存疑2处】

    查资料的时候看到"六度分割理论",之前就听说过,只知道是什么意思,但没详细了解过. 维基百科上说"六度分割理论"(也叫"六度空间理论"或&q ...

  10. 数据结构与算法(python):图(Graph)的基本概念及应用

    参考自 MOOC数据结构与算法Python版 本章代码: https://github.com/HuiFang-hub/-/tree/main. 目录 一.图Graph的概念 1.1 互联网 1.2 ...

最新文章

  1. 使用ZMQ实现服务端和客户端的消息传递和消息队列
  2. iOS Podfile里面的use_frameworks!引发的血案
  3. php redis hsetnx,Redis Hsetnx 命令
  4. 请问生产成本收集器与标准成本评估有什么关联?
  5. python coroutine_笔记-python-coroutine
  6. 成功解决SyntaxError: import * only allowed at module level
  7. Android 项目框架
  8. asp.net core 使用 Redis 和 Protobuf 进行 Session 缓存
  9. linux 启动程序 绑定id,linux如何根据进程ID查找启动程序的路径
  10. @autowired注解注入为null_Intellij IDEA中Mybatis Mapper自动注入警告的6种解决方案
  11. 为view设置虚线边框
  12. pwd赋值给变量 shell_Shell脚本中的变量详解
  13. 这儿有一个使你网页性能提升10倍的工具
  14. 用Dezende解密zend后的php代码
  15. 13个开源GIS软件
  16. 计算机打不开excel表格,excel表格打不开怎么办?excel表格打不开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17. 学习笔记(16):C++编程FFMpeg(QT5+OpenCV)实战--实时美颜直播推流-推流基于rtsp协议的大华海康相机...
  18. IOS 制作证书,推送 , 打包发布。
  19. linux Systemd详解
  20. 01 熟悉python绘图工具——matplotlib

热门文章

  1. 留学Essay挂科后如何进行补救?
  2. Spring Security(3)
  3. 宽带通云解析结合用友致远A6使用方法
  4. 业务逻辑这个是什么东东
  5. java的datasource_JAVA创建DataSource
  6. Unity 2D 自定义碰撞系统(一)
  7. PyCharm输入法无法切换中英文
  8. JavaScript 打印星号三角形
  9. 国外广告联盟,别被人当傻子割了
  10. iphone 越狱需要安装的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