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器存储

Cookie

Cookie 是 HTTP 协议的一种无状态协议。当请求服务器时,HTTP 请求都需要携带 Cookie,用来验证用户身份。Cookie 由服务端生成,存储在客户端,用来维持状态。

通常 Cookie 由以下值构成:

 名称(name)值(value)域(Domain)值(value)路径(Path)失效时间(Expiers/Max-Age)大小(Size)是否为 HTTP 请求(HttpOnly)安全性(Secure)提示:域、路径、失效时间和安全性都是服务器给浏览器的指示,它们不会随着请求发送给服务器,发送给服务器的只有名称与值对。

Cookie 有一些限制,它可以设置有过期时间,但是如果没有设置,则会和 session 一个级别,一旦关闭浏览器就会消失。

Cookie 拥有以下优点:

  • 可以控制过期时间,不会永久有效,有一定的安全保障。

  • 可进行扩展,可跨域共享。

  • 通过加密与安全传输技术 (SSL),可以减少 Cookie 被破解的可能性。

  • 有较高的兼容性。

缺点则如下:

  • 有一定的数量与长度限制,每个 Cookie 长度不能超过 4KB ,否则超出部分会被截掉。

  • 请求头上的数据容易被拦截攻击。

  • 单个 Cookie 大小不超过 4KB,很多浏览器都限制一个站点最多保存 20 个 Cookie。

web Storage

H5 可以在本地存储用户的浏览数据,以前用 Cookie,但是 web Storage 更快速、安全。可以存储大量的数据,而不影响网站性能,以键/值对存在。

web Storage 分为两种:sessionStorage 和 localStorage。

sessionStorage

sessionStorage 将数据存储在 session 中,当浏览器关闭就会消失。它具有以下特色:

- 大小 5Mb
- 页面刷新数据不会消失,页面关闭就消失。
- 不可以跨页面(仅在当前页面使用)。
- 使用 window.open 打开页面和改变 location.href 方式可以获取到 sessionStorage 内部的数据。

主要被应用在下面这些场景中:

  • 主要针对会话级的小数据的存储。

  • 存储一些在当前页面刷新仍然需要存储,但是关闭后不需要留下的信息。

  • 很适合单页应用的使用,可以用来存储登录态信息等。

localStorage

localStorage 会把数据一直存在客户端本地。其 API 提供了如下的方法进行操作:

  • setItem (key,value) —— 保存数据,以键值对的方式存储。

  • getItem (key) —— 读取数据,传入键值(key),获得对应的值(value)。

  • removeItem (key) —— 删除某个数据,删除键值对。

  • clear () —— 删除所有数据。

  • key (index) —— 获取某个索引的key。

下面是 localStora 的特性:

- 大小 5Mb。
- 可以跨页面。
- 永久存储,需要手动删除。
- 使用 window.open 打开页面和改变 location.href 方式可以获取到 sessionStorage 内部的数据。

它通常都被运用在下列场景中:

  • 持久性的保存客户端数据,只能通过 JavaScript 删除或者用户清除浏览器缓存。

  • 如果有一些稍大量的数据,例如编辑器的自动保存等。

  • 多页面间访问共同数据。sessionStorage 只能用于一个标签页,而localStorage可以在多个标签页之间共享。

浏览器缓存机制

浏览器的缓存机制是将已访问过的资源进行缓存,这样当客户端下次访问时,就能直接访问已经缓存的资源,从而减少服务器请求次数,让页面能够更快地加载。

而判断是否访问缓存则是依靠 HTTP 的各种 Header,比如下面的这几种:

  • Expires:响应头,表示该资源的过期时间。

  • Cache-Control:请求头/响应头,是缓存控制字段。

  • Etag (HTTP1.1):响应头,是资源标识,服务器存储。一旦资源被修改,Etag 就会随之发生变化。

  • lf-None-Match (HTTP1.1):请求头,一般服务器会将 If-None-Match 与被请求资源的最新 ETag 进行比对。

  • Last-Modified (HTTP1.0):响应头,表示资源最后一次修改的时间。

  • If-Modified-Since (HTTP1.0):请求头,资源最后一次修改时间(后面详情)。

这些 Header 共同组成了 HTTP 的请求和响应,也支撑着浏览器缓存,但是这种缓存方式是有缺陷的。

首先,如果资源更新的速度是秒以下单位,那么这个缓存是不能被使用的。因为它的时间单位最低是秒。

其次,如果文件是通过服务器动态生成的,那么该方法的更新时间永远是生成的时间。哪怕文件可能没有变化,它也会自动更新,所以起不到缓存的作用。

强缓存

通常服务器会通知浏览器一个缓存时间,这个信息在 Cache-Control 和 Expires 中,浏览器通过这个判断是缓存否过期。如果时间未过期。则直接从缓存中取。这就是所谓的“强缓存”。

Expires

在 HTTP1.0 中。使用 Expires 字段来表示缓存的到期时间,即有效时间+当时服务器的时间。但是这种方式的缺陷是,用户只需要修改客户端本地时间,让客户端和服务器时间不一致时,浏览器就会判断缓存失效,然后重新请求资源。

Cache-control

Cache-Control 是一个 HTTP 协议中关于缓存的响应头,它可以由以下值组成:

  • max-age:用于设置缓存的最大周期。与 Expires 相反,它的时间是相对于请求的时间。

  • s-maxage:和 max-age 相同,仅用于共享缓存,如 CDN 缓存。

  • public:相应可以被任何对象缓存,即使是通常不可缓存的内容。

  • private:缓存只能被单个用户缓存,不能作为共享缓存(即代理服务器不可缓存)。

  • no-cache:可以缓存在客户端,但每次都必须去服务器检查新鲜度,来决定从服务器获取最新资源(200)还是读取缓存(304),即协商缓存。

  • no-store:不允许在客户端存储,每次都要从服务器请求新的资源。

协商缓存

如果未命中强缓存,即强缓存失效(可能是 Cache-Control 设置了 no-store 或 no-cache),则判断协商缓存。

Last-Modified & If-Modified-Since(HTTP1.0)

当第一次请求资源后,服务器会返回改资源最后一次修改的时间。之后再次请求时,服务器会对比 If-Modified-Since 和 Last-Modified 字段。如果两者相同,则表示资源未修改,返回 304 状态码。如果两者不同,则表示资源已经修改了,所以返回数据和 200 状态码(没有发送请求)。

但是如果服务器更新资源的时间单位为秒,而上面提到的方法是无法识别一秒内进行多次修改的情况的。同时如果资源更新的速度不到 1ms,也是无法生成新的最后修改时间的。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在 HTTP1.1 中出现了一组新的字段:Etag 和 If-None-Match。

Etag & If-None-Match (HTTP1.1)

Etag 是 HTTP1.1 的属性。它由服务器生成并返回给客户端,优先级高于 Last-Modified。

在 HTTP1.1 中,当浏览器第一次发起 HTTP 请求时,服务器回返回一个 Etag。浏览器第二次发起同一个请求时,客户端会发送一个 If-None-Match,它的值就是 Etag。服务器会比较浏览器发送过来的 Etag 和服务器的 Etag,如果相同就将 If-None-Match 的值设置为 false,并返回304,表示使用浏览器缓存。如果不同,服务器就将 If-None-Match 的值设置为 true,返回 200 和新的数据。

网页加载速度的加快绝不仅仅是网速加快就能完成的,在我们流畅访问的背后,浏览器存储和缓存机制也功不可没,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大家增加对这个机制的了解。

参考资料:

深入理解浏览器的缓存机制 https://www.jianshu.com/p/54cc04190252

一文读懂前端缓存 https://juejin.cn/post/6844903747357769742?utm_source=gold_browser_extension

浏览器的存储与缓存机制 https://blog.csdn.net/wantingtr/article/details/100559520

一文读懂浏览器存储与缓存机制相关推荐

  1. 一文读懂SpringBoot中的事件机制

    一文读懂SpringBoot中的事件机制?针对这个问题,这篇文章详细介绍了相对应的分析和解答,希望可以帮助更多想解决这个问题的小伙伴找到更简单易行的方法. 要"监听"事件,我们总是 ...

  2. 一文读懂容器存储接口 CSI

    更新 PVC 的 .Status.Conditions,表明此时处于 Resizing 状态. 通过特定的 Unix Domain Socket 调用外部 CSI 插件的 ControllerExpa ...

  3. 一文读懂Spring中的AOP机制

    一.前言 这一篇我们来说一下 Spring 中的 AOP 机制,为啥说完注解的原理然后又要说 AOP 机制呢? 1.标记日志打印的自定义注解 @Target({ElementType.METHOD}) ...

  4. 一文读懂CV中的注意力机制

    点击上方"小白学视觉",选择加"星标"或"置顶" 重磅干货,第一时间送达 作者丨AdamLau@知乎 来源丨https://zhuanlan ...

  5. 一文读懂Android View事件分发机制

    Android View 虽然不是四大组件,但其并不比四大组件的地位低.而View的核心知识点事件分发机制则是不少刚入门同学的拦路虎.ScrollView嵌套RecyclerView(或者ListVi ...

  6. 一文读懂 PyTorch 显存管理机制

    点击上方"视学算法",选择加"星标"或"置顶" 重磅干货,第一时间送达 作者丨米阿罗@知乎(已授权) 来源丨https://zhuanlan ...

  7. 一文读懂HTTP/2及HTTP/3特性

    前言 HTTP/2 相比于 HTTP/1,可以说是大幅度提高了网页的性能,只需要升级到该协议就可以减少很多之前需要做的性能优化工作,当然兼容问题以及如何优雅降级应该是国内还不普遍使用的原因之一. 虽然 ...

  8. 一文读懂HTTP Caching

    一个典型的HTTP应用拓扑如下 user-agent - forward proxy - proxy server n - reverse proxy - origin server user-age ...

  9. 即时通讯新手入门:一文读懂什么是Nginx?它能否实现IM的负载均衡?

    本文引用了"蔷薇Nina"的"Nginx 相关介绍(Nginx是什么?能干嘛?)"一文部分内容,感谢作者的无私分享. 1.引言 Nginx(及其衍生产品)是目前 ...

最新文章

  1. 开源Android容器化框架Atlas开发者指南
  2. linux内核中send与recv函数详解
  3. python打开excel执行vba代码_python可以添加,运行和删除VBA宏以实现excel而无需中间保存步骤吗?...
  4. ik分词和jieba分词哪个好_Pubseg:一种单双字串的BiLSTM中文分词工具
  5. Coursera自动驾驶课程第13讲:Least Squares
  6. 误删表数据,如何恢复过来
  7. mysql数据库架构_MySQL数据库之互联网常用架构方案
  8. 无论您的工作职能如何,如何获得功绩
  9. 远程协助计算机是灰色的,服务器远程协助是灰色的
  10. ASP.NET vs ASP—编译与解释的区别
  11. 中国大学mooc 慕课 管理信息系统(同济大学) 第八章 电子商务 第九章 信息系统规划 习题 测试答案
  12. vs201X的TFS(Team Foundation Server) 设置为:不自动签出
  13. 单例模式中的懒汉模式和饿汉模式是什么?区别又是什么?
  14. War3地图编辑器基础:玩家设置+地图元素的属性设置+地图事件设置
  15. vscode连接安卓模拟器上autojs
  16. UVA 10158 War 并查集
  17. Java之初步识别网络编程:IP、端口号、TCP/UDP、Socket、URL等
  18. ios 开发常用第三方框架
  19. 静电场点电荷matlab,基于MATLAB的点电荷的静电场模拟
  20. scrapy实践-02

热门文章

  1. alchemy php,Python下SQLAlchemy的简单介绍
  2. CIDR地址块及其子网划分
  3. ArrayBlockingQueue源码
  4. dubbo provider异步_dubbo九连问你知道多少?
  5. 210130阶段三socket服务器
  6. Trumb/ARM 指令模式
  7. STM32 F101系列的程序怎么转化为STM F103出现编译错误!
  8. linux命令:userdel
  9. PowerShell【变量篇】
  10. 基于语音识别的微博签到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