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区块链世界里,IOTA远没有比特币、以太坊瞩目,但它也是神奇的存在,一是它给早期代币投资人带来了近1500多倍的回报,是数字资产市场少有的千倍回报项目之一;二是它在整个数字代币市场的市值长时间位居TOP10之列,即使有波动,一般也在TOP15之内,在竞争激烈的数字资产世界中,表现出色;三是它采用的技术跟普通的区块链不同,是Tangle,是DAG结构,说它是区块链,既没有区块,又没有链,这平添了一份传奇色彩。

那么, IOTA到底是什么样的存在?它是否会因为自己独特的思路而赢得未来,还是走向没落?

IOTA因何而生

区块链技术不管采用什么方式,比如分布式账本数据库也好,P2P网络也好,加密算法也好,它本质上对于用户或者现实世界来说,它有一个效用,就是去中介化。人们之间可以不用通过中间人进行价值交换,在某个意义上,协议本身就是中介,解决的是信任问题。

IOTA虽然采用的技术不同,但是要做的事情目标是一样的。IOTA团队认为他们找到了下一代区块链的技术,可以用更安全、更快、更便宜来的方式来实现价值交易,让不同主体不通过第三方即可进行价值交换。

IOTA诞生于2015年早期,一开始的目标是给IoT应用赋能,可以让机器之间直接进行交易,尤其是解决微交易的问题。随着IoT的持续发展,物联网之间的互操作性和资源共享需求越来越强烈,IOTA目标是可以让公司之间探索出新B2B模式,实现技术资源成为潜在服务,并在公开市场上实时交易。而比特币的交易费用非常贵,如果用比特币买一杯咖啡可能会不值,因为交易费用可能比咖啡本身还贵,如果交易摩擦成本大,那么机器之间进行互操作,IoT的交易几乎是不可能的。IOTA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而产生。

IOTA的特色

IOTA的解决方案不按传统区块链的方式出牌,它设计了一个Tangle账本技术,目的是为实现交易零费用。不管这种技术未来能发展到多高的高度,就这一点而言,创新是值得点赞和鼓励的。它设计的共识算法成为它系统固有的一部分,可以形成自我调节的对等网络,这个跟传统区块链的挖矿机制有很大区别,传统的区块链共识机制是可以解耦的。下面是关于Tangle技术的简单解读。

当一个人试图在IOTA系统增加一个交易,需要随机找到其他两个交易,确定他们的密钥和余额是否有效,随后把你的交易跟它们绑定,绑定会发送到网络,由后来的交易检查和确认。IOTA把处理算力作为整个交易的一个元素,是固有部分,虽然交易免费,但需要一些pow贡献。

pow的好处是防止垃圾攻击或女巫攻击,这些攻击会发起大量交易。但有了pow,每个交易需要担负处理算力。对攻击者而言,发起大量交易变得没那么容易,也没那么有吸引力。

在普通的区块链世界,贡献了算力的矿工会收到回报。IOTA把pow处理作为交易的一个组成部分。它通过分布式pow网络体系来表达它功能特色。IOTA跟其他的交易,比如比特币或以太坊交易不同,它完全不需要任何交易费用。比特币现在的交易费用非常昂贵,这也是BCH对比特币发起攻击的一个点之一。以太坊在网络拥堵时的交易费非常之贵,Bancor爱西欧募资时以太坊的优先转账费用高得吓人。而IOTA竟然是零交易费。原因主要是IOTA的机制不同,它的网络建立是为了让大家参与进来,参与者需要贡献力量,每笔交易本质上通过pow来维持。同时,由于是零交易费用,这让IOTA非常适合处理微交易,尤其是适合万物互联的IoT概念,这也是IOTA做价值宣传时最常被人引用的一点,IOTA成功把自己打造成了Iot在区块链世界的承担者角色。其实它的零交易费用本质并不是免费,参与者还是需要贡献力量的,但是这也让参与者形成了一个真正的交换网络。那么,运行一个节点,没有类似于比特币的矿工奖励,那么为什么还要运行?一般来说一个公司或组织因为要参与到IOTA的交易中,需要用到IOTA的技术,运行一个节点是有自己动力的,而不是为了挖矿获利,而是真正要参与到其中。对用户来说,它的好处是可以处理大量的交易,可以连接Tangle网络运行自己的应用或系统,满足快速和安全交易的需求。

除交易零费用外,与传统的区块链则不同,区块链不管是以太坊还是比特币都遭遇了巨大的性能瓶颈。而IOTA宣称规模越大,它的效率越高。

假如说你在超市买了一瓶酸奶,其中中间部位的某小方块代表你的交易。你会发现有直接或间接的节点来确认你的交易。在经过几个节点世代后,系统可以达到这样的状态:任何被间接确认的新交易都会强制确认你的交易。

虽然网络是随机分布在不同的设备上,用户也可把交易广播到网络上,只要交易有效,整个网络节点都会成为交易确认者。IOTA没有矿工奖励,也没有矿工和交易者之间的矛盾,也没有分叉。在IOTA,每个参与者贡献算力确认其他两个交易。贡献者和受益者合二为一。

所以,总结说来,IOTA有几个优点:一是零交易费用,二是确认速度快,三是网络越大越安全。这简直就是吸星大法,网络越大,交易确认速度越快,网络越安全。

当然,在网络不够大的时候,IOTA也会面临问题,所以它设计出来一个阶段性的协调者角色。协调者在交易规模小的时候主要作用是保护网络。一旦交易规模足够大,协调者网络也就不需要存在了。也就是说协调者是早期启动时为了防止恶意攻击而设置的中心化管理的角色。

协调者是中心化的,而且关于协调者的细节也没有全部公开,这也引发了很大争议,因为这不是开源社区项目的常规做法,跟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套路有所不同。

IOTA的创始人SergeyIvancheglo曾提到协调者角色主要是防止34%的攻击。34%的攻击是说攻击者可以拿出1/3的网络处理算力,可以制造冲突的交易。虽然从普通逻辑来说,IOTA基金会自己不会破坏自己的网络,但人们难免会说,如何保证协调者本身不会发起34%的攻击呢?谁来控制协调者?

34%的攻击不是那么简单实现。连接到IOTA网络中的设备只暴露于网络的子集。即使你有能力掌握足够的处理算力,可以获得34%的网络控制力,但要找到整个网络也是不易。

IOTA还有一个神奇的地方在于它的算法。它pow算法被称为Curl。跟普通的二元逻辑不同,它是三元逻辑,是三态存储。它的好处是在某些情况下性能表现更优,不足的地方是很不容易找到三元逻辑的处理器。当然,IOTA肯定也了解这个问题,于是,他们想到了一个办法,搞了一个JINN。

JINN还处于研制阶段,它的目标是要研发出可以用于Iot的异步三态处理器。IOTA从整个目标来看是一个非常雄心勃勃的团队,不仅在架构上,算法上,而且在处理器上都有自己的追求。团队希望JINN处理器能够比传统处理器更有效地处理它的三元逻辑算法,进而集成到Iot设备中,让Iot设备之间更快、更安全地进行价值交换。

IOTA团队要从整体上来对Iot行业进行刷新啊。不过任何新事物和新思路都会有很大争议,尤其是它没有得到真正大规模实践并证实之前。Curl算法和三元逻辑有独特性,它是由IOTA团队研发出来的,它要让大众接受并非易事。也有人经过测试,公开宣称用IOTA的哈希算法可以产生冲突交易,可以识别哈希值相同的2个密钥。攻击者有机会进行冲突交易的攻击。团队后来辩解说有些漏洞是有意识地添加到代码中,主要是作为版权保护目的用。这个解释说服力是不够的,而且对于开源代码社区来说也有点不够光彩。总之,创新的受益和风险都是同样高的。新的玩法带来更大的优势,但也可能有潜在的更大风险。

正如比特币和以太坊的有链外交易一样,受Lightning Network和Raiden影响,IOTA也有自己网络外的交易,称为Flash Channel,允许私有及网络外的交易。有了Flash Channel,如果用户有超高交易量,可以无须等待交易在Tangle网络上处理。Flash Channel可提升扩展性,利用Flash Channel,多方把相同数量的IOTA存入一个多重签名账户。参与方可在Tangle主网络之外进行交易。这样,独立的组织和团队可以尽可能减少与Tangle网络的直接交互,可以快速处理大量交易。

团队与基金会

Serguei Popov 是CS的博士,专攻可能性理论,是白皮书作者,是Tangle架构的设计者。而Tangle协议的编码执行主要由Sergey Ivancheglo和Dominik Schiener 实施。其中Sergey Ivancheglo也是 Nxt的创始人。Dominik从2010年就开始进入区块链行业,对把Tangle算法应到现实中有兴趣。IOTA办公室设在柏林和奥斯陆,计划在上海和芝加哥也设立办公室。

因为没有矿工挖矿,IOTA把所有的代币通过爱西欧进行分发。当时IOTA基金会募集了58.4万美元启动,由在德国的主体进行管理,整个基金会拥有5%的代币,由于是非盈利组织,也得到了德国政府资助。当初募集的资金量可以看出,一个好的区块链项目可能并不一定需要很多钱就可以发展起来,当然纯技术项目和跟线下结合的项目会有不同。现在爱西欧募集资金这么大,对于很多早期投资人来说,回报可能不一定高,风险可能更大了。

结语

IOTA在区块链世界是很特殊的存在,因为它的Tangle结构,因为它的三元逻辑算法,因为它的交易零费用,因为它的扩展性,因为它跟Iot概念的紧密结合,因为它曾经曝出的漏洞……

毫无疑问,未来Iot是大趋势,而如果IOTA能够把自己的构想实现出来,对于未来的世界会有很大的影响力。

但还是有两个不确定性因素。一是IOTA还没有得到大规模应用,还处于概念验证的阶段,目前来看,要实现大规模应用至少也得在2018年中后期开始,所以还不能完全证明它的功效,当然,证明了对于投资人来说基本上也就没有机会了。二是其他竞争者的产生,更好的区块链技术,更好地适用于IoT价值交互的技术。从一些爱西欧项目来看,也确实有团队对于区块链和物联网的结合方面在做自己的探索。

处于区块链世界早期的投资人来所,未来有很多不确定性,但我们依然可以选择支持那些相对更靠谱,对世界能带来更大影响力的项目,与此同时,给自己带来应有的回报。

原文地址: http://k.sina.com.cn/article_1327047167_4f1921ff034002no6.html

区块链世界中的IOTA:它是什么样的存在?相关推荐

  1. 在区块链世界中的token到底是什么?

    token的概念很广泛,在计算机领域中,无论是基础的网络架构还是服务系统的身份验证等,都有涉及到token的概念,然而在这里我想阐述的是在区块链世界中的token是什么. 相信对区块链有些了解的朋友, ...

  2. 金庸不朽,将在区块链世界中永生

    金庸|金庸武侠世界的创始人 郭襄道:"我在风陵渡口听人说起你的侠义事迹,心下好生钦佩,很想见你一面,除此别无他意.今晚饮宴之时,我想起'天下没不散的筵席'这句话,心下郁郁,哪知道筵席未散,我 ...

  3. c++ 时间戳 转换成时间_区块链世界的公证人:时间戳

    文章转自力场作者:币迷26 时间戳,从字面理解,意思是给发生的事件打上一个时间印记,以此来证明,某事在某个时间点发生过. 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应用形式有邮寄信件时加盖的邮戳,出生证上加盖的带有时间的印章, ...

  4. Oracle真实世界数据链——将现实世界和区块链世界相互打通——让主流币爆涨十倍的项目

    第0章 引言 区块链世界现在都是在空转,区块链里的数据都是区块链自己产生的,很难和现实世界没有关联.比如,我们现在还没有一个有效的办法把比特币的价格数据上链,哪怕是比特币区块链自己都无法知道比特币的价 ...

  5. 区块链开发中的9大应用场景

    区块链开发中的9大应用场景 自从2008年区块链技术的概念在中本聪的手里诞生以来,至今已有10年的历史.伴随着比特币市值的巨大波动,不管是男女老少都多多少少对区块链技术有过一定的了解.当很多人听到&q ...

  6. 一个无边界区块链世界DIOT平行链数字物联网致力打造跨境电商 跨境支付 跨境地产

    区块链自21世纪初期发展起来,是目前全世界认为最有潜力.最具想象力的一种技术革新.区块链是去中心化.去信任化的网络,可以实现点对点价值交换,被人们称之为价值互联网. DIOT致力于打造一个无边界的区块 ...

  7. 区块链开发中使用的最流行的编程语言

    我们目前正处于一个新兴的区块链开发行业中.区块链技术处于初期阶段,然而这种颠覆性技术已经成功地风靡全球,并且最近经历了一场与众不同的繁荣.由于许多资金充足的项目现在急于建立区块链网络并在其上部署分散的 ...

  8. 区块链开发中使用最流行的编程语言

    想知道更多区块链技术知识,请百度[链客区块链技术问答社区] 链客,有问必答! 我们目前正处于一个新兴行业--区块链的发展中.区块链技术在很大程度上还处于萌芽阶段,然而,这种颠覆性的技术已经成功地席卷了 ...

  9. 解读区块链技术中的“不可能三角”

    什么是"不可能三角"? 所谓的"不可能三角"是指在区块链公链中,很难同时做到既有很好的"去中心化",又有良好的系统"安全性&quo ...

最新文章

  1. R语言dataframe数据列格式转换(从整型integer转化为浮点型float)
  2. MySQL双主(master-master)+半同步(Semisync Replication)
  3. Vue的表单组件之下拉框
  4. 安卓+php推,使用 PHP 消息队列实现 Android 与 Web 通信
  5. 洛谷 P3211 [HNOI2011]XOR和路径(推dp+高斯消元)
  6. ACM MM2021 | 腾讯优图实验室9篇论文入选,含弱监督图像描述及定位、表格结构识别等研究方向...
  7. 【产品经理日常】关于内容类产品逻辑再思考
  8. 数据结构与算法——二叉树与图汇总整理
  9. java打包带有外部jar,Eclipse使用总结——使用Eclipse打包带源码的jar包
  10. Android8.1根据app名字调用显示app的属性页(App info)
  11. 如何在校外下载期刊全文应对大家工作后的资料搜寻
  12. 群晖transmission 下载失败 权限设置 permission denied
  13. jQuery基础-定位与修改
  14. 0055-在OpenCV环境下合成高动态范围图像(HDR)
  15. JSON: JavaScript Object Notation(JavaScript 对象表示法)
  16. 推荐一个免费的JSP空间
  17. Activity的生命周期和启动模式
  18. 数学建模----LaTex排版使用速成
  19. 36周岁这年,我终于知道该怎么活了!
  20. js中for(const i in/of arr/obj)和vue中v-for指令的区别

热门文章

  1. android 调试
  2. Floating-point exception
  3. Ubuntu16安装anaconda没有这个文件或者目录
  4. CUDA学习日志:常量内存和纹理内存
  5. centos 设置双网卡,双网关
  6. 修改$_env php,Laravel如何友好的修改.env配置文件详解
  7. 论文阅读:Learnable pooling with Context Gating for video classification
  8. 【Python】可遍历的数据类型有哪些?
  9. [云炬python3玩转机器学习笔记] 3-1 Jupyter Notebook
  10. 云炬Android开发笔记 18解决沉浸栏的Bug和被手机状态栏遮挡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