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cket() 函数用来创建套接字,确定套接字的各种属性,然后服务器端要用 bind() 函数将套接字与特定的 IP 地址和端口绑定起来,只有这样,流经该 IP 地址和端口的数据才能交给套接字处理。类似地,客户端也要用 connect() 函数建立连接。

bind() 函数

bind() 函数的原型为:

int bind(int sock, struct sockaddr *addr, socklen_t addrlen);  //Linux
int bind(SOCKET sock, const struct sockaddr *addr, int addrlen);  //Windows

下面以 Linux 为例进行讲解,Windows 与此类似。

sock 为 socket 文件描述符,addr 为 sockaddr 结构体变量的指针,addrlen 为 addr 变量的大小,可由 sizeof() 计算得出。

下面的代码,将创建的套接字与IP地址 127.0.0.1、端口 1234 绑定:

 
  1. //创建套接字
  2. int serv_sock = socket(AF_INET, SOCK_STREAM, IPPROTO_TCP);
  3. //创建sockaddr_in结构体变量
  4. struct sockaddr_in serv_addr;
  5. memset(&serv_addr, 0, sizeof(serv_addr)); //每个字节都用0填充
  6. serv_addr.sin_family = AF_INET; //使用IPv4地址
  7. serv_addr.sin_addr.s_addr = inet_addr("127.0.0.1"); //具体的IP地址
  8. serv_addr.sin_port = htons(1234); //端口
  9. //将套接字和IP、端口绑定
  10. bind(serv_sock, (struct sockaddr*)&serv_addr, sizeof(serv_addr));

这里我们使用 sockaddr_in 结构体,然后再强制转换为 sockaddr 类型,后边会讲解为什么这样做。

sockaddr_in 结构体

接下来不妨先看一下 sockaddr_in 结构体,它的成员变量如下:

 
  1. struct sockaddr_in{
  2. sa_family_t sin_family; //地址族(Address Family),也就是地址类型
  3. uint16_t sin_port; //16位的端口号
  4. struct in_addr sin_addr; //32位IP地址
  5. char sin_zero[8]; //不使用,一般用0填充
  6. };

1) sin_family 和 socket() 的第一个参数的含义相同,取值也要保持一致。

2) sin_prot 为端口号。uint16_t 的长度为两个字节,理论上端口号的取值范围为 0~65536,但 0~1023 的端口一般由系统分配给特定的服务程序,例如 Web 服务的端口号为 80,FTP 服务的端口号为 21,所以我们的程序要尽量在 1024~65536 之间分配端口号。

端口号需要用 htons() 函数转换,后面会讲解为什么。

3) sin_addr 是 struct in_addr 结构体类型的变量,下面会详细讲解。

4) sin_zero[8] 是多余的8个字节,没有用,一般使用 memset() 函数填充为 0。上面的代码中,先用 memset() 将结构体的全部字节填充为 0,再给前3个成员赋值,剩下的 sin_zero 自然就是 0 了。

in_addr 结构体

sockaddr_in 的第3个成员是 in_addr 类型的结构体,该结构体只包含一个成员,如下所示:

 
  1. struct in_addr{
  2. in_addr_t s_addr; //32位的IP地址
  3. };

in_addr_t 在头文件 <netinet/in.h> 中定义,等价于 unsigned long,长度为4个字节。也就是说,s_addr 是一个整数,而IP地址是一个字符串,所以需要 inet_addr() 函数进行转换,例如:

 
  1. unsigned long ip = inet_addr("127.0.0.1");
  2. printf("%ld\n", ip);

运行结果:
16777343


图解 sockaddr_in 结构体

为什么要搞这么复杂,结构体中嵌套结构体,而不用 sockaddr_in 的一个成员变量来指明IP地址呢?socket() 函数的第一个参数已经指明了地址类型,为什么在 sockaddr_in 结构体中还要再说明一次呢,这不是啰嗦吗?

这些繁琐的细节确实给初学者带来了一定的障碍,我想,这或许是历史原因吧,后面的接口总要兼容前面的代码。各位读者一定要有耐心,暂时不理解没有关系,根据教程中的代码“照猫画虎”即可,时间久了自然会接受。

为什么使用 sockaddr_in 而不使用 sockaddr

bind() 第二个参数的类型为 sockaddr,而代码中却使用 sockaddr_in,然后再强制转换为 sockaddr,这是为什么呢?

sockaddr 结构体的定义如下:

 
  1. struct sockaddr{
  2. sa_family_t sin_family; //地址族(Address Family),也就是地址类型
  3. char sa_data[14]; //IP地址和端口号
  4. };

下图是 sockaddr 与 sockaddr_in 的对比(括号中的数字表示所占用的字节数):

sockaddr 和 sockaddr_in 的长度相同,都是16字节,只是将IP地址和端口号合并到一起,用一个成员 sa_data 表示。要想给 sa_data 赋值,必须同时指明IP地址和端口号,例如”127.0.0.1:80“,遗憾的是,没有相关函数将这个字符串转换成需要的形式,也就很难给 sockaddr 类型的变量赋值,所以使用 sockaddr_in 来代替。这两个结构体的长度相同,强制转换类型时不会丢失字节,也没有多余的字节。

可以认为,sockaddr 是一种通用的结构体,可以用来保存多种类型的IP地址和端口号,而 sockaddr_in 是专门用来保存 IPv4 地址的结构体。另外还有 sockaddr_in6,用来保存 IPv6 地址,它的定义如下:

 
  1. struct sockaddr_in6 {
  2. sa_family_t sin6_family; //(2)地址类型,取值为AF_INET6
  3. in_port_t sin6_port; //(2)16位端口号
  4. uint32_t sin6_flowinfo; //(4)IPv6流信息
  5. struct in6_addr sin6_addr; //(4)具体的IPv6地址
  6. uint32_t sin6_scope_id; //(4)接口范围ID
  7. };

正是由于通用结构体 sockaddr 使用不便,才针对不同的地址类型定义了不同的结构体。

connect() 函数

connect() 函数用来建立连接,它的原型为:

int connect(int sock, struct sockaddr *serv_addr, socklen_t addrlen);  //Linux
int connect(SOCKET sock, const struct sockaddr *serv_addr, int addrlen);  //Windows

各个参数的说明和 bind() 相同,不再赘述。

bind()和connect()函数:绑定套接字并建立连接相关推荐

  1. 网络IPC:套接字之建立连接

    如果处理的是面向连接的网络服务(SOCK_STREAM或SOCK_SEQPACKET),在开始交换数据以前,需要在请求服务的进程套接字(客户端)和提供服务的进程套接字(服务器)之间建立一个连接.客户端 ...

  2. C语言socket connect()函数(初始化套接字上的连接)(未完)(如何测试socket是否已经断开,如何判断socket是否断开)

    参考文章:C网络编程socket之connect函数 需研究下这个函数超时多久才返回... 文章目录 项目中注释解释 man 2 文档解释 关于上面man 2 手册中所提到的connect()案例,在 ...

  3. C语言socket accept()函数(提取出所监听套接字的等待连接队列中第一个连接请求,创建一个新的套接字,并返回指向该套接字的文件描述符)

    文章目录 名称 使用格式 功能参数描述 参数 sockfd addr addrlen 返回值 示例 man 2 文档中的accept解释 错误处理 名称 accept() 接收一个套接字中已建立的连接 ...

  4. linux网络编程之一般应用采用的协议和不同套接字的地址结构以及用户进程和内核通过哪些函数传递套接字的地址结构

    1.一般应用采用的协议 2.不同套接字的地址结构 3.用户进程和内核通过哪些函数传递套接字的地址结构 从进程到内核传递套接字的地址结构函数有3个 bind.connect.sendto函数 从内核到进 ...

  5. linux怎么查看进程的套接字,linux – 如何找到哪个进程绑定套接字而不是监听?...

    当我使用nc来监听端口时,它会显示出来 nc -l -vv -p 21000 retrying local 0.0.0.0:21000 : Address already in use Can't g ...

  6. 套接字创建、连接和关闭函数

    下图是一对 TCP 客户与服务器进程之间发生的一些典型事件的时间表. [img]http://dl2.iteye.com/upload/attachment/0126/4398/db4635bf-09 ...

  7. 造成Java连接超时的原因,是什么原因导致套接字ConnectException:连接超时?

    我们有一个Webstart客户端,它通过使用HTTPS通过HTTPS发送序列化对象来与服务器通信java.net.HttpsURLConnection. 在本地计算机和办公室中的测试服务器上,一切都可 ...

  8. python套接字编程_Python套接字编程(1)——socket模块与套接字编程

    在Python网络编程系列,我们主要学习以下内容: 5. 常见的Python异步编程框架 6. 协程在Python网络编程中的使用 本文介绍Python下的基本套接字编程,主要基于 socket 模块 ...

  9. Unix 网络编程(四)- 典型TCP客服服务器程序开发实例及基本套接字API介绍

    转载:http://blog.csdn.net/michael_kong_nju/article/details/43457393 写在开头: 在上一节中我们学习了一些基础的用来支持网络编程的API, ...

最新文章

  1. 解题报告(二)E、(BZOJ3513) [MUTC2013] idiots(生成函数 + FFT + 组合计数)
  2. 【408预推免复习】操作系统引论
  3. mysql 分时统计_mysql中数据统计的技巧备忘录
  4. 【AI初识境】如何增加深度学习模型的泛化能力​​​​​​​
  5. 胶囊网络不同实现代码
  6. idea 编译spring_Spring 源码阅读环境的搭建
  7. java最常见的runtime_Java常见runtime exception
  8. 第十一章:可绑定的基础结构(四)
  9. maven导出runnable jar
  10. GitHub改为token验证后,如何提交代码?
  11. Bettertouchtool for Mac(鼠标增强软件)
  12. 30 System类
  13. java查找算法:二分查找(两种方式)
  14. webstorm 初体验 - 主题色和编辑器配色 - 参考vscode
  15. C# 简单实现QQ截图功能
  16. 有些打不开的国外网页
  17. java咖啡是研磨的吗_咖啡的研磨程度,真的很重要吗?
  18. 【翻译】代码指针完整性——Code Pointer Integrity
  19. pppd详解_PPPD
  20. 简单理解 TP、FN、FT 及 TN和准确率、精确率、召回率 的含义

热门文章

  1. 搭建iis自己可以别人_自己可以做网上商城的搭建吗?
  2. mysql导入100000000需要多久_MYSQL批量插入千万级数据只需百秒
  3. Java8 lambda函数式编程
  4. Selenium WebDriver- 操作 IFrame 中的页面元素
  5. 结对编程 黄金点游戏
  6. Framelayout
  7. 整理的一些Android开发类免费视频课程
  8. 剖析Jive的缓存机制
  9. 从一次线下读书会获得的收获
  10. 【题解】Luogu P3674 小清新人渣的本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