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云报道原创。

过去三年,中国电子云一直牢牢抓住业界的目光,不仅因为“国家队”的身份光环,更因实打实的成绩令人侧目。

据悉,中国电子云核心产品中心云CECSTACK,起步可达3000节点规模,最大可支撑每秒240G以上的数据读写需求,这样的能力放眼整个云计算行业也是翘楚。

正因如此,国内有近400家党政、金融、能源、交通、教育等行业客户,都选择了中国电子云来建设大规模的信创云、行业云。

但庞大的云基础设施只是政企上云的部分需求,数字化转型需求多种多样,CECSTACK这样一朵“大云”如何满足更小型、更细分的客户需求?

近日,在“2022中国电子云峰会”上,中国电子云发布了全新的分布式云战略,以及中心云CECSTACK 5.0、仓海CeaStor分布式海量存储16000系列产品,在体验、性能、安全、效能等方面全面提升。

那么,新一代的分布式云,能否让云“可大可小”以满足更多政企客户的需求?在市场层面,又能否成为中国电子云再次突围的利器?

专属云再进化

众所周知,中国电子云CECSTACK主要服务于专属云市场。

所谓专属云,它不同于公有云的共同租用形式,但拥有公有云应用灵活、功能丰富的优势;它不同于私有云的封闭,但能确保私有云一样的安全合规。

用中国电子云曹心驰的话说,专属云更像是带有服务化能力的云,具备IaaS、PaaS乃至SaaS的全栈能力。

近年来,专属云是中国云计算领域兴起的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它来源于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以及央企的一种“共识”:它们体量大、上云需求迫切,希望通过云服务实现职能的转变、业务的转型、服务的提升。

同时,随着信创时代的到来,选择一朵适合自身业务的信创云,也成为它们上云、用云的刚需。

正因如此,兼具公有云和私有云优势,同时还具备服务化能力的专属云,成为这部分用户的首选。

IDC最新报告显示,2021下半年,中国整体专属云服务市场规模为13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7.2%。在用户层面,70%的主要是政府领域,服务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以及垂直委办局和公共事业等等。此外,金融、能源、教育等行业,也有着极大的需求。

尽管与公有云、私有云的市场规模相比,专属云尚属于新兴市场,但其潜力不可小觑。

在敏锐洞察到这一市场需求后,中国电子云很快就瞄准了专属云,并利用自主创新技术体系的优势,以信创云先行者的定位切入,在日渐稳固的中国云计算市场格局中,生生撕开一道口子。

短短三年,中国电子云就建成了全国最大规模的信创云——国家级信创云基地,可支持单集群5000+规模;同时,其全栈信创云遍布政府、金融、央企等数百家机构。

信创领域的出色表现,也让行业用户看到了中国电子云CECSTACK的实力所在,不光是信创云,政务云、灾备云、行业云…越来越多的行业数字基础设施开始基于CECSTACK构建。

但中国电子云并未止步于此。在历经多个版本持续迭代优化后,如今中国电子云CECSTACK再次迎来了全新升级:

体验升级

CECSTACK5.0的部署时间、新应用上线时间均从数天降至小时级,业务故障定位从小时级将至分钟级,故障处理时长也缩短了25%。

同时CECSTACK5.0还提供了一站式全景运维能力、自动化运维能力和智能化检测能力,在高效保障业务安全的同时,还为用户带来极致的使用体验。

性能升级

CECSTACK5.0通过异构计算的智能调度,实现了自主计算性能的大幅提升。

虚拟化层的性能损耗方面,可以做到CPU损耗低于3%、内存损耗低于5%;通过支持云主机、容器、裸金属等多种形态的云产品共存于同一个VPC,使端到端的时延降低30%以上;通过云原生的智能调度,可以支持业务按需在同一个物理主机上就近部署,资源利用率可以有效提升20%、转发性能可以有效提升50%以上。

安全升级

除了支持可信计算3.0、云原生安全、一体化安全运营平台之外,CECSTACK5.0还基于数据原生安全技术打造了数据安全中心产品DSC,提供数据分类分级、数据加密、数据脱敏、数据安全风险控制等核心能力,保障数据全生命周期的安全。

效能升级

CECSTACK5.0通过实时采集能耗基础数据,建立了数据驱动的精益管理模式,提供能耗监测、能耗概览、能耗分析和能耗计划等多个能耗管理模块,助力数据中心节能减排。

在中国电子云班世敏看来,CECSTACK5.0更好地解决了三大问题:

一是,在异构资源池上做了统一调度,达到一致的云原生体验;二是,智能调度使得异构计算的性能更高;三是,建立了全栈云原生安全架构,能应对实战化的安全挑战。

更重要的是,从用户价值角度看,基于CECSTACK5.0具备高弹性的架构,构建的云“可大可小”。

不仅能建设大规模的政务云、行业云,也可以建设小规模的政务云、信创云、分支云等,以较低的成本用于验证阶段或小型业务。一旦验证成功,这朵“小云”业也能够平滑扩展到一个包含丰富功能的完整“大云”。

在过去,大部分云厂商都做不到这一点。由于技术路线的问题,大云就是大云,小云就是小云,通常用两套产品来解决,没有办法解决云底座的成长性问题。

但中国电子云CECSTACK的底座从设计之初就采用云原生技术构建,因此能够更好地管理节点、降低成本,获得更为灵活的底层基础架构。

正如中国电子云马劲所说:“给客户初建专属云的时候,它(CECSTACK)更像一辆大巴车,发动机是藏在大巴车里面的,是一个超融合形态。但随着业务的增长,它会变成一列火车,火车头需要带着很多节‘车厢’,IaaS加上PaaS和安全产品等等,加起来是一个可扩展的架构。”

分布式云初长成

得益于“可大可小”的云底座能力,中国电子云能够满足多样化的政企用户需求,如今推出的分布式云战略正是这一能力的具体体现。

据中国电子云曹心驰介绍,当前的数字化升级已经将计算的算力从中心端向边缘端迁移,用户从边到端都会有大量的存储和计算的需求。

传统集中在中心云的大规模算力调度已不能匹配在边缘和本地的一些数据要求,用户更希望云能够根据数据所产生的位置就近部署、访问和计算,以满足数字化和智能化的要求。

对此,曹心驰举了一个例子:公安云作为一种行业云有自己的行业标准,发展到今天已进入到对PaaS支撑能力有较高要求的阶段。但公安云不仅要求对各类应用的支持,前端还有很多不同厂商的设备接入,需要在业务层、数据层进行整合,因此公安云需要“云边端”三层架构体系来支撑。

因此,中国电子云在CECSTACK产品基础上继续向两端发展:一端向更大规模、更大算力和读写的方向发展;另一端向更小节点的云发展,覆盖离数据更近的边和端。

由此,中国电子云既拥有了大规模的中心云,也有了中等规模、小规模的边端数据中心,以适用不同的业务场景,而这也成为中国电子云分布式云的雏形。

中国电子云关于“分布式云”的洞察,其实也暗合了云计算市场的最新风向。

Gartner将分布式云计算列为2021年十大技术趋势之一,并预测2025年有超过50%的组织会选用分布式云。

作为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共同推动的结果,分布式云融合了公有云、私有云、边缘云等全场景,能对全类型云计算资源进行高效、统一的管理、调度、更新迭代,真正做到“一朵云、无差异、无障碍、无处不在”。

中国电子云的分布式云正是这样一朵云,由中心云、分支云、边缘云共同组成,并基于统一底座平台开发和构建:

中心云

自研云CECSTACK提供大规模、集中式的算力管理和调度,具备跨地域、跨虚实资源、跨异构算力芯片的能力。搭配具备高安全、高性能的自研存储CeaStor产品,共同构建起1个大集群架构的专属中心云大脑,满足高算力统一高效处理的数据场景。

分支云

采用存算一体化的超融合架构,将N组由自研的超融合CeaCube产品部署在特定区域,快速构建起存算一体化的分支云小脑,满足本地数据计算存储需求,为不同行业客户在区域性数据业务上提供算力支撑。

边缘云

采用云边协同架构,部署可以收集汇聚数据信息,并做简单计算的小型边缘云设备CeaEdge,链接整个分布式云中的神经末梢终终端,将算力存储覆盖最后一公里,解决对实时数据处理要求高,需要近地算力支持的数据业务场景。

在曹心驰看来,中国电子云分布式云的最大价值,在于用一套管理的标准体系,去降低整体的运维复杂性和管理成本,“无论云多大、多小、在什么地方,都能用分布式云管起来”。

例如,在中国华电集团智慧运维平台建设中,面临跨地域的统一管理,需要有中心云算力的支持,也需要对分散在19个城市的电厂本地算力的支持,去保障各电厂现场业务的更高效稳定的运行。

中国电子云基于信创技术为其打造的分布式云,实现了中心和边缘整体算力的调度,满足集团统一业务与数据管理,并为华电集团多地电厂提供本地算力。

中国电子云的市场突围

在过去一年里,中国电子云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不仅是产品技术上的突破,更赢得市场的青睐,成为了能源金融等关键行业客户数字化转型的可靠力量。

在能源领域,中国电子云为中国南方电网建设调度系统的灾备云;在金融行业,中国电子云与金融科技领军企业共同合作,为中国广大中小金融机构构建国家放心、用户满意的金融云;在通信领域,中国电子云参与了公司代号为A1的项目,该项目超大的规模与海量的数据都有着历史性突破。

作为云计算领域的“新兵”,中国电子云为何能在短短三年时间内就取得如此成绩?究其原因,不妨从三个角度来看:

第一,信创政策下,充分发挥自主创新和“国家队”的优势。

曹心驰在采访中表示,中国电子云主要的业务战略是围绕着打造国家网信产业的核心力量,解决国家发展中卡脖子的问题。在完成国家使命的过程中,中国电子云有更多机会在信创领域中去锻炼自身能力。

而大量的云厂商、云巨头,尽管在基于X86的云架构上有多年的技术积累,但在走向信创产业时也会面临一样的困难,且缺少锻炼的场景和机会。

因此,在信创政策的春风下,中国电子云凭借过硬的自主计算技术得以快速突围,并在这个过程中持续补齐自身技术,不断缩小和头部云巨头的技术差距。

目前,中国电子云围绕PKS自主计算体系,打造了完整的全栈云能力,实现了信创和X86共存的底座,为中国政企用户云数据中心逐步国产化打下了坚实基础。

第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采用先进的云原生技术,轻装上阵。

中国电子云诞生时,云基础架构底层技术路线已非常明晰,因此中国电子云没有历史包袱,起步即采用了先进的云原生分布式架构,并基于系统论设计整体架构,从而能快速打造出存储、超融合、大云一体化的基础架构。

同时,中国电子云依托中国电子集团在自身生态和战略投资的优势,能够在国产化软硬件底层进行协同一体化研发和制造,达到更优的性能和成本,为中国政企机构提供先进、安全可靠云服务的同时,也获得了强劲的市场竞争力。

第三,敏锐洞察用户需求,找准市场切入点。

尽管中国电子云承载着国家使命,但中国电子集团也是一家直面市场竞争的央企。

面对云计算领域的激烈竞争,中国电子云结合自身优势和用户需求,在相对成熟的市场里找到了自己擅长的专属云领域。

如今,中国电子云基于统一云底座打造的分布式云,更是看到了云计算未来的发展方向,为进一步满足用户需求做好准备。

**
结语**

欲戴皇冠必承其重,很多人只看到了中国电子云“国家队”的光环,却不知道中国电子云始终坚持技术攻坚,站在自主计算云技术的前列。

在国家使命和市场竞争的双重压力下,中国电子云持之以恒的探索与创新,在为政企用户带来高性能、高安全、高弹性的自主计算云产品的同时,也成为国家关键行业数字化转型和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关于科技云报道】

专注于原创的企业级内容行家——科技云报道。成立于2015年,是前沿企业级IT领域Top10媒体。获工信部权威认可,可信云、全球云计算大会官方指定传播媒体之一。深入原创报道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领域。

科技云报道:发布分布式云战略,中国电子云吹响冲锋号角相关推荐

  1. 华为云发力分布式云,折射出云计算哪些定势?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不仅是历史的实证,也是产业与技术的轮回. 在云计算领域,一边是幢幢超大规模数据中心拔地而起,动辄十万台服务器起步,爆炸式增长的数据就在这些云数据中心计算.存 ...

  2. 【每日新闻】ZStack、大河云联发布混合云+SD-WAN产品 | 西安工业云与用友畅捷通携手合作

    每一个企业级的人  都置顶了 中国软件网 中国软件网  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行业干货 小编点评 我们期待人工智能 给我们现阶段的行业 带来更多的机会和变革! 人工智能 趋势洞察 IBM罗睿兰:沃森定律将是 ...

  3. 科技云报道:都想当中国VMware,但用户体验拉平了吗?

    科技云报道原创. 从虚拟化技术诞生至今已有20余年,VMware始终是这个市场的霸主.但在混合云来临的今天,中国用户却有了更多的纠结. 混合云和国产化时代,"中国的VMware们" ...

  4. 科技云报道:混合云起势,青云QingCloud领跑

    科技云报道原创. 据计世资讯最新发布的<2019-2020年中国混合云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19年混合云市场规模为197.5亿元,预 ...

  5. 科技云报道:腾“云”驾“数”,制造业数字化升级进行时

    科技云报道原创. 当前,产业云化已成为市场新热点,越来越多企业通过开展云化管理,加快数字化转型升级步伐. 在众多产业中,制造业无疑是大国经济的支柱产业,当今国际形势日益复杂,各国竞相改造和升级制造业, ...

  6. 科技云报道:私有云市场加速洗牌,超云为何异军突起?

    科技云报道原创. 近年来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大力推动下,中国私有云市场发展渐入佳境,一股新的建设高潮汹涌而至. 根据IDC对于2022-2026中国SDS及HCI的市场预测,中国私有云基础架构市场正在从成 ...

  7. 科技云报道:车云协同,云计算下一个主战场?

    科技云报道原创. 数字化浪潮席卷千行百业,汽车作为"超级智能终端",正在步入"云时代". 今年下半年开始,一朵新的"汽车云"正在吸引国内云厂 ...

  8. 科技云报道:向云转型有没有“捷径”? 信服云告诉你!

    科技云报道原创.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多年的今天,国内大量政企和组织依然面临着转型难的困境. 8月21日,深信服云计算业务CTO曹心驰在深信服2020年信服云峰会上表示,目前还没有一剂灵丹妙药,让用户 ...

  9. 科技云报道:全面云化时代,企业需要怎样的云安全能力?

    科技云报道原创. 云安全,无论何时提起,其重要性都不容小觑. 根据网络安全机构Sophos的研究,云安全事件正在时刻发生.根据该公司发布的<2021年云安全状况>显示,近四分之三的企业遭受 ...

最新文章

  1. Unity 单元测试(PLUnitTest工具)
  2. 【数据结构】二叉树的应用。
  3. 火热物联网下,中国传感器的冷思考
  4. 浙江大学计算机与机械工程,中国26所“机械工程”大学经调整、合并,浙大、西交、同济升级...
  5. Android持久化存储(4)greenDAO的使用
  6. Java实训项目:GUI学生信息管理系统(2017)
  7. 水力压裂化学品行业调研报告 - 市场现状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
  8. Android 面试 缓存,荐【经典面试题】七大缓存经典问题...
  9. wireguard握手报文结构
  10. 前端工程师做事的三重境界:我的进阶之路
  11. 多标签文本分类研究进展
  12. 7-28 求矩阵的局部极大值 (15 分)
  13. Cesium教程系列汇总
  14. 半导体物理学——(二)半导体中杂志和能级缺陷
  15. 15日精读掌握《高德纳:具体数学》计划完成报告
  16. 高通 MSM8K bootloader 之四: ramdump
  17. ae导出gif插件_有了它,AE终于可以直接导出gif动图啦!
  18. 微信小程序获取openId,传参问题导致参数无效(errcode: 40013、errcode:40125、errcode“:40029)
  19. python100内的质数_python输出100以内的质数与合数实例代码
  20. 【Android工具】更新手机流媒体播放器,手机DLNA播放器OPlayer

热门文章

  1. 磁盘开篇:扒开机械硬盘坚硬的外衣
  2. STATA:加i.year和不加i.year的区别
  3. live2d碰撞_如何评价游戏《废墟战旗》?
  4. 数字逻辑中的最小完全集
  5. 常用的Web前端技术有哪些,小白必看
  6. java 发送tr069报文_TR069报文交互
  7. 2021年考思科认证CCIE还有必要吗
  8. 论文阅读|struc2vec: Learning Node Representations from Structural Identity
  9. EasyTouch_简单触控
  10. JS报错:Uncaught ReferenceError: ShowDetail is not defined at HTMLAnchorElement.oncli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