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redis高并发你晓得多少?

  • 1、redis高并发跟整个系统的高并发之间的关系
  • 2、redis不能支撑高并发的瓶颈在哪里?
  • 3、如果redis要支撑超过10万+的并发,那应该怎么做?
  • 4、redis replication的核心机制
  • 5、master持久化对于主从架构的安全保障的意义
  • 6、主从架构的核心原理
  • 7、主从复制的断点续传
  • 8、无磁盘化复制
  • 9、过期key处理
  • 10、复制的完整流程
  • 11、数据同步相关的核心机制
  • 12、全量复制
  • 13、增量复制
  • 14、heartbeat
  • 15、异步复制
  • 16、主从架构就搭建

1、redis高并发跟整个系统的高并发之间的关系

redis,你要搞高并发的话,不可避免,要把底层的缓存搞得很好

mysql,高并发,做到了,那么也是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分库分表,订单系统,事务要求的,QPS到几万,比较高了

要做一些电商的商品详情页,真正的超高并发,QPS上十万,甚至是百万,一秒钟百万的请求量

光是redis是不够的,但是redis是整个大型的缓存架构中,支撑高并发的架构里面,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首先,你的底层的缓存中间件,缓存系统,必须能够支撑的起我们说的那种高并发,其次,再经过良好的整体的缓存架构的设计(多级缓存架构、热点缓存),支撑真正的上十万,甚至上百万的高并发


2、redis不能支撑高并发的瓶颈在哪里?

单机


3、如果redis要支撑超过10万+的并发,那应该怎么做?

单机的redis几乎不太可能说QPS超过10万+,除非一些特殊情况,比如你的机器性能特别好,配置特别高,物理机,维护做的特别好,而且你的整体的操作不是太复杂

单机在几万

读写分离,一般来说,对缓存,一般都是用来支撑读高并发的,写的请求是比较少的,可能写请求也就一秒钟几千,一两千

大量的请求都是读,一秒钟二十万次读

读写分离

主从架构 -> 读写分离 -> 支撑10万+读QPS的架构


4、redis replication的核心机制

(1)redis采用异步方式复制数据到slave节点,不过redis 2.8开始,slave node会周期性地确认自己每次复制的数据量
(2)一个master node是可以配置多个slave node的
(3)slave node也可以连接其他的slave node
(4)slave node做复制的时候,是不会block master node的正常工作的
(5)slave node在做复制的时候,也不会block对自己的查询操作,它会用旧的数据集来提供服务; 但是复制完成的时候,需要删除旧数据集,加载新数据集,这个时候就会暂停对外服务了
(6)slave node主要用来进行横向扩容,做读写分离,扩容的slave node可以提高读的吞吐量

slave,高可用性,有很大的关系


5、master持久化对于主从架构的安全保障的意义

如果采用了主从架构,那么建议必须开启master node的持久化!

不建议用slave node作为master node的数据热备,因为那样的话,如果你关掉master的持久化,可能在master宕机重启的时候数据是空的,然后可能一经过复制,salve node数据也丢了

master -> RDB和AOF都关闭了 -> 全部在内存中

master宕机,重启,是没有本地数据可以恢复的,然后就会直接认为自己IDE数据是空的

master就会将空的数据集同步到slave上去,所有slave的数据全部清空

100%的数据丢失

master节点,必须要使用持久化机制

第二个,master的各种备份方案,要不要做,万一说本地的所有文件丢失了; 从备份中挑选一份rdb去恢复master; 这样才能确保master启动的时候,是有数据的

即使采用了后续讲解的高可用机制,slave node可以自动接管master node,但是也可能sentinal还没有检测到master failure,master node就自动重启了,还是可能导致上面的所有slave node数据清空故障


6、主从架构的核心原理

当启动一个slave node的时候,它会发送一个PSYNC命令给master node

如果这是slave node重新连接master node,那么master node仅仅会复制给slave部分缺少的数据; 否则如果是slave node第一次连接master node,那么会触发一次full resynchronization

开始full resynchronization的时候,master会启动一个后台线程,开始生成一份RDB快照文件,同时还会将从客户端收到的所有写命令缓存在内存中。RDB文件生成完毕之后,master会将这个RDB发送给slave,slave会先写入本地磁盘,然后再从本地磁盘加载到内存中。然后master会将内存中缓存的写命令发送给slave,slave也会同步这些数据。

slave node如果跟master node有网络故障,断开了连接,会自动重连。master如果发现有多个slave node都来重新连接,仅仅会启动一个rdb save操作,用一份数据服务所有slave node。


7、主从复制的断点续传

从redis 2.8开始,就支持主从复制的断点续传,如果主从复制过程中,网络连接断掉了,那么可以接着上次复制的地方,继续复制下去,而不是从头开始复制一份

master node会在内存中常见一个backlog,master和slave都会保存一个replica offset还有一个master id,offset就是保存在backlog中的。如果master和slave网络连接断掉了,slave会让master从上次的replica offset开始继续复制

但是如果没有找到对应的offset,那么就会执行一次resynchronization


8、无磁盘化复制

master在内存中直接创建rdb,然后发送给slave,不会在自己本地落地磁盘了

repl-diskless-sync
repl-diskless-sync-delay,等待一定时长再开始复制,因为要等更多slave重新连接过来


9、过期key处理

slave不会过期key,只会等待master过期key。如果master过期了一个key,或者通过LRU淘汰了一个key,那么会模拟一条del命令发送给slave。


10、复制的完整流程

(1)slave node启动,仅仅保存master node的信息,包括master node的host和ip,但是复制流程没开始

master host和ip是从哪儿来的,redis.conf里面的slaveof配置的

(2)slave node内部有个定时任务,每秒检查是否有新的master node要连接和复制,如果发现,就跟master node建立socket网络连接
(3)slave node发送ping命令给master node
(4)口令认证,如果master设置了requirepass,那么salve node必须发送masterauth的口令过去进行认证
(5)master node第一次执行全量复制,将所有数据发给slave node
(6)master node后续持续将写命令,异步复制给slave node


11、数据同步相关的核心机制

指的就是第一次slave连接msater的时候,执行的全量复制,那个过程里面你的一些细节的机制

(1)master和slave都会维护一个offset

master会在自身不断累加offset,slave也会在自身不断累加offset
slave每秒都会上报自己的offset给master,同时master也会保存每个slave的offset

这个倒不是说特定就用在全量复制的,主要是master和slave都要知道各自的数据的offset,才能知道互相之间的数据不一致的情况

(2)backlog

master node有一个backlog,默认是1MB大小
master node给slave node复制数据时,也会将数据在backlog中同步写一份
backlog主要是用来做全量复制中断候的增量复制的

(3)master run id

info server,可以看到master run id
如果根据host+ip定位master node,是不靠谱的,如果master node重启或者数据出现了变化,那么slave node应该根据不同的run id区分,run id不同就做全量复制
如果需要不更改run id重启redis,可以使用redis-cli debug reload命令

(4)psync

从节点使用psync从master node进行复制,psync runid offset
master node会根据自身的情况返回响应信息,可能是FULLRESYNC runid offset触发全量复制,可能是CONTINUE触发增量复制


12、全量复制

(1)master执行bgsave,在本地生成一份rdb快照文件
(2)master node将rdb快照文件发送给salve node,如果rdb复制时间超过60秒(repl-timeout),那么slave node就会认为复制失败,可以适当调节大这个参数
(3)对于千兆网卡的机器,一般每秒传输100MB,6G文件,很可能超过60s
(4)master node在生成rdb时,会将所有新的写命令缓存在内存中,在salve node保存了rdb之后,再将新的写命令复制给salve node
(5)client-output-buffer-limit slave 256MB 64MB 60,如果在复制期间,内存缓冲区持续消耗超过64MB,或者一次性超过256MB,那么停止复制,复制失败
(6)slave node接收到rdb之后,清空自己的旧数据,然后重新加载rdb到自己的内存中,同时基于旧的数据版本对外提供服务
(7)如果slave node开启了AOF,那么会立即执行BGREWRITEAOF,重写AOF

rdb生成、rdb通过网络拷贝、slave旧数据的清理、slave aof rewrite,很耗费时间

如果复制的数据量在4G~6G之间,那么很可能全量复制时间消耗到1分半到2分钟


13、增量复制

(1)如果全量复制过程中,master-slave网络连接断掉,那么salve重新连接master时,会触发增量复制
(2)master直接从自己的backlog中获取部分丢失的数据,发送给slave node,默认backlog就是1MB
(3)msater就是根据slave发送的psync中的offset来从backlog中获取数据的


14、heartbeat

主从节点互相都会发送heartbeat信息

master默认每隔10秒发送一次heartbeat,salve node每隔1秒发送一个heartbeat


15、异步复制

master每次接收到写命令之后,现在内部写入数据,然后异步发送给slave node


16、主从架构就搭建

链接: 主从架构搭建:一主一从,往主节点去写,在从节点去读,可以读到

高并发专题--5:关于redis高并发你晓得多少?相关推荐

  1. redis高可用,保证高并发

    目录 redis如何通过读写分离来承载读请求QPS超过10万+ redis replication以及master持久化对主从架构的安全意义 redis主从复制原理.断点续传.无磁盘化复制.过期key ...

  2. Redis 高可用特性之 “持久化” 详解

    在之前的文章中,介绍了<Redis的内存模型>,从这篇文章开始,将依次介绍 Redis 高可用相关的知识--持久化.复制(及读写分离).哨兵.以及集群. 本文将先说明上述几种技术分别解决了 ...

  3. Redis高可用详解:持久化技术及方案选择

    文章摘自:https://www.cnblogs.com/kismetv/p/9137897.html 前言 在上一篇文章中,介绍了Redis的内存模型,从这篇文章开始,将依次介绍Redis高可用相关 ...

  4. 深入剖析Redis高可用系列:持久化 AOF和RDB

    免费视频福利推荐: 2T学习视频教程+电子书 免费送:BAT面试精讲视频,亿级流量秒杀系统,分布式系统架构,中间件消息队列,Python Go入门到精通,Java实战项目,Linux, 网络,MySQ ...

  5. JAVA并发专题《前引篇》

    写在前面 最近想根据自己平时的工作笔记和学习笔记,整理出一些JAVA专题类的系列文章.平时自己的笔记比较散,趁着这个机会进行系统化的整合一下,同时看到网上能形成体系化的知识点比较少,所以也趁着这个机会 ...

  6. Windows版本redis高可用方案探究

    文章目录 @[toc] 前言 搭建redis主从 配置主redis-28380 配置从redis-23381 配置从redis-23382 将redis部署为服务 启动redis 配置哨兵 启动哨兵 ...

  7. 3台服务器Redis高可用哨兵模式

    3台服务器Redis高可用哨兵模式 @(学习)[redis, 高可用] 3台服务器Redis高可用哨兵模式 介绍 redis程序安装 哨兵模式配置 1 主redis配置 2 从redis配置 3 启动 ...

  8. redis高并发原理_Java中的42行代码中的URL缩短服务— Java(?!)Spring Boot + Redis...

    redis高并发原理 显然,编写URL缩短服务是新的"世界,您好! "在物联网/微服务/时代的世界中. 一切始于在45行Scala中的URL缩短服务-整洁的Scala,以Spray ...

  9. redis高并发抽奖

    2019独角兽企业重金招聘Python工程师标准>>> redis高并发抽奖 代码有点缭乱,没时间整理,如果有误还请留言斧正.现在进入正题. 一.思路 1.奖品: 奖品分为奖品id( ...

最新文章

  1. Presto实现原理和美团的使用实践
  2. (十一)boost库之多线程间通信
  3. JavaScript call,apply和prototype的介绍,区别
  4. 强大的Canvas开源库Fabric.js简介与开发指南
  5. Centos7安装部署Zabbix3.4
  6. 基于主体掩码的实体关系抽取方法
  7.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nux Foundation
  8. web.xml之context-param与init-param的区别与作用【转】
  9. 深度学习论文和开源代码
  10. SpringBoot中是如何创建WebServer的?
  11. 8.3-8.4上海外滩迪士尼两日游
  12. QuickChm 制作chm文档 chm文档脚本错误,乱码
  13. authentication method 10 not supported
  14. SWUST OJ1132: 机器人收集硬币
  15. 婚纱纪实类照片调色思路 教你PS洋气的油画效果
  16. 经历--比赛绿盟_安全研究员
  17. CString的彻底解析
  18. SELinux 学习总结
  19. python控制步进电机驱动器_树莓派通过GPIO控制步进电机(python)
  20. 解决mongodb插入数据出现bson.errors错误

热门文章

  1. 阿里大于发送短信(用户微服务--消息微服务)
  2. 疫情爆发,“缺芯潮”来袭,ZYNQ系列出货量剧增如何满足供求,看这里!
  3. thinkphp5 common.php 常用方法
  4. 动画css ---无限旋转
  5. 浅谈支付业务的分表方案
  6. CentOS6 yum源
  7. 【白帽子学习笔记11】DVWA Brute Force【暴力破解】
  8. arcgis 调取天地图poi兴趣点
  9. HR不得不知的Excel技能——数据格式篇
  10. Android截屏一键分享开发与实现方式的反思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