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概念

WWW(World Wide Web)即全球信息网,简称Web,又称为万维网。WWW由Internet上所有Web服务器提供的网页组成,不同的网页之间通过超链接连接,客户端使用一个标准的浏览器就能找到想要的网页,再点击网页中的超链,链接到另一网页;这一过程可以无限重复,直到找到所需的所有网页。

  • 1989年WWW起源于CERN(欧洲粒子研究中心),最初是为了参与核物理实验而分布在不同国家的科学家之间交流研究报告、装置蓝图、图画、照片和其他文档而设计的一种网络通信工具。
  • 1989年3月,物理学家Tim Berners-Lee提出初步的研究报告,18个月后有了初始的系统原型。
  • 1993年2月发布了第一个图形式的浏览器Mosaic,它的作者 Marc Andresen 在 NCSA ( National Center for Supercomputing Applications)成立了一个公司,这就是首开 Web 服务器先河的网景通信公司( Netscape Communications)。

二:web技术

  • Web技术是一种综合性网络应用技术,关系到网络信息的表示、组织、定位、传输、显示以及客户和服务器之间的交互作用等。
  • 通常文字信息组织成线性的ASCII文本文件,而Web上的信息组织成非线性的超文本文件(Hypertext)。简单地说,超文本可以通过超链接(Hyperlink)指向网络上的其他信息资源。
  • 超文本互相链接成网状结构,使得人们可以通过链接追索到与当前节点相关的信息。这种信息浏览方法正是人们习惯的联想式、跳跃式的思维方式的反映
  • 一个超文本文件叫做一个网页(WebPage),网页中包含指向有关网页的指针(超链接)。如果用户选择了某一个指针,则有关的网页就显示出来。超链接指向的网页可能在本地,也可能在网上别的地方。

WWW服务模型:

  • Web上的信息不仅是超文本文件,还可以是语音、图形、图像、动画等。就像通常的多媒体信息一样,这里有一个对应的名称叫超媒体(Hypermedia)。
  • 超媒体包括了超文本,也可以用超链接连结起来,形成超媒体文档。
  • 超媒体文档的显示、搜索、传输功能全都由浏览器(browser)实现。
  • WWW本质上是一种客户机/服务器(C/S)技术,其体系结构提供了一个灵活且强有力的设计模型:应用软件采用标准数据格式显示,并能通过它的客户机-浏览器(Browser)进行浏览。
  • 浏览器是一个网络应用软件,它能向统一命名的数据服务对象的网络服务器——WWW服务器(或Web服务器)发送请求。而WWW服务器采用标准格式编码的响应来回复请求,WWW服务模型有时也称为浏览器/服务器(B/S)模型。
  • 常用的WWW服务器有Microsoft IIS等
  • 万维网必须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 怎样标志分布在整个因特网上的万维网文档?
    • 用何协议实现万维网上各种超链的链接?
    • 怎样使各种万维网文档都能在因特网上的各种计算机上显示出来,同时使用户清楚地知道在什么地方存在着超链?
    • 怎样使用户能够很方便地找到所需的信息?

三:URL

URL (统一资源定位符):

  • URL俗称“网址”,用于定位Internet上可访问的资源
  • 是WWW的一种混合语,它表示要访问的主机地址、获取服务所用的协议以及所要浏览文件的路径和名字。
  • URL 相当于一个文件名在网络范围的扩展。因此 URL是与因特网相连的机器上的任何可访问对象的一个指针。

URL格式:<协议>://<域名>/<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