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以下内容是基于Redis 6.2.6 版本整理总结

一、跳表(skiplist)

如何理解跳表?在了解跳表之前,我们先从普通链表开始,一点点揭开跳表的神秘面纱~

首先,普通单链表来说,即使链表是有序的,我们要查找某个元素,也需要从头到尾遍历整个链表。这样效率很低,时间复杂度是O(n)。


那么有没有方法提升查询效率呢?我们可以尝试为链表建立“索引”来提升查询效率。如下图,我们在原始链表的基础上,每两个元素提取一个索引,down指向原始链表的节点:

此时,假如我们要查询值为19的节点,我们从索引层开始遍历,当遍历到16时,下个节点的值为23,所以,19一定在这两个节点之间。我们通过16节点的down指针来到原始链表,将继续遍历,直到找到值为19的节点。在没有建“索引”之前,我们需要遍历8次,才能找到19,而在建立“索引”后,需要6次就能找到,也就是,索引帮我们减少了查询的次数。

那如果我们再建一级索引呢?哈哈哈,没想到吧也是6次,这是因为我们的数据量太少,即便加了两级索引,优化效果也不是很明显。在数据量大时,优化效果还是很明显的,有兴趣可以自己动手画一画。

1.1 跳表的时间复杂度

假设链表有n个节点,每两个节点生成一个索引,则有第一层索引节点的个数为n/2,第二层索引节点的个数是第一层个数的一半n/4,以此类推,第h层节点的个数就是n/(2^h)。假设,第h层有两个节点,则:h = log2n - 1,再算上原始链表,则整个跳表的高度就是log2n。

我们在查询某个数据的时候,每一层需要遍历m个节点,那么在跳表中查询某个数据的时间复杂度就是:O(m*log2n)。那m是多少呢? 按照上面每两个节点上升一个索引节点的索引结构,我们每一层索引最多遍历3个节点,为什么呢?解释如下:


假设我们查找的还是19,在第k层索引中,当我们遍历到11时,发现19在11和23之间,我们通过11的down节点,来到第k-1层。在第k-1层索引中,11 到 23 最多包含3个节点(包含11 和 23 的节点),所以在第k-1索引,我们最多需要遍历3个节点,依次类推,每一层索引都最多只需要遍历3个节点。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了m = 3,也就是说在跳表中查询任意节点的时间复杂度是O(3*log2n),去掉常数项后,时间复杂度就是:O(log2n)。这个查找跟二分查找的时间复杂度一样。换句话说,我们是基于单链表实现了二分查找,神奇吧。但是,这种查询效率的提升是有代价的,也就是我们需要维护多层级索引,才能实现。这也是一种空间换时间的思路。

1.2 空间复杂度

要实现log2n的时间复杂度,跳表就需要额外存储这些索引的空间。那么,需要多大的空间呢?我们来分析一下:

假设原始链表有n个节点,按照每连个节点上升一个索引节点的索引结构,第一层有n/2,第二层n/4,依次类推,第h层有n/2^h个索引节点。假设第h层有2个节点。则总共有:
n/2 + n/4 + n/8 + … + 2 = n-2。所以,跳表的空间复杂度是O(n)

也就是说,如果将含有n个节点的链表构造成跳表,我们还需要额外再用接近n个节点来存储这些索引,还有没有办法较少索引占的空间呢?答案是有的,上面的分析是基于每两个节点上升一个索引节点,那么换成3个、5个呢?如果为3,也很好分析,需要的索引总数为:n/3 + n/9 + n/27 + … + 3 + 1 = n/2。尽管空间复杂还是O(n),但实际上索引的数量已经减少了一半了。

在实际开发中,原始链表中的对象可能是很大的对象,而索引节点只是存储关键的值和指针,相较于原始节点,大小可以忽略不计。

1.3 跳表的插入和删除

我们想在跳表中插入和删除一个节点,第一步是要找到插入和删除的位置,然后再执行插入或者删除,因为跳表的查询时间复杂度是O(log2n),插入和删除的时间复杂度也是O(log2n)。

1.3.1 插入

1.3.2 删除

删除操作就需要注意一下,如果删除的节点也存在于索引节点中,那么,索引中的节点也要删除。单链表中的删除,需要拿到前驱节点的指针,如果是双向链表就不用考虑了。

1.4 跳表索引的动态更新

当我们一直往跳表中添加元素,如果不更新索引就可能出现,某2个索引之间的索引数过多,极端情况下,会退化为单向链表。

作为一种动态数据结构,我们需要某种手段作为索引节点和原始链表大小的平衡,也就是说,当链表中的节点数增多时,也响应的增加一些索引节点,避免复杂度的退化。红黑树和AVL树是通过左旋和右旋来维持左右子树的平衡。跳表则是通过随机函数来维护这种平衡。

2、跳表在Redis中的应用

有序集合 zet 的底层实现就是跳表。大部分情况下,跳表的效率可以和平衡树媲美,平均时间复杂度O(logn),最坏O(n)。

2.1 跳表源码

每次创建一个新的跳表节点时,会根据幂次定律(越大的数出现的概率越小)随机生成一个介于1到32之间的数作为level数组的大小,这个数组大小就是层的高度。level层数确定源码:

// src/t_zset.c
int zslRandomLevel(void) {int level = 1;while ((random()&0xFFFF) < (ZSKIPLIST_P * 0xFFFF))level += 1;return (level<ZSKIPLIST_MAXLEVEL) ? level : ZSKIPLIST_MAXLEVEL;
}

两个宏定义

// src/sever.h
#define ZSKIPLIST_MAXLEVEL 32 /* Should be enough for 2^64 elements */
#define ZSKIPLIST_P 0.25      /* Skiplist P = 1/4 */

server.h

// 996行
/* ZSETs use a specialized version of Skiplists */
typedef struct zskiplistNode {// sds 对象,唯一的sds ele;// 分值double score;// 后退指针,用于从后往前遍历使用struct zskiplistNode *backward;// 层数struct zskiplistLevel {// 前进指针struct zskiplistNode *forward;// 跨度,用来确定本节点再链表中的排位  zrankunsigned long span;} level[];
} zskiplistNode;typedef struct zskiplist {// 指向跳表头节点和尾节点的指针struct zskiplistNode *header, *tail;// 跳表中的元素个数,不包含头节点 zcardunsigned long length;// 跳表中层数最高的节点的层数int level;
} zskiplist;

1.3 创建skiplist

zskiplistNode *zslCreateNode(int level, double score, sds ele) {zskiplistNode *zn =zmalloc(sizeof(*zn)+level*sizeof(struct zskiplistLevel));zn->score = score;zn->ele = ele;return zn;
}/* Create a new skiplist. */
zskiplist *zslCreate(void) {int j;zskiplist *zsl;zsl = zmalloc(sizeof(*zsl));zsl->level = 1;zsl->length = 0;zsl->header = zslCreateNode(ZSKIPLIST_MAXLEVEL,0,NULL);for (j = 0; j < ZSKIPLIST_MAXLEVEL; j++) {zsl->header->level[j].forward = NULL;zsl->header->level[j].span = 0;}zsl->header->backward = NULL;zsl->tail = NULL;return zsl;
}

1.4 跳表的插入和删除

zskiplistNode *zslInsert(zskiplist *zsl, double score, sds ele) {zskiplistNode *update[ZSKIPLIST_MAXLEVEL], *x;unsigned int rank[ZSKIPLIST_MAXLEVEL];int i, level;serverAssert(!isnan(score));x = zsl->header;for (i = zsl->level-1; i >= 0; i--) {/* store rank that is crossed to reach the insert position */rank[i] = i == (zsl->level-1) ? 0 : rank[i+1];while (x->level[i].forward &&(x->level[i].forward->score < score ||(x->level[i].forward->score == score &&sdscmp(x->level[i].forward->ele,ele) < 0))){rank[i] += x->level[i].span;x = x->level[i].forward;}update[i] = x;}/* we assume the element is not already inside, since we allow duplicated* scores, reinserting the same element should never happen since the* caller of zslInsert() should test in the hash table if the element is* already inside or not. */level = zslRandomLevel();if (level > zsl->level) {for (i = zsl->level; i < level; i++) {rank[i] = 0;update[i] = zsl->header;update[i]->level[i].span = zsl->length;}zsl->level = level;}x = zslCreateNode(level,score,ele);for (i = 0; i < level; i++) {x->level[i].forward = update[i]->level[i].forward;update[i]->level[i].forward = x;/* update span covered by update[i] as x is inserted here */x->level[i].span = update[i]->level[i].span - (rank[0] - rank[i]);update[i]->level[i].span = (rank[0] - rank[i]) + 1;}/* increment span for untouched levels */for (i = level; i < zsl->level; i++) {update[i]->level[i].span++;}x->backward = (update[0] == zsl->header) ? NULL : update[0];if (x->level[0].forward)x->level[0].forward->backward = x;elsezsl->tail = x;zsl->length++;return x;
}// 删除
void zslDeleteNode(zskiplist *zsl, zskiplistNode *x, zskiplistNode **update) {int i;for (i = 0; i < zsl->level; i++) {if (update[i]->level[i].forward == x) {update[i]->level[i].span += x->level[i].span - 1;update[i]->level[i].forward = x->level[i].forward;} else {update[i]->level[i].span -= 1;}}if (x->level[0].forward) {x->level[0].forward->backward = x->backward;} else {zsl->tail = x->backward;}while(zsl->level > 1 && zsl->header->level[zsl->level-1].forward == NULL)zsl->level--;zsl->length--;
}

三、总结

  1. 跳表是有序集合zset的实现之一
  2. 跳表由zskiplist 和 zskiplistNode两个结构组成,zskiplist保存跳表的信息,如表头和表尾节点、跳表的长度等,zskiplistNode 保存节点详细信息
  3. 每个跳表节点的层高都是 1~32 之间的随机数
  4. 跳表中的对象是唯一的
  5. 跳表中的元素是按照分值从小到大排列,当分值相同时,按照成员对象的大小排序

文章参考与<零声教育>的C/C++linux服务期高级架构系统教程学习

Redis数据结构之——跳表skiplist相关推荐

  1. java数据结构红黑树上旋下旋_存储系统的基本数据结构之一: 跳表 (SkipList)

    在接下来的系列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一系列应用于存储以及IO子系统的数据结构.这些数据结构相互关联又有着巨大的区别,希望我们能够不辱使命的将他们分门别类的介绍清楚.本文为第一节,介绍一个简单而又有用的数据 ...

  2. 数据结构之跳表Skiplist

    一.问题引入 二.何为跳表 跳表具有如下性质: 1. 跳表由很多层结构组成: 2.跳表中每一层都是一个有序链表: 3.跳表的最底层(Level 1)的链表包含所有元素: 4.如果一个元素出现在跳表 L ...

  3. 为啥 redis 使用 跳表 (skiplist) 而不是使用 red-black?

    基本结论 1.实现简单. 2.区间查找快.跳表可以做到O(logn) 的时间复杂度定位区间的起点,然后在原始链表中顺序往后遍历就可以了. 3.并发环境优势.红黑树在插入和删除的时候可能需要做一些reb ...

  4. Redis 为什么用跳表而不用平衡树

    Redis 为什么用跳表而不用平衡树? 本文是<Redis内部数据结构详解>系列的第六篇.在本文中,我们围绕一个Redis的内部数据结构--skiplist展开讨论. Redis里面使用s ...

  5. 每日一博 - 如何理解跳表(SkipList)

    文章目录 什么是跳跃表SkipList 跳表关键字 Why Skip List Code 跳表-查询 跳表-删除 跳表-插入 小结 完整Code 什么是跳跃表SkipList 跳跃表(简称跳表)由美国 ...

  6. 一看就懂的高级数据结构:跳表

    之前我们讨论过二叉查找算法,数据是存储在数组中的,因为二分查找算法底层依赖数组按照下标快速访问元素的特性.现在我们想想,如果数据存储在链表中,就无法用二分查找算法了吗? 实际上,我们只需要对链表稍微改 ...

  7. 详解高级数据结构之 跳表

    目录 一.跳表的介绍 二.跳表的数据结构图 三.跳表的查找 四.跳表是不是很浪费内存? 五.跳表高效的动态插入和删除 跳表索引动态更新 六.跳表的特性 七.小结 八.C++实现简易跳表 一.跳表的介绍 ...

  8. redis为什么采用跳表而不是红黑树详解

    今天早上看到这样redis的面试题:redis为什么采用跳表而不是红黑树?? 面试题答案: 在做范围查找的时候,平衡树比skiplist操作要复杂.在平衡树上,我们找到指定范围的小值之后,还需要以中序 ...

  9. 跳表-skiplist的简单实现

    文章目录 1.什么是跳表-skiplist 2.skiplist的效率如何保证? 3.skiplist的实现 4.skiplist跟平衡搜索树和哈希表的对比 1.什么是跳表-skiplist skip ...

最新文章

  1. WIN10下Java环境变量配置
  2. pureftpd + pureftp-user-manager 构建磁盘配额,速率限制,web管理ftpserver
  3. ActiveMQ Transport Connectors
  4. python全栈学习--day3
  5. 计算机网络--接入互联网方式
  6. 测地膨胀和膨胀重建—lhMorpRDilate
  7. Android Animation时间插入器Interpolator
  8. JAVA:Failed to load the JNI shared library 解决方法
  9. python—如何处理文件中的缺失值
  10. 实现MFC扩展DLL中导出类和对话框
  11. 企业应用打包的时候 修改ipa包的bundle identifier
  12. 兄弟j220怎么清零_兄弟j220怎么清零_兄弟Brother全系列打印机清零大全
  13. 重庆大学数模美赛预选——城市救护车模型
  14. 经验:OrCAD Capture卡顿问题的解决方法
  15. html中怎么设置背景图片固定,css如何实现固定的背景图像
  16. IT 行业的创新 - 创新的迷思 (7-8)
  17. roaringbitmap java,BitMap与RoaringBitmap、JavaEWAH
  18. 时间序列预测--基于CNN的股价预测
  19. javascript案例26——求100以内所有7倍数之和
  20. 计算机网络中心防火门开启方向,防火门的开启方向怎么确定?

热门文章

  1. 【Linux】centos7安装mysql报错:error: Failed dependencies: MySQL-client < 5.7.38-1.el7 is obsoleted by mys
  2. 基于Java的坦克大战游戏的设计与实现(论文+PPT+源码)
  3. CleanMyMac序列号密钥如何清理苹果电脑内存?
  4. LNMP架构部署详细步骤
  5. Linux命令详解(2) – mv
  6. 【软件工程】概念模型、逻辑模型、物理模型
  7. 仿 trello php,使用jQuery-ui实现仿Trello风格的任务卡拖拉动画
  8. web前端做汽车之家官网,HTML5+CSS3+JS
  9. Hibernate的关系映射——Many-To-Many(多对多)
  10. Matlab小实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