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学习linux内核网络协议栈,把数据包接收流程大致理了一下,

前面也看了瀚海书香兄的总结,感觉总结的比我精炼,抓住了主干,是一目了然的那种

我的这篇本来是自己看得,因此把我自己学习中一些遇到的问题写了出来,可能其他人会觉得废话比较多,呵呵

另外,因为我看的书Understanding Linux Network Internal只讲了ip层及以下,

因此L4层的流程是我自己在代码中找的,不保证100%正确,

如果有错误,还希望大虾及时指出,防止误人子弟

NAPI驱动流程:

中断发生

-->确定中断原因是数据接收完毕(中断原因也可能是发送完毕,DMA完毕,甚至是中断通道上的其他设备中断)

-->通过netif_rx_schedule将驱动自己的napi结构加入softnet_data的poll_list链表,禁用网卡中断,并发出软中断

-->中断返回时触发软中断net_rx_action,从softnet_data的poll_list上取下刚挂入的napi结构,并且调用其

poll函数,这个poll函数也是驱动自己提供的,比如rtl8139网卡驱动中的rtl8139_poll等。

-->在poll函数中进行轮询,直到接受完所有的数据或者预算(budget)耗尽。每接收一个报文要分配skb,用eth_type_trans处理并交给netif_receive_skb。

-->如果数据全部接收完(预算没有用完),则重新使能中断并将napi从链表中取下。如果数据没接收完,则什么也不作,等待下一次poll函数被调度。

非NAPI流程:

中断发生

-->确定中断发生的原因是接收完毕。分配skb,读入数据,用eth_type_trans处理并且将skb交给netif_rx

-->在netif_rx中,将packet加入到softnet_data的input_pkt_queue末尾(NAPI驱动不使用这个

input_pkt_queue),再通过napi_schedule将softnet_data中的backlog(这也是个napi结构)加入

softnet_data的poll_list,最后发出软中断

-->软中断net_rx_action从poll_list上取下softnet_data的backlog,调用其poll函数,这个poll函数是内核提供的process_backlog

-->函数process_backlog从softnet_data的input_pkt_queue末尾取下skb,并且直接交给netif_receive_skb处理。

-->如果input_pkt_queue中所有skb都处理完则将backlog从队列中除去(注意input_pkt_queue中可能有多个网卡加入的报文,因为它是每cpu公用的)并退出循环;如果预算用完后也跳出循环。最后返回接受到的包数

总结:

NAPI和非NAPI的区别

1.NAPI使用中断+轮询的方式,中断产生之后暂时关闭中断然后轮询接收完所有的数据包,接着再开中断。而非NAPI采用纯粹中断的方式,一个中断接收一个数据包

2.NAPI都有自己的struct napi结构,非NAPI没有

3.NAPI有自己的poll函数,而且接收数据都是在软中断调用poll函数时做的,而非NAPI使用公共的process_backlog函数作为其poll函数,接收数据是在硬件中断中做的

4.NAPI在poll函数中接收完数据之后直接把skb发给netif_receive_skb,而非NAPI在硬件中断中接收了数据通过

netif_rx把skb挂到公共的input_pkt_queue上,最后由软中断调用的process_backlog函数来将其发送给

netif_receive_skb

驱动以及软中断这块对skb仅仅做了以下简单处理:

1.调用skb_reserve预留出2个字节的空间,这是为了让ip首部对齐,因为以太网首部是14字节

2.调用skb_put将tail指向数据末尾

3.调用eth_type_trans进行如下处理:

(1)将skb->dev指向接收设备

(2)将skb->mac_header指向data(此时data就是指向mac起始地址)

(3)调用skb_pull(skb, ETH_HLEN)将skb->data后移14字节指向ip首部

(4)通过比较目的mac地址判断包的类型,并将skb->pkt_type赋值PACKET_BROADCAST或PACKET_MULTICAST或者PACKET_OTHERHOST,因为PACKET_HOST为0,所以是默认值

(5)最后判断协议类型,并返回(大部分情况下直接返回eth首部的protocol字段的值),这个返回值被存在skb->protocol字段中

总结,结束后,skb->data指向ip首部,skb->mac_header指向

mac首部,skb->protocol储存L3的协议代码,skb->pkt_type已被设置,skb->len等于接收到的报文

长度减去eth首部长度,也就是整个ip报文的总长。其余字段基本上还是默认值。

netif_receive_skb

1.将skb->iif赋值为skb->dev->ifindex,将skb->network_header和

skb->transport_header都指向skb->data,也就是ip首部,然后skb->mac_len=skb-&

gt;network_header-skb->mac_header,正常情况下应该等于ETH_HLEN吧

2.向ptype_all中注册(通过dev_add_pack)的每一个packet_type调用一次deliver_skb,这里没有拷贝skb,只是先增加了一下skb->users

3.调用handle_bridge处理桥报文,如果该dev不是一个桥端口则直接返回

4.调用handle_macvlan处理vlan

5.对于每一个在ptype_base中注册的packet_type(也是用dev_add_pack),调用deliver_skb

6.如果没有任何一个注册的packet_type接受skb则直接kfree_skb并且返回NET_RX_DROP。否则返回最后一个pkt_type->func返回的值

总结,需要说一下dev_add_pack,这个函数根据传入的packet_type的type字

段决定加入哪个队列,如果是ETH_P_ALL就加入ptype_all,否则计算哈希值并加入ptype_base,通过这个函数注册的都是L3层的协

议,比如ip,arp,rarp,bootp等,其实还有packet协议族套接字的监听函数(除了ETH_P_ALL之外都加入ptype_base,

它们对应的接收函数是packet_rcv),这里对于ip来说,接受函数就是ip_rcv。

经过这个函数,又有几个字段发生变化:

network_header和transport_header都指向ip首部,mac_len为mac首部长度

ip_rcv:

1.丢弃所有pkt_type为OTHER_HOST的包,注意对于将网卡设为混杂模式的监听进程来说,这个包已经在netif_receive_skb中给它们发送了一份拷贝

2.检查skb是否被共享,如果被共享需要用skb_clone拷贝一份,因为后面要对skb的内容进行变更

3.常规检测:如果报文的长度小于ip首部最小长度,丢弃;如果ip协议字段不等于4丢弃;若ip首部长度字段小于5,丢弃;若ip首部长度小于ip首部

长度字段*4,丢弃;如果ip首部校验和出错,丢弃;如果skb->len(此时len为整个ip报文长度)小于ip首部总长字段,丢弃;如果ip

首部总长字段小于ip首部长度字段,丢弃;

4.注意第三步中skb->len是可以小于ip首部的总长字段的,因为根据代码注释,传输介质有可能在末尾添加了padding,在这种情况下,

会调用pskb_trim_rcsum将多余的结尾部分砍掉(通过把skb->tail往前移),并且还要将检查和无效化

5.此处调用NF_INET_PRE_ROUTING钩子函数

总结,ip_rcv主要进行的常规检查,唯一对skb进行操作的就是将结尾的填充字段砍掉。

ip_rcv_finish:

1.首先,如果skb->dst为空,说明还不确定这个ip报文的目的地是本机还是别的机器,这时通过ip_route_input来找到rtable并且赋给skb->rtable

2.如果ip首部长度字段大于5则调用ip_rcv_options处理ip选项。该函数调用ip_options_compile将选项全部处理放在

skb的cb字段中,作为一个struct

ip_options(还要详细看ip_options_compile)。如果有源站路由选项则检查设备是否支持源站路由(软件支持,可配置),则调用

ip_options_rcv_srr(此函数也还需认真看)填写源站路由。

3.添加统计信息并调用dst_input,dst_input只是调用skb->dst->input函数,这个skb->dst就

是前面用ip_route_input确定的,而根据dst类型的不同,这个input函数可能是ip_local_deliver或者

ip_forward,这里我们看ip_local_deliver。

总结,ip_rcv_finish改变了skb->dst字段(如果本来

skb->dst字段已经有值则不改变)和skb->cb字段(在ip_rcv_options中将ip首部选项编译之后放入cb)。

ip_options_compile可以改变报文内容,比如填写路由记录选项,填写时间戳选项等

ip_local_deliver

1.如果ip首部offset或者MF不为0,则调用ip_defrag进行ip分片的重组,ip_defrag只在成功完全重组了一个报文之后才会返回

0,其他情况都是返回非0,如果返回非0就会从ip_local_deliver返回。ip_defrag也比较复杂,需要细看,总体来说就是将分片放在

一个哈希表中,开启定时器,来一个分片就与前面属于同一ip报文的分片合并(两个分片是否属于同一个ip报文是通过ip的id字段,源目的地址,L4协议

等多个参数确定的,可参考ip4_frag_match)

2.钩子NF_INET_LOCAL_IN,并调用ip_local_deliver_finish

总结,从上两个函数可以看出NF_INET_PRE_ROUTING和

NF_INET_LOCAL_IN之间的区别,前者还没有经过路由处理,即skb->dst一般还没有确定,而后者是已经确定了

skb->dst且dst为本地地址,假如skb->dst不是本地地址则会调用ip_forward,这就不会触发

NF_INET_LOCAL_IN了。另外NF_INET_PRE_ROUTING尚未对ip分片进行合并处理,而NF_INET_LOCAL_IN抓到

的数据包是已经合并成的ip报文了

ip_local_deliver_finish

1.将skb->data继续移动指向传输层首部,并且将skb->transport_header也指向传输层首部,接下来开始处理

2.首先从ip首部取得传输层协议号,然后用这个协议号调用raw_local_deliver将skb传给raw_v4_hashinfo哈希表中的原始套接字协议

3.再利用protocol值作为下标取得inet_protos全局数组中的注册协议(对于tcp,udp,icmp分别是

tcp_protocol,udp_protocol,icmp_protocol)。如果找到了对应的协议处理结构,就把skb交给该结构的

handler函数处理(对于tcp,udp,icmp分别是tcp_v4_rcv,udp_rcv,icmp_rcv)。如果没找到对应的处理结构,则

回发一个icmp协议不可达的目的不可达报文,并释放skb。

总结:这里又一次移动了skb->data指针,将其指向传输层首部,同时设置了

transport_header也指向传输层首部。raw_v4_hashinfo和inet_protos都是一个256项的全局数组,以协议号为下

标保存了各个协议的处理结构。这两个数组就像是L4层的ptype_base,根据本层的协议号来决定处理函数

注意区别raw_v4_hashinfo和上面的ptype_all,前者是AF_INET的SOCK_RAW套接字注册的接收结构,而后者是

AF_PACKET套接字注册的接收结构,可见raw套接字是经过了ip层处理的而packet是在netif_receive_skb中接收的,尚未经

过任何处理,其中一个显著区别就是raw经过了ip_defrag而packet没有

对于udp来说,inet_protos中的结构是全局变量udp_protocol,它的handler函数是udp_rcv

udp_rcv所做的就是直接调用__udp4_lib_rcv(skb, udp_hash, IPPROTO_UDP);

__udp4_lib_rcv

此函数中会调用__udp4_lib_lookup_skb-->()__udp4_lib_lookup()来查找此udp包对应的socket,主要是查找源目的地址和端口号都符合的socket。

如果查找到了对应的socket,则调用udp_queue_rcv_skb将skb放入udp的接收队列,然后返回0

如果没有查找到对应的socket,要向源地址发送一个ICMP端口不可达消息

udp_queue_rcv_skb

它经过__udp_queue_rcv_skb(sk,

skb)-->__udp_queue_rcv_skb-->skb_queue_tail一系列调用过程将skb加入socket的接收队

列sk->sk_receive_queuek末尾。其中还要检测接收缓冲区是否已经满。

接着调用sk->sk_data_ready(sk, skb_len)通知socket有数据就绪,可以读了。一般情况下这个函数对应sock_def_readable,这个函数的功能就是唤醒在sk->sk_sleep上睡眠的进程

那么是谁在这里睡眠呢?在调用recvfrom系统调用接收报文的时候,会经过这样一个流程

sys_socketcall

-->sys_recvfrom

-->sock_recvmsg

-->__sock_recvmsg

-->sock->ops->recvmsg,这个sock->ops对应全局变量inet_dgram_ops,里面的recvmsg对应sock_common_recvmsg

-->sock_common_recvmsg

-->sk->sk_prot->recvmsg,这个sk->sk_prot对应全局变量udp_prot,里面的recvmsg对应udp_recvmsg

-->udp_recvmsg

-->__skb_recv_datagram

在__skb_recv_datagram中,会首先尝试从sk->sk_receive_queue上取下数据包,如果发现队列中没有数据包,则

开始在sk->sk_skeep上睡眠。而上面sock_def_readable唤醒的就是这里睡眠的进程。

可以看到,在__skb_recv_datagram中被唤醒后,函数又尝试从sk->sk_receive_queue上取下数据包,这时当然会

成功,成功之后返回到udp_recvmsg。udp_recvmsg再进行一些简单的检测之后就调用copy_to_user将数据拷贝到用户空间了

(其实这里并不是简单调用copy_to_user,还要处理很多情况,比如用户使用的msghdr可能包含多个iovec,skb可能有多个frags

等等)

这样,一个udp数据包就从网卡到达了用户的缓冲区

阅读(713) | 评论(0) | 转发(0) |

linux 网络协议栈变化,ZZ Linux网络协议栈学习相关推荐

  1. linux磁盘符变化autofs,Linux基础教程学习笔记之Autofs自动挂载

    Linux基础教程学习笔记之Autofs自动挂载 Autofs自动挂载: yum -y install autofs vim /etc/auto.master  在文件中添加下面行 /home/gue ...

  2. linux 文件大小 自动变化 写,Linux下自动清理超过指定大小文件的方法

    由于线上业务用的squid,根据经验值如果长时间运行则缓存目录下的swap.state会慢慢变大,一旦超过60M,squid的性能就会急剧下降,因此需要定时去清理大于60M的swap.state文件. ...

  3. linux扫描磁盘变化命令,Linux quotacheck命令:扫描文件系统并建立Quota记录文件

    其实,磁盘配额(Quota)就是通过分析整个文件系统中每个用户和群组拥有的文件总数和总容量,再将这些数据记录在文件系统中的最顶层目录中,然后在此记录文件中使用各个用户和群组的配额限制值去规范磁盘使用量 ...

  4. Nature子刊:干旱条件下土壤细菌网络的稳定性不如真菌网络

    应对干旱,细菌崩了,真菌依然很稳 Soil bacterial networks are less stable under drought than fungal networks Nature C ...

  5. Linux网络_从系统到网络(网络协议栈分层与功能,认识协议,OSI七层模型与TCPIP四层模型,网络通信流程(局域网,跨网络),MAC地址,IP地址)

    文章目录 1.网络在体系结构的位置与网络协议栈的层状结构 2.协议栈各层的功能 3.协议 4.OSI七层模型与TcpIp四层模型 5.网络通信的流程 局域网通信流程(以太网) MAC地址 跨网络通信 ...

  6. linux篇【12】:网络套接字<前序>—网络基础+udp套接字

    目录 一.网络基础 1.认识 "协议" 举例: 2.协议分层 (1)软件分层 (2)协议分层 3.OSI七层模型 4.TCP/IP五层(或四层)模型 5.网络和操作系统之间的关系 ...

  7. Linux用户态协议栈好处,关于用户态协议栈的思考

    一直以来我一直以为操作系统内核是高大上的东西,但是实际上用户态的应用才是! 上周的一次技术交流中,一家网络加速卡厂商声称他们的协议栈是用户态的协议栈,用来提高性能,我对其产品直接就泄了气,然而会后,我 ...

  8. Linux Kernel TCP/IP Stack|Linux网络硬核系列

    大家好,我是Alex,今天给大家介绍Linux网络技术中最核心的部分--TCP/IP协议栈 . 我们先看一下抽象的网络协议栈模型 TCP/IP四层(参考)模型 再按分层思想看Linux内核协议栈实现框 ...

  9. linux网络编程(一)网络基础传输知识

    linux网络编程(一)网络传输基础知识 一.什么是协议? 二.使用步骤 典型协议 2.网络应用程序设计模式 C/S模式 B/S模式 优缺点 3.分层模型 4.TCP/IP四层模型 通信过程 5.协议 ...

最新文章

  1. php设计模式简单代码,PHP设计模式(1)工厂模式
  2. css--css选择器,伪类
  3. java线程之线程通信控制
  4. C# 使用微软的Visual Studio International Pack 类库提取汉字拼音首字母
  5. 新型数据中心需要什么样的存储
  6. 利用VB函数Dir()实现递归搜索目录
  7. Java:List判空的条件:List=null 和 List.size = 0 当需要对一个LIst进行判空操作时我们可使用如下两个语句:
  8. Linux安装GO语言环境
  9. 【小月电子】ALTERA FPGA开发板系统学习教程-LESSON2 LED灯闪烁
  10. 工程经济—利润和所得税费用
  11. norton杀毒软件与木马克星有冲突
  12. tokenize java,Java split string - Java tokenize string examples - 入门小站-rumenz.com
  13. ArcGIS如何进行自动矢量化操作
  14. 关于poi操作word,word转换pdf预览,这边文章就够了
  15. 太恐怖了 两天搞定一个项目 Java Web MVC 网络商城教程+源代码
  16. 心理委员工作平台培训
  17. 2021年我的读书心得 | 附 TOP 10书单 by 傅一平
  18. 最新前端体系学习路径推荐(内附免费资料)
  19. 单向流动的拓扑结构_单向流与乱流净化工程原理是什么-百度经验
  20. C# webkit 内核浏览器 访问https网站 显示空白或者提示 Problem with the SSL CA cert (path? access rights?)

热门文章

  1. linux查看进程详细信息top,linux查看系统进程信息命令 px,top详解
  2. C++ const成员变量和成员函数
  3. Java @FunctionalInterface注解
  4. python数据集的预处理_关于Pytorch的MNIST数据集的预处理详解
  5. oracle数据如何获取游标中动态字段_原来Python自带了数据库,用起来真方便!
  6. mysql建表指定引擎_请教mysql建表指定data directory 报错
  7. 平稳序列的预测和拟合之模型检验
  8. 数据采集与清洗基础习题(二)Python爬虫常用模块,头歌参考答案
  9. Python数模笔记-模拟退火算法(4)旅行商问题
  10. linux查看目录下 开头,Linux下ls如何看到.开头的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