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花了一个下午读龙应台的《目送》,今天继续把剩下的看完。真是写的很好。

我想,我是很难理解一位五十年代出生的长者的经历吧,何况那还是一段战火纷飞,背井离乡的记忆。只是从她的文字里看见了我父母的影子,想起小时候听外公外婆讲他们的故事。然后想起一些事,有些思考吧。

Ⅰ . 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我喜欢走路。读书写作累了,就出门走路。有时候,约个可爱的人,两个人一起走,但是两个人一起走时,一半的心在那人身上,只有一半的心,在看风景。要真正地注视,必须一个人走路。一个人走路,才是你和风景之间的单独私会。”——《你来看此花时》

在家的时候也经常会一个人骑单车出去兜风,或者只是走走晒晒太阳。来了北京就没有这样的经历了。因为我是个路盲,还分不太清东南西北的,所以但凡出门总要拉上个伴,而这样一来我就变得更加不识路,也愈加不敢一个人出门了。

想 想有些遗憾呢,北京有太多可以逛的地方,而我不敢误闯,只好想像一下。就比如后海,和朋友去过几次,但都只是绕着荷花塘走,再去九门小吃吃东西,其他就没 有了。记起汪曾祺笔下的《胡同文化》,虽也去过眼袋斜街,但已然是商业街的繁荣,没有我想象中的迂回曲折,更加没有冰糖葫芦的声声叫卖了。还想见见四合院 ——到底是怎样的建筑呢,里面又藏着多少老北京的故事呢,是否也会像胡同一样慢慢地淡出人们的视野然后消失在历史里头——我想知道,想亲眼见见,听听……

“这世间的风景于我的心如此‘明白’,何尝在我‘心外’?相机,原来不那么重要,它不过是我心的批注,眼的旁白。于是把相机放进走路的背包里,随时取出,作‘看此花时’的心笔记。”——《你来看此花时》

和 她不同,我总是不带相机出门的,也不太喜欢拍人物照。因为本人既非美女,又不大上相,但是每次出去肯定要照几张留念,一来是中国人“到此一游”的传统,二 来是回去好跟家里有个交代,照片总是比较形象嘛。前几天看朋友写的“照片不是给别人瞧的,是留给自己看的”,我也觉得该记下些什么,这样以后回忆起来也有 的看有的想。只是我更加偏爱文字。照片留下的是瞬间,稍纵即逝的瞬间;而文字记录的是景,是情,是成长的点点滴滴,是生活的辙痕,它留下想象的空间更加丰 富,个人以为更加适合做回忆的素材。写下这些,也是因为此吧,好在以后闲的时候翻翻看看。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目送》

想起了 8.21 那天在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和母亲一起,她去外地出差也坐飞机,只是比我晚,她送的我,一路叮咛。记得我快步地走进门里,快到转弯的地方回头看,没看见她,然后就转个弯走掉了。我猜想她一定一直注视着我,应该也看到我回头寻找的目光了吧。只是我,没看见她。

我 不是恋家的人,暑假早早就回了,总觉得图书馆似乎更有吸引力,和朋友们一起共同语言更多。但也不知怎的,现在有时就会突然间很想家,很想很想,然后会打电 话回去,父亲就很诧异,“咦,你怎么打电话回来啦,是不是有事啊?”我就说:“今天周六嘛,要打电话的。”他就说:“哦,最近比较忙,都忘了星期几了。不 过,你以前不会每周打回来的啊。”“我买了一张卡,可以用一年的,专门往家里打电话啊,报个平安啊。最近天气怎么样啊……”我是不会说我想家的。

“亲爱的,难道你觉得,两个人一定比一个人不寂寞吗?”——《寂寞》

上 论坛就会发现,现在寂寞的人太多了,尤其我们学校男多女少。所以很多人征友,希望可以摆脱寂寞,但是两个人一定比一个人不寂寞吗?我没谈过恋爱,真的不知 道啊。曾经问过一位师兄同样的问题,他的答复是两个人总比一个人好,至少感情上有所寄托。但他没说两个人一定不寂寞。我还是没得到确定的答案。

文 章结尾是这样写的——“有一种寂寞,身边添一个可谈的人,一条知心的狗,或许就可以消减。有一种寂寞,茫茫天地之间‘余舟一芥’的无边无际无着落,人只能 各自孤独面对,素颜修行”。有些寂寞有人陪就好,有些则不是。就好像中学时读过的“家”一文。家在哪儿呢?是那个屋子么?是那个有你爱的人的地方么?有些 人总是在路上,一直找不到家,因为他所谓的“家”实在是个太抽象的概念,不是什么实体,而是一种精神归宿,永远的追寻,却永远到不了的地方。那么在这路上 的人不寂寞么?我想,是寂寞的,但是只能一个人面对,“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二十岁前相信的很多东西,后来一件一件变成了不相信。”——《(不)相信》

按南方的算法,我刚好二十岁,相信很多东西:相信“人之初,性本善”,相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相信生命的脆弱和生命力的顽强,相信“当一扇门关闭的时候,上帝为你开了一扇窗”,相信群众和领袖对一个时代影响的辩证关系,相信人间真情……

二十岁,我还是相信的多。

“难的是,你如何辨识寻找和放手的时刻,你如何懂得,什么是什么呢?”——《什么》

高中学古文的时候,老师经常提到一句话——“小隐隐于山林,大隐隐于市”。

为什么要隐居呢?是为了更好地寻找,还是淡然地放手呢?寻找和放手之间又什么联系,又该在怎样的时间做交替呢?在一寻一探一放一悟中,懂得了什么呢,是人生的本质还是本质的人生呢?

对我来说,这太难了。我无法解答,不过可以放肆的来扩充下这个问题。

难的是,如何知道前半生你追求的金钱,功名,地位等等之于生命的意义和它们所带来的价值,如何知道后半生你放手后又是为了探寻什么人生的真谛,又如何平衡“得失之道”,把握“进退之时”,读懂“生命之势”呢?

“兄弟,不是永不交叉的铁轨,倒像同一株雨树上的枝叶,虽然隔开三十米,但是同树同根,日开夜合,看同一场雨直直落地,与树雨共老,挺好的。”——《共老》

我们这代大部分是独生子,尤其像我这种城市里的孩子,是没有亲兄弟亲姐妹的。于是,我的表兄弟唐姐妹就已经算是很亲的同代人了。然而,我们没有相同的父母,没有相同的家庭环境,没有相互地见证成长的点滴,在别人生命中留下的印记也是相对浅的。

但是这些不代表我们没有“兄弟”,还是有的,是没有血缘关系的“兄弟”。

想起他送我的礼物,里面夹着一张小纸条,写着“ We all stand alone together. ”我所理解的“兄弟”就是这种关系了。

“谁教过我们,在跌倒时,怎样的勇敢才算真正有用?怎样的智慧才能度过?跌倒,怎样可以变成行远的力量?失败,为什么往往是人生的修行?何以跌倒过的人,更深刻,更真诚?”——《跌倒》

知识可以从书本上得来,但是生活呢?你可以去看,去听,去效仿,当个用心学习的学生,但那些老师给你的也只是 “ 借鉴 ” ,真正的老师是还是自己吧,成长最根本的就是自己不断地教会自己该怎么想,怎么做,因为心的轨迹只有自己能够掌控。

“何以跌倒过的人,更深刻,更真诚?”看了这句,心里有些发慌,觉得自己不过二十,没经历过大风大浪,也没有什么事突然降至而改变了我人生的航向,很平常的生活而已,竟也敢小小地评论人生了,有些嚣张了。前辈们看了,就一笑了之吧。

“她曾经是个多么耽溺于美的女人啊。六十五岁的时候,突然去文了眉和眼线,七十岁的时候,还问我该不该去隆鼻。多少次,她和我一起站在梳妆镜前,她说:‘女儿,你要化妆。女人,就是要漂亮。’”——《胭脂》

想 起了母亲,她是不化妆的。总是要在我说了很多遍之后,她才会记得用一下半年前买的那瓶去皱霜,总是在我的强烈要求之下,她才会偶尔尝试用下那瓶法国香水, 总是在我一回家,就开始说“周末去逛街吧,给你买几件衣服”,总是在饭前说“多吃点啊,要注意营养”然后饭后怪我“怎么吃这么多啊,你都多胖了”。

不过她现在也开始化妆了,估计是受不了我总是说,“不用就过期啦,浪费钱诶”“我买的,你一定要用的啊,我回来会检查的”,我知道她是节俭的,是希望看到我开心的。恩,这招还是蛮有用。

“母亲,原来是个最高档的全职、全方位 CEO ,只是没人给薪水而已。”——《为谁》

其实父亲也是的。中国的父母都是的。

“时光,是停留是不停留?记忆,是长的是短的?一条河里的水,是新的是旧的?每一片繁花似锦,轮回过几次?”——《五百里》

时 光是不停留的,记忆是短的,一条河里的水是新的,每一片繁花似锦轮回过很多次了——我现在的答案。因为我在路上,马不停蹄地前行,二十岁才刚刚开始。而对 于我的外公,时光是停留的,他所记得的是我的中学校园,是街对面的寺庙,是战争时的矮墙;记忆是长的,从他小时候到四五十岁的事他都记得,就是记不起他现 在住哪,记不得我是谁了;一条河里的水是旧的,在记忆中河水是清澈见底的,还有很多鱼;每一片繁花似锦只轮回了一次,就像生命永远只有一次,少时,青春, 都只有一次。

“幸福就是,生活中不必时时恐惧。”——《幸福》

幸福,实在有太多的定义。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幸福,还是自己慢慢品味吧。

Ⅱ . 沙上有印,风中有音,光中有影

“‘二十块’说‘二十文’,总让你觉得好像活在清朝。但是还没完,他的下一句是:‘你有碎银吗?’”——《我村》

“我没想到,薄扶林村,在什么都以‘拆’为目标的香港,三百五十年后,竟然还好端端地立在这山坳处,花猫伸个懒腰,百日红摇着微风,忘了年龄的老妈妈跟着我挥手道别;山村里,听得见孩子们跑步回家的啪啪足音。”——《薄扶林》

“公元七百五十九年的冬天,连年战乱后又闹饥荒,已经‘饥走荒山道’三年之久的杜甫,近五十岁了,带了一家老小,跋涉到了甘肃一个叫‘同谷’的地方,住了下来。天寒地冻,家人连食物都没有了。杜甫的诗歌,像一部‘饥荒手记’,摄下自己的存活状态。”——《杜甫》

“太疼的伤口,你不敢去触碰;太深的忧伤,你不敢去安慰;太残酷的残酷,有时候,你不敢去注视。”

“埋 下一个地雷,只要三至二十五美元,速度极快;要扫除一枚地雷,得花三百到一千美元,但是——地雷怎么扫除?一个扫雷员,冒着被炸得粉身碎骨的危险,趴在地 上,手里拿着一根测雷的金属棒,往前面的地面伸去。一整天下来,他可以清二十到五十平方米的范围。意思是说,要扫除阿富汗五分之一国土的地雷,需要的时间 是四千三百年。”

——《四千三百年》

“我路过一场草地上的婚礼。白色的帐篷一簇一簇搭在绿色的草坪上,海风习习,明月当空,凤凰木的细叶在夜空里飘散,像落花微微。几百个宾客坐在月光里,乐队正吹着愉快的小喇叭。一盏小灯下,竖着一张照片——新娘和新郎相拥而立的小照片。好静。”

——《 Sophistication

“很 多人的记忆中,是有铁轨的:德国人记得在民生凋敝的‘二战’后,孩子们如何跟在运煤车的后头偷偷捡拾从晃动的火车上掉落下来的煤块。台湾人记得如何跟着火 车奔跑,把火车上满载的甘蔗抽出来偷吃。贫穷的记忆,在事过境迁之后,像黑白片一样,可能产生一种烟尘朦胧的美感,转化为辛酸而甜美的回忆。”——《雪白 的布》

“如果科学家能把一滴眼泪里所有的成分都复制了,包括水和盐和气味、温度——他所复制的,请问,能不能被称做一滴‘眼泪’呢?”——《星夜》

紫杜鹃

五月,海风刺透静寂

林中忽遇紫杜鹃

叶空,花满,遍缀湿地

荒原缓溪为之一亮

紫瓣缤纷飘落

黑水斑驳艳丽

绯鸟或暂歇凉

爱花瓣令羽色黯淡

若问汝何以

绝色虚掷天地

请谓之:眼为视而生

则美为美而在

与玫瑰竞色

何必问缘起

吾来看汝,汝自开落

缘起同一

——《花树》中的译诗

“写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时候,杜甫不是在记录时间吗?唱‘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的人,不是在记录时间吗?伦勃朗一年一年画自画像,从少年 轻狂画到满目苍凉——他不是在记录时间吗?农业社会的人们认真地过春分秋分夏至冬至,难道不也是在一个看不见的门沿上,秘密地,一刀一刀刻下时间的印记? 所以跨年的狂欢,聚集,倒数,恐怕也是一种时间的集体仪式吧?都市里的人,灯火太亮,已经不再习惯看星星的移动和潮汐的涨落,他们只能抓住一个日期,在那 一个晚上,用美酒、音乐和烟火,借着人群的吆喝彼此壮胆,在那看不见的门沿量尺上,刻下一刀。”——《时间》

“我的前半生是个王子,后半生是个乞丐,但是王子和乞丐像一条河的上游和下游,其实一直同时存在,只是当下不知道而已。现在都过去了,我可以说,是的,我都知道了,而一切,都是好的。”——《苏麦》

Ⅲ . 满山遍野茶树开花

这第三部分是分了好几次才勉强看完的,实在是不忍再翻。

她讲的是父亲,而我从描写里看到的那个老人很像我的外公。我的父母和作者都是五十年代出生的,可以算是同辈了吧。那么他们的父母也该是同辈的。个人经历或有不同,但是时代的烙印却大体一致的。有些事真的很像很像,恍惚觉得那写的是我的记忆。

外公曾经是最疼我的人。

小 学时候,他教我写毛笔字,教我下象棋,教我走正步;上初中后,他会每天守在门口等我回来,周末中午父母要加班的话,总是他给我做饭——蛋炒饭,我最喜欢吃 的;上高中就不在家里住了,每周回一趟,他还是会很高兴地给我开门,然后我去做饭——依旧是我们都很喜欢吃的蛋炒饭,中午我会看电视,或者陪他下跳棋。

只是人都会变的。

小 学的时候,他就已经七十多了,但身体很好,可以把我抱起来转圈。初中的时候,他的听力开始下降,要大声说才能听见的,但是总还不差。有一天下暴雨,我没带 伞,以为只能淋个落汤鸡了,但是走到校门口惊异地发现,他在,手里拿着两把伞。可是,初中离家要走二十分钟呢,而他又从来没有来过。我可以想象出——暴雨 中,他撑着伞,边走边问路,用他那带着东阳口语的普通话。会有好心的路人停下来给他指方向,也会有人不耐烦地从身边经过,或者他(她)听不懂他的口音,或 者听懂了但是发现他耳朵不好要很大声才行,而你们有事,没有闲工夫说那么多遍。他一定花了很长时间才找到我们学校的吧,可能还在门口等了很久,因为中山装 已经湿了一片。

高中的时候,搬家了,搬到了靠近郊 区的地方。外公的听力依旧不好,现在视力也开始不行了,慢慢地我发现他的背佝了,人变矮了,变瘦了,也没什么力气了。往日总喜欢出门找几个棋友一起下棋, 偶尔还会因为某一步走法不对而与他人争论,现在搬家了,棋友没了,他也就不怎么出门了。

他原本还喜欢看报纸,然后喝点白酒,借着酒劲评论一番,现在连他最爱的油炸花生米也不多吃了。似乎突然之间,很快地他就“缩水了”。而最糟糕的是,我们发现他的眼神不大对劲了,哦,原来他生病了——老年痴呆症。

我 从来没有想过他会生病的。外公的身体一直很好,平常饮食起居都很有规律,生病次数比我还少。但是人变的很快。他开始记不起东西了。明明刚自己把老花镜放在 桌子上,一会儿就忘了,又去床头找,一边嘀咕“诶,我的老花镜呢,明明放这的,怎么没了呢?”后来,有几次他想出门散散步顺便买点东西,结果就找不到家 了。别人问他“你家在哪儿啊?”他就说在哪,但是那个地址是我们原来住的地方,现在已经搬家了啊,只是他记不得这件事了。只好在派出所呆着,父母晚归见家 里没人,就报案,然后去派出所把人领回来。这样的情况有好几次了。再后来,他烧开水会走神,差点烧干。这真是很恐怖的,要知道一直不关火,很可能会引起爆 炸。我们用的可是天然气,这要是爆炸了,整栋楼都完了。于是家里买了电烧水器,烧开自动断电的那种,就怕出事啊。

再 后来,我高三的时候,临近高考的原因,就变成一个月回一次家了。周六一回家就进书房,晚上吃吃饭,洗洗澡,看看电视,第二天下午就坐车回校了,也没怎么注 意他。直到那天和母亲去散步的时候,她说:“你外公要住院了。他的记性很差,我们都要上班,没人照顾啊。”“不能在家请护工么?”我说出来就后悔了。请护 工很贵的,而且问题是他(她)能好好照顾外公么。

就这样,外公住院了,老年疗养院。

高三下快高考了,我和母亲去医院看他,那是我唯一一次去医院看他,后来发现也是最后一次了。见到他我就哭了,没想到他竟然要坐轮椅了。还是强忍着把眼泪逼回去,我搀扶着他下楼去,我们要带他去中心医院看耳朵,最好能配个助听器。

路上,我一直在和他说学校里的事,想让他高兴下,但是他只是看着我,许久才说话:“你们学校不是在东莱路么?”我这才发现,原来他刚才的眼神是在辨识,想知道我是谁。而在他的记忆中,他的外孙女还在上初中呢,可能还记得他给我送过伞吧。但是现在的我,他不认得了。

路程过了一半,他开始自言自语起来:“我去过那个墙,对面还有条河。恩,还有条河的……”。我不明白,转头示意母亲,她给我解释,那是外公在想以前的事,是年轻打仗时候的事,还有母亲小时候他们住的地方。

到医院后,挂号,做检查,我们在一边看着。他就像个小孩一样,按着要求一步步配合地做。后来的结果是,他不要配助听器,因为助听器放大了周围所有的声音,他受不了。

我那个时候才明白,原来老年痴呆症不是那一年才得的病,其实很早就开始了,从他听力不好就开始了。听不见外面的世界,就只好和自己说话,只好想想以前的事,日子久了,心就闭锁了,只能想起过去而记不得现在的时间、空间和人物了。

然后过了不多久,一天晚自习,父亲来了,我见他眼圈红红的,就知道出事了,只说:“我知道了,我们走吧。”那天,外公去世了,据医院说,早上起来刷牙突发脑溢血,抢救无效而亡。

后 来,父亲问我怎么会在他开口之前就知道了呢。我告诉他,他来的那个晚上的前一天,出了件奇怪的事。前晚的晚修,突然不知怎的就不想写作业,心烦意乱的,连 同桌都很诧异以为我生病了呢。而我真的没有任何的生理不适,只是感觉不想做任何事情,尝试着睡会也没用,很莫名其妙。第二节课的时候,无意间往教室门口一 瞥,看见了外公,他站在那儿看着我。我很奇怪,再用力定睛看好像又没了。觉得奇怪,就问门口的同学,答曰没人。想想是幻觉吧,就没在意了。结果第二天父亲 就突然来了,眼圈红的,我就想起了奇怪的事,大概他是来和我告别的。

我不相信鬼神之类的东西,但是实在是很奇怪,不是么?难道这就是心灵相通么?

再 后来,和父母一起收拾屋子,整理遗物的时候,母亲告诉我说:“刚开始,你外公是不肯住院的。他每天下午五点的时候,都要问你有没有回来。见不到你就不吃饭 啊。”我听得傻了。母亲继续说:“后来没办法,就让一个长的像你的护士冒充你,每天去他病房看他”,我的眼泪已经止不住了,“后面那些天,我去看他他都不 认得我了,只知道喊你的名字。我只好请那个护士过来陪他,他才会不继续喊。”

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他认不得所有人除了我——他最疼爱的外孙女。而我只去看过他一次。

写不下去了,就这样吧。

最近我一直在读《目送》,这里转载一篇一个90年出生的人写的读书随笔相关推荐

  1. 读懂LinkedList这一篇就够了

    本文所有代码来自JDK1.8 想象幼儿园小朋友放学回家,老师要求小朋友们排成一字队,前后小朋友都手牵着手,举个栗子小明是排在前面第一位同学,他的右手牵着后面小红的左手,小红的右手牵着后面小强的左手,以 ...

  2. 转载几篇别人写的皮肤类控件的技术文章

    转载几篇别人写的皮肤类控件的技术文章 原连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3538470100ezhu.html 实现控件的透明背景 很多情况下,我们需要控件 的 ...

  3. 转载:80,90后需要提前领悟的至高心法

    转载地址:[url]http://qindongliang1922.iteye.com/blog/1975919[/url] 1:每天11:00点前睡觉,每天7:30点前起床: 2:每天提醒自己,不要 ...

  4. 转载非原创-- 一个APP的前世和今生

    (1)前言 从今天开始,我会用一个系列的小文写一个我在2010年底开始进行的一个旅游App产品的开发经历.这个产品现在还在苹果的软件商店里,Apple AppStore,他有近7000的下载量.绝大多 ...

  5. (转载)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关于C语言学习的。

    因为我也看过Schildt的作品,无意中在网上看到这篇文章,就转来了. 本文转载自 刹那永恒 的博客:http://blogold.chinaunix.net/u/12391/showart_1043 ...

  6. 博客刚开通,先转载几篇,请见谅

    博客刚开通,先转载几篇,充实下,请见谅.谢谢! 转载于:https://blog.51cto.com/netseagull/98701

  7. 他读博期间连发3篇Science,28岁任武大教授后再发Nature!

    全世界只有3.14 % 的人关注了 爆炸吧知识 来源:募格课堂整合自武汉大学.武汉晚报.半月谈等 有这样一位学者,读博期间以一作身份发表3篇Science,28岁成为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教授再发 ...

  8. 转载一篇关于curl的文章

    转载一篇关于curl的文章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6/0107/15/18578054_526158476.shtml

  9. 他读博期间发表3篇Science,28岁任武大教授,35岁入“杰青”名单,让人叹服!...

    有这样一位学者,读博期间以一作身份发表3篇Science,28岁成为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教授再发2篇Nature,35岁荣获杰青......今年9月,他还入选了2020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拟 ...

最新文章

  1. 撑起整个互联网的7大开源技术
  2. warning C4996: 'strcpy': This function or variable may be unsafe. Consider using strcpy_s instead.
  3. uber-zap_如何构建自己的Uber-for-X应用程序(PART 2)
  4. ORA-15096: lost disk write detected的解决与修复
  5. python3安装教程linux_python 在linux系统的安装教程
  6. 关于在自己的程序中使用其它窗口的菜单
  7. relative会脱离文档流吗_css position: absolute脱离文档流详解
  8. 条形码和二维码的原理简介
  9. 打印服务Print Spooler自动停止解决方案
  10. 【生信分析】clusterProfiler: universal enrichment tool for functional and comparative study(1)
  11. java中extend与implement的区别
  12. Matlab学习1-图像处理灰度
  13. linux修改宽带拨号密码,Linux下ADSL拨号配置
  14. 从前端到全栈-基础能力-js-异步编程
  15. get_post X老师告诉小宁同学HTTP通常使用两种请求方法,你知道是哪两种吗?
  16. 您使用的是不受支持的命令行标记 -no-sandbox
  17. Lens5 指南:专为Kubernetes人员设计的IDE
  18. 《分布式虚拟现实系统(DVR)》(Yanlz+Unity+SteamVR+分布式+DVR+人工智能+边缘计算+人机交互+云游戏+框架编程+立钻哥哥+)
  19. 300张现场照片,揭秘移动云大会!
  20. 四、Kubernetes实战入门

热门文章

  1. 清华大学 计算机专业,南宁学霸高考成绩低杨晨煜7分,想读计算机专业,能进清华姚班吗...
  2. 易语言光速网络引擎教程第一课
  3. 接收base64编码解码,并保存图片
  4. 谷歌浏览器播放海康威视监控
  5. 学习Three.js——几何体(Geometry)
  6. Mysql增删改查|SQL语句(史上最全|实战教学)
  7. ❤️github注册教程最新版(✨图文并茂最新版保姆级教程:建议收藏)
  8. 图像二值化的阈值求法
  9. R语言检验样本比例:使用prop.test函数执行单样本比例检验计算总体中成功样本比例p值的置信区间
  10. windows 终端工具推荐 —— cmder、ConEm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