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Linux 简介
    • 1.1Linux的发行版
    • 1.2Linux应用领域
    • 1.3Linux vs Windows
    • 1.4Linux 安装
  • 2Linux 系统启动过程
    • 2.1内核引导
    • 2.2运行init
    • 2.3系统初始化
    • 2.4建立终端
    • 2.5用户登录系统
    • 2.6Linux 关机
    • 2.7Linux 远程登录
    • 2.8Linux 忘记密码解决方法
    • 2.9Linux常用快捷键
  • 3Linux 系统目录结构
    • 3.1系统启动必须
    • 3.2指令集合
    • 3.3外部文件管理
    • 3.4临时文件
    • 3.5账户
    • 3.6运行过程中要用
    • 3.7扩展用的
  • 4Linux 文件基本属性
    • 4.1Linux 文件基本属性
    • 4.2Linux文件属主和属组
    • 4.3更改文件属性
      • 4.3.1chgrp:更改文件属组
      • 4.3.2chown:更改文件属主,也可以同时更改文件属组
      • 4.3.3chmod:更改文件9个属性
        • 4.3.3.1 数字类型改变文件权限
        • 4.3.3.2 符号类型改变文件权限
  • 5Linux 文件与目录管理
    • 5.1处理目录的常用命令
      • 5.1.1ls(list files): 列出目录及文件名
      • 5.1.2cd(change directory):切换目录
      • 5.1.3pwd(print work directory):显示目前的目录
      • 5.1.4mkdir(make directory):创建一个新的目录
      • 5.1.5rmdir(remove directory):删除一个空的目录
      • 5.1.6cp(copy file): 复制文件或目录
      • 5.1.7rm(remove): 删除文件或目录
      • 5.1.8mv(move file): 移动文件与目录,或修改名称
    • 5.2Linux 文件内容查看
      • 5.2.1cat:由第一行开始显示文件内容
      • 5.2.2tac:从最后一行开始显示文件内容
      • 5.2.3nl:显示文件内容带有行号
      • 5.2.4more:一页一页的显示文件内容
      • 5.2.5less:与more类似,但可以往前翻页
      • 5.2.6head 取文件前几行
      • 5.2.7tail 取文件后几行
  • 6Linux 用户和用户组管理
    • 6.1Linux系统用户账号的管理
      • 6.1.1添加新的用户账号
      • 6.1.2删除帐号
      • 6.1.3修改账号
      • 6.1.4用户口令的管理
    • 6.2Linux系统用户组的管理
      • 6.2.1增加一个新的用户组
      • 6.2.2删除已有的用户组
      • 6.2.3修改用户组的属性
      • 6.2.4切换用户组
    • 6.3与用户账号有关的系统文件
      • 6.3.1/etc/passwd文件
      • 6.3.2/etc/shadow文件
      • 6.3.3/etc/group文件
    • 6.4批量添加用户
  • 7Linux 磁盘管理
    • 7.1df:列出文件系统的整体磁盘使用量
    • 7.2du:检查磁盘空间使用量
    • 7.3fdisk:用于磁盘分区
    • 7.4mkfs(make file system):磁盘格式化
    • 7.5fsck(file system check):磁盘检验
    • 7.6磁盘挂载与卸除
  • 8Linux vi/vim
    • 8.1vim简介
    • 8.2vi/vim 的使用
      • 8.2.1Vim/Vi工作模式
      • 8.2.2命令模式
      • 8.2.3输入模式(编辑模式)
      • 8.2.4底线命令模式
    • 8.3vi/vim 按键说明
      • 8.3.1一般模式可用的光标移动、复制粘贴、搜索替换等
      • 8.3.2一般模式切换到编辑模式的可用的按钮说明
      • 8.3.3一般模式切换到指令行模式的可用的按钮说明
  • 9Linux yum命令
    • 9.1yum常用命令
    • 9.2国内yum源
  • 10Linux apt命令
    • 10.1apt常用命令

1Linux 简介

Linux 是一种自由和开放源码的类UNIX操作系统,英文解释为 Linux is not Unix。
Linux 是开源的。遵循 GNU 通用公共许可证(GPL),任何个人和机构都可以自由地使用 Linux 的所有底层源代码,也可以自由地修改和再发布。
目前主流的 Linux 版本有:
Debian(及其派生版本Ubuntu、Linux Mint)
Fedora(及其相关版本Red Hat Enterprise Linux、CentOS)
openSUSE
等等。

1.1Linux的发行版

Linux 的发行版说简单点就是将 Linux 内核与应用软件做一个打包。

目前市面上较知名的发行版有:Ubuntu、Debian、RedHat、CentOS、Fedora、SuSE、OpenSUSE、Arch Linux、SolusOS 等。

1.2Linux应用领域

今天各种场合都有使用各种 Linux 发行版,从嵌入式设备到超级计算机,并且在服务器领域确定了地位,通常服务器使用 LAMP(Linux + Apache + MySQL + PHP)或 LNMP(Linux + Nginx+ MySQL + PHP)组合。

1.3Linux vs Windows

目前国内 Linux 更多的是应用于服务器上,而桌面操作系统更多使用的是 Windows。

1.4Linux 安装

https://www.runoob.com/linux/linux-install.html
或者使用云服务器:腾讯云和阿里云

2Linux 系统启动过程

大致分为5个阶段:

参考资料:
http://www.ruanyifeng.com/blog/2013/08/linux_boot_process.html
https://www.runoob.com/linux/linux-system-boot.html

2.1内核引导

当计算机打开电源后,首先是BIOS开机自检,按照BIOS中设置的启动设备(通常是硬盘)来启动。
操作系统接管硬件以后,首先读入 /boot 目录下的内核文件。

2.2运行init

init 进程是系统所有进程的起点。init 程序首先是需要读取配置文件 /etc/inittab。
init进程的一大任务是运行开机启动的程序。(许多程序需要开机启动。它们在Windows叫做"服务"(service),在Linux就叫做"守护进程"(daemon)。)Linux为不同的场合分配不同的开机启动程序。启动时根据"运行级别(runlevel)",确定要运行哪些程序。比如用作服务器时,需要启动Apache,用作桌面就不需要。

2.3系统初始化

在init的配置文件中这一行:si::sysinit:/etc/rc.d/rc.sysinit,调用执行了/etc/rc.d/rc.sysinit。(rc.sysinit是一个bash shell的脚本,是每一个运行级别都要首先运行的重要脚本。主要完成一些系统初始化的工作:激活交换分区,检查磁盘,加载硬件模块以及其它一些需要优先执行任务。)

2.4建立终端

rc执行完毕后,返回init。

2.5用户登录系统

一般来说,用户的登录方式有三种:
(1)命令行登录
(2)ssh登录
(3)图形界面登录

2.6Linux 关机

2.7Linux 远程登录

https://www.runoob.com/linux/linux-remote-login.html

2.8Linux 忘记密码解决方法

https://www.runoob.com/linux/linux-forget-password.html

2.9Linux常用快捷键

[Tab] 有『命令补全』与『文件补齐』的功能。
[Tab] ## 接在一串指令的第一个字的后面,则为『命令补全』
[Tab] ## 接在一串指令的第二个字以后时,则为『文件补齐』

[Ctrl]+ C 如果在Linux 底下输入了错误的指令或参数,想让当前的程序『停掉』的话,可以输入:[Ctrl]+ C。

[Ctrl]-d 『键盘输入结束(End Of File, EOF 或 End Of Input)』的意思。
[Ctrl] + d ## 相当于输入 exit

[shift]+{[PageUP]|[Page Down]}。
[Shift]+[Page Up] ## 往前翻页
[Shift]+[Page Down] ## 往后翻页

3Linux 系统目录结构

在 Linux 或 Unix 操作系统中,所有的文件和目录都被组织成以一个根节点开始的倒置的树状结构。文件系统的最顶层是由根目录开始的,系统使用 / 来表示根目录。
在Linux文件系统中有两个特殊的目录,一个用户所在的工作目录,也叫当前目录,可以使用一个点 . 来表示;另一个是当前目录的上一级目录,也叫父目录,可以使用两个点 … 来表示。
. :代表当前的目录,也可以使用 ./ 来表示;
… :代表上一层目录,也可以 …/ 来代表。
如果一个目录或文件名以一个点 . 开始,表示这个目录或文件是一个隐藏目录或文件(如:.bashrc)。即以默认方式查找时,不显示该目录或文件。
树状目录结构(输入命令ls /):

3.1系统启动必须

/boot:存放的是启动 Linux 时使用的一些核心文件,包括连接文件以及镜像文件。
/etc:Etcetera(等等)。用来存放所有的系统管理所需要的配置文件和子目录列表。
/lib:Library(库)。这个目录里存放着系统最基本的动态连接共享库,其作用类似于Windows里的DLL文件。几乎所有的应用程序都需要用到这些共享库。
/sys:该目录下安装了2.6内核中新出现的一个文件系统 sysfs 。sysfs文件系统集成了下面3种文件系统的信息:针对进程信息的 proc 文件系统、针对设备的 devfs 文件系统以及针对伪终端的 devpts 文件系统。该文件系统是内核设备树的一个直观反映。当一个内核对象被创建的时候,对应的文件和目录也在内核对象子系统中被创建。

3.2指令集合

/bin:Binaries (二进制文件)。这个目录存放着最经常使用的命令。
/sbin:Superuser Binaries (超级用户的二进制文件)。存放的是系统管理员使用的系统管理程序。
(/bin, /sbin, /usr/bin, /usr/sbin: 这是系统预设的执行文件的放置目录,比如 ls 就是在 /bin/ls 目录下的。/bin、/usr/bin 是给系统用户使用的指令(除root外的通用户),而/sbin、/usr/sbin 则是给 root 使用的指令。)

3.3外部文件管理

/dev :Device(设备)。该目录下存放的是 Linux 的外部设备,在 Linux中访问设备的方式和访问文件的方式是相同的。
/mnt:用户临时挂载别的文件系统,比如可以将光驱挂载在 /mnt/ 上,进入该目录就可以查看光驱里的内容。
/media:linux系统会自动识别一些设备,例如U盘、光驱等。识别后Linux 会把识别的设备挂载到这个目录下。

3.4临时文件

/run:是一个临时文件系统,存储系统启动以来的信息。当系统重启时,这个目录下的文件应该被删掉或清除。如果你的系统上有 /var/run 目录,应该让它指向 run。
/tmp:temporary(临时)。存放一些临时文件。
/lost+found:这个目录一般情况下是空的,当系统非法关机后,这里就存放了一些文件。

3.5账户

/root:该目录为系统管理员,也称作超级权限者的用户主目录。
/home:用户的主目录。Linux中,每个用户都有一个自己的目录,一般该目录名是以用户的账号命名的,如上图中的 alice、bob 和 eve。
/usr:unix shared resources(共享资源)。用户的很多应用程序和文件都放在这个目录下,类似于 windows 下的 program files 目录。
/usr/bin:系统用户使用的应用程序。
/usr/sbin:超级用户使用的比较高级的管理程序和系统守护程序。
/usr/src:内核源代码默认的放置目录。

3.6运行过程中要用

/var:variable(变量)。这个目录存放着在不断扩充着的东西,习惯将那些经常被修改的目录放在这个目录下。包括各种日志文件。系统上跑了很多程序,那么每个程序都会有相应的日志产生,而这些日志就被记录到这个目录下,具体在 /var/log 目录下,另外 mail 的预设放置也是在这里。
/proc:Processes(进程)。/proc 是一种伪文件系统(也即虚拟文件系统),是系统内存的映射,目录的内容不在硬盘上而是在内存里。存储的是当前内核运行状态的一些特殊文件,直接访问这个目录可以来获取系统信息。我们也可以直接修改里面的某些文件,比如可以通过下面的命令来屏蔽主机的ping命令,使别人无法ping你的机器:echo 1 > /proc/sys/net/ipv4/icmp_echo_ignore_all。
/selinux:这个目录是 Redhat/CentOS 所特有的目录,Selinux 是一个安全机制,类似于 windows 的防火墙。

3.7扩展用的

/opt:optional(可选)。给主机额外安装软件所摆放的目录。比如你安装一个ORACLE数据库则就可以放到这个目录下。默认是空的。
/srv: 该目录存放一些服务启动之后需要提取的数据。

4Linux 文件基本属性

Linux 系统是一种典型的多用户系统,不同的用户处于不同的地位,拥有不同的权限。

4.1Linux 文件基本属性

在 Linux 中通常使用以下两个命令来修改文件或目录的所属用户与权限:
chown (change ownerp) :修改所属用户与组。
chmod (change mode) :修改用户的权限。
在 Linux 中我们可以使用ll或者 ls -l 命令来显示一个文件的属性以及文件所属的用户和组。

从左至右用 0-9 这些数字来表示。
第 0 位确定文件类型,第 1-3 位确定属主(该文件的所有者)拥有该文件的权限。第4-6位确定属组(所有者的同组用户)拥有该文件的权限,第7-9位确定其他用户拥有该文件的权限。

在 Linux 中第一个字符代表这个文件是目录、文件或链接文件等等。
当为 d 则是目录
当为 - 则是文件;
若是 l 则表示为链接文档(link file);
若是 b 则表示为装置文件里面的可供储存的接口设备(可随机存取装置);
若是 c 则表示为装置文件里面的串行端口设备,例如键盘、鼠标(一次性读取装置)。
接下来的字符中,以三个为一组,且均为 rwx 的三个参数的组合。其中, r 代表可读(read)、 w 代表可写(write)、 x 代表可执行(execute)。 注意:这三个权限的位置不会改变,如果没有权限则用减号 - 代替。

4.2Linux文件属主和属组

Linux系统中,用户是按组分类的,一个用户属于一个或多个组。
文件所有者,即对该文件具有所有权的用户。文件所有者以外的用户又可以分为文件所有者的同组用户其他用户。Linux系统按文件所有者、文件所有者同组用户和其他用户来规定了不同的文件访问权限。
举例:
[root@www /]# ls -l
total 64
drwxr-xr-x 2 root root 4096 Feb 15 14:46 cron
drwxr-xr-x 3 mysql mysql 4096 Apr 21 2014 mysql……

上例中,mysql 文件是一个目录文件,属主和属组都为 mysql,属主有可读、可写、可执行的权限;与属主同组的其他用户有可读和可执行的权限;其他用户也有可读和可执行的权限。
对于 root 用户来说,一般情况下,文件的权限对其不起作用。

4.3更改文件属性

4.3.1chgrp:更改文件属组

语法:chgrp [-R] 属组名 文件名 ([ ]代表可选项)
-R:递归更改文件属组,即该目录下的所有文件的属组都会更改。
https://www.runoob.com/linux/linux-comm-chgrp.html

4.3.2chown:更改文件属主,也可以同时更改文件属组

语法:
chown [-R] 属主名 文件名
chown [-R] 属主名:属组名 文件名
https://www.runoob.com/linux/linux-comm-chown.html

举例:
进入 /root 目录(~)将install.log的拥有者改为bin这个账号:

将install.log的拥有者与群组改回为root:

4.3.3chmod:更改文件9个属性

Linux 文件的基本权限有九个,分别是 owner/group/others(拥有者/组/其他) 三种身份各有自己的 read/write/execute 权限。
https://www.runoob.com/linux/linux-comm-chmod.html

4.3.3.1 数字类型改变文件权限

用数字来代表各个权限:r:4 w:2 x:1
每种身份(owner/group/others)各自的三个权限(r/w/x)分数是需要累加的,例如当权限为: -rwxrwx— 分数则是:
owner = rwx = 4+2+1 = 7
group = rwx = 4+2+1 = 7
others= — = 0+0+0 = 0
变更权限的指令 chmod 的语法: chmod [-R] xyz 文件或目录
举例:
如果要将 .bashrc 这个文件所有的权限都设定启用,那么命令如下:

如果要将权限变成 -rwxr-xr-- 呢?那么权限的分数就成为 [4+2+1][4+0+1][4+0+0]=754

4.3.3.2 符号类型改变文件权限

u:(user)用户
g:(group)组
o:(others)其他
a:(all)全部身份

举例:
如果我们需要将文件权限设置为 -rwxr-xr-- ,可以使用 chmod u=rwx,g=rx,o=r 文件名 来设定:

拿掉全部人的可执行权限而不改变其他已存在的权限,则:

5Linux 文件与目录管理

绝对路径:由根目录 / 写起。例如: /usr/share/doc 这个目录。
相对路径:例如由 /usr/share/doc 要到 /usr/share/man 底下时,可以写成: cd …/man 这就是相对路径的写法。

5.1处理目录的常用命令

5.1.1ls(list files): 列出目录及文件名

-a :全部的文件,连同隐藏文件( 开头为 . 的文件) 一起列出来。
-d :仅列出目录本身,而不是列出目录内的文件数据。
-l :长数据串列出,包含文件的属性与权限等等数据。
例如:将家目录下的所有文件列出来(含属性与隐藏档):
[root@www ~]# ls -al ~

5.1.2cd(change directory):切换目录

语法:cd [相对路径或绝对路径]

5.1.3pwd(print work directory):显示目前的目录

[root@www ~]# pwd [-P]
选项与参数:
-P :显示出确实的路径,而非使用连结 (link) 路径。

5.1.4mkdir(make directory):创建一个新的目录

语法:mkdir [-mp] 目录名称
选项与参数:
-m :配置文件的权限。
-p :将所需要的目录(包含上一级目录)递归创建起来。

5.1.5rmdir(remove directory):删除一个空的目录

语法:rmdir [-p] 目录名称
选项与参数:
-p :连同上一级『空的』目录也一起删除。

5.1.6cp(copy file): 复制文件或目录

语法:
[root@www ~]# cp [-adfilprsu] 来源档(source) 目标档(destination)
[root@www ~]# cp [options] source1 source2 source3 … directory
选项与参数:
-a:相当于 -pdr ;(常用)
-d:若来源档为连结档的属性(link file),则复制连结档属性而非文件本身;
-f:为强制(force)的意思,若目标文件已经存在且无法开启,则移除后再尝试一次;
-i:若目标档(destination)已经存在时,在覆盖时会先询问动作的进行(常用)
-l:进行硬式连结(hard link)的连结档创建,而非复制文件本身;
-p:连同文件的属性一起复制过去,而非使用默认属性(备份常用);
-r:递归持续复制,用于目录的复制行为;(常用)
-s:复制成为符号连结档 (symbolic link),亦即『捷径』文件;
-u:若 destination 比 source 旧才升级 destination。

5.1.7rm(remove): 删除文件或目录

语法: rm [-fir] 文件或目录
选项与参数:
-f :force强制,忽略不存在的文件,不会出现警告信息;
-i :互动模式,在删除前会询问使用者是否动作;
-r :递归删除。

5.1.8mv(move file): 移动文件与目录,或修改名称

语法:
[root@www ~]# mv [-fiu] source destination
[root@www ~]# mv [options] source1 source2 source3 … directory
选项与参数:
-f :force 强制,如果目标文件已经存在,不会询问而直接覆盖;
-i :若目标文件 (destination) 已经存在时,就会询问是否覆盖!
-u :若目标文件已经存在,且 source 比较新,才会升级 (update)。

可以使用 man [命令] 来查看各个命令的使用文档,如 :man cp。

5.2Linux 文件内容查看

5.2.1cat:由第一行开始显示文件内容

语法:cat [-AbEnTv]
选项与参数:
-A :相当于-vET 的整合选项,可列出一些特殊字符而不是空白;
-b :列出行号,仅针对非空白行做行号显示,空白行不标行号;
-E :将结尾的断行字节 $ 显示出来;
-n :列出行号,空白行也会有行号;
-T :将 [tab] 按键以 ^I 显示出来;
-v :列出一些看不出来的特殊字符。

5.2.2tac:从最后一行开始显示文件内容

5.2.3nl:显示文件内容带有行号

语法:nl [-bnw] 文件
选项与参数:
-b :指定行号指定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b a :表示不论是否为空行,也同样列出行号(类似 cat -n);
-b t :如果有空行,空的那一行不要列出行号(默认值);

-n :列出行号表示的方法,主要有三种:
-n ln :行号在荧幕的最左方显示;
-n rn :行号在自己栏位的最右方显示,且不加0;
-n rz :行号在自己栏位的最右方显示,且加0;

-w :行号栏位的占用的位数。

5.2.4more:一页一页的显示文件内容

more运行时可以按以下按键:
空白键 (space):向下翻一页;
Enter:向下翻『一行』;
/字串:在这个显示的内容当中,向下搜寻『字串』这个关键字;
:f :显示出档名以及目前显示的行数;
q :离开 more。
b 或 [ctrl]-b :往回翻页,(只对文件有用,对管线无用)。

5.2.5less:与more类似,但可以往前翻页

less运行时可以按以下按键:
空白键 :向下翻动一页;
[pagedown] :向下翻动一页;
[pageup] :向上翻动一页;
/字串 :向下搜寻『字串』的功能;
?字串 :向上搜寻『字串』的功能;
n :重复前一个搜寻 (与 / 或 ? 有关!)
N :反向的重复前一个搜寻 (与 / 或 ? 有关!)
q :离开 less。

5.2.6head 取文件前几行

语法:head [-n number] 文件
选项与参数:-n:后面接数字,代表显示几行(默认10行)。

5.2.7tail 取文件后几行

语法:tail [-n number] 文件
选项与参数:
-n :后面接数字,代表显示几行;
-f :表示持续侦测后面所接的档名,要等到按下[ctrl]-c才会结束tail的侦测。

注:Linux链接


6Linux 用户和用户组管理

6.1Linux系统用户账号的管理

6.1.1添加新的用户账号

语法:useradd 选项 用户名
选项:
-c (comment):指定一段注释性描述。
-d 目录:指定用户主目录,如果此目录不存在,则同时使用-m选项创建主目录。
-g 用户组:指定用户所属的用户组。
-G 用户组,用户组:指定用户所属的附加组。
-s Shell文件:指定用户的登录Shell。
-u 用户号:指定用户的用户号,如果同时有-o选项,则可以重复使用其他用户的标识号。
用户名:
指定新账号的登录名。

6.1.2删除帐号

语法:userdel 选项 用户名
常用的选项是 -r,作用是把用户的主目录一起删除。

6.1.3修改账号

语法:usermod 选项 用户名
选项:包括-c, -d, -g, -G, -s, -u以及-o等,意义与useradd命令中的选项一样,可以为用户指定新的资源值。其他选项:-l 新用户名,即修改账号名称。

6.1.4用户口令的管理

用户账号刚创建时没有口令,被系统锁定无法使用。需要通过passwd命令来指定和修改用户口令。超级用户可以为自己和其他用户指定口令,普通用户只能用它修改自己的口令。
语法:passwd 选项 用户名
选项:
-l (lock):锁定口令,即禁用账号。会将/etc/shadow第二例前面加上!使密码失效。
-u(unlock):口令解锁。
-d 使账号无口令。
-f 强迫用户下次登录时修改口令。

普通用户修改自己的口令时,passwd命令会先询问原口令。;而超级用户为用户指定口令时,则不需要知道原口令。

6.2Linux系统用户组的管理

用户组的增加、删除和修改实际上就是对/etc/group文件的更新。

6.2.1增加一个新的用户组

语法:groupadd 选项 用户组
选项:-g GID:指定新用户组的组标识号(GID)。
-o :与-g选项同时使用,表示新用户组的GID可以与系统已有用户组的GID相同。

6.2.2删除已有的用户组

语法:groupdel 用户组

6.2.3修改用户组的属性

语法:groupmod 选项 用户组
选项:-g GID:为用户组指定新的组标识号。
-o:与-g选项同时使用,用户组的新GID可以与系统已有用户组的GID相同。
-n新用户组:将用户组的名字改为新名字

6.2.4切换用户组

如果一个用户同时属于多个用户组,那么用户可以在用户组之间切换,以便具有其他用户组的权限。
语法:$ newgrp 目的用户组

6.3与用户账号有关的系统文件

用户管理实际上是对有关的系统文件进行修改。与用户和用户组相关的信息都存放在一些系统文件中,这些文件包括/etc/passwd,/etc/shadow,/etc/group等。

6.3.1/etc/passwd文件

# cat /etc/passwd

/etc/passwd中一行记录对应着一个用户,每行记录被冒号(:)分隔为7个字段,其格式和具体含义如下:
用户名:口令:用户标识号:组标识号:注释性描述:主目录:登录Shell
(1)用户名:代表用户账号的字符串。
通常长度不超过8个字符,并且由大小写字母和/或数字组成。
(2)口令:存放着加密后的用户口令字。
由于/etc/passwd文件对所有用户都可读,存在安全隐患,许多Linux 系统(如SVR4)都使用了shadow技术,把真正的加密后的用户口令字存放到/etc/shadow文件中,而在/etc/passwd文件的口令字段中只存放一个特殊的字符,例如“x”或者“*”。
(3)用户标识号:来标识用户。
一般它与用户名是一一对应的。如果几个用户名对应同一个用户标识号,系统把它们视为同一个用户,但它们可以有不同的口令、主目录以及登录Shell等。
通常用户标识号的取值范围是0~65535。0是超级用户root的标识号,1~99由系统保留作为管理账号,普通用户的标识号从100开始。
(4)组标识号:用户所属的用户组。
它对应着/etc/group文件中的一条记录。
(5)注释性描述:记录着用户的一些个人情况。
(6)主目录:用户的起始工作目录。
主目录是用户登录到系统之后所处的目录。各用户对自己的主目录有读、写、执行(搜索)权限,其他用户对此目录的访问权限则根据具体情况设置。
(7)登录Shell:即用户登录到系统后运行的命令解释器或某个特定的程序,用来将用户的操作传给内核。
Shell是用户与Linux系统之间的接口。系统管理员可以为用户指定某个shell,默认登录shell的字段值为/bin/sh。

另:系统中有一类用户称为伪用户(pseudo users)。伪用户在/etc/passwd文件中也占有一条记录,但不能登录。伪用户主要是方便系统管理,满足相应的系统进程对文件属主的要求。
常见的伪用户:
bin:拥有可执行的用户命令文件
sys:拥有系统文件
adm:拥有帐户文件
uucp:UUCP使用
lp:lp或lpd子系统使用
nobody:NFS使用
其他伪用户:audit, cron, mail, usenet等。

6.3.2/etc/shadow文件

超级用户才拥有/etc/shadow文件读权限,保证了用户密码的安全性。
/etc/shadow中的记录行与/etc/passwd中的一一对应,它由pwconv命令根据/etc/passwd中的数据自动产生。
# cat /etc/shadow

/etc/shadow文件格式与/etc/passwd类似,由若干个字段组成,字段之间用":"隔开。这些字段是:
登录名:加密口令:最后一次修改时间:最小时间间隔:最大时间间隔:警告时间:不活动时间:失效时间:标志
(1)登录名:与/etc/passwd文件中的登录名一致的用户账号。
(2)口令:存放的是加密后的用户口令字,长度为13个字符。
若为空,则对应用户登录时不需要口令;若含有不属于集合 { ./0-9A-Za-z }中的字符,则不能登录。
(3)最后一次修改时间:表示从某个时刻起,到用户最后一次修改口令时的天数。时间起点对不同的系统可能不一样。
(4)最小时间间隔:两次修改口令之间所需的最小天数。
(5)最大时间间隔:口令保持有效的最大天数。
(6)警告时间:从系统开始警告用户到用户密码正式失效之间的天数。
(7)不活动时间:用户没有登录活动但账号仍能保持有效的最大天数。
(8)失效时间:一个账号的生存期绝对的天数。

6.3.3/etc/group文件

每个用户都属于某个用户组;一个组中可以有多个用户,一个用户也可以属于不同的组。
当一个用户同时是多个组中的成员时,在/etc/passwd文件中记录的是用户所属的主组,也就是登录时所属的默认组,而其他组称为附加组。
用户要访问属于附加组的文件时,必须首先使用newgrp命令使自己成为所要访问的组中的成员。
用户组的所有信息都存放在/etc/group文件中。
# cat /etc/group

此文件的格式也类似于/etc/passwd文件,由冒号(:)隔开若干个字段,这些字段有:
组名:口令:组标识号:组内用户列表
(1)组名:由字母或数字构成。与/etc/passwd中的登录名一样,组名不应重复。
(2)口令:用户组一般没有口令,通常为x或*。
(3)组标识号:与用户标识号类似,也是一个整数,被系统内部用来标识组。
(4)组内用户列表:属于这个组的所有用户的列表,不同用户之间用逗号分隔。

6.4批量添加用户

如果要添加几十个、上百个甚至上千个用户时,可以使用此方法。
(1)先编辑一个文本用户文件。
按照/etc/passwd密码文件的格式书写,要注意每个用户的用户名、UID、宿主目录都不可以相同,其中密码栏可以留做空白或输入x号。

(2)以root身份执行命令/usr/sbin/newusers,导入用户文件user.txt中的数据:
#newusers < user.txt
可以执行命令 vipw 或 vi /etc/passwd 检查/etc/passwd文件是否已经出现这些用户的数据,并且用户的宿主目录是否已经创建。
(3)执行命令/usr/sbin/pwunconv。
将/etc/shadow产生的shadow密码解码,然后回写到 /etc/passwd 中,并将/etc/shadow的shadow密码栏删掉。这是为了方便下一步的密码转换工作,即先取消 shadow password 功能。
#pwunconv
(4)编辑每个用户的密码对照文件。
格式为:用户名:密码

(5)以root身份执行命令/usr/sbin/chpasswd。
创建用户密码,chpasswd会将经过 /usr/bin/passwd命令编码过的密码写入 /etc/passwd的密码栏。
#chpasswd < passwd.txt
(6)确定密码经编码写入/etc/passwd的密码栏后。
执行命令 /usr/sbin/pwconv 将密码编码为 shadow password,并将结果写入 /etc/shadow。
#pwconv
这样即完成大量用户的创建。可以到/home下检查这些用户宿主目录的权限设置是否都正确,并登录验证用户密码是否正确。

7Linux 磁盘管理

7.1df:列出文件系统的整体磁盘使用量

语法:df [-ahikHTm] [目录或文件名]
选项与参数:
-a :列出所有的文件系统,包括系统特有的 /proc 等文件系统;
-k :以 KBytes 的容量显示各文件系统;
-m :以 MBytes 的容量显示各文件系统;
-h :以较易阅读的 GBytes, MBytes, KBytes 等格式自行显示;
-H :以 M=1000K 取代 M=1024K 的进位方式;
-T :显示文件系统类型, 连同该partition的filesystem名称 (如 ext3) 也列出;
-i :不用硬盘容量,而以 inode 的数量来显示
注:df如果没有加任何选项,默认会将系统内所有的文件系统 (不含特殊内存内的文件系统与 swap) 都以 1 Kbytes 的容量来列出来。
举例:

7.2du:检查磁盘空间使用量

与df命令不同的是du命令是对文件和目录磁盘使用的空间的查看,会直接到文件系统内去搜寻所有的文件数据。
语法:du [-ahskm] [文件或目录名]
选项与参数:
-a :列出所有的文件与目录容量,因为默认仅统计目录底下的文件量而已。
-h :以人们较易读的容量格式 (G/M) 显示;
-s :列出总量而已,而不列出每个各别的目录占用容量;
-S :不包括子目录下的总计,与 -s 有点差别。
-k :以 KBytes 列出容量显示;
-m :以 MBytes 列出容量显示;
注:du 如果没有加任何选项时,则会分析当前所在目录的文件与目录所占用的硬盘空间。



通配符 * 来代表每个目录。

7.3fdisk:用于磁盘分区

语法:fdisk [-l] 装置名称
选项与参数:
-l :输出后面接的装置所有的分区内容。若仅有 fdisk -l 时, 则系统将会把整个系统内能够搜寻到的装置的分区均列出来。



7.4mkfs(make file system):磁盘格式化

语法:mkfs [-t 文件系统格式] 装置文件名
选项与参数:-t:可以接文件系统格式,例如 ext3, ext2, vfat 等(系统有支持才会生效)
实例1:mkdfs按两次Tab:mkfs 支持的文件格式。

实例2:将分区 /dev/hdc6(可指定你自己的分区) 格式化为 ext3 文件系统:

7.5fsck(file system check):磁盘检验

若系统掉电或磁盘发生问题,可利用fsck命令对文件系统进行检查。
语法:fsck [-t 文件系统] [-ACay] 装置名称
选项与参数:
-t : 给定档案系统的型式,若在 /etc/fstab 中已有定义或 kernel 本身已支援的则不需加上此参数
-s : 依序一个一个地执行 fsck 的指令来检查
-A : 对/etc/fstab 中所有列出来的 分区(partition)做检查
-C : 显示完整的检查进度
-d : 打印出 e2fsck 的 debug 结果
-p : 同时有 -A 条件时,同时有多个 fsck 的检查一起执行
-R : 同时有 -A 条件时,省略 / 不检查
-V : 详细显示模式
-a : 如果检查有错则自动修复
-r : 如果检查有错则由使用者回答是否修复
-y : 选项指定检测每个文件是自动输入yes,在不确定那些是不正常的时候,可以执行 # fsck -y 全部检查修复。
实例1:fsck按两次Tab:fsck 支持的文件格式。

实例2:强制检测 /dev/hdc6 分区

7.6磁盘挂载与卸除

磁盘挂载语法:
mount [-t 文件系统] [-L Label名] [-o 额外选项] [-n] 装置文件名 挂载点
实例1:默认的方式,将刚刚创建的 /dev/hdc6 挂载到 /mnt/hdc6 上面!

磁盘卸载命令 umount 语法:
umount [-fn] 装置文件名或挂载点
选项与参数:
-f :强制卸除!可用在类似网络文件系统 (NFS) 无法读取到的情况下;
-n :不升级 /etc/mtab 情况下卸除。

8Linux vi/vim

8.1vim简介

Vim是从 vi 发展出来的一个文本编辑器。vim 具有程序编辑的能力,可以主动的以字体颜色辨别语法的正确性,方便程序设计。

8.2vi/vim 的使用

8.2.1Vim/Vi工作模式

8.2.2命令模式

启动 vi/vim即进入命令模式。
(使用 vi 来建立一个名为 runoob.txt 的文件:$ vim runoob.txt。直接输入 vi 文件名 就能够进入 vi 的一般模式了。注:vi 后面一定要加文件名)
此状态下敲击键盘动作会被Vim识别为命令。比如我们此时按下i,并不会输入一个字符,i被当作了一个命令。
以下是常用的几个命令:
i 切换到输入模式,以输入字符。
x 删除当前光标所在处的字符。
: 切换到底线命令模式,以在最底一行输入命令。

8.2.3输入模式(编辑模式)

在命令模式下按下i就进入了输入模式。
在输入模式中,可以使用以下按键:
字符按键以及Shift组合:输入字符
ENTER:回车键,换行
BACK SPACE:退格键,删除光标前一个字符
DEL:删除键,删除光标后一个字符
方向键:在文本中移动光标
HOME/END:移动光标到行首/行尾
Page Up/Page Down:上/下翻页
Insert:切换光标为输入/替换模式,光标将变成竖线/下划线
ESC,退出输入模式,切换到命令模式

8.2.4底线命令模式

在命令模式下按下 : 即进入底线命令模式。
底线命令模式可以输入单个或多个字符的命令,可用的命令非常多。
在底线命令模式中,基本的命令有(已经省略了冒号):
w 保存文件
q 退出程序
按ESC键可随时退出底线命令模式。

8.3vi/vim 按键说明

https://www.runoob.com/linux/linux-vim.html

8.3.1一般模式可用的光标移动、复制粘贴、搜索替换等

移动光标的方法
h 或 向左箭头键(←) 光标向左移动一个字符
j 或 向下箭头键(↓) 光标向下移动一个字符
k 或 向上箭头键(↑) 光标向上移动一个字符
l 或 向右箭头键(→) 光标向右移动一个字符
如果你将右手放在键盘上的话,你会发现 hjkl 是排列在一起的,因此可以使用这四个按钮来移动光标。 如果想要进行多次移动的话,例如向下移动 30 行,可以使用 “30j” 或 “30↓” 的组合按键, 亦即加上想要进行的次数(数字)后,按下动作即可!
[Ctrl] + [f] 屏幕『向下』移动一页,相当于 [Page Down]按键 (常用)
[Ctrl] + [b] 屏幕『向上』移动一页,相当于 [Page Up] 按键 (常用)
[Ctrl] + [d] 屏幕『向下』移动半页
[Ctrl] + [u] 屏幕『向上』移动半页

  • 光标移动到非空格符的下一行
  • 光标移动到非空格符的上一行
    n 那个 n 表示『数字』,例如 20 。按下数字后再按空格键,光标会向右移动这一行的 n 个字符。例如 20 则光标会向后面移动 20 个字符距离。
    0 或功能键[Home] 这是数字『 0 』:移动到这一行的最前面字符处 (常用)
    $ 或功能键[End] 移动到这一行的最后面字符处(常用)
    H 光标移动到这个屏幕的最上方那一行的第一个字符
    M 光标移动到这个屏幕的中央那一行的第一个字符
    L 光标移动到这个屏幕的最下方那一行的第一个字符
    G 移动到这个档案的最后一行(常用)
    nG n 为数字。移动到这个档案的第 n 行。例如 20G 则会移动到这个档案的第 20 行(可配合 :set nu)
    gg 移动到这个档案的第一行,相当于 1G 啊! (常用)
    n n 为数字。光标向下移动 n 行(常用)

搜索替换
/word 向光标之下寻找一个名称为 word 的字符串。例如要在档案内搜寻 vbird 这个字符串,就输入 /vbird 即可! (常用)
?word 向光标之上寻找一个字符串名称为 word 的字符串。
n 这个 n 是英文按键。代表重复前一个搜寻的动作。举例来说, 如果刚刚我们执行 /vbird 去向下搜寻 vbird 这个字符串,则按下 n 后,会向下继续搜寻下一个名称为 vbird 的字符串。如果是执行 ?vbird 的话,那么按下 n 则会向上继续搜寻名称为 vbird 的字符串!
N 这个 N 是英文按键。与 n 刚好相反,为『反向』进行前一个搜寻动作。 例如 /vbird 后,按下 N 则表示『向上』搜寻 vbird 。
使用 /word 配合 n 及 N 是非常有帮助的!可以让你重复的找到一些你搜寻的关键词!
:n1,n2s/word1/word2/g n1 与 n2 为数字。在第 n1 与 n2 行之间寻找 word1 这个字符串,并将该字符串取代为 word2 !举例来说,在 100 到 200 行之间搜寻 vbird 并取代为 VBIRD 则:
『:100,200s/vbird/VBIRD/g』。(常用)
:1,s/word1/word2/g或::1,s/word1/word2/g 或 :%s/word1/word2/g 从第一行到最后一行寻找 word1 字符串,并将该字符串取代为 word2 !(常用) :1,s/word1/word2/g或::1,s/word1/word2/gc 或 :%s/word1/word2/gc 从第一行到最后一行寻找 word1 字符串,并将该字符串取代为 word2 !且在取代前显示提示字符给用户确认 (confirm) 是否需要取代!(常用)

删除、复制与贴上
x, X 在一行字当中,x 为向后删除一个字符 (相当于 [del] 按键), X 为向前删除一个字符(相当于 [backspace] 亦即是退格键) (常用)
nx n 为数字,连续向后删除 n 个字符。举例来说,我要连续删除 10 个字符, 『10x』。
dd 删除游标所在的那一整行(常用)
ndd n 为数字。删除光标所在的向下 n 行,例如 20dd 则是删除 20 行 (常用)
d1G 删除光标所在到第一行的所有数据
dG 删除光标所在到最后一行的所有数据
d$ 删除游标所在处,到该行的最后一个字符
d0 那个是数字的 0 ,删除游标所在处,到该行的最前面一个字符
yy 复制游标所在的那一行(常用)
nyy n 为数字。复制光标所在的向下 n 行,例如 20yy 则是复制 20 行(常用)
y1G 复制游标所在行到第一行的所有数据
yG 复制游标所在行到最后一行的所有数据
y0 复制光标所在的那个字符到该行行首的所有数据
y$ 复制光标所在的那个字符到该行行尾的所有数据
p, P p 为将已复制的数据在光标下一行贴上,P 则为贴在游标上一行! 举例来说,我目前光标在第 20 行,且已经复制了 10 行数据。则按下 p 后, 那 10 行数据会贴在原本的 20 行之后,亦即由 21 行开始贴。但如果是按下 P 呢? 那么原本的第 20 行会被推到变成 30 行。 (常用)
J 将光标所在行与下一行的数据结合成同一行
c 重复删除多个数据,例如向下删除 10 行,[ 10cj ]
u 复原前一个动作。(常用)
[Ctrl]+r 重做上一个动作。(常用)
这个 u 与 [Ctrl]+r 是很常用的指令!一个是复原,另一个则是重做一次~ 利用这两个功能按键,你的编辑,嘿嘿!很快乐的啦!
. 不要怀疑!这就是小数点!意思是重复前一个动作的意思。 如果你想要重复删除、重复贴上等等动作,按下小数点『.』就好了! (常用)

8.3.2一般模式切换到编辑模式的可用的按钮说明

进入输入或取代的编辑模式
i, I 进入输入模式(Insert mode):
i 为『从目前光标所在处输入』, I 为『在目前所在行的第一个非空格符处开始输入』。 (常用)
a, A 进入输入模式(Insert mode):
a 为『从目前光标所在的下一个字符处开始输入』, A 为『从光标所在行的最后一个字符处开始输入』。(常用)
o, O 进入输入模式(Insert mode):
这是英文字母 o 的大小写。o 为在目前光标所在的下一行处输入新的一行; O 为在目前光标所在的上一行处输入新的一行!(常用)
r, R 进入取代模式(Replace mode):
r 只会取代光标所在的那一个字符一次;R会一直取代光标所在的文字,直到按下 ESC 为止;(常用)
上面这些按键中,在 vi 画面的左下角处会出现『–INSERT–』或『–REPLACE–』的字样。 由名称就知道该动作了吧!!特别注意的是,我们上面也提过了,你想要在档案里面输入字符时, 一定要在左下角处看到 INSERT 或 REPLACE 才能输入喔!
[Esc] 退出编辑模式,回到一般模式中(常用)

8.3.3一般模式切换到指令行模式的可用的按钮说明

指令行的储存、离开等指令
:w 将编辑的数据写入硬盘档案中(常用)
:w! 若文件属性为『只读』时,强制写入该档案。不过,到底能不能写入, 还是跟你对该档案的档案权限有关啊!
:q 离开 vi (常用)
:q! 若曾修改过档案,又不想储存,使用 ! 为强制离开不储存档案。
注意一下啊,那个惊叹号 (!) 在 vi 当中,常常具有『强制』的意思~
:wq 储存后离开,若为 :wq! 则为强制储存后离开 (常用)
ZZ 这是大写的 Z 喔!如果修改过,保存当前文件,然后退出!效果等同于(保存并退出)
ZQ 不保存,强制退出。效果等同于 :q!。
:w [filename] 将编辑的数据储存成另一个档案(类似另存新档)
:r [filename] 在编辑的数据中,读入另一个档案的数据。亦即将 『filename』 这个档案内容加到游标所在行后面
:n1,n2 w [filename] 将 n1 到 n2 的内容储存成 filename 这个档案。
:! command 暂时离开 vi 到指令行模式下执行 command 的显示结果!例如
『:! ls /home』即可在 vi 当中察看 /home 底下以 ls 输出的档案信息!

vim 环境的变更
:set nu 显示行号,设定之后,会在每一行的前缀显示该行的行号
:set nonu 与 set nu 相反,为取消行号!

注: vi/vim 中,数字通常代表重复做几次或者到第几个的意思。(例:删除 50 行: 『50dd』;向下移动 20 行:『20j』或『20↓』。

9Linux yum命令

yum(Yellow dog Updater, Modified)是一个在 Fedora(CentOS) 和 RedHat 以及 SUSE 中的 Shell 前端软件包管理器。
yum 语法:yum [options] [command] [package …]
options:可选,选项包括-h(帮助),-y(当安装过程提示选择全部为 “yes”),-q(不显示安装的过程)等等。
command:要进行的操作。
package:安装的包名。

9.1yum常用命令

  1. 列出所有可更新的软件清单命令:yum check-update
  2. 更新所有软件命令:yum update
  3. 仅安装指定的软件命令:yum install <package_name>
  4. 仅更新指定的软件命令:yum update <package_name>
  5. 列出所有可安裝的软件清单命令:yum list
  6. 删除软件包命令:yum remove <package_name>
  7. 查找软件包命令:yum search
  8. 清除缓存命令:
    yum clean packages: 清除缓存目录下的软件包。
    yum clean headers: 清除缓存目录下的 headers。
    yum clean oldheaders: 清除缓存目录下旧的 headers。
    yum clean, yum clean all (= yum clean packages; yum clean oldheaders) :清除缓存目录下的软件包及旧的 headers。

9.2国内yum源

常用yum源:网易(163)yum源、中科大yum源(https://lug.ustc.edu.cn/wiki/mirrors/help/centos)、sohu yum源( http://mirrors.sohu.com/help/centos.html)等。
安装步骤:
首先备份/etc/yum.repos.d/CentOS-Base.repo

下载对应版本 repo 文件, 放入 /etc/yum.repos.d/ (操作前请做好相应备份)
CentOS5 :http://mirrors.163.com/.help/CentOS5-Base-163.repo
CentOS6 :http://mirrors.163.com/.help/CentOS6-Base-163.repo
CentOS7 :http://mirrors.163.com/.help/CentOS7-Base-163.repo

运行以下命令生成缓存

10Linux apt命令

apt(Advanced Packaging Tool)是一个在 Debian 和 Ubuntu 中的 Shell 前端软件包管理器。
apt命令执行需要超级管理员权限(root)。
apt语法:apt [options] [command] [package …]
各项含义同yum命令。

10.1apt常用命令

(1)列出所有可更新的软件清单命令:sudo apt update
(2)升级软件包:sudo apt upgrade
(3)列出可更新的软件包及版本信息:apt list --upgradeable
(4)升级软件包,升级前先删除需要更新软件包:sudo apt full-upgrade
(5)安装指定的软件命令:sudo apt install <package_name>
(6)安装多个软件包:sudo apt install <package_1> <package_2> <package_3>
(7)更新指定的软件命令:sudo apt update <package_name>
(8)显示软件包具体信息,例如:版本号,安装大小,依赖关系等:sudo apt show <package_name>
(9)删除软件包命令:sudo apt remove <package_name>
(10)清理不再使用的依赖和库文件: sudo apt autoremove
(11)移除软件包及配置文件: sudo apt purge <package_name>
(12)查找软件包命令: sudo apt search
(13)列出所有已安装的包:apt list --installed
(14)列出所有已安装的包的版本信息:apt list --all-versions


操作系统 | Linux基础教程相关推荐

  1. 南邮linux编程实验报告,小弟在南邮选了一门令我终生后悔的选修课:linux基础教程,考试不会了!-!...

    小弟在南邮选了一门令我终生后悔的选修课:linux基础教程,考试不会了!-! (2011-02-20 23:07:14) 标签: 杂谈 1.将某目录下面所有的文件名后面加上所有者的名字,比如a.txt ...

  2. linux磁盘符变化autofs,Linux基础教程学习笔记之Autofs自动挂载

    Linux基础教程学习笔记之Autofs自动挂载 Autofs自动挂载: yum -y install autofs vim /etc/auto.master  在文件中添加下面行 /home/gue ...

  3. 网络存储 linux 访问,Linux基础教程学习笔记28——使用Samba访问网络存储

    Linux基础教程学习笔记28--使用Samba访问网络存储 SMB用于Windows和类Linux系统直接的文件共享 安装samba client包: [root@linuxidc~]# yum i ...

  4. 嵌入式Linux基础教程-读书笔记

    waiting to be fixed. coming soon. +读书笔记: +linux kernel <Linux内核完全剖析基于0.12内核>.pdf 嵌入式Linux基础教程第 ...

  5. linux基础教程 05,Linux应用基础教程-CH05磁盘分区和LVM

    Linux应用基础教程-CH05磁盘分区和LVM (49页) 本资源提供全文预览,点击全文预览即可全文预览,如果喜欢文档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哦! 14.90 积分 第5章 磁盘分区和 LVM主讲人 ...

  6. linux 独立冗余磁盘阵列,Linux基础教程:独立硬盘冗余阵列-RAID

    RAID 10 和RAID 01相反,RAID10是先做RAID1,再做RAID0,如下图所示: RAID10和RAID01在读写速度上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但是RAID10的数据安全性比较高,若下图左 ...

  7. 实验六系统安装与简单配置(Linux基础教程 第2版)虚拟机环境下安装龙蜥操作系统(Anolis OS) 8.4

    一.实验目的 1.安装虚拟机VMware-workstation-full-15.5.6-16341506. 2.在虚拟机环境下安装龙蜥操作系统(Anolis OS) 8.4. 3.简单配置Linux ...

  8. Embedded Linux Primer----嵌入式Linux基础教程--导论

    第一章 导论 在这一章里(将要学习到) 为什么是Linux 嵌入式Linux现状 开源和GPL(译者:通用公共许可证) 标准和有关团体 本章总结 放弃专有操作系统正在许多传统嵌入式操作系统公司引起一阵 ...

  9. linux基础教程入门学习是系统汇总全集(附详细的图文目录学习)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学习 Linux 的第一个问题是搞明白 Linux 是什么,了解其来龙去脉.前世今生,知道其发展趋势.应用前景,弄清楚为什么学习它,以及如何掌握它和使用它,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

  10. 编写里Linux命令解释器,linux基础教程试卷及答案

    专用考试纸 请勿浪费 第 1 页 共 6 页 班级 学号 姓名 由于大部分内容是本人做的,如果答案有疑问或错误的请和我联系) 一.填空题 1.某文件的权限为:drw-r--r--,用数值形式表示该权限 ...

最新文章

  1. oracle 12.1的那些坑
  2. ENSP配置 实例七 DHCP配置
  3. 买iPhone 11的要不再等等?iPhone 12首曝:全系5G,回归经典造型
  4. android 中在CMD中查看sqlite
  5. 桌面 NAS 是什么
  6. [Ubuntu] 16.04 卸载旧内核并禁止内核更新
  7. Spring Boot入门篇-@RequestParam/@RequestBody配置
  8. 异贝,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为中小微实体企业联盟、线上链接、线上线下自定义营销方案推送。案例8
  9. Office | Office365 离线安装包选择安装word、ppt、excel
  10. 计算机电脑怎么开热点,笔记本电脑怎么开热点_教你笔记本电脑开热点的方法...
  11. 设备信息管理系统(C语言)
  12. 2021电赛F题智能送药小车方案分析(openMV数字识别,红线循迹,STM32HAL库freeRTOS,串级PID快速学习,小车自动返回)
  13. 19年1月底得一些装机心得(一)
  14. 查询至少具有两份工作员工的姓名和其公司名
  15. paypal php 返回_接入 paypal PHP-sdk 支付 / 回调 / 退款全流程
  16. [CISCN2019 华东南赛区]Web4
  17. 前端实现excel导出功能(vue)
  18. photoshop制作白发教程:可爱女孩黑发变白发
  19. js在浏览器中对cookie进行增删改查
  20. TUP第30期:微软资深专家论如何用Visual Studio开发iOS、Android应用

热门文章

  1. RFSoC应用笔记 - RF数据转换器 -15- API使用指南之Libmetal与结构体说明
  2. Swift - URL转码解码
  3. C语言学习方法(详细,适合初学者学习食用)
  4. pip 安装 sklearn 教程
  5. 怎么复制黑苹果config配置_[黑苹果硬件] 实用黑苹果配置推荐
  6. 将.class文件反编译为.java文件
  7. 图像标签制作工具之labelImg-windows的安装与使用
  8. python基础语法看一篇就够了,全网最全python语法笔记汇总
  9. Mybatis插件动态数据库链接
  10. html 超出shengl,逃不掉(GL)作者:乔禾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