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上方

“智能制造之家”

关注我们

写在面前

前面我们介绍了很多OPC UA的相关知识:

OPC UA-面向未来的工业通讯规范

OPC UA服务器和客户端的安全机制你明白吗?

OPC UA&与OPC Classic之间的数据转换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 OPC UA TSN~

尽管OICT融合(运营Operational、信息Information、通讯Communication Technology)是一个产业共识,然而,真正推动却并非想象那么简单,而我们在讨论智能制造的各种实现途径,包括边缘计算、大数据、工业互联网、工业物联网的时候,我们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实际上是连接问题,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则无法推进其它问题的实现。

01

IT与OT融合难度在哪里?

01

现场总线到实时以太网

图1对制造业现场的通信网络进行了简要的描述。相对于传统的PLC集中式控制,现场总线为工业控制系统带来了很多便利,通过统一的总线连接实现了分布式控制,并且通过总线使得接线变得更为简单,而系统的配置、诊断的工作量因此也下降,因此,现场总线是为制造业现场带来很多便利的技术。

然而,各家公司都开发了自己的总线,在IEC的标准中也有多达20余种总线。总线本身是带来便利的,但是,不同的总线又造成了新的壁垒,因为各家公司的业务聚焦、技术路线的不同,使得各个现场总线在物理介质、电平、带宽、节点数、校验方式、传输机制等多个维度都是不同的,因此造成了同一总线标准设备可以互联,而不同总线设备则无法互联。

图1-OPC UA TSN技术的产生基础原因

这也是因何实时以太网技术在21世纪初开始投入使用的原因,2001年贝加莱推出POWERLINK实时以太网是工业领域第一个实时以太网,相较于传统总线,实时以太网的好处在于物理介质、节点数、距离、带宽、校验、诊断都统一采用标准的IEEE802.3网络,因此在这个层面上,大家实现了统一。

互连互通与互操作

但是,实时以太网只是解决了物理层与数据链路层的问题,对于应用层而言,仍然无法联通—按照IEC的标准,通信连接分为互连、互通、互操作多个层级,各个实时以太网是基于原有的三层网络架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应用层),在应用层采用了诸如Profibus、CANopen等协议,而这些协议又无法实现语义互操作。

简单理解语义互操作就是“5+5”这样的计算在自动化控制中,是物理的信号直接进行的处理,而对于IT网络传输更多丰富的数据结构与类型时就会需要更多信息,如单位,“5英寸+5厘米”显然是无法进行加法计算的,这个时候我们需要语义规范与标准,以便让不同的系统之间认识到各自每个参数所表达的语义。

智能时代的工业通信

在前面我们讨论的是在工业现场水平与垂直方向实现物理信号的采集与信息的传输,但是,到了智能制造时代,我们需要更为全局的数据采集、传输、计算与分析、优化,进而实现制造的高效协同,提升整个生产效率。

图2简要描述了这一场景,从工厂到供应链的各个环节都需要数据的连接,那么这个时候,IT与OT的融合会遇到如下复杂性:

图2-工业物联网的应用场景

1

总线的复杂性带来的障碍

总线的复杂性不仅为制造现场带来复杂性,也同样为IT访问OT带来了巨大的障碍,因为为了不同的数据访问就得写不同的网络驱动程序,对于老的工厂采用的不同的物理介质的现场总线还需要配置额外的网络适配模块,然后就是在软件层面的驱动程序,即使采用实时以太网,语义仍然需要编写不同的接口程序,而丰富的现场总线与应用层组合出成千上万种可能,这使得IT为了配置网络、数据采集与连接、数据预处理等工作花费巨大,这使得实现这件工作缺乏经济性—这是技术推进难的首要障碍,如果无法经济的实施项目,那么就没有投入的必要。

2

周期性与非周期性数据的传输

IT与OT数据的不同也使得网络需求差异,这使得往往采用不同的机制,对于OT而言,其控制任务是周期性的,因此采用的是周期性网络,多数采用轮询机制,由主站对从站分配时间片的模式,而IT数据往往是非周期性的,由于标准以太网无法满足周期性的确定性传输以及微秒级的实时性,才开发了POWERLINK、Profinet等基于以太网的协议,然而,这些都无法在一个网络里传输两种不同的数据。

3

实时性的差异

由于实时性的需求不同,也使得IT与OT网络有差异,对于微秒级的运动控制任务而言,要求网络必须要非常低的延时与抖动,而对于IT网络则往往对实时性没有特别的要求,但对数据负载有着要求。

02

OPC UA TSN的角色

02

图3描述了OPC UA TSN在整个ISO-OSI模型中所处的位置,我们可以看到,OPC UA主要解决在应用层的问题,而TSN实质上是处于数据链路层。

图3-OPC UA和TSN在ISO-OSI模型中所处的位置

相对而言,OPC UA出现的更早一些,因此,我们先介绍OPCUA的角色与意义,再谈TSN。

OPC UA的角色与意义

1

OPC UA的角色

OPC UA扮演的角色主要基于下面的问题,在IEC关于互联技术报告中提到互联、互通、语义互操作多个层面的问题(图4中的不兼容、共存不考虑,互换目前无法做到),而OPC UA主要解决在语义互操作的问题上。

图4-IEC技术报告关于通信互联的层级定义

2

OPC UA的核心问题-信息模型

图5-OPC UA的架构

尽管OPC UA有非常多的使用原因,包括非盈利组织、IEC标准、安全性,但是,对于智能制造而言,多个设备之间的协同(M2M)以及业务管理系统与产线的协同(B2M)、业务单元间的数据(B2B)都需要OPC UA的协同。

图6是一个针对塑料行业的信息模型—采用OPC UA标准与规范开发的,应用于注塑机与辅机、注塑机与MES系统之间的信息交互,而同样,OPC UA基金会与OMAC/PackML—针对包装工业的垂直行业信息模型,MTConnect—针对机床工具、AutomationML—汽车工业、BacNet—针对楼宇、ISA-针对MES系统,以及各个现场总线基金会组织如PI、EPSG、ETG等合作,使得OPC UA成为共同支持的语义互操作层面的规范与标准。

图6-针对塑料行业的信息模型

而图7则是Industry 4.0中Administration Shell的定义采用OPC UA进行描述的示例。

图7-基于OPC UA的管理壳设计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OPC UA在整个OICT融合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而由于OPC UA基金会的公益性、IEC62451标准等原因,使得OPC UA获得了全球最主要的自动化厂商的支持,目前OPC UA基金会是最为活跃,规模达到4000多厂商的全球性标准化组织。

TSN与TSN的角色

相对而言,TSN技术才刚刚开始进入产业视野,但是,TSN技术并非是最近几年才有,最初它是被应用于音频/视频同步的场景,而之后随着汽车工业中无人驾驶/辅助驾驶技术的需要,TSN也被纳入了开发中,而在2012年原有的IEEE802.1Q成立针对工业互联网的实时性工作组,称为IEEE802.1TSN。

TSN应用于解决之前我们在第一节所谈到的话题:周期性数据与非周期性数据的传输问题,实时与非实时数据的传输问题,原有的标准以太网IEEE802.3没有确定性,因此才开发了各种实时以太网,而今天,采用TSN使得标准以太网具有传输实时性数据的能力,并且,让周期与非周期性数据在同一网络中传输,这样会大大简化整个智能集成的工作量,并且变得更为简单。

图8-TSN网络参考

图8是TSN网络参考,与其它网络一样,由IEEE802.1AS Rev来定义精确的时钟同步,然后采用数据队列的方式进行数据的组织,而不同在于IEEE802.1Qbu+IEEE802.3br采用抢占式MAC的方式来对高实时性数据进行传输,而IEEE802.1Qbv则采用Time Aware Shaper—为高实时数据提供专用的时间通道,而对其他非实时则采用BestEffort的方式进行传输。

TSN是由一系列技术标准所构成,表1则列出与工业相关的标准、应用领域与名称:

表1-TSN相关子标准

IEEE802.1Qcc则是针对网络与用户配置的标准,由图9可以看到分为集中式用户配置与网络配置,可以对Qbu、Qbv、QCB等多种机制下的网络进行配置。

图9-基于IEEE802.1Qcc的网络配置

可以看到TSN实际上是为了实现异构数据交互、实时与非实时数据在同一通道中传输而开发的新的数据链路层标准。

由于工业互联网的需求不断增长,智能制造的推进,OPC UA和TSN技术将变得更为迫切与关键。

03

OPC UA TSN架构了未来智能制造网络

03

在第二节单独对OPC UA和TSN进行了介绍,而正如图1所示,未来,这两个标准将共同为制造业带来互联的基础。

工业互联网的实现基础

图10显示了OPC UA TSN在整个OSI模型中的位置,但是,实际上并非这么简单,我们可以从OPC UA的机制中看到,实际上OPC UA包括会话、连接实际上已经将会话层与表示层进行了覆盖,而TSN同样虽然仅指数据链路层,但其网络的机制与配置管理可以理解为1-4层的覆盖。

图10-OPC UA TSN的网络架构

如果这样来理解OPC UA TSN,我们就会发现,实际上OPC UA和TSN贯穿了整个OSI七层模型,使得通过统一标准与规范实现了一个真正的“工业互联网”—Industrial Internet。

图11-基于OPC UA TSN的未来工业通信架构

图11则是整个基于OPC UA TSN的工业互联网架构,我们可以看到,通过OPC UA在水平方向的不同品牌的控制器的设备可以被集成,而在垂直方向设备到工厂再到云端都可以被OPC UA连接。

而TSN则在控制器、控制器与底层传感器、驱动器之间的物理信息传输,OPC UA即可实现与传统的实时以太网结合构成数据的多个维度集成,在未来也可以通过TSN与OPC UA的集成实现全新的制造现场网络集成。

*来源:微信公众号 “说东道西”

免责申明:本公众号所载文章为本公众号原创或根据网络搜索编辑整理,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转载众多,无法找到真正来源,如标错来源,或对于文中所使用的图片,资料,下载链接中所包含的软件,资料等,如有侵权,请跟我们联系协商或删除,谢谢!

往期推荐Teamcenter、TIA Portal、NX MCD是如何结合在一起的Teamcenter(AWC)一个简单的开发流程巧用InTouch 实现多级菜单管理及其核心代码浅析这才是正确学习工业以太网PROFINET的最佳打开方式一文带你了解西门子整个虚拟调试与仿真软硬件体系轻松愉快的了解以太网Ethernet所有知识点基于WMS/WCS与PLC数据交互的立体仓库控制系统案例分析西家、罗家、施家组态软件连接数据库—Intouch利用SQL数据库发邮件西门子TIA Portal大鱼吃小鱼VS施耐德Intouch潜水艇小游戏

我们是一群智能制造技术的爱好者,我们乐于分享,我们积极向上,我们也许有些宅,但是我们很有爱,我们期待您的加入

--智能制造之家

多重福利哦

1.若您有智能制造相关资料需求,可以到留言区进行留言~

2.进入知识星球智能制造之家,提升自我认知,认识更多朋友,掌握更多资源,更多技巧~

合作式智能运输系统 车用通信系统应用层及应用数据交互标准 第二阶段_为什么一定要了解OPC UA TSN——未来的工业通信标准...相关推荐

  1. 合作式智能运输系统 车用通信系统应用层及应用数据交互标准(第二阶段)_携手推进汽车与信息通信标准化融合发展,CSAE与CCSA签署标准化工作备忘录...

    2020年12月3日,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联合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在深圳举办了CSAE智能网联汽车V2X标准宣贯交流会.会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秘书长公维洁与中国通 ...

  2. 合作式智能运输系统 车用通信系统 应用层及应用数据交互标准

    整理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标准,<合作式智能运输系统 车用通信系统 应用层及应用数据交互标准> T/CASE 53-2017 主要是为了整理一阶段的场景,为了研究各个场景的定义及要求实现等. P ...

  3. 合作式智能运输系统-车用通信系统应用层及应用数据交互标准

    合作式智能运输系统-车用通信系统应用层及应用数据交互标准 术语和定义 合作式智能运输系统车用通信系统 1. 系统介绍 车用通信系统基础应用 1. 需求分析 2. 应用定义及基本要求 2.1 前向碰撞预 ...

  4. 合作式智能运输系统-车用通信系统应用层及应用数据交互标准 第一阶段2020

    团体标准 合作式智能运输系统 车用通信系统应用层及应用数据交互标准(第一阶段) T/CASE 53-2020 代替T/CASE 53-2017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合作式智能运输系统车用通信系统应用 ...

  5. 合作式智能运输系统 应用层交互技术要求 第 1 部分:意图共享与协作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意图共享与意图协作类业务应用层交互的技术要求,包括通用要求.意图共享和意图协作功能的场景要求.流程要求.数据交互要求和消息集技术要求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支持意图共享与意图协作类 ...

  6. 合作式智能运输系统 专用短程通信 - 总体技术要求

    GB/T 31025<合作式智能运输系统 专用短程通信> 分为4个部分: 总体技术要求 媒体访问控制层和物理层规范 网络层和应用层规范 设备应用层 Part1 总体技术要求 1.范围 本部 ...

  7. 合作式智能运输系统RSU与中心子系统间接口规范

    一.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 RSU 与中心子系统间的接口规范,包括业务数据接口和运维管理接口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 RSU 向中心子系统上报业务和运维数据,以及中心子系统向 RSU 下发配置和管理数据. ...

  8. 华为: 即将发布5G+VR的颠覆式智能眼镜

    来源:VR每日必看 6月27日MWC19上海期间,华为手机业务总裁何刚在全球终端峰会发表演讲,提及华为终端在5G时代的全场景战略是"1+8+N"."1"就是华为 ...

  9. 怎么调节电机启动值_开关式智能充电机-全自动充电机-铅酸电池充电机品牌-济南能华...

    开关式智能充电机-全自动充电机-铅酸电池充电机品牌-济南能华NHCD系列 全自动智能充电机,可调智能充电机,可调直流充电机,可调全自动充电机 ,可调蓄电池充电机 便携式可调智能充电机 便携式全自动充电 ...

最新文章

  1. Android runOnUiThread() 方法的使用
  2. sql优化ppt_Spark优化 | Spark 3.0 中七个必须知道的 SQL 性能优化
  3. 论文笔记 Traffic Data Reconstruction via Adaptive Spatial-Temporal Correlations
  4. Codis安装与部署
  5. 朱峰谈概念设计(四):游戏和电影的不同
  6. jface_使用JFace Viewer延迟获取模型元素
  7. 分布式精华问答 | 秒懂分布式与集群的区别
  8. 在Python中处理大型文件的最快方法
  9. css表格强制不换行符,css控制table单元格强制换行与强制不换行
  10. IPC Hi3518EV300开发板——1. Linux系统移植
  11. echarts3力引导布局,固定某节点
  12. c语言自定义结构,C语言如何定义结构体
  13. 这家无人驾驶公司,竟做起了“有人驾驶”运输业务
  14. 剑指 Offer II 028. 展平多级双向链表
  15. 软件性能测试模拟笔试题目
  16. 自定义线程池拒绝策略缓解高并发下线程池压力
  17. HTML如何返回上一页
  18. C - Neko does Maths 数论
  19. IT程序员吃得起涪陵榨菜吗?
  20. 历史上的今天:PHP公开发布;iPhone 4 问世;万维网之父诞生

热门文章

  1. Q144:FS,求解流体方程(逻辑总结)
  2. error: invalid new-expression of abstract class type 'Rectangle'
  3. mysql 楼层_MySQL 8.0.0 发布!
  4. python导入excel表格给列命名_Python中对 Excel 的相关详细操作(读取、写入、指定行、指定列、新增sheet工作表)...
  5. 如何创建MySQL连接器_如何安装mysql连接器
  6. R语言︱用excel VBA把xlsx批量转化为csv格式
  7. 基于Java分词的ikanalyzer工具
  8. 2018年3月30日
  9. pytorch新手需要注意的隐晦操作Tensor,max,gather
  10. 多个生产者多个消费者,只有5个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