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168厂商动态】IP地址的重要性已经无需多言,海量的地址是未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应用深入发展的基础。而在我国目前IPv4地址已经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如何过渡到IPv6的问题就显得更为迫切。IPv6采用128位地址格式,地址空间巨大,能够彻底解决IPv4地址不足问题。但是由于IPv6与IPv4不兼容,因此在当前IPv4为主的网络环境下,IPv4向IPv6的平滑过渡就成为IPv6能否成功的关键。

  一、 IPv6国内外标准

  IPv6的标准包括网络、资源、安全、应用和过渡几大类。国际上主要以IETF为主体来制定相关标准。目前IPv6核心标准已经完成。但在IPv4向IPv6过渡技术上,标准还需要补充和完善。除了IETF外,宽带论坛(BBF)也针对网络架构和CPE设备制定了相关的技术标准。其他其它国际组织,如3GPP,3GPP2,ITU-T等,也针对IPv6的应用制定一些标准。

  在国内,IPv6标准化工作在2001年全面启动,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CCSA)具体负责,各运营商和清华大学等都有参与。在过渡类标准方面,CCSA已经完成了多项行业标准的制定,包括IPv4与IPv6网络互通时的隧道技术及翻译技术等。

  总体来看,在IPv6过渡方面标准数量较多,已有数十种,其中双栈和隧道技术标准较为完善。但由于过渡技术种类繁多、过渡场景复杂、路线不清晰, 也为业界在技术选择上增加了困惑。加上IPv4/IPv6过渡技术缺乏对应的测试标准,难以对各种过渡技术的特点和优势进行评价。为了解决这一难题,IETF、BBF、IPv6 Forum等国际组织将于今年11月份在中国发起全球首次IPv6过渡技术国际测试,选取国际通用的IPv6标准。

  二、 过渡技术介绍

  针对IPv4过渡到IPv6的技术,业界主要分为三大类:双栈、隧道和翻译。

  ? IPv6/IPv4双栈技术。

  双栈节点与IPv4节点通讯时使用IPv4协议栈,与IPv6节点通讯时使用IPv6协议栈。

  ? 隧道技术。

  提供了两个IPv6站点之间通过IPv4网络实现通讯连接,以及两个IPv4站点之间通过IPv6网络实现通讯连接的技术。

  ? IPv4/IPv6协议转换技术。

  提供了IPv4网络与IPv6网络之间的互访技术。

  1.IPv6/IPv4双协议栈

  双栈技术是指在网络节点上同时运行IPv4 和IPv6 两种协议,从而在IP 网络中形成逻辑上相互独立的两张网络:IPv4 网络和IPv6 网络。网络中的节点同时支持IPv4和IPv6协议栈,源节点根据目的节点的不同选用不同的协议栈,而网络设备根据报文的协议类型选择不同的协议栈进行处理和转发(如图1 所示)。


图1 双栈节点示意图

  采用双栈技术部署IPv6,不存在IPv4和IPv6网络部署时的相互影响,可以按需部署。因此双栈技术目前被认为是部署IPv6 网络最简单的方法,也被国内外运营商广泛采用。双栈技术可以实现IPv4 和IPv6 网络的共存,但是不能解决IPv4 和IPv6 网络之间的互通问题。而且双栈技术不会节省IPv4 地址,不能解决IPv4地址用尽问题。

  2.隧道技术

  隧道技术是通过将一种IP 协议数据包嵌套在另一种IP 协议数据包中进行网络传递的技术,只要求隧道两端的设备支持两种协议。隧道类型有多种,按照隧道协议的不同分为IPv4 overIPv6 隧道和IPv6 over IPv4 隧道;根据隧道终点地址的获得方式,可将隧道分为配置型隧道(如手工隧道、GRE 隧道) 和自动型隧道(如隧道代理、6to4、6over4、6RD、ISATAP、TEREDO、基于MPLS 的隧道6PE等)。隧道技术本质上只是提供一个点到点的透明传送通道,无法实现IPv4 节点和IPv6 节点之间的通信。适用于同协议类型网络孤岛之间的互联。

  这种技术的优点是,不用把所有的设备都升级为双栈,只要求IPv4/IPv6网络的边缘设备实现双栈和隧道功能。除边缘节点外,其它节点不需要支持双协议栈。

  1) IPv6 over IPv4隧道

  IPv6不可能在一夜间完全替代IPv4,在这之前,那些IPv6的设备就成为IPv4海洋中的IPv6“孤岛”。IPv6 over IPv4隧道技术的目的是利用现有的IPv4网络,使各个分散的IPv6“孤岛”可以跨越IPv4网络相互通信。

  在IPv6报文通过IPv4网络时,无论哪种隧道机制都需要进行“封包—解包”过程,即隧道发送端将该IPv6报文封装在IPv4包中,将此IPv6包视为IPv4的负荷,然后在IPv4网络上传送该封装包。当封装包到达隧道接收端时,该端点解掉封装包的IPv4包头,取出IPv6封装包继续处理。

  值得一提的IPv6 over IPv4隧道技术是6RD。它由法国运营商FREE提出,FREE采用该方案在5周内为超过150万户居民提供了IPv6服务。6RD是IPv6快速部署(IPv6 Rapid Deployment)的简称,其对应标准为RFC5569,6RD是在6to4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IPv6网络过渡技术方案。通过在现有IPv4网络中增加6RD-BR,给愿意使用IPv6的用户提供IPv6接入;在IPv6用户的家庭网关和6RD网关之间建立6in4隧道,从而实现在IPv4网络提供IPv6服务的能力。6RD网络架构如图2所示。


图2 6RD网络架构图

  6RD CE(Customer Edge)与6RD BR(Border Realy)都是双栈设备,通过过扩展的DHCP选项,6RD CE的WAN接口得到运营商为其分配的IPv6前缀、IPv4地址(公有或私有)以及6RD BR的IPv4地址等参数。CE在LAN接口上通过将上述6RD IPv6前缀与IPv4地址相拼接构造出用户的IPv6前缀。当用户开始发起IPv6会话,IPv6报文到达CE后,CE用IPv4包头将其封装进隧道,被封装的IPv6报文通过IPv4包头进行路由,中间的设备对其中的IPv6报文不感知。BR作为隧道对端,收到IPv4数据包后进行解封装,将解封装后的IPv6报文转发到全球IPv6网络中,从而实现终端用户对IPv6业务的访问。

  6RD对运营商的核心网络影响极小,整个过程无状态。它为运营商在IPv6过渡初期引入IPv6服务提供了思路。这种方案中,需要同时为终端分配IPv6前缀和IPv4公有/私有地址,仍不能减少IPv4地址的消耗。由于IPv6地址前缀受IPv4地址影响,该方案也存在IPv6地址欺骗的缺点;同时,该方案也要求分配给CE的IPv4地址需要较长的租用期。

  2) IPv4 over IPv6隧道

  与IPv6 over IPv4隧道技术相反,IPv4 over IPv6隧道技术是解决具有IPv4协议栈的接入设备成为IPv6网络中的孤岛通信问题。

  在实际应用中,DS-Lite是一种典型的IPv4 over IPv6隧道技术, DS-Lite隧道技术的工作原理是:用户侧设备将IPv4流量封装在IPv6隧道内,通过运营商的IPv6接入网络到达“网关”设备后终结IPv6隧道封装,再进行集中式NAT转换,最终转发至IPv4 Internet。


图3 DS-Lite组网图

      如图3所示,DS-lite网络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

  ? CPE(Customer Premises Equipment,用户侧设备):也叫B4终端,位于用户网络侧、用来连接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网络的设备,通常为用户网络的网关。CPE作为IPv4 over IPv6隧道的端点,负责将用户网络的IPv4报文封装成IPv6报文发送给隧道的另一个端点,同时将从隧道接收到的IPv6报文解封装成IPv4报文发送给用户网络。某些用户网络的主机本身也可以作为CPE,直接连接到ISP网络,这样的主机称为DS-lite主机。

  ? AFTR(Address Family Transition Router,地址族转换路由器):ISP网络中的设备。AFTR同时作为IPv4 over IPv6隧道端点和NAT网关设备。AFTR负责将解封装后的用户网络报文的源IPv4地址(私网地址)转换为公网地址,并将转换后的报文发送给目的IPv4主机;同时负责将目的IPv4主机返回的应答报文的目的IPv4地址(公网地址)转换为对应的私网地址,并将转换后的报文封装成IPv6报文通过隧道发送给CPE。AFTR进行NAT转换时,同时记录NAT映射关系和IPv4 over IPv6隧道对端设备(即CPE)的IPv6地址,从而实现不同CPE连接的用户网络地址可以重叠。

  ? DS-lite隧道:CPE和AFTR之间的IPv4 over IPv6隧道,用来实现IPv4报文跨越IPv6网络传输

  3.翻译技术

  1) NAT64

  在过渡期间,IPv4和IPv6共存的过程中,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是IPv6 与IPv4之间如何互通。由于二者的不兼容性,因此无法实现二种不兼容网络之间的互访。为了解决这个难题,IETF在早期设计了NAT-PT 的解决方案:RFC2766,NAT-PT 通过IPv6 与IPv4 的网络地址与协议转换,实现了IPv6 网络与IPv4 网络的双向互访。但NAT-PT 在实际网络应用中面临各种缺陷,IETF 推荐不再使用,因此已被RFC4966 所废除。

  为了解决NAT-PT 中的各种缺陷,同时实现IPv6 与IPv4 之间的网络地址与协议转换技术,IETF重新设计一项新的解决方案: NAT64 与DNS64 技术。

  NAT64 是一种有状态的网络地址与协议转换技术,一般只支持通过IPv6 网络侧用户发起连接访问IPv4 侧网络资源。但NAT64 也支持通过手工配置静态映射关系,实现IPv4 网络主动发起连接访问IPv6 网络。NAT64 可实现TCP、UDP、ICMP 协议下的IPv6 与IPv4 网络地址和协议转换。DNS64 则主要是配合NAT64 工作,主要是将DNS 查询信息中的A 记录(IPv4 地址)合成到AAAA 记录(IPv6 地址)中,返回合成的AAAA 记录用户给IPv6 侧用户。DNS64 也解决了NAT-PT 中的DNS-ALG 存在的缺陷。

  NAT64是IPv6 网络发展初期的一种过渡解决方案,在IPv6 发展前期会被广泛部署应用,而后期则会随着IPv6 网络的发展壮大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2) IVI

  IVI是一种基于运营商路由前缀的无状态IPv4/IPv6翻译技术。IVI方案是由CERNET2的研究人员清华大学李星教授提出的,对应RFC6052。

  IVI主要思路是从全球IPv4地址空间(IPG4)中,取出一部分地址映射到全球IPv6地址空间(IPG6)中。在IPG4中,每个运营商取出一部分IPv4地址,被用来在IVI过渡中使用,被取出的这部分地址称为IVI4(i)地址,这部分地址不能分配给实际的真实主机使用了。

  IVI的地址映射规则是在IPv6地址中插入IPv4地址。地址的0-31位为ISP的/32位的IPv6前缀,32-39位设置为FF,表示这是一个IVI映射地址。40-71位表示插入的全局IPv4空间(IVIG4)的地址格式,如IPv4/24映射为IPv6/64而IPv4/32映射为IPv6/72。

  三、其他新过渡技术标准

  除了上述几种,我国运营商也提出了诸如Smart6、Laft6、FAST6、Space6等相关标准。

  Laft6是针对DS-LITE的改进,其将原本在AFTR上的nat功能转移到CPE终端上完成,降低了AFTR的性能要求,提高了网络的可扩展性。

  Smart6和Space6类似NAT64技术,都是解决IPv6用户访问IPv4资源问题的翻译技术。通过将Smart6/Space6网关部署在IDC出口,可以使IPv6用户访问IPv4的ICP/ISP资源,从而达到迁移IPv6流量,促进用户向IPv6演进的目的。

  四、运营商的过渡技术选择

  IPv6过渡技术主要包括双栈、隧道和翻译三大类。其中双栈技术是所有过渡技术的基础,隧道技术适合在v4/v6现网中部署v6/v4业务,而翻译技术则可以实现v4和v6间的互通。

  国内运营商这两年一直在进行IPv6过渡技术的试点,主要集中在宽带用户接入这个主流市场上。针对宽带业务,运营商的主流技术包括NAT444、DS-LITE和6RD等。另外,运营商针对IPv6访问IPv4资源问题,也在制定Smart6、Space6等技术标准。

  1) NAT444技术

  严格来说,NAT444技术本身和IPv6关系不大,其实现的还是IPv4到IPv4间的翻译。NAT444技术的目的通过将私网地址引入运营商的网络,从而来缓解目前IPv4地址不足的问题。


图4 NAT444组网架构

  在NAT444架构中,网络地址分为三部分:用户家庭内的私网地址、运营商网络中的私网地址和Internet公网地址,通过CPE和CGN的两次4到4的转换,将用户家庭私网地址转为Internet公网地址,因此称之为NAT444。需要注意的是,NAT444解决的主要是IPv4地址不足问题,并不能积极促进用户向IPv6方向演进。之所以将其作为向IPv6过渡技术之一,是因为NAT444配合双栈技术可以平滑向IPv6演进。特别是在国内,目前IPv4地址数量已经不足,这是运营商目前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从NAT444架构来看,定义的CPE设备为路由型设备,但这并不妨碍CPE为桥接时的NAT444部署。NAT444的好处在于其只需要在运营商处进行LSN设备的部署就可以了,对用户端设备没有任何要求。这比较适合国内的情况。在国内,目前CPE设备大多为桥接设备(如ADSL猫和ONU等),其只能二层透传IPv6报文,但这并不影响通过LSN设备的部署来实现NAT444方案。只是此时运营商是为用户终端,而不是给CPE设备分配私网地址。由于这种方式对CPE设备没有任何要求,因此对于运营商而言不需要对现网的海量CPE进行改造更换,大大降低了改造成本,是目前比较可行的大规模部署方案。

  2) DS-LITE技术

  DS-LITE技术是翻译和隧道技术的结合。在IETF中标准为RFC6333。标准中定义了如下两种架构基于主机的架构和基于网关的架构。

  基于主机的架构是将B4功能集成到主机内,类似一个VPN客户端软件而已。而基于网关的机构中,B4就是CPE设备,注意,此时CPE设备是一个路由型CPE,和国内常见的桥接性CPE不同。

  DS-LITE部署场景中,运营商只为B4(CPE或主机)分配IPv6地址,可以加大城域网中的IPv6流量,促进IPv6的部署。对于双栈用户终端而言,IPv4的流量通过DS-LITE隧道访问,IPv6的流量则直接通过路由转发。随着IPv6资源的日益丰富,用户终端逐步可以由双栈迁移到纯IPv6终端。

  需要注意的是,DS-LITE部署需要改造用户的CPE设备,因此改造成本较高,这也是DS-LITE技术在国内外一直都没有大规模部署的主要原因。

  国内运营商针对DS-LITE也提出了增强的LAFT6的技术标准,相比DS-LITE而言,将原本在AFTR上的nat功能转移到CPE终端上完成,降低了AFTR的性能要求,提高了网络的可扩展性。

  3) NAT64和DNS64技术

  前面介绍的NAT444和DS-LITE技术都包括了翻译技术,但都是私网IPv4到公网IPv4的翻译。实际上在某些场景中,不可避免的出现IPv6和IPv4之间的互访,这就需要部署NAT64这样的翻译技术。

  NAT64是一种IPv6到IPv4的转换技术,主要考虑过渡初期IPv6终端对IPv4资源的访问,不涉及IPv4访问IPv6资源的情况。 NAT64可实现TCP、UDP、ICMP协议下的IPv6与IPv4网络地址和协议转换。

  NAT64要正常工作,通常还需要配套DNS64。DNS64可以将DNS查询信息中的A记录(IPv4地址)合成到AAAA记录(IPv6地址)中,返回合成的AAAA记录用户给IPv6侧用户。

  中国电信提出了Smart6和Space6的技术,其都是基于NAT64基础进行了相应的改进。Smart6和Space6技术可以部署在IDC出口,在目前IPv6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可以使IPv6用户访问已有的IPv4资源,从而牵引用户向IPv6迁移。 目前这类技术还在试点应用中。

IPv6过渡技术介绍-一相关推荐

  1. 【转载】城域网IPv6过渡技术—NAT444与DS-lite详解

    城域网IPv6过渡技术-NAT444与DS-lite详解 转自 https://network.51cto.com/art/201311/419211.htm### 文章目录 城域网IPv6过渡技术- ...

  2. 连接ipv6服务器未响应,IPv6过渡技术未响应

    IPv6过渡技术未响应 内容精选 换一换 CVE-2020-13401漏洞源于IPv6动态分配除提供了IPv6的DHCP技术外,还支持Router Advertisement技术.路由器会定期向节点通 ...

  3. H3CSE路由-IPv6过渡技术

    PS:本篇仅挑选作者认为重要的模块,并不全面仅供复习参考,具体请自行查阅相关书籍.设有H3CNE-H3CTE学习博客专栏,敬请关注. 现阶段,绝大多数网络仍然是IPv4,过渡到IPv6还要相当长的一段 ...

  4. 【自由谈】城域网IPv6过渡技术——4v6场景技术总结(2)

    按照上一节的分类方式,我们在重新总结梳理下4over6场景的主流IPv6过渡技术. DS-lite技术:是一种有状态.集中式NAT44.隧道方式的过渡技术.CE不获取公网IPv4地址或者端口信息,CG ...

  5. IPv6过渡技术之DS-lite

    DS-lite技术集合了4in6隧道和NAT44功能,包含两个功能实体,B4(Basic Bridging Broadband Element)位于用户侧实现4in6隧道的封装和解封装,AFTR(Ad ...

  6. 【自由谈】城域网IPv6过渡技术——CGN部署方式

    前面分析了NAT444和DS-lite技术应用场景,这篇接着分析CGN设备部署方式. NAT444和DS-lite的实现主体是CGN(carrier grade NAT)设备. CGN在城域网的部署由 ...

  7. 华为 IPv6过渡技术

    理解的执行,不理解的在执行中理解. 文章目录 一.IPv6 over IPv4 隧道简介 二.双协议栈 三.手动隧道 3.1 IPv6 over IPv4隧道 3.2 GRE隧道 四.自动隧道 4.1 ...

  8. 城域网IPv6过渡技术——MAP技术

    在IPv4向IPv6网络演进的浪潮中,存在着两对主要矛盾的较量,一对是IPv4地址短缺和IPv4业务蓬勃发展之间的矛盾,另一对是IPv6海量的地址空间和IPv6应用的匮乏之间的矛盾.在IPv4方面通过 ...

  9. 【协议森林】IPv6过渡技术之MAP-T/E技术

    1. 背景 在IPv4向IPv6网络演进的浪潮中,存在着两对主要矛盾的较量,一对是IPv4地址短缺和IPv4业务蓬勃发展之间的矛盾,另一对是IPv6海量的地址空间和IPv6应用的匮乏之间的矛盾.在IP ...

最新文章

  1. 2021年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五大趋势
  2. Adobe Flash player 10 提示:Error#2044:未处理的IOErrorEvent. text=Error#2036:加载未完成 的解决方法
  3. Vue2 利用 v-model 实现组件props双向绑定的优美解决方案
  4. HTML与CSS基础知识补遗(一)
  5. malloc线程安全
  6. 有关计算机发展的英语作文,写一篇英语短文,介绍电脑的发展变化,并谈谈你对电脑的看法并翻译...
  7. android edittext 不滚动,EditText 设置可以垂直滑动但是不可输入
  8. oracle脚本审核平台,Oracle 脚本(适应各种业务需要)
  9. ASP.NET MVC呼叫WCF Service的方法
  10. oracle 10g 创建只读用户语法
  11. Compass的误解与新发现
  12. AI诊断心脏病比人类更准?但这只是识图,不是诊断
  13. C#(SuperWebSocket)与websocket通信
  14. Spring Security xsd 异常
  15. Unity脚本在层级面板中的执行顺序测试3
  16. 利用Python进行游戏脚本编程,不愧是最强的脚本语言
  17. 学术论文海报模板_推荐 | 绘制学术论文中的图表一般有哪些专业的软件?
  18. vscode中怎样格式化js代码_vscode如何格式化代码
  19. 碳纤维导线内部X光探伤图像数据集(可用于图像分类与目标检测)
  20. C++学习笔记:实现向量类的加减赋值运算,重载运算符

热门文章

  1. 让IIS服务器支持PHP
  2. 数字金融VS传统金融,区块链如何革新信任机制?
  3. matlab做的脑网络分析,eeg脑网络分析
  4. accept()函数
  5. JZOJsenior5473.【NOIP2017提高组】day1T1小凯的疑惑
  6. 基因家族分析③:linux下hmmer的安装与使用
  7. 通达信 服务器 修改,通达信金融交易终端(开心果交易版)V2020版,修改导航菜单...
  8. C端产品和B端产品的区别
  9. 【正点原子FPGA连载】第六章Petalinux设计流程实战摘自【正点原子】DFZU2EG_4EV MPSoC之嵌入式Linux开发指南
  10. linux添加理由,Linux 首次引入 nftables,你可能会喜欢 nftables 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