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A(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是一种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PCA通过线性变换将原始数据变换为一组各维度线性无关的表示,可用于提取数据的主要特征分量,常用于高维数据的降维。网上关于PCA的文章有很多,但是大多数只描述了PCA的分析过程,而没有讲述其中的原理。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介绍PCA的基本数学原理。

1.数据的向量表示以及降维问题

一般情况下,在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中,数据被表示为向量。例如某个淘宝店2012年全年的流量及交易情况可以看成一组记录的集合,其中每一天的数据是一条记录,格式如下:
(日期, 浏览量, 访客数, 下单数, 成交数, 成交金额)
其中“日期”是一个记录标志而非度量值,而数据挖掘关心的大多是度量值,因此如果我们忽略日期这个字段后,我们得到一组记录,每条记录可以被表示为一个五维向量,其中一条看起来大约是这个样子:
我们当然可以对这一组五维向量进行分析和挖掘,不过我们知道,很多机器学习算法的复杂度和数据的维数有着密切关系,甚至与维数呈指数级关联。当然,这里区区五维的数据,也许还无所谓,但是实际机器学习中处理成千上万甚至几十万维的情况也并不罕见,在这种情况下,机器学习的资源消耗是不可接受的,因此我们必须对数据进行降维。
降维当然意味着信息的丢失,不过鉴于实际数据本身常常存在的相关性,我们可以想办法在降维的同时将信息的损失尽量降低。
上面淘宝店铺的数据,从经验我们可以知道,“浏览量”和“访客数”往往具有较强的相关关系,而“下单数”和“成交数”也具有较强的相关关系。这里我们非正式的使用“相关关系”这个词,可以直观理解为“当某一天这个店铺的浏览量较高(或较低)时,我们应该很大程度上认为这天的访客数也较高(或较低)”。后面的章节中我们会给出相关性的严格数学定义。
这种情况表明,如果我们删除浏览量或访客数其中一个指标,我们应该期待并不会丢失太多信息。因此我们可以删除一个,以降低机器学习算法的复杂度。
上面给出的是降维的朴素思想描述,有助于直观理解降维的动机和可行性,但并不具有操作指导意义。例如,我们到底删除哪一列损失的信息才最小?亦或根本不是单纯删除几列,而是通过某些变换将原始数据变为更少的列但又使得丢失的信息最小?到底如何度量丢失信息的多少?如何根据原始数据决定具体的降维操作步骤?
要回答上面的问题,就要对降维问题进行数学化和形式化的讨论。而PCA是一种具有严格数学基础并且已被广泛采用的降维方法。

2.主成分分析的数学基础

既然我们面对的数据被抽象为一组向量,那么下面有必要研究一些向量的数学性质。而这些数学性质将成为后续导出PCA的理论基础。

2.1 內积与投影

下面先来看一个高中就学过的向量运算:内积。两个维数相同的向量的内积被定义为:
内积运算将两个向量映射为一个实数。其计算方式非常容易理解,但是其意义并不明显。下面我们分析内积的几何意义。假设A和B是两个n维向量,我们知道n维向量可以等价表示为n维空间中的一条从原点发射的有向线段,为了简单起见我们假设A和B均为二维向量,则A=(x1,y1),B=(x2,y2)。则在二维平面上A和B可以用两条发自原点的有向线段表示,见下图:
好,现在我们从A点向B所在直线引一条垂线。我们知道垂线与B的交点叫做A在B上的投影,再设A与B的夹角是a,则投影的矢量长度为|A|cos(a),其中|A|是向量A的模,也就是A线段的标量长度。
到这里还是看不出内积和这东西有什么关系,不过如果我们将内积表示为另一种我们熟悉的形式
现在事情似乎是有点眉目了:A与B的内积等于A到B的投影长度乘以B的模。再进一步,如果我们假设B的模为1,即让|B|=1,那么就变成了:
也就是说,设向量B的模为1,则A与B的内积值等于A向B所在直线投影的矢量长度!这就是内积的一种几何解释,也是我们得到的第一个重要结论。在后面的推导中,将反复使用这个结论。

2.2 协方差矩阵及优化目标

选择不同的基可以对同样一组数据给出不同的表示,而且如果基的数量少于向量本身的维数,则可以达到降维的效果。但是我们还没有回答一个最最关键的问题:如何选择基才是最优的。或者说,如果我们有一组N维向量,现在要将其降到K维(K小于N),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选择K个基才能最大程度保留原有的信息?
要完全数学化这个问题非常繁杂,这里我们用一种非形式化的直观方法来看这个问题。
为了避免过于抽象的讨论,我们仍以一个具体的例子展开。假设我们的数据由五条记录组成,将它们表示成矩阵形式:
其中每一列为一条数据记录,而一行为一个字段。为了后续处理方便,我们首先将每个字段内所有值都减去字段均值,其结果是将每个字段都变为均值为0(这样做的道理和好处后面会看到)。
我们看上面的数据,第一个字段均值为2,第二个字段均值为3,所以变换后:
我们可以看下五条数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样子:
现在问题来了:如果我们必须使用一维来表示这些数据,又希望尽量保留原始的信息,你要如何选择?
通过上一节对基变换的讨论我们知道,这个问题实际上是要在二维平面中选择一个方向,将所有数据都投影到这个方向所在直线上,用投影值表示原始记录。这是一个实际的二维降到一维的问题。
那么如何选择这个方向(或者说基)才能尽量保留最多的原始信息呢?一种直观的看法是:希望投影后的投影值尽可能分散。
以上图为例,可以看出如果向x轴投影,那么最左边的两个点会重叠在一起,中间的两个点也会重叠在一起,于是本身四个各不相同的二维点投影后只剩下两个不同的值了,这是一种严重的信息丢失,同理,如果向y轴投影最上面的两个点和分布在x轴上的两个点也会重叠。所以看来x和y轴都不是最好的投影选择。我们直观目测,如果向通过第一象限和第三象限的斜线投影,则五个点在投影后还是可以区分的。
下面,我们用数学方法表述这个问题。

2.3 方差 与 协方差

上文说到,我们希望投影后投影值尽可能分散,而这种分散程度,可以用数学上的方差来表述。此处,一个字段的方差可以看做是每个元素与字段均值的差的平方和的均值,即:
上面的问题被形式化表述为:寻找一个一维基,使得所有数据变换为这个基上坐标表示后,方差值最大。
对于上面二维降成一维的问题来说,找到那个使得方差最大的方向就可以了。不过对于更高维,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考虑三维降到二维问题。与之前相同,首先我们希望找到一个方向使得投影后方差最大,这样就完成了第一个方向的选择,继而我们选择第二个投影方向。
如果我们还是单纯只选择方差最大的方向,很明显,这个方向与第一个方向应该是“几乎重合在一起”,显然这样的维度是没有用的,因此,应该有其他约束条件。
从直观上说,让两个字段尽可能表示更多的原始信息,我们是不希望它们之间存在(线性)相关性的,因为相关性意味着两个字段不是完全独立,必然存在重复表示的信息。
数学上可以用两个字段的协方差表示其相关性,由于已经让每个字段均值为0,则:
可以看到,在字段均值为0的情况下,两个字段的协方差简洁的表示为其内积除以元素数m。
当协方差为0时,表示两个字段完全独立。为了让协方差为0,我们选择第二个基时只能在与第一个基正交的方向上选择。因此最终选择的两个方向一定是正交的。
至此,我们得到了降维问题的优化目标:将一组N维向量降为K维(K大于0,小于N),其目标是选择K个单位(模为1)正交基,使得原始数据变换到这组基上后,各字段两两间协方差为0,而字段的方差则尽可能大(在正交的约束下,取最大的K个方差)。

2.4 协方差矩阵 及其 对角化

上面我们导出了优化目标,但是这个目标似乎不能直接作为操作指南(或者说算法),因为它只说要什么,但根本没有说怎么做。所以我们要继续在数学上研究计算方案。
我们看到,最终要达到的目的与字段内方差及字段间协方差有密切关系。因此我们希望能将两者统一表示,仔细观察发现,两者均可以表示为内积的形式,而内积又与矩阵相乘密切相关。于是我们来了灵感:
假设我们只有a和b两个字段,那么我们将它们按行组成矩阵X:
然后我们用X乘以X的转置,并乘上系数1/m:
奇迹出现了!这个矩阵对角线上的两个元素分别是两个字段的方差,而其它元素是a和b的协方差。两者被统一到了一个矩阵的。
根据矩阵相乘的运算法则,这个结论很容易被推广到一般情况:
设我们有m个n维数据记录,将其按列排成n乘m的矩阵X,设,则C是一个对称矩阵,其对角线分别个各个字段的方差,而第i行j列和j行i列元素相同,表示i和j两个字段的协方差。
根据上述推导,我们发现要达到优化目地,等价于将协方差矩阵对角化:即除对角线外的其它元素化为0,并且在对角线上将元素按大小从上到下排列,这样我们就达到了优化目的(协方差为零,保证字段正交;方差最大)。这样说可能还不是很明晰,我们进一步看下原矩阵与基变换后矩阵协方差矩阵的关系:
设原始数据矩阵X对应的协方差矩阵为C,而P是一组基按行组成的矩阵,设Y=PX,则Y为X对P做基变换后的数据。设Y的协方差矩阵为D,我们推导一下D与C的关系:
现在事情很明白了!我们要找的P不是别的,而是能让原始协方差矩阵对角化的P。换句话说,优化目标变成了寻找一个矩阵P,满足是一个对角矩阵,并且对角元素按从大到小依次排列,那么P的前K行就是要寻找的基,用P的前K行组成的矩阵乘以X就使得X从N维降到了K维并满足上述优化条件。
由上文知道,协方差矩阵C是一个是对称矩阵,在线性代数上,实对称矩阵有一系列非常好的性质
1)实对称矩阵不同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必然正交。
2)设特征向量λ重数为r,则必然存在r个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对应于λ,因此可以将这r个特征向量单位正交化。
则具体操作为:

3.算法步骤

设有m条n维数据。
1)将原始数据按列组成n行m列矩阵X
2)将X的每一行(代表一个属性字段)进行零均值化,即减去这一行的均值
3)求出协方差矩阵
4)求出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值及对应的特征向量
5)将特征向量按对应特征值大小从上到下按行排列成矩阵,取前k行组成矩阵P
6)Y=PX即为降维到k维后的数据

4.进一步讨论

根据上面对PCA的数学原理的解释,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些PCA的能力和限制。
PCA本质上是将方差最大的方向作为主要特征,并且在各个正交方向上将数据“离相关”,也就是让它们在不同正交方向上没有相关性。
因此,PCA也存在一些限制,例如它可以很好的解除线性相关,但是对于高阶相关性就没有办法了,对于存在高阶相关性的数据,可以考虑Kernel PCA,通过Kernel函数将非线性相关转为线性相关,关于这点就不展开讨论了。另外,PCA假设数据各主特征是分布在正交方向上,如果在非正交方向上存在几个方差较大的方向,PCA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PCA是一种无参数技术,也就是说面对同样的数据,如果不考虑清洗,谁来做结果都一样,没有主观参数的介入,所以PCA便于通用实现,但是本身无法个性化的优化。

5.参考资料

1. https://en.wikipedia.org/wiki/Principal_component_analysis
2.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ingular_value_decomposition
3. https://liorpachter.wordpress.com/2014/05/26/what-is-principal-component-analysis/
4.http://www.360doc.com/content/17/0304/23/40827612_634027546.shtml

主成分分析的数学原理相关推荐

  1. 主成分分析(PCA)数学原理详解

    文章目录 1 数据的向量表示及降维问题 2 向量的表示及基变换 2.1 内积与投影 2.2 基 2.3 基变换的矩阵表示 3 协方差矩阵及优化目标 3.1 方差 3.2 协方差 3.3 协方差矩阵 3 ...

  2. PCA(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主成分分析数学原理

    感谢原文作者,转载收藏来学习.原文地址http://blog.codinglabs.org/articles/pca-tutorial.html PCA(Principal Component Ana ...

  3. PCA与SVD的数学原理

    PCA(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是一种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PCA通过线性变换将原始数据变换为一组各维度线性无关的表示,可用于提取数据的主要特征分量,常用于高维数据的降 ...

  4. 一文速学数模-降维模型(一)PCA(主成分分析法)原理以及应用+代码实现

    目录 前言 一.为什么需要PCA?(为什么要降维) 二.PCA简介 三.PCA算法推导 1.投影 2.基 3.基变换的矩阵表示 ​编辑 4.方差 5.协方差 6.协方差矩阵 7.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8. ...

  5. PCA 浅显易懂的数学原理

    摘自coder_oyang 2014-12-8实验室 组会 参考文献: PCA 的数学原理   CodingLabs 主成分分析 ufldl

  6. PCA 的数学原理和可视化效果

    本文结构: 什么是 PCA 数学原理 可视化效果 1. 什么是 PCA PCA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主成分分析) 是机器学习中对数据进行降维的一种方法. 例如 ...

  7. 深入卷积神经网络背后的数学原理 | 技术头条

    参加「CTA 核心技术及应用峰会」,请扫码报名 ↑↑↑ 作者 | Piotr Skalski 译者 | Monanfei 编辑 | 十月Rachel.Jane 出品 | AI科技大本营(id:rgzn ...

  8. 解析深度神经网络背后的数学原理!

    作者 | Piotr Skalski 译者 | 巧克力 编辑 | Jane 出品 | AI科技大本营 [导读]为了更好地理解神经网络的运作,今天只为大家解读神经网络背后的数学原理.而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 ...

  9. 技术干货 | 如何选择上班路线最省时间?从A/B测试数学原理说起

    作者 | 陈运文 当面对众多选择时,如何选才能最大化收益(或者说最小化我们的开销)?比如,怎么选择最优的上班的路线才能使途中花费的时间最少?假设每天上下班路线是确定的,我们便可以在账本中记下往返路线的 ...

最新文章

  1. MFC多视图与重绘效率
  2. java堆内存_java堆内存详解
  3. python最大的社区_python 最大流
  4. python 用 __all__ 暴露接口
  5. lassAtitit事件代理机制原理 基于css class的事件代理的事件代理titi
  6. CentOS 7.4 安装Teamviewer 14
  7. CHIP下游分析(仅ChIPseeker包)
  8. 让ffmpeg支持输出h264格式
  9. Linux LASA声卡驱动之三:PCM设备的创建
  10. 打怪小游戏(已支持商店)
  11. Unity3D开发游戏有没有流行的框架
  12. 解析增量xml数据到数据库
  13. 学校计算机工作室制度,邵鹏飞计算机工作室2019-2020学年工作计划
  14. FIFO专题之单口RAM实现FIFO(同步)
  15. 【离散数学】求一个n阶群的全部子群(代码实现)
  16. RFID资产管理系统高效解决资产管理出现的问题-新导智能
  17. python使用smtplib和email发送腾讯企业邮箱邮件
  18. 孙杨夺下奥运金牌究竟有多艰难?孙杨的一番话让人动容!
  19. Java实现最小生成树算法(Prim算法)
  20. lol比赛服 服务器文件,英雄联盟比赛服

热门文章

  1. linux vi修改后如何保存
  2. Linux下获取线程TID的方法——gettid()
  3. Qt窗口屏幕居中显示 (ZT)
  4. Miniconda3及pip换源(conda清华源关闭)
  5. hdu 1087 Super Jumping! Jumping! Jumping! 动态规划
  6. 用sqlSessionFactoryBeanName而不用sqlSessionFactory的原因
  7. 配置zabbix监控windows,cmd运行报错cannot connect to Service Manager: [0x00000005]
  8. 【XSY3048 】Polynominal 数学
  9. 文档模式引起的浏览器兼容问题
  10. SQL增删改查,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