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聚类简介

2 k-means算法流程

3 利用k-means 对数据进行聚类

4 利用K-means进行图像分割

5 小结

参考资料


1 聚类简介

在无监督学习中,训练样本的标记信息是未知的,我们的目标是通过对无标记训练样本的学习来解释数据的内在性质及规律,为了进一步的数据分析提供基础,此类学习应用最多的就是“聚类”(clustering)。

聚类(clustering) 就是视图将数据集中的样本划分为若干个互不相交的子集,每个子集称为一个簇(cluster)。通过这样的划分,每个簇可能对应于一些潜在的类别,如有一堆瓜,分为:有籽瓜和无籽瓜 或者 浅色瓜和深色瓜 或进口瓜和国产瓜 等分类。注意:这些概念对聚类算法而言是实现位置的,聚类过程是自动形成簇结构。

使用数学语言描述聚类为:假设有样本集 包含 个无标记样本,每个样本 是一个维的特征向量,则聚类算法需要将样本集 划分为  各互不相交的簇 ,其中 。相应的,我们用 表示样本 的“簇标记”(cluster label),即 。于是,聚类的结果可用包含个元素的簇标记向量 表示。

当看完这个数学描述时,心中默念:啥啥啥,这写的是啥。

其实,聚类没有那么难,上面的数学描述看着挺吓人的,其实通过简单地例子来说明,就基本理解了。下面就介绍经典的聚类算法——k-means (k均值)。​​​​

k-means是最简单的聚类算法之一,应用十分广泛,k-means以距离作为相似性的评价指标,其基本思想是按照距离将样本聚成不同的簇,两个点的距离越近,其相似度就越大,以得到紧凑且独立的簇作为聚类目标。

2 k-means算法流程

下面是k-means的算法流程:


输入:样本集
           聚类簇数

过程:
1:从随机选择个样本作为初始均值向量 
2:repeat
3:    令 
4:    for   do
5:     计算样本 与个均值向量 的距离:

6:     根据样本距离最近的均值向量确定 的簇标记:
7:     将样本 划入相应的簇:
8: end for

9:    for   do

10:   计算新均值向量: 
11:        if    then
12:                将当前均值向量 更新为 
13:        else
14:                 保持当前均值向量不变
15:        else if 
16:    end for
17:until 当前均值向量均未更新

输出:簇划分  


直接看算法,一时半会很难理解,直接用实际数据一步步计算,更直观,下面用实际的数据进行实验。

3 利用k-means 对数据进行聚类

实验数据使用 周志华-机器学习 中的 西瓜数据集4.0 ,如表1所示:

表1 西瓜数据集4.0

编号

密度

含糖率

1

0.679

0.460

2

0.744

0.376

3

0.634

0.264

4

0.608

0.318

5

0.556

0.215

6

0.403

0.237

7

0.481

0.149

8

0.437

0.211

9

0.666

0.091

10

0.243

0.267

11

0.245

0.057

12

0.343

0.099

13

0.639

0.161

14

0.567

0.198

15

0.360

0.370

16

0.593

0.042

17

0.719

0.103

18

0.387

0.188

19

0.339

0.241

20

0.282

0.257

21

0.748

0.232

22

0.714

0.346

23

0.483

0.312

24

0.478

0.437

25

0.525

0.369

26

0.751

0.489

27

0.532

0.472

28

0.473

0.376

29

0.725

0.445

30

0.446

0.459

使用上面的数据集,假设现在需要聚类簇数 =3。
(1)首先随机选取三个样本 (编号为6,12,27对应的数据)作为初始均值向量,即:

=(0.403;0.237),  =(0.343;0.099),  =(0.532;0.472)

(2)将第一个样本 =(0.697;0.460)与当前的均值向量 计算他们之间的距离,距离结果为:0.369,0.506,0.166,因此第一个样本 被划入到簇 中。同样的,对数据集中的所有样本就进行计算,可得到当前簇划分为:

(3) 中分别计算新的均值向量

=(0.473;0.214), =(0.394;0.066), =(0.623;0.388)

(4)重新进入(2)和(3),不断重复,知道当前的均值向量保持不变,即可停止。

分类的结果如下图所示:

下面是k-means聚类使用的Matlab代码

clear all;clc;tic;X=[0.679,0.460;0.744,0.376;0.634,0.264;0.608,0.318;0.556,0.215;0.403,0.237;0.481,0.149;0.437,0.211;0.666,0.091;0.243,0.267;0.245,0.057;0.343,0.099;0.639,0.161;0.567,0.198;0.360,0.370;0.593,0.042;0.719,0.103;0.387,0.188;0.339,0.241;0.282,0.257;0.748,0.232;0.714,0.346;0.483,0.312;0.478,0.437;0.525,0.369;0.751,0.489;0.532,0.472;0.473,0.376;0.725,0.445;0.446,0.459];k=3;
[Idx,Ctrs,SumD,D]=kmeans(X,k);%画出聚类为1的点。
%X(Idx==1,1),为第一类的样本的第一个坐标;
%X(Idx==1,2)为第二类的样本的第二个坐标
plot(X(Idx==1,1),X(Idx==1,2),'r.','MarkerSize',14)
hold on
plot(X(Idx==2,1),X(Idx==2,2),'b.','MarkerSize',14)
hold on
plot(X(Idx==3,1),X(Idx==3,2),'g.','MarkerSize',14)%绘出聚类中心点,kx表示是圆形
plot(Ctrs(:,1),Ctrs(:,2),'kx','MarkerSize',14,'LineWidth',4)
plot(Ctrs(:,1),Ctrs(:,2),'kx','MarkerSize',14,'LineWidth',4)
plot(Ctrs(:,1),Ctrs(:,2),'kx','MarkerSize',14,'LineWidth',4)legend('Cluster 1','Cluster 2','Cluster 3','Centroids','Location','NW')toc;

下面简单介绍Matlab 中 kmeans 函数如何使用:

kmeans 函数使用方法:


Idx=kmeans(X,K)

[Idx,C]=kmeans(X,K)

[Idx,C,sumD]=kmeans(X,K)

[Idx,C,sumD,D]=kmeans(X,K)

[…]=kmeans(…,’Name1’,Value1,’Name2’,Value2,…)

函数中,输入和输出参数的介绍:

X:数据为NP维度的矩阵;

K:表示将X划分为几类,为整数;

Idx:N1的向量,存储的是每个点的聚类标号;

C:KP的矩阵,存储的是K个聚类质心位置;

sumD:1K的和向量,存储的是类间所有点与该类质心点距离之和;

D:NK的矩阵,存储的是每个点与所有质心的距离;

[…]=kmeans(…,’Name1’,Value1,’Name2’,Value2,…);

这个用法可以查看 Matlab kmeans 帮助文档,这里简单介绍一下:Distance (距离测度) 和 Start (初始质心位置选择方法)
      主要可以设置为如下:
      1)‘Distance’:(距离测度),value如下:

‘sqEuclidean’ :欧式距离(默认时,采用此距离方式);

‘cityblock’ :绝度误差和,又称:L1;

‘cosine’ :针对向量;

‘correlation’  :针对有时序关系的值;

‘Hamming’ :只针对二进制数据;

Example: 'Distance','cityblock'

      2) ‘Start’:初始质心位置选择方法,value如下:

‘sample’:从X中随机选取K个质心点;

‘uniform’: 根据X的分布范围均匀的随机生成K个质心;

‘cluster’: 初始聚类阶段随机选择10%的X的子样本(此方法初始使用’sample’方法;

Example: 'start','sample'

还有其他的参数设置,可以参见Matlab kmeans 帮助文档 。


4 利用K-means进行图像分割

下面是利用K-means进行图像分割的Matlab 代码:

clear all;clc;tic;C_Segments=2;%聚类的个数img_original = imread('lena.tiff');%读入图像
figure,imshow(img_original),title('原始图像');    %显示原图像
img_gray=rgb2gray(img_original);
figure,imshow(img_gray),title('原始灰度图像');% 获取图像的长宽
[m,n]=size(img_gray);% 灰度阈值计算
T=graythresh(img_gray);
img_bw=im2bw(img_gray,T);
figure,imshow(img_bw),title('原始二值图像');% 将图像进行RGB——3通道分解
R = reshape(img_original(:, :, 1), m*n, 1);  % 将R分量各转为kmeans使用的数据格式m*n=512*512=262144行
G = reshape(img_original(:, :, 2), m*n, 1);  % 将G分量各转为kmeans使用的数据格式m*n=512*512=262144行
B = reshape(img_original(:, :, 3), m*n, 1);  % 将B分量各转为kmeans使用的数据格式m*n=512*512=262144行
dat = [R,G,B];  % r g b分量组成样本的特征,每个样本有三个属性值,共width*height个样本()
cRGB = kmeans(double(dat), C_Segments,'Distance','city', 'emptyaction','singleton','start','sample');  % 使用聚类算法分为2类rRGB = reshape(cRGB, m, n);     % 反向转化为图片形式
figure, imshow(label2rgb(rRGB)),title('RGB通道分割结果');   % 显示分割结果% 将图像进行单一通道灰度分解
GraySeg= reshape(img_gray(:, :), m*n, 1);
cGray=kmeans(double(GraySeg), C_Segments);
rGray= reshape(cGray, m, n);     % 反向转化为图片形式
figure, imshow(label2rgb(rGray)),title('灰度图分割结果');   % 显示分割结果toc;

分类结果如下图所示:

5 小结

k-means聚类算法的实现过程大致表示如下:

(1) 随机选取个初始聚类中心;

(2) 计算每个样本到各聚类中心的距离,将每个样本归到其距离最近的聚类中心;

(3) 对每个簇,以所有样本的均值作为该簇新的聚类中心;

(4) 重复第(2)~(3)步,直到聚类中心不再变化或达到设定的迭代次数。

参考资料

[1] https://blog.csdn.net/mrharvey/article/details/18085163

[2] https://blog.csdn.net/jteng/article/details/48811881

[3] https://blog.csdn.net/google19890102/article/details/52911835

[4] https://blog.csdn.net/mingtian715/article/details/51534165

[5] https://blog.csdn.net/a493823882/article/details/79282425

[6] Matlab kmeans 帮助文档

[7] 周志华 著. 机器学习,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6年1月.

[8] 机器学习(西瓜书). 公式推导解析

机器学习(2): K-means (k均值) 聚类算法 小结相关推荐

  1. 机器学习中常见的分类 回归 聚类算法小结

    Date: 2019-08-15 今天开始总结和复习机器学习知识点: 一句话概括: 1. 聚类:无监督学习,学习结果将产生几个集合,集合中的元素彼此相似: 2. 分类:有监督学习,学习结果将产生几个函 ...

  2. k均值聚类算法(K Means)及其实战案例

    算法说明 K均值聚类算法其实就是根据距离来看属性,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其中K表示要聚类的数量,就是说样本要被划分成几个类别.而均值则是因为需要求得每个类别的中心点,比如一维样本的中心点一般就是求这些样本 ...

  3. 机器学习之无监督学习-K均值聚类算法

    机器学习之无监督学习-K均值聚类算法 对于无监督学习,有两类重要的应用,一个是聚类,一个是降维.我们今天主要学习聚类中的K均值聚类. 我们先看看下图,图a为原始的数据点,我们想要对图a的数据点进行分类 ...

  4. 机器学习实战-61:K均值聚类算法(K-Means)

    K均值聚类算法(K-Means) 深度学习原理与实践(开源图书)-总目录,建议收藏,告别碎片阅读! 机器学习分为监督学习.无监督学习和半监督学习(强化学习).无监督学习最常应用的场景是聚类(clust ...

  5. K-Means(K均值聚类算法)

    K-Means(K均值聚类算法) 1.前言 要学习聚类算法就要知道聚类学习算法是什么,为什么要学习聚类学习聚类学习算法,有什么用途,下面就简单的做一下介绍,并且详细的说明k-means均值聚类学习算法 ...

  6. k均值聚类算法python_K均值和其他聚类算法:Python快速入门

    k均值聚类算法python This post was originally published here 这篇文章最初发表在这里 Clustering is the grouping of obje ...

  7. python(scikit-learn)实现k均值聚类算法

    k均值聚类算法原理详解 示例为链接中的例题 直接调用python机器学习的库scikit-learn中k均值算法的相关方法 from sklearn.cluster import KMeans imp ...

  8. Thinking in SQL系列之五:数据挖掘K均值聚类算法与城市分级

    原创: 牛超   2017-02-21   Mail:10867910@qq.com 引言:前一篇文章开始不再介绍简单算法,而是转到数据挖掘之旅.感谢CSDN将我前一篇机器学习C4.5决策树算法的博文 ...

  9. k均值聚类算法原理和(TensorFlow)实现

    顾名思义,k均值聚类是一种对数据进行聚类的技术,即将数据分割成指定数量的几个类,揭示数据的内在性质及规律. 我们知道,在机器学习中,有三种不同的学习模式:监督学习.无监督学习和强化学习: 监督学习,也 ...

  10. 计算机视觉面试考点(14)K均值聚类算法(K-Means)

    计算机视觉工程师在面试过程中主要考察三个内容:图像处理.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然而,各类资料纷繁复杂,或是简单的知识点罗列,或是有着详细数学推导令人望而生畏的大部头.为了督促自己学习,也为了方便后人,决 ...

最新文章

  1. 数据集轻松按需搜索,这个工具汇集近2000个图像数据集,可免费获取|Reddit高热...
  2. 容量法和库仑法的异同点_【图文专辑】第十讲:容量法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
  3. 关于websocket
  4. .NET开发人员必看:提高ASP.NET Web应用性能的24种方法和技巧——转
  5. Struts2、Spring3、MyBatis3整合ExtJS,完成CheckNodeColumnTree
  6. python从入门到精通-python从入门到精通视频(全60集)免费高速下载
  7. latex中极限符号$与$$区别
  8. python火了_【资源篇】Python那么火,你还不知道如何人门?
  9. APUE---chap6系统数据文件和信息---6.2~6.4 6.10
  10. 晨魅--高拍仪二次开发
  11. MybatisPlus查询条件和排序高级封装
  12. 2021-02-03-隐藏Tomcat版本号
  13. 饿了么el-upload上传图片限制图片尺寸、大小、格式
  14. 项目管理之 项目阶段划分
  15. 重庆市计算机专业高考试题,职业高中高考计算机专业试卷4
  16. UBLOX芯片 M8T几个指令总结
  17. 协作为王,企业网盘VS个人网盘
  18. 关于自由移站法及坐标转换模型的综述
  19. 关于Win7 x64下过TP保护(应用层)(转)
  20. [裴礼文数学分析中的典型问题与方法习题参考解答]4.5.10

热门文章

  1. 新站快速排名的seo优化流程
  2. 稻盛和夫自传读书笔记
  3. LCD 调试方法及问题汇总
  4. 基于因子分析法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对房地产业上市公司财务的影响
  5. python eof是什么_EOF错误python
  6. c语言中的EOF是什么意思
  7. 移动硬盘上安装WIN7 WIN10 UBUNTU系统
  8. vue 键盘(上下左右)快捷键
  9. 企业邮箱邮件在网页版显示正常在Foxmail 显示不全
  10. 百度指数批量查询获取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