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性模式

行为型模式用于描述程序在运行时复杂的流程控制,即描述多个类或对象之间怎样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单个对象都无法单独完成的任务,他设计算法与对象间职责的分配。

行为性模式分为类行为模式和对象行为模式,前者采用继承机制来在类间分配行为,后者采用组合或聚合在对象间分配行为。由于组合关系或聚合关系比继承关系耦合度低,满足合成复用原则,所以对象行为模式比类行为模式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行为型模式分为:

  • 模板方法模式
  • 策略模式
  • 命令模式
  • 职责链模式
  • 状态模式
  • 观察者模式
  • 中介者模式
  • 迭代器模式
  • 访问者模式
  • 备忘录模式
  • 解释器模式

以上11种行为模式,除了模板方法和解释器模式是类行为模式,其他的全部属于对象行为型模式。

  • 行为性模式
  • 1.模板方法模式
    • 1.1概述
    • 1.2结构
    • 1.3案例实现
    • 1.4优缺点
    • 1.5使用场景
    • 1.6JDK源码解析
  • 2.策略模式
    • 2.1概述
    • 2.2结构
    • 2.3案例实现
    • 2.4优缺点
    • 2.5使用场景
  • 3.命令模式
    • 3.1概述
    • 3.2结构
    • 3.3案例实现
    • 3.4优缺点
    • 3.5使用场景
  • 4.责任链模式
    • 4.1概述
    • 4.2结构
    • 4.3 案例实现
    • 4.4优缺点
    • 4.5源码解析
  • 5.观察者模式
    • 5.1概述
    • 5.2结构
    • 5.3案例实现
    • 5.4优缺点
    • 5.5使用场景
    • 5.6JDK中提供的实现
  • 6.中介者模式
    • 6.1概述
    • 6.2结构
    • 6.3案例实现
    • 6.4 优缺点
    • 6.5使用场景
  • 7. 迭代器模式
    • 7.1 概述
    • 7.2 结构
    • 7.3 案例实现
    • 7.4 优缺点
    • 7.5 使用场景
    • 7.6 JDK源码解析

1.模板方法模式

1.1概述

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过程中,程序员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况,设计一个系统时知道了算法所需的关键步骤,而且确定了这些步骤的执行执行顺序,但某些步骤的具体实现还位置,或者说某些步骤的实现的具体的环境相关。

例如,我们去银行办理业务一般需要经过以下4个流程:取号,排队,办理具体的业务,对银行工作人员进行评分,其中取号,排队,对银行工作人员进行评分的业务对每个客户都是一样的,可以在父类中实现,但是办理业务却因人而异,可能是存款,取款,转账等,具体的实现我们由子类来实现。

定义:

定义一个操作中的算法骨架,而将算法的一些步骤延迟到子类中,使得子类可以不改变算法解雇的情况下重定义该算法的特定步骤。

1.2结构

模板方法(Template Method)模式包含以下角色

  • 抽象类(Abstract Class):负责给出一个算法的轮廓和骨架,它由一个模板方法和若干个基本的方法构成。

    • 模板方法:定义了算法的骨架,按照某种顺序调用其包含的基本方法。

    • 基本方法:是实现算法各个步骤的方法,是模板方法的组成部分,基本方法又可以分为三种

      • 抽象方法(Abstract Method):一个抽象方法由抽象类声明,由其具体的子类来实现

      • 具体方法(Concrete Method):一个具体的方法由抽象类或具体类声明实现,其子类可以覆盖也可以直接继承。

      • 钩子方法(Hook Method):在抽象类中已经实现,包括判断逻辑方法和需要子类重写的空方法两种

        一般钩子方法是用于判断的逻辑方法,这类的方法名一般为isXxx,返回值类型为boolean类型

  • 具体子类(Concrete Class):实现抽象类中所定义的抽象方法和钩子方法,他们是顶层逻辑的组成步骤。

1.3案例实现

【例】炒菜

炒菜的步骤是固定的,分为倒油,热油,倒蔬菜,倒调味品,翻炒等步骤,先通过模板方法来用代码模拟

代码如下:

public abstract class AbstractClass {public final void cookProcess() {//第一步:倒油this.pourOil();//第二步:热油this.heatOil();//第三步:倒蔬菜this.pourVegetable();//第四步:倒调味料this.pourSauce();//第五步:翻炒this.fry();}public void pourOil() {System.out.println("倒油");}//第二步:热油是一样的,所以直接实现public void heatOil() {System.out.println("热油");}//第三步:倒蔬菜是不一样的(一个下包菜,一个是下菜心)public abstract void pourVegetable();//第四步:倒调味料是不一样public abstract void pourSauce();//第五步:翻炒是一样的,所以直接实现public void fry(){System.out.println("炒啊炒啊炒到熟啊");}
}public class ConcreteClass_BaoCai extends AbstractClass {@Overridepublic void pourVegetable() {System.out.println("下锅的蔬菜是包菜");}@Overridepublic void pourSauce() {System.out.println("下锅的酱料是辣椒");}
}public class ConcreteClass_CaiXin extends AbstractClass {@Overridepublic void pourVegetable() {System.out.println("下锅的蔬菜是菜心");}@Overridepublic void pourSauce() {System.out.println("下锅的酱料是蒜蓉");}
}public class Clien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炒手撕包菜ConcreteClass_BaoCai baoCai = new ConcreteClass_BaoCai();baoCai.cookProcess();//炒蒜蓉菜心ConcreteClass_CaiXin caiXin = new ConcreteClass_CaiXin();caiXin.cookProcess();}
}

注意:为了防止恶意操作,一般模板方法上都加上final关键字

1.4优缺点

优点:

  • 提高了代码复用性

    将吸纳共同部分的代码放在抽象的父类中,而将不同的代码放入不同的子类中。

  • 实现了反向控制

    通过一个父类调用其子类的操作,通过子类的具体实现扩展不同的行为,实现了反向控制,并符合开闭原则

缺点:

  • 对每个不同的实现类都需要定义一个子类,这会导致类的个数增加,系统更加庞大,设计也更加抽象。
  • 父类中的休息方法由子类实现,子类执行的结果会影响父类的结果,这就导致一中反向控制的结构,增加了代码阅读的难度。

1.5使用场景

  • 算法的整体步骤很固定,但其中个别部分易变时,这时候可以用模板方法模式,将容易变的部分抽象处理,供子类实现。
  • 需要通过子类来决定父类算法中某个步骤是否执行,实现子类对父类的反向控制

1.6JDK源码解析

InputStream类就使用了模板方法模式,在InputStream类中定义了多个read()方法,如下:

public abstract class InputStream implements Closeable {//抽象方法,要求子类必须重写public abstract int read() throws IOException;public int read(byte b[]) throws IOException {return read(b, 0, b.length);}public int read(byte b[], int off, int len) throws IOException {if (b == null) {throw new NullPointerException();} else if (off < 0 || len < 0 || len > b.length - off) {throw new 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 else if (len == 0) {return 0;}int c = read(); //调用了无参的read方法,该方法是每次读取一个字节数据if (c == -1) {return -1;}b[off] = (byte)c;int i = 1;try {for (; i < len ; i++) {c = read();if (c == -1) {break;}b[off + i] = (byte)c;}} catch (IOException ee) {}return i;}
}

在上面代码可以看到,无参的read()方法是抽象方法,要求子类必须实现,而read(byte b[])方法调用了read(byteb[],int off,int len)方法,所以在此处重点看的方法是第三个带参数的方法。

在该方法中的18,27行,可以看到调用了无参的抽象的read()方法

总结如下:在InputStream父类中已经定义好了读取一个字节数组数据的方法是每次读取一个字节,并将其存储到数组的第一个索引位置,读取len个字节的数据,具体如何读取一个字节数据,由子类实现。

2.策略模式

2.1概述

先看下面的图片,我们去旅游选择出行模式有很多中,可以骑自行车,可以坐汽车,可以坐飞机。

作为一个程序员,开发需要一款开发工具,当然可以进行代码开发的工具有很多,可以选择idea开发,也可以选择eclipse开发,也可以使用其他的一些工具开发

定义:

​ 该模式定义了一系列的算法,并将每个算法封装起来,使他们可以相互转换,且算法的变化不会影响使用算法的有客户,策略模式属于对象行为模式,他通过对算法进行封装,把使用算法的责任和算法的实现分割开来,并委派给不同的队形对这些算法进行管理

2.2结构

策略模式的主要角色如下:

  • 抽象策略类(Strategy)类:这是一个抽象角色,通常由一个接口或抽象类实现,此角色给出所有具体策略类所需的接口
  • 具体策略类(Concrete Strategy)类:实现了抽象策略定义的接口,提供具体的算法实现或行为。
  • 环境(Context)类:持有一个策略类的引用,最终给客户端进行调用

2.3案例实现

【例】促销活动

一家百货公司在定年度的促销活动。针对不同的节日(春节、中秋节、圣诞节)推出不同的促销活动,由促销员将促销活动展示给客户。类图如下:

代码如下:

定义百货公司所有促销活动的共同接口

public interface Strategy {void show();
}

定义具体策略角色(Concrete Strategy):每个节日具体的促销活动

//为春节准备的促销活动A
public class StrategyA implements Strategy {public void show() {System.out.println("买一送一");}
}//为中秋准备的促销活动B
public class StrategyB implements Strategy {public void show() {System.out.println("满200元减50元");}
}//为圣诞准备的促销活动C
public class StrategyC implements Strategy {public void show() {System.out.println("满1000元加一元换购任意200元以下商品");}
}

定义环境角色(Context):用于连接上下文,即把促销活动推销给客户,这里可以理解为销售员

public class SalesMan {                        //持有抽象策略角色的引用                              private Strategy strategy;           public SalesMan(Strategy strategy) {       this.strategy = strategy;        }                                                                               //向客户展示促销活动                    public void salesManShow(){          strategy.show();                 }
}

2.4优缺点

1.优点:

  • 策略类之间可以自由切换

    由于策略类都实现同一个接口,所以使他们之间可以自由切换

  • 易于扩展

    增加一个新的策略只需要添加一个具体的策略类即可,不需要改变原来的代码,符合“开闭原则”;

  • 避免使用多重条件选择语句(if else),充分体现面向对象的设计思想

2.缺点:

  • 客户端必须知道所有的策略类,并自行决定使用哪一个策略类。
  • 策略模式将造成很多的策略类,可以通过享元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象的数量。

2.5使用场景

  • 一个系统需要动态的在几种算法中选择一种时,可以将算法封装到策略类中
  • 一个类定义了多种行为,并且这些行为在这个类的操作中以多个条件语句的形式出现,可以将每个分支移入到它们各自的策略类汇总以代替这些语句。
  • 系统中各算法彼此完全独立,且要求对客户隐藏具体的算法细节时。
  • 系统要求使用算法的客户不应该知道其操作的数据时,可使用策略模式来隐藏与算法相关的数据结构
  • 多个类只区别表现在行为不同,可以使用策略模式,在运行时候动态选择具体的要执行的行为。

3.命令模式

3.1概述

日常生活中,我们出去吃饭都会遇到下面的场景

定义:

将一个请求封装成一个对象,使发出请求的责任和执行请求的责任分割开。这样两者之间通过命令对象进行沟通,这样方便将命令对象进行存储,传递,调用,增加与管理。

3.2结构

命令模式包含一下主要角色:

  • 抽象命令类(Command)角色:定义命令的接口,声明执行的方法。
  • 具体命令(Concrete Command)角色:具体的命令,实现命令的接口,通常会持有接受者,并调用接受者的功能在完成命令要执行的操作。
  • 实现者/接受者(Receiver)角色:接受者,真正执行命令的对象,任何类都有可能称为一个接受者,只要它能够实现命令要求实现的相应功能
  • 调用者/请求者(Invoker)角色:要求命令队形执行请求,通常会持有命令对象,可以持有很多的命令对象,这个是客户端真正触发命令并要求执行相应操作的地方,也就是说相当于使用命令对象的入口。

3.3案例实现

将上面的案例用代码实现,那我们就需要分析命令模式的角色在该案例中由谁来充当。

服务员: 就是调用者角色,由她来发起命令。

资深大厨: 就是接收者角色,真正命令执行的对象。

订单: 命令中包含订单。

类图如下:

代码如下:

public interface Command {void execute();//只需要定义一个统一的执行方法
}public class OrderCommand implements Command {//持有接受者对象private SeniorChef receiver;private Order order;public OrderCommand(SeniorChef receiver, Order order){this.receiver = receiver;this.order = order;}public void execute()  {System.out.println(order.getDiningTable() + "桌的订单:");Set<String> keys = order.getFoodDic().keySet();for (String key : keys) {receiver.makeFood(order.getFoodDic().get(key),key);}try {Thread.sleep(100);//停顿一下 模拟做饭的过程}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e.printStackTrace();}System.out.println(order.getDiningTable() + "桌的饭弄好了");}
}public class Order {// 餐桌号码private int diningTable;// 用来存储餐名并记录份数private Map<String, Integer> foodDic = new HashMap<String, Integer>();public int getDiningTable() {return diningTable;}public void setDiningTable(int diningTable) {this.diningTable = diningTable;}public Map<String, Integer> getFoodDic() {return foodDic;}public void setFoodDic(String name, int num) {foodDic.put(name,num);}
}// 资深大厨类 是命令的Receiver
public class SeniorChef {public void makeFood(int num,String foodName) {System.out.println(num + "份" + foodName);}
}public class Waitor {private ArrayList<Command> commands;//可以持有很多的命令对象public Waitor() {commands = new ArrayList();}public void setCommand(Command cmd){commands.add(cmd);}// 发出命令 喊 订单来了,厨师开始执行public void orderUp() {System.out.println("美女服务员:叮咚,大厨,新订单来了.......");for (int i = 0; i < commands.size(); i++) {Command cmd = commands.get(i);if (cmd != null) {cmd.execute();}}}
}public class Clien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创建2个orderOrder order1 = new Order();order1.setDiningTable(1);order1.getFoodDic().put("西红柿鸡蛋面",1);order1.getFoodDic().put("小杯可乐",2);Order order2 = new Order();order2.setDiningTable(3);order2.getFoodDic().put("尖椒肉丝盖饭",1);order2.getFoodDic().put("小杯雪碧",1);//创建接收者SeniorChef receiver=new SeniorChef();//将订单和接收者封装成命令对象OrderCommand cmd1 = new OrderCommand(receiver, order1);OrderCommand cmd2 = new OrderCommand(receiver, order2);//创建调用者 waitorWaitor invoker = new Waitor();invoker.setCommand(cmd1);invoker.setCommand(cmd2);//将订单带到柜台 并向厨师喊 订单来了invoker.orderUp();}
}

3.4优缺点

1.优点

  • 降低系统的耦合度,命令模式能将调用操作的对象与实现该操作的对象解耦
  • 增加或删除命令非常方便,采用命令模式增加与删除命令不会影响其他的类,满足开闭原则,对扩展比较灵活
  • 可以实现宏命令。命令模式可以与组合模式结合,将多个命令装配成一个组合命令,即宏命令。
  • 方便实现 Undo 和 Redo 操作。命令模式可以与后面介绍的备忘录模式结合,实现命令的撤销与恢复。

2.缺点:

  • 使用命令模式可能会导致某些系统有过多的具体命令类。
  • 系统结构更加复杂

3.5使用场景

  • 系统需要将请求调用者和请求接受者解耦,使得调用者和接受者不直接交互。
  • 系统需要在不同的时间指定请求,将请求排队和执行操作
  • 系统需要支持命令的撤销(Undo)操作和恢复(Eedo)操作。

4.责任链模式

4.1概述

在现实生活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事例,一个请求有多个对象可以处理,但每个对象的处理条件或权限不同。比如,公司员工请假,可批假的领导有部门负责人,副总经理,总经理等但每个领导能批准的天数不同,员工必须根据自己请假的天数去找不同的领导签名,也就是说员工必须记住每个领导的姓名、电话和地址等信息,这增加了难度。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找领导出差报销、生活中的“击鼓传花”游戏等。

定义:

又名职责链模式,为了避免请求发送者与多个请求处理者耦合在一起,将所有请求的处理者通过前一对象记住其下一个对象的引用而连成一条链;当有请求发生时,可将请求沿着这条链传递,直到有对象处理它为止。

4.2结构

职责链模式主要包含以下角色:

  • 抽象处理者(Handler)角色:定义一个处理请求的接口,包含抽象处理方法和一个后继连接。
  • 具体处理者(Concrete Handler)角色:实现抽象处理者的处理方法,判断能否处理本次请求,如果可以处理请求则处理,否则将该请求转给它的后继者。
  • 客户类(Client)角色:创建处理链,并向链头的具体处理者对象提交请求,它不关心处理细节和请求的传递过程。

4.3 案例实现

申请聚餐费用的管理,申请聚餐费用的大致流程一般是,由申请人先填写申请单,然后交给领导审批,如果申请批准下来,领导会通知申请人审批通过,然后申请人去财务领取费用,如果没有批准下来,领导会通知申请人审批未通过,此事也就此作罢。
不同级别的领导,对于审批的额度是不一样的,比如,项目经理只能审批500元以内的申请;部门经理能审批1000元以内的申请;而总经理可以审核任意额度的申请。

类图如下:

抽象处理者类:

public abstract class Handler {/*** 持有下一个处理请求的对象*/protected Handler successor = null;/*** 取值方法*/public Handler getSuccessor() {return successor;}/*** 设置下一个处理请求的对象*/public void setSuccessor(Handler successor) {this.successor = successor;}/*** 处理聚餐费用的申请* @param user    申请人* @param fee    申请的钱数* @return        成功或失败的具体通知*/public abstract String handleFeeRequest(String user , double fee);
}

具体处理者类:

【项目经理】

public class ProjectManager extends Handler {@Overridepublic String handleFeeRequest(String user, double fee) {String str = "";//项目经理权限比较小,只能在500以内if(fee < 500){//为了测试,简单点,只同意张三的请求if("张三".equals(user)){str = "成功:项目经理同意【" + user + "】的聚餐费用,金额为" + fee + "元";    }else{//其他人一律不同意str = "失败:项目经理不同意【" + user + "】的聚餐费用,金额为" + fee + "元";}}else{//超过500,继续传递给级别更高的人处理if(getSuccessor() != null){return getSuccessor().handleFeeRequest(user, fee);}}return str;}}

【部门经理】

public class DeptManager extends Handler {@Overridepublic String handleFeeRequest(String user, double fee) {String str = "";//部门经理的权限只能在1000以内if(fee < 1000){//为了测试,简单点,只同意张三的请求if("张三".equals(user)){str = "成功:部门经理同意【" + user + "】的聚餐费用,金额为" + fee + "元";    }else{//其他人一律不同意str = "失败:部门经理不同意【" + user + "】的聚餐费用,金额为" + fee + "元";}}else{//超过1000,继续传递给级别更高的人处理if(getSuccessor() != null){return getSuccessor().handleFeeRequest(user, fee);}}return str;}}

【总经理】

public class GeneralManager extends Handler {@Overridepublic String handleFeeRequest(String user, double fee) {String str = "";//总经理的权限很大,只要请求到了这里,他都可以处理if(fee >= 1000){//为了测试,简单点,只同意张三的请求if("张三".equals(user)){str = "成功:总经理同意【" + user + "】的聚餐费用,金额为" + fee + "元";    }else{//其他人一律不同意str = "失败:总经理不同意【" + user + "】的聚餐费用,金额为" + fee + "元";}}else{//如果还有后继的处理对象,继续传递if(getSuccessor() != null){return getSuccessor().handleFeeRequest(user, fee);}}return str;}}

【客户端类】

public class Clien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先要组装责任链Handler h1 = new GeneralManager();Handler h2 = new DeptManager();Handler h3 = new ProjectManager();h3.setSuccessor(h2);h2.setSuccessor(h1);//开始测试String test1 = h3.handleFeeRequest("张三", 300);System.out.println("test1 = " + test1);String test2 = h3.handleFeeRequest("李四", 300);System.out.println("test2 = " + test2);System.out.println("---------------------------------------");String test3 = h3.handleFeeRequest("张三", 700);System.out.println("test3 = " + test3);String test4 = h3.handleFeeRequest("李四", 700);System.out.println("test4 = " + test4);System.out.println("---------------------------------------");String test5 = h3.handleFeeRequest("张三", 1500);System.out.println("test5 = " + test5);String test6 = h3.handleFeeRequest("李四", 1500);System.out.println("test6 = " + test6);}}

4.4优缺点

1.优点

  • 降低了对象之间的耦合度

    该模式降低了请求发送者和接受者耦合度

  • 增强了系统的可扩展性

    可以根据需要增加新的请求处理类,满足开闭原则

  • 增强了给对象指派责任的灵活性

    当工作流程发生变化时,可以动态地改变链内部的成员或者修改他们的次序,也可动态的新增或删除责任

  • 责任链简化了对象之间的连接

    一个对象只需保持一个指向其后继者的引用,不需要保持其他所有处理者的引用,避免了使用众多的if~~~else语句

  • 责任分担

    每个类只需处理自己该处理的工作,不能处理的传递给下一个对象完成,明确各类的责任范围,符合类的单一职责原则。

2.缺点

  • 不能保证每个请求一定能够处理,由于一个请求没有明确的接受者,所有不能保证他一定会被处理,该请求可能一直传到链的末端都不能得到处理。
  • 对于较长的责任链,请求的处理可能涉及多个处理对象,系统的性能将受到一定的影响
  • 职责链建立的合理性要靠客户端来保证,增加了客户端的复杂性,可能会由于职责链的错误设置导致系统出错,如:可能造成循环调用

4.5源码解析

在JavaWeb应用开发中,FilterChain是职责链(过滤器)模式的典型应用,以下模拟Filter的实现分析

  • 模拟web请求Request以及web相应Response

    public interface Request{}public interface Response{}
    
  • 模拟web过滤器Filter

     public interface Filter {public void doFilter(Request req,Response res,FilterChain c);}
    
  • 模拟实现具体过滤器

    public class FirstFilter implements Filter {@Overridepublic void doFilter(Request request, Response response, FilterChain chain) {System.out.println("过滤器1 前置处理");// 先执行所有request再倒序执行所有responsechain.doFilter(request, response);System.out.println("过滤器1 后置处理");}
    }public class SecondFilter  implements Filter {@Overridepublic void doFilter(Request request, Response response, FilterChain chain) {System.out.println("过滤器2 前置处理");// 先执行所有request再倒序执行所有responsechain.doFilter(request, response);System.out.println("过滤器2 后置处理");}
    }
    
  • 模拟实现过滤器链FilterChain

    public class FilterChain {private List<Filter> filters = new ArrayList<Filter>();private int index = 0;// 链式调用public FilterChain addFilter(Filter filter) {this.filters.add(filter);return this;}public void doFilter(Request request, Response response) {if (index == filters.size()) {return;}Filter filter = filters.get(index);index++;filter.doFilter(request, response, this);}
    }
    
  • 测试类

    public class Clien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Request  req = null;Response res = null ;FilterChain filterChain = new FilterChain();filterChain.addFilter(new FirstFilter()).addFilter(new SecondFilter());filterChain.doFilter(req,res);}
    }
    

5.观察者模式

5.1概述

又称为发布-订阅(publish/subscribe)模式,他定义了一种一对多的依赖关系,让多个观察者对象同时监听某一个主题对象,让这个主题对象在状态发生发生变化时,会通知所有的观察者对象,使他们能够自动更新自己

5.2结构

在观察者模式下有如下角色:

  • Subject:抽象主题(抽象被观察者),抽象主题角色把所有的观察者队形保存在一个集合里,每个主题都可以有任意数量的观察者,抽象主题提供了一个接口,可以增加和删除观察者对象。
  • ConcreteSubject:具体主题(具体被观察者),该角色将有关状态存入具体观察者对象,在具体主题的内部状态发生改变时,给所有注册过的观察者发送通知。
  • Observe:抽象观察者,是观察者的抽象类,他定义了一个更新接口,使得在得到主题更改通知时更新自己。
  • ConcreteObserve:具体观察者,实现抽象观察者定义的更新接口,以便在得到主题更改通知时更新自身的状态。

5.3案例实现

【例】微信公众号

在使用微信公众号时,大家都会有这样的体验,当你关注的公众号中有新内容更新的话,它就会推送给关注公众号的微信用户端。我们使用观察者模式来模拟这样的场景,微信用户就是观察者,微信公众号是被观察者,有多个的微信用户关注了程序猿这个公众号。

类图如下:

代码如下:

定义一个抽象观察者,里面定义一个更新的方法

public interface Observer{void update(String message);
}

定义具体观察者类,微信用户是观察者,里面实现了更新的方法

public class WeixinUser implements Observer {// 微信用户名private String name;public WeixinUser(String name) {this.name = name;}@Overridepublic void update(String message) {System.out.println(name + "-" + message);}
}

定义抽象主题类,提供了attach,detach,notify三个方法

public interface Subject {//增加订阅者public void attach(Observer observer);//删除订阅者public void detach(Observer observer);//通知订阅者更新消息public void notify(String message);
}

微信公众号是具体主题(聚义被观察者),里面存储了订阅该公众号的微信用户,并实现了抽象主题中的方法。

public class SubscriptionSubject implements Subject {//储存订阅公众号的微信用户private List<Observer> weixinUserlist = new ArrayList<Observer>();@Overridepublic void attach(Observer observer) {weixinUserlist.add(observer);}@Overridepublic void detach(Observer observer) {weixinUserlist.remove(observer);}@Overridepublic void notify(String message) {for (Observer observer : weixinUserlist) {//在这里进行的通知observer.update(message);}}
}

客户端程序

public class Clien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创建公众号对象SubscriptionSubject subject = new SubscriptionSubject();//订阅公众号subject.attach(new WeiXinUser("邢垆恒"));subject.attach(new WeiXinUser("宋酌冰"));subject.attach(new WeiXinUser("郑坤"));subject.notify("还有23分钟下班");}
}

5.4优缺点

1.优点

  • 降低了目标与观察者之间的耦合关系,两者都是抽象耦合的关系
  • 被观察者发送通知,所有注册的观察者都会收到信息【可以实现广播机制】

2.缺点

  • 如果观察者非常多的话,那么所有的观察者收到被观察者发送的通知会耗时
  • 如果被观察者有循环依赖的话,那么被观察者发送通知会使观察者循环调用,会导致系统崩溃

5.5使用场景

  • 对象间存在一对多关系,一个对象的状态发生改变会影响其他对象。
  • 当一个抽象模型有两个方面,其中一个方面依赖于另一方面时。

5.6JDK中提供的实现

在 Java 中,通过 java.util.Observable 类和 java.util.Observer 接口定义了观察者模式,只要实现它们的子类就可以编写观察者模式实例。

1,Observable类

Observable 类是抽象目标类(被观察者),它有一个 Vector 集合成员变量,用于保存所有要通知的观察者对象,下面来介绍它最重要的 3 个方法。

  • void addObserver(Observer o) 方法:用于将新的观察者对象添加到集合中。

  • void notifyObservers(Object arg) 方法:调用集合中的所有观察者对象的 update方法,通知它们数据发生改变。通常越晚加入集合的观察者越先得到通知。

  • void setChange() 方法:用来设置一个 boolean 类型的内部标志,注明目标对象发生了变化。当它为true时,notifyObservers() 才会通知观察者。

2,Observer 接口

Observer 接口是抽象观察者,它监视目标对象的变化,当目标对象发生变化时,观察者得到通知,并调用 update 方法,进行相应的工作。

【例】警察抓小偷

警察抓小偷也可以使用观察者模式来实现,警察是观察者,小偷是被观察者。代码如下:

小偷是一个被观察者,所以需要继承Observable类

public class Thief extends Observable {private String name;public Thief(String name) {this.name = name;}public void setName(String name) {this.name = name;}public String getName() {return name;}public void steal() {System.out.println("小偷:我偷东西了,有没有人来抓我!!!");super.setChanged(); //changed  = truesuper.notifyObservers();}
}

警察是一个观察者,所以需要让其实现Observer接口

public class Policemen implements Observer {private String name;public Policemen(String name) {this.name = name;}public void setName(String name) {this.name = name;}public String getName() {return name;}@Overridepublic void update(Observable o, Object arg) {System.out.println("警察:" + ((Thief) o).getName() + ",我已经盯你很久了,你可以保持沉默,但你所说的将成为呈堂证供!!!");}
}

客户端代码

public class Clien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创建小偷对象Thief t = new Thief("隔壁老王");//创建警察对象Policemen p = new Policemen("小李");//让警察盯着小偷t.addObserver(p);//小偷偷东西t.steal();}
}

6.中介者模式

6.1概述

一般来说,同事类之间的关系是比较复杂的,多个同事类之间互相关联时,他们之间的关系会呈现为复杂的网状结构,这是一种过度耦合的架构,即不利于类的复用,也不稳定。例如在下左图中,有六个同事类对象,假如对象1发生变化,那么将会有4个对象受到影响。如果对象2发生变化,那么将会有5个对象受到影响。也就是说,同事类之间直接关联的设计是不好的。

如果引入中介者模式,那么同事类之间的关系将变为星型结构,从下右图中可以看到,任何一个类的变动,只会影响的类本身,以及中介者,这样就减小了系统的耦合。一个好的设计,必定不会把所有的对象关系处理逻辑封装在本类中,而是使用一个专门的类来管理那些不属于自己的行为。

定义:

又叫调停模式,定义一个中介角色来封装一系列对象之间的交互,使原有对象之间的耦合松散,且可以独立地改变它们之间的交互。

6.2结构

中介者模式包含以下主要角色:

  • 抽象中介者(Mediator)角色:它是中介者的接口,提供了同事对象注册与转发同事对象信息的抽象方法。

  • 具体中介者(ConcreteMediator)角色:实现中介者接口,定义一个 List 来管理同事对象,协调各个同事角色之间的交互关系,因此它依赖于同事角色。

  • 抽象同事类(Colleague)角色:定义同事类的接口,保存中介者对象,提供同事对象交互的抽象方法,实现所有相互影响的同事类的公共功能。

  • 具体同事类(Concrete Colleague)角色:是抽象同事类的实现者,当需要与其他同事对象交互时,由中介者对象负责后续的交互。

6.3案例实现

现在租房基本都是通过房屋中介,房主将房屋托管给房屋中介,而租房者从房屋中介获取房屋信息。房屋中介充当租房者与房屋所有者之间的中介者。

类图如下:

代码如下:

//抽象中介者
public abstract class Mediator {//申明一个联络方法public abstract void constact(String message,Person person);
}//抽象同事类
public abstract class Person {protected String name;protected Mediator mediator;public Person(String name,Mediator mediator){this.name = name;this.mediator = mediator;}
}//具体同事类 房屋拥有者
public class HouseOwner extends Person {public HouseOwner(String name, Mediator mediator) {super(name, mediator);}//与中介者联系public void constact(String message){mediator.constact(message, this);}//获取信息public void getMessage(String message){System.out.println("房主" + name +"获取到的信息:" + message);}
}//具体同事类 承租人
public class Tenant extends Person {public Tenant(String name, Mediator mediator) {super(name, mediator);}//与中介者联系public void constact(String message){mediator.constact(message, this);}//获取信息public void getMessage(String message){System.out.println("租房者" + name +"获取到的信息:" + message);}
}//中介机构
public class MediatorStructure extends Mediator {//首先中介结构必须知道所有房主和租房者的信息private HouseOwner houseOwner;private Tenant tenant;public HouseOwner getHouseOwner() {return houseOwner;}public void setHouseOwner(HouseOwner houseOwner) {this.houseOwner = houseOwner;}public Tenant getTenant() {return tenant;}public void setTenant(Tenant tenant) {this.tenant = tenant;}public void constact(String message, Person person) {if (person == houseOwner) {          //如果是房主,则租房者获得信息tenant.getMessage(message);} else {       //反正则是房主获得信息houseOwner.getMessage(message);}}
}//测试类
public class Clien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一个房主、一个租房者、一个中介机构MediatorStructure mediator = new MediatorStructure();//房主和租房者只需要知道中介机构即可HouseOwner houseOwner = new HouseOwner("张三", mediator);Tenant tenant = new Tenant("李四", mediator);//中介结构要知道房主和租房者mediator.setHouseOwner(houseOwner);mediator.setTenant(tenant);tenant.constact("需要租三室的房子");houseOwner.constact("我这有三室的房子,你需要租吗?");}
}

6.4 优缺点

1,优点:

  • 松散耦合

    中介者模式通过把多个同事对象之间的交互封装到中介者对象里面,从而使得同事对象之间松散耦合,基本上可以做到互补依赖。这样一来,同事对象就可以独立地变化和复用,而不再像以前那样“牵一处而动全身”了。

  • 集中控制交互

    多个同事对象的交互,被封装在中介者对象里面集中管理,使得这些交互行为发生变化的时候,只需要修改中介者对象就可以了,当然如果是已经做好的系统,那么就扩展中介者对象,而各个同事类不需要做修改。

  • 一对多关联转变为一对一的关联

    没有使用中介者模式的时候,同事对象之间的关系通常是一对多的,引入中介者对象以后,中介者对象和同事对象的关系通常变成双向的一对一,这会让对象的关系更容易理解和实现。

2,缺点:

当同事类太多时,中介者的职责将很大,它会变得复杂而庞大,以至于系统难以维护。

6.5使用场景

  • 系统中对象之间存在复杂的引用关系,系统结构混乱且难以理解。
  • 当想创建一个运行于多个类之间的对象,又不想生成新的子类时。

7. 迭代器模式

7.1 概述

定义:

提供一个对象来顺序访问聚合对象中的一系列数据,而不暴露聚合对象的内部表示。

7.2 结构

迭代器模式主要包含以下角色:

  • 抽象聚合(Aggregate)角色:定义存储、添加、删除聚合元素以及创建迭代器对象的接口。

  • 具体聚合(ConcreteAggregate)角色:实现抽象聚合类,返回一个具体迭代器的实例。

  • 抽象迭代器(Iterator)角色:定义访问和遍历聚合元素的接口,通常包含 hasNext()、next() 等方法。

  • 具体迭代器(Concretelterator)角色:实现抽象迭代器接口中所定义的方法,完成对聚合对象的遍历,记录遍历的当前位置。

7.3 案例实现

【例】定义一个可以存储学生对象的容器对象,将遍历该容器的功能交由迭代器实现,涉及到的类如下:

代码如下:

定义迭代器接口,声明hasNext、next方法

public interface StudentIterator {boolean hasNext();Student next();
}

定义具体的迭代器类,重写所有的抽象方法

public class StudentIteratorImpl implements StudentIterator {private List<Student> list;private int position = 0;public StudentIteratorImpl(List<Student> list) {this.list = list;}@Overridepublic boolean hasNext() {return position < list.size();}@Overridepublic Student next() {Student currentStudent = list.get(position);position ++;return currentStudent;}
}

定义抽象容器类,包含添加元素,删除元素,获取迭代器对象的方法

public interface StudentAggregate {void addStudent(Student student);void removeStudent(Student student);StudentIterator getStudentIterator();
}

定义具体的容器类,重写所有的方法

public class StudentAggregateImpl implements StudentAggregate {private List<Student> list = new ArrayList<Student>();  // 学生列表@Overridepublic void addStudent(Student student) {this.list.add(student);}@Overridepublic void removeStudent(Student student) {this.list.remove(student);}@Overridepublic StudentIterator getStudentIterator() {return new StudentIteratorImpl(list);}
}

7.4 优缺点

1,优点:

  • 它支持以不同的方式遍历一个聚合对象,在同一个聚合对象上可以定义多种遍历方式。在迭代器模式中只需要用一个不同的迭代器来替换原有迭代器即可改变遍历算法,我们也可以自己定义迭代器的子类以支持新的遍历方式。
  • 迭代器简化了聚合类。由于引入了迭代器,在原有的聚合对象中不需要再自行提供数据遍历等方法,这样可以简化聚合类的设计。
  • 在迭代器模式中,由于引入了抽象层,增加新的聚合类和迭代器类都很方便,无须修改原有代码,满足 “开闭原则” 的要求。

2,缺点:

增加了类的个数,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

7.5 使用场景

  • 当需要为聚合对象提供多种遍历方式时。
  • 当需要为遍历不同的聚合结构提供一个统一的接口时。
  • 当访问一个聚合对象的内容而无须暴露其内部细节的表示时。

7.6 JDK源码解析

迭代器模式在JAVA的很多集合类中被广泛应用,接下来看看JAVA源码中是如何使用迭代器模式的。

List<String> list = new ArrayList<>();
Iterator<String> iterator = list.iterator(); //list.iterator()方法返回的肯定是Iterator接口的子实现类对象
while (iterator.hasNext()) {System.out.println(iterator.next());
}

看完这段代码是不是很熟悉,与我们上面代码基本类似。单列集合都使用到了迭代器,我们以ArrayList举例来说明

  • List:抽象聚合类
  • ArrayList:具体的聚合类
  • Iterator:抽象迭代器
  • list.iterator():返回的是实现了 Iterator 接口的具体迭代器对象

具体的来看看 ArrayList的代码实现

public class ArrayList<E> extends AbstractList<E>implements List<E>, RandomAccess, Cloneable, java.io.Serializable {public Iterator<E> iterator() {return new Itr();}private class Itr implements Iterator<E> {int cursor;       // 下一个要返回元素的索引int lastRet = -1; // 上一个返回元素的索引int expectedModCount = modCount;Itr() {}//判断是否还有元素public boolean hasNext() {return cursor != size;}//获取下一个元素public E next() {checkForComodification();int i = cursor;if (i >= size)throw new NoSuchElementException();Object[] elementData = ArrayList.this.elementData;if (i >= elementData.length)throw new 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cursor = i + 1;return (E) elementData[lastRet = i];}...
}

这部分代码还是比较简单,大致就是在 iterator 方法中返回了一个实例化的 Iterator 对象。Itr是一个内部类,它实现了 Iterator 接口并重写了其中的抽象方法。

注意:

​ 当我们在使用JAVA开发的时候,想使用迭代器模式的话,只要让我们自己定义的容器类实现java.util.Iterable并实现其中的iterator()方法使其返回一个 java.util.Iterator 的实现类就可以了。

使用到了迭代器,我们以ArrayList举例来说明

  • List:抽象聚合类
  • ArrayList:具体的聚合类
  • Iterator:抽象迭代器
  • list.iterator():返回的是实现了 Iterator 接口的具体迭代器对象

具体的来看看 ArrayList的代码实现

public class ArrayList<E> extends AbstractList<E>implements List<E>, RandomAccess, Cloneable, java.io.Serializable {public Iterator<E> iterator() {return new Itr();}private class Itr implements Iterator<E> {int cursor;       // 下一个要返回元素的索引int lastRet = -1; // 上一个返回元素的索引int expectedModCount = modCount;Itr() {}//判断是否还有元素public boolean hasNext() {return cursor != size;}//获取下一个元素public E next() {checkForComodification();int i = cursor;if (i >= size)throw new NoSuchElementException();Object[] elementData = ArrayList.this.elementData;if (i >= elementData.length)throw new 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cursor = i + 1;return (E) elementData[lastRet = i];}...
}

这部分代码还是比较简单,大致就是在 iterator 方法中返回了一个实例化的 Iterator 对象。Itr是一个内部类,它实现了 Iterator 接口并重写了其中的抽象方法。

注意:

​ 当我们在使用JAVA开发的时候,想使用迭代器模式的话,只要让我们自己定义的容器类实现java.util.Iterable并实现其中的iterator()方法使其返回一个 java.util.Iterator 的实现类就可以了。

设计模式-行为性模式(模板方法模式,策略模式,命令模式,责任链模式,观察者模式,中介者模式,迭代器模式)相关推荐

  1. 用最简单的例子说明设计模式(三)之责任链、建造者、适配器、代理模式、享元模式...

    责任链模式 一个请求有多个对象来处理,这些对象是一条链,但具体由哪个对象来处理,根据条件判断来确定,如果不能处理会传递给该链中的下一个对象,直到有对象处理它为止 使用场景 1)有多个对象可以处理同一个 ...

  2. Java设计模式8,校验、审批流程改善神器,责任链模式

    目录 一.责任链模式 二.责任链模式的优缺点 1.优点 2.缺点 三.违背原则方案 1.Programmer实体类 2.数据校验 3.但是,似乎违反了一些设计原则 四.通过责任链模式重构代码 1.链路 ...

  3. 6大设计原则与java 23种设计模型之单例,工厂,装饰,观察者,责任链,代理,适配器,策略

    设计原则 设计模式的6大原则,单一职责原则,开放封闭原则,里式替换原则,依赖导致原则,迪米特原则和接口隔离原则. 单一职责原则: 一个类只负责一个功能领域中的相应职责.高内聚,低耦合. 开闭原则: 对 ...

  4. 设计模式之迭代器模式(Iterator)摘录

    23种GOF设计模式一般分为三大类:创建型模式.结构型模式.行为模式. 创建型模式抽象了实例化过程,它们帮助一个系统独立于如何创建.组合和表示它的那些对象.一个类创建型模式使用继承改变被实例化的类,而 ...

  5. 设计模式——行为型模式之责任链模式(简简单单入门责任链,理解I/O流消息怎么逐步传递处理以及服务器框架转发)

    文章目录 前言 一.责任链模式定义 二.责任链模式结构 三.责任链高级应用 四.责任链模式优缺点 设计模式系列文章 结尾 前言 作者更有一系列设计模式文章(还在持续更新),图例丰富,少量代码,适合入门 ...

  6. Java设计模式之行为型:责任链模式

    背景: 学校规定参加校招的同学必须要请假,且要有相关人员的签字,三天以下需辅导员签字.三到七天需要系主任签字,一个星期以上需要院长签字,更多的则需要校长签字! 上图将学生.辅导员.系主任.院长.校长组 ...

  7. 设计模式 | 责任链模式及典型应用

    本文的主要内容: 介绍责任链模式 请假流程示例 责任链模式总结 源码分析Tomcat Filter中的责任链模式 责任链模式 一个事件需要经过多个对象处理是一个挺常见的场景,譬如采购审批流程,请假流程 ...

  8. 行为型设计模式(1)—— 责任链模式(Chain of Responsibility Pattern)

    文章目录 1.简介 2.使用场景 3.示例 4.变种 参考文献 1.简介 经常听身边的同事说其在项目中用到了责任链模式,今天就来学习一下什么是责任链模式. 责任链模式(Chain of Respons ...

  9. 设计模式学习笔记(八:迭代器模式)

    1.1概述 提供一种方法顺序访问一个聚合对象中的各个元素,而又不需要暴露对象的内部表示.这就是迭代器模式的定义. 合理组织数据的结构以及相关操作是程序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比如在程序设计中经常会使用诸如 ...

  10. 23种设计模式(11):责任链模式

    定义:使多个对象都有机会处理请求,从而避免了请求的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的耦合关系.将这些对象连成一条链,并沿着这条链传递该请求,直到有对象处理它为止. 类型:行为类模式. 类图: 首先来看一段代码: p ...

最新文章

  1. .NET Core 工具中的新内容
  2. 工业互联网白皮书_发布|《工业互联网平台安全白皮书(2020)》发布
  3. Github(4)-远程操作
  4. 相机内参中cx cy_Opencv中的两种去畸变函数
  5. (DFS)zoj1008-Gnome Tetravex
  6. Java实现分页的几种方式
  7. 【oracle】varchar和varchar2区别
  8. CAN、CAN FD
  9. Linux安装Zabbix
  10. QD75D416轴PLC控制伺服电机16轴完整案例
  11. SylixOS移植Redis库总结
  12. 数据库MySQL中更新数据库update
  13. 硬盘服务器哪个好用吗,服务器用固态硬盘好还是机械硬盘好
  14. 更多数学趣题:走迷宫
  15. Python 图片尺寸缩放的4种方式
  16. Python爬取有道翻译(破解加密--js加密)!
  17. Zabbix配置网络流量监控报警
  18. 21天好习惯第一期-18
  19. sql server 2008 不允许保存更改,您所做的更改要求删除并重新创建以下表
  20. 考试科目C语言缩写,全国计算机专业统考 考试科目都有什么

热门文章

  1. matlab曲线导入cad,MATLAB导入CAD数据
  2. cron表达式案例+cron在线生成器
  3. matlab 中常用的日期格式转换
  4. SWMM模型及自主开发城市内涝一维二维耦合软件的复杂城市排水系统建模技术及在城市排涝、海绵城市等领域实践应用
  5. 语音数据标注工具与平台
  6. json 转 map,循环得到 key,value
  7. 东华大学计算机专业在哪个校区,东华大学有几个校区及地址
  8. wamp添加mysql版本_最新版PHPWAMP自定义添加PHP版本教程,支持无限添加PHP和Mysql版本...
  9. Java程序员必备的50道Kafka面试题及解析,面试再也不怕问Kafka了
  10. 使用JavaScript将小写金额转化为大写金额的两种常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