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文章写完后,目录可以自动生成,如何生成可参考右边的帮助文档

文章目录

  • 一、I/O系统基本概念
    • 1.基本概念
    • 2.主机如何与l/O设备进行交互?
    • 3.I/O控制方式简介
    • 4.DMA控制方式
    • 5.通道控制方式
    • 6.I/O系统基本组成
  • 二、外部设备
    • 1.输入/输出设备
    • 2.外存储器
  • 三、I/O接口
    • 1.I/O接口的作用
    • 2.结构和工作原理
    • 3.I/O端口
    • 4.分类
  • 四、I/O方式
    • 1.程序查询方式
    • 2.中断的原理和作用
    • 3.多重中断
    • 4.程序中断方式
    • 5.DMA方式
  • 总结

一、I/O系统基本概念

1.基本概念

(1)I/O设备就是可以将数据输入到计算机,或者可以接收计算机输出数据的外部设备
(2)常见的I/O设备
①硬盘、光盘――即可输入、又可输出的设备(有的教材称为:外存设备)
②鼠标、键盘――输入设备
③显示器、打印机――输出设备
④可统称“外部设备”

2.主机如何与l/O设备进行交互?

(1)I/O接口:又称I/O控制器(I/O Controller)、设备控制器,负责协调主机与外部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
(2)I/O控制器多种多样,也会制定相应的标准,如:用于控制USB设备的IO接口、用于控制SATA3.0硬盘的lO接口等
(3)I/O控制器就是一块芯片,常被集成在主板上,现在的I/O接口(芯片)也会被集成在南桥芯片内部

3.I/O控制方式简介


(1)程序查询方式:CPU不断轮询检查I/O控制器中的“状态寄存器”,检测到状态为“已完成”之后,再从数据寄存器取出输入数据

(2)程序中断方式:等待键盘I/O时CPU可以先去执行其他程序,键盘I/O完成后l/O控制器向CPU发出中断请求,CPU响应中断请求,并取走输入数据

(3)数据流:键盘→IO接口的数据寄存器→数据总线→CPU某寄存器→主存(变量i的对应位置)
(4)思考:对于快速I/O设备,如“磁盘”,每准备好一个字就给CPU发送一次中断请求,会导致CPU需要花大量的时间来处理中断服务程序,利用率严重下降。

4.DMA控制方式


(1)DMA接口,即DMA控制器,也是一种特殊的I/O控制器
(2)DMA控制方式:主存与高速l/O设备之间有一条直接数据通路(DMA总线)。CPU向DMA接口发出“读/写”命令,并指明主存地址、磁盘地址、读写数据量等参数。
(3)DMA控制器自动控制磁盘与主存的数据读写,每完成一整块数据读写(如1KB为一整块),才向CPU发出一次中断请求。

(4)相比程序中断方式,效率大大提升

5.通道控制方式


(1)通道是具有特殊功能的处理器,能对I/O设备进行统一管理。
(2)通道:可以理解为是“弱鸡版的CPU”。通道可以识别并执行一系列通道指令,通道指令种类、功能通常比较单一

6.I/O系统基本组成

(1)I/O硬件
①包括外部设备、I/O接口、I/O总线等

(2)I/O软件:包括驱动程序、用户程序、管理程序、升级补丁等。
①I/O指令:CPU指令的一部分
a.操作码:识别I/O指令
b.命令码:做什么操作
c.设备码:对哪个设备进行操作
②通道指令:通道能识别的指令(提前编制好放在主存中)
1)在含有通道的计算机中,CPU执行I/O指令对通道发出命令
2)由通道执行一系列通道指令,代替CPU对I/O设备进行管理

二、外部设备

1.输入/输出设备


(1)输入设备
①键盘
1)键盘是最常用的输入设备,通过它可发出命令或输入数据。
2)每个键相当于一个开关,当按下键时,电信号连通;当松开键时,弹簧把键弹起,电信号断开。
3)键盘输入信息可分为3个步骤:
a.查出按下的是哪个键;
b.将该键翻译成能被主机接收的编码,如ASCII码;
c.将编码传送给主机。

②鼠标
1)鼠标是常用的定位输入设备,它把用户的操作与计算机屏幕上的位置信息相联系。
2)常用的鼠标有机械式和光电式两种。
3)工作原理:当鼠标在平面上移动时,其底部传感器把运动的方向和距离检测出来,从而控制光标做相应运动。

(2)输出设备
①显示器
1)按显示设备所用的显示器件分类:
a.阴极射线管(CRT)显示器
b.液晶显示器(LCD)
c.LED显示器

2)按所显示的信息内容分类:
a.字符显示器
b.图形显示器
c.图像显示器

3)性能指标
a.屏幕大小:以对角线长度表示,常用的有12~29英寸等。
b.分辨率:所能表示的像素个数,屏幕上的每一个光点就是一个像素,以宽、高的像素的乘积表示,例如,800×600、1024×768和1280×1024等。
c.灰度级:灰度级是指黑白显示器中所显示的像素点的亮暗差别,在彩色显示器中则表现为颜色的不同,灰度级越多,图像层次越清楚逼真,典型的有8位(256级)、16位等。(n位可以表示2"种不同的亮度或颜色。)
d.刷新:光点只能保持极短的时间便会消失,为此必须在光点消失之前再重新扫描显示一遍,这个过程称为刷新。刷新频率:单位时间内扫描整个屏幕内容的次数,按照人的视觉生理,刷新频率大于30Hz时才不会感到闪烁,通常显示器刷新频率在60~120Hz。
e.显示存储器(VRAM):也称刷新存储器)为了不断提高刷新图像的信号,必须把一帧图像信息存储在刷新存储器中。其存储容量由图像分辨率和灰度级决定,分辨率越高,灰度级越多,刷新存储器容量越大。
a)VRAM容量=分辨率×灰度级位数
b)VRAM带宽=分辨率×灰度级位数×帧频
c)注:现代计算机中,显存除了作为当前显示帧的缓存,还会用于保存即将渲染的图像数据。

②各显示器介绍
1)阴极射线管(CRT)显示器:主要由电子枪、偏转线圈、荫罩、高压石墨电极和荧光粉涂层及玻璃外壳5部分组成。具有可视角度大、无坏点、色彩还原度高、色度均匀、可调节的多分辨率模式、响应时间极短等优点。
2)液晶显示器(LCD)原理:利用液晶的电光效应,由图像信号电压直接控制薄膜晶体管,再间接控制液晶分子的光学特性来实现图像的显示。特点:体积小、重量轻、省电、无辐射、绿色环保、画面柔、不伤眼等。
3)LED (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原理:通过控制半导体发光二极管进行显示,用来显示文字、图形、图像等各种信息。
4)LCD与LED是两种不同的显示技术,LCD是由液态晶体组成的显示屏,而LED则是由发光二极管组成的显示屏。与LCD相比,LED显示器在亮度、功耗、可视角度和刷新速率等方面都更具优势。

③显示器-阴极射线管(CRT)显示器
1)按显示信息内容不同可分为
a.字符显示器:

a)显示字符的方法以点阵为基础。点阵是指由m×n个点组成的阵列。点阵的多少取决于显示字符的质量和字符窗口的大小。字符窗口是指每个字符在屏幕上所占的点数,它包括字符显示点阵和字符间隔。
b)将点阵存入由ROM构成的字符发生器中,在CRT进行光栅扫描的过程中,从字符发生器中依次读出某个字符的点阵,按照点阵中0和1代码不同控制扫描电子束的开或关,从而在屏幕上显示出字符。对应于每个字符窗口,所需显示字符的ASCII代码被存放在视频存储器VRAM中,以备刷新。

b.图形显示器
a)将所显示图形的一组坐标点和绘图命令组成显示文件存放在缓冲存储器中,缓存中的显示文件传送给矢量(线段)产生器,产生相应的模拟电压,直接控制电子束在屏幕上的移动。为了在屏幕上保留持久稳定的图像,需要按一定的频率对屏幕进行反复刷新。
b)这种显示器的优点是分辨率高且显示的曲线平滑。目前高质量的图形显示器采用这种随机扫描方式。缺点是当显示复杂图形时,会有闪烁感。

c.图像显示器

④打印机
1)打印机是计算机的输出设备之一,用于将计算机处理结果打印在相关介质上。

2)按印字原理不同可分为
a.击打式打印机:利用机械动作使印字机构与色带和纸相撞而打印字符
a)优:设备成本低,印字质量好
b)缺:噪声大速度慢
c)如:机打发票银行回执单(防伪性好)

b.非击打式打印机:采用电、磁、光、喷墨等物理、化学方法来印刷字符
a)优:速度快噪声小
b)缺:成本高

3)按打印机工作方式不同可分为
a.串行打印机:逐字打印速度慢
b.行式打印机:逐行打印速度快

4)按工作方式可分为
a.针式打印机
a)原理:在联机状态下,主机发出打印命令,经接口、检测和控制电路,间歇驱动纵向送纸和打印头横向移动,同时驱动打印机间歇冲击色带,在纸上打印出所需内容。
b)特点:针式打印机擅长“多层复写打印”,实现各种票据或蜡纸等的打印。它工作原理简单,造价低廉,耗材(色带)便宜,但打印分辨率和打印速度不够高。

b.喷墨式打印机
a)原理:带电的喷墨雾点经过电极偏转后,直接在纸上形成所需字形。彩色喷墨打印机基于三基色原理,即分别喷射3种颜色墨滴,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出所要求的颜色。
b)特点:打印噪声小,可实现高质量彩色打印,通常打印速度比针式打印机快;但防水性差,高质量打印需要专用打印纸。

c.激光打印机
a)原理:计算机输出的二进制信息,经过调制后的激光束扫描,在感光鼓上形成潜像,再经过显影、转印和定影,便在纸上得到所需的字符或图像。
b)特点:打印质量高、速度快、噪声小、处理能力强;但耗材多、价格较贵、不能复写打印多份,且对纸张的要求高。激光打印机是将激光技术和电子显像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感光鼓(也称为硒鼓)是激光打印机的核心部件。

2.外存储器


(1)计算机的外存储器又称为辅助存储器,目前主要使用磁表面存储器。所谓“磁表面存储”,是指把某些磁性材料薄薄地涂在金属铝或塑料表面上作为载磁体来存储信息。磁盘存储器、磁带存储器和磁鼓存储器均属于磁表面存储器。

(2)磁表面存储器的优点:
①存储容量大,位价格低
②记录介质可以重复使用;
③记录信息可以长期保存而不丢失,甚至可以脱机存档;
④非破坏性读出,读出时不需要再生。

(3)磁表面存储器的缺点:
①存取速度慢;
②机械结构复杂;
③对工作环境要求较高。
④注:外存储器既可以作为输入设备,也可以作为输出设备。(既可以存数据,也可以读数据〉

(4)磁盘存储器


①磁盘设备的组成
1)存储区域
一块硬盘含有若干个记录面,每个记录面划分为若干条磁道,而每条磁道又划分为若干个扇区,扇区(也称块)是磁盘读写的最小单位,也就是说磁盘按块存取。
a.磁头数(Heads):即记录面数,表示硬盘总共有多少个磁头,磁头用于读取/写入盘片上记录面的信息,一个记录面对应一个磁头。
b.柱面数(Cylinders):表示硬盘每一面盘片上有多少条磁道。在一个盘组中,不同记录面的相同编号(位置)的诸磁道构成一个圆柱面。
c.扇区数(Sectors):表示每一条磁道上有多少个扇区。

2)硬盘存储器:由磁盘驱动器、磁盘控制器和盘片组成。
a.磁盘驱动器:核心部件是磁头组件和盘片组件,温彻斯特盘是一种可移动头固定盘片的硬盘存储器。
b.磁盘控制器:是硬盘存储器和主机的接口,主流的标准有IDE、SCSI、SATA等。

②磁盘的性能指标
1)磁盘的容量:一个磁盘所能存储的字节总数称为磁盘容量。磁盘容量有非格式化容量和格式化容量之分。
a.非格式化容量是指磁记录表面可以利用的磁化单元总数。
b.格式化容量是指按照某种特定的记录格式所能存储信息的总量。

2)记录密度:记录密度是指盘片单位面积上记录的二进制的信息量,通常以道密度、位密度和面密度表示。
a.道密度是沿磁盘半径方向单位长度上的磁道数;
b.位密度是磁道单位长度上能记录的二进制代码位数;
c.面密度是位密度和道密度的乘积。
d.注意:磁盘所有磁道记录的信息量一定是相等的,并不是圆越大信息越多,故每个磁道的位密度都不同。


3)平均存取时间=寻道时间(磁头移动到目的磁道)+旋转延迟时间(磁头定位到所在扇区)+传输时间(传输数据所花费的时间)

4)数据传输率:磁盘存储器在单位时间内向主机传送数据的字节数,称为数据传输率。
a.假设磁盘转数为r(转/秒),每条磁道容量为N个字节,则数据传输率为Dr=rN

③磁盘地址
1)主机向磁盘控制器发送寻址信息,磁盘的地址一般如图所示:

a.若系统中有4个驱动器,每个驱动器带一个磁盘,每个磁盘256个磁道、16个盘面,每个盘面划分为16个扇区,则每个扇区地址要18位二进制代码;

④磁盘工作过程

1)硬盘的主要操作是寻址、读盘、写盘。每个操作都对应一个控制字,硬盘工作时,第一步是取控制字,第二步是执行控制字。
2)硬盘属于机械式部件,其读写操作是串行的,不可能在同一时刻既读又写,也不可能在同一时刻读两组数据或写两组数据。

(5)磁盘阵列
①RAID ( Redundant Array of lnexpensive Disks,廉价冗余磁盘阵列)是将多个独立的物理磁盘组成一个独立的逻辑盘,数据在多个物理盘上分割交叉存储、并行访问,具有更好的存储性能、可靠性和安全性。
②RAID的分级如下所示。在RAID1~RAID5的几种方案中,无论何时有磁盘损坏,都可以随时拔出受损的磁盘再插入好的磁盘,而数据不会损坏。

1)RAID0:无冗余和无校验的磁盘阵列。

RAID0:逻辑上相邻的两个扇区在物理上存到两个磁盘,类比“低位交叉编址的多体存储器”。RAID0把连续多个数据块交替地存放在不同物理磁盘的扇区中,几个磁盘交叉并行读写,不仅扩大了存储容量,而且提高了磁盘数据存取速度,但RAID0没有容错能力。

2)RAID1:镜像磁盘阵列

很粗暴,存两份数据.RAID1是为了提高可靠性,使两个磁盘同时进行读写,互为备份,如果一个磁盘出现故障,可从另一磁盘中读出数据。两个磁盘当一个磁盘使用,意味着容量减少一半。

3)RAID2:采用纠错的海明码的磁盘阵列
逻辑上连续的几个bit物理上分散存储在各个盘中4bit信息位+3bit海明校验位,可纠正一位错
4)RAID3:位交叉奇偶校验的磁盘阵列。
5)RAID4:块交叉奇偶校验的磁盘阵列。
6)RAID5:无独立校验的奇偶校验磁盘阵列。

③RAID通过同时使用多个磁盘,提高了传输率;通过在多个磁盘上并行存取来大幅提高存储系统的数据吞吐量;通过镜像功能,可以提高安全可靠性;通过数据校验,可以提供容错能力。

(6)光盘存储器


①光盘存储器是利用光学原理读/写信息的存储装置,它采用聚焦激光束对盘式介质以非接触的方式记录信息。
②特点:
1)存储密度高
2)携带方便
3)成本低,容量大
4)存储期限长
5)容易保存

③光盘的类型如下:
1)CD-ROM:只读型光盘,只能读出其中内容,不能写入或修改。
2)CD-R:只可写入一次信息,之后不可修改。
3)CD-RW:可读可写光盘,可以重复读写。
4)DVD-ROM:高容量的CD-ROM,DVD表示通用数字化多功能光盘。

(7)固态硬盘
①在微小型高档笔记本电脑中,采用高性能Flash Memory作为硬盘来记录数据,这种“硬盘”称固态硬盘。
②固态硬盘除了需要Flash Memory外,还需要其他硬件和软件的支持。
注:闪存(Flash Memory)是在E2PROM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本质上是只读存储器。

三、I/O接口

1.I/O接口的作用


(1)数据缓冲:通过数据缓冲寄存器(DBR)达到主机和外设工作速度的匹配
(2)错误或状态监测:通过状态寄存器反馈设备的各种错误、状态信息,供CPU查用
(3)控制和定时:接收从控制总线发来的控制信号、时钟信号
(4)数据格式转换:串-并、并-串等格式转换
(5)与主机和设备通信:实现主机–I/O接口–I/O设备之间的通信

2.结构和工作原理


(1)内部接口:内部接口与系统总线相连,实质上是与内存、CPU相连。数据的传输方式只能是并行(现在不一定)
(2)外部接口:外部接口通过接口电缆与外设相连,外部接口的数据传输可能是串行方式,因此I/O接口需具有串/并转换功能。
(3)工作原理

①发命令:发送命令字(控制字)到l/O控制寄存器,向设备发送命令(需要驱动程序的协助)
②读状态:从状态寄存器读取状态字,获得设备或I/O控制器的状态信息
③读/写数据:从数据缓冲寄存器发送或读取数据,完成主机与外设的数据交换
(4)控制寄存器、状态寄存器在使用时间上是错开的,因此有的I/O接口中可将二者合二为一
(5)lO控制器中的各种寄存器称为I/O端口
(6)如何确定要操作的设备?
每个设备对应一组寄存器,操作不同的寄存器就是在操作不同的设备

3.I/O端口


(1)IO端口是指接口电路中可以被CPU直接访问的寄存器。
(2)统一编制v.s.独立编制
①统一编制

1)把I/O端口当做存储器的单元进行地址分配,用统一的访存指令就可以访问I/O端口,又称存储器映射方式。
2)靠不同的地址码区分内存和I/O设备,I/O地址要求相对固定在地址的某部分。(RISC机器常用)

3)优点:
a.不需要专门的输入/输出指令,所有访存指令都可直接访问端口,程序设计灵活性高
b.端口有较大的编址空间
c.读写控制逻辑电路简单

4)缺点:
a.端口占用可主存地址空间,使主存地址空间变小
b.外设寻址时间长(地址位数多,地址译码速度慢)

②独立编制

1)靠不同的指令区分内存和I/O设备。
2)I/O端口地址与存储器地址无关,独立编址CPU需要设置专门的输入/输出指令访问端口,又称I/O映射方式。(lntel处理器常用,IN、OUT就是IO指令)

3)优点:
a.使用专用I/O指令,程序编制清晰
b.I/O端口地址位数少,地址译码速度快
c.I/O端口的地址不占用主存地址空间

4)缺点:
a.I/O指令类型少,一般只能对端口进行传送操作
b.程序设计灵活性差
c.需要CPU提供存储器读/写、I/O设备读/写两组控制信号,增加了控制逻辑电路的复杂性

4.分类

(1)按数据传送方式可分为
①并行接口:一个字节或一个字所有位同时传送。
②串行接口:一位一位地传送。
③注:这里所说的数据传送方式指的是外设和接口一侧的传送方式,而在主机和接口一侧,数据总是并行传送的(不一定正确)。接口要完成数据格式转换。

(2)按主机访问I/O设备的控制方式可分为
①程序查询接口
②中断接口
③DMA接口

(3)按功能选择的灵活性可分为
①可编程接口
②不可编程接口

四、I/O方式

1.程序查询方式


(1)流程图


(2)优点:接口设计简单、设备量少。
(3)缺点:CPU在信息传送过程中要花费很多时间用于查询和等待,而且在一段时间内只能和一台外设交换信息,效率大大降低。
(4)例题:在程序查询方式的输入/输出系统中,假设不考虑处理时间,每一个查询操作需要100个时钟周期,CPU的时钟频率为50MHz。现有鼠标和硬盘两个设备,而且CPU必须每秒对鼠标进行30次查询,硬盘以32位字长为单位传输数据,即每32位被CPU查询一次,传输率为2×220B/s。求CPU对这两个设备查询所花费的时间比率,由此可得出什么结论?

①时间的角度:一个时钟周期为1/50MHz = 20ns,一个查询操作耗时100 × 20ns = 2000ns
②鼠标
1)每秒查询鼠标耗时30×2000ns = 60000ns
2)查询鼠标所花费的时间比率=60000ns/1s = 0.006%
3)对鼠标的查询基本不影响CPU的性能

③硬盘
1)每32位需要查询一次,每秒传送2×2^20B
2)每秒需要查询(2×2^20B)/4B= 2^19次
3)查询硬盘耗时2^19×2000ns = 512 ×1024 × 2000ns≈1.05×10^9ns
4)查询硬盘所花费的时间比率=(1.05× 10^9 ns)/1s=105%
5)CPU将全部时间都用于对硬盘的查询也不能满足磁盘传输的要求
(5)独占查询:CPU 100%的时间都在查询I/O状态,完全串行
(6)定时查询:在保证数据不丢失的情况下,每隔一段时间CPU就查询一次I/O状态。查询的间隔内CPU可以执行其他程序

2.中断的原理和作用


(1)中断的基本概念

①程序中断是指在计算机执行现行程序的过程中,出现某些急需处理的异常情况或特殊请求,CPU暂时中止现行程序,而转去对这些异常情况或特殊请求进行处理,在处理完毕后CPU又自动返回到现行程序的断点处,继续执行原程序。

②工作流程
1)中断请求
中断源向CPU发送中断请求信号。

2)中断响应
a.响应中断的条件。
b.中断判优:多个中断源同时提出请求通过中断判优逻辑响应一个中断源。
3)中断处理
a.中断隐指令。
b.中断服务程序。

(2)中断请求的分类

①关中断的作用:实现原子操作(连续完成一段程序不被中断)
1)IF=1表示开中断(允许中断)
2)IF=0表示关中断(不允许中断)

②是否可屏蔽
1)非屏蔽中断:关中断时也会被响应(如:掉电)
2)可屏蔽中断:关中断时不会被响应

(3)中断请求标记(判断中断信号由哪个设备发出)
①每个中断源向CPU发出中断请求的时间是随机的。
②为了记录中断事件并区分不同的中断源,中断系统需对每个中断源设置中断请求标记触发器INTR,当其状态为“1"时,表示中断源有请求。
③这些触发器可组成中断请求标记寄存器,该寄存器可集中在CPU中,也可分散在各个中断源中。

④对于外中断,CPU是在统一的时刻即每条指令执行阶段结束前向接口发出中断查询信号,以获取I/O的中断请求,也就是说,CPU响应中断的时间是在每条指令执行阶段的结束时刻。

⑤CPU响应中断必须满足以下3个条件:
1)中断源有中断请求。
2)CPU允许中断,即开中断。
3)一条指令执行完毕,且没有更紧迫的任务。

(4)中断判优-实现
①中断判优既可以用硬件实现,也可用软件实现:
②硬件实现是通过硬件排队器实现的,它既可以设置在CPU中,也可以分散在各个中断源中;软件实现是通过查询程序实现的。
③硬件排队器

④软件方法(查询程序)

更慢

⑤优先级设置
1)硬件故障中断属于最高级,其次是软件中断;
2)非屏蔽中断优于可屏蔽中断;
3)DMA请求优于I/O设备传送的中断请求
4)高速设备优于低速设备;
5)输入设备优于输出设备;
6)实时设备优于普通设备。

(5)中断处理过程

①进入中断服务程序的方法是把该程序第一条指令的地址放入PC
②回到主程序的方法是把K+1放入PC
③中断隐指令(一系列任务而非某条指令):保存原程序的PC值,并让PC指向中断服务程序的第一条指令

④中断隐指令的主要任务:
1)关中断。在中断服务程序中,为了保护中断现场(即CPU主要寄存器中的内容)期间不被新的中断所打断,必须关中断,从而保证被中断的程序在中断服务程序执行完毕之后能接着正确地执行下去。
2)保存断点。为了保证在中断服务程序执行完毕后能正确地返回到原来的程序,必须将原来程序的断点(即程序计数器(PC)的内容)保存起来。可以存入堆栈,也可以存入指定单元。
3)引出中断服务程序。引出中断服务程序的实质就是取出中断服务程序的入口地址并传送给程序计数器(PC) 。以下是取出中断服务程序入口地址的方法

a.软件查询法
b.硬件向量法:由硬件产生向量地址,再由向量地址(中断类型号)找到入口地址

⑤中断服务程序
1)保护现场
保存通用寄存器和状态寄存器的内容(eg:保存ACC寄存器的值),以便返回原程序后可以恢复CPU环境。可使用堆栈,也可以使用特定存储单元。
2)中断服务(设备服务)
主体部分,如通过程序控制需打印的字符代码送入打印机的缓冲存储器中(eg:中断服务的过程中有可能修改ACC寄存器的值)
3)恢复现场
通过出栈指令或取数指令把之前保存的信息送回寄存器中(eg:把原程序算到一般的ACC值恢复原样)
4)中断返回
通过中断返回指令回到原程序断点处。

⑥总结

⑦单重中断:执行中断服务程序时不响应新的中断请求。

3.多重中断




(1)多重中断:又称中断嵌套,执行中断服务程序时可响应新的中断请求。

(2)中断屏蔽技术
①中断屏蔽技术主要用于多重中断,CPU要具备多重中断的功能,须满足下列条件。
1)在中断服务程序中提前设置开中断指令。
2)优先级别高的中断源有权中断优先级别低的中断源。

②每个中断源都有一个屏蔽触发器,1表示屏蔽该中断源的请求,0表示可以正常申请,所有屏蔽触发器组合在一起,便构成一个屏蔽字寄存器,屏蔽字寄存器的内容称为屏蔽字。

③屏蔽字:本质上解决中断优先级问题

④屏蔽字设置的规律:
1)一般用‘1’表示屏蔽,℃’表示正常申请。
2)每个中断源对应一个屏蔽字(在处理该中断源的中断服务程序时,屏蔽寄存器中的内容为该中断源对应的屏蔽字)。
3)屏蔽字中‘1’越多,优先级越高。每个屏蔽字中至少有一个1’(至少要能屏蔽自身的中断)。

⑤例题:设某机有4个中断源A、B、C、D,其硬件排队优先次序为A>B>C>D,现要求将中断处理次序改为D>A>C>B。

1)写出每个中断源对应的屏蔽字。


2)按下图所示的时间轴给出的4个中断源的请求时刻,画出CPU执行程序的轨迹。设每个中断源的中断服务程序时间均为20us。

4.程序中断方式

(1)整体流程

(2)例题:假定CPU主频为5OMHz,CPI为4。设备D采用异步串行通信方式向主机传送7位ASCII字符,通信规程中有1位奇校验位和1位停止位,从D接收启动命令到字符送入I/O端口需要0.5ms。设备D采用中断方式进行输入/输出,示意图如下:

I/O端口每收到一个字符申请一次中断,中断响应需10个时钟周期,中断服务程序共有20条指令,其中第15条指令启动D工作。若CPU需从D读取1000个字符,则完成这一任务所需时间大约是多少个时钟周期? CPU用于完成这一任务的时间大约是多少个时钟周期?在中断响应阶段CPU进行了哪些操作?
①由题可知

②主频50MHz,时钟周期为1/50MHz = 20ns,0.5ms对应时钟周期数为0.5ms/20ns = 25000
传送1个字符需要的时钟周期数为25000+ 10+15×4= 25070
传送1000个字符需要的时钟周期数为25070×1000 = 25070000

③CPU用于该任务的时间大约为1000×(10+20×4)=9×10^4个时钟周期
④执行操作:中断隐指令:
1)关中断
2)保存断点(PC)
3)引出中断服务程序

5.DMA方式


(1)DMA控制器


①CPU向DMA控制器指明要输入还是输出;要传送多少个数据;数据在主存、外设中的地址。
②传送前
1)接受外设发出的DMA请求(外设传送一个字的请求),并向CPU发出总线请求。
2)CPU响应此总线请求,发出总线响应信号,接管总线控制权,进入DMA操作周期。
③传送时
1)确定传送数据的主存单元地址及长度,并能自动修改主存地址计数和传送长度计数。
2)规定数据在主存和外设间的传送方向,发出读写等控制信号,执行数据传送操作。
④传送后:向CPU报告DMA操作的结束。
⑤注:在DMA传送过程中,DMA控制器将接管CPU的地址总线、数据总线和控制总线,CPU的主存控制信号被禁止使用。而当DMA传送结束后,将恢复CPU的一切权利并开始执行其操作。

(2)DMA传送过程


(3)DMA方式的特点
①主存和DMA接口之间有一条直接数据通路。
②由于DMA方式传送数据不需要经过CPU,因此不必中断现行程序,I/O与主机并行工作,程序和传送并行工作。
③DMA方式具有下列特点:
1)它使主存与CPU的固定联系脱钩,主存既可被CPU访问,又可被外设访问。
2)在数据块传送时,主存地址的确定、传送数据的计数等都由硬件电路直接实现。
3)主存中要开辟专用缓冲区,及时供给和接收外设的数据。
4)DMA传送速度快,CPU和外设并行工作,提高了系统效率。
5)DMA在传送开始前要通过程序进行预处理,结束后要通过中断方式进行后处理。

(4)DMA传送方式
①主存和DMA控制器之间有一条数据通路,因此主存和I/O设备之间交换信息时,不通过CPU。但当I/O设备和CPU同时访问主存时,可能发生冲突,为了有效地使用主存,DMA控制器与CPU通常采用以下3种方法使用主存。
1)停止CPU访问主存


a.控制简单
b.CPU处于不工作状态或保持状态
c.未充分发挥CPU对主存的利用率

2)DMA与CPU交替访存


a.不需要总线使用权的申请、建立和归还过程
b.硬件逻辑更为复杂

3)(存取)周期挪用(周期窃取)

a.DMA访问主存有三种可能:CPU 此时不访存(不冲突)
b.CPU正在访存(存取周期结束让出总线)
c.CPU与DMA同时请求访存(I/O访存优先)
(5)DMA方式与中断方式

总结

在I/O系统中,应重点理解I/O系统的作用及其结构,分清该系统的多种方式,顺应的理解其不同中断方式。
重点理解程序查询、中断、DMA方式,是本章重难点。
如有问题,欢迎指正!

计算机组成原理——输入/输出系统(I/O接口外设中断)相关推荐

  1. 计算机组成原理——输入/输出系统の选择题整理

    I/O接口 1.下列功能中,属于I/O接口的功能是() a.数据格式的转换 b.I/O过程中错误与状态检测 c.I/O操作的控制与定时 d.与主机和外设通信 A.a.d B.a.c.d C.a.b.d ...

  2. 【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UNIX)⑮】——输入/输出系统【查询方式、中断控制方式、DMA 、8237A】

    ✅ 通过对 [计算机与UNIX汇编原理 ① ~ ⑫]的学习,我们已经大致掌握了汇编程序设计的相关知识 接下来,我将其分栏名改为 [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UNIX) ],重点将放在 "计算机原 ...

  3. 计算机组成原理输入 输出实验,高俊祥《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doc...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 报告 班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数据传送实验/输入输出实验 实验目的 1.熟 ...

  4. 13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七章 输入/输出系统 I/O方式 I/O接口

    文章目录 1 I/O接口 1.1 接口定义 1.2 I/O接口的功能(以单总线为例) 1.3 I/O接口的基本结构 1.4 接口与端口 1.5 I/O端口及其编址 1.6 I/O接口的类型 1.7 I ...

  5.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7章-输入/输出系统

    写在前面:本文参考王道论坛主编的 计算机组成原理单科教材. 文章目录 7.1I/O系统基本概念 7.2 外部设备 7.3 I/O接口 7.4 I/O方式 7.4.1 程序查询方式 7.4.2 程序中断 ...

  6. 计算机组成原理 | 第八章《计算机的外围设备》、第九章《输入/输出系统》 学习笔记

    计算机组成原理 | 第八章<计算机的外围设备>.第九章<输入/输出系统> 学习笔记 引言 & 声明 第一章 计算机系统概论 第二章 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方法 第三章 运算 ...

  7. 计算机组成原理知识点汇总(考研用)——第七章:输入/输出系统

    计算机组成原理知识点汇总(考研用)--第七章:输入/输出系统  本文参考于<2021年计算机组成原理考研复习指导>(王道考研),<计算机组成原理> 思维导图: 文章目录 计算机 ...

  8. 11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七章 输入/输出系统 I/O系统基本概念 外部设备

    文章目录 1 I/O系统基本概念 1.1 I/O系统演变过程 1.2 I/O系统基本组成 1.3 I/O方式简介 1.4 I/O系统基本概念小结 2 外部设备1-输入设备 输出设备 2.1 外部设备 ...

  9. 计算机组成原理-I/O系统

    计算机组成原理-I/O系统 I/O系统基本概念和控制方式 I/O系统基本概念 I/O控制方式 I/O系统的基本组成 输入输出设备 输入设备-键盘,鼠标 输出设备-显示器 输出设备-打印机 外存储器 磁 ...

  10. 计算机组成原理调试程序,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调试系统调试系统.PDF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调试系统调试系统 可视化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调试系统 系统组成 实验调试系统由 3 个部分组成:实验软件. 调试适配器和 FPGA 片上调试器. 实验软件提供操作实验电路的人机交 互平 ...

最新文章

  1. 分支-03.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Switch…case)
  2. Django的模板层
  3. 2.1.2监测当前打印机状态
  4. MATLAB问题解决方案- Matlab出现报错:​‘***‘不是内部或外部命令,也不是可运行的程序或批处理文件
  5. 201671010128 2017-10-08《Java程序设计》之Lambda与内部类
  6. 分享WCF文件传输---WCFFileTransfer
  7. 查看MySQL以及SQL Server 实际存储类型
  8. IDEA创建xml文件
  9. 登录授权验证之OAuth2.0
  10. 基于php的村镇干部绩效考核系统
  11. python 水晶报表_VS2010中水晶报表应用及实例
  12. JS中利用AJAX调用淘宝API获取网络时间的方法
  13. html显示百度热搜,Python获取百度热搜的完整代码
  14. 几种经典的下肢力量练习方式
  15. 各个国家 不同字符集的unicode 编码范围
  16. 苹果youtube无法连接网络_当手机无信号或者无法连接网络时的正确解决步骤
  17. 当你们在谈论React和Vue的时候,我在用Mithril
  18. 当Facebook、谷歌等成为数据泄露大头时,它们如何改变?(上)
  19. Keycloak授权服务指南
  20. 修改Windows 8中文输入法切换方式

热门文章

  1. ARM DS-5 Development Studio 5.28.1 破解激活教程
  2. aardio - 制作启动等待动画窗口
  3. 触摸开关模块,TTP223
  4. 设计模式7-适配器模式
  5. 22. CTF综合靶机渗透(十五)
  6. java支付宝app支付代码
  7. 第三届光明区创新创业大赛——聚各方力量,助光明璀璨
  8. 2020年淘宝直播数据分析报告
  9. 《西瓜书》学习笔记-目录
  10. 一位大佬对学习哲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