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责任分散效应

1.1 来源

1964年3月13日夜3时20分,在美国纽约郊外某公寓前,一位叫朱诺比白的年轻女子在结束酒吧工作回家的路上遇刺。当她绝望地喊叫:“有人要杀人啦!救命!救命!”听到喊叫声,附近住户亮起了灯,打开了窗户,凶手吓跑了。当一切恢复平静后,凶手又返回作案。当她又叫喊时,附近的住户又打开了电灯,凶手又逃跑了。当她认为已经无事,回到自己家上楼时,凶手又一次出现在她面前,将她杀死在楼梯上。在这个过程中,尽管她大声呼救,她的邻居中至少有38位到窗前观看,但无一人来救她,甚至无一人打电话报警。这件事引起纽约社会的轰动,也引起了社会心理学工作者的重视和思考。人们把这种众多的旁观者见死不救的现象称为责任分散效应。

对于责任分散效应形成的原因,心理学家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调查,结果发现:这种现象不能仅仅说是众人的冷酷无情,或道德日益沦丧的表现。因为在不同的场合,人们的援助行为确实是不同的。当一个人遇到紧急情境时,如果只有他一个人能提供帮助,他会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对受难者给予帮助。如果他见死不救会产生罪恶感、内疚感,这需要付出很高的心理代价。而如果有许多人在场的话,帮助求助者的责任就由大家来分担,造成责任分散,每个人分担的责任很少,旁观者甚至可能连他自己的那一份责任也意识不到,从而产生一种“我不去救,由别人去救”的心理,造成“集体冷漠”的局面。

1.2 启示

我国有句很古老的俗语“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这句话就是责任分散效应的表现。如果只有一个人在场的话,他对别人的帮助就责无旁贷,稍微具有社会公德的人,都会主动提供帮助。但如果有两个人或更多的人在场的话,这种责任就会自动地分散到每个人头上,变得不确定了,因此提供帮助似乎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成了别人的事。

责任分散效应可以解释我们生活中的很多现象,下面的例子就是对这种效应最好的解释。

一个办公室里原本有三个人,每次办公室的卫生都由小张负责。后来,办公室又新来了一位同事,小张就和那位新同事商定轮流打扫卫生。两个人也配合得相当好,办公室还是被打扫得干干净净的。再后来,又来了一名大学生,他来的第二天早上,当同事都来上班时却发现地上一片狼藉。大家面面相觑。原来,小张和原来的同事都认为卫生应该由最后来的同事负责,而那位大学生却认为卫生已经有人负责了,自己只需要做自己本职的工作就行了。由此可见,当大家都认为别人会承担某种责任的时候,恰恰没人承担责任。

当一个人单独进行选择的时候,他必须担当起所有的责任。但当大家组成一个团队,集体讨论问题的解决方法时,责任就被扩大化了。大家都有这样的思想:如果出了问题,责任是大家的,不是我一个人的。如果一个团队中每一位成员都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那么由集体做出的决定往往更为冒险,这是值得我们提高警惕的。

因此,领导者在将一项任务交给某个团队去完成时,一定要指定负责人,这儿出了问题找谁,那儿出了问题找谁,最后直接跟负责人交涉就行了。团队完不成任务的时候,想让你的批评变得有力,就要让你的批评变得具有针对性,责任一定要分到具体的某个人,否则就会出现这种责任分散的现象,你布置下去的任务多半不会被很好地执行。

2、帕金森定律

2.1 来源

帕金森定律(Parkinson'sLaw)是官僚主义或官僚主义现象的一种别称,被称为二十世纪西方文化三大发现之一。也可称之为“官场病”、“组织麻痹病”或者“大企业病”。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诺斯古德·帕金森通过长期调查研究,写出一本名叫《帕金森定律》的书。他在书中阐述了机构人员膨胀的原因及后果:一个不称职的官员,可能有三条出路,第一是申请退职,把位子让给能干的人;第二是让一位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己工作;第三是任用两个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当助手。这第一条路是万万走不得的,因为那样会丧失许多权利;第二条路也不能走,因为那个能干的人会成为自己的对手;看来只有第三条路最适宜。于是,两个平庸的助手分担了他的工作,他自己则高高在上发号施令,他们不会对自己的权利构成威胁。两个助手既然无能,他们就上行下效,再为自己找两个更加无能的助手。如此类推,就形成了一个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的领导体系。

帕金森得出结论:在行政管理中,行政机构会像金字塔一样不断增多,行政人员会不断膨胀,每个人都很忙,但组织效率越来越低下。这条定律又被称为“金字塔上升”现象。

2.2 启示

不称职的行政首长一旦占据领导岗位,庞杂的机构和过多的冗杂便不可避免,庸人占据着高位的现象也不可避免,整个行政管理系统就会形成恶性膨胀,陷入难以自拔的泥潭。

宁夏西海固地区同心县,曾经是以“苦甲天下”而闻名的,但就是在那里,这种帕金森现象十分常见,在同心县部分干部违法乱纪,有能力的人才得不到重用,而那些能力平庸的人又大量超编进入行政机构,致使这个国家级贫困县吃“皇粮”的人数畸形膨胀。冗员吃空了财政预算、补贴,就连专项资金也被挪用……这种“贫困的腐败”,引发了一连串的咄咄怪事——在这个仅有33万人口的贫困县里,吃“皇粮”者高达1.1万人,全县超编人员高达2800多人。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在这支超编大军中,有大批“拿着俸禄不上朝”的”挂职干部”,轮流上班的“轮岗干部”, 10来岁的“娃娃干部”,四五岁的“学龄前儿童干部”。县烈士陵园只有3座墓碑,但却供养着20名管理人员。机构、人员过多过滥而造成的效率低下,几乎成了一些地方的通病,而少数“懒和尚”当住持而产生的“食客者众”,更成了这些部门的“痼疾”。

帕金森定律并非是老调重弹,缺乏新意,这个定律把一些行政机关用人现状刻画得入木三分。一些心术不正的首长,以权谋私,“举贤不避亲”,竟把那些缺乏基本业务素质的亲属故旧,或欺上瞒下,或弄虚作假,或交换提携弄到自己所任职把掌的部门。于是乎,“七姑八舅”一个个执掌了“帅印”,亲属嫡系一个个占据着要害岗位,而一个个有能力的干才,或因有些“野心”,或因有些真本领“气焰”有点“嚣张”,而受到轻用、不用,甚至倍受压制,其结果,干的不如看的,看的不如捣蛋的。一个私欲膨胀的行政首长,为一个个低能儿开启了大门,却把一批批有为之人拒之门外,于是平庸战胜了才俊,“牛粪”得到了“鲜花”。

要想解决帕金森定律的症结,必须把管理单位的用人权放在一个公正、公开、平等、科学、合理的用人制度上,不受人为因素的干扰,最需要注意的,是不将用人权放在一个可能直接影响或触犯掌握用人权的人的手里,问题才能得到解决。

预防的方法:

第一,建立学习型的组织。当一个组织内的成员都善于学习、不断进取的时候,才能保证管理者能够持续的满足管理岗位的需求。社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新情况、新技术、新知识、新问题层出不穷,只有管理者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才能够满足管理的需要。

第二,招聘员工要公平公开和透明。建立全方位的招聘机制,不能够让被招聘员工的直接上级来全权招聘,而应该让更高级别的管理者参与进来,这样就避免了用人者出于私人目的而任用比自己能力低下的员工。

第三,建立人才培养机制。组织内部要建立积极的人才培养或储备制度。对于一定级别的管理者,在其绩效考核中要加入下属员工的培养指标。管理者必须每年要有向上层输送管理人才的指标,要有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任务。这样,则可以防止管理者只任用能力比自己低的人。

第四,定期对劳动分配率和人事费用率进行考核。劳动分配率=人工成本/产出增加值,反映的是企业新创造价值对员工分配的份额。人事费用率=人工成本/销售收入,反映劳动投入占实现价值的总产出的比例。定期对部门或组织进行这两个重要指标的考核,使其维持在合理的范围之内。这两个指标在一段时期内持续的增长,那就意味着帕金森定律产生了作用。

管理学定律七:责任分散效应与帕金森定律相关推荐

  1. 帕金森定律(Parkinson's Law)亦称“官场病”或“组织麻痹病”

    帕金森定律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wiki.mbalib.com/) 帕金森定律(Parkinson's Law)亦称"官场病"或"组织麻痹病" ...

  2. 不管你学的是什么专业,你都应该多少懂些管理学的东西之【木桶理论】【马太效应】【鸟笼逻辑】【责任分散效应】【帕金森定律】...

    [木桶理论]     木桶理论: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木桶的盛水量不是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木板.     水桶效应是指一只水桶想盛满水,必须每块木板都一样平齐且无破 ...

  3. atitit.管理学三大定律:彼得原理、墨菲定律、帕金森定律

    atitit.管理学三大定律:彼得原理.墨菲定律.帕金森定律 彼得原理(The Peter Principle) 1 彼得原理解决方案1 帕金森定律 2 如何理解墨菲定律2 彼得原理(The Pete ...

  4. 西方管理学三大定律:彼得原理、墨菲定律、帕金森定律

    彼得定律   人随着对职位胜任 而不断提升新的职位 最终会成为一个不称职者 帕金森定律  官场病 ,每个人都会被各种事充实着,效率低下 墨菲定律  存在任何不好的可能 都有可能发生

  5. 蝴蝶效应,鳄鱼法则,罗森塔尔效应,帕金森定律,手表定律,破窗理论,晕轮效应 ,霍桑效应,二八定律,木桶理论,马太效应,踢猫效应…………

    蝴蝶效应: 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一个名叫洛伦兹的气象学家在解释空气系统理论时说,亚马逊雨林一只蝴蝶翅膀偶尔振动,也许两周后就会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蝴蝶效应是说,初始条件十分微小的变化经 ...

  6. 找规律:墨菲定律、欧姆定律、帕金森定律、马太效应

    一.墨菲定律 1949年,一位名叫墨菲的空军上尉工程师,认为他的某位同事是个倒霉蛋,不经意间开了句玩笑:"如果一件事情有可能被弄糟,让他去做就一定会弄糟." 这句话迅速流传,并扩散 ...

  7. 帕金森定律[来自百度]

    帕金森定律(金字塔在上升) 1958年, 英国历史学家.政治学家诺斯科特·帕金森(C.Northcote Parkinson)出版了<帕金森定律>(Parkinson's Law)一书.帕 ...

  8. 帕金森定律(Parkinson's Law)

    帕金森定律(Parkinson's Law)是官僚主义或官僚主义现象的一种别称, 是由英国历史学家.政治学家西里尔·诺斯古德·帕金森(Cyril Northcote Parkinson)通过长期调查研 ...

  9. “为什么你们开发这么慢?” 3页ppt讲透:帕金森定律,低效正在杀死你的团队!...

    作者| Mr.K   编辑| Emma 来源| 技术领导力(ID:jishulingdaoli) 开发团队经常被业务方吐槽:"为什么你们开发这么慢?你看谁谁谁家,就几个开发人员,今天提的需求 ...

  10. 项目管理中的帕金森定律(Parkinson'sLaw)

    1957年一位英国的社会学家写了一系列关于使机构更有效率运作的文章,并被称为"帕金森定律(Parkinson'sLaw)",其中有一条非常有意思,举例来说: 如果分配一个人6个小时 ...

最新文章

  1. Android ObjectOutputStream Serializable引发的血案
  2. 使用Sublime text 3打造一个小巧但强大的Go语言开发IDE
  3. java中部的分页实现(二)
  4. U盘版便携式Linux制作, casper-rw 解析
  5. 有效的云安全态势始于三个步骤
  6. 汉语语音情绪识别,Emotion Recognition by Speech Signal in Mandarin,音标,读音,翻译,英文例句,英语词典...
  7. leetcode python 042收集雨水
  8. easydarwin php,EasyDarwin返回401 Unauthorized解决方法
  9. html转word 文档 doc docx
  10. 【语音识别入门】Python音频处理示例(含完整代码)
  11. 粒子群课设_粒子群算法(人工智能结课论文)
  12. 达尔豪西大学 计算机科学,西安大略大学和达尔豪西大学哪个好
  13. Word插入Excel的时候报错:用于创建此对象的程序是Excel
  14. 心电图心跳信号多分类预测-建模调参(四)
  15. element is not attached to the page document报错解决办法
  16. python实现数据去重_Python实现的txt文件去重功能示例
  17. 图片爬虫——unsplash爬虫
  18. 解决div比里面包含的img图片高度大的问题
  19. 职高计算机应用基础试题,中职职高计算机应用基础考试试题doc
  20. 24V-5V/12V 高效率转压板设计(附电路原理图和pcb)

热门文章

  1. 鸿蒙系统硬盘分区,硬盘分区2种格式
  2. matlab做神经网络的步骤,matlab建立神经网络模型
  3. Codejock.Xtreme.Toolkit.Pro.v15.3.1 vs2019可用
  4. 数据库简介(初步了解数据库)
  5. Ubuntu安装gcc 以及g++
  6. c语言生成 pdf文件,使用PDFLib生成PDF文档(C语言版)--使用指导
  7. Git教程(快速上手,超详细)
  8. 网易云音乐歌曲歌词下载
  9. Java流(Stream)、文件(File)相关功能 ——菜鸟教程
  10. C#中winform怎么在线预览PDF,预览网上的PDF控件!不用安装Adobe PDF Reader等等其他,方案记录